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泉州各街道

泉州各街道

泉州各街道
泉州各街道

说到泉州的特色街区,不得不先把各大街区分开,再一一介绍各条大街里面的小巷。那么我们用东西南北的方位先介绍老泉州的主要脉络。

东街

我们以温凌路和东湖街交接点的东门开始吧!

第一个主要的路段是——崇福路。

崇福路是由这条路上有座崇福寺得名的。

崇福路路口进入不远就能闻见一股浓浓的老姜味儿,离路口两百米远有家远近闻名的“忠记姜母鸭”。这家姜母鸭每天都是门庭若市,排队来这等鸭子的食客是一波接一波。姜母鸭对面有一家小小的小蛋糕店叫一口福。里面卖的铜锣烧和精致的小蛋糕都出自老板的爱心制作。据说老板以前是在一家大酒店专门制作蛋糕的呢!后来出来自己经营这家小店。这家小店每天做的小蛋糕基本都是没什么剩余的!

离开“忠记姜母鸭”再往前一百米就是著名的泉州古寺——崇福寺。位于鲤城区崇福路,初名千佛庵,后改名崇胜寺、洪钟寺、崇福寺,与开元寺、承天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1982年被福建省政府定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崇福寺是泉州少林寺废后传授少林武功的又一寺院。重修后大雄宝殿的风格保持明代规制,有应庚塔、千人鼎、大洪钟崇福寺“镇山三宝”。大洪钟,铸于明初,声音宏亮,“崇福晚钟”为泉州八景之一。

崇福路的后段,靠近老师院的路段有两排美丽的木棉树,春天来临的时候两旁的木棉花开放得十分活泼!不过观赏之余也要主要不要被厚实的木棉花砸到头哦。走完崇福路,我们再回到东街。

东街要说吃可要先从大名鼎鼎的“东街鈡楼肉粽”开始。东街钟楼肉粽店(泉州鲤城蓝氏钟楼肉粽店)自开创以来,遵循老祖宗的传统手法制作,保持产品质量,挖掘本地饮食文化精髓,在近二十多年的不断努力下,产品闻名于海内外。曾荣获“泉州十佳名小吃”、“福建名小吃”、“中华名小吃”、“福建小吃名店”、“中国名优产品”等荣誉称号。

南俊路和东街交接的地段有几家不错的小吃店:菩提斋斋菜菜;大高雄刨冰店一到夏天就是个快挤爆了的小店;大高雄下来的“国记肉加馍”这家是肉加馍的是泉州市里做得做地道最正宗的!里面的饺子也做得很棒。我每次去都必点的两个菜。

说到东街我们还不能落掉状元街,状元街,状元街文化旅游特色街位于鲤城区东街后街,是条步行街,西接中山路、北临东街、中段地处玄妙观,建有泉州特色的牌坊,被誉为八闽第一街,状元街西起中山路,东至南俊巷,全长四百八十三米共分三个街区,街区起始处是一段宅内步行街,二、三层有廊桥相接,第一街区还设置三座牌坊——“海滨邹鲁”、“岳献海邦”、“四门学士”,街区中央是一个七百多平方米的市民休闲广场,广场一侧是“先民开发晋江”大型壁雕;第二街区入口处分别构筑了“仁风行春”、“白云古地”、“太康肇始”三座牌坊,区内广场两侧墙壁上的“子见老子”、“老子出关”两幅大型壁雕,反映了当年孔子拜见老子和老子著《道德经》后与函谷关关令相别的情景;第三街区最引人注目的要算在街口的仿宋“状元”石牌坊,牌坊上刻有曾从龙、梁克家、庄际昌、吴鲁等泉州历代六位状元的名字,“状元”石牌坊和旁边的“鲤鱼跃龙门”、“渔樵耕读”浮雕,反映了古城泉州人才辈出、文化积淀深厚。状元街由有悠久历史的“状元坊”改造而来,街内有元妙观、清白源井等重要文物景点。改造后的状元街保留了传统的泉州民居建筑特色,通过红砖瓦白石料的对比和丰富的建筑小品,构造了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古街道空间环境。

象这样的小景点无所谓最佳的旅游季节,现在的状元街在泉州的年轻人眼里已经是老文化和新时尚的结合之处了,特色的酒吧在街区扎根,让古色古香的状元街添了不少活力。若单

是去看看那老牌坊和逛逛工艺品店自然是在早上9:30之后,牌坊旁还开了一家特色的精品店,都是时下很受欢迎的精品,但若是有兴趣,不妨夜间出来走动走动,那里可为是灯火通明关于泉州的宗教我们暂时先不做详细的介绍。状元街里面还冲刺着诸多杂乱无章的酒吧小文化,或许这是泉州的特点,泉州人喜欢喝酒,还喜欢边喝酒边划拳。很多人都十分厌恶这种行为,我却很喜欢泉州人的划拳方式。非常有智慧的娱乐消遣游戏。

状元街里不但有酒吧,还有一家开了多年的串串香,价格实惠食物也新鲜多样,周末约上几个好朋友去那吃吃串串香喝喝啤酒划划拳,人生一大乐事啊!

状元街的酒吧开得最久的要数“在路上”了。因为“在路上”是以摇滚为主的音乐酒吧,经常有一些原创的摇滚歌手在这里举办演唱会。正如酒吧名字一样,“在路上”也是这些摇滚人的精神所在,虽然很少去酒吧,但是这个主题酒吧一直是我很欣赏的酒吧。

状元街中断还有一家不错的店叫:0595鲤。这家店是泉州最早玩街头文化的据点,里面都是一些喜欢滑板,喜欢涂鸦,喜欢街舞,喜欢hip-hop的年轻人时尚装备点。有许多从台湾品牌的T恤,品质好,价格也可以。这些也是泉州潮文化的象征。状元街后段还有家红石餐厅也是很不错的。红石餐厅是泉州比较早从事中西餐结合复合式的主题餐厅。里面的招牌黑椒牛扒饭做得非常的棒!不过对于学生来说红石消费会稍微高了一点点。红石餐厅旁边有一家叫:ACC的精品店。里面的能掏到一些不错的小家饰。

西街

走完东街,我们开始向西街前进。

首先介绍靠近钟楼的蛋挞店,里面的蛋挞绝对比肯德基的蛋挞来得实惠和美味。蛋挞店旁边的“快乐小熊”餐厅也是一家物美价廉的,环境优雅的餐厅。泉州影剧院旁边的:田螺芬,冰岛夫。

西街的两旁有一小部分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老建筑。让人有种和时光背离的感觉。西街中段的嫩春皮也是泉州闻名的,每年春季吃春卷的时候,来这里购买春卷皮的人几乎能排出十几米远的长对,非常壮观!

西街和新华路交界的红绿灯有有家:馋嘴鸭。也是很值得去吃的!那香味儿都能飘出半条西街了。西街的开元寺先不做具体介绍。

中山路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中山路,中山路上大部分都是中下档次的服装店。不过在中山路上有许多不错的小巷子贯通南俊路和新华路。至于中山北路路段只要是医院和学校为主,威远楼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画家的画展,穿过威远楼到中山公园有一个泉州的地下书城。在走一段路就到华侨新村,很值得去的地方!里面有私家咖啡馆,私房菜馆,还能看到正正宗老式南洋风的老别墅。

我们在回到中山路中路,有一个泉南基督教堂,教堂门口是一家老上海理发店,貌似是国营的,很老的理发店,在这个路段显得格外特别。

中山路中路靠近新华路段的第一条小巷子:通政巷。里面有一个起点美术学校,喜欢画画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再转回来,我们继续走第二条小巷子:奎霞巷。奎霞巷最出名的是巷口的那家小吃店!里面有泉州最地道的肉燕和那叫小店的招牌拌面!因为好吃有便宜,所以生意也是超级好!经常也都需要排队等位置的。

吃完拌面我们再回到中山路,往前走到第三条巷子:花巷。花巷虽然也不是什么大巷子,但是里面基本都是些泉州的印刷小工厂。花巷巷口有家不错的小咖啡馆叫:古咖啡。也是很值得去的。

接着再回到中山路,穿过打锡街来到第四条巷子:金鱼巷。金鱼巷口的老字号元宵圆可是泉州一宝了。汤圆是把团好的馅放入装有糯米粉的滚桶内滚成圆球状而成,个大馅多皮薄,香甜无比。与元宵圆齐名的便是冰糖木耳汤,甜而不腻,烂而不稠,入口即化。元宵圆旁边的四果汤和萝卜酸都很不错!旁边还有一家味道一级棒的烤鸡腿。

中山南路是我最喜欢的街道,因为这条路两旁的民国时期商铺店面和部分建筑物保存得很完整。随便抬头就可以看到店铺上方的中英文商号和店家的秉承的店风。现在的中山南路大部分是卖脚踏车和电动车为主,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变得很安静很闲适。中山南路上的美食也是会令人垂涎三尺的!只也是我要介绍的第四条巷子:水门巷。一到巷口就飘出一股肉香!周围都是香气扑鼻的羊肉馆子,牛肉馆子,狗肉馆子,一家挨着一家,家家都是生意兴隆!再往里走就是好吃的煎包店和泉州最出名的水门国面线糊。

再往里走就是五堡了。五堡是泉州最密集的木料区,但是面积都不大。五堡是个很有趣的地方!它有一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短短的一条小巷子就有那么多分支!十几户家人连在一起就组合成一堡。最有趣的是二堡居然只有两栋房子而已?我实在想不通这个小巷子里为何会这么命名的。据说这整条巷子最早是叫:竹巷。是因为以前整条巷子都贩卖竹子而得名的。

走完五堡,再回到中山南路。往中山南路走下去到金刚巷。金刚巷口就有家海蛎煎也是很有名的!不过我吃到不是很合口。再往下走就到了侨光电影院。这家电影院门口有家小笼包也是很美味的!也是家老字号。走到中南南路的末端就是传说中的天后宫了

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又名天妃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妃宫为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官府常在此为出海商船举行祭海大典。

妈祖名林默娘,是北宋时湄洲岛的民女,据说她出生的时候,遍地生香,瑞光四射,她终生行善济人,引导乡人避凶趋吉,后来她为了救护船只遇到风暴的父亲而遇难,百姓感念她的美德,尊她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当地渔民出海前都要到天后宫前祭拜。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彩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殿内油漆用朱地画"暖八仙"之一的钟离及如意相间图案,其绿地雕彩西蕃莲及喜鹊登梅图案,有吉祥的象征,有的图案作异兽,寓意"益寿"。殿内础浮雕,更是琳琅满目,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及各种花卉,表现着水族鱼龙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这都是表现道教主题的图案,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呈现仙家的非凡境界。

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

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所以天后宫很值得一去!参观玩天后宫旁边的两家老字号的店也不要错过,一家就是四果汤,一家就是绿豆饼了。这家绿豆饼不逊色鼓浪屿的绿豆饼哦!

聚宝街

老街故事之青龙巷聚街

泉州有句古话“金青龙、银聚宝”,这是在形容泉州的两条街道,即青龙巷和聚宝街。

短短百余米的青龙巷中数座破败但却巍峨的古老庭院,在其鼎盛时期,以“金”称谓,想必不为过。据载,宋元时城南一带是刺桐商业中心,尤以聚宝街最为繁盛。正如中国文人所描述的:“一城要地,莫盛于南关。四海舶商,诸番琛贡,皆于是乎集。”“满市珠玑醉歌舞,几人为尔沉酣。”如此繁盛的聚宝街,也只能屈之以“银”。

聚宝街在城南,转过万寿路便到,从街口至南端车桥头,长一里许。宋元时期,大批外国商人从刺桐港登岸进行贸易,进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珠宝、香料、药物、绸缎、茶叶、瓷器和铜铁器等,“聚宝街”因而得名。街尾的“车桥头”,是当年中外货物的集散地。古时青龙巷与聚宝街相连,现在通过聚宝街中段的内沟河相隔也就二三十米青龙巷曾是达官贵人集中居住之地,人们在聚宝街做生意;到近旁,宁静而又便利的青龙巷建住宅;又有一说,青龙巷曾多银号,类似于现在的金融街,在聚宝街交易的商人们,时常要通过青龙巷内的银号周转资金。但无论哪种说法,青龙巷要么是聚宝街中精英所在,要么是聚宝街的经济命脉,古称之为“金青龙、银聚宝”自是极为恰当。

聚宝街因其“聚宝”而得名,青龙巷则因其形状宛如游龙饮涧而得名青龙。

青龙巷适合居住,这里清净淡雅,大有闹中求静之境。雨中的青龙巷,行人寥寥,这里的建筑充满了岁月变迁的痕迹,这里除了有典型的清式民居外,还有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些从东南亚归国的华侨兴建的中西合璧的小洋楼。杨站长称,近年来,翻盖现代化楼房的风气越燃越旺,大量的古民居遭到破坏,即使现存的古民居也大多损坏严重,古民居内的基础设施也相当陈旧,不能满足居民现代化的生活需要。同时街道景观也遭到很大破坏,原有树木被砍伐,与古民居建筑相协调的石板路面改成水泥路面。据统计,目前青龙巷内,尚存较完善的中式古民居8座,中西合璧小洋楼2幢

南俊巷

宋代南俊巷有一户人家“一门三世五进士”:崔拱和他的儿子丽则、正则,孙子黄臣、宋臣,五个人都高中进士,赢得人们的赞赏,有人称他们为“南方之俊”,乡人为此建了南俊牌坊,从此蜚声遐迩。

曾经的南俊巷拓宽后改名为南俊路。但是,身为泉州人我们还是习惯称其为南俊巷。现在的成了泉州时尚街区。

南俊巷的东侧还坐落这一座古寺——承天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这里本是五代节度使留从效的南花园,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元年(957~958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改今名。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为泉州三大丛林之一。现存寺宇是清康熙三十年(1692年)重修。承天寺初名南禅寺,又名月台寺,位于市区南俊巷东侧。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最初寺宇地皮为节度使留从效所奉献,习称“南园故址”。不久,闽国泉州太守王延彬和许姓、陈姓族人又捐出部

分地皮扩充寺宇。宋、元两代,本寺拥有范围接近东街,南俊巷之东侧几乎全是承天寺产。鼎盛时期,寺中大小殿宇40余座,别院左有光孝寺,右有圆常院,又有一尘寺、杉植寺、何退庵、护界寺等多所。寺之四隅,各立观音亭以标界,僧众曾有1700多人。素有“闽南甲刹”之称。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

近一百多年来,寺产多次被侵占。原来全寺面积73亩,目前仅存45亩29700平方米。尚有部分寺产待收回。

目前四至:东与泉州第五中学隔巷相邻,南与晋光小学紧邻,北依鹦哥山,西傍街道。

寺名数度更改,初名南禅寺,又名月台寺。

宋淳化二年(991年)改名寿宁寺。景德四年(1007年)朝庭敕赐寺名承天。嘉祐二年(1056年)改名能仁寺。政和七年(1117年)復名承天寺,直至今日。全称“敕封月台承天禅寺”。

历史上,有相当一部分当政者对承天寺颇为重视。道光《晋江县志?卷六十九寺观志》载:建寺之初“置僧田九百石,益以招庆院废产。”元代,统治者尊崇佛教。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平章政事亦黑迷失率军远征爪哇,从后渚港放洋,无功而还,受到“杖责”和“没其家资三分之一”的处分。为此,亦黑迷失“特发诚心,谨施净财,广宣梵典”,于延祐三年(1316年)施舍全国佛寺,刻立《一百二十大寺看经记》碑,碑中提及受到施舍的有泉州承天寺……

南俊路的第一条小巷子:新府口。有家不错的小咖啡馆叫思念人。因为位置很不起眼,所以要找的朋友要费点心思。南俊巷再往前走就是打锡街了。

打锡街

打锡街之于泉州,有点类似于王府井之于北京、城隍庙或襄阳路之于上海,在普通泉州人眼中,这里的服装消费当属泉州最贵的,而其店面月租少则也要上万元。所以,如我们一般人没有条件前往北京、上海挑衣服,权且把打锡街当做王府井、城隍庙来消费一把,也不会太心疼,因为就算按时消费,在300来米长的打锡街上逛一逛,也不会消耗我们太久的时间。。

“土名”由来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街道名,初来乍到之人是绝对想像不到其由来的,泉州的打锡街也是如此。打锡街,乍听之下,是一个土气、拗口的名字,而今泉州人却赋予它时尚和品牌的内涵。

老一辈的泉州人大都知道,直到上世纪初期,这里还只是古城的一条小巷。因为曾经集中了城内专门制作和销售锡器的作坊店号,这里也就天经地义地被称为“打锡街”。对于过去的泉州人来说,自从有了打锡巷,锡器就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了。它是日常居家的生活用品,也是重要的礼器、祭器。而每当有女儿出嫁,嫁妆中也必须有锡器。说起来,似乎没有哪个地方犹如泉州,人们对锡器如此珍爱,对锡器工艺的贡献又如此之大。

据说,打锡街东段的北侧原是清代的考棚。科考时间,泉州府内各县学子纷至沓来,参加在此举行的考试。因为有了考棚,打锡巷就多了一个名字,叫做“考棚巷”。每当考期临至,这里大多成了考生的租寓之所。不少文风较盛的县乡,更是在这里购买房屋作为“试馆”、“行馆”,以便应试的同乡族亲住宿。考棚外东西两个辕门周围环绕着木栅,遇到考试的时候,栅栏外总是挤满了叫卖点心食物的摊贩,成为这里独有的一个热闹集市。

1923年打锡街开始由巷而街的拓改。1999年,这里正式更名为打锡街。

而今打锡街已经不闻“打锡”之声,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品牌服装店的兴起。

名牌”聚集

打锡街和南俊巷交界的地方有段路叫九一路。靠近打锡街的段有家:风雅颂书店。也是不错的书店!楼上有个休闲的地方,可以喝饮料。

打锡街的末段就是泉州市政府。我进去过一次,很喜欢里面的环境,很有味道!旁边就是泉州酒店,泉州比较奢侈的酒店!门口都是些大名牌。有家日本料理还不错!

百源路

我们再回到南俊路,南俊路出去就是百源路了。文化宫和文庙都在那里。文庙也是泉州非常重要的文化历史景点。

泉州文庙现在占地40亩,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的西庑现在建起“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东庑则为“古代教育展览馆”,在那里可领略“人文之胜,甲于闽省”的泉州古风。立于大成殿正中的孔子讲学的雕像,体现了这一位“至圣先师”的亲和与深邃。

泉州文庙在唐朝始建于衙城右侧,名为“鲁司寇庙”(孔子家乡在山东鲁国,官职司寇),唐玄宗时的宰相张九龄题写了庙的匾额,北宋太平初年(976———981年)移建现址。此后,文庙较大的修缮和扩建有19次,可以说是不断的。它按照“左学(即府学)右庙”建制,逐渐建起明伦堂、大成殿、东西庑、棂星门……建起明伦堂周边的15座先贤专祠……成为荟萃了宋、元、明、清建筑形式的庞大建筑群。主体建筑大成殿重檐庑殿式结构,代表当时最高的建筑规格,也是泉州目前仅存这种建筑结构的一处。它四坡顶五脊,正脊两端雕饰双龙抢珠,其他各脊用泥塑、瓷雕、彩绘装饰着飞禽走兽、农耕狩猎、草木花卉……极具闽南建筑艺术特色。大成殿的殿身为斗拱抬梁式结构。48根承托的白石柱和8根石雕盘龙柱,雄伟而古朴。清康熙皇帝的御书“万世师表”和雍正皇帝的御书“生民未有”匾额,悬挂在横梁之上。据说历代皇帝的御书还有乾隆的“与天地参”、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咸丰的“德齐帱载”、同治的“圣神天纵”、光绪的“斯文在兹”、宣统的“中和位育”。帝皇的钟爱有加,显示了一种极高的规格。殿内陈列的文物主要是铜祭器和鼓乐器。穿行在编钟、编磬和各种鼓乐、吹奏乐器中,耳畔如闻鼓乐之声,眼前恍若可见舞者手执玉笛和龙仗羽发翩然起舞。殿前有露台,须弥座束腰嵌有莲花、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青草石浮雕。台前为拜庭,庭中有半月形泮池,上有梁式石桥。

泉州人似乎果真得到文庙和府学的培养和熏陶。历代从这里走出成为进士的,唐有16人,五代有11人,宋有872人,元有3人,明有664人,清有248人,现在文庙西庑名人纪念馆里的人物就有不少“毕业”于文庙府学。文庙还有不少趣闻。徐弦曾在《稽神录》里记载:文庙曾庭生有皂荚,荚数多少,“每应州人举进士之数”;还有历史记载,讲堂下池产双头莲花,梁克家曾在此读书,这年乡试名列第一得解元,第二年廷试第一,不十年位至宰相。文庙里具有象征含意之处就更多了。如泮桥上的石桥横铺长形条石72块,象征孔子72弟子。外行第7条石断为两截,象征被逐出孔门的叛徒樊迟。桥上两旁的栏柱雕有石象,象征太平盛世。再如文庙棂星门的命名,“棂星”即天上的文星,象征孔子和他的弟子———自然还包括进出此门的泉州人和所有人,都是星宿下凡的天才。大成门取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贤学说之大成之意。凡此种种,可谓用心良苦,寓意深长啊!

文庙和文化宫交界处还有一条老街——后城街。后城街都是些卖古玩的地方,还有家不错的茶馆——古厝茶馆。很不错,在一座百年古厝里面。古香古色,回味无穷。

出了后城,百源路算是走完了。不过还是要再和大家介绍一家很棒的无名小吃店,百源路过红绿灯直走有一条羊公巷。羊公巷两旁的大排挡虽然也不错,但是生意还是不及靠近第二实验小学的鸡排店!这家鸡排店开了十几年了!老板非常有个性!之所以用那么多的感叹号是因为这家小吃店一直都是我的最爱!一块大鸡排才卖4块钱!又便宜又好吃!下午4点开门晚上10点关门,鸡排还是限量!还有炸鸡皮,也是要早到的食客才有得吃的!因为鸡皮比较少,一个小时左右就销售一空!天天如此!说老板很有个性一点都不夸张,他要是看一些打板得不伦不类的前卫少年就不卖,还经常因为不卖鸡排和客人吵架!我在鸡排店已经听闻许多版本了!不过还是食客妥协,因为鸡排实在太好吃了!泉州也仅此一家!来泉州的朋友不妨去找找这家小店!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下面再介绍一下涂门街

涂门街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沿街有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古代文化遗存。

涂门街”又叫“土门街”,因为旧时传言,建造东西塔需要许多土石,涂门街就被用来承载、储存建塔土方。

涂门街棋盘园传说

涂门街的棋盘园是老人家津津乐道的地方。相传棋盘园是一副用真人下棋的棋盘。明朝一外族人招安受封,被封为藩王,负责管理闽南行政,棋盘园是藩王府邸里的行宫。闲暇时,藩王坐在司棋阁上与人对弈,命三十二个美人站在棋盘型的花园里,穿着红、黑二色衣裙,每人头上顶着簸箕,分别写着“将士相车马炮卒”字样,以充当“棋子”。这些美女在司棋阁楼上的人的指挥下行走,以显示主人的排场、气派。这三十二个姑娘平时被安排在三十二间阁楼上歇宿,该地因此被称为“三十二间”。这种宫廷式的建筑也就流传下来了。

涂门街东观西台

东观西台原来是泉州清代状元吴鲁的府邸;而另一座“平房”——祖闾苏这片古民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苏颂后裔于元朝大四年以后形成的聚居地。这些建筑别具文化内涵,这不同的风格有机融合在一起,共同见证了涂门街古时候的繁荣景象。

涂门街美誉

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它与现代建筑有机的结合,使涂门街充满着蓬勃的生机。由于涂门街拥有悠久的历史沉淀,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清净寺三教合一的城市旅游、文化中心地位,加上以时尚为主的各行业高密度分布、人车流量密集等特征,被赋予“帝王商业街”的美誉。

涂门街现在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它正处于城市商圈中心,连接了中山路、打锡街、温陵路、百源路的交通动脉,每年5000多万的人流量,吸引了100多亿的商机。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沿街有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古代文化遗存。

涂门街和南俊路交界的地方就是清真寺了!

泉州艾苏哈卜清真寺,简称清真寺,又名清净寺。位于泉州市涂门街。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伊斯兰历400年。元至大三年(1310年),波斯国设拉子城(今伊朗南海岸)人艾哈默德?本?穆罕默德?贾德斯重修扩建。据中文石碑记,元至正十年(1350年)、明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两次重修。现存建筑主要有寺门、奉天坛和明善堂。是国内惟一用花岗石和辉绿石建造的典型阿拉伯中亚风格的清真寺。

寺门南向,临街,通高约13米,宽6.6米,用花岗石和辉绿石砌成,分外中里3层,外中层上部均用辉绿石作圆形穹顶尖拱门,里层上部作白色圆穹顶。顶部望月楼和塔,早已倒塌。现存月台,为伊斯兰教徒望月决定封斋、启斋日期之用。台3面筑“回”字形垛子,颇显威严。祝圣亭在寺门东侧,只存台基。亭壁刻有元至正十年吴鉴、明万历三十七年李光缙撰重修碑记。奉天台在寺门西侧,东西长24.6米,南北宽24.3米,仅存墙体部分,但大量文物仍保存下来。东墙壁有一尖顶拱型正门,门楣上方刻古阿拉伯文《古兰经》句,西墙中部向外突出一讲经坛,坛正中一尖拱型大壁龛。南墙外壁及坛内大小壁龛,均镶嵌古阿拉伯文《古兰经》句石刻,保存完好。明善堂,原址已废弃,现为两进式,砖木结构,是穆斯林的礼拜堂。

寺内保存明永乐五年(1407年)所颁保护清真寺及伊斯兰教的石刻《上谕》一方。

清真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三大教寺之一,是泉州发展海外交通贸易的重要史迹,是中国与阿拉伯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1961年3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清真寺挨着就是关帝庙了。

泉州关岳庙道教庙宇。在福建省泉州市涂门街。俗称关帝庙。因主祀关圣帝君,附祀岳王,故名。始建于宋代,庙宇占地二亩多,由主庙和左右的三义庙、崇先殿三座并列,各有前殿、大殿三进深,后进新建仿古楼房一幢。庙内香火终年旺盛,信徒远及东南亚及台湾。现为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所在地。

600年来,泉州七个城门的这七个关帝庙香火兴盛。由于当地人非常信仰关帝,除了这七座庙外,各处街道都建了一些小庙宇。到了清末,泉州城服侍关帝的庙宇达到了100多座。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今仅剩下了几座,而香火最盛的依然是这座通淮庙。在很多人心目中,关公是神通广大、有求必应的神明。因此,不论是婚姻、生意、疾病、求职,他们都要到关帝庙抽签,希望得到指点,以求心理上获得安慰,而签诗就成了人们与神明沟通的方法。与其它寺庙相比,关帝庙的这部签诗文字更文雅,内容更丰富,这无疑也吸引了更多的信徒。

宋元以来,泉州当地商业贸易盛行,传统商业文化强调经营者要具有“守信用、重承诺”的美德,而关公形象则成了这种美德的代表,被奉为商业的保护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武财神”。

提线木偶

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

在全国各类木偶戏中,泉州提线木偶戏又是唯一仍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戏种,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将近300支曲牌旋律曲调及南鼓(压脚鼓)、钲锣等古乐器。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

天工,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一般都系有16条以上,甚至多达30余条纤细悬丝,线条繁多,操弄复杂,与我国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巧表演难度最高。

泉州美食面线糊作文800字_作文

泉州美食面线糊作文800字 我的家乡泉州,而说起泉州,不得不谈起泉州的传统美食。而我作为一个地道的泉州人,也是一枚正宗小吃货,最爱的莫属泉州的面线糊了。 面线糊,字面看似有点俗气,可“人不可貌相”,它可是不计其数的泉州美食中出镜率最高的传统美食之一。而且不仅上镜高,还有一段心急如焚的历史典故呢! 乾隆下江南时,来到泉州一个叫罗甲村的小村庄,那时正值粮食短缺,村民全都穷得揭不开锅,总是上顿不接下顿地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当朝皇帝这么一降临,可把村民急得团团转,实在想不出要弄什么吃的招待皇帝。皇帝不禁意地在一秀才家门口下了轿子,大家可都为秀才捏了把汗啊!谁料,秀才的妻子临危不乱,还急中生智。她在墙角找到一些往年丰收时啃剩的猪骨头和鱼刺,洗干净后下锅熬出了一碗汤,又去柜子里扫出一把面线碎和一把木薯粉,就这样和着,端出了一碗面线糊。乾隆吃后,连连夸赞味道鲜美可口。马上问道:“这龙须珍珠粥是用什么做的?”秀才妻子可真是巧,立即大胆回答:“这是祖传秘方,用上等面线和特等地瓜粉加工而成的。”皇上大大赏赐了这个巧媳妇,全村也因此得到了乾隆的恩惠。从此,面线糊传开了。 在我看来,面线糊不仅是可口的早餐,也是解腻的佳肴,更是泉州人作为招待亲朋挚友上榜美食。多少个清晨醒来,肚皮咕噜噜直响,味蕾第一反应让我大叫,“妈妈,我要吃面线糊。”多少次在丰富的盛宴后,大鱼大肉,让我看了都想反胃,一顿下来,

没吃多少,心里只想着:此时此刻,我只想来一碗虽清淡,但不失鲜甜的面线糊。还有,印象尤为深刻,妈妈的资深闺蜜,住在福州的熊猫姨姨,每每来泉州必点面线糊。妈妈带着猫姨可把泉州大街小巷的面线糊店吃了个通透,猫姨说:“一天让我吃三餐都可以。”……招待朋友,妈妈当然也乐在其中。 如今,泉州的传统美食不少都上了《舌尖上的中国》,面线糊当然也不例外。我为泉州面线糊能传承天下而骄傲、而自豪! 文_郑婧祺(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五年四班) 指导老师:尤玉珍

泉州春节风俗习惯介绍

泉州春节风俗习惯介绍 正月初一 常称为“过年”、“过新年”,可见“年”既是时间单位,也是节日名称,是年与年之间的大节。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起称“年”,沿用至今(其间只有唐玄宗、肃宗二帝时一度称“载”)。过年的时间自汉武帝时确定正月为岁首,即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又称“元日”;又因此日始于旦,也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以1月1日为元旦,于是原称为“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改称为“春节”,但仍习称为“年”。 过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民谣云: “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敬天公: 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开正: 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女儿回娘家“贺正”,是在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偕同女婿、儿女携礼回娘家,娘家备丰盛午餐接待。

我的家乡作文(10篇)

我的家乡作文(10篇) 我的家乡作文(10篇)我的家乡作文(10篇)作文(1)我的家乡在河北省涉县,位于美丽的太行山脚下。这里风光秀丽,人民善良。 因为这里有丰富的铁矿,所以建了一个钢铁厂天津铁厂。每天都有很多钢铁运到祖国各地。 涉县最有名的特产是核桃。它皮薄仁满,色泽金黄,放在嘴里越嚼越香。 我的家乡真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二年级:旷野星辰 我的家乡作文(2)从前,我的家乡新华充满了欢歌笑语。我每次回去了都占山为王。一会儿我跑到地里压倒了一片油菜,一会儿我又拔掉了许多蒜苗。田埂上都是我的脚印,我们还在地里烧烤呢。 可是,突然有一天地震来了,它改变了我的世界。 墙裂了,缝隙就像张大的嘴,很可怕。厨房被夷为平地,变成了一堆废墟。 大人们因为灾难皱紧了额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家为大家送来了很多东西,吃的、喝的、用的全有了。大人们在田里、空地上搭起了帐篷和小木屋,生活渐渐地恢复了正常。 这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家乡修起了一排排小洋楼,孩子们背着新书包,上了新学校。大人们开心地干活去了,家乡变得更美

好了。 二年级:杨米乐 我的家乡作文(3)我的家乡在余姚,那里的风景十分迷人,有远近闻名的龙泉山,山上有成片的毛竹林和一条条被树木遮挡住的小路。田野里有金黄的油菜花,那里还飞着成群的小蜜蜂呢! 余姚不仅风景优美,还有许多特产,有酸甜可口的杨梅,有爽口的榨菜,还有香甜的豆酥糖。 余姚的科技变的越来越发达了,原来没有的书城、咖啡馆、托管都建成了。以前的老房子大多数也都被拆掉建成新房子了,余姚的经济越来越好了,连乡下的泥巴路也变成又宽又长的马路了。 余姚还有四大名人:王阳明、朱舜水、严子陵、黄黎洲,,人们为了纪念他们,还以他们的名字取名建造了四大中学 余姚真是个好地方,我爱余姚,我爱我的家乡! 二年级:谢子彤 我的家乡作文(4)我的家在杏林东村,杏林东村是个交通便利的小区。 杏林东村的南面是固镇路,它是一条交通便利的路。北面是北二环路,它是一条又宽又广的路,爸爸妈妈每天上班都是从北二环路走。东面是火车道,当火车在道上奔跑的时候,它就像一条活泼的长龙。西面是嘉山路,它是一条跟固镇路,北二环路连在一起的路。 我们的小区非常方便,四面环绕着路,这就是我的家乡。 二年级:tt060628

我的家乡泉州作文

我的家乡泉州作文 泉州,古称刺桐城,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本文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我的家乡泉州作文,欢迎阅读。我的家乡泉州作文篇一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唐代,泉州刺桐港就是我国四大外贸港之一,在宋元时期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誉,人文荟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流汇集,造就了灿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戏、南音、南少林为代表的辉耀古今的文化遗产和大量世人罕见的中外历史文化瑰宝。泉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不少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别具一格。有开元寺、老君岩、伊斯兰教等中世纪几大宗教的寺院;有洛阳桥、崇武古城等传统建筑精品。 在这美丽的摇篮里到处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打城戏,古朴幽雅,中世纪宫廷“活化石”南音,被海外游子视为最亲切的乡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乌龙茶、诗山伞城等闻名遐迩,是馈赠亲朋挚友的上乘礼品,远销海外。 摇篮——泉州固然是美的,山色湖光秀,风土人情亲。谁都愿意自己有美好的家乡。我愿家乡的一代新人发奋努力,把家乡打扮得更美丽,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啊,美丽的摇篮——泉州,我深深的爱着你,爱这里的山山水水,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更爱这里纯真、善良的人们啊! 我的家乡泉州作文篇二 世界每天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的家乡----泉州,几年来也发生巨大的变化。 就体育场地来说吧,听长辈讲,中山公园本来是泉州最大的体育场地,除了学校有操场外,其他地方的运动和健身场地很少,市里面举办运动会都在本来叫体育场的中山公园举行。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泉州的各个县市建起了超前的体育馆,国家级的篮球队----浔兴队,也落户泉州。有晋江祖昌体育馆、惠安篮球馆、泉州侨乡体育馆······它们设施齐全,设备完善。随着泉州经济的突飞发展,江滨公园等都有运动场地,每个小区都

小学作文:泉州的变化

泉州的变化 我的家乡泉州,坐落在福建省东南部,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听奶奶说,在改革开放以前,泉州还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小城市。在奶奶的话语中我听到了一个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的“老”泉州:人们穿着老式的中山装,单调而又破旧。物资要凭票定量供应,想吃个水果都不容易。市民居住的地方,危房摇摇欲坠,令人看了,真觉得触目惊心。住房四周,到处是污水横流。只要微微的风,就会飘起一阵阵冲天的恶臭。行人们都不得不纷纷捂住鼻子。绿化环境,就更不用说了。没有绿树,没有花草,风沙四起,灰尘满天。道路是羊肠小道,下一场雨,小巷积满雨水,居民出入非常不方便。街道两旁,路灯昏暗,行人“举步为艰”。我的奶奶,就曾经因为看不清楚道路,被石头绊了一跤,摔得很严重。难怪奶奶老说,现在的生活真好! 的确啊,改革开放以后,泉州变成了一座繁荣昌盛的城市。人们穿着艳丽,款式多样,五彩缤纷,构成城市美丽的一道风景线。百货商场、超市,如雨后春笋。商品琳琅满目。人们的生活象甘蔗一样,一节更比一节甜。 经过改造,水沟里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清水,行人驻足观赏,里面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道路也变成了宽阔明亮的沥青路。青山碧水的公园,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仿佛洁白的珍珠,镶嵌在泉州美丽而古老的土地上。破旧不堪的危房变成了耸立的高楼大厦。街道两

旁,都是仿古特色的建筑物。每当夜幕降临,优雅大方的路灯,宛如天上的星星,点缀着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城市。一条条明亮的街区,好似长长的巨龙,盘踞在这美丽的热土上,正喷洒出青春的活力,充分体现了泉州的古韵之美。 现在,泉州到处开满了红艳艳的刺桐花。马路两旁,绿树成荫。我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幸福地学习、工作与生活。瞧!不远处,一群老人家正在鸟语花香的街心公园锻炼着身体呢,这其中,也有我的奶奶哩!不久前,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我市成功举办,不仅给泉州市人民,带来一份可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带动了泉州的基础设施,红红火火奔驰朝前。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泉州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给我的家乡带来了欢笑,改革开放也给泉州增添了活力。总之,改革开放给我的家乡带来了无比激情……我深信,在农运会成功举办之后,我的家乡,将会有更加美丽,更加辉煌,更加灿烂的明天! 啊!我爱这座既古老而又美丽的文化名城,我爱我的家乡??泉州!

泉州十八景简介

【泉州十八景简介】 1.涂门街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 2.东湖公园址系古泉州八大胜景“东湖荷香”遗址 3.五里桥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 4.蔡氏古民居 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府文庙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 6.开元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 7.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公 元1387 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 8.洛阳桥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 9.牛姆林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 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 10.清水岩 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 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 11.清源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2.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 组成部分 13.深沪湾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 个秀丽的海湾,其间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 14.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 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黄金海岸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石狮永宁镇,包括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 假村、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 16.仙公山原名“双髻山”,位于洛江区马甲镇,于南北朝时(公元480— 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 17.岱仙瀑布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主要由号称“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 温文尔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组成,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景区。 18.郑成功史迹分布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南安。它们是位于石井镇的 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碑林和位于水头镇的郑成功陵园。 1清源山 2开元寺 3崇武古城 4府文庙 5西湖公园 6深沪湾 7牛姆林 8清水岩 9天后宫 10五里桥 11东湖公园 12洛阳桥 13黄金海岸 14仙公山 15蔡氏古民居 16岱仙瀑布 17郑成功史迹 18涂门街

闽南文化的传承及闽南产业的发展.doc

第 1 页泉州文化的传承及其产业发展 一、泉州文化的地位及意义 泉州是闽南地区的文化宝库。近2000年的陆地开发和海外贸易历史,给泉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及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台两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五缘”关系尤显。两岸人民在悠久的历史活动中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闽南文化,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泉州文化不但具备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等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其独特的乡土情怀、习俗传承、地域风情,其创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均展示了其对闽南文化的延伸和创新。泉州文化将闽南文化的重拼搏、敢开拓、善机变、恋乡谊、崇正统、乐教育等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泉州文化对闽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泉州文化的传承 泉州和厦门同处闽南地区,厦门最早也是归属于泉州。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是,现在的泉州比起厦门显得如此逊色,被远远地抛在身后。泉州的软硬件很多方面赶不上厦门,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泉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却是厦门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在于泉州一味地在经济领域追逐,忽略了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忽视了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整合泉州文化资源,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这是形成泉州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先有传承才能发展。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以保护,本土文化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说闽南话 闽南文化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随着闽南人足迹的蔓延,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可是,不知道 第 2 页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特别是小朋友们开始不说闽南话了,他们的交谈完全是普通话。普通话的推广固然重要,但闽南人应该学会说闽南话。要挽救闽南语这个“活化石”,可以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学校可以开设闽南方言课程,不管是本土的还是非本土的学生,都可以一起学习。一方面,教会学生说闽南话;另一方面,可以传承和发扬闽南方言与文化。 (二)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 泉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悠远的历史,有多彩的民俗,它的宗教、饮食、建筑艺术、民间工艺、旅游等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元素。可是,即使是本土人士,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接受全面的泉州文化教育。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文化,激发大众对泉州文化的追溯,在探索中传承和推广。 (三)开设泉州地方戏曲艺术班 地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

舌尖上的泉州_写景作文

舌尖上的泉州 这次利用寒假阅读了许多有关家乡泉州的书籍,让我大开眼界。经过与亲友们的反复交流,让我对家乡泉州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然而在老一辈口中最常提到的,莫过于泉州美食了。这样一个舌尖上的泉州,究竟有着怎样的光彩呢? 在北方的许多地方,点心都是朴食无华,十分实惠,而相对于处在南方海滨的泉州而言,点心受海外饮食的影响,做工十分考究。 泉州具有了这样独特的闽南饮食文化,许多普通家庭都能制作许多传统点心,如百寿龟、白米龟、碗糕、碱粽、芋果、元宵丸、桔红糕、绿豆饼、嫩饼菜等,在一年中各样的佳节里,这些点心成为婚丧喜庆、敬神祀祖、馈赠亲友的上选。就如绿豆饼,制饼技术精湛,采用优质绿豆、精制白糖、精白面粉、冬瓜、葱花、纯正猪油,按照传统加工方法经过配料、调酥、和面、包酥、擀压、包陷及煎烙等数道工序精制而成,饼面色泽金黄,外面十层饼皮薄加纸帛,松酥脆嫩,入口即融,内里肉馅清甜滋润,柔轻爽口,食后齿颊留香,舌面有冰凉之感,故又有“冰饼”之称。这些点心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味道清淡鲜美,很受当地人欢迎。 除了可口的点心以外,泉州还有许多很棒的小吃。家乡泉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山海资源,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历代泉州厨师都善于利用丰富的物产和中外特长烹饪别有风味的菜肴,这逐渐形成了风味独特的闽南菜流派。作为其一翼的泉州风味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令人瞩目的新内容。 泉州有句谚语:“正葱二韭”。那就是说到了旧历二月,韭菜的生长最为旺盛,蚵仔也最为肥润的时节。蚵仔煎就是以两者为主要的原料额制造出来的美味菜肴,前者切成约一市寸长,和洗净的蚵仔放在一起,外渗地瓜粉,适当加点清水拌匀,使三者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半浓液体,然后放到圆煎盘上煎。煎时要适当加些猪油。在煎的过程中,要边喷洒酱油和老醋、地瓜酒去腥,蚵仔煎营养价值高,香味浓,很能刺激人的胃口。 旧历六月十九日三项新”,新花生就是其中之一。泉州人做花生仁汤,另有一番的匠心和创造,剥开的花生仁要粒粒饱满,倒入钵中,添加足够的水量,用火慢慢地炖,直炖至花生仁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洁白完整,实则稍为用指一捺,烂如泥浆为止。食用时,舀二、三匙花生仁放在碗中,放些白糖,泡以开水就成。一时香味四溢,入口生津,富有营养。 泉州的肉粽,亦为古泉州的应时名点之一。与别的地方不同的是原料,除了猪肉,还要加入香茹、栗子、虾米、莲子、鸡肉、火腿、雪笋等,十分讲究。其次,做工要精,比如糯米要炒得干松。掌握火候,配好蘸料,包括花生酱,甜辣酱等等。最后,烧肉粽要保持热度,才吃得醇香,吃起来香而不腻。 姜母鸭食色诱人、香气扑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中姜母片的滋味独特;春夏祛暑湿、秋冬祛肺燥,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除了小吃以外,还有一些日常小食。像浮粿,源自泉港一带,是当地人必不可少的一道家常菜。炸好的浮粿香气四溢,吃起来酥脆爽口。颜色诱人,外酥里嫩,软糯香甜,非常不错。又如肉夹包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是传统婚宴上必备的面点之一,老一辈的人叫它“虎咬狮”。肉夹包,虽然外表朴实,但卤香四溢;吃起来肉质紧实细腻,口感韧而不老,且香味入馏,食用后口齿留香。但只要咬在嘴里,一股浓郁香味就满溢而出。其面皮松软,肉有嚼劲,咸香适口,

泉州简介

泉州城市介绍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2010年末常住人口超800万左右。泉州市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岛屿207个,有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全市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7处,其中国家级20处、省级48处。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20万人,旅居香港同胞70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人,三者合占全省60%以上。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

州,全市现有台属近16万人。长期以来,旅外乡亲心系桑梓,或投资办厂,或兴学育人,或捐资慈善,或兴办公益,涌现 出一大批贡献巨大、成就杰出的乡贤硕彦,成为推动泉州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泉州与世界密切联系的纽带和 桥梁。泉州市著名景点有: 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 平方,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为黄守恭献地所建,遵奉黄守恭及其子孙为檀樾主。该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3年),改名开元寺。该寺名僧辈出,寺内有名闻中的东西二塔等景观。目前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亦是“泉州十八景”之一 清源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灵山、九日山三大景区组成,总面积62平方公里,距泉州市区仅2公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名山和旅游观光胜地。清源山主峰海拔498米,气势雄勃,绚丽多姿,林幽壑奇,含烟凝翠,流泉飞瀑,颇为壮观,素以36岩洞、18胜景闻名于世。现在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藏传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大师舍利塔。景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和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世汇通实习报告

百世汇通实习报告 产业实践总结(报告) 泉州百世汇通速递有限公司实习心得 xx年2月8日,我来到了泉州百世汇通速递有限公司,开始进行产业实践,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的一个里程碑。在这三个多月的实习中,我受益匪浅,初步了解了快递行业的知识,熟悉了快递公司的运作流程,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物流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以致用,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也极大地锻炼了与他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我充分认识到,社会是个大课堂,我们不可能永远都在校园里当一朵温室里的花朵,当一只井底之蛙,只有真正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才能得到成长,得到锻炼,丰富自己人生的阅历。这便是我产业实践中最大的体会。 一、实践回顾 通过网上简历的投递,面试的通过,我来到了位于晋江市的泉州百世汇通速递有限公司。首先,我先对我所在的公司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百世汇通隶属于杭州百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是周韶宁,“汇通快运”成立于xx年,是一家在国内率先运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快递行业转型升级之路的大型快递公司,xx年11月,杭州百世网络技术

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汇通快运”,并更名为“百世汇通”,成为百世网络旗下的知名快递品牌。截止xx年底,百世汇通的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业务辐射至西藏拉萨等偏远地区,拥有分拨中心90多个,各级服务网点近10000个,开通了近1500条全网省际干线班车,超过5万人的专业速递团队为千家万户提供全年无休的速递服务。泉州百世汇通速递有限公司是福建的总部,也是福建的一级分拨中心,负责福建区域的快递事业部全面管理工作。泉州分拨中心组织机构设立了包括运营中心、网管中心、客服中心、质控部、操作等部门。我所在的岗位是客户代表,主要负责处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问题件和快递订单的跟踪,协调好客户关系,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应的下属站点,也负责统计福建直营分拨中心、分拨仓及下级站点的数据,职能投诉以及仲裁的月报表。通过这次的实习,不仅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也让我感受到工作的苦与乐,当然还是快乐多于辛苦。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新同事,与同事之间友好相处,也深刻体会到一个公司的团队精神有多重要。 二、实践内容 (一)熟练运用Q9系统(百世汇通快递管理系统)以及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处理问题件我所在的部门是客服中心,它是整个快递公司各个网点的衔接桥梁,必须与客户和站点不定时的交流,及时反馈物流信息。每天都会有很多客户及站点打电话到上海总部查询快

泉州民俗与闽南民俗

泉州地区与闽南大地区过年民俗异同 说到闽南地区,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就是“泉厦漳”三个城市,这些地区的人主要语言也就是闽南语。而我的家乡就是闽南地区的泉州,我从小说着一口纯正的闽南语。闽南地区习俗之多难以说清,单单泉州地区的习俗年复一年就不知道有多少,今天我也不多写,就讲讲泉州春节民俗和闽南春节民俗,二者大部分是相似的,但在部分细节上还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点是从我个人角度观察的。 春节以前都是叫过年,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起称“年”,沿用至今(其间只有唐玄宗、肃宗二帝时一度称“载”)。过年的时间自汉武帝时确定正月为岁首,即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又称“元日”;又因此日始于旦,也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以1月1日为元旦,于是原称为“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改称为“春节”,但仍习称为“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 泉州民谣唱到——“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从这个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泉州在过年这十五天中规矩非常多,这是从我的角度来看的,里面的内容也有些过时了,现在许多人一般都是过年过七天,初八初九就开始工作,初九天公生是我最熟悉的日子,因为以前这一天都是学校开学的日子。 而闽南民谣唱到——闽南民谣“初一早(早早起来之意)初二早初三无歹志(无事情);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隔开(告一段落)?鸦初六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从二者的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泉州春节大概习俗和闽南各地区习俗是一样的,部分有所不同,这也就是泉州出于闽南而不同于闽南之所在。 过年之中还有许多习俗。 例如泉州地区有:敬天公、开正、贺正、团拜、压岁钱、女儿女婿日、迎灶君、众人生、天公生、“做天香”、元宵、吃“上元丸”、润饼菜、祭春、闹元宵、闹花灯、挂灯、送灯、游灯、出灯、猜灯谜、替身”、“过关限”、祀“棕蓑娘”等等。 而闽南地区有:拜年、穿新衣、行春、开门、关门看吉时、早餐吃

我的第二故乡――泉州

我的第二故乡――泉州 时间:2017-09-12 10:21:59 | 作者:强哥 人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但有几样是无法选择的,比如故乡和妈妈。我热爱生我养我的故乡,同样地,也热爱生我养我的中国土地。 我的故乡座落在福建闽北——顺昌,素有“竹子之乡”之美称。那儿四季常春,气候宜人,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儿时的我,心里就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幻想这么美的地方要是天堂该有多好啊!幻想人们都变成了一枝枝五彩绽放的花,点缀着竹乡。我在故乡生活了五年,五年就像流星一样瞬间飞逝而过,留给我的是一串串珍珠般的记忆。 由于爸爸工作的需要,我们迁居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这里就是泉州。听妈妈讲这座城市比老家大得多,我不相信,这怎么可能呢?强烈的好奇心使我一定要找到答案!于是我开始寻找竹林,寻找勤劳的小蜜蜂、争奇斗艳的花朵、夜晚的萤火虫儿,终究一无所获;更让我无法忍受的是闽南话,无论走到哪里我就像是个哑巴,没办法与他人沟通。 上了小学,我渐渐地懂事了许多,老师教育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先要热爱故乡。爱故乡,我人在泉州怎么去爱故乡呢?后来爸爸告诉我:“顺昌是你的故乡,可泉州是你的第二故乡啊!”从那以后我渐渐地爱上了第二故乡——泉州。 爱是有理由的:泉州的东西塔、洛阳桥、泉州的每一条街巷都富载着古老的文化;泉州的市场经济,泉州的发展腾飞;让我看在眼里,爱在心里。爸爸经常带我登清源山,站在顶锋俯瞰全城,不亦乐乎,使人心旷神怡,泉州真美啊!我从没见过这么美的地方:拔地而起的高楼、连绵起伏的山峦、清澈迂回的小河,还有对峙耸立的千年古刹东西塔……好一派南国风光! 我深深地爱上了泉州!我不知道她的过去,可我知道她的现在。爸爸就是现在泉州人才引进的建设者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泉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取得可喜的成绩,这些成就有泉州本地人的一份功劳,也有外来建设者的一分汗水。看看爸爸每日的辛劳,一颗敬业的心,我就知道了。现在,我们成了泉州人了,我在泉州第二中心小学读书,爸爸妈妈在泉州安居乐业,我们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幸福的生活。每天我要背着书包,穿过繁华的涂门街来到学校,我会听闽南话了还会说。泉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为我成了泉州人感到自豪。

(完整word版)泉州民俗与闽南民俗

泉州地区与闽南大地区过年民俗异同说到闽南地区,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就是“泉厦漳”三个城市,这些地区的人主要语言也就是闽南语。而我的家乡就是闽南地区的泉州,我从小说着一口纯正的闽南语。闽南地区习俗之多难以说清,单单泉州地区的习俗年复一年就不知道有多少,今天我也不多写,就讲讲泉州春节民俗和闽南春节民俗,二者大部分是相似的,但在部分细节上还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点是从我个人角度观察的。 春节以前都是叫过年,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起称“年”,沿用至今(其间只有唐玄宗、肃宗二帝时一度称“载”)。过年的时间自汉武帝时确定正月为岁首,即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又称“元日”;又因此日始于旦,也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以1 月1 日为元旦,于是原称为“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改称为“春节”,但仍习称为“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 泉州民谣唱到——“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 ');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 '(节日就这样过去了)从这个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泉州在过年这十五天中规矩非常多,这是从我的角度来看的,里面的内容也有些过时了,现在许多人一般都是过年过七天,初八初九就开始工作,初九天公生是我最熟悉的日子,因为以前这一天都是学校开学的日子。 而闽南民谣唱到——闽南民谣“初一早(早早起来之意)初二早初三无歹志(无事情);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隔开(告一段落)?鸦初六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从二者的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泉州春节大概习俗和闽南各地区习俗是一样的,部分有所不同,这也就是泉州出于闽南而不同于闽南之所在。 过年之中还有许多习俗。 例如泉州地区有:敬天公、开正、贺正、团拜、压岁钱、女儿女婿日、迎灶君、众人生、天公生、“做天香”、元宵、吃“上元丸”、润饼菜、祭春、闹元宵、闹花灯、挂灯、送灯、游灯、出灯、猜灯谜、替身”、“过关限”、祀“棕蓑娘”等等。 而闽南地区有:拜年、穿新衣、行春、开门、关门看吉时、早餐吃 素、做牙、公妈(祖先)、开荤、回娘家、睡到饱、早上床、接财神、隔开、开工、闽南闹正、鞭炮声里迎正月、最咼潮在兀宵、请喝春酒

我的家乡安溪作文400字

我的家乡安溪作文400字 本文是关于家乡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我的家乡安溪作文400字怎么写?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家乡安溪作文400字(一) 我又回到了家乡,一个林深叶茂,热闹又悠闲的村庄——福建泉州安溪。 这是一个充满乡村风情的地方,这里四面环绕着山坡,不知名的花草树木到处盛开,弯弯曲曲的山路象一条条美丽的绸带;勤劳的人们在山坡上开垦出了一道道梯田,梯田里种着一丛丛翠绿的茶树,闻名世界的安溪铁观音就是从这里种出来的,从山顶往下望,非常的壮观。 夜晚的村庄,寂静极了,偶尔会从远处传来汽车的马达声以及摩托车的喇叭声,每每这时,总能惊起狗们的应和声,这场面此起彼伏,有趣极了。 回家的这些日子,有幸观看了泉州的提线木偶及布袋戏,看着这些没有生命的木偶在大师们的手里活灵活现的,真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真的让人佩服!这是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人类的一笔财富! 福建我的家乡,这里出生了很多位民族英雄,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真让我感到骄傲! 家乡今年最大的变化是道路变宽了,低矮的房屋都拆了,到处是

灰尘滚滚的,在这里即将兴建起五星级的渡假山庄,2010年世博会意大利馆将移至这个美丽的山村。 也许下次再回到家乡,那将会是另外一种景象!我非常期待! 我的家乡安溪作文400字(二)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神奇的的方,座落在一个山环水绕的山上,一年四季如画,让人陶醉。 到了春天,我家乡生产的铁观音茶发芽了,农民伯伯正在辛勤地为它们浇水,漫山遍野的花朵姿态很美丽,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羞羞答搭,有的盛气凌人,有的一枝独秀,还有的千朵成群……各种各样的姿态。家乡的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密密地洒向大地,仿佛要洗净残冬留下的斑斑痕迹。到了夏天,家乡的池塘荷花开了,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小鱼在河里快乐地嬉戏着,打闹着。如果我有空,我会和我的伙伴们去河里戏水,游泳,捉鱼。秋天,我的家乡变成了金色的世界。片片落叶掉下来,在空中打旋儿,飘飘扬扬,纷纷落下,就像画家拿着画笔给大地涂上了一层金色。秋天,是个丰收的好季节,铁观音茶丰收了,农民伯伯正忙着收割,虽然他们已满头大汗,但从脸上可以看出今年有好的丰收。到了冬天,虽然不会下雪,但是,寒风刺骨,几个孩子穿着棉袄,戴着围巾,拿着锄头,提着蓝子到山上采野花。 怎么样?我的家乡美不美?如果有空你来我家乡,我就当你的导游。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闽南文化的传承及闽南产业的发展

泉州文化的传承及其产业发展 一、泉州文化的地位及意义 泉州是闽南地区的文化宝库。近2000年的陆地开发和海外贸易历史,给泉 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及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台两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五缘”关系尤显。两岸人民在悠久的历史活动中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闽南文化,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泉州文化不但具备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等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其独特的乡土情怀、习俗传承、地域 风情,其创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均展示了其对闽南文化的延伸和 创新。泉州文化将闽南文化的重拼搏、敢开拓、善机变、恋乡谊、崇正统、乐教育 等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泉州文化对闽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泉州文化的传承 泉州和厦门同处闽南地区,厦门最早也是归属于泉州。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是,现在的泉州比起厦门显得如此逊色,被远远地抛 在身后。泉州的软硬件很多方面赶不上厦门,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泉州 浓厚的文化底蕴却是厦门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在于泉州一味地在经济领域追逐,忽略了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忽视了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整合泉 州文化资源,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这是形成泉州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先有传承才能发展。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以保护,本土文化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说闽南话 闽南文化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随着闽南 人足迹的蔓延,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可是,不知道从什

泉州旅游景点介绍

泉州市介绍 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东南部,辖鲤城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和金门县等九个区域。人口800万人,其中回、蒙、畲等42个少数民族十余万人。居民通用闽南方言。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泉州是海外华侨、华裔、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藉之一。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萧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 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 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4条,总长1620公里,水资源相当丰富。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元、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27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特产有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等等。 别称:桐城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

一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 泉州中山路 “东西双古塔,南北一条街”,是董必武先生视察泉州留下的诗句。这一南北长街就是泉州百年来最繁华的中山路,北起模范巷口,南至新桥(旧顺济桥)头,贯穿古城,全长2495米。 泉州中山路始建于唐,定型于民国,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浓缩了古城千年文化遗产之精华。“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沿街廊柱式骑楼漫散着异国风格,各色“老字号”商家鳞次栉比。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中山路的“保护、利用、改造、复兴”。1998年,沿街店面开展“洗脸式”“嵌牙式”整修,维护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2010年泉州中山路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开元寺 泉州佛教三大丛林之一。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寺”,其时有“桑开白莲”“紫云盖地“之瑞象。 主要建筑有紫云屏、天王殿、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楼等等,其中南宋建造的东西双塔为泉州古城的象征。 元妙观 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初名“白云庙”,为闽南地区最早的道教宫庙。主殿供奉玉皇大帝,泉州人尊称“天公”,故俗称“天公观”。 现有建筑系1997年后陆续重建。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 园区集创意空间、艺术广场、时尚街区、商务办公与休闲娱乐于一体。这里原为“源和堂”蜜饯厂(创建于1916年),经过匠心独运的改造,老厂区、旧车间乃至废弃的锅炉都勃发了新生机。 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创意灵思的力量! 2011年1月8日开业以来,广泛吸纳各类文化创意才俊入驻园区,举办设计工作室,经营领域涵盖动漫制作、建筑设计、产品外观、广告策划、园林景观、陶吧体验、佛教艺术等多个领域。 群众牛肉小吃 泉州知名的地方风味小吃店。主要经营牛肉羹、海蛎煎、肉粽等,招牌菜牛肉羹须经传统手工细剁猛捣,工艺严格,成品味醇汤美,爽口鲜香,是老泉州甘酣的记忆之一。

泉州市首届闽南(民俗)知识竞赛题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泉州市首届闽南(民俗)知识竞赛题 一、填空题(共40分) 1、典型的泉州传统民居是官式大厝,也称“皇宫起”。 2、洋楼是沿海侨乡一种中西合壁式民居,俗称番仔楼,以晋江石狮一带为典型。 3、泉州人喜欢饮乌龙茶,泉州又是福建省乌龙茶的主要产地之一,其中以安溪铁观音最为出名,弛誉中外。 4、泉州是著名侨乡。华侨出洋前,须先到公妈厅焚香拜祖辞行,以示尊宗法祖,并祈求祖宗神灵庇佑安全渡洋,在侨居地兴旺发达,俗称““拜公妈””。 5、华侨返归故里,亲友们都闻讯赶来看望,并送鸡、蛋、面线、美酒、猪脚等礼品,甚至设宴为其接风洗尘,俗称“脱草鞋”。 6、本地人习惯把前往南洋谋生称做“过番”,旅居南洋一带的华侨则被称为“番客”。 7、郑和为伊斯兰教徒,在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第五次下西洋时,到泉州圣墓行香,祈求灵圣庇佑。 8、元宵节的节日活动,有舞龙舞狮、踩高跷、放焰火、玩花船等等,但把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的是“闹花灯”。 9、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泉州人习惯称为“五月节”。 10、泉州民间把农历七月初七这天界定为七娘妈的诞辰,这天要举行庆祝活动,俗称做七娘妈生。 11、闽南七夕,家家户户用糯米制作“糖果”,每粒直径一公分左右,用手指捏压使之两面向内略凹,好似人面上的笑靥(俗称“酒窟”),意思是祝愿织女在与牛郎相会时笑容满面,甜甜蜜蜜。 12、冬至应节食品,各地不一,北方吃混沌,西北一带多吃饺子,江浙一带吃汤圆和麻糍。泉州人则吃“冬节丸”。节日前夕,家家户户要“搓丸”,有红、白两色。

泉州旅游景点介绍

泉州市介绍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东南部,辖鲤城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和金门县等九个区域。人口800万人,其中回、蒙、畲等42 个少数民族十余万人。居民通用闽南方言。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泉州是海外华侨、华裔、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藉之一。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千米以上大山有455 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 米,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 公里,有湄州湾、泉 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萧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 个港口。 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 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4 条,总长1620公里,水资源相当丰富。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元、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 多种。浅海滩涂面积118万 亩。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 多种。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 处,省级27 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特产有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等等。 别称:桐城 位置: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晋江入海口辖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台商投资区和金门县。 市花:刺桐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