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决定》提60个任务 推动国企改革

《改革决定》提60个任务 推动国企改革

《改革决定》提60个任务推动国企改革

原标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详解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

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亮点1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决定》起草和修改的亲身参与者,您认为《决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特点?

杨伟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一届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进军号角。对于《决定》的特点和蕴含的思想,我理解主要有五点:

一是主题全面。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二是主线清晰。《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如第一个主线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说,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宏观调控等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都要围绕这个主线来展开和推进。提出每个领域各自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三是重点明确。《决定》的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牵引作用。15个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生态文明体制也与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占了所有改革任务近一半。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下一步发展面临众多难题和风险,过去支撑快速增长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我国已到了必须主要依靠改革红

利释放活力、实现发展的阶段。这次把改革的时间目标定位在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相一致,也是这个道理。

四是力度空前。《决定》2万字左右,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每一句话的内涵十分丰富,落实下去都会使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有两个原则让我记忆深刻,一是只写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原则上不写;二是修改时,对于有可能削弱改革力度、弱化改革举措的,除非理由特别充足,一般不接受。而增加的改革内容,只要有最大公约数的、有一定共识的都写上。我听到很多参会人员说,没想到,很意外,改革力度前所未有。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改革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胆有识、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气魄。

五是行动扎实。通过一个好的《决定》固然重要,但要把改革任务落实下去,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变为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抓好落实。这次《决定》的落实是有保证的,体现在:组织落实,明确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时间落实,鲜明提出到2020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改革进程是可检查、可评估的。这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抓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

亮点2 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治理主体多元,方式法治化,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记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理解这一新提法?

杨伟民:这是《决定》的亮点之一,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过去我们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角度提出的。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这样,发展的目标与制度的目标就衔接起来了。

我对这个新目标有几层理解:第一,内涵是全面的,是整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治理体制;第二,制度是成熟的,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社会制度是否完善、定型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要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制度体制,而不是缺乏定势、变来变去的体制机制;第三,主体是多元的,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党、人大、政府、政协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治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力量,因而也是民主的一种表现,这次提出的协商民主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一环;第四,方式是法治的,依法

治国,依法治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治理方式是法治化的,而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亮点3 市场的作用从“基础”变为“决定”。

这一论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改革有了原则和检验尺度

记者: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过去的表述是基础性作用。一词之变的意义在哪里?

杨伟民:从“基础”到“决定”,2个字的改变,意义十分重大,是《决定》最大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是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

与1992年所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这一论断具有同等历史地位,将发挥同样的巨大作用。1992年的重大理论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论断,会同样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给我国再争取一个20年的改革红利期,助推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这一论断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遵循。基础性作用,给人的理解是在市场之上还有一个力量在配置资源,那只能是政府。另外,过去对宏观调控也有扩大化理解,似乎宏观调控就是政府配置资源。1992年以来,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虽然在表述上有所调整,但主要是对市场作用“量”的调整、程度的加强,没有质的变化。《决定》2个字的改动,抓住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深层次的问题。“决定性”的意思是,其他力量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不是别的,只有市场。

这一论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前一段时间,大家对改革的突破口、重点等有很多讨论,有的认为是财税体制,有的认为是金融体制,有的认为是土地制度等。这些改革无疑都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在理论上停留在原来的认识水平上,据此设计出各领域的经济体制也不可能有质的变化。提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是改革的突破口和路线图,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都要以此为标尺,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也有了原则和检验尺度。

这一论断抓住了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根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核心问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的干预太多。产能过剩、城市病、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生态环境破坏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干预过多有关。

比如产能过剩,除了市场本身的盲目性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干预,是地方政府推动下的盲目投资。现在产能过剩严重的钢铁、水泥、玻璃、造船以及风电、太阳能,都是政府关照较多的行业,而市场化程度高的轻纺、电器、轻工等产能过剩并不严重。

既然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又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内涵、一般规律,就要解放思想,破除理论障碍,在理论上承认这一规律,在实践上遵循这一规律。

亮点4 清晰界定政府职能和作用。

5项职能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记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之后,政府应该做些什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杨伟民: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没有市场或没有政府,经济发展都会孤掌难鸣。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行,没有政府的作用也不行。但是,要认识到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内涵的不同。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是引导和影响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

只有界定好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不到位并存的问题。《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我认为可以概括为5项职能,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与以前对政府职能的界定相比,《决定》没有提经济调节,因为这个概念过于宽泛。调节什么,怎么调节,并不明确,给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留下的空间较大,也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相矛盾。《决定》还强化了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针对性。理论上说公共服务可以包括环境保护,但在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有必要单独列出。在这一问题上,政府干预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不是越位,而是远没有到位。

亮点5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都是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老大、老二之分了,深化国企改革有许多新思路、新任务

记者: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这方面有什么突破和创新?

杨伟民:我们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深化的。过去,我们认为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后来承认是组成部分,但加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这个前提,似乎总有一部分是违法的。目前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障碍,“玻璃门”、“旋转门”等,根子在于思想上,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与公有制经济同等地位上。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决定》有很多新的突破和创新,我的学习体会是,主要体现了一个基本精神和理念,就是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

一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也讲过“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来没有与公有制经济放在一起讲,而这次放在一起,十分鲜明,没有老大、老二之分了。

二是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市场监管、依法监管等各方面,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公平、公正、统一等关键词。

三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不是新概念,但有新的内涵和定位。今后,既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此外,《决定》在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改革方面有许多新思路、新任务。国有企业第一波改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有效实施《决定》关于国企改革的任务和举措,必将掀起国

有企业的第二波改革。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27--多措并举推动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走向纵深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5 多措并举推动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走向纵深【时事材料】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2018年,中央企业持续加强和改进国资监管,监管效能不断提高,主要在四方面集中体现:一是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二是更加突出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方式不断优化;三是加大违规责任追究力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有效落实。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创历年最好水平。2018年国资监管系统收入利润创历年最好水平。国资委数据显示,2018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增加值12.4万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利润总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净利润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上交税费总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增加值7.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国有经济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代表。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仍以国有经济占的比重较大。相对来说,大的结构必然具有的生产力也较高。中国目前比较高的生产力水平集中反映在国有经济方面。 2.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目前经济发展的大变局之下,要以国企改革为中心,深化改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进国资监管改革,克服面宽缺少突破、虚而不实两大顽疾,使国资国企改革在2019年走深走实,以体现国有经济的支柱地位。 3.国有经济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

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阳泉信和资产管理中心杨宏伟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保障国家安全和支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受国际市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一系列措施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企稳回升。但面对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因此,在世界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增强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则代表着我国对经济发展“控制力”的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经济进行适度有进有退的调整,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时代需要的。国有企业尽快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大总量,增强国力。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国企改革经历三十多年风雨历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坚定了改革的信心,明确了改革方向和目标。但在改革进程中,仍会不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和羁绊着经济发展,需要我们予以解决。

1、对国有企业改革认识不到位。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举措,不是哪个企业、个人的事。在国有企业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特别是在以退为主、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应正确认识国企改革。由于参与企业改革的主体不一,各参与者的目标取向差别非常大,政府主管部门、原企业经理层、原企业职工以及参与企业改制的民营资本拥有者,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难以统一,容易出现部分政府官员、企业经理不愿意放弃眼前既得利益,民营资本巧取豪夺国有资产,企业职工消极参与的诸多情况,加大改革难度。 2、国企改革配套政策不到位。国企改革归根结底是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只是当前国企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也必须一起改革。配套改革相对滞缓,必然会影响到产权制度改革的效率和质量。多年来,中央企业因经济基础好,支付改制成本能力强,比较容易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但大多数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改革都较难,尽管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或多或少都会因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不到位,引发和留有诸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隐患问题。 3、改制企业内部改革不到位。1992年,我国确立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逐步从经营权向所有权改革过渡,产权制度改革成为21世纪初国企改革的核心。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改制后的企业没有相应地建立起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仍然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国家股所有者缺位、高层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监事会形同虚设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加强和提升。

最新整理国资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最新整理国资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今年我办牵头负责的国有企业深改任务包括:继续推进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XXXX电力有限公司股权明晰工作、完善XXXX燃气公司股权改革工作和推进XX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薪酬改革工作共三项,现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对于XX电力有限公司股权明晰工作,我办在3月派专人前往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进行了衔接,按照我办计划,准备今年4月由明春常委带队在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进行磋商,但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至今没有对我办提出的磋商时间、地点和内容进行回复。 2.对于XXXX燃气公司股权改革完善工作,目前投资双方正在进行特许经营权合同的最后审定。 3.对于XX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薪酬改革工作,我办在今年3月已经完成了公司目前薪酬状况的摸底和职工对此项改革推进意见的调研工作,目前薪酬改革方案正在草拟过程中,预计6月底前能够正式出台改革方案。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我办20xx年通过发函和20xx年通过专人送函方式两次衔接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要求依协议重新明确股权,但对方均没有任何回复,工作推进困难重重。 2.我县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顺,众多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我办监管的国有企业仅有水、电、气和城普资产经营公司,四户企业中水、电已经完成股权改革,且我县没有控股,无法更深入推进,而自来水公司关系我县城普二镇居民用水安全,城普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政府融资平台,因此也难以更深入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1.建议县政府去函XX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要求依协议重新明确双方股权,我办对此项工作进行跟进,以维护我县权益。 2.建议县政府按照政企分开、政商分开的原则,分开国有企业业务指导权和监管权,依法授予国资办对所有县属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以便更深层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3.加快XX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薪酬改革步伐和XXXX燃气公司股权改革完善工作。

2019年国有企业年度工作总结

国有企业年度工作总结 转眼又到了年终岁末,在我们迎接新的一年的同时我们还是要对这一年的工作进行一次常规性的总结。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国有企业20XX年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一、20XX年工作总结: 20XX年国资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紧密围绕着县委、县政府的重心展开工作,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打造一流现代企业为目标,全力以赴推进落实年初制定的目标和任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公司注册资本1.15亿元,现有资产5.37亿,总负债2.16亿,资产负债率 40.22%。 (一)着力抓资产管理,资产经营取得新成效。 对划转至我公司的经营性资产收益实行应收尽收,资产增值能力提升。截止到xxxx年10月底,累计收取县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店面租赁收益332万元,缴纳税金86.44万元。 (二)着力抓筹资融资,融资工作呈现新局面。 公司积极采取各种融资方式,对接金融机构,融集资金。以二中为融资主体贷款9000万元,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2.8亿元,以人民医院为主体贷款3500万元,中医院为主体贷款1500万元。同时通过担保方式,为县广播电台提供担保贷款1700万元,为人民医院提供担保贷款900万元;为县一中、二中抵押贷款3000万元。为全县非

有力地支持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万元,4900公改制筹集资金. (三)着力抓项目建设,运作实力跃上新台阶。 1、与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开发的“天一城”住宅小区项目20XX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今年8月31日顺利完成交房,该楼盘已实现预售收入3.13亿元,上缴税金约3830万元;小区商铺总面积12700平方米,目前已经基本完工。现住宅全部售完,东西两头大商业店面9000平方米已完成招商。 2、总投资3亿元的北郊奶牛场拆迁安置房10万平米建设项目于20XX年9月1日正式动工,今年9月低已全部封顶,后续绿化、市政设计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该小区设计户数1088户,并配有20000平米的四层商业大卖场,有效的解决了北郊林场拆迁安置问题,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购物环境。 4、总投资9亿元的天兴·翰林苑小区,占地面积116亩,位于县城新区长征路南侧、工业二路西侧,属省教育厅、省计生委等单位的团购房项目,拟兴建为集商业与住宅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今年5月份开工建设,当前已经完成场地平整,桩基工程正在积极紧张的进行中,预计xxxx年5月底完成地下室工程。 5、由公司控股的江西天祥混凝土有限公司于20XX年4月1日开始试生产,到目前为止,实现对外销售23.9万立方,销售收入6784万元,税金416万元。由于资金压力过大、经营管理不善等方面原因,企业无法正常运转,为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县政府批准同意(新

国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思考

国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思考 李娟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现状和体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并给出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建议.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新平台机制 引言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行业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激烈的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将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创新活动的优先选择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2002年,国家科技部就长期困扰科技界的科技基础条件薄弱问题提出了“科技大平台”的设想;2004年出台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提出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再次强调了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国家部分平台已进入建设阶段,各省市、相关行业和企业也纷纷启动科技创新平台的规划工作。 1、创新平台组成 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总体架构中,创新平台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源头,包括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平台是成果扩散的关键,包括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新提供服务支撑,由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检测服务机构、技术转移交易机构等组成,主要由政府发挥管理调控及环境营造的作用,由中介机构发挥中介服务的作用。此外,这三大子平台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进行自身创新活动的同时,也支撑着平台整体层次的创新。 1.1创新平台的主体 技术创新平台的主体构成要素为四大主体,即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这四者之间通过相互结网而构成一个有机体系,即构成了行业技术创新平台的主体结构。 企业: 企业是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中的核心创新力量。企业是实施创新的主体,企业能否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技术创新平台建立成败的关键。要集成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企业家人才缺乏,技术人才流失 虽然从1992年起,我们确立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95%的商品物资已经放开由市场调节。但是,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许多企业的中上层领导,习惯于按计划、按规章和按上级指示办事,不习惯于市场调节;重生产管理,轻市场营销;重固定资产投资,舍不得在广告、品牌、商标等方面投资;重增加了多少资产和产值,轻资产负债率、产品成本效益;重生产工艺,轻法律、经济、财务、公共关系;重自己的生产管理经验,轻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咨询等业务和知识;重短期利益,轻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重借钱要钱,轻还钱挣钱。企业的领导和中下层干部,按照规模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实际是政府官员在企业中的一种延伸。有许多企业领导从心底里重官而轻商。因此,真正善于开拓市场、精心算计成本、讲究效益的企业家较少。一个大多数企业近乎由行政人员领导的地区与一个有较多企业家领导企业的地区是无法在投资、成本、营销方面进行有效的竞争,更无法与国外企业抗衡。 据笔者的调查,技术人才在国有企业中难以发挥作用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多年来,一些国有企业的技术人才向乡镇、“三资”、民营企业流动,有的技术人才虽然名义上在国有企业中,但只担任“星期日”工程师,他们将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扩散给这些非国有企业,提高了其产品的质量,反过来与国有企业进行竞争;有的兼职技术人才在非国有企业工作充满精力,而在国有企业工作则没有积极性。二是国有企业原有的技术人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更新困难,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国有工业企业工作,有的只是将国有企业当作获取实际工作经验和经历的一个阶段,之后再到其他工资和待遇较高的企业去应聘。三是由于科研和技术开发经费不足,工作条件差,领导不重视技术和产品更新,工资和其他待遇较低,一些技术人才不能在国有企业中为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二、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差 一个企业,只有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在全国市场上占有它应占有的份额,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产品不能理想地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和销售,资产再多、工业基础再雄厚、技术人才再多,也不能说明这个企业有多么优秀,实际上,这反而使一部分资源被闲置和浪费。近年来,国有企业工业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非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特别是国外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许多国有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时,其产品在国内还有一定的知名度,还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到了90年代,因广告投资不力,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没有更新换代,人员过多、社会负担过重、成本过高,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最后被市场淘汰出局。 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行为体,其体制和行为还没有与市场经济对接,其计划经济下的体制和行为还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对它们的调节。 三、国有企业缺乏规模经济 现代经济中,规模经济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从我国的国有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规模应该大的不大,应该小的不小,难以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经济企业。据有关方面分析,1995年我国500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还不及美国500家大企业的前3家。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集团机械的总资产和销售额只相当于美国同行业企业卡特彼勒(Caterpillar)的1.97%和1.39%,仅是日本同行小松制作所的2.22%和2.15%。我国最大重型设备制造企业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的总资产和销售额仅是德国同行曼内斯曼(Mannesmann)的1.79%和0.45%,相当于日本石川岛播磨的2.27%和0.89%。我国为数众多的轿车制造厂,迄今还没有一家达到当代技术所要求的最小经济规模。由于企业规模和实力与国外企业存在巨大的差距,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20xx年,省、**市国有企业改革会议后,A市市为了全面推进国有 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了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和国有企业“并轨”工作任务,力争实现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位。国有资本退出到位和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市委书记**、副组长市长***、常务副市长**、副市长**。企业主管部门和涉企业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为了确保改制任务取得成效,市委、市政府副市级领导干部对重点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实行责任包保,一包到底。市里从副乡级后备干部和主管部门的改制工作骨干中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国企改革推进工作组。市直各部门彻底转变工作作风,为国企改革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具体改革的思路和做法:(1)掌握准确数据,扎实推进改革为了把国 企改革工作抓实,抓细,掌握准确数据,自20xx年年初以来,A市市国企改革工作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截止20xx年10月末,完成了市属41户国有工业企业的企业财务审计、清产核资、产权界定、企业土地情况调查、企业职工债权情况调查、资产评估、查档汇总、补偿测算等工作。(2)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千方百计活化企业资产, 将国企改制与招商引资与民营经济发展与企业重组改建和县域经济突破结合起来,抓住机遇,实行经济战略性调整,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进行招商,引进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吸引域外资金和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通过招商,专门招商的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一打捆使用改制资金鉴于各改制企业 资产在短时间内暂无法变现的实际情况,为了确保国企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市财政全力筹资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并在年度财政预算中拿出一块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改制的先期垫付资金。一是对改制企业实行统一打捆,审计评估的办法,由市财政统一支付审计评估费,减少企业改革成本支出;二是财政承诺以承债贷款的方式,保证企业“并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4)国有资产管理局全部接收企业资产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国企改制,确保社会稳定,杜绝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好与存量资产差的差异性,保证国企改革在操作上的统一性,未改制的市属国有企业的资产全部由市国资局全部接收,实行统一公开处理。企业改制成本由市财政统一先期垫付。(5)争取软贷款资金按照“前后照应,统一谋划” 的原则,在保证完成省里下达的确10户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攻坚任务的同时,我市加大了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力度,截止20xx年8月30日,全面完成了市属41户国有工业企业的改制 任务。应该说,在改制成本的筹措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在省里的支持下,市财政以承债贷款的方式,向开贷款了350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了国有企业改制。鉴于“并轨”试点工作的政策性和时限性,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同意市属八系统的国有下岗职工享受“并轨”政策,参加“并轨”试点。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发挥各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抢时间,争速度在“并轨”政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八系统92户企业享受“并轨”政策的呈报工作。为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有利条件。七、国企改革工作的验收组织好国企改革验收工作,是实现国有企业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国有资本退出到位的关键所在。国企改革工作是否如期完成任务,不留任何后遗症,重要的是看所有参与改制的企业是否按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清查一制定”的要求落实了改制的各项工

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专题与热点考法训练:多措并举推动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走向纵深(含解析)

多措并举推动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走向纵深 【时事材料】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2018年,中央企业持续加强和改进国资监管,监管效能不断提高,主要在四方面集中体现:一是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二是更加突出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方式不断优化;三是加大违规责任追究力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有效落实。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创历年最好水平。2018年国资监管系统收入利润创历年最好水平。国资委数据显示,2018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增加值12.4万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利润总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净利润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上交税费总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增加值7.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国有经济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代表。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仍以国有经济占的比重较大。相对来说,大的结构必然具有的生产力也较高。中国目前比较高的生产力水平集中反映在国有经济方面。 2.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目前经济发展的大变局之下,要以国企改革为中心,深化改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进国资监管改革,克服面宽缺少突破、虚而不实两大顽疾,使国资国企改革在2019年走深走实,以体现国有经济的支柱地位。 3.国有经济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有企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在于发展。只有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实质和内涵,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着力做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篇大文章,才能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小康的目标。 一、为什么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同时,国有企业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集约增长,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一系列趋势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破除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推动

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选择。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和方向 道路决定命运,方向决定成败。要高度重视、自觉维护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改革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增强、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无论怎么改革,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不可消弱、不可动摇、不可替代。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到位;毫不动摇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我国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强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在去年**月下旬深入10家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今年**月15日至16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带队组成调研组,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等方式,先后深入**旅游集团、**城投集团、**能源化工集团、**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水务环保集团等企业调研国有企业改革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国资委和我市18户(集团)公司负责人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从1998年开始,先后历经了三轮大的改革。前两次改革因种种原因都没有进行到底。2015年10月,启动了第三轮改革。当时有市属国有企业97户,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46户,有经营发展能力的51户。为了彻底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从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果断决策,启动新一轮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采取“统筹谋划、整体部署、双轮驱动、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分企指导”的办法,一手抓停产半停产企业改制,一手抓经营性企业重组整合。按照“两步走”的思路,第一步首先以处置僵尸企业、盘活国有资产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对46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全面进行改制,妥善安置职工、化解债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用两年多时间完成改制任务;第二步对51户有经营发展能力的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式,

推动实现裂变扩张、做强做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年多的改革实践表明: (一)“僵尸企业”改制全面完成 通过关闭清算、兼并整合方式,圆满完成46户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安置困难职工6089人,解决3050户职工住房困难和近30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6603名参改人员实现统一托管,275名遗属得到认定,2483名退休职工领到了统筹外费用,为151名内退及“4050”人员补缴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改制企业资产实现集中统一运营,1070.19亩土地、5.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物委托**城投集团统一运营管理,**钢厂、第二毛纺织厂、石油机械厂464.56 亩土地移交市土地收储中心,有效解决了僵尸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取得重大进展 我市涉及剥离办社会职能中省市企业60家,其中国企办教育8所、医疗机构14家、社区机构2家、市政设施53项,除洛川县政府未实质性接收**炼油厂两所学校外,已全部通过移交当地政府管理和自行撤销方式完成剥离任务。“三供一业”涉及160个小区、供水改造42521户、供电改造40499户、供热改造38787户,分离移交和资产划转全面完成,签订正式分离移交协议420份,签订率100%;按规范要求完成项目立项备案203项、招标139项;已完成21个小区9269户供水维修改造,完成55个小区22298户供电改造,完成49个小区13440户供热改造,使国

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

四川印发《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产监管上新水平、国有企业发展上新台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两个跨越”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各类所有制资本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市场化导向。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切实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大去行政化力度,激发企业活力。 —坚持分类监管。明确不同类型企业的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监管和考核,提升国有资本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统筹推进。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

破相结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企业先行先试。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80%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知名品牌的国内一流企业和国际化公司。 —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的董事会建设基本完成,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基本建成。全面完成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依法落实董事会对经理层人员的决定权。 —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突破。深化包括集团层面在内的各级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上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国有经营性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根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实施分类管理,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组若干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二、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四)优化国资布局。引导国有资本向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开放国有资本投资领域和项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

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总结

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总结 xxxx年我县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构建和谐子长的原则,完成了被列入年内考核计划任务3户企业的改制工作。并积极开展了对改制企业的“回头望”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进展情况 我县共有国有企业61户,涉及工业7户,粮食5户,供销16户,商业10户,建筑建材4户,农业6户,其它3户,共有离退休职工872人,在册职工2181人,199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对24户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合作改制改革,由于当时改制不彻底,突出矛盾逐步显现,20XX 年开始,县政府决定对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其目标任务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产权并购置换、转换职工身份,实现国退民进,民有民营的目标。根据县上统一安排,截至二00八年底,我县先后对41个国有企业进行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面达到67%,涉及在册职工1635人,占全县国有企业职工75%,涉及离退休职工725人,全县共支付改制费用13598.8万元,县财政支付7988.8万元,企业自筹5610万元。

xxxx年我县实行进一步深化改制的企业2户,开元印刷厂、铁合金厂。改制收尾工作2户,建筑安装装璜公司、水泥厂。10月份又启动了药材公司改制工作。 开元印刷厂和铁合金厂的改制工作是从年初开始,改制工作队进驻企业以来,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民情调研,积极组织各有关部门对企业资产、财务进行评估、审计,对人员审查核定,充分酝酿企业改制方案,经过职工多次反复讨论,形成比较符合企业实际的改制方案。开元印刷厂无土地资产,只有少量机械设备已交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外欠社 会个人债务323966.76元全部清理,23名职工已解除劳动关系,离退休人员16人,遗属1人也全部妥善解决了生活待遇。 铁合金厂机械设备被七.四洪水冲走,五亩土地资产交回县土地收储中心收储。职工已全部解除劳动关系,职工身份已转变,其它遗留问题全部得到妥善解决。 以上两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各项工作有序、平稳,职工对改制工作比较满意。 十月份启动了子长县药材公司改制工作,现在已进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人员审定的程序,将陆续进入改制方案形成阶段。 二、国有企业改制“回头望”工作 全县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国有企业中,由于改制的时间先后差和落实政策标准不一致,部分历史问题还没有得到彻

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在我国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的条件下,加快建立国有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一、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是阻碍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深层次原因; 历次的技术创新活动调查都表明,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体制不顺、信息不灵等是阻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几个主要因素(见表1)。实际上,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信息不灵也是机制(投资机制、人才机制和政府管理机制)问题。 1、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1)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在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创新更多表现为企业行为,不用政府去过多地管,企业就会追求技术创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技术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存的余地,就要被市场淘汰。同时,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因此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压力。而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否搞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是否能够成功,与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者没有生死攸关的关系,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责任不清。由于技术创新利益分配不明确,一些企业认为,技术创新形成的资产和效益是国家的,债务和风险是企业的,责任是经营班子的,负担是职工的,故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毕业论文

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可以看到,其实质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分配的调整过程,如放权让利、二步利改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税利分流、股份制改造等。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国家和企业新的利益关系的调整,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找到二者利益的平衡点,国有企业仍然没有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1994年实行新税制后,国有企业税负名义上是降低了,实际上整体税负水平却有所提高。据测算,实行股份制后,试点企业所得税加上国家股分红的比重占企业实现利润的60%以上,大大高于其他企业的所得税率。 (2)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风险主体。一方面,国有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风险主体。因为只有使企业与技术创新的“风险”挂钩,企业才有压力,才会兢兢业业去搞好技术创新。否则,谁也不对技术创新投资效果负责,谁也不对企业的呆坏帐、亏损负责,借了银行的钱可以不还,此种状况是不可能搞好技术创新工作的。 (3)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开发主体。首先,国有企业自我投资能力严重不足。由于没有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国有企业自有资金普遍很少,没有技术创新能力。其次,国有企业还没有成为决策主体,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再次,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1997年企业开发经费占全投入的比重为42.9%,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以上。如1997年美国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研究开发经费总数的72.7%,日本为65.2%,德国为65.8%,法国为61.5%,英国为65.5%,俄罗斯为69.2%,韩国为73.7%。1997年,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工作汇报总结(1)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工作汇报总结(1)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保证。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将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义是伟大的,它是中央着眼于科学发展大局和党的建设实际,所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以党内民主和谐促进人民民主和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是保持党员队伍蓬勃生机、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开放发展的伟大成果、加强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国有大中型机械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凝聚力,加快国家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正是由于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在党务工作中牢牢抓住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通过加强班子建设不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良好的思想基础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保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首先要强化干部的学习意识,坚持和改善学习制度。在学习理念上,我们要求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了什么”为“学会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习成为干部一种自觉行为。在学习制度上,我们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紧紧围绕企业的工作重心,针对突出问题,明确学习要求,制定学习计划,保证学习时间。加大干部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干部培训渠道,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国内外高等院校、先进企业、知名培训机构等多种培训资源,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其次,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议事规则,把民主讨论、集体决策与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结合起来,既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和搞“一言堂”,又防止名为集体负责实则无人负责的现象。再次,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和义务。班子成员应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服务职工群众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关心群众疾苦,做群众的贴心人。 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意见:第二段要请更具体些不要太原则性的话居多。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心得体会(2020年九月整理).doc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心得体会 近期我通过学习阳煤集团“深化契约改革,激发全员活力”的文件,了解了文件精神使我收获颇多,我决定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公司文件。 阳煤集团改革的核心是模拟合伙、项目为王、契约出资、超利分红的十六字。模拟合伙就是每一个项目单元相当于一个市场主体,员工成了模拟合伙人之后,就有了自我激励意识,主动找活干,创造条件干。契约出资是参与项目的每一名员工都要交纳契约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超利分红则是把超出的利润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红。 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我们要怎样才能过得更好,必须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按照全员契约出资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交纳契约金,因为有了超利分红,干得越好,年底就会挣到更多的钱。大家工作起来由过去等着派活到了现在抢着干活。 强化“改革创新,奋发有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大讨论工作,切实做到强力促改,主动求新,勇于干事,推动思想大解放,精神大变样,工作大提升,实现改革创新再出发,打造阳煤新优势新动力新形象,见贤思齐,迅速掀起学典型,争做典型的热潮。引导职工以这次典型报告会为契机,自觉对标先进,查找不足,不增强改革发展,创新驱动的理念,增强勇于担当作为的自觉,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积极

地投身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持久发力,久久围攻,持续汇聚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磅礴力量,要以先进典型报告会为起点,以先进典型彰显的精神为指引,真正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查找问题上,体现到解决问题种,转化为持续推进工作的强劲动力推动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从严治党取得新突破。深刻地感受到了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理念,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企业人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深切感受到了强烈的工作激情和爱企情怀。 集团公司大力实施“236”工程,全方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即“两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取向,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方面,阳煤集团推行选人用人市场化,重点对新兴产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岗位推行外部市场化选聘;推行薪酬分配市场化,形成了不看身份看岗位、不看级别看贡献的市场化氛围;“3”,即“三上”:着力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促推企业转换动力。一是深入推行契约化管理,推动内部体制机制革命性重塑,着力推动“根上改”。安全契约化、经营业绩契约化、投资项目契约化、借款契约化、“一事一契”考核等五类契约考核的基础上,探索推行“模拟合伙、项目为王、契约出资、超利分红”,将企业内部每个生产单元都作为一个项目,全员抵押,形成具有权利和义务的内部“合伙人”,传递市场压力,实现动力变革。二是从根本上消除体制弊端和机制顽疾,大力推动“制上破”。构建“板块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差异化监控、集

国资企改革发展工作总结讲话

国资企改革发展工作总结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以及全国、全省国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全市国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很重视,会前,**书记和**市长分别听取了汇报,对20XX年我市国国企改革发展,特别是大力推进产重组产业整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做好今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今天,**副市长亲临会议,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去年全市国国企改革发展工作情况以及今年的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市国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扎实工作,全市国国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保持了国有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国企改革重组迈出新步伐

一年来,在市级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和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积极探索、攻坚克难,全市国国企改革重组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是25户国企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去年初,我们将25户企业改制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10个企业主管部门,加强督导、协调和指导,经过市级相关部门艰苦、扎实细致的工作,去年底,25户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全面完成。其中,实施依法破产8户,股份制改造10户,兼并重组7户。至此,全市国企改制面累计达到%。 二是10大产重组和产业整合项目进展顺利。我们从优化调整我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出发,重点推进了"陕鼓集团与上海鼓风机有限公司"、"国电集团与西安热电公司"、"西化双30暨搬迁改造"、唐华集团破产重组、交大博通股权置换等10大产重组产业整合项目。其中,投55亿元的西化"双三○"搬迁改造项目已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完成安评和环评等工作,与战略投者延长集团已签署了重组协议;投52亿元的国电集团重组西郊热电公司三、四期扩建工程方案,在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后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中水投集团投入9000万元整合延河厂破产产,发展风力发电产业,技改扩建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05%;唐华集团破产重组工作全面推进,研究确定了《西安三棉公司等五户企业整合改造搬迁总体方案》,新组建的西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和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与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概括起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全国已有%以上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制企业,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进行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有些还实现了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促进了机制转换和管理创新。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一些企业还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初步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 在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对减轻企业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决定设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第一次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分离,使国有企业改革进入由出资人依法推进,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阶段。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在推动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建立、完善法规规章、加强业绩考核、规范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健全治理结构、加快结构调整、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二是国有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国有企业户数不断减少,但资产总量和实现利润大幅度增加。年到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万户减少到万户,减少了%;国有资产总额从万亿元增加到万亿元,增长了%;净资产从万亿元增加到万亿元,增长了%;实现利润从亿元提高到亿元,增长了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年至年,中国进入世界强的企业由家增加到家,其中内地的家企业全都是国有企业。上海宝钢集团由年的第位上升到第位,成为我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第一家连续两年进入世界强的企业。南方电网、一汽集团等两家中央企业首次进入年度世界强。 国有大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电信技术已成为的国际标准。四家大型中央冶金企业连铸比达到%。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家中央企业中,共有技术研究院、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家。年至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投产的新产品个,采用新工艺项,实现重大工艺改进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年共申请专利项,平均每天项;获得授权专利项,平均每天项。上海宝钢目前累计获专利授权件,拥有企业技术秘密项,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宝钢技术已成功输往马来西亚、法国、德国等,累计技术贸易额达亿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