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物理 13.4杠杆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13.4杠杆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13.4杠杆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13.4杠杆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13.4 杠杆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阿基米德真能举起

地球吗?

智 能 提 要

问:怎样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 答:关于力臂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从几何上来看,是

“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点”为杠杆的支点;“线”为力的作用线,即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2)某一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变,但力的方向改变,那么力臂一般要改变。如图

所示,力F 的大小一样,由于作用在杠杆上A 点的方向不同,力臂就不同.(a )图中F 的力臂l 比(b )图中F 的力臂l ˊ大. (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 (4)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

问:你能总结一下画力臂的一般步骤吗? 答:可按下述步骤画力臂: (1)首先确定支点O .

(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可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再从支点O 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4)最后用大括号勾出力臂,在旁边标上字母l 1或l 2,分别表示动力臂或阻力臂。

中 考 撷 要

在最近的三年中,杠杆也是中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试中其内容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多种题型中.考查的最主要形式为作图题,即给出日常生活中杠杆应用的实例,作出其五要素,尤其是力臂.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杠杆知识又不容易联想到杠杆的应用实例与杠杆联系起来,分析其中的五要素.

智 能 拓 展

用不准确的天平进行准确的测量

我们实验室力测量物体质量的天平是等臂杠杆,它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制作的测量仪器. 因为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左盘中的物重等于右盘中的砝码重,左盘中的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的砝码质量.

由于使用不当和部分被损,一些天平实际上的不等臂杠杆,用这样的天平直接测量,不管你是怎样认真地进行正确操作,称量结果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总有偏差.

在粗略测量和练习使用天平时,都可以忽略由于仪器本身造成的误差.但是在精确测量中,这是不允许的,如何用不准确的天平进行准确的测量呢?

第一种方法“是恒载法”.先将另外一个物体放到天平的一只托盘上,然后把砝码放在另外一只托盘上,直至天平平衡.接着,把待测物体放到放砝码的托盘上,并将其中的一部分砝码逐渐取出,使天平恢复平衡. 此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就等于被取出的砝码的质量.由于砝码是准确的,所称出的值就是它的真实值.

第二种方法是“替代法”.把待测物体放到天平的一只盘上,另外拿些沙粒加到另外一只盘上,一直加到使天平平衡.然后,把待测物体拿下(沙粒别动),逐渐把砝码加到这只盘上,直到天平重新恢复平衡为止.这样,被测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盘上砝码的质量.

第三种方法是“复称法”.首先把待测物体(设质量为m )放在左盘,然后往右盘加砝码(质量为m 1)使之平衡. 此时,便有mgl 1=m 1gl 2(l 1、l 2分别为左、右盘到天平中央刀口的距离).接着,又将待测物体放到右盘,然后往左盘加砝码(质量为m 2)至天平平衡.此时,也有m 2gl 1=mgl 2.将两式相比可得21m m m ,只要将m 1、m 2的值代入上式,便可

以得出待测物体的质量了.

归 例

题型一 会确认并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 如图甲所示,杠杆OA 处于平衡状态,在图中分别画出力F 1和F 2对支点0的力臂

L 1和L 2。

知识点 力臂的概念,会画力臂 闯关点拨 再次提醒:画力臂时必须注意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

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答 如图乙所示

[变形题1] 如下图甲所示,杠杆OA 在力F 1、F 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 2是力F 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F 1的力臂L 1和力F 2.

闯关点拨 根据已知的力臂画力时,力的作用线应与力臂垂

如上图乙所示

[变形题2] 如下图甲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 为剪钢丝处,B 为手的用力点,O 为转动轴,图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F 1、阻力F

2、动力

l 1、阻力臂l 2 。

闯关点拨 动力作用在B 点,方向竖直向下,阻力作用在A 点,方向竖直向下。表示F 1的线段应比表示F 2的线段短一些,因为钢丝钳是省力杠杆. 答 如图丙所示

题型二 有关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题

例1 某同学用如右图所示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所用的4只钩码每只质量都是50g ,在图示情况时,杠杆AB 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2.80N .设F 1的力臂为l 1,F 2的力臂l 2,则

2

1

l l .若在杠杆左端钩码下方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重新调节弹簧秤对杠杆右端拉力的方向后,使杠杆AB 再次恢复水平平衡,则这时弹簧秤的拉力与对应力臂的乘积应是未增加钩码前弹簧秤的拉力与对应力

臂乘积的____倍.

知识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闯关点拨 图中的杠杆平衡时,应满足F 1l 1=F 2l 2,

甲 乙 丙

10

780.296.11221===F F l l . 增加钩码后,再次平衡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 1ˊl 1ˊ=F 2ˊl 2ˊ,那么

4

5

2'222'

2'211'1'1===F F l F l F l F l F . 答 7/10 5/4

例2 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

①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______(左或右)边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

A 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

(请设计两种方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知识点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闯关点拨 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看左、右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

解 (1)右 (2)①2个钩码挂在“6”处;②3个钩码挂在“4”

处.

题型三 有关杠杆的动态平衡问题

例1 如图12-16所示,用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 ,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 拉至位置B ,阻力G 的力臂 ,动力F 。(填“变大”或“变小”“不变”) 知识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闯关点拨 关键是要先弄清哪些是不变量,哪些是改变量,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出判断

分析和解 分别画出杠杆在A 、B 两位置的阻力G 的力臂可看出,阻力臂l

G 将变大,由于F 的方向始终与杠杆垂直,所以

F 的力臂始终等于杠杆长,故F 的力臂l F 不变。根据公式变大。不变,、F

G l l G l F F G F ∴?=? , 答 变大 变大

[变形题] 如图12-17所示,一根重木棒在水平动力(拉力)F的作用下以 O点为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若动力臂为l ,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为 M,则( ) A .F增大,l增大,M增大

B .F增大,l减小,M减小

图12-16

图12-17

C .F增大,l减小,M增大

D .F减小,l增大,M增大

分析和解 如图中由竖直位置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动力臂L 逐渐减小,而木棒的重不变,重力的力臂L G 逐渐增大.由杠杆的平衡条件M =FL =GL G ,而水平动力F=L

L G G

,由上述两式可知M 增大,L 减小,F 增大。 答 选C

例2 如图12-18所示,O 为杠杆AC 的支点,在O 处挂一小球,AO=OB=BC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施加在杠杆上最小动力F 1的力臂L 1:,并标出F 1的方向。

闯关点拨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要想用的动力最小,则要求动力臂最大。

动力臂最长的条件:

①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的作用点离支点最远;②动力的方向与支点跟作用点的连线垂直.

解 最小动力

F 1应在离支点最远的C 点,最长的动力臂应为OC ,F 1的方向应垂直于OC 向上,如图 12-19所示.

题型四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1 如图12=20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OBD和OED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 .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C .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

D .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杆

知识点 能从日常生活中器具中辨认出杠杆,并能对它们进行分类

闯关点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省力杠杆的特点是L 1>L 2 ,费力杠杆的特点是L 1<L 2. 分析和解 对ABC 杠杆,B 是支点,由图中不难看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为省力杠杆;对OBD 杠杆,O 是支点,阻力作用与D ,动力作用于B ,故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对OED 杠杆,阻力作用于D ,动力作用于E ,故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 答 选C

例 2 一把杆秤不计自重,提纽到秤钩距离是4cm ,秤砣质量250g .用来称质量是2kg 的物体,秤砣应离提纽多远,秤杆才平衡?若秤杆长60cm ,则这把秤最大能称量多少kg 的物体?(如图12-21所示) 知识点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图12-19

图12-20

图12-21

闯关点拨 杆秤也是一个杠杆.提纽处看作杠杆支点.若将重物对杆的力看作动力F 1,物体离提纽的距离就是动力臂l 1;则秤砣对杆的力就是阻力F 2,秤砣离提纽的距离是阻力臂l 2.(如图12-22所示) 解 由于物体和秤砣对杠杆的力分别等于各自的重力,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得 m 1g l 1 = m 2g l 2

2kg×g ×4cm = 0.25kg ×g ×l 2 l 2=32cm 即称2kg 物体时秤砣离提纽32cm .

当阻力臂最大时,称量物体质量最大.l 2 '=56cm

由F '1'l 1=F 2 l '2,得m 1'g l 1 = m 2g l 2' m 1'×g ×4cm = 0.25kg×g ×56cm m 1'=3.5 kg

即秤的最大称量是3.5kg .

答 称2kg 物体时秤砣离提纽32cm ,秤的最大称量是3.5kg .

中考典题精析

考题1 下表是小王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记录的部分测量结果,请在空

(四川省2004年中考题)

在本次实验课的总结中,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右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两边钩码下方再各加挂一只相同的钩码,释放后观察到的现象将是什么?

小王认为,杠杆仍能保持平衡;小李认为,杠杆将顺时针转动;小赵认为,杠杆将逆时针转动,你的观点是 。

闯关点拨 因现在杠杆两力臂不相等,若在两边增加相同的钩码,则两边的新的力与力臂的乘积不相同,无法平衡且右边力臂短故左边下沉,右边上升,即逆时针转动. 解 2 杠杆将逆时针转动(或小赵观点正确)

考题2 如图12-23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吉林省2004年中考题)

A .

B 点是支点,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是阻力 B .B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C .C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D .C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闯关点拨 在卸车时,车厢(杠杆)将绕着图中C 点(支点)转动,而使车厢(杠杆)转动的动力是液压杆施的竖直向上的力,阻碍车厢(杠杆)转动的阻力是竖直向下的货物重力。

图12-22

图12-23

若要使杠杆省力(即动力<阻力=,应有CA <CB ,也就是说货物A 应放在车厢后部。 答 选C

训 练

基础知识训练

1.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为50N

,阻力为600N ,杠杆恰好平衡,则杠杆的动力臂

和阻力臂之比为

。(题型四)

2.如图12-24所示,杠杆每小格的长度相等,质量不计,以O为支点.杠杆的左端挂有物体M,支点右边的A处挂钩码,杠杆平衡.若将支点移到B 点,要使杠杆重新平衡,在A 点应挂 个相同的钩码。 (题型三)

3.如图12-25所示,AB为一根质量不计的细棒,用绳在

O处吊起,当A、B两端分别挂两个重物甲、乙时恰好平衡.若OA=0.8m ,OB=0.4m ,甲的质量为10kg ,则乙的质量为 kg .(题型四)

4.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题型四)

A .夹邮票用的镊子

B .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

C .剪铁丝用的钢丝钳

D .钓鱼用的鱼竿

5.如图12-26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 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

(题型一)

6.在图12-27中画出力F 1和F2 的力臂.(题型一)

7.如图12-28,工人师傅用吊车搬运集装箱.集装箱重G =2×104

N,支撑杆对吊车臂的支持力为F .在图中画出集装箱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支持力F 对转动点O 的力臂. (题型一)

8.工人剪铁皮时,有时用两根铁管套在剪刀柄上(如图

图12-24

图12-25

图12-26

图12-27

图12-28

12-29),这是什么道理?(题型四)

9.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

(题型三)

10.图12-30中,OB 为轻质杠杆,OA =60cm ,AB =20cm 。在杠杆的B 端挂一个所受重力为60N 的重物,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在A 点加一个多大的竖直向上的拉力?

(题型四)

综合提高训练

1.如图12-31所示,AOB 为一轻质杠杆(杠杆自重忽略不计),O 为支点,OA =OB ,在杠杆

的B 端挂一重20N 的重物,要使杠杆平衡,则在A 端施加的力F 至少为 N 。

(题型四) 2.人体内也存在三种类型的杠杆,即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跺脚时要靠腓肠肌

收缩,骨骼和腓肠肌状况如图12-32所示.踮着的脚可以看作是 杠杆(填类型).(题型四)

3.如图12-33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 ,O 为支点,在拉力 F 和重力为 30N 的重物P 的

作用下,恰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OA=80cm ,AB =20cm ,杠杆与转动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那么拉力F 的力臂 L =________cm ,拉力的大小F =_________N 。(题型四)

4.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由图12-34可知它的支点是 点(填“A ”、B

“C ”),在匀速拉起时,它属于一个_____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并在图中画出动力臂L 1。(题型一) 5.如图12-35所示,杠杆AC (刻度均匀,不计杠杆重)可绕支点O 自由转动,在B 点挂

一重为G 的物体。为使杠杆平衡,应在杠杆上的_________点施加一个作用力,才能使作用力最小,该最小作用力与物重G 的比值是___________。(题型四)

6.如图12-36所示的两种情况,OB =AB ,物重均为G ,两轻质

图12-30

图12-31 图12-32 图12-33

图12-34

图12-35

杠杆均平衡.比较F 、F'的大小,满足关系式( ) (题型四)

A .F =F ’

B .F =2F ’

C .F =1/2F'

D .F =1/4F'

7.在棉产区,每年秋天拔去地里的棉杆是农民的一项繁重体力劳动。王刚仿照钳子的结构改制成一种农具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图12-37所示,使用时,将小铲着地,用虎口夹住棉杆的下部,然后在套管上用力,棉杆就拔出来了。该农具整体视为杠杆,则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对应下列位置正确的是( )(题型一)

A .转轴—虎口—套管

B .小铲—套管—虎口

C .小铲—虎口—套管

D .虎口—转轴—套管 8.密度均匀的直尺AB 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的部分OB 是全尺长的三分之一,当B 端挂5N 的重物户时,直尺的A 端刚刚开始翘起,如图12-38所示,则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 ) (题型四) A .2.5N B .5N C .10N

D .无法确定

9.如图12-39所示,AOB 为一杠杆,O 为支点,杠杆重不计,AO =OB 。在杠杆右端A 处用细绳悬挂重为G 的物体,当AO 段处于水平位置时,为保持杠杆平衡,需在B 端施加最小的力为F 1;当BO 段在水平位置时保持杠杆平衡,这时在B 端施加最小的力为F 2, 则(

)(题型三)

A .F 1

B .F 1>F 2

C .F 1=F 2

D .无法比较

10.画出使杠杆AB 在图12-40所示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 的作用点和方向。(题型三) 11.如图12-41所示,用一根硬棒撬一个大石块,棒的上端A是动力作用点.(1)在图上

标出:当动力方向向上时,杠杆的支点a当动力方向向下时,杠杆的支点b;(2)在图上画出撬动石块动力F为最小时的方向.(题型三)

12.某同学用如图12-42所示的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悬挂位 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1=2.61N ,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2=1.96N ;

测得支点O到这两个力作用点的距离OA=25cm ,OB=20cm ,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l·OA和F2·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 1= F2· L 2这个同学的失误在什么地方?(题型二)

12-36

12-37

12-38

图12-39

图12-40

图12-41

图图12-42

13.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 处挂了3个钩码,如图12-43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

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题型二)

14.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小强第一次学习挑担子,他做了以下两次试

验,请你根据各小题后的要求作答。

(1)他先在扁担的两端各挂上50N 的重物,担子很快就被平稳地挑起来。这时他的肩膀

应放在扁担的什么位置(只要回答,不要分析)? (2)接着,他又在扁担的A 端加上50N 的重物,如图12-44所示, 但他掌握不好担子的平衡。请你用杠杆平衡知识,帮助他计算出肩膀应距B 端多远,担子才能重新水平平衡?(扁担质量忽略不计)(题型四)

15.在图12-45中,杠杆AB 是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杆,其质量为116g ;

C 是用细线挂在木杆0'点上的铜铝合金球,其中含铝54g .现杠杆

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量得:AO '=1/8AB ,A0=1/4AB .问:合金球C 的密度为多少?(铜的密度为ρ铜=8.9g /cm 3

) (题型四)

习题解析与链接

基础知识训练 1.12∶1 2.5 3.20 4.C 5.C

6.如图12-1所示 7.如图12-2所示

8.这样可以增加动力臂的长度,从而更加省力.

9.不能只凭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

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10.

80N

12-43

12-44

12-45

12-1

图12-2

综合提高训练

1.20 提示:在A 端施加的最小力F 的方向应垂直与OA

向下,故F 的力臂为OA 2.省力 3.40 45 4.C 省力 动力臂l 1如图12-3所示 5.A 1∶4 6.3×103 7.D 8.B 9.C 10.B 11.B 12.如图12-4所示 13.如图12-5所示 14.F 1的力臂不是OA 15.(1)左 (2)在2格处挂3个钩码或在3格处挂2个钩码 (3)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 16.

17.5.8g/cm 3

12-3 图

12-4

图12-5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最新九年级物理电学导学案完整版

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会使用验电器。 一、摩擦起电现象 活动1:利用下列操作,并观察现象。 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塑料直尺)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现是。 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现是。 2.把报纸平靠在墙上,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然后松开手;把保鲜膜在书本上摩擦后,用手背去靠近。 报纸和保鲜膜都(会、不会)掉下来。 总结: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或者说带了。 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活动2:1.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__现象。 2.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__现象。 3.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现象。 分析: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1)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_____电荷和_____电荷。 正电荷:指被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结构; 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预习 一、宇宙的组成和原子结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________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又由能组成的。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和 ___________组成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组成的。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具有;气体物

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因此,气体具有。 三、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单位,符号是。 6nm= 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有。 课堂达标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0、3 0、4nm,那么 0、 4nm=__________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C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叫分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固体的的体积一般比液体的体积小的原因是 ( )、固体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固体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体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的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课后巩固 一、基础训练 1、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 _____态、液态、 ______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 ____________。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_________,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 _________。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有答案13.4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第十三章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大;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自主导学案】 [预习检测] 1、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其他条件一定,导体越长,导体电阻, 将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其等效电阻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 (2)其他条件一定,导体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电阻 将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其等效电阻任何一个并联导体的电阻. 2.在串联电路中: 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且U=IR 所以: IR= 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效电阻):R= . 若n个相同的电阻串联:R= . 3.在并联电路中: 电压关系: 电流关系:且I=U/R 所以: U/R= 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效电阻): 若n个相同的电阻串联:R= . 【当堂训练】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该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都两个阻值分别为20Ω和10Ω的电阻串联后的总阻值是Ω 2.电阻R 1 =30Ω,与电阻R 2 串联后总电阻为90Ω,则电阻R 2 为Ω. 3.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该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都,两个阻值都为20Ω的电阻并联时的总阻值是Ω. 4.有两个电阻,其中R1=10Ω,R2=15Ω,将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 A.25Ω B.5Ω C.6Ω D.12Ω 5.[2018.乐山中考]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其电阻值为R,将其剪成相等的两段后,再进行并联,则并联后的电阻值为( ) A.2R B. R C. R/2 D.R/4 6.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 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B.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 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 A D.将甲、乙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 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 A 7.(2018四川眉山)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两 灯都能正常工作,灯L 1 ,L 2 的电阻之比为R 1 :R 2 =1:2,此时甲、乙两 电表的示数之比为() A.2:1 B.1:2 C.3:2 D.2:3 8.(2019齐齐哈尔,10)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 变,R 1 =10Ω,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最右端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把滑片P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 为0.4A,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滑片P在最右端时,通过R 1 、R 2 的电流之比为5:8 B.滑片P在最右端时,R 1 、R 2 两端电压之比为3:1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40Ω D.电源电压为10V 9.如图所示电路,R1=30 Ω,R2=60 Ω,电源电压为18 V。求: (1)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2)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当堂达标】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杠杆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杠杆学案新版苏科版 【学习目标】 (1)从生活实践中体验什么是杠杆。 (2)知道一些杠杆的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学习重点、难点】 (1)知道杠杆的五要素,会画杠杆示意图和力臂, (2)力臂的概念和作图。 【学习器材】 羊角锤、钳子、螺丝刀、木板、图钉、开瓶的扳手、夹子 等 【学习内容】 一、杠杆 问题一、什么是杠杆 (学生自学) 〖探究〗观察开瓶扳手、衣服夹子使用时的共同特点。 (展示演练) 〖活动〗拔图钉: 〖讨论〗用不同方法拔图钉时,有哪些共同之处?哪一种方法更方便? (教师精讲): 杠杆是一根在力的作用下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这个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分析

生活中的杠杆模型: 问题二、什么是杠杆的五要素 (学生自学) 学生用螺丝刀撬图钉,体会活动中的物体是怎么运动的和各种力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 (展示演练) 〖活动〗认识与杠杆有关的名词

〖提示〗(1)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 (2)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教师精讲): 指导:数学中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做法,注意三角板的放置方法。 .\ 1.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本节的难点。对力臂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1)力臂是指支点到力(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改变时,其力臂的大小一般也将发生改变。 (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 (4)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 (5)如何画力臂? 第一步:先找支点O ; 第二步:再画出动力(阻力)作用线; 第三步: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有时需要将力的作用线进行正向或反向延长)。 (当堂检测): F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导学案

目录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1)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序号:02 (3) 课题:运动的描述序号:03 (5) 课题:运动的快慢序号:04 (7)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序号:05 (9)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序号:06 (12) 课题:声音的特性序号:07 (14) 课题:声的利用序号:08 (16) 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序号09 (18) 课题:温度计(一) 序号:11 (20) 课题:温度计(二)序号:12 (21) 课题:熔化和凝固(一)序号:13 (23) 课题:熔化和凝固(二)序号:14 (25) 课题:汽化和液化(一)序号:15 (27) 课题:汽化和液化(二)序号:16 (29) 课题:升华和凝华序号:17 (31) 课题:光的传播序号:18 (33) 课题:光的反射(一)序号:19 (35) 课题:光的反射(二)序号:20 (37) 课题:平面镜成像(一) 序号:21 (39) 课题:平面镜成像(二) 序号:22 (41)

课题:光的折射序号:23 (43) 课题:光的色散序号:24 (45) 课题:看不见的光序号:25 (47) 课题:透镜序号:26 (49) 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序号:27 (52) 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序号:28 (54) 课题:眼睛和眼镜序号:29 (56)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序号:30 (58) 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一)序号:31 (60) 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二)序号:32 (62) 课题:质量(一) 序号:33 (64) 课题:质量(二) 序号:34 (66) 课题密度序号:35 (68)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序号:36 (70) 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序号:37 (74)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有答案12.4变阻器

第十二章 第四节变阻器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人电路来改变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 的形成。 【重点难点】 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难点: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它的结构特点;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自主导学案】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视频:舞台剧演出就要开始了,幕布被徐徐地拉开,随着剧情的变化,舞台上的灯光变化).对于同一盏电灯,亮度的变化就是电流的变化.那么,在电路两端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 1、复习回忆:什么叫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2、想想做做:动手做图实验“用铅笔芯控制点灯亮度”,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4、看教师播放滑动变阻器课件 5、[自主完成] (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改变电阻丝的改变电阻 (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3)铭牌: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它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是20Ω,允许通过的是2A. (4)作用:(1) ;(2)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和部分电路两端的。 5.使用:滑动变阻器要与被控制电路联,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 注意: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时,两个接线柱应采用“”的接法,不能同时使用上面两个接线柱(R=0),也不能同时使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R为定值 电阻,即最大阻值),否则,移动滑片时起不到改变电阻的作用. 6.家用电器音量调节的器件是一种变阻器,通常称为。 【当堂训练】 1.下列各组应用中,不属于滑动变阻器的是 A.调台灯亮度的装置B.调收音机音量大小的电位器 C.调收音机频道的装置 D.调节电动车速度的装置2.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20Ω 2 A”,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为20 Ω B.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 A C.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0~20 Ω D.该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滑片的位置,从而改变整根电阻丝的长 度就改变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 3.如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下列有关滑动变阻器的说法不正确的()A.滑动变阻器一般与用电器串联 B.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C.若接A、D接线柱,滑片P向右移动接入电路中阻值减小 D.若接A、B接线柱,滑片P向右移动接入电路中阻值不变 4.如图(甲)为调光台灯,(乙)为一简单调光台灯的电路图,将 电路图的M、N两点之间接入一个滑动变阻器,使得滑片P向左 移动时,灯泡的亮度减小,则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A接M,B接N B.C接M,D接N C.A接M,D接N D.B接M,C接N 5.在收音机等电器中,有一种叫做电位器的元件。电位器的外形 及内部构造如图所示。A、B、C三个焊接点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 三个接线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把A和C接入电路时,旋动滑片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B.只把A和B接入电路时,旋动滑片时不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C.将A、B接入电路同一点,C接入电路的另一点时,旋动滑片时,不 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D.将B、C接入电路,当滑片逆时针旋动时,通过电位器的电流变小 6. 如图所示的电阻箱的示数为 A.2018ΩB.2108 Ω C.8102ΩD.8120 Ω 7.(2019成都,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后,把滑 片P向右移动.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将 , 电流表 示数将电压表示数将。(两空均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8.收音机的音量控制旋钮是一个电位器,它实际上是一个 __________,它通过改变__________的大小来改变电流,从而改变了声音的大小. 9.如图所示,给出了几种电路元件,要求用 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1)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用笔画线 代替导线,将图中元件连接成电路,要求: 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泡变亮。 (2)按(1)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后,在闭合

九年级物理上册3.1电现象学案新版教科版

3.1电现象 一、知识梳理 (一)静电现象 1.摩擦起电:用______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2.带电体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______摩擦过的______所带的电荷.(2)负电荷:用______摩擦过的______所带的电荷. 4.摩擦起电的原因:原子是由______与______组成的,原子核带______电,电子带______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目______,原子呈______性.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两种不同物质互相摩擦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弱的______电子,带______电.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强的______电子,带______电. 5.摩擦起电的本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______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______.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验电器:(1)主要结构: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______. (3)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电流 1.电流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物理学规定,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在金属导体只有负电荷能定向移动,故电流的方向与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______. 3.电池: (1)发明者:______. (2)种类:普通干电池,______,______,______,锂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太阳能电池……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序号:01 课题:科学之旅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 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序号:02 课题: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 中错误的是( ) A 、171.2mm B 、1.712dm C 、0.172km D 、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 、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都可能 7、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 、2nm B 、2mm C 、2cm D 、2dm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总复习全册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复习目标: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 用适当的工具(如:秒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 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等)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m; 1m=dm=cm=mm=μm=nm。▲ 2.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使用前,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和。使用时,尺要 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 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通常在实验室中用_________测量时间。▲ 4.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不变、沿着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 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由单位和________单位组 合而成的,写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日常生活中 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1m/s=km/h。▲ 6.速度的计算:从速度公式v=变形得到公式s=、t=。解题时要注意(1)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如速度单位 用m/s,路程、时间单位应该分别用和。 三、体验中考: 1.(09·龙岩)北京奥运会盛况通过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向全世界转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A.与赛程同步B.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 图 1 C.与地球自转同步 D.与运动员同步 2.(05·龙岩)小说《镜花缘》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 一阵大风,把咱家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如图1,奶公选择的参照物是() A.房屋 B.大树 C.石头路 D.篱笆墙 3.(04·龙岩)2004年4月25日,连城冠豸山到深圳航程为750km,飞行时间50min则 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若飞机以这样的平均速度飞行4s,则飞行路程为

7.1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7.1磁现彖 一、知识梳理 (一)认识磁体 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______ 、______ 、_____ 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 _____ 的物体。 3.磁体的磁性并非均匀分布,磁体的_______ 磁性最强,______ 磁性最弱。 4.磁极:磁体上磁性最______ 的部分。任何一个磁体都有______ 个磁极,磁极总是成对出现。把磁体悬挂起来,静止后,一端会指北,叫做________ ,用 ______ 表示:另一端会指南,叫做_______ ,用______ 表示. 7.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爼磁极______________ .异名磁极_____________ 。 (二)磁体周围有什么 1.磁场:磁体周围的一种看不见的_____________ 。 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_______ O磁体间力的作用,都是通过 _______ 来实现的。 3.磁场的特点: (1)看不见、摸不着:(2)磁场是__________ 存在的:(3)磁场有方向。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______ 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磁场的方向;(4)磁场有强弱。_______ 磁场强,______ 磁场弱。 4.磁感线:(1)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 描述磁体周用的磁场:为了方便描述磁场,人们在磁体周 围添加了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用来表示磁场的______ 和 _______ ,这些带箭头的曲线叫磁感线。(2)客观上磁体周围_______ 磁感线(填“存在”或“不存在”),但磁场____ 客观真实存在的(填“是”或“不是”)。(3)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称为 _________ 法。如:用带箭头的直线(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5.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磁场的?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及器材清单

---------------------------------------------------------------最新资料推荐------------------------------------------------------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及器材清单年级课题八上科学之旅序号实验名称 1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 鸡蛋的沉浮 3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4 吹不掉的乒乓球实验器材玻璃杯、新鲜鸡蛋、清水、盐放大镜漏斗、乒乓球老师:卷尺、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音叉、铁架台、兵乓球、细线真空罩、抽气机、闹钟音叉、话筒、示波器扬声器、蜡烛、火柴泡沫塑料、玻璃、示波器带有橡皮塞的小瓶、细管、烧杯、热水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用温度计、水、烧杯实验类型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备注烧瓶、烧杯、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水、火柴演示实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4测量平均速度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2声音的特性 2.3声音的利用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3.1温度5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6 用钟表测量时间 8 发声的音叉 9 真空罩中的闹钟 11 声音的波形 12 发声扬声器旁的蜡烛 13 噪声的波形图 14 自制温度计 15 常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6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分组实验学生:刻度尺、铅笔、三角尺、硬币、细7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长木板、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片、木块10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钢尺、音叉、铁架台、兵乓球、细线3.2熔化和凝固 3.3汽化和液化 3.4升华和凝华 4.1光的直线传播 4.2光的反射17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 1/ 9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有答案11.2电流和电路

第十一章 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了解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电路状态。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路的连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 难点: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 【自主导学案】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室内,打开开关灯泡就会发光,提出问题:灯泡是怎样发光的呢? [视频激趣]动画展示电荷发生定向 [自主学习] 一、电流 1.形成: 电荷的 成电流. 2.方向: 把 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源外部,是从电源 极 经过用电器流向 极。[注意]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 。 二、电路的构成 1.构成:一个基本电路由 、 、 、 四部分构成, 2.电源的作用是 , 用电器的作用是 , 开关的作用是 , 导线的作用是 。 3.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一是有 ,二是电路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人们把正常接通的电路叫 。 2.断路:电路中某处被切断的电路,其特征是电路中 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3.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 连接在一起(电路中电流非常大,会烧坏电源不允许) 如果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该用电器被 (该用电器不工作) 四、电路图 1.定义:用 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2.各种元件的符号:(看课本)(幻灯片投影) 3.电路图:注意:画成长方形,横平竖直 元件符号不能画在拐角 【当堂训练】 1.电路和水路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与如图中抽水机作用相似的电路元件是( ) A .用电器 B .电源 C .电键 D .导线 2.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导体中有电荷运动,就有电流 B.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内的电荷是静止的 C.导体中的电流一定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D.电流可能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也可能是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还可能是正、负电苛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 3.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 和B ,使A 带负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 和B 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A 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 .A 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 ,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 .A 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 ,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D .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 流向B ,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4.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开关S 闭合后,电源被短路的是( ) A . B . C . D . 5.如图实物电路连接图,某同学所画出的与如图对应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6.如图所示,当开关S 1和S 2断开时,电路处于 状态;当S 1闭 合S 2断开时,电路处于 状态;当开关S 1和S 2都闭合时,电路 处 状态. 7.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 1和S 2后,会出现的现 象是( ) A .灯亮,铃不响 B .灯不亮,铃不响 C .灯亮,铃响 D .灯不亮,铃响 8.根据电路图甲连接电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学习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两种电荷的推导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4.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简称,符号。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玻璃、塑料等。 二、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电荷 1、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作。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作接触起电。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作感应起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2、认真观察15.1-1并阅读33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 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选填“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3、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用Q表示。 单位是,简称,符号。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⑴、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的性质。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⑵、用专门的检验仪器。 5、验电器:观察课本33页图15.1-2,结合课本的有关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种新的仪器——验电器。 (1)验电器的原理是;(2)验电器的用途是; (3)验电器的构造有。 探究点二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的结构元电荷 认真阅读元电荷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导学案全册合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三环:自学展示反馈 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 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 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本章共有4节: 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 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 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 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 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 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 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 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 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 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 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 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 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 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 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 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 别.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 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 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 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 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 间、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 的理解和测量.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 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 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 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 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 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 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 时比较运动时间.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物理《 欧姆定律的应用》学案

第01讲:欧姆定律的应用辅导科目 物理 年级初三授课教师班型授课时间备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3. 学会正确选择电压表量程,并用试触法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重、难 考点 1. 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 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教学内容 一、伏安法 把欧姆定律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加以变形,可以得到R=___________。根据这一公式,只要测出导体_________________和通过导体的________,就可以计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_______表测电压,_______表测电流,再计算电阻的方法,称为伏安法。 二、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电路图:(请在下面的虚线框中画出) 4.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先按照电路图中的元件位置摆放好实验器材,然后再按照顺序连接电路。 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状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调到_______,电表的连接要注意量程和正负接线柱); ②闭合开关,调节__________________,在表格中记录三组电流、电压值; ③根据公式____________分别计算出电阻值,填入表格中,并求出平均值。 5.实验记录表格(请你设计): 三、测量小灯泡的阻值 1.观察小灯泡。上面标的“2.5V 0.3A”的含义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