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

《中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

《中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
《中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

《中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贵州省毕节地区教育局教研室刘永忠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先后通过了省政府的“两基”评估验收,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实现了“两基”人口覆盖率100%。然而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与省内其它地区的差距较大,更不能与省外的发达地区相比,尤其是英语学科。如何开展英语教学,大面积提高英语教育质量,实现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正是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以下简称英语网络课程)的目的所在。《英语网络课程》是教育部国家级础教育(软件)资源库建设项目【项目编号:CBES-2001-NET[01]】,2007年3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终审鉴定。该课程是国内首创,是一套有较高水平的英语教学网络课程。课程设计、研发和技术手段具有独创性,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语言真实自然;教学实用性强,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和因材施教。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英语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在我区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课程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实验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课题实验背景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总面积26853km2,辖7县1市1区,拥有人口732万(农村人口占93%)、民族3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28%),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多民族的人口大区和革命老区,山多地少,边远贫困,但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山水神奇,人文荟萃,风情浓郁。1934年1月,贵州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在毕节建立;1935年2月,中央政治局在毕节市“鸡鸣三省”村召开了常委分工会议;1936年2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在毕节创建。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革命遗址39处。1988年6月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

涛同志为解决长期困扰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问题,提出并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被誉为科学发展观的早期实验田,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毕节试验区成立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的帮助以及国内外许多人士、企业集团以及地区的鼎力支持下,试验区各族人民紧紧围绕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先后通过了省政府的“两基”评估验收,基本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实现了“两基”人口覆盖率100%。

然而全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与省内的其它地区的差距较大,更不能与省外的发达地区相比,尤其是英语学科。英语教育普及率低,英语学科成了我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瓶颈之一,是我区教育的攻坚学科之一。多年来,全区高考成绩中,英语学科总排在后列,如2006年平均分为57.55分,及格率为12.25%,在高考学科中排倒数第二,仅高于数学(文科)。近三年的英语高考平均分和及格率均低于全省的水平,并且有进一步拉大差距的趋势。我区中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英语教育普及率低

目前我区初中和高中全部普及英语教育,但小学就不同了。全区共有小学2581所及356个教学点,绝大多数学校都无法开设英语课,只有极少数学校能够正常开设英语课,由于种种原因,开设的效果也并不好。学好外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年龄问题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小学阶段是学习外语的良好时机。小学阶段没有开设英语或者没有打好一定的基础,将直接影响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育,即使师生想尽办法也是事半功倍,这是影响初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会导致大多数人在今后人生旅途中难以学好英语。

(2)英语教师的数量不足

到2007年止,全区有中小学教师59279,中小学英语教师3560人,占中小学教师总数的6%,其中小学636人,初中2367人,高中557人。

全区2580余所小学,如果按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的要求,每所小学至少2名英语教师计算,至少需要英语教师5160人,而目前只有636人。这是我区大多数小学开不起英语课的原因。从2007年开始,全区高中阶段扩招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按4个以上百分点扩大高中入学率,对教师的需求随之增加。如按2008年高中阶段入学率达37.7%计算,需招生47700多人,新增学生22600多人,需新建平均1200人规模的普通高中54所,按1:16师生比需增加教师3300人,又按英语教师占高中教师的13.96%计算,需增加英语教师460人左右。到2010年,力争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0%以上,其中,普通高中占60%以上,职业高中占40%以上。高中阶段在校生将达22万多人,其中普通高中达12万多人,职业高中9万多人。需建1200人规模的普通高中38所或1800人规模的普通高中26所,需补充普通高中教师4000多人,需增强英语教师520多人。

(3)英语教师的素质不高

全区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43%,97.85%,75.22%。虽然高于其它各科教师平均水平,如小学英语教师学历合格率高出4.6个百分点(98.43—93.83)初中学历合格率高出1.32个百分点(97.85—96.53),高中学历合格率高出 2.96个百分点(75.22—72.26),但学历不能完全与教师素质成正比,许多教师缺乏英语教学理论素养,英语语言素养不高,不能运用英语组织教学,制约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4)观念落后

①语言观

外语教学必须树立科学的语言观,用科学的语言观指导外语教学。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没有真正把英语当作语言来教,导致学生没有把英语当作语言来学。开设英语课普遍被片面看着是为了考试。英语语言的教学过程完全成了应试教学的过程,未能根据科学的语言观自觉地运用相应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学,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教师即使一时采用了某种好的方法而凑效,但却很难从长远的角度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当代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手段之一,语言与思维是人脑两种不同的功能,语言不仅是社会现象而且是社会

行为。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目标结构如下图所示。

②教学观

英语教师主宰着英语课堂,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上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教代替了学,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这就是传统的教学观: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③学生观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霸占了课堂,英语教学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由教师一个人从头讲到尾,甚至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则,而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探索。教师的的教学一刀切、齐步走,同一个标准同一套试题衡量所有学生。教学根本不考虑的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特长和原有的基础等方面来进行教学,结果导致绝大部分学生掉队,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5)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教师素质不高,教育理念落后,教师很难或不愿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仍然普遍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来教英语,课堂上过分重视语法知识、重点词汇的讲解、传授,照本宣科,逐字逐句地把教材提供的英语语言材料翻译成汉语,害怕知识的遗漏影响教学成绩而面面俱到,英语语言的教学过程完全或几乎成为教材内容知识的支离破碎的过分传授、讲解、翻译和延伸。教师苦口婆心地边讲边写黑板,学生疲惫不堪地听、不假思索地教抄。结果浪费了大部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就本课堂的语言功能和能力目标进行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被忽视了。教师忽略或不知道如何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费时多、收效低的状况。

(6)缺乏英语语言环境

我区中小学英语教育最明显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在广大农村本来宝贵的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地方,可是却被英语教师用汉语讲解和翻译教材占用了,英语基本上没有被当作语言来学与教。在当地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中无法进行英语语言实践活动。然而语言的获得必须依赖一定的语言环境,开展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外语课必须创设外语语言环境并置于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加强师生、生生互动与合作。

2、问题的提出

基于目前我区英语教育的现状,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促进边远落后地区农村英语教育的普及问题及其如何开展英语教学,大面积提高英语教育质量,实现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区英语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实际,要增加英语教师数量和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短时间内是很难实现的。即使师资问题得以解决,要实现边远落后地区农村英语教育的普及,大面积提高英语教育质量,实现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之路。《英语网络课程》是香港新世界(中国)远程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资助开发的教育部国家级基础教育(软件)资源库建设项目【项目编号:CBES-2001-NET[01]】,2007年3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终审鉴定。评审专家组认为:“《英语网络课程》是国内首创,填补了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中网络课程的空白;是一套有较高水平的英语教学网络课程。该课程的设计、研发和技术手段具有独创性,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语言真实自然;教学实用性强,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和因材施教。建议在广大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推广使用。”《英语网络课程》以计算机网络教室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习的平台,充分有效地利用《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多媒体功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的教与学的效率。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学校,也可以通过最简单的多媒体教室来运行《英语网络课程》。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英语网络课程》,有利于师生更新观念,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英语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英语教育教学的能力与专业化发展水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决以往任何教学资源解决不好的分层次教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自主地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英语学习质量,从而实现英语教育的跨越式与可持续发展。

因此开展《英语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试验的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它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除英语教材以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它课程资源,例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和报刊杂志等。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还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另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

语言学习理论,特别是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理论,动机理论等。

三、课题试验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试验共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7月—2008年1月)

1、成立课题试验领导小组和小组

成立了以地区教育局局长余大亮为组长、副局长谢祥贵为副组长的地区课题试验领导小组,选定实验学校(毕节一中、毕节地区民族学、大方一中、毕节二中、赫章一中、金沙二中、毕节市实验学校、毕节市海子街二中、黔西一中、纳雍一中、织金一中、威宁民族中学、大方六龙小学),成立了地区课题试验小组。各实验校均由校长直接负责学校课题的相关工作,并分别成立领导小组、确定实验教师组成小组。

2、聘请专家顾问组

3、拟定课题试验方案

地区课题试验小组拟定了全区的课题试验方案,各试验校根据该方案分别拟定了各自的具体试验方案。各实验教师拟定了《英语网络课程》教学计划。

4、培训

进行学校实验教师和非实验校骨干英语教师培训,体验《英语网络课程》。2007年7月地区课题组组织35名英语教师教研员到贵州教师教育学校参加贵州省电教馆和香港新世界(中国)远程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于2007年7月18日至25日举办的“贵州省中小学英语教师参与国家重点课题‘《英语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2007年暑期培训”。2008年3月又组织47名非实验校骨干英语教师和32实验校实验教师参加毕节地区教育局与新世界(中国)远程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在毕节一中举办的“贵州毕节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参与国家重点课题‘《英语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2008年春季培训”。

通过培训,老师们充分认识和体验了《英语网络课程》这一优质网络资源,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熟悉了《英语网络课程》的操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年3月—208年11月)

1、《英语网络课程》的课堂应用

实验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到网络教教室向学生介绍《英语网络课程》,让学生熟悉软件的操作,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现行教材内容与《英语网络课程》进行整合,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将《英语网络课程》运用于课堂教学。经过整合的课型有视听说课、听力写作课、听力阅读课等。各实验班每周开展《英语网络课程》教学时间均为2—6节(次)。每节课后实验教师积极反思得失,不断改进教学。

2、《英语网络课程》的课外应用

由于各校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充分发挥《英语网络课程》的作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各校《英语网络课程》网络教室均向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有序开放,极大地提高了《英语网络课程》的使用率。

3、积极开展《英语网络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为了总结经验与有效使用《英语网络课程》,地区教育局教研室与大方县教育局教研室于2008年4月3日在基地校—大方一中开展了以《英语网络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以《网络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实践为内容,观摩了大方一中石寿贤、赵远洲两位教师执教的以《网络课程》资源为内容的教学研究课,开展了说课、评课活动,对在英语教

学中使用和操作《网络课程》资源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索。来自大方县9所高中及毕节一中、毕节二中、毕节民中的76名英语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在说课、评课活动中,执教教师对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实现课程标准的途径作了说明。在活动中广大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积极探讨,针对两堂课能充分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方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又指出了不足之处。本次活动给《英语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开了个好头。

为了推进和深化《英语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6月25日,由毕节地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毕节一中承办的全区《英语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观摩课活动如期举行。来自全区基地校的30余名实验教师观摩了由毕节一中教师王萍南执教的以《英语网络课程》资源为内容的英语课,并开展了说课、评课活动,对如何利用《英语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作了深入探讨。本次活动是全区《英语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的系列活动之一,对推进全区《英语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4、召开新世界—毕节远程教育英语网络教学基地校工作汇报会

5月24日下午,毕节地区教育局组织召开了“新世界—毕节远程教育英语网络教学基地”汇报会。来自第一期13所基地建设工程学校的校长、分管副校长和实验项目主持人以及地区教育局的领导和相关科室人员共38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毕节一中等六个首批基地校作了前期工作情况汇报和交流;地区教育局出台了《新世界—毕节远程教育英语网络教学基地(一期试点)管理体系及管理办法》,地区教育局副局长谢祥贵对《新世界—毕节远程教育英语网络教学基地(一期试点)管理体系及管理办法》作了具体说明,指出此项目是研究与实施同步进行,重在运用,落脚点在于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实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推动贫困地区英语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会议还公布了《毕节试验区“英语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实施方案。

地区教育局局长余大亮参加会议并作了讲话,他强调,我们要从提高全区英语教学水平的角度来认识此项目的实施,一定要把实施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探索出适合贫困地区实际的网络教学有效途径,为更大层面的推广奠定基础。他指出,要改变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将网络课程资源融入学生学科活动中,同时对“新世界—毕节远程教育英语网络教学基地”的工作及实施作了安排、部署。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区“英语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更好地抓好新世界(中国)远程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与毕节地区教育局合作实施的重要项目——“英语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工作。

5、举办《英语网络课程》应用大赛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保证毕节地区的教师和学生更好的使用教学基地设备和《英语网络课程》,毕节地区教育局和香港新世界集团联合发起“《英语网络课程》应用大赛”,并由毕节地区教育局教研室发文组织实施。2008年7月9日毕节地区教育局教研室下发了《英语网络课程》应用大赛实施方案。第一阶段的网上答题决赛于2008年8月22日在毕节地区民族中学圆满结束。

这一阶段的竞赛活动从2008年7月20日开始,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程序进行。所有参赛学生均均通过新世界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2817918590.html,)报名,共有网上注册参赛人数3336人,初赛实际答题人数2612人,进入决赛的有131人。决赛于2008年8月22日在毕节地区民族中学网络教室进行,共决出一等奖9人,二等奖24人,三等奖45人。决赛结束后随即进行了颁奖仪式。

在这次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的学校有基地校毕节一中和金沙二中,非基地校织金四中和海子街第二中学。这些学校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工作有序高效,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体验先进教育技术、展示自我的平台,保证了《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基地先进设备和《英语网络课程》的有效利用,促进英语教学方式的不断改变。

在该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新世界公司还多次聘请北京的专家和名师前

来指导。地区课堂组也多次深入基地校听课,与试验教师共同研究《英语网络课程》的应用问题。

2008年11月6日,毕节地区民族中学举行《英语网络课程》口语竞赛,全校有将近30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以下是毕节一中课题组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和对高三(3)班和(9)班共106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的情况。

(1)愿意参加《英语网络课程多元化应用》的学生人数为89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83%;不愿意参加者17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17%。所以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参与《英语网络课程》。

(2)认为一周一次《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负担重的学生人数为10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5.7%,觉得不重的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94.3%。

(3)认为《英语网络课程》的内容对学习教材帮助很大的有24人,占参与调查学生人数的22.6%,觉得有一些帮助的有72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67.9%。认为没有帮助的有10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9.5%。所以认为《英语网络课程》的内容对学习有一些帮助的占绝大多数。

(4)认为《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自主、宽松、和谐气氛的学生101人,占参与调查学生人数的95.2%;觉得体会到的有3人,占3%;有2人认为不是的,占了1.8%。所以认为《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自主、宽松、和谐气氛的学生占绝大多数。

(5)认为本软件的使用操作中最可取的(1)所学内容方便点击者有83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78.3%;(2)便于查词意义者有6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5.6%;(3)中英文任意选择者有17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16.1%。所以,认为所学内容方便点击者占绝大多数。

(6)认为《英语网络课程》的内容中短剧生动者有81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76.4%;认为背景知识和讲解到位的有5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4.7%;认为语音纯正适合模仿的有19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17.9%,有一人认为无可之处的仅有1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1%。

(7)愿意继续《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者有95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89.6%;不愿意继续《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者有9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8.5%;有2人认为要是没有高考,他们会愿意继续《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所以,有学生还未意识到《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与高考并无矛盾。

(8)学生对《英语网络课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A、建议增加词汇讲解及词汇量。

B、增添一些英文小说、笑话、歌曲、影片的经典对白等教学资源。

C、对于难词和复杂句式、语法给予更多的注释。

D、建议语法讲解更详尽些,若能辅助一些典型练习和自测题更佳。

7、《英语网络课程》应用展示会

2008年11月10日,课题组在毕节一中召开了《英语网络课程》应用展示会,总结和交流了《英语网络课程》的多元化应用与研究的经验和取得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附:《英语网络课程》应用日程安排

四、课题试验取得的的主要成果

本课题是实验性、实证性的研究,是教育行动研究,它追求的价值和目标是传播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转变课程资源观,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通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其价值和目标基本上实现,取得了如下一些主要成果:

1、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网络课程》实验中,教师将《网络课程》与教材内容整合后进行教学,使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使英语课堂生动而且宽松,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网络课程》的使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这从学生的心得体会中就可以得知。

【学生心得体会摘录】

以前我觉得英语很枯燥,觉得英语没有用处。自从接触英语网络课程后,我觉得英语网络课程很富有趣味性,我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周的网络英语课,让我们不再是枯燥的学习英语,它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接触英语。英语不再是我们为考试而学习的科目,而是我们为兴趣而学习的科目,更是为生活而学习的科目。我对英语已由厌烦渐渐变为喜爱,它就像游戏一样吸引我们。在英语网络课程的帮助下,我们一定会更加勇敢地用英语交谈,也一定会努力学好英语。

英语网络课程改变了课堂气氛,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变得活泼,一些原来不认真学习英语的人也开始认真了。

其实我没有多少可以写的,因为我的英语本来就不是那么好,但还是不得不说说一点心里话。通过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后,我获益匪浅,我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对英语产生了一些兴趣。

在以前的英语学习中,我们除了听课和记笔记之外,几乎就没有什么可干的了,觉得学习英语很枯燥乏味。通过一段时间的网络英语学习,我觉得英语学习使可以那么的轻松。生动的画面,地道的语言,让我们更好地把英语的学习与实际的应用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我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英语成绩进一步提高。

以前我总认为英语与数学、政治等学科没多大区别,所以总是觉得英语很枯燥。而网络英语让我认识到,其实英语就是语言,语言当然具有交际功能。网络英语正宗标准的发音很美,有助于我们培养语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才能理解英语、运用英语。原来英语是如此的有趣。学习英语,能运用才是最重要的。

自从参加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以来,我体会到学习英语并不是象原来那种就只背单词、背语法一样的单调乏味,而是如此的轻松、有趣。

2、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通过《英语网络课程》的应用,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

高,而且学生自己能够明显感觉到。

【学生心得体会摘录】

英语网络课程的发音都很不错,语速适中,我基本上都能听懂。使用网络英语后,我觉得我的口语有提高,上面的对话我们都能去模仿、表演。

从去年开始使用网络课程后,我觉得这个课程对我的口语、听力甚至写作都有一定的提高,英语作为语言,学习它不应该只会做题,不只是为了考试。提高通过学习,我还了解英语国家的风情、人文。

开设英语网络课程,对提高我们的成绩很有帮助,而且使我们感受英语这种语言的美丽,增强我们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我发现自己的听力和口语都提高了许多。在不经意间网络课程对话里的那些精美语句和重要的短语潜移默化的进入了我的脑海,我的词汇量也随之增大,使写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记得刚进校时,听不懂英语课,一节课下来,不知道老师讲到什么地方。自从来了英语网络课程,我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地学习,我的听了提高了、语感加强了。到现在,我没有死记老师讲的知识点,学习质量反而提高了,造句也不是难事了,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也不同程度提高了。

3、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题难度和课题内容进行教学和学习。课程每一个单元都是入口,学生可根据需要来自主决定学习方式。比如,要由浅入深地学,就选择“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要急于解决遇到的困难,就可以选择“急用先学”的方式。每个单元由情景剧、文化背景、课文讲解和练习四个部分构成,使学生可以利用零散的、相对较短的分段分批完成学习任务。每一个单元的情景剧,脚本由加拿大的专家编写,地道的英语由美国朋友朗读,文化背景由美国朋友讲解。情景剧视文联动,可随意展开任意句的中英文对照,帮助理解与核实。不懂的词和语法可以点击查看注解,单词还可以听其发音。

由于《英语网络课程》在教学中具有自主性和交互性、趣味性等特点,以学生独立运用计算机对本课程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真正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心得体会摘录】

在使用英语网络课程时,老师安排的短剧表演使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广泛了,也促进了友谊,而且拓展了思维的空间。

英语网络课程让我现在把英语学习变成为我的一个习惯,变成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来表演英语网络课程中的短剧,增强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协作默契。

4、教师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英语网络课程》以计算机网络教室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习的平台,充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多媒体功能,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英语网络课程》,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了更深入准确的理解,更新了教学观念,实现从原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从原来单一的教材观向了课程资源观的转变,从单一陈旧教学手段向多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术手段转变,教育信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及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明显提高,利用网络进行英语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以及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努力为学生建构一种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与实践的机会。

5、示范课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各校积极开展示范课观摩活动,教师积极争取上示范课,共产生示范课11节,其中毕节一中4节,大方一中4节,金沙二中2节,毕节地区民族中学1节。

6、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实验期间,我区产生了优秀教学设计9篇,其中,毕节一中3篇、大方一中2篇、地区民中1篇、毕节二中1篇、金沙二中1篇、赫章一中1篇。

五、课题试验存在的问题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一是由于班额较大,学生两人合用一台电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教学活动。二是教师们对语言教学的理论学习不够,感

到把《课程》与教材整合的设计比较困难。三是虽然教师们都在努力,但没有注重记录试验过程、收集、整理材料和数据,缺乏课题试验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指导。

六、结论

1、《英语网络课程》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2、《英语网络课程》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3、《英语网络课程》有助于实现英语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明显转变,促进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助于提升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英语教师的利用网络进行英语教育教学的能力与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七、建议

1、邀请有关专家对试验教师进行课题试(实)验研究的系统培训;

2、在《英语网络课程》中增加中小学英语学习分级测试题库,以便确定学生的英语水平级别。

3、实验教师要不断学习语言教学理论和课题研究的方法,规范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左焕琪. 外语教育展望[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刘永忠,男,汉族,中共党员,毕节地区教科所英语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贵州省织金师范学校、毕节学院、贵州师范学院、Flinders University。1982年开始参加教育工作。曾任教于贵州省织金县龙场中学、

织金县第三中学、黔西县水西中学、纳雍县第一中学,在二滩水电工程Ertan Joint Venture 担任过高级翻译。2003年考入贵州省毕节地区教育局教研室工作。2005通过全国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统一选拔考试并于2006年赴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1999年被评为毕节地区优秀教师,2007年被评为贵州省先进教研员和全国优秀外语教师。获地级优质课一等奖一次,地级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篇,省优秀论文一等奖三篇,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2010年获得Flinders University教育硕士学位,2010年国培计划华南师范大学高中英语国培班优秀学员。

目前正在参加贵州省省级立项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促进贵州教育均衡发展的英语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实验工作并承担该课题毕节地区课题研究组组长。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贺攀科 联系电话 邮箱 所在部门工业分析系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 申请时间2014 年12月31 日 结题时间2015年12 月18 日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课题从我校得实际情况入手,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得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得课程体系,制订一体化课程得课程标准;打造开放式得一

体化课堂,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积极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 制定新得学生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方案。通过上述教学模式得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一体化课堂,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题就是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为加强电镜技术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得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15年1月由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批准并列入电镜专业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一年得研究,现已结题,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得背景、内容及基本原则 我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弱,学习专业课时感到吃力,怕学厌学心理严重,从而专业系统知识得不到形成,专业技能只能限于盲目性、模仿性得机械操作,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得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主要还就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得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得不良倾向。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对电镜技能人才得要求,也就是为了为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职业教育得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 本课题主要从职业教育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要求出发,力足于课堂,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得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本课题拟解决得关键问题与主要内容就就是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得主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得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得几项基本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提导思想,贯彻教育部教职成[2015]6号文件印发得《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与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得特点,充分重视本专业与本院校得优势与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电镜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英语科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英语科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强化中学英语兴趣教学降低八年级阶段两极分化》课题负责人:周虎林 课题实验员:熊海峰龚亚军 课题组成员:王伟民李建德周虎林熊海峰龚亚军 摘要:英语科研兴趣意义调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变得更为广泛和深入。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正越来越大的发挥着它的交往和沟通的作用,因而学习英语就变得更为重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在教育领域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课改热潮,许多教师在课改热潮中歪曲了课程改革精神和理念,再加上受高考和中考指挥棒的制约,使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变得只面向了一少部分学生,致使大量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学心理,失去了自信心和兴趣,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特 别是农村地区学校的英语教学尤为突出。 近期,我校英语教学课题研究小组对我校八年级(4)班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全班学生只有44.6%对英语学习有兴趣,而55.4% 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根本没兴趣。虽然产生如此现象的因素很多,但这两个数字就足以说明我们英语教学的失败,足以说明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所以,如何强化英语兴趣教学,降低两极分化程度就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只有我们解决好了这个问题,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造就大量的人才,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 能真正与世界接轨,才能与《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相一致。

二、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克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学情绪,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积极性; 2、实验教学中摸索适应我校英语教学实际的新思路。设法激励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成功的信心,激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活学生发展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在被激励的状态中取得不断进步。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每一位学生都有多项不同的智能,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因此,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特别需要认真对待英语兴趣相对不浓的学生,平时对他们降低要求,注重学习引导,激励成功的自信心,努力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和机会,采用激励性措施让大部分学生从教学中感受到快乐,使其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进而乐学及早跟上优生。 2、激励教育理论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语)。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因受激励而产生的,研究表明受到充分激励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到激励前的三倍到四倍。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更多的采取表扬、赞美、宽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修正自我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容动力机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3、学习靠兴趣,兴趣使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人对有兴趣的事物总是心神向往,优先给予注意。浓厚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当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倾向时,就发展成为爱好。因此,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 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要求,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因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感恩不仅仅是道一声“谢谢”,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全文详细〉

篇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英语词汇是我们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牛津教材的普遍使用,词汇教学更是困难重重。牛津初中英语词汇量大,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八年级上册约450个,下册约400个,九年级全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牛津教材的生词量大,呈现则不拘一格,大多都隐藏在课文中,学生不易察觉。因此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特别是小学英语学习没过关的学生来说,词汇学习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自然这些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预备年级时,区抽测结果有一半多的学生不及格,有些甚至只有十几分,两极分化严重,学生觉得难学,老师也觉得难教。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英语词汇学习,从而获得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一)检查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具有良好的群体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三)通过让学生参与英语学习,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快乐教育研究 二、题研究时间: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 三、课题的由来 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要表现是:课前无主动探求的欲望,课堂无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外无自觉钻研的兴趣,他们把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任务,甚至认为是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还未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热情。如何使教育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使他们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呢?那就是把孩子们吸引到有兴趣和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发展而享受到应有的乐趣,才能使他们自觉钻研,乐学“不厌”。“快乐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一种可贵探索,为课程改革试验寻找到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实验研究平台。 四、实验的原理及预期结果 “快乐教育”在教育领域由来已久,自从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在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后,“快乐教育”就为中外有识之士所实践。“快乐教育”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其实质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通过亲身的学习体验,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快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最终达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通过实验研究,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教师自觉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定位教师角色;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学生自主参与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五、课题研究跟踪年级:2011年9月新招生的一年级新生 六、实验的过程 (一)自我探索阶段(2011.5---2012.7) 1、宣传学习,明确第二轮快乐教育实验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意义。 小学新课程快乐教育实验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教改实验,也是小学阶 段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它将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快乐教育教改实验旨在深化课程改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的一项实验课题。它是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重负担、灌输式教学方式及

未成年人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精神素养的体现。近年来,有关中小学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也就渐为人们所关注。通过课题活动的开展,受益的不仅仅的我们的老师和孩子,还有更多的家庭和社会人,我们看到的不但是孩子和老师的成长,还有家长自身行为的转化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行为的转变,孩子的行为影响了家庭,孩子们的活动触动了社会,小手的力量不断强大,强大的力量不段转化,小手越拉越有力,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一、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一)研究背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据调查孩子们心中所崇拜的对象大多数是体育、影视明星,只有极少数敬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却是少之可怜。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我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社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3.成果创新程度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 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 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 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 帮助。二、课题实验的进展1.方案的制定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2.研究的重点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

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案,我们设计开展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为前提,以学校、家庭、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人们面临着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体系全球化的不断加速,英语成为在社会生活和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小学英语课的开设是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由于小学英语是一门新兴的课程,英语教学还缺少宏观指导和相关的教学理论研究。从近几年我镇小学英语教学调研中发现,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目的还不明确,再加上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了解不够,教学上仍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鉴于这种教学现状,我们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探索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促进小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在2011年提出了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课题。 (二)理论依据 1、《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要让学生在玩中学英语。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些说明:游戏,是孩子们永不厌倦的学习方式。因为游戏是儿童生

活中最具有乐趣的组成部分,他们有了兴趣后,就会在无形中为自己的学习减轻压力和负担,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充分肯定了中小学外语教学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然而,由于缺少语言环境以及“应试”等原因,很多教师往往本末倒置,轻听说重读写,结果培养出大批的只学会“聋哑英语”的学生,而游戏教学将英语听、说、读、写的教学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其中的听说能力。 3、儿童的普遍心理特征是:好奇、好玩、好动、好强、好胜、好表现,因此,设计新颖的趣味性强的游戏自然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教学效果定然事半功倍。另外,游戏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这和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研究目标 1、研究出游戏教学的方法策略和课堂模式运用于课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在游戏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水平。 三.研究过程 (一)大体的研究阶段

(完整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襄阳市四十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特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我校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对孩子学习监督,学生的教育主要靠老师,主要靠课堂,所以研究制定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我校教学实际,必须要做的工作。我国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严格说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太可能完全照搬。我校应该立足校本、立足教师资源特色、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理念。先发现、分析现状和问题,鼓励各学科中理念科学、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认真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亮点和风格,后集全校及至借专家之力全力提升、打造“成功模式”,有序地推广。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师向课堂要效益,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为重要的是能弥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监管的缺失,力争在课堂上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高效的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实验研究报告”课题 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时间与研究课题于2010年启动,受到了有关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学校小教研英语组成立了以主抓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教研员为主的课题小组,课题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实验教学工作,确立实验教学的整体改革方案。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校范围内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实验。经过两年来的实验,取得了较大成功。我校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实验从一开始就将国内外现阶段先进的教学评价思想、先进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集于一身,在教材、教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评价改革实验,使实验在起始阶段就站在高起点上。 一、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工作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课堂重心也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这一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为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行为,探讨教学规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入的研究教学评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国际上看,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交往的日益密切和频繁,外语(特别是英语)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民的外语水平成为国民素质构成的重要成份之一。因此构建合理的、全面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国民的外语素质的提高是摆在世界各国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国家把外语教学评价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 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对外各交往规模的日益扩大,提高国民的外语素质,已经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人才培养规格的问题,而是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速度的重大问题。作为承担此项重任的基础阶段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从改革教学评价入手,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从教育发展全局看,现代教育改革有两大趋势,一是课程体系上寻求与人才素质培养相一致的课程布局;二是从学科课程内容上寻求科学的目标设定。落实《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课程体系建设问题,要用新的人才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小学英语课程不是单纯的学科建设问题,而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的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而小学英语课程的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既建设一整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从学科发展看,我国的外语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表现在对评价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够。2000年前,当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课程还只在中学开设时,教学评价的功能只限于选拔和甄别,这种评价体系同其他开设外语的国家的教学评价体系相比具有差距;其次是教育评价思想、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方法陈旧,教学评价水平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低。实验证明,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它要根据英语学科教育的目的及原则,对教育过程和所产生的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量,进而做出价值判断,并为学生的发展程度和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评价在教学中所起的促进和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课题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课题《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2011年6月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我国传统教育历来重视反思,外国著名教育家早就提出反思教育理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等等。他在《中庸》更明确提出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些都强调教学反思的的重要性。 不过,最先将反思引入教学领域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在杜威研究的基础之上,很多人提出了反思教学的理论观点。 也正因此,“教学反思”已成为时下教育界使用率较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谈教育者必谈之话题,成了各级教育管理者对教师工作要求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容。新课程追求有效教学,同时要探索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目前,国对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形成可借鉴的策略、方法、手段等方向的探索。所以,经过认真思考,我校全体物理教师承担了“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多个年头,伴随着新课程改

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广大教师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样,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育改革的发展必将面临更多的和更为深刻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和交锋,教育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不断地深化实践,学会反思,需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研究,去求解。 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目标,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应该经常地对自己的目标、行为和成就进行质疑,并就教学对学生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进行思考。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课改中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教师,已成为目前学校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成长目标。教师的成长舞台在课堂,而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的实质,就是努力唤醒教师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让教师乐教、会教、善教。面对新课程,教师专业成长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就必须学会教学反思。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

教研项目和教改项目的区别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项目和教改项目的区别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题是人文社科学院法学教研室为加强法律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的教改课题。该课题于xx年9月由攀枝花学院批准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xx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

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攀枝花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解为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2、教学形式的改革; 3、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法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1、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 __”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 __教高[1998]2号文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五个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重视本地区和本院校的优势和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研究情况 (一)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 整个项目的年底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xx年9月——xx年3月拟定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计划;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 研究报告 1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芙蓉镇第一小学高晓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六少”提出的工作任务,以着力打造少先队思想引领工程,少先队成长服务工程,少先队权益维护工程,少先队组织建设工程“四大工程”为目标,并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素质的提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当然都是家庭的中心,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她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觉得别人对她们的好都是应该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小加强德育教育,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她人。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使学生从小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记住那些有恩于她们的人,学会感恩,施恩与她人,用自己的爱心回报她人,回报社会,为以后能做一个服务于社会,关爱她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思想打基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

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她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她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星星之火,能够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2、经过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祖国之恩,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她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感激后有奉献之恩,唤醒学生对她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3、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促成她们感恩行为和习惯的较快养成,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她们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健全的人格素养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完整 小学英语单词识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单词识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前言 众所周知,如何让学生有效、快捷、长时记忆单词,一直是英语教师最头疼的教学环节。很多学生过不了单词关而导致成绩不够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和遗忘规律,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攻克难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当今世界,经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产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家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较差,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所以产生记忆持久性不强容易遗忘,词汇拼写不清,词义混淆等问题。 近年来,在小学开设英语的地区越来越广泛,规模迅速扩大。为了能帮助学生通过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快速、准确,系统的掌握英语单词,为了在英语教学中更好的实施自主学习,我决定在我所任年级的英语课堂上开展此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快乐的学好英语单词,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现实意义 1、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词汇教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小学英语以听、说、读、写为重点,但词汇不丰富,也必然也影响思想交流。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越强。但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好单词,那么在学句型这一环节中,学生就没有底气,为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阻碍。 2、小学生活泼好动,学习自觉性较低,枯燥无味的单词较难吸引他们,

因此,快乐教学能够使学生想学、好学。 3、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以增强小学生学英语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一种完整的独特的智力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是低,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合适他们的天性和意愿发展、成长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使其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带动和发展其他领域的智能,尤其是他们智能弱项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只要给予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人的所有智能均能达到相当高的发展,而且可以远远超乎我们所预期的境界。加德纳的理论对教育具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确立“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这就启发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地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创设促进多种智能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以愉快的情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减轻学生机械记忆单词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构词法、语境、联想等各种策略培养学生认读、记忆生词的能力和自学策略。 3、扎实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及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最新教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档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 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市教研室原化学科蔡秀珍老师和教科所高思刚老师设计和组织(组长为蔡秀珍),全市中学共同参加,课题组成员共15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校长1人)。99年7月蔡秀珍老师退休,99年10月市教育科研办公室将该课题定为市级课题,经教研室和化学科同意,由化学科负责初三教研的傅兴春老师担任课题组长,继续进行本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教学研究的总动向是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学习能力。我室化学学科对课堂教学优化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老师教学的优化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我们着手对教师教学的各种因素的内涵、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于2019年成立了“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组。 在“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研究过程中,在99年9月以前取得的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最方向,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重点从教学设计方法的优化上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研究各种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期望得出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

量的最优化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初三学生。 课题研究时间:2019年9月—2019年7月(原定2019年7月)。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 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 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意向心理条件,促进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