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一、考点透析 1、本章主要考察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 北伐战争 ( “三 一八”惨案、北伐胜利进军、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大革命的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重点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历史条件、合作方式及其原因、合作的实现过程及历史意义、合作 的破裂及其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重大历史事件和突出特点;北伐战争的历史条件和 胜利进军及其原因;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 二、历年真题展示 真题 考点 分数 11 年 12 年 —— —— 13 年 —— —— 14 年 —— ——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考点 5-1-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1、原因——①“打到军阀,除列强”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根本原因) ②中共“二七”惨案以及国民党力量有限(护法运动、二次革命、护工运动的失败) ③共产国际的支持 2、合作条件:党内合作 3、中国共产党三大 (1)时间:1923 年 (2)地点:广州 (3)内容: 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③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4)缺点:共产党没有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例 5-1-1】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 要措施是( )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A.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答案】C
第 1页 共 7 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寻求国共合作的理解能力。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深 深感到国民党内的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1921 年桂林会唔后,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故选 C。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合作方式。
【考点演练】
1、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在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 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者 D.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考点 5-1-2:国民党一大和黄埔军校的建立 1、国名党一大——标志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也标志着大革命的开始 (1)时间:1924 年 (2)地点:广州 (3)任务: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4)国共合作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新旧三民主义最根本的不同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2、黄埔军校的建立 (1)全称呼:陆军军官学校 (2)时间:1924 年 5 月 (3)地点:广州黄埔 (4)特点: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5)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例 5-1-2】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 A.它和中共的纲领完全一致 C.它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原因的理解能力。A 项说“它和中共的纲领完全一致”,这是错误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一致,但 也有原则区别。B项“它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也不准确,D项“它是在中共的帮助下制定的”本 身是对的,但并不是因此而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故选C。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的分析、理解。
第 2页 共 7 页

B.它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D.它是在中共的帮助下制定的

【考点演练】
2、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这 种方式主要是因为( )
A.能被孙中山接受,有利于国民党改组 B.借助国民党的威望和地位壮大共产党的力量 C.便于利用合法身份开展活动 D.打入内部,对国民党实行和平演变
第二节 国民革命运动
考点 5-2-1: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冯玉祥北京政变 (2)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国民会议运动—标志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①时间:1925 年 ②性质:中共领导下以工人为主反帝爱国运动 ③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广东省 (4)广州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①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为主力,进行两次东征,在省港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全歼陈 炯明叛军—统一广州、广西 2、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北伐 ①目的:打到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 年决定出使北伐 ②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③1927 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① 湘鄂赣三省成立省农民协会 ②土地运动—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 做到一切权利归农民,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制造万县惨案、南京惨案,成果最大的是湖北和江西人民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第 3页 共 7 页

(3)北伐胜利原因 ①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②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③北伐军广大将士英勇作战,尤其共产党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例 5-2-1】北伐战争中,对中国社会矛盾的状况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 A.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的矛盾即将解决 C.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次要化 【答案】C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中中国社会矛盾的理解能力。随北伐战争的胜 利进军,北洋军阀的统治即将垮台,然而,统一战线内部矛盾迅速上升并恶化、国民党内部左派与右 派矛盾加深,如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等。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在中国近代史上始终是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选C。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战争社会矛盾的理解。 )
B.统一战线内部矛盾迅速上升并恶化 D.国民党内部左派与右派矛盾加深
【考点演练】
3、对 1924-1927 年大革命性质的正确表述是( )
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C.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D.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考点 5-2-2: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1927 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 月 18 日蒋介石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2)1927 年 7 月 15 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发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 面破裂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功绩 ①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失败原因 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陈独秀等反右倾错误
第 4页 共 7 页

(3)影响 ①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②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③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 (4)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例 5-2-1】下述观点中,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的是( A.目前,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重点是土地革命 B.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必全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政府工作 C.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而兼跨固有的党籍,是想对国民革命和国民党有所贡献 D.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并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的认识与理解能力。 B项“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必全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政府工作”表明中共放弃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 导权,这正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故选 B。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主观原因的理解。 )
【考点演练】
4、下列对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本上摧毁了军阀统治的基础 C.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扩大 )
B.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为人民所接受 D.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高分冲刺】
1、“我们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促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 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军阀两种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上述中国 共产党“三大”宣传内容不反映 中国共产党( ... A.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 C.主张与国民党实现合并 )
B.希望国民党进行改组 D.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2、1927 年周恩来给中央的意见书中说:“屠杀民众,捣毁党部,工会纯由蒋氏指挥??政府遂下决心 讨伐,迅速出师,直捣南京。”文中的“政府”指( A.广东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
B.中华苏维埃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3、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 轰走了。这主要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以孙传芳为代表的军阀势力比较弱小
第 5页 共 7 页
)

B.反帝反封建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革命战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4、1927 年 4 月 22 日,宋庆龄、毛泽东等 39 人联名通电,号召全国民众起来推翻“总理之叛徒、本党 之败类、民众之蟊贼”。因为这个“叛徒、败类、蟊贼”不久前( A.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C.发动了“四?一二政变” )
B.提出了“整理党务案” D.在武汉宣布“清党”
5、下图是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行的一首歌曲。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 战线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具体体现在( )
①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发动工农运动 ③掀起五卅运动,推动反帝斗争的高涨 A.②③④ B.①②③
②陈独秀与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 ④参与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五章答案解析
【考点解析】
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两党合作历史必然性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是都有面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这也是当时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因而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 是指“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一共同的政治目标。故选B。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这种方式的主要原因的理解能力。国民党是比较 革命的民主派,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其力量也相对要大。共产党员以 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这种党内合作的方式,一是易为孙中山接受,二是有利于帮助国民党改组 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故选A。 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1924-1927 年大革命性质的理解能力。1924-1927 年大革命是在革命统 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而非某一个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或无产阶级革命。故选C。
第 6页 共 7 页

4、A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理解能力。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 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未基本摧毁军阀统治的基础,军阀统治的政治、经济基础依然存在, 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
【高分冲刺】
1、C 【解析】本题材为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中的中国共产党“三大”宣传内容的分析 和理解能力。C 项“主张与国民党实现合并”在材料中并无反映,同时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两党合 作方式是:共产党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作。故选C。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三大内容的分析、理解。 2、C 【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教材 有关北伐战争的进程及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来分析。1927 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同时,蒋介 石正在为发动反革命政变作准备。故选C。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3、B 【解析】本题中的 A 项明显是错误的;C 项反映的不是实质问题,而是历史的表象;D 项过于绝对化, 革命的手段和道路有多种形式,要根据不同的社会现实选择不同的道路。故选 B。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标志的考查。解题的关键在于关注题干中的时间限制,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简称“四一二”政变。故选 C。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标志的时间掌握。 5、C 【解析】陈独秀与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是为蒋介石的反 革命活动做辩护,它麻痹了革命群众助长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气焰,故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 C。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分析、理解。
第 7页 共 7 页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1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伐的条件;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作战方针、北伐经过和结果;北伐期间工农运动发展概况。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帝国主义制造“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和“南京惨案”;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史料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2)通过“北伐胜利进军”、“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和“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全面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人在无畏精神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2)通过帝国主义制造众多惨案,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清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更深刻理解中国人民革命必须坚持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的基本观点。 (3)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说明各种革命力量的联合和相互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北伐战争的胜利是本节的重点。从广东誓师到攻占南京仅10个月,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北伐军消灭了数倍于己的军阀主力,使军阀的反动统治崩溃,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是大革命的最高潮。此后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 2.难点分析:北伐战争的胜利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战争能够取得巨大胜利并使国民革命运动达到高潮,其原因需从国民革命的大背景下分析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综合分析,具有一定难度。 三、学法指导: (1)结合课文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1924年初——1927年7月) 【本章重点知识】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2、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评价; 3、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中心议题、主要内容和意义; 4、新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 5、黄埔军校的领导人、特点; 6、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背景和结果; 7、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 8、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主力、性质、领导机构; 9、省港大罢工的领导机构和特点;10、两次东征的主力、对象、意义;11、北伐胜利进军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及结果;12、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13、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三个惨案和收回的两个英租界;1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5、“四一二”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时间、地点、发动者、标志;16、张作霖杀害李大钊; 17、大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作用与教训。 【知识结构】 一、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在后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必要性) ②中国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派,比较是真正的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在失败后,真诚地欢迎同他合作,决定改组。(可能性) ③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1921年会晤孙中山,建议孙中山,创办,同合作;孙中山接受和的帮助,同意以“”的方式与合作,改组。(外部条件) ④中共“三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 a、时间:年 b、召开地点: d、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保持共产党在上、上和上的;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阶级、阶级、和 联盟的政党。 e、评价:中共三大的决定,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提出党对的问题(成为以后陈独秀犯右倾错误和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2、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年初 ②地点: ③中心议题:讨论问题 ④大会主席: ⑤内容:a、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在实际上确立了“、、”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若干是一致的,这是国共合作的基础。 b、同意以身份加入。 ⑥意义:a、标志着的实现和的正式建立; b、全国的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纲领;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阶段,实现和 的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上述内容。 4、黄埔军校的建立: ①条件:和的帮助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战况和胜利,;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教学难点:对北伐战争概况的整体性把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法设计: 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有条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库所提供的或自制,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 [播放《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通过歌曲完成情景设置并进一步设问:我相信这是同学们熟悉的旋律,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这首歌曲诞生在一个怎样波澜壮阔的时代呢?如果你学习完本节的知识,下次你再听到这首歌,肯定会有新的感受。此处可就这首战歌的产生作一简单介绍。 讲授新 一、北伐的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和对象 要指明北伐战争的目的性和正义性。这场革命战争符合全国人民的

共同愿望,顺应了中国历史前进的要求。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主要方式。教师可结合《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力量对比和战略布置。指出从军事实力上看,敌强我弱:北洋军阀总兵力7万,是一个庞然大物。国民革命军总兵力约1万,一部分兵力留守后方,可以投入征战的兵力有6000人。同时指出北洋军阀有两个致命弱点:全国人民对他们的统治早已深恶痛绝,寄希望于南方的国民政府;北洋军阀内部四分五裂,难以统一行动,便于北伐军对他们各个击破。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叶挺独立团组建的,认识共产党在北伐军中的作用。指出北伐军是正义之师,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部队影响很大,成为北伐胜利的基本条。北伐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最后消灭张作霖。 2.北伐的胜利进军 本目所写的胜利,表现在歼敌主力、席卷大江流域和革命重心由广州移至武汉等三个方面。此处可安排学生前准备,在上由学生讲解北伐由誓师到胜利进军的过程,特别是汀泗桥、贺胜桥、武昌、九江、南昌和南京几场战役可让喜欢军事的学生制作电脑演示其过程,并强调北伐军第四军是两湖战场上的主力军,叶挺独立团是进军先锋。由于独立团战功卓著,载誉两湖,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随着北伐军由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3.冯玉祥响应北伐 由于本教材未提“北京政变”,对冯玉祥从直系军阀中分化出的情况,可适当有所交待。对冯玉祥出师响应北伐,着重指明意义:冯玉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

第二节国民革命的兴起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军阀混战。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孙中山逝世。五卅惨案。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通过讲述军阀混战和冯玉祥北京政变,使学生认识:由于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和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各派军阀的连年混战,使国家分裂,民不聊生,一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已成为中国社会中各阶层强烈的共同要求。 2、通过讲述孙中山北上和孙中山的逝世,使学生认识:孙中山北上,是他“一生最后阶段的一次英勇斗争。他为挽救中国付出了毕生精力。他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3、通过讲述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使学生认识:席卷全国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成果,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推动革命运动发展的具体表现。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讲述在五卅运动中各个阶级的表现,培养学用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统一。 本课难点: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国共两党合作是建立在怎样的政治基础之上的?它决定了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国共两党合作有何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政治基础是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基本吻合;国民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合作的意义:①有利于共产党以合法的身份领导工农运动;壮大革命力量。②国共合作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通过对前一课教材的复习性问答,把新旧历史知识联系起品以旧启新,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①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由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共同努力建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而破裂,使国民革命遭到了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客观上,由于国际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和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的突然叛变,他们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在主观上,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不长,立即以全部力量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缺乏理论准备,来不及系统总结实际斗争的经验,理论水平和领导经验都不成熟。那种割裂民主革命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的“二次革命论”,在国民革命发展中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使共产党自愿处于“在野”地位,甘当“苦力”,排除在政权和军队的领导之外。理论的弱点和不成熟,必然会导致革命行动的失误,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民革命的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自愿地放弃了革命领导权,放弃了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幻想拉住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对同盟者中反动集团的叛变革命,既缺乏戒备,又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领导机关的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指导上,始终存在着对国民党估计过高,对共产党估计过低的倾向,全力帮助和发展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和国民政府,造成国共两党力量的悬殊,在统一战线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一再无原则地迁就退让。国产国际指导的失误,也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但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次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唤醒了全国人民;锻练了共产党,提高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同时也给中国人民以极其深刻的经验教训,主要是: 第一,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高潮,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实力,在振兴中华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国民革命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进步,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党自身的发展。合作两利,分裂有害,国共合作的破裂,使中国革命出现重大的挫折。 第二,中国的民主革命,能否实现和保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国民革命的历史证明,当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并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革命就发展,就胜利;当中国共产党由于犯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革命就遭到严重挫折,以致失败。为要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第三,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必须发动广大农民,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四,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没有革命的军队就没有一切。共产党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否则就不可能实现和保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也就没有人民革命的胜利。 这些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教育了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阶段。 参考文献: 郑德荣主编:《中国革命史教科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一、考点透析 1、本章主要考察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 北伐战争 ( “三 一八”惨案、北伐胜利进军、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大革命的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重点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历史条件、合作方式及其原因、合作的实现过程及历史意义、合作 的破裂及其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重大历史事件和突出特点;北伐战争的历史条件和 胜利进军及其原因;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 二、历年真题展示 真题 考点 分数 11 年 12 年 —— —— 13 年 —— —— 14 年 —— ——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考点 5-1-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1、原因——①“打到军阀,除列强”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根本原因) ②中共“二七”惨案以及国民党力量有限(护法运动、二次革命、护工运动的失败) ③共产国际的支持 2、合作条件:党内合作 3、中国共产党三大 (1)时间:1923 年 (2)地点:广州 (3)内容: 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③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4)缺点:共产党没有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例 5-1-1】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 要措施是( )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A.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答案】C
第 1页 共 7 页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遭到破裂,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是什么?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希望对你有用! 1、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者在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强调“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政策,以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牺牲工农根本利益的方法来维持国共合作。1927年4月,在蒋介石反革命活动已经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反而和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要求工人不要听信“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等“谣言”,企图以此来拉住蒋介石。蒋介石四一二叛变后,又吹捧汪精卫是国民党左派的“中心领袖”,最终汪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2、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武装斗争问题上,陈独秀继续反对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张,并压制工农武装。结果,

在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屠杀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大革命归于失败。所以在大革命失败后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主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简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年(甲子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此战的概况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这时,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导权,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7月15日,汪精卫召开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过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

国民革命的兴起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 【知识体系】 一、历史背景: 1、国际方面: 2 、国内方面: “ ”成为人民 的共同愿望。 二、表现 1、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⑴导火线:冯玉祥发动 ①原因:朴素爱国思想;军阀的内讧(主要) ②性质: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是北洋军阀走向分化的内在表现 ③影响:直接导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的溃败,推动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 ⑵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对内 , 对外 。要求 。 ⑶中共对孙中山的支持:掀起了一场全国性 的召开国民会议运动 内容:对内 ;对外 。 ⑷孙中山的逝世: ①时间: ②孙中山的活动及评价(见知识联系) 2、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⑴时间、地点: ⑵直接原因: ⑶领导机构: ⑷性质: 领导的, 发动的, 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 ⑸结果:面对帝国主义的高压政策,大资产阶级单独退出运动,民族资产阶级被迫退 出,工人阶级为保存实力而停止了罢工。 ⑹高潮: ⑺意义:是大革命时期 的高潮,给 和 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北伐战争准备了 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两次东征 ⑴时间及对象: ⑵主力: ⑶特点:得到 的支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⑷意义: 小结: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为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进行作好政治准备.... ;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军的创办作好军事准备....;五卅运动等反帝爱国运动高涨作好群众基础....;两广统一以及国民政府建立作好牢固根据地...基础.. 。北伐战争的时机成熟了。 【重点难点】 1、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及反映的实质性问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举行罢工, 并同学生、商人成立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后期,工人阶级在困境中仍在孤军奋战,并取得了一些胜利成果。因此,工人阶级是先进生 (2)民族资产阶级初期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后期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统一战线。说明,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有与帝国主义封 (3)大资产阶级拒绝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他们与帝国主义的利益一致,是反动的阶级。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知识体系】 一、北伐军胜利进军 1、背景:直奉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 ⑴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⑵表现: 一面,一面。 例题: 1.北伐前夕,直奉两派军阀由交战到勾结,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两派军阀的本质属性一致 B.两派军阀的根本利益一致 C.帝国主义列强的幕后操纵 D.国民革命运动对反动势力的打击 2、条件: ⑴(政治准备) ⑵(组织准备) ⑶(军事准备) ⑷(群众基础) 3、目的、主要对象和方针。 ⑴目的: ⑵对象: ⑶方针:先打,后打,再打。(即“北上、东进、再北上”) 4、北伐的概况 ⑴时间与战场:开始北伐,在、和三个战场作战,是主战场。 ⑵重大战役:战役、战役、攻克武昌 ⑶胜利:打败、主力,到达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目的:)⑷继续: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部队会师郑州;南京北伐军占领。 例题: 2.北伐战争前夕,广东国民政府面临的形势,不包括 A.直奉军阀在“共同反赤”口号下,结成反革命联盟 B.张作霖在日本支持下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C.吴佩孚进攻湖南的国民革命军 D.孙传芳进攻闽浙的国民革命军 5、胜利进军的原因 第一、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第二、北伐军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第三、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的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 北伐战争得到的大力支持,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判断: ①没有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就没有北伐战争的胜利;() ②没有北伐战争的胜利就没有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2、工人运动。 ⑴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组织工人纠察队。 ⑵陈独秀、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目的:)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 兴起 一、背景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掠夺中国,军阀混战,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 3.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原因:冯玉祥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革命形势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下,倾向革命。 过程: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冯玉祥从前线返回北京,囚禁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政变后,把部队改名为中华民国国民军,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不久,北京政权又落到段祺瑞手中。 性质: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 二、兴起 1.国民会议运动的开展 为和平统一全国,1924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支持孙中山的北上宣言。 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

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2.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原因 ①1925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日英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工人。 ②5月,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概况 ①五卅惨案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成立了统一领导三罢斗争的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②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继续镇压罢工工人,上海总商会单独退出罢市;帝国主义以停止供电和贷款等手段,迫使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工人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③全国各地人民、海外侨胞和外国工人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这是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 意义: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背景:1925年,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

高一历史上册:6.3《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学案(旧人教版)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学案 北伐战争 n 背景 直奉联合,对付革命 n 条件 政治组织、军事、群众 n 目的 北伐宣言 n 对象 吴、孙、张 北伐战争2 n 方针 先、再、最后 n 过程 两个阶段及战役 n 成果 打到长江流域、武汉、张退 n 胜利进军原因 合作、方针、工农支持、英勇、苏联、冯配合 n 性质 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战争。 工农运动 n 与北伐战争的关系 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n 工人运动 湘赣工人总工会、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

n 农民运动 湘鄂赣农民协会、湖南农运、毛报告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n 原因 n 列强制造惨案:万县、一三、南京 n 意义 小结 n 国民革命运动的内容 1、工人运动 (五卅运动、省港工人大罢工、湘赣工人斗争、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汉口九江反帝斗争)2、农民运动 (湘鄂赣农民协会、湖南农民运动、毛泽东报告) 3、北伐战争 这三者的关系如何?说明什么? 军队的胜利、工农运动的胜利、收回租界的胜利形成了国民大革命的高潮 选择题1 n 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斗争比较,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 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 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答案:B 选择题2 n 北伐战争的最大成就是( )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B.完成了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高涨 D.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答案:A 选择题3

n 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与以前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 ) A.采用暴力斗争形式 B.有先进阶级的组织领导 C.斗争走向统一领导 D.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答案:B 选择题4 n 北伐战争中,北伐军攻战或进驻下列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A.长沙、武汉、南京、上海 B.武汉、南京、长沙、上海 C.南京、上海、长沙、武汉 D.上海、南京、武汉、长沙 答案:A 选择题5 n 北伐战争进行时,对中国社会矛盾的状况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的矛盾即将解决 B.统一战线内部矛盾迅速上升并恶化 C.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次要化 D.国民党内部左派与右派矛盾加深 答案:C 选择题6 n 国民大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主要表现在:A.革命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答案:A 选择题7 n 北伐战争时期制造“南京惨案”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美 B.英日 C.美日 D.英美日 答案:A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由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共同努力建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而破裂,使国民革命遭到了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客观上,由于国际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和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的突然叛变,他们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在主观上,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不长,立即以全部力量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缺乏理论准备,来不及系统总结实际斗争的经验,理论水平和领导经验都不成熟。那种割裂民主革命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的“二次革命论”,在国民革命发展中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使共产党自愿处于“在野”地位,甘当“苦力”,排除在政权和军队的领导之外。理论的弱点和不成熟,必然会导致革命行动的失误,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民革命的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自愿地放弃了革命领导权,放弃了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幻想拉住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对同盟者中反动集团的叛变革命,既缺乏戒备,又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领导机关的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指导上,始终存在着对国民党估计过高,对共产党估计过低的倾向,全力帮助和发展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和国民政府,造成国共两党力量的悬殊,在统一战线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一再无原则地迁就退让。国产国际指导的失误,也是国

人教版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案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掌握军阀混战;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孙中山逝世;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2.能力要求:(1)回顾孙中山的一生,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通过对五卅运动中各阶级的表现的分析,培养学生用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能够归纳国民革命兴起的主要表现。 3.情感目标:通过孙中山扶病北上,展开国民会议运动,并在北京最终逝世等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因如此,他的逝世才有举国哀悼、万众悲痛的场面,深切感受国人对孙中山先生的爱戴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孙中山北上是重点。通过这些事件,可以说明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异,且更进一步说明了北方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和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坚韧不拔的人格精神。(2)五卅运动是重点。五卅运动作为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运动中,省港大罢工影响最大,而且成为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事件;在运动中,成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这一组织充分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性质。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高压政策,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这再一次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的两重性特征。通过五卅运动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同时,也能认识到五卅运动对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所起的作用。 2.难点分析:大革命兴起时期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别及其对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的到来产生的影响是难点。在冯玉祥北京政变后,北方革命形势虽有很大发展,但毕竟情况复杂,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北京政权后,更加剧了孙中山北上后革命活动的艰巨性。同时也进一步说明,北方局势仍为封建军阀所控制,他们将成为未来北伐战争的对象。而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却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和坚实的后方基础。 课堂教学设计 师: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请大家回忆国共合作有什么意义? 生:(回答) 师:国共合作实现后,大革命迅速开展起来。(板书第二节课题)中国大地上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一、军阀混战和冯玉祥北京政变

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近代史上著名的国民革命运动,是指从1924年到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一场漫长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大革命最终失败了,失败的标志是什么?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大革命失败的标志,希望对你有用! 近代史上著名的国民革命运动,是指从1924年到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一场漫长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与北伐战争并进,成为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近代中国告别了旧军阀执政的北洋政府时代,迎来了以“三民主义”为主导思想的国民政府时代,从此,中国的政治制度及文化思潮都产生了根本性转变。那后来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七一五政变。 七一五政变因何成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呢?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占国家执政党地位的国民党一直视共产党为心腹大患,缺乏信任,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被瓦解。 1927年7月15日,北伐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此期间,国民党内原先采取的“联俄容共”方针发生动摇,国民政府内部就是否继续容纳共产党的问题产生意见分歧,随后,国民政府内部由于难以形成统一意见而分裂,形成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及汪精卫领导的武汉两政府。

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一贯坚持反共立场。而武汉方面,虽然最初仍主张容共政策,然而不久之后即与共产党发生磨擦,加之西北军最高统帅冯玉祥等军事实力派人士提出“分共”的要求,汪精卫考虑再三后,终于在7月15日当天,在武汉召开会议,公开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 这就是七一五政变的前因后果,亦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匆匆落下了帷幕。 怎样认识中共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正确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 ①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领导权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导,大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进的。 ②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③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大革命的特点就是群众运动。如“五卅运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和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一、帝国主义干涉:1927年,帝国主义增兵上海和制造“南京惨案”。 二、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1)“国民党右派”的概念:在大革命时期,是否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否赞成国共合作是国民党左派和右派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水岭。(2)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参加“西山会议”的国民党右派被称为西山会议派。这次会议是国民党右派分裂国共合作最早的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若干决议,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矛头直指共产党,破坏国共合作,分裂统一战线;同时在组织上分裂国民党,决议在上海另立“中央”,与当时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相对抗。1926年元旦召开的国民党“二大”严厉制裁了西山会议派,邹鲁、谢持被永远开除党籍。但他们并未中止反共活动,其影响十分恶劣。(3)蒋介石夺取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扣押李之龙,中共退让,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后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把共产党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两个事件的结果使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为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 三、“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准备: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蒋介石来到上海,立即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等,举行一系列会谈,获得支持。(2)概况: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3)影响:大革命遭到局部失败。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汪精卫的迅速右转:汪精卫限制工农运动,纵容反动军官发动反革命叛乱。革命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2)概况: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在“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3)影响: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思考导学】 .随着国民革命形势的发展,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采取了怎样的态度?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态度: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制造惨案,威胁国民政府;在国民党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积极扶植蒋介石篡夺革命果实。 原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将挖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墙角;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不断高涨,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遭受沉重的打击。为维护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权益,帝国主义采取上述态度。 .蒋介石是怎样篡夺革命领导权的?如何评价蒋介石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答案: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后,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正式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革命政权。 在大革命前期,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巩固了广东根据地,并领导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这一切都符合中国革命的需要和人民的要求,是进步的。但大革命后期,他阴谋篡权,发动

政变,破坏大革命,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 .革命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各是什么?大革命的失败有何教训? 答案:成功之处: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失败之处: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自学导引】 一、原因 .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原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表现 ①1927年初,英、美、日等帝国主义派军舰到上海,扬言要干涉北伐。 ②1927年3月,英美制造了“南京惨案”。 ③英美等国向国民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提出了惩凶、赔偿等无理要求。 .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 西山会议派:孙中山逝世以后,以邹鲁、谢持为代表的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北伐军胜利进军:(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方针:先打吴佩孚,后打孙传芳,再打张作霖。(4)北伐概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在两湖、江西和闽浙三个战场作战,两湖是主战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攻克武昌。打败吴、孙主力,到达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部队会师郑州;南京北伐军占领徐州。(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第一、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第二、北伐军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第三、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的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第四、冯玉祥的配合、苏联的帮助和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分化。 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2)工人运动的高涨: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总工会,组织了工人纠察队。陈独秀、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写下了中国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3)湘鄂赣的农村大革命: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其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1)原因:命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英国制造万县惨案(四川)、一三惨案(汉口)、南京惨案(直接原因)。(2)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一三惨案”发生后,各地纷纷举行反英大示威,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反帝斗争。武汉政府支持人民的革命斗争。1927年2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协定先后签字。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04第四讲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

第四讲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 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正在这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根据马林的提议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决议传到中国,对促进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时的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它在几经挫折后,没有多少实力,而且成分复杂,组织松散。但它有几个不容忽视的优势:一是它的领袖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所领导的国民党在社会上是有威信的。二是在中国南方建起了一块能够容纳各种革命力量进行活动的根据地,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三是孙中山在经历多次挫折后,深感其领导的革命必须改弦易辙,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欢迎苏联援助中国革命。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准备建立统一战线时,首先同国民党合作是经过慎重选择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三大还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三大选出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组成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委员长。 三大以后,国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1923年10月初,应孙中山的邀请,苏联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不久被聘为政治顾问。国民党的改组很快进入实行阶段。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产党员20多人。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大会选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十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

高三历史考点20: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线索) 高三年级文科班级: 姓名: 日期:

组编: 校对: 审核: 第 周第 课时 高三历史学案 3.3098答案:C 4.3099答案:A 5.3100答案:D 6.3101答案:C 7.3102答案:C 8.3103答案:C 9.3104答案:A 10.3105答案:B 11.3106答案:C 12.3107答案:C 13.3108答案:B 14.3109答案:C

15.3110答案:B 16.3111答案:A 17.3112答案:D 18.3113答案:D 19.3114答案:D 20.3115答案:D 21.3116答案:B 22.6494答案:B 23.6495答案:B 24.6498答案:C 高一历史学案 城 考点20: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考纲要求】 大纲条目细化要求 5.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4)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五卅运动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5)北伐战争 北伐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5.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条件、共产党的方针、实现标志、合作的政治基础、意义 兴起原因、性质、概况(注意各阶级的表现)、意义 两次东征的背景、对象、主力、结果、意义 背景、目的、对象、方针 北伐进军情况、原因 直接原因、意义 【自主复习】(结合书本熟记此部分内容)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1)条件: ①中共在二七罢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必要性)。 ②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其合作(可能性)。 ③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重要外因)。 (2)方针: ①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改组国民党。 ②共产党:召开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3)合作方式: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4)局限:没有提出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国民党"一大" 时间:1924年初。地点:广州;议题:国民党改组问题 内容:提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3.国民革命的兴起主要表现 时间:国民党一大后到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前 基本特点: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开展,各派政治势力登上历史舞台,展开初步活动,他们所表现出的不同政治倾向,打上了鲜明的阶级烙印。具体表现: ①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国民会议运动开展,使北方的革命形势一度高涨。 ②以五卅运动为标志,掀起了全国反帝斗争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沉重打击。 ③通过两次东征,全歼了反动军阀陈炯明的叛军,统一了广东、广西,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准备了稳固的后方基地 4.孙中山重大革命斗争及伟大精神 孙中山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1、孙中山活动归纳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 (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武装起义) ②辛亥革命后,为维护共和制,与北洋军阀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