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难兴邦——纪念512活动总结书

多难兴邦——纪念512活动总结书

校级观摩性团组织生活

主办:共青团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承办: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分团委组织部

协办: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07级1支部

目录

一、活动概况 (3)

二、活动背景 (4)

三、活动目的 (6)

四、活动流程 (7)

五、活动的教育意义、思想高度 (19)

六、活动策划难点、重点及解决对策 (20)

七、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对策及经验教训 (23)

八、活动意见征集及组织宣传筹备 (26)

九、详细经费开支 (28)

附: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去到在四川绵阳市区内设立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题字——多难兴邦。 (30)

致谢 (31)

一、活动概况

主题: 多难兴邦,我们的反思和展望——纪念5·12

主办:共青团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承办: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分团委组织部

协办: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07级1支部

时间: 2009年4月9日下午4:20

地点:7教206

主持人:严玉平龚正

支部人数:40人(包括5名共产党员,32名共青团员,3名群众)。

活动应到37人,实到39人(其中5名共产党员,31名共青团

员,3名群众),1人因为参加学校骨干团校培训请假。

参与人员: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零七级一支部成员及嘉宾。

嘉宾:四川师范大学校团委书记康胜老师,四川师范大学校团委办公室主任曹欣老师,历史学资深专家谢元鲁教授,历史文化

与旅游学院分团委书记秦绍林老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07级

辅导员蒋若凡老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08级辅导员彭垚垚老

师,四川师范大学校团委秘书处秘书长杜婷婷同学,以及四川

师范大学学生校团委组织部成员、各兄弟学院组织部成员及观

摩团同学。

主要形式:PPT演示、视频播放、讨论发言、评书表演、演讲、VCR采访纪录、自由辩论赛、情景互动、嘉宾点评等。

流程画卷:

第一篇:中华民族,在废墟中从容崛起。

第二篇:梦回千年,文明在灾难的砥砺中沉淀。

第三篇:历史的关口,我们何去何从。

简要流程:

1、主持人开场致词。全体起立,合唱共青团团歌。

2、视频观看:雪明沙画——多难兴邦(5·12的铭刻)。

3、同学自由发言。

4、评书——大话成语“多难兴邦”。

5、演讲——中国崛起。

6、同学自由发言。

7、VCR采访纪录。

8、开展以“娄继英是否应该去灾区前线支援”为辩题的自由辩论赛。

9、新华社论“爱国,首先要从做好自己的事情开始!”。

10、角色扮演,情景互动。

11、同学自由讨论。

12、主持人总结,邀请嘉宾点评。

13、全体合唱共青团团歌。

14、主持人总结此次团组织生活,欢送嘉宾。

二、活动背景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充斥着考验与抗争的历史。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使得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2008年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则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2008年有喜有悲,甚至不夸张地说,有大喜大悲。这对于全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都是严峻的考验。

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温暖;主权受到挑战,我们亮剑出鞘;圣火遭受屈辱,我们奋不顾身;地震撕裂大地,我们竭诚互助;南方再遇洪涝,我们风雨同舟……我们经受了巨大的考验,而正是这种考验唤醒了每一个炎黄子孙内在的灵魂,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了力量,神州大地荡漾起一股又一股的暖流……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当航天员翟志刚跨出神七的舱门,向浩瀚的太空迈出中国人的第一步时,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如此种种,不禁让我们想到四个字——多难兴邦——是考验、磨难成就了不屈的中华民族。

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去到在四川绵阳市区内设立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师生,他在黑板上满怀深情地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勉励师生们。多难兴邦——这也是对国人的鼓舞。曾几时,他的中学校友周恩来总理也写下“要迎接困难,‘多难兴邦’”的话语,同样是基于我们炎黄子

孙团结不屈、坚韧顽强的秉性所言。但这秉性不是空穴来风,也不能自然遗传,需要我们积极努力地去继承和发扬,而青年首当其冲地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

三、活动目的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时刻追随建设社会主义的步伐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总是被许许多多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所感动,尤其是在去年的五月,华夏同胞,十三万万,血脉相连,心手相牵;一方有难,九州支援,齐心协力,共度国殇。这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引发了我们自身关于责任和使命的思考。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因此,我支部定在本月,策划组织开展题为“多难兴邦,我们的反思和展望——纪念5·12”的团组织生活。希望通过本次团组织生活,让大家铭记5·12,让大家再一次深刻地领悟抗震救灾中,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信心;使党团员们学会用民族精神作为武装自己、保卫国家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一个部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无所畏惧,愈挫愈勇,坚定相信祖国,相信党,相信人民的信念;号召广大党团员切实贯彻落实多难兴

邦理念,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宏伟目标;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基点,培养人文修养和专业素质,做好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准备,开创自己光明的未来。

四、活动流程(计时共约70分钟)

由女生委员杨娜领队,五名礼仪同学

(周雯斐、况冬梅、苏旖妮、朱慢丽)负

责前门接待,引导嘉宾及同学在横幅上签

名,并分发自制小国旗和活动流程表。4:

20活动正式开始。

1、主持人开场致词,介绍到场嘉宾。(2')

2、全体起立,合唱共青团团歌。(2')

3、视频观看:雪明沙

画——多难兴邦(5·12的

铭刻)(7')

主持人开篇引出

5〃12,以温总理的题字合

理切入主题,并指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多难兴邦”互勉,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环节让支部成员对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性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为达到此

次活动的教育目的设下铺垫。随后导出组织生活的第一篇——中华

民族,在废墟中从容崛起。

首先,观看惟妙惟肖

的沙画视频,回顾大地震

的点点滴滴。

以艺术类表演的视频

为载体,融入活动需要表

现的主题内涵,视觉与听觉并用,在活动一开端震憾推出,让同学们从轻松的艺术欣赏过程中,感受5〃12的沉痛。这有效地切入了

主题,营造活动气氛;也

极大地活跃丰富了组织

生活的形式,是活动的一

大高潮。

雪明沙画——多难兴

邦(5〃12的铭刻)

4、同学自由发言。 (5')

对于5〃12我们想说的太多太多。观看沙画视频之后,支部同学谈了谈对整个汶川地震的想法。朱慢丽同学针对沙画视频,主要谈及地震发生后,政府军队反映快速,人民空前团结,每个人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强烈地震憾着每一个中国人:面对

已经发生的,我们需要做的还有

很多,要反省,要重建;我们不

能让悲剧继续蔓延,应将其作为

“兴邦”的开端,让灾难中的点

点滴滴都成为前进的动力。

况冬梅同学在朱慢丽发言的基

础上,还说到人生命的脆弱,“大地

抖一下,无数人的生命就这样失去”;

她号召大家珍爱生命,珍惜生活,珍

重人间大爱。

接着,周保池同学提出“多

难不一定兴邦”“多难败国”的

疑问。他从国内外找到史实依据

佐证,指出大难如大考,考验着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领导力和执

行力;“多难兴邦”,这就要看

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

的人民,怎样面对灾难,怎样面

对未来。

5、评书——大话成语“多难兴邦”。 (6')

主持人结合同学发言,自然导入活动第二篇——梦回千年,文

明在灾难的砥砺中沉淀。

有疑问没关系,请李

论来解译。李论同学模仿

曲艺家话评书,将多难兴

邦的历史典故娓娓道来;

以楚灵王、晋平公为代表

的历史人物,鲜活再现。该评书形式新颖,内容充实,极具历史专业特色,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最后,李论同学指出:多难兴邦即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这个环节从历史

的高度审视“多难兴

邦”,得出多难兴邦

的原因和可能性,解

决了上述关于“多难

不一定兴邦”的疑虑,

也为下面环节的设臵伏笔。

接着,主持人从历史中找到“多难兴邦”的其它词源,如《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

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点出我国自古多灾多难,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斥着考验与抗争的历史。这继续解决了周保池同学关于“多难不一定兴邦”的问题。

6、演讲:中国崛起。 (5')

赵超越同学和大家分享

他对中国崛起的理解。他持重

沉稳、铿锵有力地演讲风格,

引起在场所有嘉宾和同学的

共鸣。他多次引用名言,妙语

连珠,令人拍案叫绝,如“祸

兮,福之所依”,“真金不

怕火来炼”,“最污秽的地

方往往会开出最鲜艳的花

朵”,“如果盛世的代价是灾难,那么这些灾难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等等。他点明多难兴邦,是一个恒久的历史主题;五千年来,无数中国人用钢铁意志铸就了中华文明的筋骨,在灾难面前永不倒下。他的演讲还体现出:上两个世纪是一部血泪史,可我们在血泪中找回了有血有肉的自己;改革开放以来是一部光荣史,我们将会在光荣中起步走向辉煌。最后,他满怀深情地说道:中国人,吓不退,压不垮。灾难会让我们更加团结与坚定,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无限美好,未来属于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7、同学自由发言。 (4')

赵超越同学带给大家一篇热血

沸腾的多难兴邦史,一篇激情澎湃

的文明沉淀史,每一个中华儿女都

为有这样的历史奋斗历程而骄傲,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这样发展而来

的中华文明而自豪。

对于我们历史学专业的同学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多难兴邦文明史。

所以紧接着,姚小欢、周

雯斐、马方林三位同学分别从中

国古代历史,日本历史、中国当

代史等角度谈了对“多难兴邦”的认识。他们对之前评书、演讲做了相应的补充,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想法。

其中,周雯斐同学引用一句话结束了

她的发言,这句话是这样的:如果折翅的

天使不能飞翔,那我们就借给对方一双翅

膀。手牵手,共同前进,梦想不再是你的,

我的,而是我们的。

8、VCR采访纪录。(10')

经过前面演讲和同学发言等环节,大家对多难兴邦形成了进一

步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收集到社会人士对“多难兴邦”的看法,他们是历史学资深专家谢元鲁教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分党委书记王晓焰教授。

两位老师就多难兴邦话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谢老师从历

史的角度解读多难兴邦。

王书记则从学生成长方面解读在多难兴邦理念的引导下,大学

生应该如何实践。 谢元鲁教授对我们的授业!

王晓

焰书记

对我

们的

授业!

9、开展以“娄继英是否应该去灾区前线支援”为辩题的自由辩论赛。(10')

由王晓焰书记的指导,自然切入活动的第三篇——历史的关口,

我们何去何从。

首先,主持人介绍在

5〃12抗震救灾期间一

个普通人不普通的事。

在医院没有批准的情况

下,重庆女医生娄继英

前往四川灾区做医护志

愿者,回来后被单位通知办理离职手续。此事在网上引起巨大反响。娄继英是否应该去灾区支援呢?抗震救灾,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多难兴邦,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我们又该何去何从?不同

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有不同的观

点,网络讨论一度如火如荼。我们支

部的辩论高手们更是以一个辩手的身

份对这个问题的两面观点进行了更深

层次的分析。

接下来主持人严玉平客串辩论赛

主席,拉开了二对二的自由辩论赛环

节。正方辩手杨波、杨博文;反方辩

手黄璐、陆勇,他们就“娄继英是否应该去灾区前线支援”展开了讨论。

本环节开展形式:本次辩论不同于正规意义上的辩论赛,只是进行自由辩论环节。同学代表组成两支辩论队伍(2人/队),一队担任辩论正方,一队担任反方,其余同学为观众。首先,双方一辩就本方观点立论,时间各为一分三十秒,共三分钟;当时间还剩十秒的时候有铃音提示;正方先行。其次,展开自由辩论,双方交替进行,时间各为累计计时两分钟,共计四分钟;当一方时间到,另一方可继续发言,或提问或陈词;当时间还剩三十秒的时候有铃音提示;首先由正方开始。最后,由双方二辩总结陈词、重申观点,双方各一分钟,共两分钟;总结己方观点,反驳对方观点;当时间还剩十秒的时候有铃音提示;反方辩手先行。

此环节以自由

辩论的形式让大部

分支部团员参与到

此次活动中来,调动

大家积极性,加深了

团员同学对多难兴

邦下个人行为与本

职工作的的认识。通

过此环节活动的开展让团员们在辩论的过程中实现了不同思想的碰撞,使其更深刻的理解多难兴邦的实质,并思考在国难面前,我们

当代大学生应该做什么,我们历史专业的学生能够做什么,这为下面环节的展开做下铺垫。

10、新华社论“爱国,首先要从做好自己的事情开始!”引起的思考。(2')‘

引导大家从娄继英的事例中清醒,理智冷静地思考我们如何面对眼前的困难,更重要的是,我们年青一代,应该怎样爱国。11、同学自由讨论发言。(4')

基于上述VCR和辩论环节积

淀的情愫,结合我们身边无数优

秀青年的事迹,联系个人实际情

况,同学们谈了谈当今青年大学

生的责任问题以及该如何以实

际行动在危机(在灾后重建、金融危机、国家主权)和挑战面前奋勇前进,如何挑起建设祖国的责任。主要是马春贵、李松、覃素美同学,他们重点讲述了在5.12地震后青年需要肩负起的历史责任,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灾后重

建工作中青年的作用。最后,

覃素美同学说道:我们要做好本

职工作,起到时代先锋带头作

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事业,奉献青春。

12、角色扮演,情景互动。(6')

对上一阶段青年团员树立的理想加以情感提升,深化“多难兴邦”的主题。

由七位同学分别演绎我国近年来大灾大难中的英雄代表——一是1998年夏季特大洪灾中的三名普通抗洪战士,二是03年非典时期的二名普通医护人员和一名非典病人,三是2008年抗震救灾中的一个人民公仆。他们以情景剧的形式再现灾难场景,表现出对战胜灾难的巨大勇气和决心。如:“没有条件,我们创造条件也要上!”“我们不上谁上!”“领导留下,让孩子们先走!”

最后,七个演员一起喊出多难兴邦,国人的热血沸腾在胸膛。多难兴邦,年轻人正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重建自己的家园,我们更要让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支部同学全体起立,挥动小国旗,齐声呼喊“中国加油”……最后,大家一起喊出“多难兴邦,我们在路上!”至此,大家激扬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本次活动的思想也随之进入最高潮。

13、主持人总结,邀请嘉宾点评。(5')

主持人总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生死一线间,我们的英雄们,舍生而取义,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了自己在灾难大背景下的本职工作。很多人,当好自己的那一分差,却将自己的一切全部留在了自己的岗位上。但是其人虽已没,

丰碑万年存。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青春,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的热血,做好本职工作。多难兴邦,我们在路上!!

在团组织生活即将结束之前,康胜书记做了点评。他认为此

次团组织生活是成功

的,投入了感情,饱含

热情,迸发着激情;在

思想的高度,理论的深

度,认识的维度,同学

的参与度上,也都有新

的突破。这次组织生活不仅专业特色突出,而且事前准备充足,团员互动积极,真正的发挥了团组织生活的作用。同时,他还倡议各兄弟院系总结借鉴该次活动的经验,力图做好每个校级观摩性团组织生活。

校团委书记康胜老师 点评此次团组织生活!

14、全体合唱共青团团歌。(2')

15、主持人总结此次团组织生活,欢送嘉宾。

下午五点半,本次组织生活圆满结束。主持人感谢嘉宾的莅临,感谢为此次活动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感谢支部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

五、活动的教育意义、思想高度

本次活动“多难兴邦,我们的反思和展望——纪念5·12”,以不平凡的2008年为大背景,从5·12一周年纪念切入,以“中华民族,在废墟中从容崛起;梦回千年,文明在灾难的砥砺中沉淀;历史的关口,我们何去何从”为线索,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铺呈开来,从而提出“多难兴邦,用青春点燃未来”的必要性、重要性,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使命感教育。

在活动策划上,从浅显的了解到深层次的剖析,从思想层面到具体的参与,步步推进,层层提升,旨在引导同学们从不关紧要的认识状态到积极关心的热忱实践,鼓舞大家做好本职工作,将青春朝气、乐于奉献的精神较好的发挥运用于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走过2008,我们不知道,未来还要面对什么风雨。但我们知道,2008年之后的中国,一定会是不同的中国。我们期待一个更有力的政府,我们期待一群更团结的中国人。

多难兴邦——是考验、磨难成就了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多难兴邦,我们在路上!

六、活动策划难点、重点及解决对策

1、主题思想的立足点。(主题剖析和思想挖掘)

结合时代特点,为突出专业特色,支部委员会成员从七个选题中选择“多难兴邦,用青春点燃未来”,并获得一致通过。接下来是对主题的剖析和挖掘,我们历经了一个相当艰辛痛苦的过程。最后,我们把活动定为三篇,即中华民族,在废墟中从容崛起;梦回千年,文明在灾难的砥砺中沉淀;历史的关口,我们何去何从。

基于三条线索,我们赋予丰富的思想内涵,融入不同的节目形式加以充实。从始自终,我们都坚定不移地以三条线为本,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这可谓是本次活动的关键立足点,一改以前先形式再思想的组织模式。

2、如何拉开活动序幕。

首谈5〃12,这是活动的立足点,但是对于大地震,我们看到的,听过的,感触的,实在太多太多……怎样才能避免视觉的疲劳和听觉的厌烦,这是策划的一大挑战。

最终,我们找到一段沙画视频,其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张力与本次活动极为吻合,故活动一开始我们就震撼推出。用抽象的沙画片景取代形象的断壁残垣,以艺术想像带动现实记忆,新颖别致,催人泪下。实际效果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明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