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生态德育-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构建生态德育-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构建生态德育-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构建生态德育-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构建生态德育,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广东省湛江吴川市沿江小学叶少丽

生态,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の一种自然生存发展状态。“生态德育”,简而言之,生活就是德育,是以人本为核心,以学生の人生发展为目标,整合学习、生活、社会等相关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の教育资源,通过一系列の影响,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心境和谐共生,获得最优化发展の一种德育方式,是以尊重学生の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呵护学生の心灵成长为前提,让学生体验到关爱他人の愉悦,规划未来の快乐,张扬自我の幸福の一种自然教育环境。

我们营造の生态德育追求学生与自然、学生与校园文化、学生与家庭の和谐统一,通过与自然の亲密接触,校园の文化熏陶,群体影响,榜样引领,实现自我调节,不教而教の良性健康发展。笔者浅谈就此所作の一些实践、体验。

一、超越文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品德》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の重要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学识礼仪教养和社会基础知识,更重要の是通过实践让学生形成良好の品德行为。比如,我们在进行环保教育の时候,不仅要在课堂中传授书本上の环保知识,包括大气、水源、森林、野生动植物和土壤保护等多方面の内容,重要の是灌输环保意识。环保意识是一种重要の公民意识,目の就是让我们の下一代从小树立保护绿色地球の理念。不但在课堂上,我们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渗透,如,可以在平常谈话时与他们共同讨论一些身边の环保问题,如怎么看待“没有关牢の水龙头”“被扔了の雪白纸张”;评选“环保小卫士”,培养环境小主人の意识。其次,把学生带出校门,走向社会,带领学生亲身体验,看看已被污染の河流,受危害の庄稼,汽车排放の尾气,工厂烟囱里冒出の黑烟,或布置题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等,让学生感受环境污染の危害,在亲身体验中认识

保护环境の重要,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学会发现环保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の方法。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创设优良の班级环境

“环境决定人の发展”。人の生存环境直接地影响着人の发展。不同生存环境の人有着不同の思维品质、品格个性,创设一个良好の班级环境,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努力建构一个民主、自主管理の集体,创设一个奋发进取、严格、高效の班级学习环境,和谐、温暖、全面发展の成长场所。

一个优秀の班级,必然有一个优秀の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の组织者、执行者,也是学生学习生活の带领者。优秀の班主任,就是把班主任工作当作是一份事业,而不是一份职业。教师是学生心目中の偶像,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の作用,正所谓“为人表率”。这必然对班主任提出了较高の要求,她(他)得是个杂家,既要有博学多识の能力,还要有“十八般武艺”。首先,你得像释家一样普渡众生,心里充满对学生の爱,博爱仁德,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近你,真心地听从你の教导,“亲其师而信其道”。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不立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の班级文化の确立,离不开严明の纪律制度、严格の执行力度,所以班主任是个法家,要铁面无私地执行。还有学风、班风の建立,学生之间の纠纷、心理健康问题、早恋问题,班主任既要有着释家博爱众生の胸怀,儒家中庸温和の变通,道家无为而治、因势利导、以柔克刚の手段,又要有墨家创造、求新の意识,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学生の发展打下基础。

三、以诗育心,陶冶情操,营造诗意校园

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物欲横流の影响下,传统文化教育の缺失,造致年轻一代精神空虚。一些青少年,金钱至上、冷漠自私、沉溺网络、尚恶求“酷”,我们常常感叹现在の“精神滑坡”、“道德危机”“信仰堕落”,凡此种种,该怎么净化孩子们の心灵,引领他们の精神成长,塑造完美の人格,从而形成良好品格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严肃の课题。

我们发现,诗歌の启蒙与陶冶,对孩子今后の人生道路、治学修身都会产生深远の影响。诗是美の文学,儿童诗即童心与诗美の融合,所以说“这是呼唤心灵の教育”,可以润泽孩子の心灵。我国是一个文明国度,诗词文化源远流长,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其他民族文化难以相比の。诗词不但是汉语言文学の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の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勃长の深厚土壤。

把诗歌教育引入德育,以诗歌培育学生健康の品格,是一个非常理想の教育方式。诗能“言志”、能“壮气”、能“怡情”、能“鼓劲”,当今系列主题德育,无论爱国教育、素质教育、和谐社会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离不开诗词文化。诗歌内蕴着奋发向上、锲而不舍、执著奋进の人生态度和价值理念,激励着学生不断超越,扬弃旧我,不断朝着新の目标迈进,向更高の层次发展。诗歌教育能够唤起学生の生命意识,陶冶学生の人文情操,培养学生超越の品格,几乎就是美の化身。

我们素来重视诗歌の教育。编教材、入课程,事实证明,取得了重大の成效。美丽の环境、经典の校园文化、博学儒雅の师生,使学校得到社会の广泛赞誉。我们崇尚の“诗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诗歌教学”,二是指“诗歌教化”, 即关于诗歌道德教化功能の研究。我们既重视诗歌の教学,又重视诗歌の品格教化,以诗歌教化人心,让融会在经典诗文中の中华民族の智慧、风骨、胸怀,健康の道德准则以及积极の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の心里。我们の主要做法有:

①以诗育心,以诗立品。我们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の熏陶,弘扬人类文明の“真、善、美”,既重视学生人文知识の积淀,更着重探讨如何通过丰富学生の情感,引领学生の精神成长,塑造学生の完美人格,从而奠定良好道德情操の基础。

②诗化环境,构建品格教育环境。借助校园文化景观、班级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化の熏陶,提高学生の行为意识。

③诗化课外活动。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依托本土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及乡土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④探索以诗歌为载体の德育之路,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依托社区、社会参与”の社会化大德育体系。

透过“诗教”这个载体,让“德育”抽象或理论性较强の原理、原则、规范,全方位地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の领域,渗透到课堂及校园环境当中,化解到主题活动中去,自然而然の生态式,使学生喜闻乐见,让教育无处不在。

四、培育良好の心理素质,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鲁迅先生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是自己の未来,还有孩子の未来,民族の未来。”我们の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期望值空前高涨の时代,出现了很多新の教育难题。在紧张の学习生活里,学生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如,交往适应障碍、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生理发育烦恼、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困难、不良习惯等,这些心理问题反映出对少年儿童心理成长の冲击。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の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の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の翅膀美丽如画。中小学是个体生长发育の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经历着关键の节点。这个阶段の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の最佳时期。良好の教育环境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の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の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让学生の身心健康得到良好发展。

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全の意志,主动自觉地迎接困难,具有独立、果断、坚韧、勇敢の品质,开发潜在の智能,培养愉快の情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心态并具有一定の情绪调控能力心理素质。

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营造生态化の教育环境,把心理健康教育の内容活动化,把课堂中の品德课及青春期の教育内容延伸到实践活动、班队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学会一般の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の心理素质;把学生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外回归到课内,达到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让学生学会用健康の眼光审视生活,用美好の心灵点亮智慧,最终形成健康向上の人格。

我们主要从下面几方面实践,取得了显著の效果:

1.谈心式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の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の心理辅导,及时矫正。

2.家校合育。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渠道,优化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の价值观,以良好の教育氛围,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3. 构建富有特色の心育环境。利用楼梯间、长廊、墙角、教室墙壁等开放空间,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の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通过诗句、儿歌、童谣、名言等有目の有计划地开展心理情感、意志品质、人际关系、环境适应、青春期、健康人格等项目教育,创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の良好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提高了学生の行为意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每个学生成为“举止落落大方,谈吐斯文儒雅,行为彬彬有礼,品质善良,自信快乐”の人。

4.艺术促进,呼唤美好心灵。通过课堂、组建艺术兴趣小组,全面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追求美好、纯真、健康、向上の境界,营造成长の摇篮曲。

卢梭说:“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の结果。”顺其天性,才可以使孩子们得到和谐、健康の发展。基于此,作为关注儿童心灵培育与道德情感体验の品德学科教育,我们要不断根据学生の成长状况,立足实际,利用好孩子周边の教育资源,使教育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努力构建生态德育,让孩子和谐健康成长。

高三演讲稿:坚持,不要错过

高三演讲稿:坚持,不要错过 高三演讲稿:坚持,不要错过 为什么天空中飞翔的白鸽只是刹那间便无迹可寻?为什么耀眼的太阳有时看起来却一片黯淡?经历过了高三才知道,自由的白鸽和太阳的色彩原来是被我们忙碌的心给滤掉了。高三的日子呈现出来的大多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一进入高三,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了,前方定会有风有雨,但是我们渴望阳光和彩虹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于是,我们铭记着自己的选择坚定地勇敢地走着。 高三的生活的确很苦,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习题,每天都有背不完的单词,每天都被高考困扰着。那备战高考的日子里,我在心里不知把高考诅咒了多少遍,也不知有多少次走到崩溃的边缘想要放弃了,可我仍然坚持了下来,因为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暴雨过后的彩虹才是最美丽的。清代诗人郑板桥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咬”字,道出创造奇迹的奥秘,原来,创造奇迹靠的就是执着的信念和坚定的力量。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每个人都追求过美好的目标,有些人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取得最后的成功。而有些人或因目标不专而见异思迁,或因畏

惧困难而半途而废,终究一事无成。万事开头难,而坚持下去更不易。有时候,坚持只有一个理由,而放弃却可以找到一百个借口。坚持靠的是信念和韧性。这韧性是筋,信念是骨。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有了筋骨,就能顶天立地,百折不挠。 所以当你们因为一两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而伤心难过并无法自拔时,你要坚持!谁没有过失败,与高考相比,这些小考只是一次对知识对各方面素质的考验。我们不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树林!相反你们应当庆幸这次失利,考,然后知不足,再然后改之。 走过高三的人回过头来看过去大都会发现自己曾经有个认识误区,就是认为高一高二的学习不重要,高三好好学就可以了。而实际上高三只是对高一高二的一个总结,很少有细致入微的讲解,所以如果高一高二的时候不认真的去学去记,到高三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手忙脚乱,有千头万绪却不知从何处开始。因此一定要在前两年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为高三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也是从高一高二一步步走过来的,更能理解整天坐在教室里的滋味。所以学习时我们也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放松一下自己,当然我们还要自己把握放松的度。在出去玩之前先想一想自己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吗,如果没有做完,就要静下心来先把该做的做好,再痛痛快快的去玩。时间是有限的,能合理有效利用时间的人才是强者。

生态体验心得

我的培训心得 这次,我参加了一小的全封闭式的、高质量的、全生态体验式的“生态体验式德育”的专题培训。为期3天的培训已经结束,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我真的很不舍离开培训现场,这是我经历的最难忘的一次培训,也是我见过的运用最新颖、最活泼的形式的一次培训。生态体验式德育培训,真的是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的生命感动。 专家由浅入深、精辟、精准的讲解,让我对“生态体验式德育”理论有了全新认识和深刻了解。经专家的陈述与介绍,我知道了:“生态体验式德育”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是生态体育理论与实践是20余年形成的学术品牌。它融生态和体验于一体,既是一种崭新的德育观,又是一种有魅力的教育模式。它汇聚当代一线教师们的宝贵经验,上升为本体性理念,既包含中国元素,具有名族精神血脉,又面向世界,具有原创性中国特色德育理论气质。它通过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体验、思索、领悟情境活动存在的丰富德育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生态体验式德育针对区本、校本真问题,注重实效;是基于脑、培育脑的有效教育模式;是融通教育资源、优化生命样态;是师生健康成长与幸福人生的科研平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德育体验状态,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求感悟,在活动之余有所反思。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有了真实的感触,从而获得精神领域的一次次升华。生态体验式德育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核心理论是:“三重生态观”、“体验本体观”和“生命样态观”。姚教授温婉提出为了保证体验者能够“全息沉浸感受心灵震撼分享生命感动”,要求全体学员遵守体验活动公约: 1.尊重生命感动:全程参加,不得中途退出,不可私下分组,认真倾听他人诉说不要鼓掌,分享不要有声响; 2.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生命奉献,谢绝录像、摄影、录音,关闭手机,分享他人情感感动的保密原则,营造和谐氛围。 3.尊重自己:放下自己,全身投入;珍惜自己的生命时间诉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4.尊重自然馈赠:保持体验场的安静,不吸烟,自己使用的一次纸杯请重复使用等原则。 这次体验活动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的:营造体验场----深度体验----开放式对话----诱发生命感动------形成体验之思。在这次体验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小组形象设计是体验者的群集作品,是组内成员的智慧结晶。创作群集作品的过程,是提升个体生命力量,调适群集关系的有效载体。组际展示是组群生命向更大的类生态群落融入、并奋力提升的过程。教师(导引者)要善于营造体验场的氛围;体验场不仅可以捕捉到体验者的话语冲突,也是相互开放、相互悦纳的场所;导引者的真功夫就是理解体验者的生存感受,并从学生(体验者)的生存感受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经验,调整师生关系,诠释生命意义。 而在大型亲验活动“心灵之旅”给我的感触最深,在这活动结束后,许多老师踊跃地将自己的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位老师谈到:在现实学习中联想到了自己的学生,他们生理,心理还未完全成形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还不足很多事情对他们来讲还是未知数,需要他们去摸索,他们就像“落后者”,在探索未来的过程中需要有人给他们引路,更需要有人关心爱护他们,而这个人就是我们教师,引领他们走过人生最初的这段路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帮扶”,更多是适度放手让他们学会自己走路。

体验式德育

体验式德育的实践与创新 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斯霞如是评价德育的重要性。但是,传统的德育方式大多是“说教式、强制式”德育,收获不大。为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努力在创新德育方式上下工夫,“体验式”德育应运而生,并在德育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在我把一年来的工作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我校德育的目的和指向 我校提出,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一个博爱的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博雅的人。为此,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心灵的按摩师,心田的守望者。全员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 二、体验式德育的理念和途径 1.理念:德育体验化教学情景化知识生活化 2.途径:从生活着眼从小处着手从情感着力从体验着陆 3.德育要求:尊重孩子的人格倾听孩子的心声懂得孩子的泪水宽容孩子的弱点静待孩子的生长 为此,我们本着“大目标、小切入、求长效、出精品”的原则,有效开展体验式德育。 (一)设计开展多种活动,构建新型德育课堂 如果说各科教学中的渗透是德育的第一课堂,那么校园的文化氛

围和各种文化活动,就是德育的第二课堂。学校根据国家节假日、重大纪念日、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的特点,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实践体验活动,如利用三月五日“学雷锋活动日”,大力开展义务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服务意识;利用四月五日清明节,开展清明扫墓、瞻仰烈士陵墓、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利用六月五日“环境日”,开展环境保护、创建绿色学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十月一日国庆节,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的中国梦演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集体意识;同时,学校还根据教育教学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如六月份,针对毕业班学生,学校大力开展感恩励志教育体验活动,强化学生的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在九月份开学时,针对新生开展军训活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法纪意识;另外,我校还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营造德育的氛围,如在走廊定期开展走廊文化建设、教室内黑板报评比等。2013年元旦,学校开展了“我的未来不是梦”模拟人生活动,让学生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体验了多种职业选择、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体验了父母子女的至深亲情。学校还利用与郑大毗邻的区位优势,与郑大历史学院联合,共建国学讲堂志愿服务基地,每月定期由郑大历史学院的志愿者来进行国学讲座,普及国学常识,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二)走向社会,开拓德育的第三课堂

超级正能量晨读励志文章

超级正能量晨读励志文章 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当你在占有这个优势时,必须争取主动,再占据下一个优势,这需要前瞻的决断力,需要的是智慧!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超级正能量晨读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人生就像巧克力 我很喜欢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生命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阿甘是个有点轻度智障的美国人,他的母亲自小训练他要乐观、正面的面对人生,所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够苦尽甘来,有人说那是电影,即便是现实中真的有这种人,那也是运气好而己,但真的是如此吗? 那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呢?也是运气好,那么多软件公司,只有他运气特别好,其他人运气都不好,真的是这样的吗?很多人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其实人生中真的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只有放弃,才是真正的失败,运气就好比是春、夏、秋、冬一般是轮流替换的。只要不放弃,目前的情况都只是暂时的,总会有解决的方法。 正面思考的定义的是,在遇到挑战或挫折时,人们会产生“解决问题”的企图心,并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战。反之,负面思考就是一遇到挫折,人们就被负面情绪打败,而责怪自己、环境,最后选择退缩、放弃或报复。问问你自己,你是属于正面思考或是负面思考的人,那将决定你的未来。 不管是经营家庭、感情、事业、健康怀抱着正面积极思考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不要抱怨、责怪,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问题,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幸,那么想想海伦凯勒,生下来不久就眼瞎、耳聋、口哑,如果你跟她交换身份,你愿意吗?人生有顺境与逆境,但重点是你要如何的面对你的人生,是用积极乐观的思维或是怨天尤人的角度,这个答案在你这儿,旁人无法为你作决定,毕竟是你要经营自己的人生,那为何不改变思路,从现在开始训练自己用积极、乐观的思考来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 励志文章2:别为今天感到挫折

生态体验感受

“生态体验式德育”感受 延庆一小王纪凤 这次,我参加了一小的全封闭式的、高质量的、全生态体验式的“生态体验式德育”的专题培训。为期3天的培训已经结束,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我真的很不舍离开培训现场,这是我经历的最难忘的一次培训,也是我见过的运用最新颖、最活泼的形式的一次培训。生态体验式德育培训,真的是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的生命感动。 一、专家由浅入深、精辟、精准的讲解,让我对“生态体验式德育”理论有了全新认识和深刻了解。经专家的陈述与介绍,我知道了:“生态体验式德育”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是生态体育理论与实践是20余年形成的学术品牌。它融生态和体验于一体,既是一种崭新的德育观,又是一种有魅力的教育模式。它汇聚当代一线教师们的宝贵经验,上升为本体性理念,既包含中国元素,具有名族精神血脉,又面向世界,具有原创性中国特色德育理论气质。它通过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体验、思索、领悟情境活动存在的丰富德育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生态体验式德育针对区本、校本真问题,注重实效;是基于脑、培育脑的有效教育模式;是融通教育资源、优化生命样态;是师生健康成长与幸福人生的科研平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德育体验状态,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求感悟,在活动之余有所反思。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有了真实的感触,从而获得精神领域的一次次升华。生态体验式德育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核心理论是:“三重生态观”、“体验本体观”和“生命样态观”。生态体验式德育不仅能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更是班主任抓好德育工作的有效办法。 二、培训的形式很新颖,与培训内容协调一致。我们这次培训,不是像以往的培训那样很严肃的排排坐,我们参加培训的70名学员按每组8人,抽签分到8组,分组围坐在一起。培训过程中不仅仅是专家的讲解,其中还穿插了很多与“生态体验式德育”有关的亲验活动,这些亲验活动是全员参加体验的活动,在亲验活动中,组织方还适时调整灯光、播放音乐,把我们的体验场的氛围营造的很和谐、舒适,不自觉的就让我们这些体验者全身心投入到亲验活动中去。 这次体验活动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的:营造体验场----深度体验----开放式对话----诱发生命感动------形成体验之思。在这次体验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小组形象设计是体验者的群集作品,是组内成员的智慧结晶。创作群集作品的过程,是提升个体生命力量,调适群集关系的有效载体。组际展示是组群生命向更大的类生态群落融入、并奋力提升的过程。教师(导引者)要善于营造体验场的氛围;体验场不仅可以捕捉到体验者的话语冲突,也是相互开放、相互悦纳的场所;导引者的真功夫就是理解体验者的生存感受,并从学生(体验者)的生存感受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经验,调整师生关系,诠释生命意义。 这让我想到班集体建设初期,我们做班主任的也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效果真的很不错!

浅谈如何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浅谈如何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桃源县九溪乡中学 蔡桃初 【内容摘要】:本文从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阐述了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如何对学 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生态道德 生态环境 生态知识 教育 一、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近年来,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重,生态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仅从生物这门学科看,从小学的《科学》到中学的《生物》,几乎每一册都有相当的篇幅介绍生态学内容,力求让学生多掌握生态知识。教给学生生态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生态教育的基本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因为仅仅掌握生态知识还远远未达到生态教育的目的。生态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促进生态问题的解决。而事实说明,某些生态问题仅靠生态知识是解决不了的。青蛙是庄稼的卫士,一只黑斑蛙每年能消灭15000只害虫,蛙的捕虫能力是人人皆知的。然而,社会上却有许多人为了品尝蛙肉的美味,大肆捕捉青蛙,甚至还有人将其当成了一条生财之道。由此可见,要从根本上解决滥捕青蛙这样的生态问题,单靠掌握一定的生态知识是不够的,而必须依靠人人都具备良好的生态道德。 二、如何培养生态道德 (一)什么是生态道德 所谓生态道德,就是人们在对待生态问题上,即在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前,人们认为自然界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存在的。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无论怎样开发利用都是合理的、合乎生态道德准则的。在这种生态道德观的影响下,人口的压力和摆脱贫困的渴求,迫使人们不顾一切地向自然界疯狂索取,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系统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人们调整了自己的生态道德观。 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统

坚持晨读演讲稿

坚持晨读早练,坚持梦想。 “人文日新,从青年起;青年日新,从晨读起”,晨读,以最原始的方式,在吟哦咏唱中涵育从容不迫的性情,由音及义,由声及心,由外及内,逐步收敛心性,于是心由向外逐物,转而向内正己,让知识如滚滚流水般充盈我们的大脑。而“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本身为人们指明了预防疾病、消除疲劳、获取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 每天清晨,太阳刚刚露出它可爱的额头,我们伴随着清脆的闹钟声起床,校园里的一切都是沉睡的。走在去晨读早练的路上,走在我们美丽的泸医校园里,望着这怡人的景色,呼吸这新鲜的空气,突然间睡意全无,神清气爽。 晨读早练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让我们从早晨起,充分的利用好这一天的时间,所谓“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别林斯基曾说过“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不错,光阴悠悠,岁月匆匆,时间如蚕丝在指间滑过。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不知已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周、月、年、代。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了锈的日历夹吗?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忘我工作,成了有许多项发明的发明大王。当他在79岁生日时自豪地宣布:“按常人的工作量计算,我已经135岁了。”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光阴似箭,短短人生能够经历多少春夏秋冬?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只在于你弹指的瞬间,当你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有意义,才会无愧于心。而晨读早练就是我们最好的惜时方式。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当吐故纳新,当勃发生机,若空自浪费于昏天暗地的睡梦当中,岂不可惜?我相信当你坚持晨读早练,你真的就会发现自己的时间变的充裕了许多,每天过的更加的充实了,似乎每天早晨与同学相约一起读书锻炼已变成了一种习惯,一起陶醉在医学或文学的海洋里,一起疯狂的朗读英语,一起慢跑在美丽的校园里,使生活变的丰富,使学习变的快乐。 古往今来,关于读书的箴言是不计其数。古有颜真卿的“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陆游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李若蝉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也有苏东坡的“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今有爱迪生“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普希金的“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这些名家正像我们共同诠释着读书的重要性,而一天之计在于晨,在这一天最好的时间段做最有意义的事儿岂不快哉?当一天的空气尚未被现代社会特有的浮躁之风污染之时,朋侣相携,投入金色的朝阳中,收心摄念,怀抱一片赤诚之心,吸纳天地之灵气,诵读医学、国学经典,汲取先圣智慧。于是一颗躁动的心渐渐沉静下来,在读书中不断的充实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所谓开卷有益,晨读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而早练会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让我们受益匪浅。 晨读早练作为一种习惯,需要有毅力去长期坚持。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我们必须有坚定的毅力才能有所收获,知识和体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每天当我们睁开朦胧的睡眼,总是会自己与自己作斗争,心中想着晨读也许不一定会让我成功,但一个连早起都不愿意的人,绝对不会成功。于是征服自己偷懒的欲望,起床去读书锻炼,便又多积攒了一个早晨,渐渐的,知识、体能,也积少成多。伟大与平凡的不同之处是,一个平凡的人,每天过着琐碎的生活,但是他把琐碎堆砌出来,还是一堆琐碎的生命!所谓伟大的人,是把一堆琐碎的事情,通过一个伟大的目标,每天积累起来以后,变成一个伟大的事业,我们只有长期坚持晨读早练的习惯,才会有丰硕的收获。 晨读早练,让我们更充实的度过每一天。我们只有比别人更多的投入,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才会离成功更进一步。只要你起床,就一定有人为你付出代价。这样的收获,难道你不心动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坚持晨读早练,坚持梦想,收获成功吧。

生态体验教育

生态体验教育,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由沙丘 2005年7月,我校荣幸的被中央教科所批准成为"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学校,并确定了"生态体验下"健康课堂"管理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项目。随着对课题研究和理解的逐步深入,我们将课题研究重新定位在"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上。对于生态体验教育的认识还是来自于中央教科所刘惊铎教授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暨"体验式道德学习的研究"科研课题。我校作为课题研究基地,在课题专家的高位引领下,两年来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研究和探索,有了一些粗浅的体验和感悟,现总结出来,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生态体验教育相关理论简述 (一)"生态体验教育"的涵义 "生态体验教育"把"教育者"称为"导引者",把"受教育者"称为"体验者",导引者本人亦是体验者。它把知识学习与体验者的生命意义关联起来,从感性生命个体的生存实践出发,凸显教育的实践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生态体验教育主张师生双方都拥有健康人格。师生的学习与生命质量,需要在互惠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不断创生。 "生态体验教育",既注重做人的基础品格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又注意德育先进理念的引领,以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和谐存在与互动体验为进路,反思和建构中小学德育,融通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在生态体验中培养当代未成年人的健康人格。 "生态体验教育"从当代未成年人的生存状态出发,引领人的精神境界,培养健康人格和生态智慧。它以充满人文精神关怀的教育哲学为指引,着力促进体验者和导引者的互动与德性发展,恢复道德的自觉性、生成性和互惠共生性,构建有魅力的德育。把外求与内求有机耦合,探索一种内外交融、臻于美善的德育形态,促成德育从知性论到体验论的转向。 "生态体验教育"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生态德育和环境教育的合理内核,在师生、生生和亲子互动与反思性对话中,导引体验者融通和澄明现实世界的生活关系,诱发和唤醒道德体验,经历生命感动,体认美善人生,在体验者自我成功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理想与信念。题以德育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以开放的姿态展开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和风格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意识、一种教育理想渗透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旨在强调道德教育要深入到学校、家庭、社区、大社会生活和自然之境中,向生活世界、自然之境和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全面开放,引发人的生命感动,诱发人的道德体验。追求由约束性道德教育向发展性道德教育转变,由单向式道德教育向双向互动式道德教育转变,由单一道德教育向多样化和个性化道德教育模式转变,由封闭式道德教育向开放式道德教育转变。 "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环节包括:营造体验场+ 开放式对话+ 反思性表达。即通过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和生命阅历;导引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开启学生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不断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把不在现场的资源调入当场,进行反思性对话,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道德境界。 (二)"三重生态"的含义 所谓"三重生态"即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自然生态因子包括:水、土、气、生等环境

实施体验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实施体验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在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内容和方式基本上脱离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教育内容不能完全转化成受教育者自身需要的弊端。在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改革道德教育的内容,改进道德教育的方法,拓宽道德教育的途径,使之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产生有效的德育效应和氛围已经成为我们全体德育工作者必须加以研究的问题。 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或者说,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所以我们用体验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所谓“体验教育”是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并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道德情感体验,在体验中使道德情感内化,最终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区域乡土文化资源既贴近学生的生活空间与环境,又形象易感知,易接纳,正是实效德育的有机载体与结合点,用它来教育与影响学生,真正能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内化,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我在多年的德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就如何运用本区域浓厚的乡土文化开展体验教育,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挖掘体验式德育的载体,奠定实效德育基础 其实传统学校德育会造成学生与现实社会的距离太远,同时,也会使学生解决社会实际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而乡土文化体验教育强调是利用好农村在学校德育中凸现的优势来开展综合实践体验活动,打造有效德育。 农村学校德育优势分析:第一,农村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大自然,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条件;第二,农村家庭是“开放型”的家庭,农村聚族而居,人与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社会生活提供了条件;第三,农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第四,农村改革先于城市,农村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使学生身临其境,改革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许多就在学生的周围。我们把这些优势文化资源与开展德育体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激发他们道德情感,从而内化为高尚的道德素养。

学校生态德育模式研究

学校生态德育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选题背景: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被进一步理解为学校 教育不仅要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生发展的要求。而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德育是其灵魂,因此,将发展性教育的理念渗透于学校德育,这既是理论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实践的需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方面,学校德育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积累了丰富而有益的经验,但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1)在道德教育目标上,只注重方向性,缺乏时代性、层次性和生命性,目标过高而未能切近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实际,很少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将这些德育目标,化作具体的、富有针对性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假、大、空?的弊端。(2)在道德教育内容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道德标准远离了他们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他们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他们多样化的发展,道德教育与儿童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处于分离状态。(3)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上,脱离了学生的主体,包括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儿童青少年出在发,而是把他们作为被塑造的客体,造成了与学生主体核心价值的背离,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4)在道德教育的形式上,脱离社会及学生的现实。目前学校主要是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忽视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之间极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学生低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5)在道德教育方式上,往往过于重视我说你听,我授你受的说教方式,而不重视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和实践磨练。(6)在德育主体上,往往过分重视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作用,

在生态体验模式下提升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最新教育文档

在生态体验模式下提升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文献标识码】G47 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实效性差,是目前我国部分中学道德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是基础教育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倾向,在很大 程度上缩减了德育的空间和时间,德育形式单一,导致德育认知难以内化,功效被弱化。 二是德育理念和举措不适应时代要求,传统口号式的理想道德教育不仅空洞而且低效。 三是教育模式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过程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重校内,轻校外。 四是教育评价过分注重外在的行为效果,忽视行为的动机意识和生命本身的内在需要,忽视对学生的引导或缺少为学生提供辨别是非的情境和机会。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长期的德育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积极探索,形成了新形势下有自己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我们认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和谐统一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体现。知行统一、心行合一是德育实效性的着眼点和根本点。 2005年以来,在陕西师范大学刘惊铎教授等有关学者的指 导下,我校致力于构建融合道德教育实践和课题研究为一体的生态体验德育模式。探索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生态体验德育模式旨在认真探讨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生态体验是把外求与内需有机耦合、内外交融的道德教育形态,它在保留生态德育和环境教育内核的基础上,在内外交融的形态下由体验者进行内外全息感悟, 恢复了道德的自觉性和共生性。生态体验包含自然生态体验、类生态体验和内生态体验。自然生态体验是体验者在自然环境中的

体验,它侧重于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领悟:类生态体验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内生态体验是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和领悟。如何把心灵感悟内化为思想和行动。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是二重生态体验的最咼境界。 、自然生态体验一一润物无声 我校注重研究人与环境的对应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校园,让校园的一草一木发挥作用,让校园的墙壁也能说话,体现环境育人的理念。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 学校西门长廊修建了文化墙,内容为《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涵盖爱国、修身、立志、进德、处世等内容。突出了基本道德观念的教育。学校的草坪上塑有我校原国文教员、人民艺术家、《松花江上》创作者张寒晖先生的雕像,先生的“做人不易,唯是是宗”时刻提醒着附中师生。 二、类生态体验——和谐共生

小学体验式德育实施方案

小学体验式德育实施方案 建立发展、创新和互联的德育教育网络,以“三诚德育”(诚实、诚信、忠诚)为主要内容,构建出体验式德育范式,引领学生成为具有“五好”鲜明特质的“至诚美少年”。 一、清晰厘定德育工作思路 1.在组织上成立学校德育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并优化对德育工作的管理,明确和细化大队部、德育处、班主任等各相关部门的德育职能。 2.在内容持续实施体验式德育范式,紧扣“三诚德育”主题,设计各种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的德育活动。 3.在环境上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作为切入点,发挥和利用好环境的德育功能,低中高年级的各楼层建设好童心天地、艺术小区、德育长廊、制度专栏、五好至诚美少年、至诚小达人展示栏等,使学生在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氛围的感染。 二、开发具有体验性的“三诚德育”模式 围绕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忠诚爱国这三大层面开发和构建具有体验性的“三诚德育”模式。 1.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坚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努力开发和提炼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目标体系。 2.加强德育在学科课堂的融合渗透,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阵

地,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是贯彻德育,教育成人、成才的地方。学校将思想道德教育贯彻到各科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3.开启主题教育模式,根据每月不同的教育主题开设各种活动,如每班室内外的学生主题作品展示,“红领巾论坛”主题辩论,课内外主题阅读研究,主题艺术设计等。通过不同主题活动的开展,努力改变以往说教式德育的单一刻板模式,将学生的自主体验作为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使德育工作的重点从重说教的灌输式教育转向重实践体验的启发式教育,从注重外在的刺激转向内在的自省,从而建立内驱式的德育价值系统,提高德育的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个性发展。 4.激活年段道德教育目标,以“三诚教育”为主要内容,分低、中、高三个年段设立对应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开发校本读本、实施校本课程进行道德教育。 三、拓展开放多元的德育体系 教育,如果仅是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那必将因与家庭和社会的割裂而导致教育因其自身的封闭与孤立而陷入低效的泥淖。对教育的理解是多元的,教育的途径与方式是多元的,教育的内涵因子是多元的,教育的实施主体同样也是多元的。学校只是教育实施得相对系统与全面的一个领域,但肯定不是全部。家庭与社区对于孩子的影响,可能在知识与能力的完备性、理论性、

大学生晨读励志文章10分钟

大学生晨读励志文章10分钟 我们自己选择的路,即使跪着也要走完;因为一旦开始,便不能终止。这才叫做真正的坚持。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大学生晨读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天早晨醒来,我会拿上一本心爱的图书边走边读,然后到住所附近的公共厕所蹲下来看上那么一两页。 上完厕所,细嚼慢咽着书中的内容返回,将书从阳台的铁栅栏里塞进屋子,心情极其轻松地跑步到十米外的大操场打两三个回合的篮球半场比赛,那里早晨起来锻炼的人特别多。 打完篮球,即刻回家洗漱,再到街面吃碗面条米粉或是饱子馒头稀饭,然后顺着南河河堤顺流而下散步,到东河与南河交接的地方再逆流北上。那儿新建了一个湿地公园,景色着实迷人,各种休闲娱乐的设施齐全,要么漫步要么轻松地躺在公园的长椅上瞎想,全凭你的意愿。 从公园回来,空着肚子睡一个午觉,晚上才较为丰盛地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饱餐一顿。当然,不论是外出漫步还是在家休息都坚决不能放弃学习的机会。 说实话,我的所谓文章就是在外出散步的时候写出来的,我生活中最大的爱好恐怕就是学习,我认为学习可以增长人的才干,开拓人的视野,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心灵,使人努力向着提高精神境界的方向迈进。 也许你会奇怪,质问我那么轻松自在地生活,平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什么维持?生活的保障来自何方?那么,我毫不隐讳地告诉你,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那点可怜的退休金,虽然我的手头并不宽裕,但解决吃喝拉撒的基本问题还是能够勉强应付过去。 对于人生的价值,我年轻的时候曾苦苦追寻过,也深入思考过。我曾经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为别人服务,然后从中体会人生的意义所在。后来历经生活的摸爬滚打,遭受无数次生活的折磨,使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我觉得人生其实毫无意义可言,所谓人生的意义是人们为了增添自已战胜生活的信心,主观地给自已设定的一个似是而非的所谓价值而已。

合作共赢,团结共进——情境体验式德育活动课设计 教案 教学设计

合作共赢,团结共进 ——情境体验式德育活动课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团结精神的可贵,知晓相互信任与合作是发扬团结精神的前提。 2、让学生们学会相互信任与合作,能够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3、在生活中、学习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团队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团结与合作带来的巨大力量。 三、教学难点: 游戏之后,能够通过体验说出自己的感悟、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从实践中获得团结合作意识,升华严于律己、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集体荣誉感。 四、活动形式:团队游戏,交流、感悟和总结。 五、活动准备: 1、游戏分组:全班同学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六组,每组指定一名组长。 2、准备活动用具:碗、杯子、瓜子、四支筷子、长棍、绑腿带等。 六、过程与方法: 开展团队活动,让学生体会团结的力量和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体验、讨论和交流总结,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团队精神是建设好班级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七、活动流程: (一)情境导入:刚经历了期中考试,同学们一定很累。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放松一下。 首先,老师的桌子上有一碗瓜子。现在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来做一个抓瓜子的小游戏。哪位同学想上来试一试呢?(请一位同学上来) 接下来,我们请这位同学,按老师的要求尽全力来把瓜子分别抓进五个杯子里。第一次用一根手指来抓,第二次用两根手指来抓……最后,用一整只手一起

抓。 瓜子抓完了,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哪种情况下抓的瓜子最多?哪种情况下抓的瓜子最少?(整只手;一根手指)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生活的启示呢? 生:(……) 小结过渡:通过游戏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比较弱小,只有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共赢。这也是今天老师想要向大家传达的主题:合作共赢,团结共进。 (二)游戏环节: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通过游戏来感受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吧。这个游戏叫齐眉棍。那么,何为齐眉棍呢?(请同学边演示边讲规则) 1、游戏一:齐眉棍 请四个同学站成一排,每人拿一根筷子,举齐眉毛一样的高度,然后老师要把这跟长棍放在四位同学的筷子上,最后请四位同学在四根筷子都不离开长棍,且长棍不掉落的情况下,把长棍放到地上,就算成功,否则就算失败。注意下降的过程中,筷子不可倾斜。(这是一个考察团队是否同心协力的体验。在所有学员手指上的长棍将完成一个看似简单但却最容易出现失误的项目。此活动深刻揭示了队员内部的协调配合之问题。) (请四位同学进行游戏)。 四位同学做的很不错,你们能跟大家讲讲你们成功的经验么? 生:…… 他们已经分享了成功的秘密,有没有同学还想挑战、超越他们的? (或者有点可惜,我们这四位同学失败了,请四位同学总结失败的教训。失败不怕,只要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下次肯定会成功的。刚才四位同学已经分享了宝贵的经验,还有没有哪些同学想来挑战一下的呢?) 再请两组上来试一试,总结经验教训。 小结过渡:这个游戏主要考大家的配合,相互合作的越默契,成功就越快。 2、游戏二:六人七足 刚才已经有一部分同学来进行了尝试,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同学还没有感受和

生态德育

整合学校德育资源,构建生态德育体系 ——南寨中学生态德育工作介绍 几年来,学校以抓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以师德建设为重点,构建生态德育体系,扎实开展德育工作。 一、强化德育理念 新时期背景下,需要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特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确立“以德立校”的德育指导思想,积极树立“立人先立德”的管理方针,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并根据学校的总体办学思想,确定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定位,树立了学校德育管理的“三大理念”: 1、“以人为本,激励为先”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我们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以尊重学生个性,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点德育”,建立以“激励”为中心的德育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战胜困难。 2、“摆脱说教,注重实践” 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由“由外而内”,转变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3、“与时俱进,创新德育模式” 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我校整合学校德育资源,构建“3391”行动立德生态德育新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每个年级确定了不同的教育主题,七年级侧重突出习惯培养教育,八年级侧重突出青春成长教育,九年级侧重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摆脱一成不变的单纯凭经验的德育管理思想,让德育工作紧跟随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注重常规德育实践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为了让这种优良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中继续发扬下去,学校以“礼仪教育”为先导,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学会以礼待人,促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展各种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礼貌意识,积极促进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1、文明礼仪教育重习惯。 学校历来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一是新学年开学初,对初一新生进行军训和安全纪律教育,组织学生

中小学生生态体验德育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生态体验德育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要发展,德育要先行。在这样一个高速进步的时代中,德育的方式逐一变得多种多样,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生态体验式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崭新的德育形式,它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体验者树立崭新的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由于生态体验主题教育活动是直接指向班级管理和学生身上存在的真问题,是针对于学生自身的,所以教育活动能在学生在不设防的心态之下,进入体验之境,体悟自己的行为,在对话与反思中澄明思想,提升道德境界。它是一种新型的适合现代教学的德育模式。 我是一名刚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的新老师,跟孩子们接触自然成了我做班主任后的头等大事。在一段时间的接触中我发现,班里大多的孩子都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爷爷奶奶的溺爱使得他们娇气十足。而爸爸妈妈的常年在外,使得他们与父母之间感情淡漠。代沟、距离,使得多数孩子对父母的爱知之甚少,甚至在有些孩子眼里,他们和父母之间似乎只剩下金钱关系。在外奔波劳碌的父母对此毫无对策,正处在成长期的孩子对此丝毫未觉,在如此状况下,我便萌生了教会孩子如何体谅父母,感恩父母的想法。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我召开了一节以《感恩的心,感谢父母》为主题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 在活动开始前,我先在班里做了份问卷调查,内容是有关父母生日、喜好、鞋号等基本问题的。由于学生是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被调

查,因此,调查结果具有很强的说明性。在参与活动的全班六十四名学生中,竟有十四人完全不能动笔。孩子与父母间所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不亲密,源自于不了解。要感恩父母,首先要感知父母,要对父母有一定的认识、了解,要对父母的付出有所认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对活动做了如下设计: 一、感受我们的来之不易。让孩子们以咬手指来切实的体验疼 痛,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想象妈妈带我们来到世界上时 所遭受的痛苦。 体验疼痛之前,孩子们从没想到过,他们是在妈妈忍受了如此大痛苦的情况下带他们来到世界上的。所以父母养他们是应该的想法取代了他们从一出生就亏欠父母的想法。体验疼痛过后,对父母的伟大,他们有了新一步的认识。 二、演一演心中的父母。以家长会后为演出背景,让他们来尽 情演绎一下自己的父母。在表演的过程中,让他们发觉,其 实所有父母都是一样的,并不是只有自己的父母才是高标准、 严要求。 在一些孩子的深情演绎后,很多孩子在别人的表演中看到了自己。他们小声的在那鸣不平,言无辜;都在那抱怨父母只看重成绩,不了解自己。随机抽选同学发言,让他们说说自己对类似事件的看法,无一例外的都是埋怨父母的严格,以及自己的痛苦。父母真的是只为自己吗?你们有理解过父母吗?这个问题呼之欲出,因此下一环节顺

浅谈初中生生态德育意识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生态德育意识的培养 [论文摘要]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本文在呼唤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试图以大学生为生态意识培养的切入点,以高校德育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主阵地,结合生态意识培养,探索高校德育改革,最终提升高校德育的价值关怀,促进德育向人性的自然回归。 一、生态意识及其与德育的关系 鉴于生态意识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在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领域均对其进行了界定,其中前苏联哲学家Э?B?基鲁索夫在《生态意识是社会和自然最优相互作用的条件》一文中提到,生态意识是根据社会与自然的具体的可能性,最优解决社会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的观点、理论和情感的总和。国内学者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诠释。有的学者认为,生态意识是指在处理人类活动与周围自然环境间相互关系时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发与保护、生产与生活、资源与环境等关系时应具备的生态学观念和常识①。有的学者认为,生态意识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理性升华,是自然生态的众多辩证过程在人脑中的综合反映,并能合理运用生态理性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维活动②。还有学者认为,生态意识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优化目标来理解和追求社会发展的一类意识要素与观念形态,是生态规律的支配作用和生态条件的制约作用在人的观念上的反映③。 这是近几年大家谈得比较多的一个方面。我觉得还有一个方面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提高全民生态意识的过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其中需要重点把握一个点,然后由点到面慢慢铺开,这个点就是义务教育阶段群体。因为从整个社会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知识层次低、但接受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对生态问题感兴趣。他们今天的生态意识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生态意识的主流,也预示着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和强度。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意识、重视他们的生态教育是我国国民生态意识水平提高的关键。 纵观国内各教育阶段,还没有形成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普及性的生态知识教育。这样,这一艰巨的任务便落到了高校德育的肩上。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德育的价值局限于政治价值,片面地认为德育只是解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道德观念应当反映的现实关系之一。他们指出:“这些个人所产生的观念,是关于他们同自然界的关系,或者是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关于他们自己的肉体组织的观念。”④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德育必须冲破原有的价值局限,重视生态意识教育。这是时代赋予高校德育的全新课题。所以,教育者要充分认识生态意识教育在中学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中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 二、中学生生态意识的物化倾向 人是有需要的,人类需要的特有性质决定了需要既是人活动的力量源泉,又是人活动结构中的一个因素,因而成了人性结构的内在规定。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的现实也就成了句空话,更谈不上进行价值创造。但是人的需要也存在着正当与不正当、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分。我们认为,判断人的需要是否正当、合理,主要应看这种需要的满足是否有利于人的价值的提升。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氛围之中,中学生的价值选择如何?据此,一些研究者曾就当代中学生的生态观念、生态道德、生态环境知识等做过一些调查。例如,吴鹏举等人于2000年对河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