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合理认识贷款消费。

(1)从消费者个人的角度讲,贷款消费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从社会经济角度讲,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消费对经济的反作用更为明显。在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中,贷款消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消费者要转变传统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贷款消费,在理智消费的指导下,通过贷款消费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消费者在选择贷款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按时还贷是贷款消费的基本要求,也是贷款消费能够存在的基础。在贷款消费时,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3)不能简单地认为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如果对自己收入能力的判断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够一次还清贷款或分期付款,采用这种消费形式就是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力还清贷款却硬要崇洋消费、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4)贷款消费的特点

①贷款消费是以信用为基础,消费者与贷款机构之间形成借贷关系,按照约定按时还本付息。

②贷款主要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以及大额服务。

③消费者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A、是什么公有制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公有的资本如何组织、管理、经营)

①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B、为什么(为什么选择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①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②股份制具有其他经营形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C如何正确认识股份制的性质?

(1)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

(2)股份制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它并不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可以用股份制,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制;

(3)股份制企业的性质不能笼统说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公有制控股,则具有公有性,私有制控股,则是私有。

(4)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的关系

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局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就是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 第三,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公有制在现实中又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只要控制权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就能有效地实现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论述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必然性

论述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必然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你注意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同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为前提,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并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应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的范围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合理认识贷款消费。 (1)从消费者个人的角度讲,贷款消费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从社会经济角度讲,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消费对经济的反作用更为明显。在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中,贷款消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消费者要转变传统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贷款消费,在理智消费的指导下,通过贷款消费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消费者在选择贷款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按时还贷是贷款消费的基本要求,也是贷款消费能够存在的基础。在贷款消费时,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3)不能简单地认为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如果对自己收入能力的判断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够一次还清贷款或分期付款,采用这种消费形式就是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力还清贷款却硬要崇洋消费、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4)贷款消费的特点 ①贷款消费是以信用为基础,消费者与贷款机构之间形成借贷关系,按照约定按时还本付息。 ②贷款主要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以及大额服务。 ③消费者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A、是什么公有制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公有的资本如何组织、管理、经营) ①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B、为什么(为什么选择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①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②股份制具有其他经营形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C如何正确认识股份制的性质? (1)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 (2)股份制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它并不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可以用股份制,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制; (3)股份制企业的性质不能笼统说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公有制控股,则具有公有性,私有制控股,则是私有。 (4)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一、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005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布的政治科目考试大纲中新增了“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 要实现形式”考点。对于这个考点,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区分三个概念:公有制、股份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是反映资本所有权的问题,它是指资本归公共所有。这里的“公共所有”既包括国家所有,也包括集体所有。股份制是指资本的组织形式。即资本以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到社会生产中去,从而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我国现在采用的股份制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公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的问题。它既可以直接由公有资本的所有者(国家或集体)直接经营,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 一;也可以交给社会进行社会化经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股 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 可见,公有制、股份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三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 二、我国对“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实践、理论的探索 股份制最早产生于15世纪的欧洲。我国是从1 9 8 4年在国有企业中开始试点。19 92年党的十四大肯定了股份制的积极作用,作出扩大试点的决定;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 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资本组织形式,要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明确区分了公有制 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两个概念,这是我党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2 0 0 2年党十六大指出: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实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六届三中 全会指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我党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认识的重大理论突破,它必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对股份制企业性质的认识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 在谁的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壮大了国有经济的力量。 四、消除对股份制认识的误区 1、股份制就是公有制。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不等于是公有制企业,而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这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集体控股,也

(完整版)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全面认识

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全面认识 湖北何细华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随着人们对解决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关注程度的增加,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公有制,不得不深入理解公有制。下面对如何认识公有制作一些概括。 1、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因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公有制经济的显著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大家共同所有(以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形式出现),因而其范围主要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公有与非公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参股的形式较多,因而公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 我国目前的经济成分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它们的地位及关系构成了我们的所有制结构。在我国目前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主体地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需要一提的是:公有资产占优势并非要求在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地方,所有的部门都占优势,只要在总量上占优势就可以。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是从质的角度提的要求,对于国有经济,我们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即在关键行业、重点领域“进”“有所为”,起主导作用;而对于一般性竞争行业与领域“可以退”“可以不为”。 4、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即双方的差别、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地位上,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统一即双方的联系、相同点、共性等,主要表现在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中,在市场上应平等地展开公平竞争,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5、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摘要】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历史性”决定了任何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都不是永恒的和固定不变的。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公有制,及时革新公有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逐步摈弃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公有制形式和管理方式,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公有制体系和所有制结构。 【关键词】公有制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

目录 目录 (2)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3) 1.1 含义 (3) 1.2社会主义公有制度实现形式多样化 (3)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实践 (3)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 (3) 4.1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 4.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动态实际形式 (4) 4.2.1 多样性 (4) 4.2.2 可变性 (4) 4.2.3 历史性 (4) 4.2.4 相对稳定性 (4) 参考文献 (5)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1 含义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公有制是本质属性,实现形式是手段,是方法问题,是技术性操作问题。 1.2社会主义公有制度实现形式多样化 现代经济中一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恢复和迅速发展,得益于当时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复合结构”。1957年以后,中国在所有制结构上仿效斯大林模式,追求“一大二公”和“纯而又纯”。工业领域中只允许国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两种经济成份存在,不允许其它经济成份存在。1958年的“大跃进”、“共产风”、“浮夸风”和盲目冒进给经济建设带来巨大损失。60年代初期,中央进行经济调整,允许其它经济形式作补充,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路线把“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形式推向极端,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更大的消极影响。 实践证明,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急于追求“共产主义”最终目标,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不能急躁冒进,应当根据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特点建立符合国情的所有制结构。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和经济布局的多层次性,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1978年以来,中国在所有制结构上的变革和调整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动态性,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而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 4.1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通过控股、参股组建的企业中的国有股、集体股,这是我国在所有制关系上的新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物,是符合社会主义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一、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经济 ( 1 )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我国经济自主的主要物质基础和保持社会安定的主要经济条件。第四,公有制还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怎样支持鼓励公有制的经济的发展 1、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2、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 3、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动力发生变化的原因 怎样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 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要按照宪法精神和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桂。全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扎扎实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提高我区法治建设水平。 三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紧紧抓住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重要环节,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成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参与的理评 中国的一党制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里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的,并在实践中证明了其一党执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首先从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市场经济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国有制经济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存在的可能性,其次论述了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途径。 关键字:公有制市场经济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可能性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否兼容的问题,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就引发了一场激烈的理论论战。这次论战分为两派,一派否认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兼容,因为在他们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靠计划安排,只能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而实行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另一派则主张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可以兼容,社会主义经济的资源配置应通过直接市场机制和模拟市场机制来解决,而不能按照计划者的偏好或长官意志进行。我们同意第二派的观点,因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的实现有其可能性有以下几方面的依据: (一)从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具有兼容性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商品交换基础之上的,作为与自然经济相对立而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形式,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主要包括: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物品所有者之间存在着彼此当做外人看待的关系[1]。社会分工是市场经济存在的一般条件,它提供了其可能性。可以说,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也是存在的。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的,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和完善,社会分工也会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在公有制内部还存在着社会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企业之间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因而它们之间的交换也要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可以说,市场经济视内生于社会资源公有制的。 (二)从市场经济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看,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具有兼容性。 市场经济就其本质属性来讲,不属于社会经济制度范畴,而是经济运行和经济联系的范畴。如前所述,市场经济既不是一种经济制度,也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以市场为“导向”或以市场为“媒介”的一种经济形式,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一种经济调节手段,是一种

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公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形式,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人们建立起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进行共同劳动,共同占有产品,从而为消灭剥削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是无产阶级利用革命暴力夺取政权,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即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公有制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还在不断完善中。 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二,国有资本控制国民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必须适合内容, 为内容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大胆利用。 现代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也可以有多元化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不等于公有制, 股份制只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只有产权属于国家和集体的股份制企业, 才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如果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过程中, 就很可能走上私有化的道路。社会主义公有制, 是生产资料由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 公有制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可以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租赁或者承包经营等方式。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 然而,我国在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道路上,还需注意一下几点: (1)应当把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区分开来。公有制是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进行界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具体体现。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2)公有制要正确体现就必须找到适合的实现形式。合适的实现形式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反之,不合适的实现形式会起到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效果。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一些公有制实现形式与国民经济发展并不适合,以至于阻碍经济发展,激化社会矛盾。在一些国民经济领域,由于公有制经济采用不正确的经营形式,造成“垄断”的格局,对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打压、削弱,引起“与民争利”的矛盾;公有制分配形式尚不完善,公有制经济劳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实现形式。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 (2)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和调整所有制结构的过程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是消除过去那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的必然结果。公有制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它们对社会资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并没有根本变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为了进一步消除过去所有制结构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的羁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3)我们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的程度为标准,而是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的程度,是否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既然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就要允许、鼓励和促进其发展。 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通过它的主导作用体现的.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等. 外资经济称外商投资经济外资经济是指国外投资者根据我国有关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大陆境内开办企业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类型。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形式。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学习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这是我们党在建国以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代表大会的历史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这次代表大会从党的指导思想上提出的重要观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一、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

东岳论丛一九九六年 第五期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 杨鲁慧 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被席卷进这滚滚的历史大潮中。社会要发展,经济要繁荣,国家要富强,市场经济是必由之路。发展市场经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决定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前景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社会制度的基本问题,生产资料掌握在谁的手中,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物质利益、经济利益的分配权,资本主义的基础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还是以私有制为基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分水岭。但是,所有制并不决定社会的经济运行形态或经济运行机制,在公有制或私有制基础上都可以发展市场经济。因此,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只研究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性,而且还要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这两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的统一体。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本质及其规律性,是通过社会主义社会具体运作过程展现出来,并且在社会的具体运作过程中最终完成。 市场经济是一个历史概念,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数百年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过程可分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市场经济、资本垄断时期的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市场机制发展日趋成熟、完善和规范化,最深刻地反映了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拓新空间。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形态,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备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但市场经济又不能完全脱离社会制度而独立存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市场经济必呈现出各自的特殊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后者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主要靠自由市场调节;前者是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不但不排斥公有制,而且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不仅不排斥国家的宏观调控和计划调节,而且还利用宏观调控手段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的优势。从根本上说,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现实理论研究中,有的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市场经济是私有制的产物,它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对立的,在公有制基础上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还有的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可能相容,并以市场经济最适合于私有制为前提,推论出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实行私有化的结论。这些认识和结论都是不正确的、错误和有害的。之所以这样,很重要的就是混淆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把经济发展的手段作为社会制度性质。对此,必须予以澄清。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是社会主义市场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1.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离开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就离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了促进多层次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所有制形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中,使他同公有制经济一起为社会主义服务。 4.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5.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的所有制改革,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为前提,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做法: 1.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首先要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次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以这个为前提,即使国民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3.公有制经济的性质的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4.公有制实现的形式应当多元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规律的生产要求,采用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十一、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005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布的政治科目考试大纲中新增了“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考点。对于这个考点,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区分三个概念:公有制、股份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是反映资本所有权的问题,它是指资本归公共所有。这里的“公共所有”既包括国家所有,也包括集体所有。股份制是指资本的组织形式。即资本以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到社会生产中去,从而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我国现在采用的股份制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公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的问题。它既可以直接由公有资本的所有者(国家或集体)直接经营,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也可以交给社会进行社会化经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 可见,公有制、股份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三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 二、我国对“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实践、理论的探索 股份制最早产生于15世纪的欧洲。我国是从1984年在国有企业中开始试点。1992年党的十四大肯定了股份制的积极作用,作出扩大试点的决定;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资本组织形式,要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明确区分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两个概念,这是我党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2002年党十六大指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实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我党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认识的重大理论突破,它必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对股份制企业性质的认识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壮大了国有经济的力量。 四、消除对股份制认识的误区 1、股份制就是公有制。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不等于是公有制企业,而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这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集体控股,也

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历史反思

(下转第71页) 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历史反思 但娇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前苏联、东欧还是中国都不是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物而出现,相反是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充分的结果。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发展社会主义。本文在深刻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设想的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在所有制问题上走过的路,对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公有制现代化公有制实现形式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公有制的设想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就对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一方面,工人阶级生产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这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两级分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实现社会公正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必然要求消灭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私有制。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这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那么,能否一下子废除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呢?马克思明确指出:“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实行财产公有制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并且只有创造了所必须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1]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理论是以唯物史观为依据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没有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强行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必然导致贫穷和极端贫困的普遍化。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还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其一,国家所有制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把生产资料变成国家财产将是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首先要做的事,无论是社会所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都是作为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其二,“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是公有制的又一实现形式。在对待小土地私有变为公有制的问题上,马克思认为:“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把分为小块的土地转为公共占有。”[2]这种公共占有是公有性质的。可见,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可以区分的。其三,自负盈亏是一种有效的经营管理形式。统负盈亏不是国家所有制必然采取的形式,它应当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具体国情相适应。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有制企业应“在国家领导下独立经营”。独立经营即意味着国有企业必须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由此可见,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只要是有效的实现形式,都可以拿来为社会主义国家所用。 二、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对公有制的认识和实践历程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对公有制的实践并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发展,而是偏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从最初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到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对公有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运而生。苏联社会主义政权诞生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便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进行社会建设,由于当时苏联根本不具备消灭私有制建立单一公有制的社会条件,苏联不得不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表现为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因此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然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它随着列宁的去世而中止了。斯大林执政后,在苏联开展大规模的公有化运动,建立起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可否认,这种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因此极大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并最终导致苏维埃制度的失败和苏联的解体。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国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重视和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没有也不可能突破苏联模式,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最终被单一的公有制取代,并在1957年到1978年不断强化。 实践证明,单一的公有制结构不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成为 1978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 点,我国提出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的所有制格局。这样,我国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结构逐步被打破。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不仅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加强,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针对社会上提出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江泽民指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为了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快发展,绝不是要削弱或者取消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更不是要实行经济私有化”[3]。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精辟的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大胆的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第一,明确提出我国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全面论述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突破了单纯的资产数量论;第四,明确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4]至此,我国正式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十五大以来,我们一方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对国有企业实行公 经济 经济看点69--

简述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七个为什么”

简述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七个为什么” (读《六个为什么》一书有感。为纪念建党88周年、建国60周年而作) 中共辽宁丹东市委党校教传福 一、为什么说公有制是“产权不明晰”、“所有者主体缺位”,或是什么“空有制”等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科学定义”,应该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和客观本质存在的一种最经典、最完整的表述。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呢?我们给它所下的“科学定义”,可以完整的表述如下: 即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一定社会化(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基础上,由“意识已经成熟”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通过对资产阶级的暴力剥夺和掌握国家政权后其它形式的改造而建立的,广大劳动者“群体”对社会基本生产资料的一种“共同所有”与“共同占有”的“统一”。 要全面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我们就必须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这个“科学定义”,进行全面、认真、具体和深刻地理解。 2.真理是客观的。认识上的不清楚、不到位、不正确,并不等于公有制本身在客观上是“产权不明晰”、“所有者主体缺位”,或是什么“产权虚置”、“空有制”及“无人所有”等。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者主体”是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一个私的个人”,也并不等于它是“产权不明晰”。一些人之所以能得出上述种种错误认识和不正确的结论,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是戴着“旧的私有制的眼镜”,用“旧的私有制的产权观和价值判断标准”,来看待和评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4.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者主体”是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一个私的个人”,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区别于以往一切私有制的一个最主要的根本之点。正是这一点,才说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权有如下两大特点:一、它是劳动者个人与国家组织(国家法人)与企业组织(企业法人)的“共有产权”和“共同产权”。并且,这种“共有产权”和“共同产权”,又是具体地存在于每一个公有企业的实体之中的。二、它是劳动者个人“人人平等的产权”和“人人的产权平等”。这种“人人平等的产权”和“人人的产权平等”,是不可让渡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维护了“人人平等的产权”和“人人的产权平等”,也就维护了公有制的“公共产权”、“共有产权”和“共同产权”。反之亦然。 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者主体代表”(国家、集体),并不能够完全地等同于或取代于其“所有者主体”(国家中的全体人民和集体中的全体劳动群众);同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营者主体代表”(企业中的厂长、经理及其管理层),也更不能够完全地等同于或取代于其“经营者主体”(企业中的广大职工群众);正确认识上述这几者相互之间的本质关系,是正确认识或“清晰地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权特点”和“产权实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在本质上已不再是“两权”(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继续分离,而是“两权”的一种“历史性回归”和“统一”? 1.“两权分离”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说它是私有制长期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 ①在原始公有制和奴隶主所有制下,都没有“两权分离”。 ②“两权分离”是封建地主垄断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垄断私有制的一种必然产物,是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和对立的基础上产生的。

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理解

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理解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关于公有制的理解有以下几点: 一、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马克思早在一个半世纪前就明确指出:社会 主义的产生是生产社会化导致的必然结果,为了同高度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必须建立生产资料单一的全社会共同占有制,即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消除生产资料和劳动这的分离状态,在此基础上,生产者将按着共同的计划从事社会劳动,商品、货币将失去作用而退出经济生活舞台,生产及分配都不再通过价值规律市场机制来调节,而是由整个社会来调节,社会直接用劳动时间作为计量单位,计算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来实现二者的平衡,从根本上消除生产上的无政府状态。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它包含着普遍的真理性,它的基本原则至今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主义区别于其它社会制度就在于所有制不同。由于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保证了人民群众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二、现行的公有制经济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要突出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1、是要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首先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生产实现了全面社会化了的基础上实现的。而迄今为止,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国家都是脱胎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还不雄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所以还不能全面的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现阶段只有充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奠定基础。要发展生产力,现阶段就应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政策。公有制经济中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上,以较少的国有资产控制较多的社会资本,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从而对整个经济发展其主导作用。同时发展集体经济和混合所以制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 2、符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追求人类共同富裕。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发展方向。 三、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全社会的成员共同 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公有制的性质是稳定的,但是其实现形式是灵活的。结合实际来看,目前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 1、国有独资企业。主要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如银行交通、邮电通讯、广播电视、电力、国防产品等。 2、集体经济。如我国农村大部分实行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已经充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