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必修一提纲

生物必修一提纲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最小的生命系统,最大:卵C ,最长:神经C )

组织

器官(人体最大:皮肤) 系统(植物没有系统) 个体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如一池塘、一热带雨林) 生物圈(最高级的生命系统)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起源于一个单细胞,以人为例:受精卵,经过细

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

注:1、种群: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同种:交配的后代可育,如马和驴后代骡子不可育) 群落: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①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大、小熊猫)

某池中所有鱼、某山上所有蛇(有不同种) ②某草原上所有狗尾草幼苗(有属性限定) ③区域:自然区域(不能在市场上)

2、活C :血小板(有认为是C 碎片)、花粉、筛管 死C :木纤维(支撑作用)、植物的导管(传输作用) C 产物:酶、激素、抗体

肌肉组织(骨骼、心脏、消化道、胃部)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血液、软骨、肌腱)

神经组织

种群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细胞的统一性: ①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②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

③遗传物质都是DNA.

2.细胞的多样性: 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常见的细菌有: 乳酸菌,大肠杆菌,醋酸菌,葡萄球菌.

常见的蓝藻有: 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

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霉菌.

二.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1、细胞学说的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的细胞可以从老的细胞中产生。(融合或分裂)

2、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三.高倍显微镜

1. 使用步骤

a.对光,放置装片;

b.低倍镜观察(先动粗准焦螺旋,再动细准焦螺旋);

c.将所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d.转换高倍镜,用高倍镜观察(只可以动细准焦螺旋)。

2.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细胞数目(多)。

3.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与之相反。镜头与标本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4、左眼看、右眼画图

5、放大倍数:(10×10→10×40)

直径上有等大的16个C→4个C 在圈上布满等大的16个C→1个C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 元素: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都来自无机自然界,种类大体相同

差异性:各种元素的含量与无机自然界大不相同

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B Zn Mo Cu(铁锰硼锌钼铜)(铁锰碰新木桶)占C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水) 占C干重最多的元素:C(蛋白质) 二.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 水)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检测:

蛋白质

一.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R 基)的不同

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 1. 构成方式: 脱水缩合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 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

的羧基(—COOH )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 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 —CO —)。 二 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 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 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C 、H 、O 、N 等元素 氨基酸

多肽 一条或几条肽链

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2. 相关计算:

①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n-m )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 )或氨基数(—NH 2) = 肽链数 ③ 氨基酸分子量 肽链分子量 氨基 羧基 n 条肽链 a Ma-18(a-n) 至少m 个 至少m 个 3.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肽链的折叠,盘曲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组成 脱水缩合

盘曲折叠

4. 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功能多样性:

a.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b. 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c. 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d. 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e. 免疫功能(抗体)

核酸

一、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C、H、O、N、P

二、核酸:(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①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和核糖核酸(简称RNA)

②病毒体内只含有DNA或者只含有RNA。含有谁就是其遗传物质。

③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中:

三、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实验原理:甲基绿+DNA=绿色 吡罗红+RNA=红色

烘干—固定,缓水流冲洗—防止盐酸与染色剂反应,防止细胞被冲落 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②使染色体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其与染色剂结合

0.9%的NaCl 的作用:保持动物细胞的细胞形态 实验步骤:①制片 ②水解 ③冲洗 ④染色 ⑤观察

结论: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四、核酸分子的多样性

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

8%

盐酸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元素组成( C,H,O);大多数糖 H:O=2:1

2、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3、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分: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 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多糖:由许多的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如淀粉、纤维素、糖原,

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4、脂质的比较:

5、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核酸)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注:1、获取能量:糖类→脂肪→蛋白质

2、植物特有的不存在动物体中(消化道内不属于体内) 3肝糖原 肌糖原

4、碳是组成生物体最基本元素

5、脂肪—动物皮下、植物种子

磷脂—核桃、芝麻、松子、葵瓜子→C 膜 固醇(含脂溶性维生素,不包括维B ) —动物内脏、蛋黄

葡萄糖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

二、1.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维持C正常形态)

2.部分无机盐的作用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呆小症

缺钙:抽搐、软骨病,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

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缺铁:缺铁性贫血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约占50%,磷脂含量最丰富,后胆固醇)蛋白质(约占40%,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糖类(约占2%——10%,与蛋白质,脂质结合,与信息交流有关)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普遍性、相对性→有些病毒病菌也可进入)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物质交流:激素靶细胞

接触交流: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与结合

通道交流:胞间连丝(高等植物C)

3.植物细胞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没有生物活性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

4、制备C膜:把C放入清水里,C涨破,C内物质流出则得C膜

①动物C无C壁,更容易操作(无则选原核C)

②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C中无C核和众多的C器

(成熟过程中,C核与C器逐渐退化,从C中排出,为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2、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 3、 各种细胞器功能与结构:

细胞

①呈胶质状态

②含多种成分 ③新陈代谢的场所 中有细胞骨架 (蛋白质)

4、 分泌蛋白:抗体—血液中 胞内蛋白

5、探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同位素标记法。

6、鉴别活细胞和死细胞:染色排除法(通常死细胞被染色而活细胞不染色)。

7、细胞功能差异取决于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为例): 氨基酸 核糖体(进行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并且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形成囊泡,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整个过程线粒体提供能量,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 三、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 1、结构特性:流动性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2、作用:

①使C 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②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附着位点

③把各种C 器分隔开,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C 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直接联系:内连核膜,外连C

间接联系:内质网膜、高尔基体通过囊泡,在合成分泌蛋白时的联系

白质

消化酶 某些激素(如胰岛素)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1、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②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的代谢中心:细胞质)

2、伞藻嫁接实验不能明确是C 核起作用,核移植实验可以 二、细胞核的结构

1、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2、有核—染色质,无核—染色体 3、

4、同一个生物体内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

5、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

6、细胞:①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②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真核细胞

绝大部分有1个C 核

草履虫2个核,肌肉细胞几十个

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C 和哺乳动物成熟红C 无核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条件:①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内的细胞液

3、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①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膜间细胞质

②原理:A 、植物C 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C 可以发生渗透现象

B 、原生质层比

C 壁伸缩性大

③质壁分离:A 、植物C 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B 、

C 液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

④用尿素、葡萄糖、KNO3、NaCl 、乙二醇等做实验会分离,不一会儿自己复原:C 吸收了物质,C 液浓度变大

⑤ 4、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①水分子自由通过

②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通过(葡萄糖、氨基酸等) ③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不被选择) 5、注意浓度变化的判断

如:吸收的水多,吸收的离子量少,离子总量减少,但浓度上升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由荧光标记技术发现)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2、细胞膜有糖蛋白,通用的生物膜无糖蛋白

动态平

动物细胞液=外界溶液植物细胞液≧外界溶液浓度

3、模式图

①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流动性)

②蛋白质:

A、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可运动

B、糖蛋白(糖被)

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C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糖被与C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血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

水、氧、CO2、维生素D、脂肪酸、氮气(共生固氮作用→固氮菌)

2、协助扩散: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通常比自由扩散快)

①葡萄糖进出红C

②Na+和K+进出神经C可以协助扩散(也可主动运输)

→不是所有离子都是主动运输

3、特点:①浓度差

②不消耗能量

二、主动运输(大多数离子、氨基酸)

1、载体蛋白(协助、主动)具有专一性(不同C 其数量和种类不同) (例外如:钠钾泵,吸收K+,排出Na+→不同部位,同一蛋白)

2、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胞吞:如白C 吞噬入侵的细菌、C 碎片及衰老的红C 胞吐: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

4、特殊例子:葡萄糖、氨基酸

5、果脯在腌制中变甜:高浓度→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进入 三、分析图 1、自由扩散:

3、主动运输

2、协助扩散

吸收→主动扩散

排出→协助扩散

浓度差 浓度差 载体数量限制 浓度

载体数量/浓度 向外运输

能量

能量 物质浓度

载体数量/浓度 浓度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1、细胞代谢: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

2、本质:蛋白质、少数RNA

二、酶的特性

1、高效性

①保证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②保证细胞所需能量的稳定供应

2、专一性

使细胞代谢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三、实验

1、实验一:证明酶有催化作用(降低活化能)

①猪肝研磨: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过氧化氢酶多且活性高

②控制变量

无关变量温度、加入试剂的量、氯化铁和肝脏研磨液的新鲜程度

2、实验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①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表现: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和产物的生产量

②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先控制温度,再混合酶与淀粉)

过氧化氢酶探究PH

③用碘液检验淀粉酶结果(斐林试剂加热会影响实验结果)

3、影响酶反应速率的因素

①温度(低温不破坏结构)

②PH

③酶浓度(受底物影响)

④底物浓度(受酶量影响)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 :三磷酸腺苷(A —P ~P ~P ) A 为腺苷,P 为磷酸集团,~为高能磷酸键

糖类、脂肪等 ATP (能量少,直接利用) 2、ATP 与ADP

相互转化(不是可逆) ADP+Pi+能量 ATP 动物:呼吸作用

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光能) 3、吸能反应:ATP 水解 放能反应:ATP 合成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细胞呼吸:有机物在C 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2、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对比实验)

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蓝→绿→黄 ②把葡萄糖溶液煮沸再冷却(除溶解的二氧化碳) 二、有氧呼吸

1、C 6H 12O 6+6H 2O+6O 2 6CO 2+12H 2O+能量

2、阶段

③线粒体内膜([H]+ O 2→H 2O )——需氧 3、仅需要酶即可(细菌无线粒体,有有氧呼吸) 线粒体只是场所,不是必须

① 附着位点②分隔为小区室(高效有序)

大量能量,不能直接利用

不需氧

三、无氧呼吸

1、C 6H 12

O 6 2C 3H 6O 3(乳酸)+少量能量

C 6H 12O 6 2C 2H 5OH (酒精)+2CO 2+能量 2、阶段(细胞质基质)

①葡萄糖→丙酮酸+[H]+ATP (只有这一阶段少量释放能量) ②丙酮酸→酒精+二氧化碳 /丙酮酸→乳酸

3、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

①高等植物→酒精发酵(除马铃薯块茎和甜菜块根→乳酸) ②高等动物→乳酸发酵

(骨骼肌中含有大量肌糖原:有氧呼吸能量不足时无氧呼吸补充) ③肠道寄生虫→无氧呼吸(对不利环境的适应)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包扎伤口要透气:避免厌氧菌的繁殖

2、酒精发酵(先通气,后密封)

3、稻田定期排水:①需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 ②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中毒

4、破伤风芽孢杆菌无氧呼吸(皮肤损失较深或绣钉扎伤)

5、保存:①低温②低氧③低湿(蔬菜、水果)、干燥(种子) 六、影响呼吸作用 ①温度→影响酶活性

②氧气→A 、增强有氧呼吸,到某程度受线粒体(酶)的限制 B 、抑制无氧呼吸

③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抑制呼吸作用进行→用于保鲜 ④水分→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随含水量增大而增大 ⑤O 2吸收量=有氧呼吸CO 2生成量 生成CO 2 越少,说明呼吸作用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