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毕业论文859559

教育学毕业论文859559

山西大学

2009届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及培训策略研

作者姓名张远海

指导教师陈平水教授郭涛中教高级

学科专业教育硕士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培养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学习年限2007年3月—2009年7月

二○○九年七月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环境及师资水平的现状 (1)

1.在教学观念上,相当一部分教师观念陈旧 (2)

2.在教学手段上,大多数教师属于“教书匠型” (2)

3. 在学科知识方面,很多教师专业化素质不高 (3)

(二)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3)

1.内容单一问题 (3)

2.被动接受问题 (3)

3.忽视个性问题 (3)

4.强制参加问题 (4)

5.脱离实践问题 (4)

(三)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研究的意义 (4)

1.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4)

2.缓解教师心理压力,增强教师参与课改信心的需要 (5)

3.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5)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6)

(一)什么是教师培训需求 (6)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变化历程及趋势 (6)

(三)国内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现状 (7)

(四)国外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研究现状 (9)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的实践 (13)

(一)注重教师培训需求研究,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13)

1.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 (13)

2.针对教师需求开设的课程 (14)

(二)加强新课程培训,促使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14)

1.积极倡导自我反思 (15)

2.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15)

3.建立专家支持库,以专家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15)

4.实现研训合一,以主题式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16)

(三)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16)

1.转变培训观念 (16)

2.变革培训模式 (16)

3.使用网络技术 (19)

4.整合培训措施 (19)

5.关注培训反思 (20)

(四)实施“校本研训”策略,创建教师成长的新平台 (20)

1.制定方案,确定实验学校 (20)

2.建立管理网络和培训管理模式 (20)

3.抓好校长、教务主任培训 (21)

4.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21)

5.采取措施突破校本研训的局限性和封闭性 (21)

6.规范学分登记 (22)

(五)通过课题研究技能培训,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22)

1.以组织各校辅导员集中培训来带动全员培训 (22)

2.以“七抓”作为课题研究技能培训的重点内容 (22)

3.通过制度化课题调研,有效开展校本科研指导 (23)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的实践效果 (23)

(一)教师参加培训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23)

(二)教师专业化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24)

(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明显增加 (25)

五、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的实践反思 (25)

建议采取的措施: (27)

1.教育局层面 (27)

2.职能部门层面 (27)

3.学校层面 (27)

结束语 (28)

主要参考文献 (30)

附录一:江苏省句容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情况调查表 (31)

附录二:江苏省句容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表 (32)

致谢 (33)

承诺书 (34)

Contents

Firstly, a study of the problem and significance (1)

(A)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1)

1. About teaching philosophy,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teachers hold the old

teaching idea (2)

2. About teaching means, most of the teachers can’t apply Heuristic Teachings to

their students (2)

3.Considering subject knowledge, many of the teach ers don’t own high

professional quality (3)

(B). Problems in training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3

1. The content of a single (3)

2. Passive acceptance (3)

3. Ignore the personality (3)

4. Mandatory to participate in (4)

5. Separate from the practice (4)

(C)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the training strategy for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4)

1.To promote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4)

2.To alleviat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teachers, and enhance the confidence

of teachers to take part in curriculum reform (5)

3.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promo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5)

Secondly,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methods (6)

(A) What is the demand for teacher training (6)

(B) The history and trend of needs of the training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6)

(C) The research on domestic training need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7)

(D) Go into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teacher trains abroad to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9)

(E)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research (12)

Thirdly, the practice of training strategy for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13)

(A) To focus on training needs of teachers and enhance the target of

training (13)

1.The training need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13)

2. The courses demanded by the teachers (14)

(B)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to let the teachers to adapt

to it as soon as possible (14)

1.To promote self-reflection actively (15)

2.To organize various forms of communications and share resources (15)

3.To acquire the experts’ support, and let experts lead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 (15)

4.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research and training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teachers by theme-based training (16)

(C)To improve the way of training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continuously (16)

1. Changes in the concept of training (16)

2. Changes in the training mode (16)

3. The use of network technology (19)

4. Integration of training measures (19)

5. Concern about the reflection of training (20)

(D)To implement "research-based training" strategies to create a new platform

for teachers to grow (20)

1.To work out the program and make sure the experiment school (20)

2.To establish management network and the pattern of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20)

3.To pay attention to headmasters and teaching directors’ training (21)

4.To p ro mo t e t h e p ro g ra m a c c o r d i n g to d i f f e ren t co n d i t i on s and levels (21)

5.To take measures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and closed mind of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practice (21)

6. Standardize credits registration (22)

(E)To promote the teachers’ resear ch level through skill training for topic research (22)

1.To organize school counselors’ collective training in order to boost the full training (22)

2. To regard "Seven Grasp" as the importance content of skills training for topic research (22)

3.To carry out research-based guidance effectively through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subject research (23)

Fourth, the practice effects of training strategy for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23)

(A) Teachers’ participating in training more consciously (23)

(B) A common increase in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24)

(C)The increased number of teachers who master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5)

Fifth, the reflection of the practice on training strategy for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25)

The measures proposed: (27)

1. The Education Board (27)

2. The functions department (27)

3. The school (27)

Conclusion (28)

Main References (30)

Appendix I: A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demand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 training in Jur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31)

Appendix II: A study table about the training need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Jur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32)

Thanks (33)

Letter of commitment (34)

论文概要

教师培训的涵义为,通过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习经验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和人格的发展。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探索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农村中小学教育环境及师资现状出发,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的实践探索,具体操作措施和策略有:一是注重培训需求研究;二是加强新课程集中培训;三是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四是实施“校本研训”策略;五是开展课题研究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地方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室的作为,积极探索,大力实践,深入研究,努力使农村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专业化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性人才提供智力支撑。

关键词:教师培训新课程培训校本培训科研培训培训策略

Abstract

The meaning of training for teachers i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academic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complete and continuous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activities .Studying on training needs of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exploring the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training strategy are the key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s well as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is paper, considering the environment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teachers’ status,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training strategy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Specific operation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are as follows: First,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needs; Second is to strengthen the concentrated trai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The third i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raining methods; Fourth, carry out the "school-based training" strategy; The fifth is to carry out five research skills training.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loc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eachers’ continuation schoo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actively explore and vigorously practise, and intensively research to make the teaching abi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improve significantly, thus providing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our country to cultivate more and better talents.

Key words:Teacher Training New curriculum training

School-based training Research training Training strategy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及培训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62.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中国农村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而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要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必须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广义上讲,指的就是教师教育,以前称为师范教育,包括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狭义地讲,专指在职教师培训,又叫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培训,在西方被称为“在职教师教育与培训”(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f teacher,缩写INSET)。教师培训的涵义为,通过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习经验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和人格的发展。通俗说来,教师培训,就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满足教育和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的要求,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在职教师开展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在职教师在专业上、学术上和人格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和提高。从我国教师培训的政策、实践及其研究来看,教师培训通常是指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包括新任教师的上岗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等形式。

在“知识大爆炸”的社会中,“知识老化周期”迅速变短,“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教师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对教师而言,一次性终结型的师范教育已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多次回归型的教师继续教育。因此,教师培训就成为提高教师素质、适应专业岗位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职培训的终身化也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工程,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只有从教师自身的需求出发,才能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提高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

但在当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却存在偏离教师实际需求的现象,导致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到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因而探索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所在。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环境及师资水平的现状

农村教师主要是指在农村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当前,由于交通、经济发展水平、通讯技术、文化生活以及行政关注等方面的问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发展水平偏低。以江苏省句容市为例,虽地处苏南,但属于革命老

区,经济还不够发达,发展任务较为艰巨,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总面积1385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有10个镇、3个管委会。3所普高,1所职高,13所初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34所完全小学,注册幼儿园31所。中小学在校生59512人,在园幼儿10384人。在职教职工5344人,离退休教职工2457人。其中农村教师比例很大,占80%。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分布面广,人员编制紧,工作任务重,工学矛盾突出,学科结构不合理, 专业不对口,知识结构老化,再加上师资的频繁流动,优质师资农村留不住和不合理的配备分布造成的短缺成为制约很多地方教育发展的瓶颈。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行政部门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必要性。很多地方把师资培训作为重要抓手,集中精力,从实入手,从严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教师培训工作,以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并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网络化,促使培训活动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大多数地方教师培训经费普遍不足,所以只靠集中培训既不能解决教师工学矛盾,又会使中小学难于支付教师培训费用,也常常缺乏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教学观念上,相当一部分教师观念陈旧

“应试”教育观念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知识结构单一、只能进行单一学科课程与教学;教育理论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先天不足;缺乏事业心等。有的教师很少潜心研究教学动态,也无法适当地拓宽学生的视野,缺乏面对新知识体系的高度信息化、集成化的探索的心理倾向,也很少系统地学习新思想新知识。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的教学行为已成定势,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授阶段,对于培养学生如何在实践中综合应用知识,感到有点不知所措。仍然用不变的思想、不变的视野、不变的知识、不变的方法,年复一年地开展低效费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有的盲目自满,固步自封,不愿放弃“法宝”,认为什么新课程、新教材、换汤不换药,要提高质量还得靠时间加汗水,再加上农村教师福利待遇低,交通不便,参加集中培训都有不便,因而对继续教育学习热情不高。

2.在教学手段上,大多数教师属于“教书匠型”

虽然大部分农村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工程,但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与互动,大多数的教师属于教学基本技能熟练型,停留在模仿式、经验式的水平上,不能自觉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整合。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教师

的职责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不能够很好地利用教育网络查阅自己教学需要的资料,很少能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而且,因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基本设施缺乏,不少学校没有最基本的实验设备和必备的教具,没有像样的图书馆;有的学校虽有图书馆,图书资料陈旧,无法及时补充和更新。另外学校公用经费紧张,不能维持正常教学,更不要说教师培训和提高。

3. 在学科知识方面,很多教师专业化素质不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完善,教育教学方式相对落后,难以应对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和研究性学习对教师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的要求。在教学中不能自如地驾驭教材,照本宣科,面面俱到。在教育学知识方面,不能对打算任教的学科深入和充分的理解,不能够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专业和教育学知识与技能方面不了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比例小,近年来,一部分优秀教师常常被经济发达地区“挖走”,有的被提拔到领导岗位,造成这部分教师完全脱离教学工作或很少兼课,一些学校或学科已缺少学科带头人,出现了教师业务梯队的“断层”。这种状况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课程改革和成效。

(二)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作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问题,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和新课程培训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仍存在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内容单一问题

培训的内容单一主要是指学历补偿培训,以及与职称评定有关的内容。这种以补充知识、提高学历为主,统一课程、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教师培训体系,单纯知识传授、脱离教学实际、落后于课程改革等弊端,较少考虑农村教师个人成长的需求,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

2.被动接受问题

当前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课改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不管课改实施遇到什么困难,不管来自教师家长的微词多少,提倡学生主动学习符合世界学习理论的主流观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学生自主学习了,而教师的学习还绝大多数是被动接受式培训,常常是教育部门要求干啥就干啥,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3.忽视个性问题

这里主要是指全员教师培训,为了宣传效应、便于管理和节约成本,统一组织实施普遍需要的、共性大的课程,是可行的。但是,培训越深入,适合于全体教师的、便于统一组织的、以讲座和自学为主要形式的通识培训内容就越少。统一培训菜单,就容易忽视教师对培训的个性化要求,降低了培训的成效,导致培训资源的浪费。

4.强制参加问题

目前许多培训是带有强烈计划经济色彩的“金字塔结构”模式。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下,教师在培训中的选择权不大,培训谁、培训什么内容,培训采取什么形式,都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决定,强制参加,学员参与性不高,培训课程和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往往存在很大的距离。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脱离实践问题

新课程培训在理念层面比较多,专家层面比较多,书本层面比较多,但实践层面、教师层面、行为层面的培训比较少。因此,教师觉得书买了不少、讲座听了不少、专家见到过不少,但遇到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仍然不知所措,因而培训质量不高。

分析农村教师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涉及到农村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领导的重视、培训手段和培训者队伍的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此外,培训机构缺乏对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三)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研究的意义

1.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基础教育发展呼唤新的培训策略。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迅速,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校舍条件、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总体上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师资问题仍是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农村教师师资水平不高、骨干教师比例小,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贫乏。因此,开展培训资源本土化研究,利用本土化培训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内在需要,也是教育管理者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对保质保量地完成新课程师资培训任务,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培训资源本土化的研究与实践,可以设想一方面把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按照集约的原则,统一组织,统一调度,如把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的教师利用起来,把现有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

资源利用起来;另一方面调动各级教研力量以及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地开发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培训资源。这对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规定的新课程教师培训任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十分重大。为此,很多地方教师进修学校逐步变更为集教研、科研、师训工作于一体的“三合一”的教师培训组织机构,以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

2.缓解教师心理压力,增强教师参与课改信心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心理压力能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对活动起激励作用,但压力过大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身心疾病。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过大的压力会促使教师出现种种心理不适,在教学中变得无效、无能,当然也就谈不上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学潜能的发挥。如果以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为参照标准,许多教师确实会感受到存在一定的差距:新课程更多是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等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而教师这方面专业能力的不足形成了较高的自我期望与现实的冲突;教师普遍缺乏新课程下的专业自信和能力;对新课程的种种不适应中暴露出的教师自身素质的欠缺,以及教师职业责任感和生存竞争压力的驱使,迫使教师急于发展自己在新课程下的专业能力,但在没有具体指导和可供参考的模式、经验下,谋求自身专业发展困难,教师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为此,建立由教师身边的骨干教师组成的培训者队伍,通过一级与二级培训等形式,开设专题讲座、示范课和送教下乡课,让所有教师觉得“新课改看得见,摸得着”,帮助教师开展自我教育,修正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模糊的认识或不切实际的观念,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改,并通过创造条件争取再学习、再提高,以内强素质,从而达到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和积极性。

3.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实施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没有广大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新课程的实验在农村学校的推广工作将难以顺利、健康地开展。因此,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农村教师师资现状要求急需开展并强化培训。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实施新课程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新课程下的农村教师培训是一项周期长、要求高的全员培训任务,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村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化发展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

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这是教师自身自省和反思而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态度上的个人成长或自我实现;另一方面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这是学校或其他部门开展的各种提升专业的学习活动或培训活动,以期促使教师达到教师专业标准,促进教师得到专业成熟。新课程下农村教师的培训实际上就是促使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经验+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培训是教师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因此,新课程下的农村教师的培训,不仅要重视农村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而且还要必须针对农村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境,对不同学科、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的类别等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总之,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的研究,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培训职能;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和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教师培训需求

心理学认为,需求是指人由需要而产生的要求,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对缺乏的又渴望得到的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活动。需要是动机的基础,是推动人的行为活动的原动力。人类的行为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培训需求就是指人们由于已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与工作活动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之间存在差距而产生的培训要求。它来源于工作任务和个人生存及发展的需要,表现在组织、任务和个人需要之中。教师培训需求就是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学术和人格发展而形成的学习、培训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变化历程及趋势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从50年代就开始启动。1951年,教育部颁发了《加强中、小学教师在职学习的指示》,此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中小学在职教师短期培训机构。从50 年代到文革前,经过调整、充实、巩固、发展,基本形成教师在职培训的教育体系。文革期间,培训工作一度遭到严重破坏。1977 年,教育部遵照中央指示精神,发出《关于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迅速恢复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形成培训网络,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形式、内容、数量、质量都有明显改善。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主要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进入90年代在继续开展学历补偿教育的同时,进行了新教师岗职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短缺学科培训、教学基本功培训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等。目前

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一些发达地区,学历补偿教育已基本完成,高学历教育也已进入新阶段。

以江苏省句容市为例,该市一直十分重视整体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教工程,财政专门安排师资培训经费和拔尖人才津贴。近两年引进研究生20余名,包含在读的研究生总数达到94人。并选派70名校长、教师出国培训,开办特级教师后备人员培训班,联合高校举办教育硕士辅导班,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推行全员聘用、干部竞争上岗、岗位考核、拔尖人才培养管理、津贴浮动发放等激励机制。2003年开始对年老体弱人员实行提前离岗退养制度,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建立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共建、优秀教师支教、“送教下乡”活动,给农村学校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紧缺的矛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该市教师学历达标情况良好,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92.7%,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达75%,职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65.4%,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6.4%,拥有省特级教师4名,镇江市学科带头人24名,镇江市骨干教师158名,句容市骨干教师491人。由此可见,教师培训需求的重心正在由学历培训向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修养的转移。

近几年来,人们习惯将“教师培训”称为“教师继续教育”。为了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1999 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2002 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通知和《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意见》,并且在全国分片性地成立了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中心,网络中也建立了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门性网站等。可见,教师培训的管理措施越来越完善,课程教材建设也越来越到位。无疑,这些措施都为农村教师培训需求的激励和满足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三)国内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现状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研究主要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它是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基础性工作,是有效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的基本前提。

笔者在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篇名/关键词”“教师培训需求”,发现从1994 年至今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相关论文60多篇。根据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在研究方法上

除了大量定性的和质的研究外,也有不少的量的研究,但是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都是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的相关问题进行自评的百分数统计。

2.在研究内容上

涉及到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多方面因素分析。

(1)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动力研究。研究的视角有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的必要性认识与基本态度、对培训的本质和功能认识、参加培训的基本动机、任务和目标等。主要结论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包括职校教师都对培训的必要性有很高的一致性认识,对培训怀有热情,能正确认识培训的内涵和功能,参加培训的基本动机不排除拿学分,换工作环境等外部动因,但更多的教师还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

(2)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的需求研究。有的研究以较大的模块方式,呈现主要的培训内容供教师选择,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新教育理论、新专业知识和学术成果、教学基本能力与方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科研方法等模块,有的对课程结构做了初步的调查,有的进行了专门的学科内容需求调查。这些研究的结果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各研究者在调查问卷中提供给教师选择的内容各异,不同的教师(如不同学科、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职务层次、城市与农村、小学与中学等) 对各种学习内容所做的选择及其优先顺序均具有较大的不一致性。

(3)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法的需求研究。各种调查研究提供给教师选择的一般方法有读书指导、专题研讨、专家讲座、广播电视教学、参与或进行教育科研、有指导的教学实践、系统讲授、案例分析、经验交流、观摩教学、合作教学、微格教学等。分析论文中呈现的教师关于教学方法选择的百分比与优先顺序,我们发现教师对这些方法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上更多的教师喜欢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研讨等一般常用的学习形式。

(4)中小学教师培训途径的需求研究。这类研究涉及的主要是培训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时间上,主要有全脱产、半脱产和不脱产;也有的研究分为集中培训、分散培训、业余培训等,较高比率的教师愿意参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半脱产的培训形式,也有一定比率的中学教师愿意参与假期的培训活动。在地点上,教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更多的小学教师选择教师进修学校或市级培训机构,更多的中学教师选择市级培训机构、省教育学院或师范大学。在方式上,主要有面授、函授、电视网络、校本培训、自学等,更多的中小学教师选择了面授。

(5)中小学教师培训数量的需求研究。根据需求类型,预测教师资源,确定培训学员的数量、估算培训所需要的时间。目前,中小学教师学历整体达标情况较好,培训重心由学历转移到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6)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的需求研究。各种研究提供的考核形式主要有综合测评、闭卷或开卷考试、撰写论文、口试、自我评价、实践考核、写心得体会等,比较多的教师倾向于综合测评型的考核。在学程管理上希望有学分制等一些新的管理方式。

(7)中小学教师培训阻碍因素研究。大体上中小学教师认为的阻碍因素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依次表现为工学矛盾、经费问题、继续教育的效果问题、学校管理问题、自身发展或家庭问题等方面。

(8)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激励机制的研究。分析政策法规建设、培训机构建设、培训者的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改进的对策或建议。所有这些建议或对策基本上都是一种思路的阐述,究竟如何在培训活动中实践以及实践的效果会如何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或实验。

3.在研究对象上

体现整体性研究和分类、分层、分学科的研究相结合。如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研究;骨干教师培训需求;新教师岗位培训需求;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不同学科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等。

4.在研究趋势上

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几年出现了大量的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课题研究。

5.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从教师个人成长需要的角度研究教师培训的需求,忽略了教育主管部门和任职学校对教师培训的需求;同时也缺少对教师培训的个人需求的缺失现象进行分析,忽视对教师培训需求的激发和引导。

(四)国外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研究现状

在过去20多年中,以英美等发达国家为代表,把教师在职培训的重心下移,把教师校本培训作为在职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了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我们需要研究和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加快实施校本培训,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国外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研究,主要文献有:白彦茹的《浅谈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陈时见的《发达国家教师职后教育之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