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16)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16)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16)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16)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16)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满足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三)肺炎严重程度评估。

入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根据严重程度选择治疗地点和抗菌药物,并对预后进行预估。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依照《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当患者出现下列征象中1项或以上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需密切观察,积极救治,有条件时,建议收住ICU治疗:(1)意识障碍。(2)呼吸频率≥30次/min。(3)Pa02<60mmHg,Pa02/Fi02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4)动脉收缩压<90mmHg,(5)并发脓毒性休克。(6) 胸部X线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h 内病变扩大≥50%。(7)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ICD-10:J15.90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建议必须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等。

(3)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

(4)呼吸道分泌物或血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在医院实验室条件允许且患者可配合的情况下)。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B超、支气管镜、肺穿刺等有创性检查等。

(六)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评估患者和特定病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h内)给予抗菌药物。药物选择: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轻、中度肺炎患者:

①口服或静脉注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等)、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②口服或静脉注射呼吸喹诺酮类。

2.重症肺炎患者:

(1)当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时:

①静脉注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或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厄他培南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②静脉注射呼吸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

(2)当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时:

①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必要时还可同时联用氨基糖苷类。

②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静脉注射喹诺酮类。

③静脉注射环丙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联合氨基糖苷类。

3.初始治疗2-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

(七)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h。

2.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复查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 病情严重,需要呼吸支持者,归入其他路径。

(九)标准住院日。

住院时间7-14天。但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往往复杂多变,如出现并发症或合并症加重住院时间可至14-28天。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J15.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16)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满足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 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三)肺炎严重程度评估。 入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根据严重程度选择治疗地点和抗菌药物,并对预后进行预估。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依照《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 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当患者出现下列征象中1项或以上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需密切观察,积极救治,有条件时,建议收住ICU治疗:(1)意识障碍。(2)呼吸频率≥30次/min。(3)Pa02<60mmHg,Pa02/Fi02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4)动脉收缩压<90mmHg,(5)并发脓毒性休克。(6) 胸部X线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h内病变扩大≥50%。(7)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并发急性肾功 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ICD-10:J15.90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建议必须检查项目: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发布

推荐理由: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全球第六大死因,在全球所有年龄组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负担之一。目前国内多项成人CAP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部感染学组共同制定了《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我国尚缺乏CAP确切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疾病负担数据,成人CAP流行病学数据多来自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大医院,缺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流行病学资料。本指南的制定借鉴了国外部分CAP流行病学资料、诊治管理方面的成熟和先进理念,同时结合了我国现有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经验。临床表现(1)起病情况:CAP大多呈急性病程,可因病原体、宿主免疫状态和并发症、年龄等不同而有差异。(2)胸部症状:咳嗽是最常见症状,可伴有或不伴有咳痰。细菌感染者常伴有咳痰。铁锈色痰常提示肺炎链球菌感染,砖红色痰常提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金黄色脓痰常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黄绿色脓痰常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全身症状和肺外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全身症状,常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可伴有寒战或畏寒。部分危重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其他伴随非特异症状包括头痛、乏力、食欲缺乏、腹泻、呕吐、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4)体征:发热患者常呈急性面容,重症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时可有呼吸窘迫、发绀,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可有低血压、四肢末梢湿冷。胸部体征随病变范围、实变程度、是否合并胸腔积液等情况而异。鉴别诊断(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多无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表现较轻。常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关。胸部影像学检查多正常。(2)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病程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X线胸片或CT见病变多在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多有卫星灶。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一般抗菌治疗无效。(3)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血白细胞不高。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生素治疗炎症消退后肿瘤阴影渐趋明显,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若抗生素治疗后肺部炎症不见消散,或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次出现肺部炎症,应密切随访。(4)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X线胸片示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D-二聚体多有升高。治疗(1)抗感染治疗:基层医疗机构CAP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度、治疗场所、年龄、基础疾病等决定初始抗感染药物的使用。(2)其他治疗:除了针对病原体的抗感染治疗外,对于部分患者,氧疗、雾化、化痰、补液、营养支持以及物理治疗等辅助治疗对CAP患者也是必要的。需定时监测患者体温、呼吸频率、脉搏、血压和精神状态情况。疾病管理(1)对于治疗反应迟缓、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后可复查胸部影像学。对于高龄CAP患者,需注意心肺并发症及其他并存疾病的治疗和管理。对于症状和影像持续改善不明显,需及时转诊上级医院。(2)戒烟、避免酗酒、保证充足营养、保持口腔健康,有助于预防肺炎的发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有咳嗽、喷嚏等呼吸道症状时戴口罩或用纸巾、肘部衣物遮挡口鼻有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播散。(3)预防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减少特定人群罹患肺炎的风险。目前应用的肺炎链球菌疫苗包括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我国已上市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可有效预防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的感染。 ——原文: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2):117-126. 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9.02.005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病原学】 目前国内多项成人CAP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其他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少见。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或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系统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更常见。另外,我国成人CAP中病毒检出率为15-34.9%,流感病毒占首位,病毒检测阳性患者中5.8%-65.7%可合并细菌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在病原体耐药方面,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63.2-75.4%,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高,对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 【流行病学】 CAP对所有年龄段人群均有影响,在>65岁的老年人发病率大于青壮年。不同年龄人群的主要病原体无明显差异。CAP的高危因素有:慢性心、肺、肝、肾等疾病,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及免疫抑制状态等。合并其他疾病的老年人预后差。 【临床表现】 1.CAP多呈急性起病。 2.咳嗽是最常见症状,大多伴有咳痰、呼吸困难。典型的痰液表现有助于诊断。 3.大多数有发热和寒战,乏力很常见,可有出汗、头痛、肌肉酸痛、厌食等其他症状。 4.体征可有呼吸急促、发绀。胸部查体可有患侧呼吸动度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湿啰音。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外周白细胞计数升高。 2.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PCT升高。 3.血氧:动脉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是评估并且的基本参数。 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是基本检查,胸部CT敏感性更高。影像学显示出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有助于确诊。 【诊断标准】 CAP的诊断标准:符合1,3及2中的任何一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1.社区发病; 2.肺炎相关临床表现: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脓胸/胸痛/呼吸困难/咯血;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④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3.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出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重症CAP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主要标准:①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②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氧合指数≤250mmHg;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⑤血尿素氮≥7.4mmol/L;⑥收缩压<90mmHg需积极液体复苏。 【治疗】 1.抗感染治疗 CAP诊断后尽早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根据48-72小时治疗后反应并结合病原学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不同人群的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不同,见下表1。 2.辅助治疗:除抗感染治疗外,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以及物理治疗也是必要的。对于低氧血症患者,要给予鼻导管或面罩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90%以上。无创通气能降低急性呼衰CAP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糖皮质激素能降低合并感染性休克CAP患者的病死率,推荐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mg/d,感染性休克纠正后立即停药,一般用药不超过7d。 【预防】 戒烟、避免酗酒有助于预防肺炎的发生。预防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减少特定人群的发病。

临床路径在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临床路径在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发表时间:2017-02-07T17:07:03.9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作者:丁皎皎 [导读]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内科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0例肺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两组均给予日常治疗,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康复时间、并发症的发病种类及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比对照组治愈率高,实验组康复时间也比对照组康复时间短。实验组并发病的发病几率小。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肺炎疗效;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255-02 肺炎是一种由疾病微生物、理化因素,过敏或药物导致人体免疫损伤从而使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等部位发生炎症,临床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严重者可合并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细菌性肺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肺炎,在抗生素是治疗肺炎的特效药。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现代综医疗护理工作模式,其主要操作是针对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提供护理流程,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治疗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1]。具有临床应用观察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肺炎患者40例,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12例,年龄在23~78岁,平均年龄在(43.5±3.4)岁,女8例,年龄在21岁~75岁,平均年龄在(45.1±3.2)岁。对照组男11例,年龄在21~76岁,平均年龄在(43.2±3.2)岁。女9例,年龄在22~76岁,平均年龄在(43.5±3.3)岁。 1.2 病例选择标准 40例患者均符合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年龄在21~78岁,平均年龄在(43.2±3.2)岁。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协议,均为自愿参与本次实验,能配合复查随访工作。 1.3 方法 实验组患者入院后即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确定责任护士,入院第1天,责任护士据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正确配制药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吸氧。给予雾化吸入方法。留取尿便标本,化验病毒系列、反应蛋白、肝肾功能、血清支原体抗体测定,必要时行血气分析、心肌酶谱检查、准确入院评估,每小时观察生命体征、肺部症状以及用药反应。入院第2~4天完善各项检查并将送检化检查项目结果,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教会家属拍背方法,观察生命体征,肺部症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脓气胸、肺大泡、渗出性胸膜炎等并发症。入院第5~9天:巩固各项治疗措施,必要时做支气管镜、血清过敏原检查,观察体温波动,肺部症状。鼓励患者多饮水。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复查X线胸片。入院第10~14天: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2]。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长督促责任护士检查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护士长每天下班前给予评价指导。责任护士据患者疾病发展情况修订护理计划并记录并发症发生例数、并发症种类、康复时间、治愈例数。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模式,主管医师据临床经验习惯制订治疗方案,护士机械地执行各项医嘱、各种检查化验、病情观察以及健康宣传等,据当日工作量随机完成。 1.4 诊断标准 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项:(1)临床发病急,出现咳嗽,吐出腥臭粘痰并伴有高烧等临床表现。(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超过10×109个/ L,中性白细胞百分比超过70%。(3)动脉血分气析: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下降。(4)X线胸片检查:肺纹理增粗或斑片状或斑点状影。 1.5 观察指标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常规检查、动脉血氧分析以及X线胸片检查中各项数据恢复到正常水平。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种类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 3.结论 肺炎是一种由疾病微生物、理化因素,过敏或药物导致人体免疫损伤从而使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等部位发生炎症,临床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细菌性肺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肺炎。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现代综医疗护理工作模式,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治疗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临床路径在肺炎护理过程中,主要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规范化、人性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是完全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临床路径是护理工作的一种深化,与常规护理相比,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有时限性的、有效的人性照顾,不再盲目地机械地执行医嘱,各项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3]。积极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形成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能及时有效的了解患者需求,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治愈率[4]。 本次试验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95%,治愈时间为(9±3)天,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

肺炎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

肺炎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P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CO2(P<0.05),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哮喘、肺体征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标签:肺炎;肺功能;护理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持续性咳嗽等,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临床护理路径(CPN),也被称为临床程序,是用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对象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品质保证,循证医学,整体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1]。临床护理路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被引入我国,并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院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50例肺炎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肺炎患者100例为肺炎的诊断标准,根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纳入标准:①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他们都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有急性发病,发病率≦3d;③呼吸频率快,鼻扇,吸气三凹征,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和哮鸣音;④胸片显示肺纹理增粗或点件,斑驳的影子;无肝炎,肾炎和其他传染病。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和其他肺部疾病的排除。其中64例男性,36例女性,年龄20~80岁,平均(49.2±11.5)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 2.1~5.6)年。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按照其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护理路径组的第一部分,由护理部组织、科室主任和科室主任对所有医务人员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理论、操作要点及实施过程和培训。结合专家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文献,制定护理路径表,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表方案,对标准流程进行处理和护理。 1.2.2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同一天病房环境的介绍,医院护理评估,医院环境,科室主任,护士长,护士长,护士对患者或家庭责任。医院系统和肺炎的医学知识。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饮食,告知吸氧要注意事项,指导。第2d:根据患者的呼吸功能、临床症状和血气变化,在第1d的治疗,对患者的检查时

肺炎临床路径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等在内的炎症。肺炎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及其它病原体所致肺炎。细菌性肺炎又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本临床路径实施对象专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一、路径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肺炎诊断标准。 2、年龄≥18周岁。 排除标准:1、合并肿瘤或其它可能影响治疗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3、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 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二、中医诊断: (一)诊断标准 细菌性肺炎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咳嗽”等范畴。 1、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但以春季及冬季为多的外感热病。 2、病急骤,初起即见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脉 浮数等表现。 3、病变过程中,由初起邪犯肺卫转变为邪热壅肺等气分证,后期呈现肺胃阴伤证候等表现。 (二)辩证分型: 1、邪袭肺卫: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发热,畏寒,少汗,无口干,周身酸痛,咳嗽,咯白稀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夏日起病,发热,汗出热不解,头昏重胀痛,身重疲倦,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痰热壅肺:身热,汗出,咳嗽,咳痰黄稠,或痰呈铁锈色,或伴有胸闷痛,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3、痰浊阻肺:咳嗽,咳声重浊,胸闷,咯白粘痰,常伴有疲倦,纳呆,腹胀,大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4、正虚邪恋:疲倦乏力,少许咳嗽,少痰,纳呆,腹胀。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三、西医诊断标准 (一)肺炎诊断标准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4、血常规: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班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款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本临床路径专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细菌性肺炎患者。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包括老人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三)危险因素: 1、年龄大于65岁; 2、COPD、肺癌等基础肺疾病;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 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最近,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完成了两项较大样本的全国性CAP 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CAP诊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1999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适当修改,旨在指导临床建立可靠的诊断,全面评估病情,确定处理方针,改善预后,尽量避免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减少抗生素选择的压力,延缓耐药,节约医药卫生资源。 一、CAP的临床诊断依据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CAP的病原学诊断 1.病原体检测标本和方法:见表1。 表1 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体检测标本和方法 病原体标本来源显微镜检查培养血清学其他 需氧菌和兼性厌氧 菌痰液、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 引的下呼吸道标本、BALF、经PSB 采集的下呼吸道标本、血液、胸腔积 液、肺活肺活检标本、尿液 革兰染色+ - 免疫层析法检测肺 炎链球菌抗原(针对 成人肺炎链球菌感 染的快速诊断方法) 厌氧菌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 下呼吸道标本、BALF、经PSB采集的 下呼吸道标本、血液、胸腔积液 革兰染色+ - 分枝杆菌痰液、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 引的下呼吸道标本、BALF、经PSB 采集的下呼吸道标本、肺活检标本 萋尼染色+ + PPD试验、组织病理 军团菌属痰液、肺活检标本、胸腔积液、经纤 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下呼 吸道标本、BALF、经PSB采集的下呼 吸道标本、双份血清、尿液 FA(嗜肺军团 菌) + IFA、EIA 尿抗原(主要针对嗜 肺军团菌Ⅰ型) 衣原体属鼻咽拭子、双份血清-+(有条 件时) 肺炎衣原体 MIF、CF、EIA 鼻咽拭子的PCR仅限 于临床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进展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进展 发表时间:2017-11-24T13:53:42.5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作者:林丽彭娜 [导读] 临床护理路径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护理管理方法,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减少住院时间,从而减少住院费用.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336000 摘要:临床护理路径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护理管理方法,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减少住院时间,从而减少住院费用,还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对于护理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小儿肺炎;应用;进展 小儿肺炎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比较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该病一般发病比较急,且病情发展迅速,一旦发病后,必须要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1]。小儿肺炎一般比较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病后会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且临床死亡率相对较高,严重的还会导致患儿的脏器等受到累积。最近几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开始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上,不但可以减少患儿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还可以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满意度[2];其次,还可以增加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患儿出现小儿肺炎。 1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 临床护理路径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后,对效果进行评估和观察,总结护理经验,以便于为患者提高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是现在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 2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比较受到患者和医护人员青睐的护理管理方法,其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是现在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有相关文献记载,我国是在1996年开始实施路径护理,在1998年的时候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实施管理,并且由专业的人员对护理的结果进行评估总结,而像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日本、应该等,早在三十多年前便开始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于临床[3]。 3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 3.1人性化护理模式 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在尊重其人格或者是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如果小儿肺炎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必须要告知患儿及其家属为什么对其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并且告知家属临床护理路径的目的,措施、以及该方法的优势所在,以便于取得家属的信任,在患儿家属同意后方可开始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在患儿住院期间,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患儿进行饮食指导,健康教育,以及用药护理指导等,对患儿的各项信息进行密切的记录。其次,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如果家属有疑问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告知,以免出现护患关系,影响人性化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绩效管理模式 在对小儿肺炎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不但要注意护理的方式,还要注意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以患儿的身心健康为护理标准,尽可能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患儿家属的经济压力。因为临床护理路径不但是现在比较使用广泛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模式,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儿家属对于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此外,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费用支出,使得医院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体现了绩效管理的主要理念[4]。 3.3循证护理模式 临床上又叫做实证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准确地把所学到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经验技术应用到临床上,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一套有计划的护理方案。其次,要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确认或者是证实后,为小儿肺炎的患儿制定出比较合理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实证护理的过程中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患儿家属可以了解到一些与小儿肺炎相关的知识,以便于发病的时候紧张不知道怎么处理,耽误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 4临床护理路径的步骤 首先是计划准备,护理人员可以建立护理路径小组,再根据不同患儿的病情,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路径措施;其次是执行阶段,制定好措施之后,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去执行,要取得家属的认可,让其可以积极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减少患儿家属的焦虑恐慌感;第三是实施检查阶段,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后的效果进行检查,例如护理的时候要密切关注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不足,及时采取改正措施,并且对不足的原因急性统计分析;最后是评价处理阶段,主要的内容有家属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家属对于护理质量高低的满意度等,一般来说,患者的住院时间越少,说明家属对于疾病的掌握情况越好,患儿的身体康复越快[5]。 5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 自从开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不但患儿恢复的更快,而且患儿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明显减少,还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增加了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从而减少了患儿的住院时间爱和住院费用,提高了生活质量[6]。 6小结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效果,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儿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对于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还可以帮助患儿减少住院的时间,从而减少患儿家属的住院花费,减轻家属的经济压力[7]。综上所述,对于小儿肺炎的患者,对其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以促进小儿肺炎患者的护理质量,以便于促进其身体健康和身心康复,值得在今后的护理过程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钱彩菊,闫虹.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与健康教育作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2):130.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尿毒症合并肺炎临床路径

尿毒症常规血液透析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 治疗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第二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尿毒症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脏病5期。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或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血液透析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人造血管,或者半永久性深静脉置管。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依据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

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满足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 合并症必须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ICD-10: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2019 年版) 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 J18.0 )。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9 年版)》(中华儿科杂志)。 1. 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 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喉部痰声、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部分患儿双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啰音。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 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常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等肺外并发症。 4. 胸部X 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双

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 胞多增多,CRP 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多正常 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 的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查;细菌培养和药 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8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管理指南(2013 修订)》(中华儿科杂志)。 1. 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20℃左右)及湿度(60% 左 右),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儿烦躁不安,可给适量镇静 药物。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 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肺炎时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选择最 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在 明确病原后则给予针对性治疗。 3. 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扎那米韦是神经氨酸 酶抑制剂,可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治疗。重组人干扰素- α1b 雾化吸入或肌内注射治疗病毒性肺炎。更昔洛韦目前是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8-04-03T11:12:14.5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期作者:李宏伟 [导读] 随着临床护理学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路径在多种疾病中广泛应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1]。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第二院区 1505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肺炎患者34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1±5.1)d,住院费用为(3823±388)元;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5±6.7)d,住院费用为(6122±517)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者中有重要应用价值,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肺炎 随着临床护理学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路径在多种疾病中广泛应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肺炎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肺炎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咯痰、咳嗽、呼吸急促、喘息、发热等临床症状,经临床X线检查显示呈片状阴影;明确诊断为肺炎;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试验;排除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为(41.8±3.4)岁;对照组患者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为(42.1±4.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入院介绍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医院情况、医护人员情况,病房设施,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减轻紧张、焦虑的心理;为患者介绍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信任感;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宣传栏等方式向患者讲述肺炎的病因、治疗措施、注意事项等情况,使患者充分做好住院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 1.2.2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临床护理路径表有科室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护士共同制定完成,针对患者的病情及检查结果,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2];通过护理计划对饮食、心理、运动、检查、治疗、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制定出具体的计划;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岗前培训,保证护理人员达到专业的路径护理水平,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责任护士通过护理路径表对肺炎患者进行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生活护理等,保证护理合理性、紧凑性及规范性。 1.2.3护理评估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治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路径表的实施情况进行客观性评价及改善,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说明,完善护理路径,改善护理质量。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根据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胸片结果进行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改善,胸片有明显吸收;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胸片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调查量表由患者进行填写,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 ×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 ±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0.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1±5.1)d,住院费用为(3823±388)元;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5±6.7)d,住院费用为(6122±517)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12例,满意5例,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8例,满意6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是由不同病原体导致的肺部炎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呼吸急促、发热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传统路径为医生的个人方法,不同医生诊断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和常规护理措施;近年来提出的对一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制

小儿肺炎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小儿肺炎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摘要:小儿肺炎在儿科疾病类别中是常见病,多发性疾病,同时病情较重,变化较快,病死率较高,各个器官功能均可受累,多发于冬季和春季两个季节。 关键词小儿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应用 据统计在中国每年5岁以下的儿童因肺部感染和炎症死亡人数可达到3万左右,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在儿科疾病中都是首位,也是医务工作者当前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小儿肺炎也被卫生部罗列为儿科四大疾病防治之一,所以当前小儿科医务工作者最主要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来减少或者是降低其相关的并发症,从而减少和降低病死率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当前,国内外在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使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后对相关的进展综述如下。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模式,通过制定一定的标准和护理程序,采用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一种路径。目前在公认的标准上是指: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相关的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辅助科室的相关人员,在针对某种疾病上共同进行研究以及制定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措施,采取合理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针对护理之后的效果和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改善,从而达到最佳的护理结果以及最好的护理效果。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之后,能在一定程

度上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还能保证医疗服务能有效的进行开展,也是较为科学和有效的一种方式方法。 1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 目前对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定义是患者在住院期间,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以时间为参考标准,通过入院指导,入院诊断,入院检查,以及相关的用药,治疗,护理,以及除治疗之外的饮食习惯,活动,术后或者是院内的康复治疗以及后期的出院计划和出院指导等为相关的纵轴,制定成为一个标准的流程,其中包括了整体的护理计划,以及相关的循证医学以及整体的质量保证,可以持续的改进相关的护理标准,针对性护理和个体性护理模式。当然还有其他的护理标准计划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每一个诊断情况进行护理,明确和规划自己的工作,通过护理目标自觉的参与到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来。 2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 目前被认为较为前沿的一种护理模式是临床护理路径,在世界医学领域受到强烈的关注,当然早在美国1995年的时候就已经成立了相关的协会针对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以及在医院进行应用的情况。近30年左右的时间,临床护理路径在西方国家以及相关的亚洲国家比如,日本,韩国,包括中国等地区相继的开始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