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哥特意象在爱伦坡小说《丽姬娅》中的体现

(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哥特意象在爱伦坡小说《丽姬娅》中的体现

(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哥特意象在爱伦坡小说《丽姬娅》中的体现
(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哥特意象在爱伦坡小说《丽姬娅》中的体现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

2 浅析情景教学法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3 海明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4 从警察与赞美诗中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5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6 海明威的生态意识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

7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化妆品商标词的翻译

8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

9 浅析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特征

10 英国哥特小说故事情节中的怪诞表现

11 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12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

13 中式菜名的英译

14 战争、归乡、爱情—《冷山》的多元主题研究

15 分析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悲剧意识

16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

17 汉英数字文化比较及其翻译

18 《夏日鸟笼》的女性主义解读

19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广告语的修辞特点

20 母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21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22 从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看印度的社会问题

23 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

24 对《儿子与情人》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研究

25 从生态批评视域解读《热爱生命》

26 从《朗读者》中汉娜的形象论道德盲视现象

27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

28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

29 浅析虚词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

30 解读艾丽斯沃克的《日常用品》中的黑人女性文化

31 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

3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3 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分析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

34 试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传统意识

35 对《愤怒的葡萄》中圣经原型的分析

36 中美企业文化的对比

37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38 幽默元素在英语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翻译

3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Roses”in Wuthering Heights--Catherine Earnshaw and Catherine Linton

40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

41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

42 On Emily Bronte's Self-realization Through the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43 Resonant Effect of Dialogues in Lolita on Readers

44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

45 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中的意识流和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46 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

47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

48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

49 济慈六大颂诗的意象

50 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51 老纽约下的女性悲剧——对《纯真年代》中两位女性的分析

52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

53 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54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55 解读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在西敏寺桥上》的诗歌异同

56 美国梦的文化观察

57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

58 试论盖茨比对其梦想生活的追求

59 Biblical Ideas on Women and Sex

60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61 从谚语看中英文化的差异

62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

63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

64 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65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

66 Movie Lines Imit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67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探究

68 浅谈外贸英语的翻译标准

69 论《紫色》中的姐妹情谊

70 从违反合作原则研究《生活大爆炸》

71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个人抱负与自我完善

72 The Analysis of Surreal Symbolism in Shelley’s Poetry

73 从翻译美学探究散文英译

74 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

75 从《喜福会》透视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

76 对《别对我说谎》中非言语因素的分析

77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喜福会》

7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研究

79 社会阶层与语言关系在《雾都孤儿》中的投射研究

80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

81 从《推销员之死》看消费主义时代美国梦的破灭

82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83 对比分析中美可乐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84 异化理论在汉语成语英译中的应用

85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86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87 浪漫主义天性和实用主义个性之间的冲突——评《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人性的矛盾

88 Chinese Auto Companies’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es on the Chinese Auto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Geely’s Acquisition of V olvo

89 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分析玛丽?盖茨基尔《依然美丽》的主题

90 怎样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

91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

92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The Big Bang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93 英汉绿色词对比研究

94 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女性的社会地位

95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96 中英动物习语使用和翻译的差异研究

97 Cultural Mediation in Interpreting—An Obser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98 浅析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99 Who Stole Our Panda——An Analysis of Cross-Cultural Transmission Through an American Movie Kung Fu Panda

100 政论文的英译特点

101 寻找女性的自我—评托妮莫里森作品《秀拉》中秀拉形象

102 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 ocabulary

103 试论爱伦?坡的哥特式风格——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

104 《呼啸山庄》中爱与恨的冲突与交融

105 从容?重生—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物心态

106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的生死观

107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

108 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

109 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

110 一位绝望的主妇——从女性主义角度诠释《林中之死》

111 试析《我的安东妮娅》中的生态伦理观

112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113 中西方文学中镜子意象的对比研究

114 布什总统演讲词中幽默话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115 政论文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

116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

117 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翻译策略

118 浅析丹尼尔?笛福《摩尔?弗兰德斯》的主题思想

119 金钱在婚姻中的角色:《爱玛》和《名利场》中女主人公婚姻观的差异

120 The Carnival Characteristics of Oliver Twist

121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分析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手法

122

123 解析名词化与商务语篇的汉英翻译

124 莎士比亚:男权神话的守望者—莎士比亚戏剧的女性主义解读

125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

126 Tragic Elements——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Holden’s growth experience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27 儿童本位主义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种译本的对比分析128 文体学视觉下的英语商务信函的礼貌表现

129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

130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Proper Nouns in Tourism Texts

131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失乐园》中的撒旦的反叛者形象比较

132 On the Effects of Reading Aloud in English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133

134 佩克拉的忧伤--解读《最蓝的眼睛》

135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

136 约翰.邓恩诗歌艺术陌生化

137 论<<禁食与欢宴>>中乌玛的觉醒

138 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的文体分析

139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140

141 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看其文化内涵

142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143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赛珍珠的《大地》

144 浅谈《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美国个人主义

145 《木马赢家》中父亲的缺席

146 万圣节与时尚设计

147 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

148 浅析《老人与海》中人对自然的态度

149 英汉道歉语对比研究

150 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

151 浅析谭恩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

152 On Elizabeth’s Rebellious Spiri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53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

154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

155 The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

156 试论英汉日常礼貌表达的异同

157 论《喜福会》中双重文化对母女关系的影响

158 圣经的女性意识

159 从《基督山伯爵》看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

160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对《小妇人》的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161 中美在非正式时间方面文化差异的研究

162 中英文动物俗语的感情差异研究--以“狗”为例

163 译者的身份

164 论AIDA模式在大众汽车英文广告中的语言体现

165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166 广告语及标语动词的翻译

167 《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分析

168 从卡明斯的L(a 看视觉诗的可译潜势

169 Christ Love in Uncle Tom’s Cabin

170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171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

172 The Tragic Elements i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173 被忽略的人群--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女性角色分析

174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

175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

176 无法挽回的毁灭--欢乐之家女主角莉莉的悲剧

177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

178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

179 对《驯悍记》中泼妇凯萨琳娜的简略分析

180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对比及效果

181 商业英语广告的劝说功能与修辞分析

182 中英数字习语的翻译

183 论《兔子,跑吧》中兔子逃跑的原因

184 简论爱伦?坡的建筑意象

185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

186 浅谈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文化教学

187 浅析《珍妮姑娘》的悲剧原因

188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189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

190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

191 从文化角度简要分析词语的意义

192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

193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194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195 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纯洁一词不同理解的分析

196 Cultural Elements in Chinese Film Sub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97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198 论《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双面性

199 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00 华兹华斯诗歌的和谐观

英语专业文学类论文题目

五、英语文学类毕业论文选题 121. The Independent Spirit of Hester Brynne in The Scarlet Letter 《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独立精神探析 122. On the Meanings of Images in Moby Dic 论《白鲸》中的象征意义 123. Democratic Idea in Leaves of Grass 论《草叶集》中的民主思想 124. The Analysis on different Concept of Value in Sister Carrie 《嘉莉妹妹》中不同价值观的分析 125. Mark Twain’s Humor & Satire in Adventures of Huckberry Finn 马克。吐温的幽默与讽刺在《哈克贝利。费恩》中的充分体现 126. 从接受美学看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的喜剧元素 Comic Elements in << The Twelfth Ni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ve Aesthetics 12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奶妈和《西厢记》中的红娘人物形象比较 The Comparison of Nanny in Romio and Juliet and Hongniang in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 128. 试论自卑情结对夏绿蒂勃朗特创作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Inferiority Complex on the works of Charlotte Bronte 129.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力克列夫悲剧性格的形成 The Forming of H eathcliff”s Tragic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tachment Theory 130. 灵与肉的对立――从《无名的裘德》中的苏和阿拉贝拉人物分析看哈代的悲观主义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Spirit and the Flesh--- Hardy’s Tragic Thought analyzed through Sue and Alabella in Jude the Obscure 131. On the Realistic Style of Chaucer’s Canterbury Tales 论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现实主义风格 132. On Shakespeare’s Religious Ideas 论莎士比亚的宗教思想 133. On the Essence and Specialty of Shakespeare’s Tragedy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本质与独特性 134. 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Burns’ Poetr 论彭斯诗歌的语言特色 135. On the Fatalistic Ideas in Hardy’s Works 论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观点 136. Fitzgerald, Spokesman of the “Roaring 20’s”----- A Study of His (e.g. The Great Gatsby) 菲茨杰拉德: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代言人 ------ 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137. Ernest Hemingway, Spokesman of the “Lost Generation”. 海明威: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深度分析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深度分析 一、学科概况 英语语言文学是外国语言文学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英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也是我国学习人数最多的外语语种。英语语言文学是我国设置最早的外语专业之一。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了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由纯描写性研究转向以解释为目的的研究,由侧重英语本身特点的孤立研究转为侧重语言普遍性的比较研究,由侧重语言形式的研究转为形式和语义并重的研究,由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扩展到对语言的习得、功能和应用的研究,由对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历史、方言等传统领域的研究发展到对英语的各个方面及相关领域的全面研究。目前英语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文体学、历史语言学;语言学的其他主要分支学科,如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篇章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也主要基于对英语的研究。 二、培养目标 应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有新的见解;熟练掌握所学语言,第二外国语应具有一定的口、笔语能力及阅读与本专业有关书刊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进行科研工作。 三、研究方向 研究范围包括语言学,文学,社会文化,翻译理论和实践等。 各个招生单位具体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01英国文学 02美国文学 03西方文论 04西方文化研究 05中西文学比较研究 四、考试科目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二外日语或243二外法语或244二外德语 ③722基础英语 ④824英美文学 五、课程设置 基础理论课: a.普通语言学:语言的本质、结构、功能、语言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主要学派及其理论; b.西方文艺理论:从柏拉图到20世纪的西方文论; c.世界文学:东西方文学发展史及流派;

哥特文学的现实影响研究

哥特文学的现实影响研究 哥特文学,属于英语文学派别,是十八世纪末出现的一种另类文学模式。基本的哥特文学要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哥特式文学流派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拥有众多读者,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研究将从哥特文学的起源、哥特文学的发展轨迹、哥特文学与中国文化和哥特文学的主题意识对现实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哥特文学,理解哥特文学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哥特文学的起源 1764年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的《奥特朗托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在伦敦的匿名出版宣告了西方第一部哥特式小说的诞生。当年霍勒斯?沃波尔在《奥特兰托城堡》的副标题中加上“哥特式”一词。从此以后这一融合有“古代传奇”与“现代传奇”色彩的新型文学形式逐渐流传开来。自此,哥特文学不仅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在英国顺理成章地确定了自己的地位,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其他一些国家的文学创作。 从文学史上来看,哥特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是英国文艺

复兴时期的戏剧。这一时期英国的戏剧深受古罗马剧作家塞加的影响,戏剧创作中充满了复仇、阴谋、暴力、凶杀、鬼魂出没等情节,惊险刺激。特别是莎士比亚的剧作和詹姆斯一世时期的悲剧,对哥特小说的出现与发展更是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二、哥特文学的发展轨迹 18世纪是一段在历史上被称为启蒙时代的岁月。在这一时期,人们的观念从保守怀旧开始逐步向注重个人发展方向转变;妇女的行为在受到严格规的同时,开始有机会阅读与创作;在理性为主导的前提下,感性审美趣味开始堂皇登场……在这样充满矛盾与对立的社会背景下,哥特文学以一种既反映矛盾又充满矛盾的姿态登上了文学史的舞台。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得到空前发展,改革运动与人文主义结盟终得以摧毁罗马天主教的一统天下,然而人文主义的大发展却反过来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并且使以上帝为中心的传统的基督教意识形态处于解体之中。到了十八世纪,欧洲进入理性时代,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热情讴歌、极力弘扬人的理性,却忽视并压抑情感、想象、直觉,否认神秘和超自然现象。在这样的情势下,哥特文学就作为一种挑战理性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尖锐武器应时而生。 到了1840年左右,英国哥特小说由于廉价作者的过度饱和及为迎合广大读者而仓促而作的低质量作品的问世而

哥特小说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818464500.html, 哥特小说文化 作者:齐征阳 来源:《世界文化》2009年第02期 “哥特”一词原指居住在北欧的属于条顿民族的哥特部落,该部落以野蛮彪悍,嗜杀成性而著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用它来指称一种为他们所不齿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风格曾流行于12-15世纪欧洲的宗教建筑,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教堂或修道院高高耸起的尖顶,阴森幽暗的内部,厚重的墙垣,狭窄的窗户,斑斓的玻璃,还有隐蔽的地道和地下藏尸所等。现在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堪称代表性哥特建筑。后来,哥特风格也在非宗教建筑中广泛流传开来。同时,哥特一词也就逐渐被赋予野蛮的,恐怖的,神秘的,中世纪的,天主教的,迷信的,甚至东方的等多种涵义。现代读者一般把它理解为“反古典主义”和“中世纪的”意思。 而哥特小说,简言之,即是一种恐怖和鬼怪小说。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英国开始流行,多以中世纪的城堡、修道院、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描写为满足个人情欲或争夺财产而引起的迫害、谋杀等笼罩着神秘恐怖气氛,具有怪诞紧张情节的不寻常的故事。这种小说之所以被称为哥特小说是因为其开山之作,霍勒斯·瓦尔普的《奥特朗托城堡》(1764)的副标题为“一个哥特的故事”。小说叙述了一个在中世纪城堡里发生的扣人心弦的故事:奥特朗托城堡现任统治者曼弗雷德家族的祖先曾以卑鄙的手段窃取了城堡,因此有预言称该家族会败落,合法主人将出现。为了打破预言,曼弗雷德命其15岁且身体虚弱的儿子康拉德于伊莎贝拉成婚,但在婚礼即将开始前康拉德却被不知何方飞来的巨大的头盔砸死。于是曼弗雷德决定休掉妻子,与儿子的未婚妻伊莎贝拉成婚。伊莎贝拉不从并在神秘男子西奥多的帮助下逃出城堡。曼弗雷德穷追不舍并错杀了自己的女儿。最后预言实现,西奥多表明身份为城堡真正主人阿方索的后代,奥特朗托城堡墙倒屋塌,曼弗雷德遭到了惩罚。西奥多继承君位与伊莎贝拉成婚。小说的气氛阴森恐怖,情节紧张曲折,而且还有神秘的预言,抖动的头盔,流鼻血的石像等超自然现象。《奥特朗托城堡》从时间,地点,主题,情节,人物类型到艺术手法都为早期的哥特小说的创作确立了基本的模式。 虽然哥特小说存在和流行的时间比较短,但却涌现出一批出色的哥特作家和优秀的作 品。例如,安·拉德克利夫的《尤道弗的秘密》(1794);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1795);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特》(1818) (又译《科学怪人》)等。这些哥特作品共同的特征是在写 作内容上,大肆描写恐怖,怪诞,神秘,暴力,邪恶,乱伦,凶杀等极端事件与非理性内容,并时常伴随鬼怪或其他超自然现象出现。由于故事内容充满想象,情节离奇,充满了阴森恐怖的气氛,因此哥特小说又被称为“黑色浪漫小说”。 哥特小说的出现与18世纪末英国社会发展的情况有着直接联系。18世纪,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英国文坛大力提倡新古典主义和理性精神,要求小说创作要面对客观世界,如实反映社会现实,力求把握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体现理性的价值和重要性。但读者除了希望现实能在故事中得到反映之外,同样也渴求从超现实的故事中获得愉悦的调节。作为对古典主义的反

英语本科专业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An Analysis of Hardy’ s Comparisons in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浅析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The Use of Hemingway’ s Iceberg Theory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 3. An Analysis of Alec’ s Personalities Tessin of the d'Urbervilles 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阿雷克的性格 4.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Female Character Estella in 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中女性形象艾丝黛拉解读 5.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Female Character Miss Havisham in 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中女性形象郝维辛小姐解读 6.The Use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Mrs. Dalloway 浅析《达洛维夫人》中的意识流运用 7.Fatalism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by Thomas Hardy 哈代的宿命论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 8.An Analysis of Thomas Hardy’ s Attitudes towards the Heroin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哈代对《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的态度解读 9. An Interpretation on the Themes of the Poems Written by Emily Dickenson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主题解读 10.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Heroines’ Personalities in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 《简·爱》与《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性格对比研究 11.An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Tess's Tragedy 苔丝悲剧人生的成因分析 12.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18th-cen tury English Female’ s Choice of Husbands from Jane Austen ’ s Novels 从简·奥斯丁作品解读十八世纪英国女性择偶观 14.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Of Studies ” 《论学习》三种汉译本比较研究 15.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of Long Sentences in TEM 8 英语专业八级中长句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16. A Survey on the Status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Classics’ Reading of English Majors 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名著状况调查 17.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s in Universities of China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18.A Survey on the English Majors ’ Current Learning Situation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s in Universities of China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19.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urse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s’ Marginalizatio 英美文学课程“边缘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 A Survey on the English Majors’ Use of Electronic Dictionaries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e7到中心——国外英国哥特小说研究史述评

内容提要国外哥特小说批评历经2()4余年的酝酿、发酵和膨胀,最终爆发成了一个批评话语的狂欢之场。大致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边缘化阶段(1764一1920)、合法化阶段(1920一1970) 和批评视角多元化阶段(1970至今)。鉴于国内英国哥特小说系统研究的稀缺状况,对国外这方面的研究背景加以仔细梳理,可以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一个较高的研究起点,以避免低层次的简单重复。关键词英国哥说边缘化合法化多元化 “哥特小说”原本是一个受到严格历史限定和地域限定的名词,它专指1764一1820年的英国哥特小说。其上限是霍拉斯·沃波尔(H。二ewal州e) 《奥特朗托堡》(服。邸乙龙ofot乙a侧如,A肠thicsto理,1764)的问世,下限则是作为“终结者”出现的马图林的《漫游者梅尔莫斯》。通常,这类小说的故事情节充满恐怖和悬念,以阴暗古老的城堡或修道院为背景。然而,当现在人们谈论这个名词时,首先要谈的却是它那臭名昭著的不可定义性。“穿过20世纪晚期,现在进入21世纪,评论家们对于滑不溜手的哥特文类边界所表现出的焦虑不断增长。”。哥特小说的内涵不断地在时限上和地域上越出自身的界限。当前研究界对英国哥特小说的范围较为认同的说法大致是:从广义上说,在英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三次大规模复兴。第一次即18世纪末的英国哥特小说,第二次是19世纪末以史蒂芬生的《化身博士》等为代表的维多利亚哥特小说,第三次则是出34现在20世纪的70年代以斯蒂芬·金的《撒冷镇》为代表的一批当代恐怖小说。 哥特小说内涵膨胀的过程也正是哥特小说批评话语膨胀的过程,也可以说,正是批评话语膨胀的需要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作家作品被搜罗进了哥特小说的研究领域。至今已历经了240余年发酵、膨胀的哥特小说批评最终爆炸成了一个狂欢场。这是个呈现出鲜明的阶段化特征的过程。 一、边缘化阶段(1764一1920) 在18世纪末,我们现在将其称为“哥特”的那些小说还处于不同的小说类别名称之下,如“现代罗曼司”(modem。~ce)、“德国派, (theGerman schol)、“恐怖派” (thetermristschol),等等。②但对于这一类小说的批评和评价却已经开始了。 当时对哥特小说的反应和评价来自四类人群,即普通大众读者、书商、作家与职业文学评论者。不同的人群对它的反应不尽相同:它“在吸引读者方面所向披靡”,但“这个文类及其毫无独创性的模式却从未引起过知识界的尊重”,③在道德上也屡受抨击。虽然批评者把哥特小说“打发到大众娱乐的边缘地带”,但书商、读者和作家“却不断地发现哥特小说是个富于创造性潜力的领域”,④它成了资本主义消费文化最早的文学受益者和牺牲品。 从批评史的角度来看,后两类人的评价更值得探究。 同时代的浪漫主义诗人对哥特小说的反应相当矛盾。他们一面对哥特小说口诛笔伐,表现出对它的轻视和敌意,如柯尔律治的哥特小说评论(1794一1798)、华兹华斯为(抒情歌谣集》第二版撰写的序言(180)、拜伦勋爵的《英国吟游诗人与苏格兰评论者》(1809)等等;⑤一面又有意无意地将哥特式因素引人自己的创作,如:柯尔律治的《克里斯塔贝尔》(1797一18(X))和《古舟子咏》(1797-1798) 受哥特风格的影响显而易见,华兹华斯在《哥特故事断片》(1797)、《边民》中对哥特式主题和激情的嗜好无法遮盖,在拜伦的《曼弗雷德》和其他诗歌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僧侣》的痕迹,雪莱的文学生涯直接始于哥特小说,济慈创作的《伊莎贝拉》、《圣阿格妮斯节前夜》和《圣马克节前夜》简直就是以诗歌形式叙述的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 The Instructive Meaning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 Pedagogica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 3 Fuzzy Words and Their Use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4 Ambiguity and Puns in English 5 Some basic consideration of style 6 English by Newspaper 7 English Personal Pronouns: a Preliminary Textual Analysis 8 Thematic Network and Text Types 9 An Inquiry into Speech Act Theory 10 On Lexical Cohesion in Expository Writing 11 The Inference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s 12 Context and Meaning 13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hesion in Texts 14 The Instructive Meaning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15 Pedagogica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 16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Authenticity in Teaching Materials 17 Micro-teaching and Student Teacher Training 18 How to Evaluate the Teacher Performance - A Case Study 19 English Test Design 20 The Interference of Native Language in English Writing or Translation 21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English Teaching 22 Importance of Meaning Group in Translation 23 Language and Culture 24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25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27 Loanwords in English 28 Brand Nam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30 Vaguenes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31 Characteristics of Humor 32 An Analysis of Language Features

《弗兰肯斯坦》对哥特小说的影响

【摘要】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通过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基础上加入现实主义及科学幻想的要素,进入到哥特小说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并且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哥特;创新;科学幻想;新阶段 玛丽·雪莱是英国十九世纪上半期著名女作家,浪漫主义派的著名诗人波西·比希·雪莱的第二个妻子。她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哲学家、小说家威廉·戈德温和著名女权运动家玛丽·戈德温的女儿。她于1814年随同雪莱前往欧洲大陆,并于1816年与雪莱结婚。婚后雪莱夫妇常与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和散文家、诗人利·亨特等人交往。在拜伦的建议下,玛丽·雪莱开始了文学创作,并于1818年正式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弗兰肯斯坦》(或称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这部作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此后《弗兰肯斯坦》不断地被改编为戏剧和电影。此外还为英语添加了 一个新的单词Frankenstein。 一、《弗兰肯斯坦》的背景介绍 在这部小说中,玛丽·雪莱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恐怖气氛的世界。小说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在他的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的探索,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开始时,这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良,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他要求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给予他人生的种种权利,甚至要求为他创造一个配偶。但是,当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歧视时,他感到非常失望。他憎恨一切,他想毁灭一切。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他又企图谋害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最后,在搏斗中,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同归于尽。 作为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一书在哥特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哥特(Goth)一词最初来自于北欧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到了18世纪后期,哥特一词成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的名称。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评论家们称之“黑色浪漫主义”。它所谓的“黑”,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在情节上,它极力渲染暴力与恐怖;在主题思想上,通过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尤其是道德上的探索。哥特小说通常是以古堡、废墟以及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发生在过去,尤其是中世纪,这也成了这类故事衍生的经典时代;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字眼,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他只能用幻觉和臆想来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出现;小说气氛阴森、神秘而恐怖,充满悬念。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些哥特小说,我们会发现,它们全都是关于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之间的冲突。从基督教的观点来看,这种冲突归根结底是上帝与魔鬼之间的永恒冲突。而这种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的冲突是哥特小说最突出、最普遍、最持久的主题,它贯穿了哥特小说发展的整个历史。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情节;令人恐怖的情感氛围;幽暗、危机丛生的自然环境;一位温柔、脆弱的女主角和一个恶棍则成为哥特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类型的五个传统特征。 二、《弗兰肯斯坦》对哥特小说发展方向的影响 长久以来,由于《弗兰肯斯坦》中所表现出来的阴森、神秘、恐怖的气氛以及充满凶杀、暴力和悬念的情节,它一直都被归类于哥特小说。但同时《弗兰肯斯坦》又被看作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因为,它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这一严肃主题的关注。对于它究竟是哥特小说的代表还是科幻小说的先驱,文学评论界一直众说纷纭。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弗兰肯斯坦》一书既充满了传统哥特小说的基本特征,又通过注入新的因素从而改变了哥特小说的发展方向呢? 玛丽·雪莱深受传统哥特小说的影响,《弗兰肯斯坦》一书就是这种影响力的结果。小说根植

2018英语毕业论文提纲

2018英语毕业论文提纲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18英语毕业论文提纲》的详细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 一.关于本专业毕业论文的 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在三个大的方向中进行,即英语,语言学和翻译学。各个大方向中又可以选择小的方向,具体解释如下: 1.英语文学:选择英语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国别文学、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 在进行国别文学研究选题时,一般选取英国文学或美国文学中的某一经典作家(如海明威),某一经典作品(如《双城记》),某一写作手法(如象征手法的运用)或某一文学思潮(如浪漫主义运动)作深入研究。但在选择作家或作品时最好选择在文学史上作为经典的作家或作品。有个别流行作家或作品极富盛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飘》或《荆棘鸟》,学生有强烈愿望选择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可避免上述情况时,应该尽可能地挖掘作品内在的深刻含义,不能流于肤浅的分析。

文学批评理论的选题一般不太适合英语专业本科生,因为该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英语专业研究生阶段,本科生一般不具备文学批评理论的知识结构。这个方向的选题可以有关某一文学批评理论,一文学批评术语的阐释或某两种或以上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比较。 比较文学研究就是将两个以上的作家或作品进行比较。这两个作品或作家可以是同一国别的(如“雪莱与拜伦的诗歌比较”),也可以是不同国别的(如《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2.语言学:选择语言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两个大的方向进行: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就是对于英语语言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如对一种词性、或一种时态、或拼写、语调等等方面的研究(如“一般现在时及其交际功能”)。 应用语言学包括教学法的研究和其它一些新兴的应用语言学分支的研究。师范专业或本身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选择教学法方向的较多。在这个方向选题,也要避免过大范围的选题,而应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或实验。这个方向的好的选题有:“个性与英语教学”,“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等。

哥特文学的发展

“哥特”小说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由于“哥特”小说的手法具有特殊的震撼力,并大量用于创作以安排情节,深化主题,增强作品的效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影响和吸引了后来的一大批作家。于是,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哥特” (Goth)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原本居住在北欧的条顿民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迁徙浪潮中,终于在公元5世纪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其中,彪悍的哥特人是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在同历史上许多被先进文明征服的民族一样,哥特人也被迅速的同化了,很快失去了他的民族性。大约在公元7世纪以后,哥特人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就消失了。但是,英勇善战的哥特人在南欧人,特别是意大利人的心目中始终留下无比的伤痛,其创伤和那种既怕又恨的复杂心情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无法随之消失的。 帝国灭亡一千多年以后,意大利法萨里(Vasari,1511-1574)在历史的尘封中找出了“哥特”一词,用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12——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主要用于建造教堂和城堡。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堪称代表性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恐怖的地下藏尸所等。在那些崇尚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野蛮和黑暗,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因此,用那个毁灭了古罗马的“野蛮”、“凶狠”、“嗜杀成性”的部落的名字来指称这种建筑风格自然是再适合不过了。这样,在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的影响下,“哥特”一词逐渐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18世纪后期哥特一词成了一种小说体裁的名称。这种小说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是过去时的,特别是中世纪;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他超自然现象;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 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哥特小说产生于1764年。霍拉斯?瓦尔浦尔(Horace Walpole)出版了著名的小说《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小说出人意料的成功,瓦尔浦尔为书名加上了副标题“一个哥特的故事”(A Gothic Story)。后来这种小说就被命名为哥特小说。 《奥特朗托城堡》的巨大成功使许多作家竞相效法。到18世纪90年代,随着安?拉德克里夫(Ann Radcliffe)的《乌多夫堡之谜》、《意大利人》、马修?刘易斯(Matthew Lewis)的《修道士》以及其他许多引起轰动的作品相继问世,哥特小说不仅作为一种小说题材在英国无可争辩的确定了自己的地位,而且还深刻的影响了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美国文学的创作。 两百多年以来,在英美,不仅通俗作家热衷于哥特作品的创作,而且许多第一流的作家和诗人,比如英国的司各特、科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狄更斯、勃朗蒂姐妹、康拉德、福斯特、戈尔丁和美国的布朗、华盛顿?欧文、爱伦坡、霍桑、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福克纳、奥康纳、莫里森等人都要么直接创作过脍炙人口的哥特故事,要么把哥特小说的手法大量运用与创作之中,使哥特小说从通俗小说这一文学领域的“边缘地位”得以进入文学的中心以及文学发展的主流,从而在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十分突出的哥特传统。 亨利?詹姆斯曾过,需要大量的社会和文化沃土才能抚育出一支文学之花。哥特小说能产

关于英语翻译文学等方面的论文题目

一、翻译类毕业论文选题 1.Study on Translation of Trade Marks and Culture 商标翻译与文化研究 2.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影响翻译实践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3.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论英语习语的翻译 4.Study on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英语习语翻译特点研究 5.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 6.Study on Loyalty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中英互译的忠实性研究 7.Cultur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文化对等性研究 8.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the Important of it 文学翻译与重要性研究 9.O n the Du Fu’s Poems Translation 论杜甫的诗词翻译 10.The Analysis of Techniques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ranslation 通过翻译学习外语的技巧分析 11.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12.An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Untranslatability 中英动物文化内涵的不同及翻译 13.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s 浅论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 14.On Degre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修辞策略在广告英语中的效用探究 15.A Probe of the Effect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16.Error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Scenic Spots in Wuhan 武汉旅游景点资料的英译错误分析 17.Semantic--Transliteration-the Most Favorable Method for Translating Foreign Words into Chinese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方法 18.A Tenta tive Study on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un Zhili’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 浅论《傲慢与偏见》孙致礼中译本的衔接与连贯

英语专业论文写作规范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各组成部分写作规范 (一) 论文封面页 论文封面页采用统一的封面格式,内容包括毕业论文题目(英文)、院系别、专业、年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及论文答辩完成日期。专业统一填:英语语言文学。 (二)论文摘要页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副教授 (空1行) (空1行) Major: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ame: Dong Min

Abstract aggressive and imaginative. After she experiences the two major affairs in her life----the relationship with Harriet and her emotion towards Mr. Knightley, she realizes her own faults and acquires self-knowledge of both moral faults and emotion. (三) 论文目录 (空1行) 1 Chapter 1 --------------------2 1.2 Cohesion 1. 2.1 Historic Review-------------------------------------------------------------------6 1.2.2 Brief Introduction of Cohesion Theory---------------------------7 (四) 论文正文 (空一行) Introduction

英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A 英国文学(英国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 ?国别文学研究和地域文学研究 ?文学流派研究(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黑 色幽默,意识流,女性主义文学等) ?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B 美国文学(美国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 ?国别文学研究和地域文学研究 ?文学流派研究(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黑 色幽默,意识流,女性主义文学等) ?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C西方文化(英美加澳新等西方国家文化以及与汉文化的比较研究); ?文化与外语学习 ?中西方文化比较 ?地域文化研究(如:“美国60年代的摇滚学--社会的晴雨表”) D语言学(语言学一般理论的研究); ?语言学研究(如:语言研究,文字研究,词汇研究,短语和句子研究,语篇研究, 语言与文化等) E教学法(英语教学法、测试学等方面的研究); ?语言教学研究,教学法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研究(如:语言研究与语言习惯,测 试与评估研究,课堂教学管理研究,教育技术的使用与开展研究) ?英语学习个体差异研究(如:不同性格的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何不同?) F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探讨、译本研究以及名家名著翻译作品对比研究等); ?翻译学理论研究 ?翻译方法个案研究(如:“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的地方》看简洁句的翻 译”) ?中外翻译比较 G 商务英语 ?国际贸易与实务等 ?旅游与旅游管理等 H其它类 ?其他(如:国际关系类论文等)

附:英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以下选题仅供参考,毕业论文题目的最终确立请与指导教师认真磋商。)1.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Personality in Jane Eyre 《简爱》的主人翁个性分析 2. A Brief Comment on O’Henry Short Stories 亨利的短篇小说述评 3. A Comment on Hardy’s Fatalism 评哈代的宿命论 4.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mes of Pilgrimage to the West and Pilgrim’s Progress 《西游记》与《天路历程》主题的比较 5. A Probe into the Feminist Idea of Jane Eyre 《简爱》男女平等思想的探索 6. A Study of 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本土文学的研究 7. A Study of Student-Centered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 8. A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Sports Terms 体育专有名词的翻译 9. A Study of Transitional Words and Expressions 过渡词及表达法的研究 10. About the Breaking of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Great Gatsby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破碎 11. About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2. About Transform of Parts of Speech in Translation 论翻译中词性的转换 13. Application of English Idioms in Daily Life 英语习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4. Body Language Difference in Meaning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15. Characterization in Charles Dickens’ Novels 狄更斯小说中的人物塑造 16. Choice of Correct Words in Translation在翻译中如何准确选词 17. Comment on Bern ard Shaw’s Dramatic Art 评肖伯纳的戏剧艺术 18. Comparing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 二语习得与母语的比较研究 19. Cross-culture Failures by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区

自我_欲望与叛逆_哥特小说中的潜意识投射

自我、欲望与叛逆 ———哥特小说中的潜意识投射 苏耕欣 内容提要 英国哥特小说中的恶棍与中产阶级作者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是文学批评界久论不衰的话题。正面主人公以及同他(她)水火不容的恶棍代表18世纪中产阶级人格的公私两面。正面主人公表达的是这个新生阶级对于自由平等博爱等理想的追求,而恶棍们则是其非法欲望与原始冲动的一种投射。从精神分析法角度看,正面主人公是中产阶级的超我,而恶棍是其本我。哥特小说作者则利用恶棍之言行表达相当有限的反抗与叛逆欲望。 关键词 哥特小说 中产阶级 自我 潜意识 看过英国18、19世纪哥特小说的人,都会对此类作品中正反人物对比之鲜明、冲突之激烈印象深刻。《德古拉》中狰狞、残暴与冷酷的老吸血鬼同柔弱善感的女主人公迷娜和露茜不仅是水火不容的仇敌,也是道德、美学与性情上的两极。然而,这种对立的表象也掩盖着统一的成分;在某些方面两者之间甚至存在一种互相映照的关系。哥特小说的正反人物实际上代表18、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自我中的正负两个方面。 中产阶级的“超我”与“本我” 在情节上,恶棍与正面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哥特小说的主要线索。这些矛盾有的涉及具体而实际的利益,有的则与阶级、时代和意识形态有关。哥特小说的反面人物,即所谓哥特恶棍,大部分是封建贵族或封建时代位高权重的人物,而正面主人公则大多带有浓厚的近代中产阶级的特征。他们同现于一个故事, 体现的是哥特小说富于想象的特征。《尤多尔佛之谜》中的意大利旧贵族莽托尼是个活脱脱的中世纪人物,统治着他所占据的尤多尔佛城堡,俨然封建君主一般。莽托尼在城堡内拥有绝对的权力,生性粗暴残酷,对拒不服从其意志者随意囚禁、施刑甚至杀戮。为他所关押的爱弥丽?圣奥贝尔则出身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其父虽不富裕,却也有为数不少的财产,若非投资失当,一家人本也能衣食无忧。莽托尼和爱弥丽一方面存在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莽托尼费尽心机,企图从爱弥丽手中夺取其妻(爱弥丽的姑母)留与她的财产,爱弥丽则坚决不从,因此被长时间关在阴森恐怖的城堡内,几度险遭强奸、绑架,甚至杀害。同时,这两个人物在风格、价值观上的差别悬殊,加剧了他们原有的矛盾,使其几成不共戴天的“阶级敌人”。 这仅是两人关系的一个方面。除对立外,他们之间也有许多相通、相连甚至相像的一 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