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_慕课_视野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_兼论大学教育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_慕课_视野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_兼论大学教育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_慕课_视野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_兼论大学教育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_慕课_视野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_兼论大学教育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一、“慕课”是游向大学的一条“鲶鱼”

“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诞生于大学课堂,同时又冲

击着大学课堂。“慕课”只是一个译音,但这个“课”却体现了它的核心内容,那就是课程。这样的课程的影响力是“大规模”,存在的形态是“在线”,主要特征是“开放性”。

(一)“慕课”的热现象

“慕课”兴起时间很短。2008年由加拿大Dave

Cormier 和美国Brvin Alexander 两位学者首次提

出之后,很快就成为网络课程实践中的新潮流。据不完全统计,600多万名参与学习者遍布全世界

220多个国家。有分析认为,到2016年,北美地区43%的高校将提供“慕课”课程[1]。

名校、名师、名课加上免费,“慕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之后最伟大的教育革新”。“慕课”的热潮迅速渗入中国。《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等国内知名刊物于近期都推出过“慕课”专题。有学者认为,“慕课”扩大了传统教学内容的疆界,提高了教学及其管理的效率,转变了人们的教学观念,促进了教学管理的不断完善,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融合,提供了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增

强了高校与企业的创新协同性,提高了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2]。

“慕课”的热还不只是理论上的探讨。中国高校也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了“慕课”的行列。香港科技大学Naubahar Sharif 所讲授的“中国的科学、科技与社会”课程,于2013年4月在Coursera 平台上开课,这是亚洲的首个MOOC 。清华和北大都通过edX 平台提供了本校教师讲授的开放课程。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也加盟了Coursera 平台。

(二)“慕课”的“鲶鱼效应”

信息技术的发展早已让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唯一源,“慕课”的出现更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她冲击的并不是单纯的课堂———“慕课”严格来说还是课堂,还包括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而首当其冲的当然还是课堂。传统的大学课堂缺乏生机。一位大一学生在微博上说:“一节课

40分钟:5分钟缓过神来,5分钟神游,5分钟发微博,5分钟看微博,5分钟转发微博,10分钟睡觉,2分钟整理发型,2分钟修指甲,还剩1分钟看手表

倒计时下课。真抱歉老师,一节课都排满了,哪有时间听您老人家讲课啊。”这是大部分大学课堂的真实写照。教师只管完成教学内容,不管学生状

基于“慕课”视野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

——

—兼论大学教育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余孟辉

[摘要]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形态的出现,本质上体现了高校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学校

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真正从根基上认识教育,是从人的存在、生命的意义的根基上认识高等教育。大学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上,它最为重要的成果应该是学生。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教师为学生而存在;教师要爱学生,教育是有生命力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关键词]慕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人;爱

[作者简介]余孟辉,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副校长,副教授,湖南长沙410205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6)03-0140-05

[基金项目]2014年度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项目(2014ZZ035)研究成果

140

DOI:10.16524/j.45-1002.2016.03.030

态,不顾学生感受,这样的课出现在“慕课”上,学生一样不会选择。问题是,以前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现在学生有了选择的机会。

2013年,国内12所高校宣布联合打造国内“慕课”平台。一旦开放学分认证,学习的选择权就真正交给了学生。

显而易见,面对“慕课”的挑战,教师要在教学上有更多的投入,同时,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不然教师的课堂就会成为孤岛,教师也会被孤立。大部分大学教师认为,大学生是成年人了,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教师做好自己的学问,完成教学工作量就行了。至于学生学了东西没有,能不能学到东西,那不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所以,教师“上课就来下课就走”,已经习以为常了,至于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学习指导,没有时间,也没有多少教师愿意去做。这些现象在“慕课”时代将没有生存空间。“慕课”就像一条游向大学的“鲶鱼”,它将引起“鲶鱼效应”,从而引发教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变化。

表面上看,“慕课”确实会让一些教师“坐立不安”,但更深层次的受影响者却是学生。我们承认,“幕课”更加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也会让学生觉得更加自由,更加符合“90后”一代的价值取向。但学会学习仍然是我们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二、“慕课”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学习的基本认识

什么是学习?行为主义将学习理解为行为的改变。但是如果没有意识的活动哪来的学习?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严格意义上它属于心理学范畴。学习就是“通过包含认知在内的广泛心理活动并引起知识量变化和心理变化的过程。”[3](P263)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中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什么不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更加成熟,大学生习得的知识对象和中小学生比较有了重大变化,再有就是大学生的学习与研究更加靠近了,并且由于心理的成熟使其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

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元学习。马克思说:“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意识的对象。”[4](P46)这个论述表明元学习的存在。一般学习是对知识而言,而元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对本人学习过程的意识和了解。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大学的学习主要是要学生“学会学习”,这里第一个“学”表明的就是元学习。大学生元学习的意义下文还会讨论到,这里不赘述。元学习强调的是学习中的人,与此同时,教育科学的研究也已经建立了“人是如何学习的”系统理论体系,从关注“教”逐步转变为关注“学”。

然而,大学对学生的学习关注是不够的。也许是大学教育与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很难像中小学一样通过观察和测验可以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许是大学教师认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他们可以把握自己的学习;再也许还有大学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定势造成的原因。于是,大学的课堂难得有讨论,难得有师生交流。要求严格一点的教师偶尔会点一下名,放任学生的情况绝对占大多数。别说教学相长,教与学完全不搭边的情况也并非罕见。

(二)“慕课”为什么受学生追捧?

根据我们对大学生学习特点的理解,加上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也比较熟练这一现实,尽管“慕课”对一些工程技术、行为科学等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但从整体上看,“慕课”是适合大学教育的,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慕课”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学科边界越来越模糊,专业的观念也越来越淡化,这和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是不谋而合的,学生通过“慕课”平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变得相对容易。

“慕课”的出现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克服了传统的集体教学而遏制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只限于课堂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慕课”平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参与知识的创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慕课”的出现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以美国为例,Coursera旗下5门网络课程学分获得美国教育委员会的官方认可,2012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和其他11所大学宣布同Coursera 合作,提供线上课程[5]。上海“好大学在线”平台上线,19所高校互认“慕课”学分,“慕课”已经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跨校修读优质课程,获得专业学位。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作用,“慕课”提供的多元化课程,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慕课”的出现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步伐加快,教师教少一点,学生学多一点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同时,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并存,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整合,为学生打开了宽阔的视野。

“慕课”的出现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141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学生学习不一定要进课堂和图书馆,随时随地都可以在学习过程当中,真正实现快乐学习。

(三)“慕课”热的冷思考

“慕课”的发展依赖的是信息技术,而技术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是“双刃剑”。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人机对话”永远不能取代“人际交流”,教学相长、言传身教、文化熏陶,这些大学的核心价值“慕课”是难以实现的。

“慕课”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好的资源,这是事实。但更为重要的是学习仍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没有主动性,没有控制力,再多的机会,再好的平台,也将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

以杜克大学开设的“生物电学”为例,开课的时候有1万多名学生注册,但只有7000多名学生上线听课,到最后考试时只有300多人[6]。以国内大学学生的学习现状,要使“慕课”成为课堂的主要载体,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慕课”的一桩“公案”也许可以令热衷于“慕课”的人们更加冷静地思考。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计划通过网络在线课程招收更多的学生,以降低办学成本,却遭到该校哲学系教师的强烈反对。他们集体抵制使用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的网络课程《正义论》。教师们的理由是精英大学的网络课程被广泛采用,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就连桑德斯教授本人也回应,他希望看到的是教育资源的自由共享,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在线课程[7]。

三、“慕课”下的大学生学习再认识

我们在讨论学习的基本认识时提到了元学习。一个经历了中小学学习的人,到了大学阶段,他已经有了元学习的可能,从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考察,元学习对大学生来说也更加紧迫。因为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如何在未来获取更多知识?再进一步,如何培养新知识的生产者?这是大学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教师何为

“慕课”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如此大而深的影响,势必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挑战。“慕课”的出现不会代替教师,也不会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但教师面临的挑战可能比任何时候都强烈。

“慕课”平台上那么多名校名师名课程,特别是联盟高校课程学分互认,那同样教授一门课程,部分教师的课就可能真的会门可罗雀,教师被淘汰或者被迫转型做教辅。就算没有加入“慕课”联盟,学分不能互认,如果我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改变,以教师个体为单位的工作模式不改变,学生还会来传统的课堂吗?还有,总不能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名星吧?达不到“慕课”平台上教师的水平,怎么吸引学生来听课?

“慕课”给大学生学习带来的是福音,带给教师的也不是恶梦。一方面优质教师会脱颖而出,“名星”教师会应运而生。另一方面“慕课”还会解放教师,教师不需要重复讲解。更为重要的是给教师提供了互动学习的空间。

教师要想应对“慕课”的挑战,首先要做的是观念的转变。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了,原有的学习理论诸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都受到挑战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再以教师为中心了。

其次,教师要适当转换角色,要变知识的灌输者为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自古以来教师者,教书育人也,这个作为教师是都懂的。但怎么教却是大有学问的,“一言堂”“满堂灌”是教,情感交流、课堂互动也是教。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了,他更多的是导师,是助学者。“灌输”是“不见人”的教育,如果教师所做的工作只是照本宣科,那学生“哪有时间听您老人家讲课啊”。教师要做的是去启发他。因此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就是教化每个人的潜质,培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教师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个道理并不是“慕课”的产物,只是“慕课”的到来让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了它的存在。以牛津和剑桥为例,这两所大学一直坚持导师制度,导师的主要工作是学习指导,学生在开学期间每周必须到导师那里去至少一次。在牛津和剑桥,甚至在整个英国,担任本科学生的导师是每一位大学教师的应有职责,学校也不会有另外的报酬。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范围非常广泛,学习讨论、课业指导、信息提供和人生引领,无所不包。导师的主要工作是学习指导,而不是课堂讲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跟从导师研习,而不是上堂听课。

教师不能在“慕课”的浪潮中手足无措,只要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对学生充满情感,教师就能有所作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没有爱就做不好教育,或者不配做教育。学生是人,人是生命和情感的复合体。教育如果“不见人”,那教育就没

142

有生命没有情感,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教育就不能叫教育。大学有个别老师站在讲台上只顾讲课,至于多少学生缺勤,多少学生在打磕睡一概不管,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把课讲完,这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教育。老师上课不在于给学生讲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生命、情感的互动。教师还不能见利忘义,现在教师收入太多元化,教师的心没有在学生身上,也是没有爱心的表现。以学生为中心是大学永恒的主题,对于一所上万人或者几万人的高校来说,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是不容易的事情。但大学的职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教师为此而付出,既是教师职责所在,也是教师良心所在。

(二)学生何为

支持也好,反对也罢,“慕课”已经扑面而来。“慕课”的到来,学生确实有了更多的选择,也确实更加符合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上文我们已经讨论,教育是情感的交流,“慕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不会像某些预言家所言大学都不复存在。所以,面对“慕课”,学生要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慕课”。概念、理论、原理等知识传承类的学习,都可以通过“慕课”来学习,并且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但也有些需要练习和实践的课程,比如医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等,因为受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在线教育就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教师有责任把课堂经营得更好,学生要认识到课堂仍然是大学学习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情感、意志、人格等诸多非智力因素。

之所以说“慕课”更适合高等教育,是因为大学生是成年人了,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现在的大学生群体都达到了主动学习的境界了吗?课堂的暮气沉沉都是教师的责任吗?学生逃课都是因为教师的水平不够好吗?这都需要大学学生深刻的自省。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确实让校园变得不安静起来,科技和信息的发达确实也让我们忙于应付头晕目眩的新知识,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社会现实确实容易让我们产生即时性思维,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把握越来越难以确定。所有这些都让大学生这个群体显得躁动起来。离开网络就不适应造成对网络的依赖,快餐文化造成学生远离经典。应该承认,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学习的主动性的。所以,“慕课”是给那些有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带来了福音,而给那些投机取巧的学生带来的可能是逃避的借口,最后导致的一定是学习的荒漠。

课程对于大学的重要性不用再多讨论,“慕课”的出现确实丰富了大学的课程也是事实。但问题是,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的教与学,还包括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研究、作业和报告。以毕业论文(或者设计)为例,这个过程,学生必须经过收集资料(包括调研),信息处理,确定研究路径,确定提纲,反复修改,最后提交成果这样几个阶段。每一个过程都是学习,都需要老师的指导。如果大学教育能够在每个环节都能让学生在能力上下功夫,学生也能够真正认真对付,那么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可以期待的。尽管优秀的“慕课”课程也非常注意线下的小组讨论及作业提交,但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深度、频率及便捷程度,都是“慕课”难以实现的。

我们在讨论到接受“慕课”的前提时,谈到了学生作为成年人的概念。从生理上考察,可以说大学生是成年人了,从法理上考察,大学生一般都在18岁以上了,也确实是成年人了。但他们离精神成人远远不够。当一个人能够主动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并且能够思考出一定意义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基本上精神成人了。大学不能强迫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但一所负责任的高校,是应该引导学生精神成人的。大学不能成为社会的风向标,大学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社会风尚不能牵着大学的鼻子走,大学应该引领社会。在大学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发展的大学生,才会有文化自觉,也才会有学习的自觉。有了这样的自觉,“慕课”才有生存的土壤,也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用。

四、余论:大学教育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没有哪所高校说不以教学为中心,没有哪所高校说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开任意一所高校的学校介绍,教授多少,项目多少,高级别的论文多少,一定是重点介绍的内容,唯恐挂一漏万。但以教学为中心,“教”为本还是“学”为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职责到底是什么?这不是每所高校都搞清楚了的,搞清楚了也不是每所高校都做好了的。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这似乎是个常识。但我们的教学改革往往停留在课程内容的增加与减少,学时的增加与减少,实践环节的增加与减少等层面上。这些有必要改革,但不是本质的改革。因为这些改革改来改去,

143

把被教育者忽视了,至少,在这些改革的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学生被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而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人的自由发展。教育不能不见“人”,人的自由发展就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教师不是为学科而存在,也不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存在,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既然为学生而存在,没有理由在教学过程中不关注学生,没有理由不去指导学生如何成为他自己。

“慕课”的到来更需要我们对学生的悉心指导。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关注不够的。学生的发展几乎与学校发展的外延相同或相近,甚至教师的发展也可以堙没于这个议题之中,因为学生的发展终究是依托学校,通过教职员工的发展来实现。清华大学的“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发展研究与指导中心”,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导师制”,这样的制度设计符合“慕课”时代的要求,是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样板。

当然,导师制度的建立要在更完善的制度和大学环境基础之上才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去指导学生,很多东西是看不见的,对教师来说,他可能没有办法用具体的成果来表述他的成绩,最多是说指导了多少学生。而那些在科研项目、课题论文上花时间的教师要实惠得多,因为教师在职称评定、论功受奖等等方面,人家看的还是你的硬件。可想而知又有谁愿意在指导学生上花功夫呢?

大多数高校在薪酬制度设计时,为了管理者的方便,考核教师的办法就是计件。上了多少不管学生喜欢不喜欢的课,发了多少不管有没有创新性的文章,搞了多少不管是不是有价值的课题和项目,反正一切以数据说话。貌似公平,实则制造学术泡沫。有些高校还把教师的年度科研成果与年度薪酬挂钩,你一年没有成果,那你一年工资的三分之一就没有了。有良知的教师本不愿意粗制滥造,但为了生存,也只能如此这般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还指望教师去指导学生吗?你还指望教师在课堂上去关注学生吗?

制度的设计要建立在正确的理念之上,这个制度才是科学的,也才是可行的。我们不能口头上承认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以教师为中心,或者说以管理者为中心。一切制度都要考虑学生的存在。无论是一流大学还是一般大学,都要从学生这个根基上来认识高等教育。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是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启迪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由独立之精神。这样的教育要求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常常“无我”地、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育活动。这样的教育是真正从根基上认识高等教育,是从人的存在、生命的意义之根基上认识教育,也是真正从学生“成人”的目的而非仅仅从学生“成人”的手段上认识大学教育。

“慕课”的到来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它有风险与不足,但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慕课”的到来并非现行高等教育的末日,相反它给高等教育特别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给大学的发展提供了驱动力。它在某种程度上让大学回归大学本身——

—学生才是大学最重要的成果,以学生为中心才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自主选择成才之路,实现学生自由学习,大学才能保持活力。

[参考文献]

[1]江波,王奕俊.“慕课”透视及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

2014,(7).

[2]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

等教育,2014,(7).

[3]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任友群.“慕课”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

育,2014,(7).

[6]瞿振元.以MOOC发展为契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

育深度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4,(6).

[7]严媛,译.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教师集体反对在线课

[EB/OL].https://www.doczj.com/doc/2517243456.html,/xwyyjsjyxx/zxns/zxzx/ mg/zxzx/277612.shtml,2013-05-02.

[责任编辑:刘烜显]

144

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国际视野下的爱国情感实地研究-精品文档

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国际视野下的爱国情感实地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国际视野下的爱国情感调查研究》(课题编号:201203155)的研究成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更应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开拓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在大学教学中,英语教学与其他专业教学相比,课程延续时间长,周学时较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在语言学习中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了解西方文化,了解价值观的多样化,思想行为的独立性和多元性,进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英语教学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以国际视野来学习民族文化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1、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吸收世界文化。 “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且是该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语言具有民族性、人文性。”(1)因此,语言学习不应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的学习,语言的学习也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应是一种文化的学习,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学习,一种通过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文化教育开阔视野的学习。这必定会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学会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国际胸襟。就“英语学习中融入文化教学能否促进英语学习,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课题组成员对我院2011级15个系部3500多名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1%的学生认为“能够促进英语学习,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有3%的学生认为“关系不大”,有6%的学生选择了“说不清楚”。这表明大多数学生期望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通过学习异质文化,了解本民族文化。学生们还期待要有比较,有鉴别对待英语中的单词、句篇、文化、思维方式、宗教、艺术、建筑等内容。学生不再只关注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期待不断增加文化知识积累提升自己的文化分析能力,辩证地理解语言和文化学习关系,体会文化输出和输入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在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在经济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 很高兴参加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在此发言,我倍感荣幸。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这是我们面临的共同挑战。借此机会,我想介绍一下日本东北大学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方面所采取的行动和合作 措施。 目前,众多亚洲大学纷纷致力于加强学生的英语能力。东北大学也在努力加强学生的英语教育,包括增加英语课时、引进如托福考试这样的第三方专业测试。我们还致力于为东北大学学生扩大海外学习的机会。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2010年我们选派学生赴悉尼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及河滨分校学习。 为了增加学生的国际流动性,让更多的学生赴海外学习,我们有必要开发并完善短期项目,如暑期项目、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生交流项目。我认为短期项目对学生迈出海外学习的第一步非常有效。在有了短期项目的经历后,学生会期待获得更长时间的海外学习机会。 东北大学与全球合作伙伴达成了广泛的学生交流项目。“大学三年级英语项目”就是典型例子。该项目为留学生提供一年时间选修理科、工学和教育课程,而他们并不需要达到选修同等日语课程所必须具有的日语水平。2010年,我们

新开设了“文科国际项目”,供留学生用英文学习文科课程,如经济学、管理、教育、文学等。 关于东北大学的暑期项目,我们在2007年就举办了面 向本科生的“东北大学暑期项目”。2010年,我们为理科和 工学领域攻读硕士课程的学生设立了“东北大学工学暑期项目”。 东北大学与清华大学一直在实施联合教育项目。联合项目于2006年10月启动。该项目旨在培养全球社会未来的领导者,并促进中日之间的科技合作。硕士生或博士生赴接收大学,进行为期18个月的修课和研究。赴东北大学的清华 大学学生称为直博生,在他们完成学士学位的课程后直接在清华大学注册攻读博士学位。所有参与这一项目的学生在双方学校均获得正常注册身份。学生只要在接收学校成功达到了硕士学位要求,就能获得硕士学位。项目完成后,学生返回自己的就读学校,完成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或者东北大学的硕士学位。当学生达到项目要求后,会从就读学校获得学位。两所大学的项目都是纯英文授课。 日本文部科学省已经启动了“全球30项目”,确立了从一批核心大学接收优秀留学生。这些大学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接收和派出的留学生数量日渐增多。2009年文部科学省已经选定东北大学作为“全球30项目”的13所大学之一。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东北大学启动了“未来全球领导项

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答案(仅供参考)---副本

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答案(仅供参考)---副本

第一讲 问题一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 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冲突。 3.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 4.性成熟与性心理的冲突。 问题二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心情舒畅,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他人、环境和社会协调一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 问题三 1.智力正常,认知完整。 2.积极的自我观念。 3.取悦他人,人机关系和谐。 4.面对并接受现实。 5.能调节情绪心境良好。 6.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7.人格完整独立。

问题四 1.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 2.了解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3.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4.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 5.使求助者正确认识自我。 6.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第二讲 问题一 1.社会学原因。1)应激性生活事件2)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3)文化背景 2.心理学原因。1)心理分析流派2)行为主义流派3)认知流派 3.生物学原因。1)脑损伤2)神经发育异常3)神经生化学异常4)脑的可塑性低下 问题二 焦虑是指一种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怀有一种忐忑不安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问题三

思维与情感、行为意向不协调和脱离实际。 问题四 1.评论性幻听 2.争辩性幻听 3.思维鸣响 4.思维阻塞 5.思维被撤走 6.被动体验 问题五 1.自我调节 2.家庭社会干预 3.心理干预 4.生物干预 第三讲 问题一 自我认识中形成的自我概念会影响心理的防御机制,影响生活满意度和幸福度,而对自我的否定的意识则会导致抑郁;自我体验会影响压力的应对方式,它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生活品质;自我

大学生安全教育——8课后答案

大学生安全教育——8课后答案 (下载文档后可打开文档结构图,配合Ctrl+F快捷键使用) 相关法律知识 1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规定,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的个人,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处以()元以下的罚款。 ?A、1000 ?B、3000 ?C、5000 ?D、10000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为了保护个人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下列哪种行为不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A、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B、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 ?C、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D、利用互联网插播广告,夸大宣传产品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国家针对网络信息安全已制定了多条法律法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国家还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妨碍社会治安的信息和淫秽色情等信息。()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常见网络危害 1 【单选题】网上交易带来方便,但也存在一些隐患,不包括()。 ?A、信息泄露隐患 ?B、操作不当隐患 ?C、系统漏洞隐患 ?D、黑客木马隐患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2 【单选题】大量不良信息充斥网络,下列哪种不属于()。 ?A、广告类 ?B、色情类 ?C、暴力恐怖类 ?D、危害国家安全类 我的答案:A得分:20.0分 3 【判断题】网恋不仅耽误学习,而且很可能造成悲剧结果。()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判断题】电子交易是买方与卖方直接交易,不需要第三方介入。()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学生沉迷网络会对学习、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网络安全现状 1

拓展教育的国际化视野

拓展教育的国际化视野 ……记中福会托儿所第一届论坛2006年4月14日,中福会托儿所召开了第一届的教育论坛,定名为“走近国际班”。在论坛中,国际部的四位教师用生动直观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国际教育的芳华,让我们了解到,在这片我们都曾经非常陌生的异域土壤中,鲜艳的花朵如何吐露芬芳。 董峰老师,现任国际大班班主任,是一位和蔼可亲、深受孩子喜爱的、有着18年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教师。她为我们带来的是《尊重孩子的自然发展,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她的报告让我们感受到国际教育中教师与幼儿的完全平等、完全信任的关系,让我们实实在在地体味到了外籍教师对孩子充分、完全的尊重 与信任。 董峰老师将自己在国际班两年的感受与我们共同分享! 第二位登台的是我们国际班里最年轻的一位……张懿老师,作为第一个入主国际班的保育员,张老师接受了很多的挑战与考验,今天,她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为我们介绍她在国际班中看到、听到、感受到点点滴滴,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形式丰富的国际班主题活动花絮,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异域教学所呈现出的别样的光华。 张懿老师向我们展示国际班主题活动的花絮与材料国际中班的钱兰华老师与朱耀梅老师与我们共同分享了外教老师“寓教育于生活中”的教育点滴。“生活即教育”,这句名言曾经如雷灌耳,根植于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心中。但是说说容易,真的要全面实行可真不简单。钱老师和朱老师的这四个小故事让我们找到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索,也准备着进行一点实践,尝试一些突破。

钱老师与朱老师携手合作,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有趣的教学活动录像最后,陈磊所长为我们做了大会总结,对论坛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也对论坛的成功表示祝贺。国际部的两位外籍老师Mr.Reid 和Miss York也上台为我们发言,他们对这两年与中国教师和睦融洽的合作表示欣慰,全体参加会议的中国教师大声地对她们说:“We all love you!”,使老外感动不已。 陈磊所长和外籍教师对论坛的成功表示祝贺 国际班的这次异域之旅为我们拉开了一扇窗,打开了一扇门,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去掉了我们原先的思维枷锁。我们共同努力着为孩子创造一种更加平等、和谐、独立、自信的教育环境,也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由我们培养出的孩子能够自信出色地舞出她们精彩的人生舞步。

【完整升级版】《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2次课第一讲概论 ●目的要求 1. 了解安全的概念。 2. 客观分析大学生面临的安全形势。 3. 了解目前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4. 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大学生面临的严峻安全形势。 2. 大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 3. 大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珍爱健康”的理念。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180分钟) 1. 案例评述约45分钟 2.概念介绍约10分钟 3.学习课程的必要性约20分钟 4.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约25分钟 5.安全教育的意义约20分钟 6.大学生应培养的安全意识约25分钟 7.案例讨论约35分钟

教学内容组织与过程设计备注教学实施: 导入: 请同学们指出“大学生安全教育”这个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引出“安全”对人类的重要性。 补充介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通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安全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从而强调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面临的安全形势(板书) 引入案例(播放视频,总结发言): 案例一:广州大学生跳楼砸死女同学判刑3年半 通过案例,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否则会害人害己。 案例二:学生聚众斗殴 通过摄像头的真实记录,让同学们认识到打架斗殴所带来的恶劣后果,同时强调保护我们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案例三:哈尔滨大学宿舍失窃案 通过这起典型的校园失窃案,让同学们对自己的财产安全引起重视,应从平时的生活中积极预防盗窃案的发生。 案例四:上海商学院宿舍起火4名女生6楼跳下身亡 通过这起火灾事故,再次警示同学们禁止在宿舍使用违规电器以及身处火场如何正确的自救和逃生。 展示数据:2011年全国火灾事故情况 案例五:药家鑫事件 通过这起由交通事故转型的故意杀人案件,再次警示同学们交通安全不容忽视以及发生交通事故后如何处置。 展示数据:2011年全国交通事故造成62387人死亡 案例六:男子冒充网络美女诈骗大学生钱财 通过这起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件,提醒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时候应当注意识别网络陷阱,保证我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总结:由于大学后勤的社会化和校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大学校园的安全问题日趋严峻,主要存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爆炸事故、盗窃和诈骗、社会交往以及大学生自杀等安全隐患。严峻的治安形势告诉我们,每一位师生都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联系实际: 通过案例直观的展示,让大学生对面临的安全形势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和判断。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让同学们能真正认识到学习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学生

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学生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前身为芳草地小学,始建于1956年,原为外交部子弟小学。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开始大规模接收外籍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入学,被誉为“小小联合国”和“世界小窗口”。 200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目前学校以一校七址(日坛校区、育慧校区、双花园校区、万和城校区、世纪小学、远洋小学、丽泽校区)的办学规模,成为全国较大的国立公办国际学校,实现了集团化办学。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前身为芳草地小学,始建于1956年,原为外交部子弟小学。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开始大规模接收外籍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入学,被誉为“小小联合国”和“世界小窗口”。 200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目前学校以一校七址(日坛校区、育慧校区、双花园校区、万和城校区、世纪小学、远洋小学、丽泽校区)的办学规模,成为全国较大的国立公办国际学校,实现了集团化办学。 校长传记: 刘飞,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成绩显著,在中央教育电视台主讲过《听故事学作文》、《校长反思力与学校发展》等教材;作为校长,他致力“集团化”、“国际化”办学的研究,承担有《小学专家型教师影响力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先后主编有《语文疑难解析及训练手册》、《提高教学能力构建精品课堂》等书。曾获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教育新理念 教育原本很自然

教师是人不是神,把教师抬得这么高,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因此我们努力引导教师生活、事业平衡,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人。 “教育原本很自然。”刘飞校长说,“我认为,教育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孩子,把教师培养成教师,把学校办成学校。” 如何理解“把孩子培养成孩子”? 现在小学教育还有这样的教育方式: “接受式教育”,培养听话的、基础扎实的学生; “苦读教育、英才教育”,眼中只有分数,不顾教育规律、学生负担,一味激励孩子吃苦耐劳、立志成才; “绅士淑女教育”,以把孩子培养成小淑女、小绅士为目标; …… 以上方式合适与否暂且不论,但至少不是小学教育的全部,我们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更不能把他们培养成学习的机器,只注重我们眼中的孩子的未来,而忽视了孩子的现在。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孩子,爱护孩子,使他们拥有快乐童年。 如何理解“把教师培养成教师”?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是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光环一圈套一圈。教师是人不是神,把教师抬得这么高,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因此我们努力引导教师生活、事业平衡,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人。这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如何理解“把学校办成学校”? 学校是什么?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应该以文立校。我们要尽其所能,打造学校文化,让每一人都有育人的能力,每一物均有育人的功能。努力让教师承载阳光、充满阳光,让学生沐浴阳光、享受阳光,让学校成为充满人的生机、活力的“阳光殿堂”。 教育一定要关注人、关注生命,小学教育更是如此。

大学生要有国际化的成长视野

大学生要有国际化的成长视野--转自伯乐谷 很多学生给我打电话咨询说,我考了一个破学校,学了一个破专业,我该怎么办?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很多学生因为分数的原因,最终的选择与自己的志愿相差甚远。这种志愿的选择是很多失误造成的。但在失误形成之后,大学生朋友会怎样做?通过我们的接触和了解,更多的人选择了堕落,选择了懈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去思考如何改变,以求自身的成长,谋取更大的发展前途。 这种错误的选择有不理性、不科学的思维方式因素在起作用,但也有心态的因素。与其在不满、内心的不平衡中度过这美好的大学时光,不如利用这几年好好学习,储备自己。 也许你会说,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个破学校连一个好的图书馆都没有,而且很多用来学习的资源都没有,就算我有学习的欲望,我想学习,可却没有学习的条件,我如何去发展自己? 这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此问题就出在学生的视野太窄,眼界只停留在所在的学校,而没有扩展至学校以外的地方,学校所在的城市,全国,乃至世界。也就是说,我们的视野是可以国际化、全球化的。就算你身在一个“破学校”,但你仍然可以使自己的视野国际化。如何理解?你只要利用好了可以国际化的工具,你就掌握了使自己国际化的方法。图书馆和互联网就是让自己视野国际化的工具 如果你不小心进了一个不怎么好的学校,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很多硬件软件设施都非常落后。不管怎样,图书馆里总该有书吧,只是书的数量少,书的日期旧,但总有让你能学到的知识,就看你如何去利用,怎样去看书。大学四年,你去图书馆的次数在一只手之内,甚至为零,不管你有什么借口,你浪费了图书馆的资源。 互联网也是一个可以让你的视野国际化的工具,互联网联通全世界,包罗万象的内容,你一辈子也学不完。但如果大学四年中,你上网的次数不计其数,但唯一的印象是打游戏、聊天、看电影,从来没有利用互联网干些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你又丧失了让自己的视野国际化的机会。 其实,不论你身在怎样条件的学校,关键是自己。条件不好,自己可以创造条件。如果你不想一直局限于这样的窄环境,你想拥有开阔的视野,想干出一番成就,没有任何人和环境可以阻挠得了你。 国际化的视野能够让我们每个人学到很多技能和知识。希望每一位大学生,不论是名牌大学的,还是不知名的大学的,都要保持一颗永远向上的心,不要抱怨,更不要让自己的眼界闭塞,利用好身边的资源,给自己创造国际化的视野,让自己的未来发展走上康庄大道。

大学生MOOC学习调查问卷

大学生MOOC学习调查问卷。 1. 认知维度 全部是无论是否参与的被试都需要回答的题目 第一题:您认为在将来MOOC的学习成绩会被各大高校承认吗?具体统计情况如下: 表1 学科/是否参 与 会不会不确定小计 自然科学/是3(37.5%) 1(12.5%) 4(50%) 8 自然科学/否11(33.33 %) 6(18.18%) 16(48.48 %) 33 人文与社会科 学/是 6(50%) 4(33.33%) 2(16.67%) 12 人文与社会科学/否17(32.08 %) 6(11.32%) 30(56.6%) 53 工程技术科学/是11(57.89 %) 3(15.79%) 5(26.32%) 19 工程技术科学/否24(47.06 %) 12(23.53 %) 15(29.41 %) 51 农业科学/是8(66.67%) 0(0%) 4(33.33%) 12 农业科学/否10(43.484(17.39%) 9(39.13%) 23

%) 医药科学/是7(70%) 2(20%) 1(10%) 10 医药科学/否20(45.45 %) 5(11.36%) 19(43.18 %) 44 第二题:您认为MOOC是否会成为您所在的专业教学的主流方法吗?具体统计情况如下: 表2 学科/是否参 与 会不会不确定小计自然科学/是1(12.5%) 4(50%) 3(37.5%) 8 自然科学/否2(6.06%) 18(54.55 %) 13(39.39 %) 33 人文与社会 科学/是 3(25%) 8(66.67%) 1(8.33%) 12 人文与社会科学/否6(11.32%) 22(41.51 %) 25(47.17 %) 53 工程技术科 学/是 5(26.32%) 9(47.37%) 5(26.32%) 19 工程技术科7(13.73%) 23(45.1%) 21(41.1851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心得体会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班级:物流A1401班学号:09姓名:袁帅 一、安全教育课程知识内容包含哪些? 1、国家安全教育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人员来高校参观访问、举办讲座、讲学、留学、科技合作等情况日益增多,使高校的国家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为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隐蔽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 2、网络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网络经济迅速发展,进入网络领域的人越来越多,高校学生几乎人人涉足网络,虽然他们有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受外来非法侵入现象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黄毒侵入,反动言论侵入,教唆犯罪侵入。 3、消防安全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校园内人员密度相应增大,消防重点部位不断增多,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当前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有的学

生遇到火灾发生时,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报警,由于没有掌握简单救火常识,往往小火酿成大灾;也有的学生在火灾发生时,因缺乏自防自救的知识和能力,丧失 了逃生的最佳时间,最终被火魔无情地吞噬。 4、防盗窃教育近几年来,由于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不仅使学生遭受物质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当前学生宿舍盗窃犯罪上升的特点和原因,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 5、交通安全教育当前,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主要体现在学生交通 安全知识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两个方面。 6、安全规章制度教育近几年来,各高校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具 体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如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校园治安管理制度等等。实践证明,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觉悟、价值观念、自律意识千差万别,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教学实习、社会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造成个人或他人利益受到侵害。因此,在大学生安全

读《教育的国际视野》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国际视野》心得体会暑假是我们修心养性的好时间,也是我们充电提升的好机会,最近我读了《教育的国际视野》这本书,有了一些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教育的国际视野》:学校教育中外差异 1.连接社会的课堂 英国学校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是“地区”,仅这一个词就让教师带学生跑遍了学校所在地区的基础公共设施,这就说明了,学校的学习内容是与社会相连的,了解社会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法国,除了日常的各种社会活动之外,一般从小学三年级起学校就组织学生每年到外地去,离开家长的照顾讨一段集体生活。 学生都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准备行装,时间为2—3周,或去乡村、山区,或去海边,而许多地方都有政府开设的类似夏令营的基地,长期供学生们使用。也学些文化,但更多的是参与爬山、骑马、游泳、采集标本、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等活动,充分接触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学校之外的广阔世界。

这类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是向“广”的方向发展,中国的教育是向“深”的方向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一个重大区别是,我们以课本为世界,而人家是以世界为课本。 基础教育亟需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应加强“课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从课本中解放出来,以便使学生的视野能从狭小的“课本世界”扩展至广阔的“生活世界”。 中外基础教育的重大差别:我们以课本为世界,而人家是以世界为课本。 西方的教育是以受教育者为本的,即以儿童为中心,教师讲课的好坏是以学生听讲的效果来判断的,教学的内容则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中国的教育是以教育者为本的,即以教师等施教者为中心,教师讲课的好坏是以同行听课而不是学生听课的效果来判断的,教学的内容则主要是以施教者认为是否有用而不是学生认为是否有趣为标准。

高校德育视域下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策略探究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一、国际视野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中国战略地位和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的影响改变着当代青年学生文化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社会认同以及思想观念,这亟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学生,能够站在全局角度,批评性的看待社会发生的变革。国际视野是能够以世界维度的开放视域观察问题、认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理念的综合体现。冯刚指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应当把党和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主动适应国际化趋势和目标,具有国际化理念、知识和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知识维度指立足于基本国情,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基础上,熟悉国际规则以及惯例;能力维度主要指专业技能、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信息分析及辨别能力;理念维度指能够运用全球视野准确定位自我,主动融入全球国际化的浪潮中,自觉关注全球性的问题。 二、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的紧迫性 在国际化的深入影响,全球竞争的日趋激励,国际合作的日趋紧密的影响下,中国战略格局的巨大变化以及“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施亟需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储备。当代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肩负着中国大国崛起的责任和重担。因而,在复杂的环境下,培养大学生国际视野,确保大学生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构建全球视野格局,以世界的眼光开放性的看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国家地位提升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 1.国际视野培养是国际化进程的时代要求 在国际化崭新维度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和能力方面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一是价值观念呈现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一方面国际化拓宽了当代青年学生的视野,促使不同观念交流碰撞;而民族性要求当代青年学生保持民族主体性,自觉抵制不同思想观念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行为方式呈现批评性和继承性共存。在国际化潮流影响下的当代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促使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得更为活跃和复杂;在面临中国发生的重大问题时,他们往往片面的以西方国家治理角度里面开展批评性分析;而当具体解决问题时,往往不能跳出个人思想的狭隘领域,依然在继承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三是认知观念的成熟性和幼稚性并存。信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丰富了当代大学生信息获取的途径,也促使当代大学生能够以更加理性的思考对待实际问题;但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发现当代大学生在面临社会思潮的影响,缺乏信息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2.国际视野培养是国家战略地位提升的内在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趋紧密,行业和专业的交流日趋频繁,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国际事务的参与和解决更多的需要通晓国际事物和国际准则的高层次人才,必然要求中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学生,融入国际事务治理的世界人才系统,着力提升新形势下中国战略地位和格局。然而,在高层次人才国际视野培养的过程中,国家和民族利益应当是具有国际视野人才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在牢牢把握国家意识教育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的大学生,主动参与经济、科技以及文化全球化的各种事务,对于推动国家的战略地位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国际视野培养是高校德育的发展取向 高校德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了社会成员成长发展的特殊形式。在国际化新维度的影响下,德育内容不断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拓展性,促使大社会逐步形成,这也就使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培养成为了大学德育的发展取向,因此努力培养具有开放胸襟和遵守国际准则、通晓国际惯例的新时代大学生成为时代赋予大学德育的新内容。此外,国际化进程作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已经从经济领域向政治、文化、道德、科技等领域渗透,逐渐形成了当代中国“国际化”的强势语境,迫切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关注学生国际视野培养,构筑具有国际化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 ,逐步契合中国国际化发展的现实需求。 4.国际视野培养是提高学生竞争力的核心要求 随着国际化的影响,人才的竞争已经突破国界限制,呈现出世界一体化竞争的趋势,这势必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国际合作进程的加速,当代中国大学生在国际化舞台上参与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愿望日趋强烈;与此同时,随着国与国的战略合作持续升温,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宽,行业和专业的国际规范程度越来越高,未来国际事务的管理和行业、学术间的交流将越来越多的依赖各个行业的国际化人才,这一方面 高校德育视域下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策略探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化学院 黄金波 白振洋 摘 要:国际化浪潮的影响、中国战略地位的深刻变化以及“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深刻的改变着当代青年学生文化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社会认同以及思想观念。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地,要切实发挥人才培养的重任,顺势而为,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学生,确保大学生在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具有站在全局视野批判性的看待问题,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的能力。本研究在全面梳理国际视野培养培养紧迫性的基础上,从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下,从国际化理念、知识和能力角度提出国际视野的培养三大策略:注重载体作用,培养国际化理念;丰富学习途径,强化国际知识学习;搭建实践平台,健全能力提升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国际视野 德育视域 培养策略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11-0382 ·382·

“慕课” 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及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517243456.html, “慕课” 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及措施 作者:俞栋肖钰士 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3期 摘; ; 要:“慕课”具有教学形式新颖、课程规模巨大、突破学习时空限制、学习过程的互 动性和社交性等特点,对大学生产生一些积极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的追求,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便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为确保“慕课”发挥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应当采取必要的举措:建立“慕课”准入制度,确保课程质量;加强学生选 课前的引导,完善“慕课”课程分级;建立“慕课”学习档案和学习者分级等。 关键词:慕课; ; 教学组织形式; ; 大学生 “慕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自从2013年清华大学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推出之后,短短几年时间,“慕课”从新鲜的舶来品变成一种广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组织形式,并迅速扩散开来。值此“慕课”迅速发展之际,不禁要问:“慕课”对大学生学习到底有什么影响?究竟有哪些积极影响?是否存在消极影响?本文基于大学生视角探讨这些问题,以图推动大学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为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提供参考。 一、“慕课”的特点 (一)教学形式新颖。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主要有两种教学组织形式: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cMOOC模式和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模式。 1.“cMOOC”。cMOOC的课程模式侧重于知识建构与创造,强调创造、资质和社会网络学习。对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持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要求较高,且学习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难以复制,因此目前发展规模有限。 2.“xMOOC”。xMOOC的课程模式更接近以往的教学理念,并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其进行优化,使其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移动访问和碎片式学习要求,相比于cMOOC,更侧重知识的传播和复制,强调视频、作业和测试等学习方式。目前我们接触到的绝大多数都是xMOOC 的形式。 (二)课程规模巨大。 “慕课”课程的规模巨大是另一特点,以互联网和“慕课”平台为纽带,学生可以学习的课程数量和学科领域大为增加。截至目前,我国“慕课”课程的总上线量约为12500门,内容上实现对常见学科的基本覆盖。以清华大学研发的“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为例,截至2016年,该平 台运行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顶尖院校的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心得5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一 安全教育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安全牢牢的记在心中,平安将会伴随我们渡过美好的一生。安全事故的教训是深刻的,事故的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同学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和无可祢补的损失。在现代的大学生群体中,每年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安全事故,造成大学生们的生命财产损失,究其原因,大学生虽然是一个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但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环境较为优越,习惯依赖父母,自理自立能力较差,且大都自信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易造成自杀,犯罪,及生命财产受损的情况。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 所以,这次的安全教育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安全教育的学习,主要了解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和饮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在校园要时时注意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校园及公寓“安全用电”相关制度。谨防火灾,发生火灾后,头脑要冷静,理性逃生。另外,我们必须提高财务安全意识,做好防盗、防骗、防抢等防范工作。在校园谨防顺手牵羊、溜门串户、翻墙入室、溜门撬锁、窗外钓鱼、插片开门、偷配钥匙等行窃方式;平时谨防入室盗窃、扒窃、网络盗窃等,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因此,健康的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 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通过这次安全教育课的学习,我再一次深刻的休会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有些方向离我们遥远,我们所能做的更多是关注自己周围的事情。通过这次安全教育课,我注意到了一些平时忽略掉的细节。像寝室是否关门的问题,有时候自己也一样,觉得只是出去一会儿,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但也许就是瞬间的大意可能给同学或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以前,同学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寝室都要熄灯,他们同学烧好水之后,插头没有拔,第二天早上来电,烧水的东西都给烧红了,幸好被及时发现。作为学生可能不太支持学校不许烧大功率电器,觉得不方便。像我同学这样真的是想一想都觉得后怕,有些事可能你会觉得是小事不需要在乎。如果累及他人那就不是小事了。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些问题困扰,其实是自己太钻牛角尖。经常看见报道上关于大学生自杀的事情。生命只有一次,就那么容易放弃吗?死只是自己的一时之快,留下的苦果却要至亲的人去尝。人怎么能这么自私呢?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是上天赐给的礼物,尽管包装不华丽,拆开后却别有一番心意。有时候我们因该想开点,才会更加的快乐。 上了这次安全教育课,更多的感受是注意自己,注意细节,注意他人,才能最大可能的减少某些不必要发生的灾害。还有一点小感想就是,老师讲的太恐怖了。也许我们这个世界本身就很恐怖,但是好人任然存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做好人的潜力。在我们防止灾害的同时,也要相信幸运。这样才不会对社会太失望。感觉保卫处的老师好辛苦哦!为了保证全校学生的安全,牺牲了他们许多个人时间,在这里向所有为学校安全工作奉献的人说一声谢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课程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全校本、专升本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为公共选修课,适用于全校各专业的本科及专升本学生。 教学目的和任务是: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国民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和公民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大学生安全教育,既强调安全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 要激发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立正确的安全观,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主动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如下目标。 态度层面: 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 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安全问题的社会、校园环境;了解安全信息、相关的安全问题分类知识以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 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 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实施。 教学目标: 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以及实施教育的方法。 教学内容: 1.给大学生详细介绍安全教育内容。 2.告诉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以及实施教育的方法。 3.大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相互监督。 问题讨论: 1.在当今社会我们必须掌握那些安全防范内容? 2.在生活中如何学习更好的学习安全教育?(二)生活安全教育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必须掌握那些安全知识,大学生应确立随时随地安全防范意识的观念。 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大学生校内外活动、网络及海外留学生活的常识,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内容: 1.讲解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2.介绍大学生校内外活动、网络及海外留学生活的常识。

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小公民

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小公民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在形成国际意识的同时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为此,中关村第一小学在英语课程中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广泛接触国外文化,拓展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涵养人文素质。 作为学校可选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国际理解课程,从对中外文化的了解,到对文明趋同文化求异的深刻理解,再到由外显的文化意识转化为内在品质的熏陶,始终保持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一、对中外文化的介绍 四年级的可选择课程中,教师以“节日”为主题,设计了新年、春节、复活节、中秋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中外节日文化的教学内容。在视听表演课上,教师围绕感恩节这一主题与学生们一起分享。不仅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的方式介绍感恩节的历史,还让学生将打猎、钓鱼、种庄稼以及大丰收时欣喜若狂的样子演绎出来。在趣味阅读课上,教师对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进行介绍后,让学生们记录下自己家族清明假期中所做的事情,在相互分享中展开对清明节的不断

了解。 二、对文明趋同文化求异的理解 跨文化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更要求学生对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在日常英语课堂中,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复活节与清明节时,不仅从各自的节日意义进行简要的说明,更让学生在理解其中的宗教特色与本国习俗的过程中,结合自己亲身的体会加深对节日内容的理解。在讲到庆祝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将春节的庙会与感恩节的游行进行对比学习;引导学生对春节与圣诞节这两大中西方最隆重的节日意义进行比较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根据学生对节日饮食热衷的特点,鼓励学生说出各种节日大餐的特色:春节的饺子、感恩节的火鸡、正月十五的元宵、复活节的火腿等。在这些饕餮大餐的差异之中,让学生感悟与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多元文化的意义。 针对学生容易忽视的文化差异点,教师会向其揭开其中的奥秘。在讲到“日常问候”时,我们会有意地向学生指出中国人喜欢用“吃了吗?”等问题为寒暄语,但对回答的内容不感兴趣。而这种问法会让西方人感到涉及了自身隐私,因而在与西方人打招呼时,应更多地谈论其他内容。比如:天气“Nice day,isn’t it?”在讲到单词“present”时,我

教育的国际视野

读《教育的国际视野》有感 蔡丽芳 今年暑假我反复阅读了《教育的国际视野》这一本书,它是教育学博士上官子木于2005年9月出版的,也是作者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本书。本书通过对早期教育中外差异、学校教育中外差异、学生素质中外差异、中国教育现实问题四个方面的阐述,使我们在中外的教育比较中开阔了视野,帮助我们对当前中外教育中的优劣有更清醒的认识,使我们的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看完整本书后给我的一个整体感觉是这一本书不但适合于教育行业的人员看,也适合于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们看一看。下面我谈几点看书完后不成系统也成熟想法,在这里真诚地与大家交流,请大家多指教。 每次看一本书我总习惯性地先去了解著收的作者。关于本书的作者书上只这样介绍:上官子木,教育学博士,就职于北京社会科学院。我到百度中搜索上官子木的生平”结果什么也没有,只有和书本封面一样的几个字,后来竞然搜到了他的博客,在博客中有更多关于中外教育的看法与对比,有兴趣的同仁可以去看看。 作者在书中用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来深入分析并比较中外教育的差异。从小学一直比到大学,在层层深入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国外基础教育的课程是重应用、重实践、重创新、重生活知识、重职业技能;而我国的课程却是重书本、重理论、重积累、重抽象知识、重应试技能。国外的教育注重于使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人生;我国的教育注重于使学生了解应试、了解书本、了解社会等级、了解生存竞争。在这样的比较中,我国目前的教育显然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未来社会的发展的,那么综合国力的比拼结果是可以预见的,于是作者在书中呼吁我们要将国外教育的长处学到手,同时改进我们现在的教育缺陷。使我们的教育沿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我认为这样的呼声只有等到它变成一种强而有力的大众心声时,才能引起教育改革专家们的注意,也才有可能实现更适合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教育。 每当我阅读有关教育的文章时总会不经意地和我自身既为人母又为人师的身份联结起来,不管是在学校里当一名老师还是在家里作为一名母亲,在我的身上总是有卸不掉的也是必须承担的教育责任,可什么才是成功的教育呢,我真的不明白,直到看到了本书中133页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一段话是这么写的:“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哪方面的成功,都是靠他的特长与优势而不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