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一生的两个重大发现是()

A. 辩证法和唯物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剩余价值学说和暴力革命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7、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B.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答案:单项 1~7 C A A C D A A

多选 1~6 ABC BCD CD AB BCD ABCD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客观唯心主义

D.不可知论

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唯一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 B.静止 C.矛盾 D.联系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5、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6、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

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7、“先有图纸后施工”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

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心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 )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否定之否定规律

C 、对立统一规律

D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13、“抓典型、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体现了( )

A.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白马非马”的诡辩论命题,割裂了矛盾的( ) A.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15、“过犹不及”是说,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掌握适度原则,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16、“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方法论意义是( ) A.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D. 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 1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

D.归纳演绎方法 18、“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9、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20、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1、“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2、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2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2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25、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2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3.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A.

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4.意识是()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5.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6.“白马非马"的命题()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7.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8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

D.局部服从整体

9.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方式

10.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1."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2.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

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阶段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13.肯定方面是指()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14.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1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

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16、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A.物极必反

B.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C.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

A.原因与结果

B.必然性与偶然性

C.可能性与现实性

D.现象与本质

E.内容与形式

18、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

A、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

B、人有生而知之者。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19、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

D.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

答案:单项1~5 D A A C D 6~10 C C A D D

11~15 C C A A B16~20 B C D A D C 21~25 D D C C C 多选1~5 CD AC CD BD AD

6~10 BD ABCD ABD ABC ABC

11~15 AB CD BD ABCD ABD

16~19 ABC ABCDE ABC ABC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3、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4、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6、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8、概念、判断、推理,这是()

A.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

B.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9、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B.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10、“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11、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14、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15、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二、多项选择题

1. 任何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2.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A、客观物质性

B、革命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 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 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运动过程

5、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6、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7、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A.真理原则

B.效率原则

C.公平原则

D.价值原则

答案:单项1~5 B C C C D 6~10 B C D C C

11~15 B C B C A

多选1~7 ABCD ACD ABCD CD ABC CD AD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A.用暴力掠夺他人的财产

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用特权侵吞公社的财产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5、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国家政权

D、政体

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8、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是:( )

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一切社会发展的内部动力

D、社会发展的外部动力

9、社会形态是: (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0、生产方式是()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1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14、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5、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7、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8、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9、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20、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产品的分配方式

B.商品的交换方式

C.生产资料所有制方式

D.资本的组织形式

21、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二、多项选择题

1. 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A.阶级斗争

B.人民群众

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不决定社会存在

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5、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8、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

答案:单项1~5 C C B C C 6~10 C A B D B

11~15 C A D D D 16~21 B D C C C B

多选1~8 ABCD ABC ABCD AD ABC ABC BD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

1、商品是:( )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3. 一件衣服能与30斤大米交换是因为()

A.它们都有交换价值

B.它们的价值相等

C.它们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D.它们凝结的具体劳动相等

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5、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是这样表现出来的()

A.通过私人劳动表现出来

B.通过抽象劳动表现出来

C.通过具体劳动表现出来

D.通过商品交换表现出来

6.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

A.它能衡量其它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7.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8.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10.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11.剩余价值来源于( )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14.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18.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9.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20.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 )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21.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22.资本的周转速度和( )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23.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24.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

25.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26.利润本质上是( )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27.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

28.利润率是( )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2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30.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就转化为( )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31、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32、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和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和历史

3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资本家节俭

B.剩余价值

C.扩大再生产后获得的新价值

D.劳动力成为商品

.3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3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C.价值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B. 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 )

A.具体劳动;

B.社会劳动;

C.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

5.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

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 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6.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揭示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7.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流通资本;

D.商品资本;

8.资本周转时间由两方面构成( )

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

C. 销售时间;

D.购买时间;

9.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10.资本主义的利润率( )

A.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可变资本的比率;

B.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1、人类社会出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条件是:()

A.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劳动者有了人身自由

C. 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

D.出现了社会分工

12、商品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是()

A.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价值

B. 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使用价值

C. 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D.没有使用价值便没有价值

13、关于剩余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B.由雇佣工人创造的那部分价值

C.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它的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D.商品的价值减去C+V,剩下的那部分价值

14、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答案:单项1~5 B D B C C D 6~10 B A D C D

11~15 C C C D D 16~20 C C D C A 21~25 C B A D B 26~30 D B D A C 31~35 D C B C D

多选1~7 AC ABCD ABCD AC ABC BD ABD 8~14 AB ABCD BC ACD BCD ACD AB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

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竞争的结果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垄断的形成是( )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4.垄断利润是( )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6.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垄断统治; B.垄断利润; C.自由竞争; D.资本主义私有制

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8、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9.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

A.只有消极的影响;B.只有积极的影响;

C.无所谓积极与消极的影响;D.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11.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是( )

A.用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B.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用国际垄断代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垄断价格的产生并不否定价值规律,是因为()

A.垄断价格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按垄断低价买卖的行为,仍然是等价交换;

C.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D.从全社会看,商品的价值仍然是由生产它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3.垄断利润来自()

A.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B.资产阶级国家对国民收入作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C.通过向非垄断企业低价购买生产资料,占有它们的一部分利润;

D.通过国际不等价交换,占有其他国家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

B.私人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C.国家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质基础;

5.垄断形成的原因是( )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B.资本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

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6.二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 )

A.海牙国际法院;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7.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 )

A.生产的全球化

B.金融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答案:单项1~5 C C A D A 6~11 A B D A D

多选1~7 ABC ACD ABCD ABD ABCD BCD ABCD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单选题:

1、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互相取代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5、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6、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7、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8、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二、多选题:

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2、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D.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

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答案:单项1~5 A B D A C 6~10 B D D A C

多选1~3 AD ABCD ACD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单选题

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种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

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竞争的自由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二、多选题

1、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

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

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2、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答案:单项1~5 A C D A D 多选1~2 BCD ABCD

一、单选题: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C.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指导作用

2.近代以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 实践的

B. 联系的

C.物质的 D.运动的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D.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5.揭示了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6.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

A.矛盾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D.矛盾的特殊性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能动反映的观点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

C.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9.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改造()

A. 世界观

B.人生观

C. 价值观

D.认识能力

10.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生产方式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地理环境

11.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

A.现实的人及其活动 B.实践和劳动

C.政治制度 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13.劳动力使用价值最突出的特点是()

A.能够创造比本身更大的新价值 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具有再生性C.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D.能够创造劳动力的价值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

A.货币的信用危机 B.供过于求的生产相对过剩

C.价值规律实效 D.通货膨胀

1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 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C.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 D.金融寡头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B. 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D.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

18.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A.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C.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D.发展中国家占优势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19.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C.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D.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20.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发展生产力,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D.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的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

A.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为认识的提供可能

5.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反映了( )

A.要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B. 要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

C. 社会意识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对社会政治经济有决定作用

D. 要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决定性作用

6.下列哪项属于劳动力的价值 ( )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接受教育培训所支出的费用

C. 维持劳动者家庭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7.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

A. 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资本主义的政权组织形式

C.资本主义的选举制度

D.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

9.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有()

A.借贷资本输出 B.商品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输出

10.社会主义民主是( )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包含个性。()

3、在抽象与具体的思维方法中,对辩证思维而言,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

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人们对同一事物获得不同深度认识的两个真理。()

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6、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7、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8、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充满着欺骗和虚伪,我们必须彻底的批判和否定。()

10、“两个必然”是指“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决不会”是指“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四、填空题:

1. 请完成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知识结构图:发展

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主义辩证法三大规律

一系列的范畴和思维方法

2.请完成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真理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图:

理性认识 (相对)真理····④

检验

实践认识实践认识实践···

③谬误

3. 请完成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结构图:

观念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决服⑤

定务经济制度

生产关系(⑥)

决定反作用经济体制

生产力

五、材料分析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道:“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否认了一切。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它是共性,它是绝对性。然而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还有什么共性呢?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材料2: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6分) P237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二、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定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四、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怎样才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6分)

P238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

第二,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度的实际运用,也应该不同。

第三,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法、管理方法。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行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但借鉴不同脱离本国国情招抄照搬,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会成功,这是一个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胡萨克时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材料2 :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1)简述你是怎样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9分)

(2)P101简述你是怎样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生产力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2)试论述“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9分)

P123试论述“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答案:单选1-5 DDABC 6-10 DCCAA 11-15 BAABC 16-20 DBBCD 多选 1、ABCD 2、ABD 3、ABCD 4、ABCD 5、AB

6、ABC

7、AB

8、ABCD

9、AC 10、ABCD

判断 1-5 对错对对对 6-10 错对错错对

填空:(1) 联系 (2) 对立统一规律 (3) 感性认识 (4)实践(5)政治上层建筑(6)经济基础(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8)3(9)2:1(10)0%

一、单选题

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客观实在性)3.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B. 运动)

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方式( B. 实践)

5.“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哲学内在根据是( A. 矛盾的特殊性 ) 6.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B.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8.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 C.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C.实践的观点)10.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生产方式)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

12.马克思主义表述的人的本质是(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3.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

间的矛盾)

15.剩余价值来源于( B. 工人的剩余劳动 )

16.资本主义工资是( A.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

17.垄断的形成是( B.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

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C.金融寡头)

19.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

20.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共产主义的本质是(B.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多选题

1.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A.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实现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为()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B.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长堤溃蚁穴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水滴石穿 D.君子慎其微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产物

6.下列属于构成劳动力价值的 ( )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接受教育培训所支出的费用

C.维持劳动者家庭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7.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C.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D.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A. 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B.集中体现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

D. 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

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和艰巨的,原因在于()

A. 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B.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建设是一个过程

C. 受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道路的探索是一个艰苦过程

10.社会主义民主是( )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错误的意识是人们主观臆造的,其内容是主观的。()

4.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包含个性。()

5.抽象与具体思维方法是重要的辩证思维方法之一。对辩证思维而言,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人们对同一事物获得不同深度认识的两个真理。()

7.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8.可变资本就是流动资本,不变资本就是固定资本。()

9.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0.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答案:多选1、BCD 2、ABCD 3、BCD 4、ABCD 5、ABC

6、ABC

7、AD

8、CD

9、ABCD 10、ABCD

判断1-5 T T F F T 6-10 F T F F T

四、1.请完成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知识结构图:

(联系的观点)

辩证法的总特征 ②(发展的观点)

唯物主义辩证法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根本规律)

一系列的基本范畴和辩证思维方法

2.请完成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真理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图:

①(理性认识) ()真理 ··· ②(实践)

实践 认识 实践 ···

感性认识 谬误

3. 请完成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结构图: 生产关系

决定 生产力

4.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在1980年,大多数鞋厂1个人在1小时生产3双鞋;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到2000年,大多数鞋厂1个人在1小时生产6双鞋,不考虑市场和货币等变化因素,请问:鞋的价格是由鞋的 ①(价值)决定,鞋的价值量是由生产鞋的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1980年生产的1双鞋的价格应该是2000年生产的 ③(2)双鞋的价格。

5.某企业主投资300万元建厂投资生产,其中雇佣了10人,总年薪100万元,其它的购买设备和原材料,经过1年的生产经营,获得了100万元的利润,如果资本年周转为1次,不考虑市场和货币等变化因素,请问:该企业的可变资本是 ①(100 元;资本有机构成是 ②(2:1)(填最数的简约比);剩余价值率是 ③(0%)(填百分比)。 五、1.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2)(2)为什么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2)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 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4)(2)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 P18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计算机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分工迅速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垄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了维护和巩固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必然要作局部的调整和变革,客观上要求通过国家的力量来建设基础设施,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服务。

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物质财富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使资本主义社会经常为经济的剧烈波动乃至经济危机困扰。危机的发展和加深,靠私人资本的力量已经根本难以就应付,这就要求借助国家的力量,借助政府的各种反危机措施,来对付危机,消除危机带来的影响。

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资本通过制度垄断价格获得垄断高额利润,收入分配和财产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化,而这势必引起社会的不安定,进而危及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稳固。为了加强垄断资本的统治,为了缓和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也介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领域,进行私人垄断资本所不可能承担的调节利益再分配的活动。

(5)3.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

(1)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2) 如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五、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二,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

第三,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马克思试题及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三、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五、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六、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七、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八、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九、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十、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十一、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二、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十三、 二、多项选择题 十四、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十五、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十六、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十七、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十八、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现实路径

第37卷 第12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Vol .37No .12 2014年12月 Journal of Yan g tze Universit y (Social Sciences ) Dec.2014 收稿日期:2014 10 08 作者简介:林炜(1989 ) ,女,福建莆田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研究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现实路径 林炜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管理系,福建厦门361021)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选择,是在理论态度上走进人民大众的心灵世界,在理论表述上适应人民大众的理解模式,在理论宣传形式上迎合人民大众的欣赏方式,在理论本质上回应人民大众的现实诉求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现实路径 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4)12-0091-03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三 [1](P57)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应该从改变世界的方法论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在理念上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自觉性三 理论可以通过给行为指明方向来影响历史活动的联系 理论一方面研究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作为社会的综合,使认识有了可能);另一方面,又研究政治实践三 [2](P2)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由少数人的哲学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三 [3](P41) 一二 态度:亲和大众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诉求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在 用 中才表明它是 有用 的三割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群众的联系,把它从实际活动和科研活动中排挤出去,就是把它变为无用之物,最多是一种 偶像 三 [3](P41) 将马克思 主义哲学与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联系在一起,不仅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诉求,也是检验我们的工作是否走进人民群众的关键所在三它要求我们将高深的理论通俗化,在态度上做到亲和大众,使其成为与民众血肉相连的精神共同体三毛泽东同志很早就强调指出, 大众化 就是我们的 思想感情 要和 大众的 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4](P851) 并使其真正成为与人民 大众的心灵世界毫无隔阂的精神存在三 从理论层面来说,哲学的大众化,需要在理论工 作中扬弃狭隘的主体性,追求公共性的复归三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是依靠 头脑的激情, 而是激情的头脑 [5](P11)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民大众一样,只有作为 世界历史性的存在 [6](P4) ,才能 成为现实的力量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在理论内容和概念形态上为大众所接受,关键在于它能够抛弃狭隘的主观性,追求用典型检验道理,用事实诠证道理,用数字确证道理的方式,努力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的群众路线模式,自我完善三因此,为了使大众能听得进去这些道理,并理解明白这些理论,就需要从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 人 [5](P46) 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的理论深度三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 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 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三 [4](P836) 邓小平同志也 说道: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 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三 [7](P382) 我党两代领导人都从 革命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出发,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意义三要将其上升为理论总结,就需要我们在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理论大众化的过程中,彻底摒弃以往的学院气,要求理论教育者必须与受教育者保持心理上的平等,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学风上平易近人,理论宣传上通俗易懂的良好局面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大学期末考)

四、简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 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二是阶级根源三是认识根源 3.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着、最根本的特点。 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 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7.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8.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9.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

————————————————————————————————作者:————————————————————————————————日期:

辨析题 绪论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答这一说法错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要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答这一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科学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实描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这一客观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因而它又是科学的。 第一章 1、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这一命题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存在”一词只有与意识相对应时才具有确定的含义,即指物质。如果笼统地说“世界统一于存在”, 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错误命题。因为“存在”指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物质是一种存在,精神也是一种存在。因此,正确的说法是“世界统一于物质”。 2、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 答:此观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其中,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产生预期的好的效果,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只是产生的作用是消极的、不利的。 3、否定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马克思基本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 主义先验论 2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6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D 实践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点观的论理唯持坚否是 D. 点观的.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在我国社会主义迅猛发展的全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命题,全社会对此赋予了高度的关注,社会发展相关的哲学理论与思想也逐渐被赋予了更高的关注。在哲学理论当中,马克思主义实为重要的哲学之一,以创新思维总结了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想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落到实处,则有必要通过各种手段推动其实现大众化传播,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举措。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大众化传播的原则和方略。 标签: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基本原则推进路径 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社会发展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各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进程更在不断深入。有别于其他的传统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重点强调着文化的“大众性”,倡导要将文化的价值定位在“民主”层面,并切实服务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1]。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广大人民群众定位为践行者,只有还原人民的主体地位并给予人民群众以应有的重视,才能有效借助民众力量在大众群体中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思想,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切实体现与价值回归。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新时期,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路径实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其积极意义也鲜明地体现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的提升层面。 一、现实意义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推动自身定位在了一个国际新高度。对于很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过于抽象且距离遥远,该哲学理论的生成始于特定的年代,因此应当属于执政党统治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工具。从定义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一种将核心定位在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的哲学理论,本质上看就是关乎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概括性科学,并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理论思想。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思想引导,具有着极强的现实性[2]。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读率较高,因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大众化传播已经成为了必要的举措,不仅有利于深化人们对其的理解,同时更有利于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设良好的环境,以此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回归。 二、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并非是一项能够一蹴而就的任务,而是一个持续性的长期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推进路径亦需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这样一来,大众化的现实意义才能够有所体现。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着深刻的内涵,对此的相关研究有必要不断深入,这种研究应当兼顾理论与实践研究,唯有经过社会的检验,才能验证“真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包含全部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这是一种( A )1-37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2-102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 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 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与辩证唯物法结合理解)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 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 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大学期末考试辨析题整理

辨析: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2.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它的内容与形式都是主观的。错误。单靠大脑人不能产生意识,意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3.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社会规律应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规律。 错误。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但社会规律一旦形成同样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如果社会规律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规律,则说明规律能为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4.辩证法对现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着对它否定的理解正确。其一:辩证法认为现存事物既包含肯定因素,也包含否定因素;其二:现存的事物都是要灭亡的,相对于更高的条件而言,现存的事物必然要失掉存在的合理性。5.社会发展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在社会规律面前无能为力。错误。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它一旦形成后制约人的活动,这就是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但人可认识.利用.驾驭规律为实现主体的目的服务。6.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直接地改造客观世错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思想不可能直接创造什么东西。7.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8.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错误。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于”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9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错误。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10.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错误。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1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错误。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东西。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而不是时间的新近。12.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之所以是错误,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1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错误。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三章1.绝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相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错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两种属性。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所有真理都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性,所有真理都是能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所以,真理既符合唯物论也充满着辩证法,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拆开去认识是错误的。2.能动反映论与消极反映论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能动性。正确。能动反映论把实践观引进认识论,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用于反映论,不仅承认认识的能动性,而且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3.丰富的感性认识就是理性认识。错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它只是现象的.表面的.直接的认识。它要上升到理性认识,须经过一番改造制作,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从现象中概括本质的东西来,才能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当然要得到理性认识必须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但材料再丰富,不经过改造制作,仍只是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认识。4.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错误。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主观指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入主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B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 )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B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D )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D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D )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 ) A.形象性B.能动性 C.客观性D.抽象性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B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大学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

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17 2、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是直线上升的。P18 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P18 4、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P18 5、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P18 6、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P18 7、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P18 8、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P18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全面地看问题。P19 10、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P19 11、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时对价值规律的否定。P19 12、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P19 13、矛盾就是斗争。P19 14、因为理论能够指导实践,所以说理论高于实践。P19 1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P19 17、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叫可变资本。P19 18、思想本身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诉诸实践。P19 19、在任何情况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都是绝对的。P19 20、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而生 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P19 2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P20 2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20 24、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20 2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P20 2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的劳动。P20 28、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P20 29、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P20 30、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P20 3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P20 32、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因此,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P20 1、世界同一于存在。P34 2、人类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世界是不可知的。P34 3、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 污染和生态平衡等一系列危机。P34 4、劳动力和劳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商品。P34 5、“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P34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P35 7、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P35 8、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P3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小计:0.00分已经批改 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 )。 A、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C、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3、哲学是()。 A、自觉的世界观 B、自发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个人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从()来把握。 A、唯物主义角度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方面 C、辩证法角度 D、辩证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8、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七).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 . 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 A .必要准备 B .外在表现 C .一种特殊状态 D .一种必然结果 5.相对静止是指( A .事物绝对不动 B .事物永恒不变

C .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A .主观反映 B .歪曲反映 C .虚幻反映 D .正确反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数量的增加 B .事物的一切变化 C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 “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是一种(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朴素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 一种( 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辨析题和简答题(前四章四章_辨析题及答案)

绪论辨析题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这种说法不对 这种说法表面上强调继承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实际上是封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不对。马克思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但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之后又在中国实现。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辨析题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前面半句对,后面半句错,因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所以动中有静;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所以静中有动;但不能因此就说二者都是绝对的,因为只有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2、意识凭借其自身力量可以使客观事物发生现实的变化。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意识发挥作用必须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以遵守客观规律为前提。 3、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 (1)这种观点抹煞了人脑和电子计算机的本质区别,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是机械论的观点。(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人脑的功能,但是电子计算机却不能完全代替人脑。因为人脑是活的有机体,电子计算机是人的智慧结晶,是死的机械装置,电子计算机是人制造的,受人的支配。(3)人脑本身及人的思维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意识具有创造性,因此电子计算机永远不可能代替人脑。 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 这一观点是对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5、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