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GoogleEarth的校园三维地图制作方法-最终定稿

基于GoogleEarth的校园三维地图制作方法-最终定稿

分类号密级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基于Google Earth 的

校园三维地图制作方法

院(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年级2007级

学生姓名侯新

学号2007210090

指导教师张雪松

二○一一年五月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引言 (2)

2.Google Earth概述 (2)

2.1 GE简介 (2)

2.2 GE功能介绍 (2)

2.3用GE制作三维地图的优势 (3)

3.制作校园三维地图的方法与过程 (3)

3.1校园数据的采集及踏勘 (4)

3.1.1采集纹理数据的 (4)

3.1.2分类校园地物信息 (5)

3.2三维校园的构建 (7)

3.2.1利用Sketchup在GE上截取校园的遥感影像 (7)

3.2.2利用遥感影像制作底图 (8)

3.2.3生成三维模型毛坯 (9)

3.2.4处理毛坯 (10)

3.2.5模型上传 (12)

3.3配置校园三维地图符号系统 (12)

4对成果进行测试 (14)

5结论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内容摘要: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图形方式建立实时的三维视觉效果,实现用户与虚拟环境的交互。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广泛,在电子地图制作领域尤为突出。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校园为例,利用Google Earth(GE)这一虚拟数字地球平台,结合相关制作三维模型软件,进一步探究制作校园三维地图的方法。

关键词:Google Earth 校园三维地图方法

Abstract: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an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s and virtual of the environment by computer 3Dgraphics way to establish the real visual effects.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making map.Applying Google Earth(GE) which is the Digital Earth Platform and Related 3D model software ,this paper makes further research on method of making 3D campus map by taking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ampus for example.

Key words: Google Earth 3D campus map method

1引言

“数字地球”的概念自1998年提出以来,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的从理论层面变成了现实。其中,Google Earth(GE)软件是数字地球的一个典型代表。GE提供给用户一个虚拟的数字地球平台,并在平台上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随着近些年的发展,GE的虚拟平台逐步实现三维化,提供信息的方式也更加智能,使虚拟环境逐渐趋近现实。“数字校园”是“数字地球”理论的一部分,制作校园三维地图是“数字校园”的实践,利用GE制作校园三维地图也经过了许多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制作校园三维地图比较成熟的方法是利用GE自带的插件Sketchup建立三维模型,再将模型传到GE上,实现虚拟校园的构建。2007年5月GE第一个三维城市柏林诞生,通过GE可以浏览柏林整个城市的景观[1]。相比其他的三维地图产品,利用GE做出的三维地图给人更加逼真的感受,并且受众范围广。GE还能够构建三维虚拟环境,以及交互性的学习环境 [2],这使得GE三维地图应用于教育领域成为可能。因此,利用GE平台构建三维虚拟环境前景广阔。

2 Google Earth概述

2.1 GE简介

Google Earth是一款Google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仪软件,它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GE可带操作者飞往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可以在 Google 地球上看到卫星图像、地图、地形、3D 建筑、海洋,甚至探索外太空的星系。借助Google Earth可以探索丰富的地理知识,并保存游览过的地点并与他人分享[3]。

2.2 GE功能介绍

(1)结合卫星图片与地图,应用强大的Google搜索技术,使全球地理信息就在眼前;

(2)从太空漫游到邻居一瞥;

(3)目的地输入,直接放大;

(4)能搜索学校,公园,餐馆,酒店;

(5)获取驾车指南;

(6)提供3D地形和建筑物,其浏览视角支持倾斜或旋转;

(7)保存和共享搜索和收藏夹;

(8)添加自己的注释;

(9)可以自己驾驶飞机飞行;

(10)还可以看火星和月球;

(11)可以测量长度、高度;

(12)有稀有动物跟踪系统。

2.3 用GE制作三维地图的优势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的商业电子地图,如百度地图、雅虎地图、搜狐地图、E 都市、必应地图、谷歌地图,以及2011年1月18日正式上线的国家天地图,这些地图都是以网页为基础构建的平面地图,其优势就在于能够提供比较便捷的搜索服务,可以为人们提供餐饮、生活、交通、住宿、娱乐以及交通方面的信息,方便人们智能搜寻目标位置。可它们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摆脱平面地图的布局,对于地点之间的切换比较生硬;虽然也建立了三维模型,但都只能看见模型局部,不能看到全景。这就造成在漫游地图时缺乏真实感;它们对自然景物的表达不够准确和详细,对于起伏地形不能很好的表达。这势必用户带来了很多的错误的信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很可能遇到麻烦。

GE平台提供给用户的是一个准确定位的虚拟地球,地球模型表面的高清影像是经过高程处理的,当用户将视角切换到平视的时候,就能够看到高低起伏的效果,十分逼真。不仅如此,遥感影像上建筑物和植物的三维模型,支持多角度的观察,在模型的附近地标,可以展示模型的照片,结合模型和照片,用户可以在脑中还原地物的真实面目。而且,GE的沿路径漫游功能还可以穿梭于模型之间,感觉到真的是在逛大街、游览风景名胜。此外,GE可显示光照的功能和显示实时云层功能,都为构建趋近真实的环境提供很大帮助。

3制作校园三维地图的方法与过程

利用GE制作校园三维地图,是一个系统工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部分:校园数据的采集和踏勘、校园三维模型的建立、配置校园三维地图符号系统、建模检测以及最终成图。具体的制作流程见图1。

3.1校园数据的采集以及踏勘

构建虚拟的环境,要以现实的环境为基础。在正式构建三维地图之前,必须实地踏勘,做好调查和素材收集工作。这部分的主要目的是采集校园建筑物的纹理,并获取校园地物的信息,这部分工作是制作校园三维地图的基础。

3.1.1采集纹理数据

为了使构建的模型更接近真实,必须做好采集校园建筑物纹理数据的工作,也就是获取建筑物外观的照片。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技术细节:(1)选择相机。纹理采集工具必须采用像素较高的数码相机,一般是800万-1600万像素即能够满足需要。用数码相机是为了直接获得数字图像,数字图像可以直接导入电脑,方便图像处理软件的处理,也符合SketchUp软件纹理库对数字图像的要求。像素要求是为了确保能够获取清晰的图像,以使贴了照片纹理的三维模型更加趋近真实。

(2)采集照片对天气的要求。最好选择晴天的早晨和傍晚时候,或者选择在多云无雨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采集照片,不会受到强光的干扰,确保照片的清

晰度。此外,有些建筑物的拍摄还应选择无风的天气,因为有些建筑物的是被一些植被所包围,有风的天气拍摄会造成枝叶晃动,使得画面混乱,影响照片质量。

(3)拍摄照片的时候要讲究技巧。照片应该涵盖建筑物的每一面,而且要避免拍到外来物体(树木、车辆、行人等)。尽管外来物体可以用 Photoshop 处理掉,但是,图像需要编辑的地方越少,建模的速度就越快,而且模型的外形也越美观[4]。要善于观察建筑物的特点,以减少工作量。例如对左右结构对称的建筑物,就可以拍摄单侧的墙面代替两侧,对于实在不好取全景的建筑物,则可选取细节拍摄。例如给楼房贴图时,只拍摄建筑物的一组窗户,得到的照片可以利用软件复制多张,缩小尺寸后重新组合,得到想要的贴图。此外,拍摄时还要注意两平行,即相机与建筑物保持平行和相机视窗下线与建筑物地面保持平行,目的是减轻后期处理相片的工作量。

(4)将拍摄的照片归类。因为拍摄的照片过多,为了避免混淆,必须做好相关的记录。相机里的照片是默认的序号,我们不能人为将其命名,所以一方面要根据建筑物的编号按顺序拍照,还要在拍摄过程中要做好笔记,记录建筑物的名称和照片数以及序号范围,这样便于后期的区分。

3.1.2分类校园地物信息

地图的基本功能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某地准确的地理位置与其相关信息。所以必须实地踏勘,获得地物准确位置信息、照片以及其它的用途信息,再添加到GE上展现出来,方便用户查询。这里把华中师范大学的地物按照点、线、面的原则对校园地物进行如下归类见图2,该归类将为制作校园三维地图的符号系统提供依据。

图2 华中师范大学地物归类图

大门 北门 东门 西门 南门 宿舍楼 东区西区1栋~41栋 桂子山庄 1栋~6栋 1栋~8栋 教工 学生 北区教工1~36栋 教工 学生 1栋~39栋 1栋~16栋 元1 ~元5栋 行政楼 主楼 附楼 1号 2号 3号 5号 6号 7号 8号 9号10号 附小 音乐楼 化学楼 管理学院楼 纳米科技楼 田家炳楼 国际文化学院楼

教学楼 服务建筑图书馆 科学会堂 桂苑宾馆 华师医院 华师大一社区居委会 华师后勤集团 华师车队 华师邮局 团委学生会 大学生服务中心 华师驾校 东区停车棚 沁园春停车场 学子餐厅 学子超市 东一食堂 东二食堂 沁园春食堂 沁园春超市 桂香园食堂 博雅园食堂 博雅园超市 东区报亭 大学生勤工助学报亭 乐淘书店 华师园林科 佑铭体育馆 网球馆 羽毛球馆 安全设施 消火栓 梅亭 外院小池 外院幻想雕塑 生科院萌芽雕塑 科学会堂 陶行知雕塑 恽代英雕塑 华师喷泉 笛箫亭 景点数据(点) 华师主干道 华师干道支线 桂中路 环山路 环山北路

桂北路 桂元路 北区线

东区线 南区线 西区线

道路数据(线) 体育场 休憩广场 博雅广场 梅园 杜鹃广场 恽代英广场 佑铭体育场 高职体育场 东区篮球场 网球场 西区篮球场 西区排球场 场地数据(面) 华

师地

物归类

房屋建筑物数据(点)

实地踏勘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分清校园设施的主次,对后续的建模工作打下基础。通过前面对地物的分类与校园的地物清单。可以筛选出需要详细表达和简单表达的地物。筛选的原则:○1将与教育教学和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物划分为主要地物;○2与校园安全相关的设施划分为主要地物;○3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相关的划归为主要地物;○4对华师具有宣传作用的划归为主要地物。

3.2三维校园的构建

制作校园三维地图的重要环节是制作校园三维模型,三维模型是如实反映校园地物地貌的重要媒介,它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地物信息提供给用户,所以模型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校园三维地图的最终效果。

3.2.1利用Sketchup在GE上截取遥感影像

GE制作校园三维地图的一大优势是能够通过插件截取含有坐标信息和高程信息的遥感影像。在建立三维模型的时候,可以把它作为底图,利用插件将其矢量化,再利用矢量化图建立三维模型。截取遥感影像的方法十分简单:先后打开GE和SU,分别对软件进行设置,打开GE以后界面的左侧显示侧栏,在搜索框里输入华中师范大学,点击搜索,右侧的地球就会自动跳转到华中师范大学,根据调查的地物信息结合校园的遥感影像,找到所要截取的区域,将视物推进到足够清晰的状态,按住鼠标的轮轴调整视角为俯视状态,再利用右侧的导航条,使图像上方向为北方。如果发现所选区域有网络地标(如照片地标),可以将侧栏中图层关闭,以免影像截图的画面。GE设置完毕,还需设置SU。切换到SU界面,点击SU菜单栏的【窗口】,选择【场景信息】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位置】,选择国家和所在位置。设置完毕以后就可以进行截图。点击SU工具栏的【获取当前视图】按钮,在SU界面出现进度条,进度条达到100%时,在SU界面将会出现所选区域的黑白遥感影像,点击工具栏上【图层】按钮,会看见图层中会出现Google Earth terrain和Google Earth snapshot两个图层,截图成功见图3,此时截取的影像的位置与GE上的一样。

图3 华中师范大学8号教学楼截图

3.2.2利用遥感影像制作底图

在GE中截取了遥感影像图之后,接着对利用遥感影像制作底图。底图位置的准确度直接决定模型的位置的准确度,因此在制作底图这一步必须十分仔细。具体的步骤如下:在SU中,将截取的遥感影像中需要绘制的地物,利用鼠标滚轮调整到充满视窗,这样是为了能够能更加精细的看见地物的顶部线条。在校园建模中大部分的建筑物是矩形的,所以画的时候,可以利用SU中的【矩形】工具和【线】工具配合绘制建筑顶部的矩形图,主体轮廓选择的是矩形工具,因为用划线工具往往不能获得准确的矩形,这会造成生成模型时产生裂缝,这会给建模带来麻烦。利用矩形工具绘制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因为截取的影像图中建筑物走向往往不是正东正西,而矩形工具的只能沿着坐标轴绘制,所以在绘制的时候,首先要选取建筑物的一个角作为矩形的第一个顶点,另一点的确定需要大略估计确定位置,接着选中绘制的矩形,再利用【旋转】工具,确定矩形起始点为起点,以矩形的一边为起始线,对矩形进行旋转,观察绘制矩形能否和建筑物的轮廓重合,如果可以就确定,如果不行,就转回原处再做调整,直到能够重合为止,重合以后,在利用【线】工具绘制细部,完成之后,利用【移动】工具,将绘制底图对应建筑物的基部所在位置,保证接下来模型位置准确。这样就完成了底图制作工

作见图4。对于不规则的建筑物,可以利用贝塞尔曲线工具绘制其轮廓。

图4 华中师范大学八号教学楼的底图

3.2.3生成三维模型毛坯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矢量化,就得到了三维模型的底图。接着应用SU的【推拉】工具初步生成模型的形态。为了保证建筑物高度的精确性,首先要把单位设定为毫米,再根据调查的建筑物的高度进行推拉,不能确定高度的可以根据拍摄的照片中建筑物的层数来大概估计;也可以从SU材质库中调出二维的人物,放在底图的一角作为参照,一般一层楼的高度大概是人物的两倍半高。根据这些方法一般能能够得到比较贴近实际的高度。再通过推拉工具的推拉,就得到了模型的毛坯见图5。

图5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宾馆模型毛坯

3.2.4处理毛坯

初步建立好了模型框架,接下来需对模型毛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主要是对模型进行细节处理,有两个途径:一是利用贴图的方法,对模型毛坯的各个面进行贴图处理;另外一种途径就是对模型毛坯的各个面进行细化处理,如实反映实体建筑物的真实情况。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在地图制作中采取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办法。下面分别介绍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贴图法。做好的模型毛坯的各个面都是默认成白色的,在SU 中有自带的材质浏览器,它可以提供颜色、岩石、木材、玻璃、金属、屋顶等材质,可以利用这些材质给模型贴图,但材质库自带的材质贴图,不能很好地反映实体建筑物的真实情况,所以必须利用照片处理软件,将照片处理成需要的纹理,再把处理好的纹理图片导入到材质库中,选择导入的材质,填充到模型中实体部分。处理过程为:利用相机照的相片一般存在扭曲,且会有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在上面,所以必须将照片中可利用的部分截取下来,把不必要的信息处理掉。在这里我主要利用的是Photoshop(PS)软件进行照片处理,在PS工作面下利用【剪裁工具】截取需要的纹理,在利用一系列的细节处理的工具,做进一步的处理。在处理纹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尽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纹理,例如建筑物的墙面的纹理,我们就可以截取墙面的有规律的小部分纹理就可以了。○2对于要将纹理的亮度尽量调整一致,照片中景物的不同部分由于角度不同,造成了不同面的亮度差异,在填充中到模型上时,会让人感到景物明显是拼接的,因此可以利用PS将亮度统一。○3纹理处理完成后,在保存的时候应当尽量选取低品质保存,这样缩小图片所占空间,进而导入模型的时候可以减小模型所占空间,这样对模型在GE中能快速显示十分有利。在建立校园三维地图中可以对一些次要建筑物和相对复杂的建筑物进行这样的处理,例如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和宾馆等等,这有利于减少工作量。图6是用贴图的方法制作的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宾馆模型。

图6 利用贴图法得到的桂苑宾馆模型

第二种方法是对模型毛坯的表面进行细化处理。这种方法相对于贴图的方法更为复杂,但是采用这种办法处理后最终的效果会更趋近与真实。这里以华师的八号楼为例见图7,对于毛坯模型的各个面都经过仔细的处理,每个门窗不是以图片的形式表示,而是以个体的形式安放在模型上面,建筑物的楼梯、台阶、扶手甚至是屋檐上的正吻,都能十分形象的表现出来。但这种方法耗费的时间较长,所占的空间也比较大,这会给整个三维地图的顺畅运行带来负担,且利用这种方法的具体的操作的过程比较复杂。用这种方法应用到主要教学楼的建模,教学楼是一个学校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突出表现。

图7 细化处理法得到的八号教学楼模型

3.2.5模型上传

三维模型建立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模型传到GE上。同时打开做好的模型文件和GE软件,在SU界面下,点击SU工具栏上的放置模型按钮,在工作界面上就会出现进度条,进度达到100%时,界面就会自动跳转到GE界面,在最初截图的相应的位置上,就会出现建立好的模型。同时,在GE侧栏的临时位置上会出现一个包含模型所有信息的文件夹。用鼠标调整到近景,观察模型安放的位置是否准确,如果不准确的话就在SU中利用【移动】工具微调位置,再导入GE中。如果没问题的话,就左键点击模型,选择另存为,将模型保存成KMZ文件。完成了上述工作,三维校园就实现了。

3.3配置校园三维地图符号系统

一个完整的地图要求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这里的符号是用来作为抽象事物的客观表示,符号不仅仅指的是图形的,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5]。地图离不开符号,校园三维地图更不能例外。因此在制作校园三维电子地图的时候必须建立三维地图的符号系统。GE为用户提供了添加地标、添加图层、添加多边形、添加路线的功能利用这些便利条件,可以极大的扩展地图信息容量。

Google Earth中各种信息的显示和地标的标注都是通过KML语言实现的,KML 全称是Keyhole Markup Language,是Google Earth/Maps最先支持的一种基于XML 语法和文件格式的文件,用来描述和保存地理信息,如点、线、图片、折线等。用户可以在Google Earth的用户界面中创建KML文件,或者使用XML或简单的文档编辑器手动编写KML文件[6]。

(1)添加地标:GE为用户提供了添加地标功能,用来对某地加以标记。在校园三维地图的制作中,可以利用这个功能对调查校园的地物进行标注,同时依托地标文件支持简单的html语言的编辑功能,不但能够标注位置,同时还可以对某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使得地图所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对于地标文件的设计采用了相同的格式,包括地物名称-地物简介-地物的照片+周边信息,见图8。这些描述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地物信息,同时也能反映地物和地物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一个小的地理信息系统。

图 8 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宾馆的地标文件

要实现这样的效果,需要我们将必要的内容用html代码编辑出来,再放到地标文件的说明栏中。为了处理便捷,利用网页编程软件Macromedia Dreamweaver 进行地标说明文件的编辑。Dreamweaver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集网页制作和管理网站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器,利用它可以制作充满动感的网页[7]。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设计,设计的成果可以在点击地标文件时展示出来。

(2)添加多边形:在校园里有很多面积很大的场地,如休憩广场、运动场、停车场等,GE提供的这些场地的高程信息的精度不够,所以用模型来表达会造成模型和遥感影像相交,影像画面效果。所以利用GE的添加多边形功能,根据场地的形状绘制平面,并辅以地标文件,对场地进行描述。

(3)添加路线:添加路线是制作校园三维地图的另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路线的描述,可以为用户提供校园的道路信息,反映校园路线的全貌。校园中有很多条路,大致可以归成两类,一个类校园行车路线,另一类是校园步行路线,在绘制的时候需要根据道路类型,对线路的颜色加以区分,并在道路节点上添加地标,对路线加以解释说明。

以上的地标文件、多边形文件、路线文件以及制作好的模型文件,都会保存

在GE侧栏的我的位置里,在此要建立一个文件夹,然后将所有的添加的文件放到这个文件夹里,再把所有的文件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分别建文件夹进行管理,这样便于用户的应用。完成以后保存成一个kmz文件,校园三维地图的制作就完成了。

4对成果进行测试

因为最终成果是多文件的集成,所占的空间较大,因此在加载的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因此需要对最终的成果进行检测。检测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测试软件运行是否稳定○2模型是否显示正常。将保存好的KMZ文件用鼠标双击打开,检测GE打开的速度,并检查是否出现不能启动的情况,如果不能正常启动,可以采取先打开GE,然后再启动得到的KMZ文件的办法。这样可以减轻软件启动的压力,避免出现不能启动的问题。接下来还要检查模型的显示是否正常。模型文件一般占用的内存较大,所以在打开时候时常回出现模型纹理丢失的现象,模型的表面会变成黑色。对此,可以采取将模型文件单独保存成KMZ文件的办法,在出现上述问题时,可以点击模型的KMZ文件,重新加载模型。最终的成果见图9。

图9 华中师范大学最终成果图(局部)

5结论

本文对当前比较流行的制作校园三维模型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详细地描述了利用GE制作校园三维地图的方法与过程。整个的制作的过程中集合了

多种制作技术,包括了利用Google Earth创建KMZ文件、利用Sketchup创建三维模型,利用Photoshop处理模型纹理和利用Dreamweaver辅助制作地标文件。通过将这些技术的集成,制作出来的三维地图具有以下特点:第一,GE平台自带的地形信息加上SU制作的逼真模型所产生的立体效果,使得它相对于大众流行的三维地图更具真实性。第二,丰富的符号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详实的地理信息。第三,KMZ文件中分层管理,可以从让用户从不同层面了解地物信息。这些显著特点共同决定了,利用Google Earth制作校园三维地图的优势。

GE制作三维地图具备了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了一些缺点和不足。GE对于地标的管理不够智能,不能实现地标之间的快速切换,这不利于建立地物之间的联系。这点我觉得GE可以学习e都市的做法,e都市将每个模型都赋予了相同的信息项,这些信息项包含了与模型相关的周边信息,每当点击这些选项,在三维地图上就会快速找到与之相关的地标。这样就把所有的地物都联系了起来,构成一个地理信息系统。GE另外一个缺点就是,SU模型和GE平台不能实现无缝连接,原因是由于GE所提供的高程信息的精度不够,造成模型与虚拟的地面之间有很大的缝隙,使道路不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此外,导入到GE的模型时常会出现纹理丢失的情况,这直接影响了用户对地物的观察效果,我认为这与GE软件自身对模型的承载保存能力有关,尽快提高GE软件的保存性能,将有利于改变这样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薛亚婷. 基于Google Earth及KML的数字校园设计与实现方法研究 [D]. 2007.

[2] 段新昱,史创明,朱杰杰等. 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研究与应用 [J]. 计算

机应用研究, 2004(02):133-135

[3]https://www.doczj.com/doc/2517204694.html,/view/18437.htm#1

[4]https://www.doczj.com/doc/2517204694.html,/intl/zh-CN/3dwh/photography_guide.html

[5]蔡孟裔,毛赞猷,田德森,周占鳌,《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6]罗云启,曾琨,罗毅.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Maplnfo高级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48~163.

[7]https://www.doczj.com/doc/2517204694.html,/view/7919.htm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张雪松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的。在做论文的过程中,老师无微不至,论文中很细小的格式错误,老师都帮我一一指正,张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令我十分钦佩,在此向我的恩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