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试卷

马克思试卷

马克思试卷
马克思试卷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2007级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考试试题纸

(答案写在试题纸上无效,本场考试属开卷考试)共 5 页

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

1、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点是

A党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6、列宁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物质没有意识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C运动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物质

7、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A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相同点在于

A能动的反映论B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C经验论D先验论

1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 反映的观点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客观性B永恒性C不变性D终极性

14、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活动B认识世界的探索性的活动

C繁衍人自身的活动D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活动

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16、人民群众的主体

A是体力劳动者 B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D脑力劳动者

1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9、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2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21、商品是:

A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B 一切物品

C. 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

2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

A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B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2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A工人工资的高低B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 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2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26、剩余价值来源于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劳动力的价值D工人的剩余劳动

27、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28、垄断利润是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29、金融寡头政治上统治的主要实现方式是

A合作参与制B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C个人联合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30、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

A只有消极的影响B只有积极的影响

C无所谓积极与消极的影响D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A理念创造出来的B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社会历史的产物D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E所有物质都有的

2、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A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同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实体的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C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同否认外部世界实在性的一切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E揭示了物质可以通过感觉所感知,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是客观的,这是说

A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B联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D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E只有客观的联系才是真实的联系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显著特点有

A把可知论引入认识论B把唯物主义引入认识论

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D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

E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

A肯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B否定社会意识的绝对独立性

C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D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E否定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6、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7、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

E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8、价值规律

A价值规律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共同的规律

B其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要求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D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E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9、相对剩余价值是

A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B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的结果

C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E劳动力价值下降的结果

10、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B垄断的产生消除了竞争

C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D垄断与竞争并存

E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三.是非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所以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3、贱买贵卖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源泉。

4、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商品越稀少价值就越大。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多。

7、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生产关系。

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通过无偿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以便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占有。

9、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因此,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

10、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规定的市场价格,它的出现使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受到破坏。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每题15分)

材料1、历史背景

党的八大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深刻地教育了全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中恢复了正确的政策,并且研究新情况、新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正确政策。和‘八大’的时候比较,现在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刻得多了,经验丰富得多了,贯彻执行我们的正确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大加强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材料来自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材料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材料来自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问题:阅读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联系十七大报告谈谈你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五.论述题(共25分,第一题为必答题,10分;第2、3、4、5题任选一道作

答,15分,请在答题纸上写清楚题号)

1、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谈谈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

2、根据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3、根据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4、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

5、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2007级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考试试题纸

(答案写在试题纸上无效,本场考试属开卷考试)共 5 页

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

2.哲学基本问题是指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4、客观实在性是

A运动的有序性B物质的结构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D事物的矛盾性

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6、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B运动C时间D空间

7、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志创造的

C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D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

8、事物的质变是指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事物性质的变化

9、“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肯定和否定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1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

11、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12、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抽象、具体、概括B感觉、知觉、表象

C概念、判断、推理D分析、归纳、综合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终极性B永恒性C不变性D客观性

14、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活动B认识世界的探索性的活动

C繁衍人自身的活动D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活动

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6、国体问题说的是

A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B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17、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A体力劳动者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C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D脑力劳动者

1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9、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阶级斗争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生产力

20、社会基本矛盾

A只存在于阶级社会B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C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D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2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22、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是

A商品的效用B商品的价值

C商品质量的高低 D 供求关系

2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不等价交换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24、皮鞋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后,每双皮鞋的价值量

A 增加B不变C减少 D 有时增加有时减少

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26、剩余价值来源于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

27、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A避免两败俱伤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相互之间竞争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8、垄断利润是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A不可能克服B可以完全克服

C有可能克服D可以克服其大部分

30、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

A只有消极的影响B只有积极的影响

C无所谓积极与消极的影响D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其理由有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E没有意识,就没有物质

2、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D变化的观点

E发展的观点

3、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在

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B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D主观联系和客观联系

E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4、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B充分相信群众,使群众掌握真理

C否认了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D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E.唯心主义真理论

5、下列具有合理因素的命题是

A民为邦本B分封制为郡县制所取代“非圣人意也,势也”C得民心者得天下D无民而能逞其志者,未之有也

E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6、商品的价值

A是抽象劳动形成的B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C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E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7、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

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B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C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D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E自然条件的好坏

8、货币的职能有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E 世界货币

9、相对剩余价值是

A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B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的结果

C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E劳动力价值下降的结果

10、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B垄断的产生消除了竞争

C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D垄断与竞争并存

E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三.是非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贱买贵卖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源泉。

4、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商品越稀少价值就越大。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6、资本有机构成是指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资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这说明资本家减少了对工人的剥削。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10、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规定的市场价格,它的出现使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受到破坏。

四.材料分析题(共10分,每题10分)

材料1

辩证法是一种学说,他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他们是相对转化而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作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看作是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彼此转化的东西。

——《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0页

材料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3

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谈谈你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五.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2、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如何运用价值规律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2006、2007级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考试

试题纸(A卷)

(答案写在试题纸上无效,本场考试属开卷考试)共5页

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B.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D.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8.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10.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11.计算机网络技术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A.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13.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1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16.真理就是()

A.客观事物及其思想形式

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C.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D.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

1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

B.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

C.科学技术可以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

D.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1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论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19.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2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2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一无所有

C.劳动力归劳动者自己所有

D.劳动力成为商品

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小商品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统一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4.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 提高产品的质量

B.减轻劳动强度

C.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25.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

A.市场经济

B.发达国家

C.跨国公司

D.发展中国家

2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

27.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货币和资本的矛盾

28.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是通过()

A.商品价格始终与价值相一致实现的

B.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C.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实现的

D.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实现的

29.剩余价值是()

A.资本集中的源泉

B.资本再生产的源泉

C.资本周转的源泉

D.资本积累的源泉

3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题2分,共10分)

1.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A.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B.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C.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E.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经济后果

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性

D.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E.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点

5.空想社会主义萌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之际,并随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世纪初达到以了顶峰。当时,欧洲有三个最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是()()()()()

A.莫尔

B.圣西门

C.傅立叶

D.黑格尔

E.欧文

三、辩析题(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辩别、分析,观点正确,要言之成理;每题8分,共16分)

1.“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我党指导思想,所以它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新生事物是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所以它的存在是永恒的。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

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2.如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五、论述题(共14分)

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六、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共16分)

下列是有关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问题的材料:

材料1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摘

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2

中国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可以说是一场拼环境和资源的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不

顾后果的掠夺式“大开发”、不顾空气和水体普遍严重污染的基础上的。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刚结束不久,广东韶关冶炼厂又因在设备检修期间超标排放含镉废水,致使北江下游韶关、清远、英德三个城市的饮用

水受到威胁,自来水供应已经停止。广州也做好了停水准备。虽然事发后广东省有关部门正采取措施,用

在上游加大流量的方式稀释污染,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则是肯定无疑的。

统计显示,我国1/3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有人计算2003年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15%。而世界银行2001年发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也占了16个。从生态角度来说,中国的环保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并不是危言耸听。

摘自2005年12月23日东方早报

材料3

羊绒因其“轻、软、暖”被誉为“软黄金”,因为山羊年产羊绒仅为200克。从国家环保部门的媒体获悉,沙尘暴骤起的主因之一,在于草原过度放牧而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内蒙古某地区草场放羊密度,20世纪50年代为60万只羊单位,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到246.5万只羊单位,超过草场极限载畜量26.5万只羊单位。随之而来的是被啃光牧草的土地沙化为6万平方公里的荒漠,成为沙尘暴扬起的沙源。再看看另一个旗,由于产羊绒利大,牧民靠多养山羊增收, 111余万公顷的草场,养羊125万余只,其中山羊达90万只。而一万只山羊对草场的破坏力相当于20万只绵羊对草场的危害。春天牧草刚返青,饥饿的山羊大军就将牧草一扫而空。这个旗虽然年产15万公斤羊绒,但由于超载放牧,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而急剧退化、沙化。“羊绒业是生态环境的绞刑架。”

材料4

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中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请回答:

(1) 根据材料1,我们如何理解地理环境的作用?为什么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2)根据材料4,阐明为什么说没有生态的安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安全。

(3)根据材料3,请您分析羊绒业的发展与沙尘暴之间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联系?为什么说羊绒业是生态环境的绞刑架,

(4) 根据材料2、3和4,阐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2006、2007级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考试

试题纸(B卷)

(答案写在试题纸上无效,本场考试属开卷考试)共5页

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计算机网络技术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A.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意识的本质是()

A.各种感觉的综合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

4.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质量D.运输设备的状况

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7.真理就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C.对人们有用的理论D.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

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论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9.计算机网络技术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A.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

C.质变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1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D.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3.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

14.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1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上的“源”与“流”的关系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6.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7.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

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

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1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B.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

C.科学技术可以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

D.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19.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实在基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20.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

A.一切从群众意愿出发B.一切从已获得的经验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

22.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是通过()

A.商品价格始终与价值相一致实现的

B.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C.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实现的

D.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实现的

23.商品的价值量是()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 B.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

C.生产技术决定的 D.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4.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2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货币的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财产所有权 D.贷放

26.平均利润是:()

A.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 B.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C.企业主收入的总和 D.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27.剩余价值是()

A.资本集中的源泉

B.资本再生产的源泉

C.资本周转的源泉

D.资本积累的源泉

28.资本是()

A.货币 B.生产资料 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29.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30.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

A.市场经济B.发达国家C.跨国公司D.发展中国家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题2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E.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点

2.空想社会主义萌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之际,并随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世纪初达到以了顶峰。当时,欧洲有三个最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是()()()()()A.莫尔 B.圣西门 C.傅立叶 D.黑格尔 E.欧文

3.劳动力成为商品( ) ( ) ( ) ( ) ( )

A.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B.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D.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E.劳动者必须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4.下列论述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人的自由选择意志高于一切B.天命主宰人间一切

C.自然规律是绝对观点的表象D.存在就是被感知E.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性

D.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三、辩析题(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辩别、分析,观点正确,要言之成理;每题8分,共16分)

1.新生事物是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所以它的存在是永恒的。

2.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改造客观规律。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14分)

用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理,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六、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共16分)

下列是一组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材料

材料1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诊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大家必须牢牢记取。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引自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

材料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材料3 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引自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说明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2)阅读材料1、2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的哲学的理论依据。

(3)阅读材料2、3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

(4)在当前,我们怎样做到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2008级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考试试题A卷

(答案写在试题纸上无效,本场考试属开卷考试)共 4 页

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实事求是的品质B.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C.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的大无畏品质

3、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这是指: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世界是否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的问题

C.认识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两者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4、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志创造的

C.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D.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

5、“.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个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7、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D.意识由物质决定,又反作用于物质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对立统一的观点B.质量互变的观点

C.辩证否定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

A.是否用整体性观点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D.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1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问题

11、“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B.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12、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3、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4、概念、判断、推理是: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D.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7、“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18、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主要应当从:

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B.生产方式中去寻找

C.上层建筑中去寻找D.意识形态中去寻找

19、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的优劣

C.人口增长的快慢D.社会风气的好坏

20、人的本质属性是:

A.自然属性B.色与性C.社会属性D.神性

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

A.分工学说B.货币学说

C.资本积累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

2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A.创造劳动价值B.大规模生产

C.价值与价格脱离D.生产剩余价值

2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

C.交换价值D.价格

2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2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6、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27、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里:

A.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

B.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下降

C.生产的商品数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生产的商品数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2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

A.劳动力B.劳动

C.资本D.剩余价值

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30、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A.参与制B.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C.个人联合D.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天下无心外之物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A.反映客观世界B.创造物质世界

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为自然界创造秩序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4、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

A.生产实践B.社会改革

C.科学实验D.艺术实践

5、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6、商品的价值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

7、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A.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D.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8、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在于:

A.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B.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C.避免在竞争中淘汰D.给失业工人提供再就业的机会

9、对资本应该这样理解:

A.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不是永恒的现象,它是历史的范畴,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C.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生产关系

D.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机器等,所以一切机器设备都是资本

10.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三、辨析题(共25分,每题5分)

1、世界的本质在于客观实在。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只是在于它们一个联系的看问题,一个是孤立的看问题。

3、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4、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垄断不能消除竞争,但是能使竞争变得更加和缓。

四、论述题(共25分,第1题13分,第2题12分)

1、请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2、请列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请说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以及你的认识。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2008级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考试A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

1. D

2. A

3. D

4. D

5. C

6. C

7. B8. D9. C10. A11. A12. A

13. B14. B15. D16. C17. B18. B

19. A20. C21. D22. D23. B24. B

25. D26. C27. B28. A29. C30. A

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

1. ABD

2. AC

3. BCD

4. ABC

5. CD

6. ABCD

7. ABC

8. AC

9. ABC10. ABCD

三. 辨析题(共25分,每题5分)

答案要点:

1、对。(1分)列宁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观点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反对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通过强调世界的本质是客观实在,粉碎了唯心主义的攻击。(4分)

2、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分)两者的区别在于,辩证法强调联系的看问题、发展的看问题,认为事

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形而上学强调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否认事务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

展的动力。(4分)

3、这个观点是正确的。(1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判

断认识是否为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4分)

4、错误。(1分)环境问题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

我国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4分)

5、错误。(1分)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第一,垄断没有

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

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4分)

四、论述题(共25分,第1题13分,第2题12分)

1、请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答案要点:

辩证关系原理(7分)

(1)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

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

共性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联系实际说明(6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联系实际部分,教师可酌情给分)

2、请列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请说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以及你的认识。

答案要点:

(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包括:第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第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每项1分,总共5分)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包括: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伟峻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每项1分,总共4分)

(3)认识部分(3分教师酌情给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

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2分) 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2分)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2分)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2分) 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2分)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2分)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唯心主义则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2分)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包含全部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这是一种( A )1-37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2-102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 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 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与辩证唯物法结合理解)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 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 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基本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 主义先验论 2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6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D 实践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点观的论理唯持坚否是 D. 点观的.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论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1)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说。。。。。 3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

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8页自己总结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一定要是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以上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 (课程代码: 0370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书写,答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清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得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得全部积极内容,都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理论来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得就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近代英国哲学? D、近代法国哲学 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唯一标准就是,就是否承认 A、世界得统一性与多样性? B、联系得客观性与普遍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这就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得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与社会历史性 C.实践就是个人日常生活得活动 D.实践就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与发展得基础 4.唯物辩证法得总特征有两个,一个就是联系得观点,另一个就是 A、发展得观点 B、对立统一得观点? C、实践得观点?D、辩证否定得观点 5.意识对于人得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B、意识就是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对物质晷有决定性? D、意识就是人脑得机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第1页(共4页) 6.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得根本标志就是 A、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B、认为认识过程就是纯粹得观念创造 C、肯定思维对存在得决定作用?D、认为认识过程就是反映与创造得统一 7.“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 A、感性认识就是微不足道得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就是唯一可靠得?D、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 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B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 )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B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D )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D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D )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 ) A.形象性B.能动性 C.客观性D.抽象性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B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马克思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 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5.时间是()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意识的本质是 A.各种感觉的综合 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 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9.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0.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1.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2.“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 A.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 B.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C.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D.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A.农民插秧种稻 B.医生诊病开药 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马克思试题A及答案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 (注意:所有问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评阅) 一、单项选择题(1X1X40=40分。从每一个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把它涂黑。例如,“41”题正确答案是“C”,在答题卡把41“C”涂黑)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人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 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 劳动价值论 C.历史观 D.剩余价值论 6.恩格斯认为,哲学重大的基本的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7.空间的特性是()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四维性 8.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0.客观规律与人的关系是()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1.“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孤立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诡辩论观点 12.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A.人脑的错误判断 B. 人的主观想象 C. 客观物质世界 D.落后的思想意识 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 1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15.认识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小计:0.00分已经批改 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 )。 A、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C、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3、哲学是()。 A、自觉的世界观 B、自发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个人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从()来把握。 A、唯物主义角度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方面 C、辩证法角度 D、辩证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8、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1、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2、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3、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4、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5、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6、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7、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8、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马克思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 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确定事物的质 D.认识事物的量 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C )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3、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 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5、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6、实践的本质及特点 7、实践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8、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9、意识的能动作用 10、联系及其特点 11、为什么说新生事物就是不可战胜的 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核心 1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4、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6、认识的本质及特点 17、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8、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19、为什么说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40分) (一)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与费尔巴哈。(13分)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13分) (三)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4分)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40分) (一)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0分) (二)鲜明的政治立场(10分) (三)重要的理论品质(10分) (四)崇高的社会理想(10分) 三、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40分) (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15分)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25分) 四、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40分) (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了界限。(10分) (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10分) (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10分) (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0分) 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哪些方面(40分) (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就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3分) (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就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就是物质性的活动。(13分)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围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 )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 C.大卫·嘉图 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C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C )

20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B附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核试卷Array考核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核类型:考试形式:闭卷 学生院系:各院系班级:试卷: B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按序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对应填入表格)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资本主义社会 B、大同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5、“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6、恩格斯认为:“时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 充分说明了:() 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 7、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实践 B.科学实验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政治实践 8、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 A.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