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课程评价

大学物理课程评价

大学物理课程评价
大学物理课程评价

《大学物理》课程自评报告

1、课程定位与课程规划

1.1课程定位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其定位是,为工科各专业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并用物理特有的科学与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并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1.2课程规划

大学物理课程2011年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该课程面向我校工科本科各专业,在学校的本科人才培养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该课程的学时数已由原来的112减少到64,2015年开始变为48学时。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以最少的学时,发挥最大的信息量,为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

课程规划总体目标:用三年的时间,把大学物理课程建设成特色课程和具有示范性的、五星级公共基础课程。

具体规划如下: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重点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制作物理微课程,丰富大学物理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网络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通过对各专业院系的沟通、调查,对不同

专业讲授不同教学内容,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逐步改革考核方式,加大平时考核力度,使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对学生课外活动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课堂互动交流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团队与整体素质

2.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李双美,基础部物理教研室教授,辽宁大学物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自2002年物理教研室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讲过的主要课程有: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应用科学(双语)等。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曾获“沈阳工程学院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获2012年沈阳工程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做为课程负责人,“大学物理”课程2011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课程负责人积极从事科研、教研工作,近5年主持并完成“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一项,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一项,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一项;沈阳工程学院项目多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表1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立教研项目

表2 课程负责人发表主要论文

表3 课程负责人获奖情况表

2.2 教师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大学物理课程组共有教师9人,其中理论教师7人,实验教师1人,外聘教师一人;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合理。

学历结构:博士2人,硕士5人,本科2人;

职称结构: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1人。

课程组9名教师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6所不同院校;课题组成员所学专业有光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材料学和微电子学等。

课程组成员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都是物理学相近专业毕业,并且专、兼职教师结合,有利于教学。

表4 大学物理课程组人员构成表

教学研究及成果:

课程组一直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近五年来,课题组教师立教研项目及获奖11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

表5 课程组发表的主要教研论文

表6 课程组部分教研项目及教学成果获奖

青年教师培养:

1、实行“导师制”,以老带新,使青年教师尽快过教学关

按照学校和基础部的要求,从2002年起,课程组就开始实行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制度,培养期为1~2年。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建立了导师制关系;双方

有培养计划和提高计划,在培养期间,指导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过好教学关。2013年引进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娇,作为专职实验教师,为其指定指导教师吉晓瑞、李双美。

2、鼓励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课程组有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他们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科研、和课程建设中发挥出骨干教师的作用。齐德江老师2013年获得东北大学材冶学院材料学博士学位。

3、利用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机会

课程组利用每周三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大家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对课程总的理解和重点、难点的把握,使青年教师了解课程主体内容之间的关系和整体的协调发挥。同时,也让老教师将自己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拿出来交流,促进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授课情况:高级职称教师3人,年工作量600--700学时左右。

3. 教学内容与教学条件

3.1理论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

“大学物理”课程以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为主线,课程体系结构按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代物理五部分组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完善合理,体现教学的完整性。“大学物理”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掌握基本物理思想方法、实验方法、手段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很好地反映了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为专业课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在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在理论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调整内容结构,增加了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内容,以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把新技术,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利用多媒体教室,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反映物理规律的教学视频及动画演示,形象生动,增强感染力,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需要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今后到地方工作中对物理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对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例如,对电本专业增加了电介质、铁磁质、自感、互感等内容,以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

教学内容安排

“大学物理”是我国工科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除了为学习各种后继课程和现代科技知识提供必要的工具外,也是对学生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综合素质进行综合培养的关键课程。

1、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今后到地方工作中对物理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对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例如,对核工程专业多讲授原子物理和量子物理内容;对电本专业增加了电介质、铁磁质、自感、互感等内容。在教学中,注意理论与实验的交叉融合,互相补充;选用了“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材,教材中每一章内容由“预备知识、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三部分组成,“应用知识”主要介绍了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措施得力,相互促进,形成有机的联系

从2011年开始,物理实验室开放,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进一步理解和验证课堂学到的物理概念和定律,还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实验课题;组织学生参加“辽宁省物理实验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实践教学内容

1、实践教学内容

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教学可补充课堂教学抽象化的不足,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通过实验,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物理定律很好地验证,加深对物理定律的物理概念的理解,如三线摆实验验证平行轴定理、光电效应实验验证光的粒子性;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有些理论课没讲的东西,可以在实验课中得到补充;比如核磁共振、原子光谱、霍尔效应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物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

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新世纪的新理念、新思维方法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建立学科交叉、逐步升级的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新的物理实验体系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型实验组成。实验内容既有时代性、先进性,又兼顾传统、经典。

能紧密结合高新技术的发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教学,提升了课程的技术含量和实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组织学生参加“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实践教学条件

物理实验室每年为全院工科本科各专业1000多名学生开设物理实验课,学时数为20。实验内容基本满足教育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基础性实验学生一人一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人一组。理论教师全部上实验课。

物理实验室现有面积8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136万。2006年,申请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资金100万,启动了新实验室建设项目。新增实验项目20个,可以开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现代物理等方面的实验项目三十多个,实现了项目多层次、实验多元化。实验项目整合为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型四个层次,综合性实验如“超声波的声速测量”、“利用霍尔效应测磁场”“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光栅光谱仪实验”“光纤传感器实验”等;设计性实验如“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研究”,“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研究”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占实验学时数的1/3以上。

实验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能够开设高水平的选做实验,如光纤传感器实验、光纤通讯实验、原子光谱实验和核磁共振等实验项目。

实验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室,配置了实物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设备。

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验及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制定了《物理实验

室开放管理办法》,并逐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开放物理实验室,使学生可以在某一时间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做实验。

3.3 教材建设与选用

选用优秀教材,与课程大纲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适应

“大学物理”课程一直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下册),由东南大学马文蔚主编。该教材理论体系完备,结构好,通俗易懂,基础性强,充分体现了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教材内容与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的要求相适应,且该教材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都比较适合我院学生的情况。

2015年开始,由于大学物理学时由原来的64减少到48学时,为了适应新的学时要求,我们选用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的《大学应用物理》教材(单册),并配有试题库系统,习题解答和电子教案,适合教师备课、学生自学。该书的特点是,在每章内容里都增加了应用知识部分,使学生在了解物理概念和定理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3.4 网络教学环境

1、2012年,我们申请到学院教学资源库专项立项项目“大学物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2013年结题,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物理教学资源。我们收集、制作了大量反映物理原理的动画、视频等,生动形象的动画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我们还录制了部分大学物理及物理实验的教学录像,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发挥了作用;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我们还上传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试题库、试卷库、多媒体素材库等网络资源,深受学生的欢迎,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

2、2014年,“大学物理教学资源库建设”做为学院教务处资源库专项立项项

目,主要完成大学物理及物理实验的微课设计与制作等内容,此项目正在研究中。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教学方法

大学物理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基本物理思想方法、实验方法、手段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1、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精讲”和“多练”相结合的原则,把握好各部分重点、难点问题,讲授时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抓住习题课和辅导答疑这一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采取“教师分析讲授”和“开展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物理学中的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除了讲授基本知识外,更重要地是讲授知识体系是怎样形成的,物理思维是怎样形成的,这些知识有什么应用,能解决什么问题;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对比、联想、筛选、归纳等方法讲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既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物理的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新的物理概念,例如刚体角动量概念,通过视频演示和观察日常能够见到的实例提出问题,启发思考讨论,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说明,使学生易于掌握。

3、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播放“物理学与现代科技术”等方面的视频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意识;每当引入一个物理定律

时,都要介绍一下这位物理学家的生平轶事,在教给学生抽象物理学的同时,也把物理学的发展史融入课堂, 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

4.2 教学手段

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相匹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开展“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2006年开始,我们使用电子教案上课,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目前,课程组全体教师都使用多媒体上课。课题组成员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授课对象,选择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增大教学信息、精减课时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集动画、视频于一体,内容新颖,图形优美、形象、直观,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讲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习惯和风格,自己制作电子教案,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充分应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省时间,增大课堂信息量,精简授课学时。

3、教学手段形成自己的特点,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和实践性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两种媒体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并充分应用了大量的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和教学录象片,采取形象化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具有开发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在课程理论授课和实践课环节中应用效果好

课题组教师自主开发、制作了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的多媒体课件,并且在教学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程负责人李双美的大学物理课程的配套课件曾获得沈阳工程学院多媒体

课件大赛一等奖。目前,物理教研室的绝大部分老师都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5. 课程考核与学习效果

5.1课程考核

考试方法改革:

大学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在考试环节上我们认为该课程不适合开卷考试,我们采用了作业、课堂考核、出勤情况、平时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占70%;今后逐步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如与学生的课外交流、研讨会、小论文等形式的评价考核方式。

试题试卷质量: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题能紧扣教学大纲要求,试题形式规范,严格执行教考分离,题目形式多样,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简答题等;试题分易、中、难等层次,总体区分度好;所涉及知识面广。

大学物理试卷评分标准具体明确,分值分配合理。教师批卷采用流水作业形式,教师把握标准一致;试卷分析能针对试卷反映出来的试卷问题、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相应进行整改与采取相应措施。

5.2学习效果

学生考试成绩:

近3年学生成绩分析表明,学生考试成绩总体是正态分布,以班级为单位核对学生平均成绩在60-75分之间,平均优秀率在10%左右,不及格率总体低于25%。

课程竞赛获奖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2012年开始,我们组织学生参加

了“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表7 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6. 教学评价与建设成果

6.1 学生评价

通过对毕业生及在校生的反馈意见,绝大多数学生高度认可大学物理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学生认为大学物理课程学习对其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毕业设计打下十分重要的基础,不可缺少,应该加强,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相当重要。对专科学生也应开设物理课;但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物理课程比较难学,概念抽象。

6.3 建设成果

大学物理课程2011年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

7.课程特色

“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突出了专业特色,很好地反映了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今后到地方工作中对物理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对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例如,对核工程专业多讲授原子物理和量子物理内容;对电本专业增加了电介质、铁磁质、自感、互感等内容。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调整内容结构,增加了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内容,以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把新技术,应用到工程实际中;选用了“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材,教材中每一章内容由“预备知识、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三部分组成,“应用知识”主要介绍了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公共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共9页文档

公共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探讨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前沿学科。物理学的发展是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新技术学科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和前导。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电信、材料、数学、化学、生物、教育、环境,乃至文科各专业均设大学物理课程为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涉及的学科专业广,人数众多,且后续对接的课程面宽,在公共必修课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 目前我国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仅是本学科本课程的传统内容,在物理学分层次教学、物理学跨学科教学、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教学诸方面较弱。学生对物理与其他与学科间的联系了解得较少。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新科学技术产业的不断涌现,社会需求人才的模式日新月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去研究和探讨符合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符合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需求、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与内容。大学物理课程要符合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学科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1]。 一、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的教学体系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应形成纵向以物理学知识为轴线,横向向边缘、交叉学科辐射的树形知识结构与科学知识体系,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融及综合。物理教育的内容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性,又要体现明显的时代性[2]。 我们借鉴现代教育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构筑适合现代大学生认知特点的大学物理课程结构与科学知识体系。结合各专业的实际,

建立公共大学物理课程三个层次、六个类别的教学体系,即144学时、128学时、88学时三个层次,电信类专业、材料类专业、生物类专业、化学类专业、数学类专业、教育技术类专业六个教学类别。注重理工科各类专业物理学知识共同要求的构建和特殊要求的兼顾,采用分层次教学,分类修订大学物理教学计划和编写教学大纲。 依据“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培养人才基本原则,在教学中保持物理学知识的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并结合理工科各专业的实际,进行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跨学科教学研究及实践;将物理学的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切实感受物理学与本专业学科的密切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本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当今科学发展的前沿课题,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增强他们对新形势的适应能力和知识的更新能力,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后进行工程实践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我们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高质量物理学教科书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对普通物理学的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特别注重理工科各专业物理学知识共同要求的构建,对各类专业的特殊要求也有所兼顾。 在全面讲解物理学知识的同时,又强调重点,即对力、热、电、光等基本物理内容均进行系统的讲授,又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物理学的不同要求,对相关的内容有所侧重。如电信类专业,重点内容为力学、电磁学、光学;化学类专业,重点内容为热学、电磁学、光学;生物类专业,

大学物理教学总结报告(1)

大学物理教学总结报告(1) 大学物理教学总结报告范文一 该有试验报告纸和试验预习报告纸。有的话照着填。没有的话这样: 预习报告: 1.试验目的。 2。实验仪器。照着书上抄。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书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况下是抄结论性的公式。再对这个公式上的物理量进行分析,说明这些物理量都是什么东东。这是没有充分预习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试验,你就把整个试验里涉及的物理量写上,再分析。 4.试验内容和步骤。抄书上。差不多抄半面多就可以了。 5.试验数据。做完试验后的记录。这些数据最好用三线图画。注意标上表号和表名。EG:表1.紫铜环内外径和高的试验数据。 6.试验现象.随便写点。 试验报告: 1.试验目的。方法同上。 2.试验原理。把书上的归纳一下,抄!差不多半面纸。在原理的后面把试验仪器写上。

3。试验数据及其处理。书上有模板。照着做。一般情况是求平均值,标准偏差那些。书上有。注意:小数点的位数一定要正确。 4.试验结果:把上面处理好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写出来。 5.讨论。如果那个试验的后面有思考题就把思考提回答了。如果没有就自己想,写点总结性的话。或者书上抄一两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实验报告大部分是抄的。建议你找你们学长学姐借他们当年的实验报告。还有,如果试验数据不好,就自己捏造。尤其是看到坏值,什么都别想,直接当没有那个数据过,仿着其他的数据写一个。 不知道。建议还是借学长学姐的比较好,网络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每个老师对报告的要求不一样,要照老师的习惯写报告。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时我虽然用心听讲,但是再我做时候却极为不顺利,因为我调节仪器时怎么也调不出干涉条纹,转动微调手轮也不怎么会用,最后调出干涉条纹了却掌握不了干涉条纹“涌出”或“陷入个数、速度与调节微调手轮的关系。测量钠光双线波长差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实验仪器用的非常不熟悉,这一切都给我做实验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当我回去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又发现实验的误差偏大,可庆幸的是计算还顺利。总而言之,第一个实验我做的是不成功,但是我从中总结了

大学物理课程标准

《大学物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144 授课学时:108 实践学时: 36 学分:8 适用对象:机械类及相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概述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非物理类理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同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与内容 第一部分力学. 第1章运动学 1.1质点运动的描述 1.2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 1.3圆周运动

1.4相对运动 基本要求: 1.深入地理解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重要概念,深入理解质点的运动。 2.分析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方程。 3.明确圆周运动中角位移、角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1.加速度为恒矢量时质点运动方程的描写。 2.质点圆周运动的分析。 第2章牛顿定律 2.1牛顿定律 2.2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几种常见的力 2.4惯性参考系力学相对性原理 基本要求: 1.清晰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2.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力。 3.掌握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4.理解惯性参考系和力学相对性原理,能列举出牛顿定律应用的例子。 重点与难点: 1.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2.参考系的选择。 第3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3.1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3.2动量守恒定律 3.3动能定理 3.4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5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3.6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3.7能量守恒定律 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简介Word版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简介 及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工科类通用 学制:四年本科 学时:60学时 学分: 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务处审定 二零零五年三月

编写朱孝义张素萍 审定张道明 讨论朱孝义张素萍赵惠裘平一郭涛

目录 一.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4) 二.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4) 三.实验课程安排及课时分配 (7) 四.对各个实验的具体教学要求 (8)

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的。 一、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物理实验是对高等工业学校学生进行科学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的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教学和物理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既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和配合,又有各自的任务和作用。 本课程应在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物理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基本任务: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其中包括: (1)能够自行阅读实验教材和资料,作好实验前的准备。 (2)能够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能够应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判断。 (4)能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说明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5)能够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3.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具有对待科学实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二、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 教学内容(教师讲授) (1)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任务、教学方式、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及实验室规则。 (2)介绍测量误差、有效数字及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测量分类、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系统误差的分析、偶然误差的估 计、直接测量结果的误差表示、间接测量的误差计算。有效数字 的性质和运算。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重要方法,例如:列表法、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 要求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正式报告稿)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 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 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 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 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 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 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 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 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 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详见附表)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为核心内容,共74条,建议学时数不少于126学时,各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A类内容各部分的学时分配进行调整;B为扩展内容,共51条。 1.力学 (A:7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5条) 2.振动和波 (A:9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 3.热学 (A:10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 4.电磁学 (A:20条,建议学时数40学时;B:8条) 5.光学 (A:14条,建议学时数18学时;B:9条) 6.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 (A:4条,建议学时数6学时;B:3条) 7.量子物理基础 (A:10条,建议学时数20学时;B:4条) 8.分子与固体 (B:5条) 9.核物理与粒子物理 (B:6条)

力学课程标准

《力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物理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的必修科目。 力学是物理学其他分支研究的基石和起点。本课程是物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第一门专业课,本课程中的知识、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等都是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力学的基本知识,并能灵活地应用力学知识去解决物理学及其它学科中有关力学的基本问题,对牛顿力学及其应用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运用牛顿力学的原理和定律,用矢量代数和微积分的方法解决质点力学、质点系力学、刚体力学、振动与波的基本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了解物理学及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深刻理解中学物理教材中的力学问题,并能独立解决今后在工作中遇到的一般力学问题。 第二部分: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指定教材 梁昆淼,力学(上册)(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二、推荐阅读书籍 1、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漆安慎,杜婵英,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永德主编,强元棨,程稼夫编著,物理学大题典1力学(上、下册),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4、费恩曼,莱顿,桑兹著,郑永令,华宏鸣,吴子仪等译,费曼物理学讲义(第1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内容概要 本课程将主要介绍以下几块内容: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力学、振动与波。具体将涉及质点运动的描述、质点运动的原因、刚体的运动情况、振动波动的描述及原理等力学所必需的

浅谈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谈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摘要】为培养具备现代科技素质的高质量高层次创新人才,大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其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和教学改革的发展,提出了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几点想法,以促进大学物理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方法0 引言大学物理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并以此阐明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以物理学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所阐述的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教育的目的不在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过程,而应该是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过程,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而大学生的培养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对大学物理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讲授物理课时,应特别注重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这对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动态演示[3],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得复杂的、瞬间变化的、缓慢演化过程及其内部的种种演化内容变得直观化、清晰化和明朗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当讲授复杂过程和物理现象时以多媒体为主,而在讲授定理推导和重要概念时,可用黑板书写,强调其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这两种教学手段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能够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3 建立网络课堂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外,在课后也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课堂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网络课堂是一种现代教学的方式,它赋予了大学物理课程的新活力,同时也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在网络课堂中,可以添加大学物理课程的电子课件,方便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及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制作大量的答疑资料,方便学生自行查看,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建立公开的答疑平台,方便学生网上讨论和交流疑难问题;添加类似“地球2100 ”等科教片,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能够学习到许多课堂上1.4 学不到的物理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探索。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演示实验是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演示实验室的建立也是必须的。通过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可以直接的观察到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模型、物理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而不只是局限于枯燥的书本理论知识,也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同时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科学素质和探索精神。同时开放性的物理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也提供了探索和发现的思维空间,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现代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得以显著地提高。作为大学物理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包括科研方向的确定、文献的查阅和实验方面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1 教学方法自20 世纪初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出现了很多新的理论和

科学课程标准说明

体现科学本质提高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实验稿修订解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修订组 聚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一)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 (二)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 (三)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 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事实、概念、原理、观点和思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内容;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内容。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9月,初中科学课程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在浙江省以及广东深圳南山区、湖南长沙开福区、山西临汾曲沃县等七个区县开始了新一轮实验,至今已经十年。 2003年,根据教育部基础司的要求,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开始课程标准修订,主持人分别是袁运开(华东师范大学)、赵峥(北京师范大学)、余自强(浙江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2004年6月完成了第一次修订稿。2007年4月,重新组建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开始第二轮修订工作,主持人为陈佳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受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赵峥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修订工作组成员有(以拼音为序):方红峰(浙江省教研室)、郭玉英(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何力千(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刘炳异(南京师范大学物科院)、刘洁民(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罗星凯(广西师范大学教科所)、王顺义(华东师范大学)、余自强(浙江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2009年底,由于修订工作需要,增补陈胜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王运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为修订组成员,并特邀胡久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刘 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王能智(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参加修订工作。201 1年2月,修订工作基本完成。2011年4~7月,根据课程标准审议组的意见,修订组又对修订稿做了相应的修改。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修订工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精神为指导,立足于发挥科学课程的固有优势,充分体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修订工作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 2.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更好地体现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价值; 3.参照科学教育国际比较结果,反映科学教育的新观念、新进展; 4.反映科学各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5.充分考虑实验区的调查结果和反馈意见; 6.充分考虑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尽量减轻学生负担; 7.充分考虑科学家意见,同时体现修订组几年来的思考和讨论; 8.与小学科学课程相衔接,与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相协调。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B(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第5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课程内容: 1、电荷和电场库仑定律 2、电场强度场强的叠加原理连续分布电荷的场强 3、电场线电通量高斯定理高斯定理的应用 4、静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电势的叠加原理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5、电偶极子 6. 电流和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电动势 基本要求: 1、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3、理解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能熟练地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4、掌握电场力的功与电势差和移动电荷之间的关系。 5、理解电场是保守力场。 6、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 7、了解解电场线、等势面的概念。 8、了解场强和电势梯度的关系。 9、了解电偶极子,电偶极矩的概念。 10、理解电流、电流密度、电动势的概念。 11、掌握欧姆定律 本章重点: 1、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的应用 3、会计算电场力的功。 4、电流密度、欧姆定律 本章难点: 1、利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模块分类及要求:

※第6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课程内容: 1、静电场中的导体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3、电位移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4、电容电容器 5、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6、静电的应用 基本要求: 1、理解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2、掌握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计算平板、球、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3、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解释和极化强度矢量。 4、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各向同性介质中电位移与电场强度的关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文):大学物理(A)课程名称(英文):University Physics(A) 2、学时/学分:128学时/8学分 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一元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 4、面向对象:工科各专业 5、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高景《大学物理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吴锡珑《大学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包括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以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它所包括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及它们在科学技术上应用的初步知识等都是一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因此,《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 《大学物理》课程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些都起着开阔思路、激发探求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本课程,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步

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本课程是在低年级开设的,因而它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学习物理知识、物理思想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本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在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级,本大纲教学内容要求也分成三类,并用符号(1)、(2)和(3)标记在内容标题的右上角,这三类要求是: (1):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透彻理解、牢固掌握。(透彻理解其物理内容,掌握其适用条件,对定理一般要求会推导)并能熟练应用。 (2):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理解并能掌握,对定理的推导一般不作要求,但要求会用它们分析、计算有关简单问题。 (3):只要求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一般不要求应用。

大学物理学习收获总结

大学物理学习收获总结 大学物理是大学理工类学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但由于其并没有像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基础课一样有相关的水平考试,其考试结果并没有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参考标准之一,因此并没有引起大学生的足够重视。而且,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内容重复较多,课程的内容大多陈旧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课堂、与课后学习这两个环节。但由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可知,部分人并没有认真听课,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比较低下。这个是个人兴趣问题,并不是在短期内能解决的。但提高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大学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多看一下实验不但能对相关概念有更多感性认识,而且还能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虽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看到实验,但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一下实验过程和结果。了解一下物理学史和最新物理的成果也能提高我们的兴趣。 如果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那么课后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就是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学习。这个直接看课本就行了,但要注意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范围。最好就是把重要公式自己推导一次以加深印象。然后就是要做题巩固记忆,。先看一下书上的例题

还是有好处的,即使有不少例题很简单,但是都是经典题目。例如在电磁学的章节里,书上有很多关于求场强和电势的题目。题目本身不难,但基本都体现了微元法在大学物理中的应用。而记住其结果对求解其他较复杂导体的场强和电势也是非常有用的。做适量课外的题目对加深公式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遇到不懂的题目可以在下课的时候问一下老师。不过我觉得与同学交流一下效果会更好,可以知道别人的思路与自己的有何不同,进而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大学物理的内容上不是中学内容的重复或简单的扩展,而是在概念上深化、理论上提高,螺旋式上升。有许多新概念出现,如角动量、热学中的“熵”、量子化、能带等。既学习质点的运动,又研究多粒子体系。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空观代替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量子理论取代了能量连续的看法。从宏观到微观,从低速到高速,从经典到近代,大学物理的内容把同学们带向一个又一个美妙而又神奇的物质世界。对这些新概念、新内容,从一开始就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足够的重视。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智慧能力的发展过程。 以上基本是我在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不过不同人的情况不一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90902008 学时:96 学分:6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开课部门:基础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验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2.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具体要求见《大学物理实验大纲》。 四、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质点力学 1. 教学内容 (1)质点运动的描述 (2)牛顿运动定律; (3)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4)冲量和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5)力矩和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2.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点运动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牛顿运动定律和三个守恒定律及其成立条件 3.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要通过把质点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应注意1.质点力学中除角动量部分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避免重复;2.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3.可简要说明守恒定律与对称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使学生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它们具有的矢量性、相对性和瞬时性,能用求导方法由已知的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掌握质点的动能和动能定理,理解保守力和势能的概念,理解系统的机械能定理及其应用,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与应用;理解冲量的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与应用;了解力矩和角动量的概念,理解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第二章刚体力学基础 1.教学内容 (1)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描述; (2)刚体定轴转动的动力学描述; (3)刚体定轴转动的机械能守恒; (4)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转动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角动量守恒的条件。 3. 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要通过把刚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1.刚体力学中除刚体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避免重复;2.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使学生理解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了解平行轴定理的内涵,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及应用;了解力矩的功的计算,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机械振动 1.教学内容 (1)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描述; (2)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能量; (3)简谐运动的合成。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描述。 难点: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3.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应强调简谐运动的描述特点及研究方法,突出相位及相位差的物理意义。振动是应用演示手段较为丰富的部分,教学中应充分应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手段阐述旋转矢量法;展示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振动的合成。并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展示物理思想和物理现象的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概念及其三个特征量的意义,理解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及能量特征,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问题。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hysics 课程编码:0084,0085 课内教学时数:56学时+5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6学时+56学时。 学分:3.5学分+3.5学分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理工科专业 开课单位:基础部大学物理教研室 撰写人:xx 审核人:xx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4年9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科大学物理是高等工科专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或培养高素质有工程背景的各类人员的必修基公共础课程。它不仅对后续课程教学提供保障作用,而且对最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科学素养发挥基础性作用,发挥其自然科学素质培养中的核心课程作用。 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1)使学生较系统地获得自然界各种基本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知识,通过大学物理的这种少学时教学,应使学生对基础物理的最基本概念、最基本理论、最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理解,具有最基本应用的能力,形成对于物理学科体系、框架的总体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2)在工程化倾向的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在科学实验、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基本的训练),为进一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挥更长远的基础性作用。 3)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并能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出条理较清晰的笔记、小结或读书心得,从而迅速提高自学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2)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够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3)会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与已知典型结果的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大学物理学习心得体会(2020年整理).pdf

大学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物理学有关知识和我们对于大学物理解题方法课程中所学到的方法的论述以及对大学物理实验的一些感慨和学习体会。 关键词物理学解题方法物理实验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the knowledge of physics ,the methods of sloving physics questions and our felling about the college physics。 Key words physics; the methods of sloving physics questions; the experience of physics 从初中正式开始学习物理到现在已经接触物理近七年了,这期间对物理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首先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和运动规律的,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分为:经典力学及理论力学(Mechanics)——研究物体的基本规律的规律;电磁学及电动力学(Electromagnetism and Electrodynamics)——研究、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研究物质的统计规律及其表现;和(Relativity)——研究物体的高速运动效应,相关的规律以及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规律;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观现象以及基本运动规律等 此外,还有: 、、原子分子物理学、、、、、、、、、电磁学、、无线电物理学、、、、、、、、、和空气动力学等等。 通常还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统称为四大力学。 而大学的物理学习让我对物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大学物理学”是理工科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该课程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该课程所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的,也是创新人才成长所必须掌握的。 大学物理的学习包括物理课程的学习,物理解题方法的学习以及物理实验的学习。 通过物理解题方法的学习,使我们对于大学物理题的解法有了统一的认识。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解题中常用的方法: 一、简谐振动的描述方法:1.解析法2.旋转矢量法3.图线法。 二、简谐波波函数的计算方法:1.从沿波的传播方向振动时间落后角度求简谐波波函数的计算方法。2.从沿波的传播方向相位落后角度求简谐波波函数的计算方法。3.根据简谐波波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求出波函数的计算方法。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在科学中的地位也很高,我上大学后才意识到了。比如物理和数学是所用理工科的必修课,而那些化学生物都是不是我们物理学的课。所以在这里看出物理确实很重要,不仅在医学,理工科而且还日常生活中也很重要。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并且国家在不断地进行改善。比如从物理教学大纲到物理新课程标准。我下面简单的解释教学大纲和物理课程标准。 1、含义:以前我没听说过物理教学大纲,自从上了这门可以后才知道了。“大纲”是指“物理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物理教学要“为实现普通高中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做出贡献”。“标准”指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

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可以看出,对物理课在各学科的定位,“标准”强调了物理是科学学习领域的基础。比“大纲”的定位更高一层,“大纲”中只说物理课要“为实现做贡献”是比较抽象的。“标准”则非常明确地提到“全体学生”,要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服务。说明新的“标准”是以人为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自身的需求。 2、物理教学目标 “大纲”要求:“学习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归纳起来就是要求学生经过高中物理课的学习要具有基础知识及应用的能力,学习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 课程总目标:让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

大学物理课程论文

大学物理课程论文 系别:能源工程系 班级:13应化 姓名:苟昱

引言 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不自觉地运用物理知识。并且,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物理现象大量的存在于我们周围,如雨后天晴的彩虹,湖水沸腾等。都可以从物理知识中得到答案。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物理是源于生活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能够增加我们的感性认识,增强生活实际的联系。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在现代,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关键词:生活物理,物理应用,杨氏模量

在大学物理课程上,我们做了众多物理实验,然而今天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弹性模量,和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又称弹性系数,杨氏模量。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弹性模量变成了工程材料重要的性能参数,从宏观角度来说,弹性模量是衡量物体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大小的尺度,从微观角度来说,则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键合强度的反映。凡影响键合强度的因素均能影响材料的弹性模量,如键合方式、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等。在日常生活中,弹性模量的应用与测量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的作用,就好像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如果不够,使建筑变形而不能正常使用,就很容易发生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我们在实验中测得的杨氏模量,它是沿纵向的弹性模量,也是材料力学中的名词。1807年因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 1773-1829) 所得到的结果而命名。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值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杨氏模量越大,越不容易发生形变。 杨氏弹性模量是选定机械零件材料的依据之一,是工程技术设计中常用的参数。杨氏模量的测定对研究金属材料、光纤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聚合物、陶瓷、橡胶等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意义,还可用于机械零部件设计、生物力学、地质等领域。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公共课课程编号: 课程要求:必修学时:112 试用专业:全校本科学分:7 一、讲授内容 ﹙-﹚力学﹙12 + 4﹚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⑷ 参照系﹑质点﹑质点的位移﹑运动方程﹑质点的速度,质点的加速度。相对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一般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线量与角量的关系。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5+2﹚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系﹑非惯性系。变力的功,动能定理。重力作功特点,保守力、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引力势能。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碰撞。 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3+2﹚ 刚体的定轴转动。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转动动能,力矩的功,动能定理。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二﹚气体分子运动论及热力学﹙10+2﹚ 笫四章气体分子运动论⑸ 分子运动论基本概念。气体状态参量,平衡状态,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分子模型,理想气体的压力公式,热力学温度的统计解释。理想气体的内能,自由度,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速率分布概念,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分布函数和分布曲线。最可几速率, 平均速率和方均根速率。 笫五章热力学基础(5+2) 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功、热量,热功等效性, 平衡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及内能的改变间的关系。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热机效率, 致冷系数。热力学笫二定律,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 ( 三) 电磁学(30+8) 笫六章真空中的静电场(8+2) 电荷,库仑定律, 电场, 电场强度, 电力线, 电通量, 高斯定理。静电场力的功, 静电场的环流定律。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 第七章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5+2) 导体的静电平衡, 导体上的电荷分布。电介质的极化, 电位移矢量, 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电容器的电容, 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