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

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

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延续了五千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和其他的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受到较大冲击。如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另其在我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需要探索的一个话题。本文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索了在当代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并提出了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力求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软实力、精神价值

1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核心。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时间长河冲刷积淀下来的人类文化瑰宝,应当予以重视。然而,由于近些年来西方文化等一些外来文化以各种形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人过度地大力吹捧西方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人所忽视,从而导致中国人对自己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的薄弱与丧失。尤其是近十年来,在全球化的国际发展进程的推动下,以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为主的国家硬实力的强大虽然依然具有基础性和保障力,但是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文化软实力的依赖明显增强,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本土文化的当代发展问题。

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恢复文化认同感,各界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频率地在不同的场合对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推向了历史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具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意义。作为华夏民族文化血脉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绵延不绝。近现代以来虽遭受几次重创,但因其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现实的关怀而在民间仍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顽强的生命力。近年来,传统文化所受到的关注更是不限于学界,商界、政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从各自领域推动着传统文化的回归。

本文着眼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首先界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其次阐述了在当代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为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的定义,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一种看法认为,所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对提高人民的思维能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切有重大价值的优秀精神成果的总和[1~2]。另有一种看法认为,所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那些经过了实践检验、时间检验和社会择优继承检验而

保留下来并能传之久远的文化[3~5]。这两种表述,可以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定义式阐释。前一种表述,重在实践性和当下性,偏重精神内涵,强调思维能力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推动,是从现代省思传统,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但相对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民族性和前瞻性。后一种表述,重在传承性和历史性,是从传统来提升现代,但相对轻视了时代性和当下性。不过,这两种表述大致反映了学术界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性理解。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一部分。在思想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具有提高人们道德思想境界,推动精神文明发展的作用,如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爱”思想,体现的是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应当认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物质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当能够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其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能够与当代中国社会背景相适应的文化。

3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3.1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软实力的途径

目前,我国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均走在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这样才能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综合竞争[6~7]。在我国,当前的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任何价值观的生成,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在中国社会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价值观,自然离不开中国社会这个特定的土壤。又由于价值观本身具有继承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创造的传统文化,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8]。

中华传统文化包容、辩证与和谐的智慧,对解决人类现代困境有重要价值。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民族文化表达、教育和传播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要直面国际文化博弈格局,在与世界文明对话中争取话语权主动权,呵护与彰显本民族文化特色,以摆脱发达国家的偏见和误解,赢得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平等地跻身于世界文化之林,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尊严感和自豪感。

3.2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

一个国家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必然与其主流文化价值观息息相关,因此,要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由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相对稳定的评价标准,人们在观念和价值选择时存在严重的混乱甚至焦虑,历史虚无主义、价值相对主义、道德实用主义以及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在多元文化的裹挟下冲击和干扰着人们的良知和判断[9]。类似三鹿奶粉、地沟油、药物胶囊等暴露出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小悦悦事件和“老人街头摔倒要不要搀扶”等暴露出的社会公德问题等等都是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导致的国

民精神面貌不健康的具体表现。

3.3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与个人道德修养相关的思想理念,正是这些文化五千年来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群体特性。在《礼记.大学》提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其其家者,先修其身。”可以看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是和谐家庭,治理国家的前提。只有一个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才可以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在当代仍可作为我们的道德行为准则。

目前,中国人所接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较少,具有传播信息作用的学校、媒体也经常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播。这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少在无形中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以及行为。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许多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混乱,以致于会做出违背道德、触犯法律的事情。现在社会中一些不愉快事情的频频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中国人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正确价值观引导的缺乏。

我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以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为例,“仁”提倡我们每个人怀有仁爱之心,也就是所说的善良博爱,常给予人关怀,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此,想必社会会减少许多纷争;“义”告诉我们要有正义感,正直,讲义气,也有公平正义的意思。如果每个人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能够从义的角度对待朋友、工作,一定会使得自己的道路越走越宽广;“礼”教导我们要懂礼貌、守礼节。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对个人来说,懂礼、知礼、行礼是我们与人友好相处的前提,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必定是受欢迎的人。由此可见,一个从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必然会有好的个人发展。

4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4.1重新认识古代文字及表达方式

传统文化是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观察视角、话语体系等共同作用的产物[10]。因此,理解、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必须建立在其能够被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古代文字及其表达方式,学习和掌握文言文的表述及其特点,从基本常识,如字词构造等基础入手,向全社会建立和推广专门的传统文化学习体系。我们不能将传统文化狭隘地理解为某个具体的方面,比如唐诗宋词、传统工艺等等。

4.2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播

文化不是静止的,它需要灵动性和可塑性[11]。而文化的传播则可以将这一特点显现出来。文化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够发挥其作用,而不应该是禁锢的。而传播途径有许多种,如通过纸质传播、媒体传播及人之间的传播。中文国际频道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主要频道之一,近几年在节目安排上,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如《国宝档案》、《文明之旅》等节目,都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这些节目的播出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人们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另外,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学校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会更加直

接有效。

4.3通过创新,复兴文化

张岱年先生曾指出:“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文化的发展不能仅仅重复久已流传的真理,而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突破前人的局限。”具体来说,文化创新活动有两个核心方面。一是转化,转化的创新是以服务现实为目标的,即根据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从传统文化已有资源当中转化出能够促进当下现实发展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基础;二是生发,生发的创新是以展现当代人的文化创造力为目标的,即继承和运用传统文化独特的观察视角、思维方式、观念基础,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世界,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世界,回归传统文化本身的立场,呈现中国特有的文化视野,为当代中国及世界提供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

5结束语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其自身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民族认同和文化自豪感、优越感,也不仅仅是意味着一种资源和财富,而更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本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界定,对在当代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如何在当代发展传统文化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对在当代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文化的复兴提供一些依据。

参考文献

[1]孙文亮.论新时期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思维[J].齐鲁学刊,2014(3):10-14.

[2]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35-39.

[3]袁溧,余应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04):129-131.

[4]江海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功能作用与价值定位[J].理论月刊,2014(6):15-18.

[5]黄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02).

[6]尹强.论当下中国志愿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兼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进步文化的融通与结合[J].学术探索,2015(1):88-92.

[7]刘莲香,王正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0,31(1):122-126.

[8]丁宁.“国家文化软实力”与艺术[J].艺术探索,2008,22(1):34-37.

[9]芦海英.传统文化的情感取向与生命教育[J].青海民族研究,2013,24(3):164-166.

[10]庞朴.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J].科学中国人,2003(4):9-11.

[11]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34-4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