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 试卷 (7)

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 试卷 (7)

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 试卷 (7)
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 试卷 (7)

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试卷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这句话反映了()

A.教皇聚敛财富,实力雄厚

B.天主教徒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C.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

D.路德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和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

解析:“九十五条论纲”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教皇到德国兜售赎罪劵,而路德反对他对德国的经济搜刮。由题中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富有的教皇用贫穷信徒的钱去修建圣彼得堂,应该用教皇自己的钱。

答案:D

2.德国电视台曾举办过“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下列给出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A.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C.他主张灵魂能否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

D.主张神职人员要洁身自好,不能结婚

解析:马丁·路德允许神职人员结婚。A、B、C三项都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活动与思想。

答案:D

3.卡尔文的学说在西欧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主要是由于他学说中的()

A.“因信称义”B.“因行称义”

C.“先定论”D.“进化论”

解析:卡尔文所宣传的“先定论”,要靠每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成败中去体会,适应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人的需要”。

答案:C

4.卡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①从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②都反对罗马教皇权威③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根据④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的领导者不是国王,英国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是国王亨利八世,所以排除④。

答案:B

5.英国宗教改革中的“清教徒运动”中的“清教徒”们要求()

①主张纯洁教会,清除旧教影响②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

③遵奉严格的道德准则④改革国教保留的旧教残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归类、组合复合选择的能力。依据教材辨析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答案:A

6.天主教实行的内部改革的实质是()

A.放松对教徒的管理B.加强天主教会的专制

C.缓和阶级矛盾D.顺应时代潮流

解析:从天主教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和网罗狂热分子看其实质一目了然。

答案:B

7.“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A.教权高于王权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由材料中的“世纪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知C项更为贴切。A项与此相反;B、D两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C

8.马丁·路德、卡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的分析能力。注意结合史实分析各项。建立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只符合英国,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卡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马丁·路德和卡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些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概括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解析:第(1)问将马丁·路德和卡尔文主张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原因可从当时经济及阶级状况分析。第(2)问从宗教改革对社会制度的影响即经济、思想、阶级等方面分析。

答案:(1)共同点:马丁·路德和卡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不同: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因行称义)。原因: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2)①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

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7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五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A.教权高于王权 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 C.德意志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便于罗马天主教皇对德意志的控制和掠夺。 2.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是() A.德国宗教改革B.英国的清教运动 C.瑞士宗教改革D.尼德兰宗教改革 解析:选D。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尼德兰人民进行了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卡尔文宗教改革的是() ①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 ②教义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度、基本教义和宗教仪式 ③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 ④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综合比较能力。④是相同点,可排除A、C、D三项。 4.之所以说欧洲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潮流,主要依据是() A.对天主教会发动了摧毁性的冲击 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 C.发展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框架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中“思想解放”信息,可首先排除B,因为B属于经济方面;A中“摧毁性”表述有误,排除;D应是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

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 学说——“因信称义”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材料2: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美)迈克尔·H·哈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指出促使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 (2)材料1中“因信称义”学说与天主教学说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后是如何实现材料2中“宗教思想自由原则”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第(1)问从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方面作答。第(2)、(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答案:(1)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 (2)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获得上帝的赦免;天主教则主张靠教皇和圣礼等繁琐的宗教仪式才能升入天堂,即“因行称义”。 (3)德意志新、旧教诸侯发生多次战争后,于1555年签订和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领地中的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原则。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中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起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材料2:……卡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卡尔文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间的王国难道还能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习题: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五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德国历史上,对路德的评价非常高,很多人用优美的言辞来赞美他。胡腾说:“路德是日耳 曼解放者。”海涅说:“路德在我们历史上不仅是最伟大的也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人文主义的巨人”;也有人说他是“日耳曼史上的奇峰……” 材料二从1529年开始,亨利八世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禁止英国教俗人员向罗马教廷上诉,取消教皇的最高 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任命改革派教士领导英国教会……规定国王为 英国教会最高首脑。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共同作用。(6分) ,比较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不同点。(9分) 作用: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不同:①德意志宗教改革追求个人信仰自由、思想自由,反映各阶层民众的需要;英国宗教改革追求国家自由,反映的是王权的需要。②德意志宗教改革体现了民族主义与教权主义的矛盾;英国宗 教改革体现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③德意志宗教改革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英国宗教改革采用自上 而下的方式。德意志宗教改革最终导致“教随国定”;英国宗教改革则确立了英国国教的统治地位。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尽管发生了各种内部战争,还是把整个封 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 立了自己的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材料二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 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 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卡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 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 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卡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 的宗教外衣。 ——摘编自《旧制度与大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6分) ,说明欧洲大学在推动宗教改革中发挥的作用。(9分) 必要性:16世纪的天主教会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神化了教权,迫,以维护其封建统治;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天主教会是重要的封建 势力;要推翻教会的特权地位,推动社会进步,必须进行宗教改革。 (2)作用:欧洲大学影响并推动着宗教改革。大学教授凭借丰富的宗教知识,掀起宗教改革运动;大学教育有利于形成严谨的宗教改革理论;大学之间对宗教改革的论争,改变了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 主宰地位,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大学教育推动了欧洲各地宗教改革的发展,对早期资产阶级革 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二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 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学习导航: 一、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有支配地位,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一)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公元1世纪产生,4 世纪初定为罗马帝国国教,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即东正教和天主教,12世纪,天主教会权威发展到鼎盛时期。 (二)特殊地位 1.经济,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2.政治,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卡诺莎之辱: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3.社会生活、思想,天主教会控制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实施严密的精神独裁,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二、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1.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 2.政治因素: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要求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3.经济根源: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 4.思想因素: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资源

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 试卷 (7)

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试卷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这句话反映了() A.教皇聚敛财富,实力雄厚 B.天主教徒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C.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 D.路德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和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 解析:“九十五条论纲”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教皇到德国兜售赎罪劵,而路德反对他对德国的经济搜刮。由题中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富有的教皇用贫穷信徒的钱去修建圣彼得堂,应该用教皇自己的钱。 答案:D 2.德国电视台曾举办过“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下列给出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A.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C.他主张灵魂能否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 D.主张神职人员要洁身自好,不能结婚 解析:马丁·路德允许神职人员结婚。A、B、C三项都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活动与思想。 答案:D 3.卡尔文的学说在西欧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主要是由于他学说中的() A.“因信称义”B.“因行称义” C.“先定论”D.“进化论” 解析:卡尔文所宣传的“先定论”,要靠每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成败中去体会,适应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人的需要”。

答案:C 4.卡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①从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②都反对罗马教皇权威③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根据④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的领导者不是国王,英国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是国王亨利八世,所以排除④。 答案:B 5.英国宗教改革中的“清教徒运动”中的“清教徒”们要求() ①主张纯洁教会,清除旧教影响②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 ③遵奉严格的道德准则④改革国教保留的旧教残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归类、组合复合选择的能力。依据教材辨析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答案:A 6.天主教实行的内部改革的实质是() A.放松对教徒的管理B.加强天主教会的专制 C.缓和阶级矛盾D.顺应时代潮流 解析:从天主教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和网罗狂热分子看其实质一目了然。 答案:B 7.“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A.教权高于王权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由材料中的“世纪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知C项更为贴切。A项与此相反;B、D两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C 8.马丁·路德、卡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3.9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本学习专题共有3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述,学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学生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起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影响。 导入新课:必修三中已学过宗教改革,复习旧知识提问: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导入新课。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知识点归纳总结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时间:16世纪) ⒈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⒉主教面临的挑战使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1)天主教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a.占有大量土地财富; b.教会的轻商思想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2)教会贪婪腐败,引起各阶层不满,德国尤其严重(直接原因) 二、过程 1.(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2.(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 3.英国宗教改革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⑴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a. 经济因素: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b.政治因素: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 c.现实因素:教会盘剥,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d.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熏陶; e.导火线:兜售赎罪券

f. 主观因素:路德立志改革 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⑶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①~③改革教义,④~⑤为改革教会组织)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意义:否定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 ③“信徒皆为祭司” 意义:追求地位平等 ④建立廉俭教会 意义:满足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⑤建立民族教会 意义: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4)意义 ①打击教会神权统治 ②推动民众反封建斗争 ③形成新教路德宗 ④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 ⑸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2.卡尔文宗教改革 (1)内容: ①信奉“因信称义” ②思想核心:“先定论”

欧洲宗教改革

第九课欧洲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一、背景 1.基督教的概况 (1)派别: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 (2)信仰核心:“原罪”和“救赎”。 2.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 (1)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2)政治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3)社会生活: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事事都受教会的控制和影响。3.改革的必要性: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1)经济根源:14、15世纪,近代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天主教会的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2)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3)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兜售“赎罪券”成为导火索。 (4)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5)目的: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深化探究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了西欧国家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思考 (1)结合材料一说明天主教会在西欧的影响。 (2)材料二中文艺复兴的性质是什么?对教会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在各国享有特权。这一切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天主教会造成巨大冲击。 [重点精讲] 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 天主教会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这是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另外,天主教会的腐化、贪婪导致它与欧洲社会各阶层矛盾激化,这是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基础。而教皇派人在德国出售“赎罪券”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名师点拨] 欧洲宗教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廷、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宗教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欧洲宗教改革

课时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权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和“因信称义”、“人人是祭司”、简化教仪等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知道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重点:⒈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⒉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形式更激进、影响更深远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⒊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⒈由于本专题是从社会的综合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来分析得出结论,所以分析问题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⒉理解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尊重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残暴腐朽的封建政权终究要被历史所摒弃。 从天主教会面临的内外困难,了解到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进一步理解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全面的认识,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从马丁·路德的教义中体会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 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查找资料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像,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查找资料以及用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通过对宗教改革问题的层层分析,培养辩证地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阻碍历史发展的事物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 第一部分 专题概述 一、专题综述 本专题讲述了14—16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复兴,天主教神权受到有力的挑战。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欧洲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欧洲宗教改革前后持续近一个世纪。这场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文化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其中以德国的改革影响最大。欧洲的宗教改革提出了以“因信称义”为中心的新的宗教思想,要求建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服从于国家主权的民族教会。宗教改革推翻了罗马教皇在新教国家宗教生活中的至上权威,大大削弱了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1.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2.理解宗教改革的有关主张。 三、专题教学建议 适度回归单元,做好知识整合, 形成较为完整的时空框架;认真梳理知识结构,打牢知识基础;扣准重点、解析难点,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 1.模块间的知识整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的确立和发展 必修一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必修三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专题五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 线 必修二 知识点 专题 模块

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 试卷 (3)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观察图片《圣·巴托罗缪之夜(1572年8月23日)》,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期的争论和战争 ②信仰问题不能靠诉诸武力解决 ③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宽容 ④宗教改革是不同势力利益纷争的结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围绕正宗问题,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期的争论和战争。通过图片,可以看到宗教战争最终的结果是生灵涂炭、两败俱伤。所以信仰问题不能靠诉诸武力解决,世界各平需要宗教宽容。 2.(2010年安徽屯溪一中)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答案D 解析注意从“实质”分析,A、B、C三项都是表象。 3.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加尔文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D.加尔文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思想,题干材料的实质是考查力。尔文的“先定论”。 4.英国宗教改革中的清教徒们() ①主张纯洁教会,清除旧教影响②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③遵奉严格的道德准则④要求建立长老制教会⑤要求改革国教中保留的旧教残余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归类、复合选择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辨析可知:①②③④⑤都符合题意。 5.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注意结合史实分析各项。“教随国定”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结果;建立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只符合英国。 6.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主要是由于他学说中的() A“因信称义”B.“因行称义”C.“先定论”D.“进化论” 答案C 解析加尔文所宣传的“先定论”,要靠每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成败中去体会,适应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人的需要”。 7.下列有关17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英国宗教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起英国国教教会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5-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练习 精品

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练习) 1.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主张和措施有( ) ①英国新贵族剥夺了天主教会的大量财产②卡尔文鼓励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③卡尔文创建的宗教组织带有民主化色彩④设立宗教裁判所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2.分析材料回答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⑴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⑵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请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 ⑶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试从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认识宗教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4.马丁*路德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为什么? 5.为什么说卡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与德国、瑞士相比,英国的宗教改革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A 2.⑴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 ⑵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请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 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⑶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特点:出现了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积极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3.试从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认识宗教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从文明史观看: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 从近代化史观看: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从文化思想、政治上冲击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近代社会的到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4、代表德意志民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原因是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在德国出售赎罪券,主张“因信称义”,在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同步练习 0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同步练习 [课程标准](1)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2)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知识清单 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原因 (1)根本原因: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德国____________的发展。 (2)具体原因 ①德国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为教会的盘剥提供了方便,德国因此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_”。 ②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与教会的矛盾非常尖锐。 ③1517年,教皇委派特使到德国兜售________。 2.开始: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________________》,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________成为宗教改革的精神领袖。 3.主张 (1)思想核心:“____________”,即每个人都可以凭借信仰得救;个人信仰是崇拜《圣经》而不是教皇和教会,《圣经》地位至高无上;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地位。 (2)提出建立廉俭的教会;指出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 (3)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提高世俗当局的权力。 4.影响 (1)经过长期斗争,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2)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确立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 1.背景: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苏黎世已赢得信奉__________的权利。 2.内容:信奉“因信称义”,提出鼓励个人奋斗的________,主张建立民主教会和更加廉俭的教会。 3.影响:在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并严厉镇压其它信仰的教派和个人,被称为“新教的教皇”。因它适应了新兴____________的需要,在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地区得到广泛

历史选修ⅰ人民版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练习解读

专题五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从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教皇为查理大帝加冕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解析: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皇的制约。 答案:A 2.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认为基督交给教皇治理的不仅仅是教会而是全世界,并自称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英诺森三世在极力地维护教会的权力 B.英诺森三世认为教权高于王权 C.英诺森三世把教皇权力推崇到了极点 D.英诺森三世时教权已全面衰落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观点反映出英诺森三世极力维护和夸大教权,但没有教权受到威胁的信息。 答案:D 3.下图是1581年欧洲印刷的世界地图。世界被描绘成三叶草形状,代表基督教国王统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导致此图产生巨大错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影响 B.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 C.人们对世界认识能力有限 D.天文地理知识匮乏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了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对中世纪欧洲的巨大影响。 答案:A 4.观察下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

异端裁判所 A.维持社会安定 B.压制各国王权 C.维护教会权威 D.打击各种犯罪 解析:异端裁判所的职责是审判并镇压异端,压制同教会说教不符的学说和思想,以维护教会权威。 答案:C 5.13世纪,基督教神学权威开始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 A.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 B.日益增强的世俗力量 C.教会内部的勾心斗角 D.逐渐流行的其他宗教 解析:随着欧洲城市的大量兴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民、农民和国王的共同反对下,基督教神学权威受到了严峻挑战。 答案:B 6.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某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卡尔文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意即“因信称义”,由此可知“这个人”是马丁·路德。 答案:A 7.马丁·路德主张人人都可以同上帝直接沟通。某班同学对这一观点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有以下几点认识,明显不正确的是() A.路德的主张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B.路德的主张否定了教会的中介作用 C.路德的主张会导致思想的混乱 D.路德的主张肯定了人文主义的价值 解析:“人人都可以同上帝直接沟通”,建立在对宗教绝对信仰的基础之上,这种观点并不冲击宗教信仰本身。因此,C项的推断明显是错误的。 答案:C 8.下图中文献产生的影响有()

2020年春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练习题卷: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欧洲宗教改革赢得民族独立的是( ) A.德意志宗教改革B.瑞士宗教改革 C.英国宗教改革D.尼德兰宗教改革 2.在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展开的同时,天主教会也进行了改革。下列关于天主教会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革的目的是想继续维持其神权统治 B.改革是在其内部有识之士的倡议下进行的 C.改革削弱了宗教裁判所并且放松了思想控制 D.改革使罗马天主教会暂时摆脱了困境 3.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4.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卡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否定了《圣经》的绝对权威 B.后者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 C.二者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 D.二者都破除了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 5.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6.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7.下列观点中,与其他观点截然不同的是( ) A.履行“圣礼”……这是最重要的善功,它是使人获得上帝恩典的有效途径……而“圣礼”是必须由教士主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练习题及经典例题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考点阐讲】 1.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演变 基督教于公元1 世纪产生于散居小亚细亚的犹太下层人民中间,不久便迅速传播到整个罗马帝国,后来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并不是罗马帝国境内某一单个民族居住地的产物,而是整个罗马社会的产物,基督教" 在其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基督教最早出现于犹太下层人民中间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公元前586 年新巴比伦灭亡了犹太王国,把大批犹太居民掳往巴比伦,这就是所谓"巴比伦之囚" 。从此犹太国不 复存在。公元前538 年,波斯帝国灭亡后,犹太人又沦入塞琉古的统治之下,此后在塞琉古与埃及争雄的连年战争中,犹太人民备受劫难。公元前167 年起,犹太人曾掀起斗争。公元前141 年,犹太曾一度赢得独立。公元63年,犹太又被罗马所征服。在罗马统治下,犹太人于公元66年、132 年一再发动大起义, 遭到残酷镇压。从公元前2 世纪到公元2 世纪中叶,犹太下层居民中流行一种宣扬"救世主" 将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的最早文献《约翰启示录》(公元68 年左右)只提到小亚细亚7 个城市的宗教公社,据此可知基督教可能首先在散居小亚细亚的犹太人中形成。基督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有其思想来源。其一为犹太教。早期基督教“救世主”观念和一神思想显然来自犹太教,同时犹太教的《圣经》为基督教徒所接受而被称为《旧约》,以别于《新约》。除犹太教外,基督教还吸收了在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和伊朗等东方地区广为流传的宗教思想,主要是一神教的观念(如波斯把太阳神米米特拉奉为最高的神)和神为了拯救众生死而复活、赎罪献祭的思想(如埃及对奥西里斯的信仰)。希腊、罗马的哲学,特别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斐罗的学说、斯多葛派哲学、着尼克派的伦理学,对基督教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2.基督教的合法化与教派斗争 由于基督教的势力日增,而且教徒拒服军役,拒不崇拜罗马的神,所以3 世纪时基督教仍被帝国当局视为威胁而加以迫害。306 年君士坦丁成为罗马皇帝后,面对基督教拥有很大力量的现实,于公元313 年颁布了米兰敕令,允许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并存,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基督教在4 世纪已经同帝国政权相结合,为统治阶级所利用。基督教合法化后,其教义与教会组织均有进一步的发展。从3 世纪开始,一些代表基督教统治集团的神学家对早期基督教加以改造,代表有奥利金(约185?254年)和奥古斯丁(354 -430 年)等人,而这套神学则被称为"教父学" 。奥古斯丁曾在非希波任主教,写了《上帝之城》、《忏悔录》等著作,4、5 世纪,罗马帝国各地已经普遍建立了基督教会、教堂,教徒遍布各地。392 年,皇帝提 奥多西(379?395年)曾下令严禁异教,以基督教为国教,奉异教者罚。从此,基督教残酷迫害一切异教,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古代文化,使大批建筑物、艺术珍品和文献遭到 3、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综合检测人民版选修1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综合检测人民版选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14~16世纪西欧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欧洲民族国家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要注意是思想文化的表现。 答案: C 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权力,故选B项。 答案: B 3.由下图可知,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B.天主教会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沉重剥削 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图中奶牛的变化形象的说明了罗马教 皇对德国的沉重剥削。 答案:C 4.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 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 (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解析:材料体现了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观点,故选A项。 答案:A 5.有关卡尔文宗教改革中“选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先定论”的内容之一 B.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沉沦的“选民” C.“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 D.“选民”注定会发财致富 解析:“先定论”主张:人在未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获救的是选 民,沉沦的是弃民。选民会获得幸福,弃民必定贫穷苦难。 答案:B 6.“人不能愚笨地浪费上帝的财富。朴实和节俭是一种美德,每个人应该巧妙地投资以增加上帝的财 富。”持这种观点的教派是( ) A.天主教B.路德教 C.英国国教 D.卡尔文教 解析:卡尔文教主张“选民”“弃民”,提倡朴实和节俭的生活,增加财富,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 需要。故选D项。 答案:D 7.马丁·路德和卡尔文等人敢于挑战教皇权威,这些活动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突出影响是( ) A.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 B.促使天主教在欧洲各国的思想控制彻底瓦解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解放 解析:马丁·路德和卡尔文等人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主要是在思想领域进行的,促使人们从宗教思想 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答案:D 8.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因为改革( ) ①打击了各国的封建王权和割据势力②冲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③剥夺了教会财产,这些财 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④否定教会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宗教改革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借助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反封建革命。政治上,它在加强各国王权 的同时,也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成长;经济上,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