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全国广播编辑记者基础知识实战模拟试卷1、2、3、4、5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答案

2015全国广播编辑记者基础知识实战模拟试卷1、2、3、4、5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答案

2015全国广播编辑记者基础知识实战模拟试卷1、2、3、4、5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答案
2015全国广播编辑记者基础知识实战模拟试卷1、2、3、4、5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简述新闻敏感能力的主要表现

答: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主要变现在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

2、简述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的基本原则

答:1)、党性原则。2)、“三贴近”原则。3)、实事求是原则。4)、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3、简述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

答:(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通畅,易于接收、接受。

(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

(3)广播电视新闻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

(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

(5)受众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4、简述文艺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

答:“二为”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双百”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5、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本源的认识。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

6、简述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答:舆论监督最大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舆论监督具有社会调节功能,充当社会的“传声筒”和“排汽阀”。舆论监督具有社会控制功能,预防和制止社会越轨行为。舆论监督具有社会制衡功能。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7、什么是高清晰度电视(HDTV)

答:高清晰度电视是一种新的电视业务,国际电联给出的定义:“高清晰度电视应是一个透明系统,一个正常视力的观众在距该系统显示屏高度的三倍距离上所看到的图像质量应具有观看原始景物或表演时所得到的印象”。水平和垂直清晰度是常规电视的两倍左右,配有多路环绕立体声。

8、简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要求

答:1、政治修养。新闻工作者在政治上要求高,要讲党性,讲政治,把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修养。2、思想修养。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把做坚定

的唯物主义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根本的思想修养。3、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有六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4、业务能力修养。包括: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身体和环境适应能力。

9、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把好关,就是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正确判断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哪些应该多报、详报,哪些应该少报、简报,从而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把好度,就是要把握分寸、力度,把握报道的时机。要审时度势,了解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要因时、因人、因地、因事制宜。既要在政治上、政策上把好关、把好度,又要在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等具体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归根结底要在导向上把好关、把好度。

10、简述广播和电视共同的传播特点。

答:信息量大;受众广泛、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转瞬即逝,不易保存。

11、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主要内容

答:《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从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等方面,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职业行为作出了详细规范。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忠于事实,追求真理。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12、2008年6月20,胡锦涛同志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简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与网民在线交流的意义答:这种现象是我们国家政治进步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随着网络发展突飞猛进,网络成了人民参政议政的重要阵地,网民成为监督政府的一股主要力量。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意。而国家领导人代表政府与网友沟通,通过这种方式来倾听民声,有利于更好更及时地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锦涛同志与网民在线交流,是用实际行动体现这一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积极与网友在线交流,能够鼓舞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充分发挥网民参政议政的作用,促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体现了党的宗旨和人本思想。近些年来,我国致力于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政府部门敞开大门接受群众的监督。这种开放的态度,体现了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勇气和决心。

13、简述新闻事业的功能。

14、答:1.报道新闻,传播信息。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3.传授知识,普及教育。4.提供服务,文化娱乐。5.刊播广告,服务经济。

14.简述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答: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

(2)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保持媒体的公信力。

(3)促进新闻队伍建设,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15、简述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答:1.要旗帜鲜明的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祖国统一。

2.在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问题上,要坚持原则,

3.树立坚定的国家意识和大局意识,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的整体对外战略。

4.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以事实为主,以我为主的方针。

5.考虑宣传重点内容和工作部署,一定要着眼于增进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总之,对外宣传工作有自己的规律,要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对外宣传的本领。

16.如何处理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答:(1)正面宣传和新闻批评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2)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批评;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社会生活中需要进行批评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报纸,广播和电视上来,批评性报道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搞“有闻必录”。一个时期内,批评性报道不能过于集中,以免引起副作用。

17、简述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答:1、只有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造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舞人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工作方针正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唯物论精神。

2、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工作方针是宣传思想的工作,履行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职责的必然要求。党情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需要迫切发挥宣传思想工作振奋精神、鼓舞人心、理清情绪、化解矛盾的作用。这既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党性体现,同时也是使命所在、价值所在。

18、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1.坚持党性原则

2.坚持建设性监督

3.坚持科学监督。

4.坚持依法监督

19、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对案件报道的规定

1、不在自己服务的媒体上发表本人及亲属涉诉时间的报道和评论

2、案件报道不应影响司法公正和法律判决,不偏袒诉讼任何一方。案件判决前,不作定罪、报道;不针对法庭审判活动进行暗访;报道公道审理的案件,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20、简述电视影像的基本特征:

1再现性的本质特征。

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

3,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

4限定性现实空间。

5感性的符号形式。

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辨析题

1、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心理,因此新闻价值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1)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是新闻工作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指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它寓于事实本身,是客观的,不以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

(2)当然,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反映了受众在选择和判断事实时的需求欲望、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约。因此,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不仅包括信息价值,而且包括宣传舆论价值、文化教育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标准。但是,新闻价值本身是客观的。

(3)对于传播者来说,认识到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是使新闻传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使自己赢得受众信任的重要条件之一。

2、媒体进行产业经营必然会影响新闻公正

答:错误。

(1)媒体进行产业经营与坚持新闻公正并不是对立的。良性的产业经营能够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的本质属性,媒体在产业经营中,只要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就能确保新闻客观公正。

(2)新闻媒体及从业者如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必然会对新闻公正产生危害。

(3)新闻媒体只要始终坚持把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就能确保新闻公正。

3、“新闻工作者是舆论监督的主体”。请辨析这一观点的对错,并阐述理由

答:此观点错误。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舆论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

(2)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党和人民群众,也就是说,党和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舆论监督者。(3)新闻工作者在舆论监督工作中,只是扮演社会舆论的“传达者”或“表达者”角色,而非“监督者”的角色。或者更形象地说,新闻工作者只是扮演其间的一个具体执行人角色,是党和人民群众实施舆论监督的“代言人”。

(4)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

4、“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可以采用情景再现”请根据广播电视新闻理念和职业道德准则辨析这一观点对错、并阐述理由。

答案:此观点正确。情景再现作为一种电视表现手段,它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如临其境”的电视特点,使原本消失的现场,真实般地再现在观众面前,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和吸引力。“情景再现”还可以弥补因采访条件、拍摄难度的影响,而造成没有新闻现场的缺失。

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对客观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反映,它是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性的统一。它既反映事物真实的现状,又符合事物发展趋势。

“情景再现”首先是建立在“有其事”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电视再现的情景是过去客观存在、发生过的事实,只要它再现的事实是客观发生和客观存在的,它就没有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采用情景再现手段时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夸大事实。避免因情景再现造成夸大、片面、主观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

5、在新媒体与“读图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正在日益丧失。

答:此观点错误。受众的多元化需要,决定了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广播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迅速及时、覆盖面广;成本低廉、便于互动;伴随收听、声情并茂。广播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可借助新媒体实现可视可听可读,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不仅不会丧失,而且会得到更大的拓展。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产业属性,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答: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决定了我国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新闻传播事业的产品是精神文化产品,它应该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表明,新闻媒体既要积极引导舆论,保持正确导向,又要讲究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的经济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这一循环链条上的两个重要环节,一个也不能忽视。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7、“用事实说话就是坚持新闻的客观性避免倾向性”。请辨析这一观点的对错,理由

答:错;(1)“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机构用一报道和评论事实、宣传一定的思想和政策的重要形式,表现为对事实的客观报道。(2)“用事实说话”所表达的,常常是一种无形的意见。在对事实的选择和对事实的报道中,常常渗透着新闻发布者的思想和观点,体现着一定的立场和政治倾向。它能够使受众在获知事实信息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报道者的观点和意见,因而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8、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应遵循媒体传播特点,越口语越好

答:错;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

(1.易于接收接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受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同时广播电视受众在文化、年龄上是多层次的,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和语言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

(2.可听性。广播电视要求受众用听觉器官捕捉语音、语义,因此要让受众听得见、听得懂,要求“入耳”和“入脑”,便于耳听接收。

(3.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要求真实准确,新闻报道对象要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过程细节、引语、资料等都应是准确的。

(4.完整性。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信息应相对完整。

(5.通俗性。要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注意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庸俗化。

9、在新媒体与“读图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正在日益丧失。

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受众的多元化需要,决定了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广播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迅速及时、覆盖面广;成本低廉、便于互动;伴随收听、声情并茂。广播在发挥

传统优势的同时,可借助新媒体实现可视可听可读,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不仅不会丧失,而且会得到更大的拓展。

10、新闻工作者坚持党性原则,就不能做到真实、客观、公正。

这一观点使错误的。(1)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上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2)新闻真实性指新闻报道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对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使报道结果符合实际:新闻客观性指新闻报道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对象,以客观叙述为表达方式:新闻公正性指新闻报道为对立的双方提供平等反映意见的机会。

(3)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只有遵循党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客观事物进行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才能才根本上做到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公正。

1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应该商品化,新闻事业应该产业化。

答:错误。(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与市场规律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闻产品有进入市场进行流通的客观环节,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流通领域体现出较强的商品性,要按市场规律运行。(1分)

(2)在流通领域新闻产品所体现出的商品性,并不意味着新闻要商品化,也不意味着新闻事业要产业化。(1分)

(3)"新闻商品化"、"新闻事业产业化"等提法的实质,就是要在新闻的采、写、编、评等业务环节也按市场规律运作,这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1分)

(4)新闻媒体固然可以通过广告来获得巨额收益,但其广告功能或者说产业功能、经济功能,都是建立在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意识形态功能的基础之上。(1分)

12、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新闻工作者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一.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所有的新闻事业都必须接受党的领导。

二.各级党委要始终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内部自由发表意见和公开报道遵守宣传纪律的统一。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三.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是对宣传党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的领导。新闻工作者要服从党的领导,不仅指组织上的服从,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使党的思想观点、党的方针政策,迅速、广泛、准确和生动地同群众见面。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新闻工作要做到既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又要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3、新闻宣传做到对党负责,就不能做到对人民负责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在政治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上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全部工作中,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完全统一的。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党得以生存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

3,历史经验表明,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发扬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保持和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才能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纽带作用,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14、媒体炒作能够提高新闻价值。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1. 新闻价值具有客观性,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素质的总和。

2. 新闻工作者可以发现、报道新闻事实,呈现新闻事实的价值,但不能任意拔高。

3. 运用媒体进行炒作是一种违背新闻传播规律、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不正当行为,不仅不能提高新闻价值,反而会降低媒体的公信力。

15、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意味着文艺创作和评论可以自由而不受限制

错误的。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党繁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是人类科学文化发展规律的生动概括,是民主精神、群众路线在文化艺术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2,坚持双百方针,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找性劳动,切实保障创作自由和评论自由,提倡不同学术观点、艺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健康说理的文艺评判。

论述题

1、美国“新闻公正与正确”研究所曾就美国媒体关于巴以冲突的报道进行专门调查,请运用新闻学知识加以分析。

1这项调查显示出美国媒体的不平衡报道以及新闻价值的取向,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巴以冲突的政治倾向,体现了美国媒体的舆论导向。说明媒体的作用体现在政治相关的所有领域中,媒体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1)新闻事业属于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范畴,具有强烈的政治性。由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新闻事业所维护的阶级利益、所宣传的思想体系以及通过新闻事业所实现的新闻自由都是不同的。(2)新闻报道的政治倾向性是通过新闻价值取向来实现的。新闻价值既有反映新闻传播一般规律的共同标准,又有反应不同国家的经济、政治和道德思想的具体标准。在判断和衡量新闻价值的过程中,持有不同政治立场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会表现出不同的新闻价值取向。处于不同新闻传播体系的新闻工作者,受到新闻传播体系的制约,所持的新闻价值取向也是有差别的。

2、论述“广播电视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答: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2、在抗震救灾报道中,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真实;保持冷静清醒的政治头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3、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反应,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从政

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要求。政治上,紧密配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宣传中央关于抗震救灾的方针政策、路线措施;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及时地报道地震灾情、抢险工作进展及灾后重建工作;组织作风上,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坚持发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第一时间将抗震救灾各项信息传达给全国人民,为抢险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取得了抗震救灾报道工作的伟大胜利。联系实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论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背景与意义。

4、答:背景:(1)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2)信息化网络化新形势下,媒体自身发展的需求。意义:(1)坚持“三贴近”,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2)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人民的宗旨,加深对基本国情的理解,加深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把握正确舆论导向。(3)有利于推进新闻改革创新,把镜头和话筒更多地对准基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联系党和人民的纽带作用,多用贴进群众的生动事例,多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实反映社情民意。(4)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联系实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请结合新闻战线宣传工作实际,论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5、答案:(1)解释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思想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内容:群众路线思想在当前新闻工作中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三贴近”原则的学习和“走转改”活动落实。

①解释“三贴近”原则。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新闻宣传和新闻改革要坚持和落实“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富有生活气息;贴近群众,就是以人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使宣传报道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2011年8月,新闻战线发起了“走转改”活动,这是新闻战线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进一步落实新闻报道“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更加落实了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贯彻。(3)意义:

①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也是决定新闻工作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群众立场要求新闻工作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说话。坚持“三贴近”,坚持群众路线,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

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加深对基本国情的理解,加深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对人民群众生活状态的理解,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③有利于推进新闻改革创新,把镜头和话筒更多地对准基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联系党和人

民的纽带作用,多用贴进群众的生动事例,多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实反映社情民意。④促进新闻工作让群众满意。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检验新闻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群众意见作为衡量新闻工作长短优劣的最好尺子,新闻作品的评选评比注重群众感觉,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让新闻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备注说明:可以结合实例,对改进工作的几个方面,可酌情有所侧重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讲解学习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新闻基础知识 一、广播电视节目时广播电视台所播出的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二、广播的传播符号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三、电视传播符号— 1、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2、图像(文字、示意图、图表、照片、图片、影像) 四、电视影像特征: 1、再现性 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 3、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 4、限定性显示空间 5、感性的符号形式 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五、电视影像要素: 1、镜头与蒙太奇 2、画面构图 3、光线 4、拍摄角度 5、运动镜头 6、景别

六、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原则: 1、易于接收 2、可听性 3、准确性 4、完整性 5、通俗性 七、广播优势: 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 2、听众覆盖面广 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八、广播劣势: 1、不易保存 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九、电视优势: 1、信息符号视听兼并 2、重构时空,现场感强 3、时效性强 十、电视劣势: 1、不易保存 2、选择性差 3、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十一、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用于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道形式。 事件消息:以报道刚刚发生或仍在发展变化、一般具有较明确的事件始终点的新闻事件为主的消息体裁。 非事件消息:着重反映的客观事物一般没有明确的事件始终点,报道其发展变化阶段性特点或基本面貌,反映蕴含其中的典型意义。 十二、人物专题: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经历,进而揭示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社会全貌的新闻专题。 事件专题: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专题节目。 十三、研究性专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综合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和规律性认识的新闻专题节目。 十四、谈话节目:一人或多人完全用讲述的方式表现节目内容的节目形式。十五、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 十六、连续报道:跟踪新闻事件发展进程连续多次播出的累积式报道。 十七、系列报道:围绕同一个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次多篇成组的报道。 十八、深度报道:运用揭示、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角度报道新闻的形式。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简答题

6、教师工作都有哪些特点?P368 答:(1)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2)劳动的内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多面性 (3)劳动的方式决定了教师工作具有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结合的特点 (4)劳动的质量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5)劳动的效果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延时性 1.某校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把握那些方面的内容? 答:①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 ②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④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⑤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根本点是什么? 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以党性原则为核心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根本点是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内涵博大精深,十分丰富。 4、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我们的党在 ①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 ②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 ③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④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宣传党中央的思想和主张,对那些一时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群众,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说理进行疏导和教育。 5、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基本要求】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必须准确,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同时防止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两种倾向。 6、什么是党性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定义】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2)【基本要求】 ①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②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之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允许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公开报道中发表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相反的言论; 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 ④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 性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⑤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 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防止滥用新闻传播自由权利的现象。 7、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1)为人民服务;(2)为社会主义 服务;(3)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8、什么是正面宣传? 答:“正面宣传”就是要着力宣传能鼓舞 和推动人们分法向前的各种光辉业绩。 9、什么是舆论导向? 答:指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 向。 10、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是什 么? 答:(1)根本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为指导, 自觉地、坚定不移地同党的方针、政策、路线 保持一致,积极贯彻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 领。推动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 (2)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增强政治意 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3)必须唱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4)必须贯彻团结稳定,正面宣传,善 于并敢于回答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和敏感问 题。 1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把好关、 把好度 12、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 么? 答: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的监督。 【意义】(1)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建设 的推动力 (2)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 要方式 (3)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 要内容 (4)舆论监督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 有效途径 (5)舆论监督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注 意的有力武器; 13、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 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 14、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主要功能? 答:(1)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 (2)社会调节功能; (3)社会控制功能 (4)社会制衡功能 (5)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15、监督的三大原则:建设性、科学性、 依法监督。 16、搞好新闻监督工作的要求? 答:(1)划清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界限; (2)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3)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4)坚持共振客观、实事求是、抓住本 质、打中要害; (5)要坚持党的领导。 17、为什么要坚持政治家办报? 答:(1)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 的要求,是由其性质决定的,是对实现党领导 新闻事业的保证; (2)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18、毛泽东在1957年6月,提出政治家 办报的思想。并提出(抢)“新闻”、(压) “旧闻”,(不发)“不闻”的观点。 19、政治家办报的要求? 答:(1)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 养; (2)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 (3)突出重点宣传,把握政治方向; (4)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 (5)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20、新形势下政治家办报的要求? 答:(1)打好理论路线根底; (2)打好政策法律根底; (3)打好群众根底; (4)打好知识根底; (5)打好新闻业务根底。 21、新闻真实性的内涵是什么? 答:以事实为基础和依据来报道新闻,其 本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的反映 论,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 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22、怎样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答:(1)事实真实(要素、材料、背景); (2)概括性真实。 23、什么是本质真实? 答: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 和规律。 24、“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生活、 群众。 25、新闻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 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 鼓舞人,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 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26、怎样坚持“三贴近”原则? 答:(1)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 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 (2)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创新; (3)提高引导水平要主要在体制上创新。 27、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答:坚持报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当社会效益与经 济效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 一位。 28、文艺上的“二为”方针? 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9、双百方针是指什么? 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由毛泽东 在《论十大关系》中最早提出。 30当前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 31、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三 者是相统一的,密不可分,只有思想性、艺术 性、观赏性相统一,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吸 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32、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是什么? 答:(1)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和 时局的变化; (2)以全社会为服务对象,加强同人民 群众的联系; (3)要具有较强的政治信念; (4)具有权威性; (5)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6)具有浮光掠影的弱点。 3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包括哪些? 答:(1)政治修养; (2)思想修养; (3)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 (4)业务能力修养。 34、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什 么? 答:(1)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 建筑;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色彩; (3)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 节规范体系。 35、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 么? 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最新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

1.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 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仍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数学法要求的统一。 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2.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指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组织协调,使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1)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2)统一个方面的社会力量,争取家长和社会配合,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使德育工作经常性、连续性、系统化、制度化 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一,阶段性与连续性 第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第三,不平衡性 第四,差异性 4.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1)同理心。这是与学生沟通的前提,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 (2)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3)纳与尊重学生。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与迁就。 5.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6.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7.简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8.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全国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之《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把握那些方面的内容? 答:①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②要坚持把 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④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⑤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根本点是什么? 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以党性原则为核心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根本点是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内涵博大精深,十分丰富。 4、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①思想上,我们的党在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②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③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④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宣传党中央的思想和主张,对那些一时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群众,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说理进行疏导和教育。 5、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基本要求】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必须准确,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同时防止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

行政管理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库[含答案]

公共基础训练题---行政管理公共基础知识[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 a. 社会制度的变化 b. 领导集团的变更 c.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 d. 人民群众的一致要求 2. 中国目前正进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 ( ) a. 减少机构和部门的数量 b. 裁减人员的数量 c. 政府职能的转变 d. 行政效率的提高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当然,有经济条件的同学,千万不要吝啬,花点小钱在自己的未来上是最值得的,多少年来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既然势在必得,就不要在乎这一刻。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一个网站,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 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工具,一款公务员考试软件,对于我成功它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超猛的一款软件,集成最新题库、大纲资料、模拟、分析、动态等等各种超赞的功能,性价比超高,是绝不可缺的一款必备工具,结合上速读的能力,如虎添翼,让整个备考过程效率倍增。到我推荐的这里搜索“公务员”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目(也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最后,记得好好学习,只有自己帮助自己。祝愿每一位有梦想的同学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大家祈福!加油! 3. 下面()是政府办事机构。 a. 中央办公厅 b. 县工商局 c. 乡工商所 d. 县驻京办事处 4. 我国政府机构与立法机构的关系是 c( )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横线处的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36分) 1.【】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A、党性原则 B、真实性原则 C、指导性原则 D、群众性原则 2.【】首次明确提出,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 A、列宁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3.【】“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于年提出。 A、1941 B、1945 C、1980 D、1989 4.【】“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这是同志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周年作出的重要批示。 A、毛泽东10 B、邓小平30 C、江泽民50 D、江泽民60 5.【】世纪开始出现一些以采集和发布新闻为生的专职人员。 A、14 B、15 C、16 D、17 6.【】是中国古代的报纸,通常指历代封建政府发行的官报。 A、邸报 B、小报 C、京报 D、宫门钞 7.【】民国初期的名记者被称为“新闻界全才”。 A、黄远生 B、徐宝璜 C、邵飘萍 D、胡政之 8.【】与胡适曾在《每周评论》上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9.【】《》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卅运动”中创办的通俗政治报纸,是迄今能见到实物的中共第一种日报,由瞿秋白主编。 A、热血日报 B、解放日报 C、新华日报 D、人民日报 10.【】1937年初“西安事变”后范长江赴延安采访,所撰写的通讯后被编集成册,名为《》。 A、《中国的西北角》 B、《塞上行》 C、《延安归来》 D、《西行漫记》 11.【】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一书,第一次真实生动地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 A、斯诺 B、斯特朗 C、史沫特莱 D、爱泼斯坦 12.【】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呼号XNCR。 A、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B、延安人民广播电台 C、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D、陕北人民广播电台 13.【】总部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由澳大利亚媒体大亨默多克所拥有,其业务覆盖了电影制作发行、电视广播、广告、报纸杂志、图书出版、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体育运动方面,拥有全球最强大的体育电视。 A、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B、美国维亚康姆 C、贝塔斯曼 D、新闻集团 14.【】新闻事业最基本的功能是报道新闻和。 A、引导舆论 B、传播知识 C、提供娱乐 D、刊播广告 15.【】新闻事业作为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信息力、力、产业力和文化力。 A、舆论 B、凝聚 C、影响 D、向心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2)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

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 (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4、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称、内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

公共基础知识之简答题汇总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答:在哲学研究的众多问题中,有一个重大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二是,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史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辩证法的观点,他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内部矛盾推动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各自孤立、静止不变的东西,认为世界是没有矛盾的,是不会发展的,有变化也只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认为这种变化纯粹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3、“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答: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要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首先,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使得我们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充分反映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要努力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时解决时代发展中的新课题。其次,与时俱进必须把握规律性。把握规律性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所谓创新决不是主观任意的创造,而是符合严格的科学性要求的创造性活动。就社会领域内的创新活动来说,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就是要不断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在新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规律。再次,与时俱进必须富于创造性。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关键在于创造出新的东西。 4. 怎么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指: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即是否为真理的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唯一性: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实质上就是判定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简单地说,认识指导实践,如果实践成功,得到了预想的结果,说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是正确的,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辨证统一性: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和可靠性,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或不确定性实质实践标准的过程性、局限性,即实践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5 .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答: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间的交互作用,引起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推动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 . 什么叫实是求是?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新闻和新闻事业 一、新闻的起源与本源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辨析题: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要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防止主观主义、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 二、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公认的、具有权威地位的定义。)新闻定义的内涵(必须依据事实;内容上具有新意;公开报道和传播;时间上讲求时效) 三、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具体: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引用的材料准确可靠;背景材料完全真实、全面、客观、实事求是。本质:1、全面、完整、深刻,力求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反映事物内在规律;2、注意代表和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评论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就必须客观、公正、有立场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让防止新闻失实? 1、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基本要求、本质要求; 2、新闻失实的表现:一)子虚乌有二)合理想象三)以偏概全四)猎奇传讹五)导演摆布六)添枝加叶七)商业炒作 3、怎样防止新闻失实:A、接近“起点源”法,尽量接近“起点消息源”,坚持不做实地采访、不到事发现场不写新闻,是保证新闻真实的最可靠的方法。B、全面采访法,采访一定要深入、全面,这是实践检验了的、新闻采访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C、“据官方”法。所谓“据官方”就是根据党政机关及有关职能部门依职权所制作的公开的文书来写新闻。D、眼见为实法。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对采写新闻也不无启示。E、逻辑推理法。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对一些违反客观规律、不合乎常理的事实,只要通过逻辑推理的办法就可以合理排除一些新闻事实中存在的失实成分。F、法律求证法。要保证新闻在法律意义上不失实,必须要收集相应的证据材料,如当事人签名认可的采访笔录、采访录音、录像等。G、平衡法。这里的平衡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新闻事件当事人双方的平衡,即要反映双方的意见,尊重双方的“话语权”;一是指新闻事实好坏、利弊两方面的平衡,不要说好就一好百好,说坏就一无是处。H、冷却法。有的事件比较复杂,一时难以了解清楚来龙去脉和事实真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情的发展,其隐藏的真相就会逐渐被揭示出来。 四、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含义: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的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新闻客观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是指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既不能把小事当作重大新闻来报道,也不能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综合性指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受众在选择和判断事实时所反映出来的需求欲望、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约。新闻价值取向 五、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特点:快捷、准确、灵活)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 六、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1、社会条件: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和文化进步提供了物质条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导致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阶段(集权主义、自由主义、集团垄断、社会主义)七、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特点:具有

公共基础知识测试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2

————————————————————————————————作者:————————————————————————————————日期: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二)与参考答案及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它的代码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30分。)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执政为民B.以人为本 C.与时俱进D.又快又好 2.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解决环境资源问题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的科学理论体系。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能、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农村牧区居民收入 5.()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科学发展B.与时俱进 C.改革开放D.民主政治 6.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上具有不平衡性。从理论上说,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也应该是先进的,反之亦然,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历史上和现实中有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是较高的,有些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又可能在思想领域超过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7.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的形成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形成 C.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7.【答案】D。解析: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党的十七大 8.【答案】B。解析: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应选B。

考研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第一章、概说 1广播电视文艺和广播电视艺术的区别:广播电视文艺意味着广播电视作为“媒介”所传播的文艺节目。广播电视艺术意味着广播电视作为“载体”所具备的艺术个性—包括非文艺节目中同样存在的广播电视的艺术个性。所谓“广播电视的艺术个性”,是广播电视语言、表现手段、艺术技巧的综合体现。 2广播电视作为传媒:以节目为表现形式。 3广播电视“艺术载体”的特性:广播承载声音(包括有声语言);电视承载声音和图象(包括有声语言和文字)。 4广播电视文艺:在广播电视媒体上呈现的文艺形态。广义理解,在广播电视上传播的一切文艺形态都属于广播电视文艺;狭义理解,专指具有广播电视艺术特征的,或经过广播化、电视化处理加工的文艺节目。 5广播:是“电声广播”的简称。无线电台发明于1906年,以加拿大人费森登在美国的一次实验为标志。 6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电台:是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 7电视:是“电视广播”的简称。发明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 8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的。 9电视的诞生日是:1936年11月2日。 10彩色电视:1953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 11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视台:是1926年10月1日,哈尔宾广播无线电台。 12中国民营广播电台之始:是1927年3月。 13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标志着新的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14我国的第一座电视台:是1958年5月1日开播、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北京电视台。198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均开始使用卫星传送节目。 15我国彩色电视始于:1973年。 16中国广播电视部:成立于1982年5月。 17《综艺大观》、《正大综艺》:1990年推出。 18广播与电视的特性:具有:“传播媒介”和“艺术载体”双重特性。 19传播媒介:有直播和录播两种节目制作方式。

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

1. 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仍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数学法要求的统一。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2. 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指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组织协调,使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1)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2)统一个方面的社会力量,争取家长和社会配合,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使德育工作经常性、连续性、系统化、制度化 3.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一,阶段性与连续性 第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第三,不平衡性 第四,差异性 4. 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1)同理心。这是与学生沟通的前提,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 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 (2)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3)纳与尊重学生。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与迁就。 5. 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6.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7. 简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8. 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1)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教学的能力 (4)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 (5)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

最新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业务知识重点简答论述题汇总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业务知识重点简答论述题汇 总及答案 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1.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答: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 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答: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 (1) 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 (2) 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 (3) 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 (4) 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 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 3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 1 / 16

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答: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 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 (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 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 (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 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 (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 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 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 (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必备简答)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必备简答) 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要点速记:全民多现身。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扣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4.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膏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養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要点速记:两权一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要点速记:人人才鱼舆论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 5.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1)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2)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3)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要点速记:日内方育。 6.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要点速记:两传选新再创造。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8.简述学校教育在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恃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要点速记: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要点速记: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10.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入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11.简述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要点速记: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12.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