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登泰山记 习题

登泰山记 习题

登泰山记 习题
登泰山记 习题

登泰山记

(一)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译句:

1、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理解:

1、课文选自,作者,朝人,派散文家。

2、上述语段总写。

(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译句:

1、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2、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3、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4、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5、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理解:

1、上述语段写了,先叙述,接着写,再写。

2、在写由山麓到山顶的过程中,详细记述了、、

、,以及一些相关的地理知识。

3、描写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时,按照由到,由到的顺序,写出了。

4、“乘风雪”明写气候之恶劣,旅途之劳顿,暗写。

5、最能体现气候之恶劣,登山之艰难的句子是。

6、“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运用了修辞手法,作用是。

(三)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译句: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2、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3、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4、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理解:

1、上述语段描写了,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本段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和的不同景色。

3、日出的过程是从和两个方面加以描绘的。

4、“而皆若偻”运用了修辞手法,突出了。5.对这段文字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先从日出前的风、雪、云写起,与上文“苍山负雪”照应;“大风扬积雪击面”,这是日出前在寒山之顶的感受,十分真切。

B.作者抓住日出时色彩变化的这一特点,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了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C.作者回头看西边山峰,是由高向低俯视,“絳皓驳色”,显示了“红装素裹,分外妖烧”的日出美景。

D.本段上文是泰山夕照图,本段是泰山日出图,前者着力指“静”状,后者有意给“动”态,动静相宜,相辅相成。

6.依据文意,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这里是用风雪交加,云雾弥漫创造了日出

前的环境和气势,是近景。

B.“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由近景拉成远景。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

得像摴蒱,这里以夸张的手法,反衬出作者站得高,望得远。

C.“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先写日上过程,再写日下的海浪,相互烘

托,既生动形象,又很有气势,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D.整段文字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精彩纷呈,逼真如画。

(四)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译句:

1、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2、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理解:

1、上述语段介绍了,表现了。

(五)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译句:

1、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2、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理解:

1、上述语段写了。

2、泰山上的特点可概括为三多、、。

《登泰山记》练习卷答案

(一)2、泰山及日观峰的地理位置。

(二)1、登泰山的经过从京城到泰安的旅程登山过程到达山顶时所见景色

2、路程的远近山路的石级经由的路线古人登山的情况

3、远近上下泰山的高峻、雄浑和壮阔

4、登山之艰难游兴之浓厚

5、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6、拟人赋予积雪覆盖的泰山以动态和生气

(三)1、观日出的情景热爱祖国河山

2、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3、颜色气象

4、比喻突出日观峰的雄峻。

5、C

6、B

(四)泰山的人文景观(或泰山的古迹)泰山的古老风貌

(五)1、泰山的自然景观(或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2、三少三无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6篇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6篇 Teaching design of classical Chinese translati on and annotation for climbing Mount Tai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6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常识一般指研究汉语所需具备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本教案根据汉语常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登泰山记文言文原文教学设计 2、篇章2:登泰山记文言文注释教学设计 3、篇章3: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4、篇章4:登泰山记创作背景教学设计 5、篇章5:登泰山记作品鉴赏教学设计 6、篇章6:登泰山记作者简介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泰整理的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篇章1:登泰山记文言文原文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 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 纯子颖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 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 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 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 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汶(wén)水济(jǐ)水南麓(lù) B.摴(chū)蒱山巅(diān) 若偻(lóu) C.瀑(pù)水石磴(dèng) 石罅(xià) D.徂(zǔ)徕岱(dài)祠须臾(yú) 2.下列短语中加线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极天云一线异色僻不当道者 A.尽力偏僻 B.尽偏僻 C.尽力不在 D.尽不在 3.对下列句中的“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余始循以入③回视日观以西峰 A.①②③用法都相同 B.①②③用法都不相同 C.①②用法相同,③用法不同 D.②③用法相同,①用法不同 4.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C.世皆谓之天门云 D.或曰:此东海也 5.阅读并回答问题。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晦( ) 须臾( ) 绛皓( ) 偻( ) (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文中多处侧面烘托了日观峰的高峻,请用标出。 (4)用“∥”标出本文写日出之景的层次。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隆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间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世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方以长:长方形。 B.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教授:当时官名。 C.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遗风余思:存留于后人心目中的典范德行。 D.晋王右军墨池王右军:文中的王君盛。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登泰山记文言文原文 登泰山记 作者:姚鼐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

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文言文注释 ①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古称岱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长。本文融考证于辞章,布局精严,描写生动,行文洁净明快,为描写泰山景观的名篇。 ②阳:山南为阳;其:代词,它,指泰山 ③汶水:今称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东北之原山,向西南流,汇入东平湖。 ④济水:源于河南济源县西之王屋山,流经山东。清代末年,

(完整版)高二语文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山麓(lu) 雕砌(qie) 山巅(di ān) B. 悬崖(ya) 石磴(den ɡ) 须臾(yu) C. 戊申(wu) 岱祠(ci) 姚鼐(lai) D. 膝盖(qī) 石罅(xia) 佝偻(lou) 答案:B 解析:A.“雕砌”的“砌”读“ qi ”;C. “姚鼐”的“鼐”读“ nai ”;D. “膝盖”的“膝”读“ xī”。 2.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A. 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答案:A 解析:③稍:渐渐; ⑤及:等到。 3. 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 石苍黑色,多平 方,少圜

C.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C 解析:A.“采”通“彩” ;B. “圜”通 “圆” ;D. “受”能“授”。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 ;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 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 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 “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答案:D 解析:D.“桐城”为籍贯。 课堂巩固一点即通 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D. 是日,观道中石刻答案:B 解析:B.“道”是动词,A、C、D三项均为是名词。 2.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登泰山记》课下注释、翻译【部编版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⑦【以】在。 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⑩【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都在山东省。?【限】界限。 ?【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磴】石阶。?【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道少半】路不到一半。?【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限,门槛。 ?【云】助词,无实义。?【几】几乎。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烛,照。?【城郭】指城市。 ?【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居】停留。 ?【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五鼓】五更。?【日观亭】享名,在日观峰上。?【漫】弥漫。 ?【稍】逐渐。 ?【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极天】天边。?【采】同“彩”。?【丹】朱砂。 ?【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驳,杂。 ?【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岱祠】东岳大帝庙。 ?【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显庆】唐高宗的年号(656-661)。 ?【漫失】模糊或缺失。?【圈】同“圆”。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翻译: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3、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翻译:中谷的水环绕于泰安城下,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 4、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翻译: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 5、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翻译:这东谷,古时候叫它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翻译: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翻译: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照着城府,汶水、徂徕山像一幅图画,而在半山腰里停聚的云雾像一条带子一样。 8、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翻译:亭子东面从脚下都弥漫着云雾,隐约看见云雾中立着几十个白色的像子似的东西,那是山。 9、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新教材)2021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同步练习:16 赤壁赋 登泰山记 (含解析)

第七单元16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16] 基础巩固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 例:歌.窈窕之章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B.济水东.流 C.侣.鱼虾而友麋鹿D.舞.幽壑之潜蛟 【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B项,名词用作状语。C项,名词的意动用法。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 ④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①④都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表疑问语气。③相当于介词“于”,表处所。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D) A.徘徊于斗牛 ..之间B.望美人 ..兮天一方 C.至于 .. ..泰安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解析】A项,古义:星宿名,斗宿和牛宿。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斗牛是一种人跟牛相斗的一种习俗。B项,古义:所思慕的人。今义:美女。C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D项,古今义都指凌乱。 4.下列各项句式特点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A.客有吹洞箫者B.固一世之雄也 C.渺渺兮予怀D.月出于东山之上

【解析】 A 项,定语后置句。B 项,判断句。C 项,谓语前置句。D 项,状语后置句。 5.假如你作为游客,请你根据泰山景色特点给泰山风景区大门拟写一副对联,每联不超过15个字。 答:__(示例)摘星捧日雄踞五岳之首__蔚霞蒸云广纳万有之灵__ 6.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尤为人爱。请你结合《登泰山记》,给“泰山日出”拟写一则200字左右解说词。 答:__(示例)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图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__ 7.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原意。 苏东坡的盖世才华固然是使他让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主要因素,但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他令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 答:__(示例)苏东坡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是他除盖世才华这一主要因素之外令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__ 8.请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个字。 答:__(示例)白茫茫的雾气像轻纱一样笼罩江面,月光映照辽阔的江水,水光远接天边,水天连成一片。__ 二、拓展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游灵岩记 姚 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余雉① ,周若环而缺其南面。__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__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

(封面)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一、分析作者游览泰山的经过及登山的路线。 二、教学有关字词了解有关字词的古今不同意义。 三、了解有关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登山的路线。 教学重点: 一、了解有关特殊句式。 二、了解有关字词的古今不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抽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关回答下列问题。 1、词语的古今意义:阳 2、了解词语的活用:西,东。 3、了解特殊句式: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二、讲授新课: 抽学生朗读条二自然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本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这是本文叙写的重点。(本段的行文思路: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节令——再写登山的过程——再写所见的美景。)讲授有关字词:`世皆谓之天门云——云,语气助词。今一般用

于名词,云层。句意——世人都有称之为“天门山” 至于泰安——“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不是今表示另提起一件事的连词,其义是到、到达。句意是:到达泰安。 是月丁未——是,这、此。今常用作判断词。句意是:这月丁未。 复循西谷——复、再、又之意。再沿着西面的山谷向上走。今常用义为:往复、重复等。崖限当道————限:门槛,名词。当、挡住,动词。有高崖横在路上的地方。越长城之限——限,界限,名词。越过长城的界限。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余:我,以:在。我在乾隆三十九年二月。) 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面不定的余数。那台阶有七千多级) 及既上(及:等到,介词。等到登上山顶。)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及:和,连词。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巅) 世皆谓之天门云。(云:语气助词,表示不肯定的语气。世人都称为天门山的。) 特殊句式:余所不至也(也,表判断,句意为:我没有到达那里。)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皆、表判断。句意为:亭东从脚下都是弥漫着云雾。) 省略句:与子颖坐日观亭等日出(省略主语:余。句意:我同子颖坐在日观亭上等待日出。)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前承前一分句宾语省略主语:雪。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训练二十三 登泰山记 课前预习无师自通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山麓(lù)雕砌(qiè)山巅(diān) B.悬崖(yá)石磴(dènɡ)须臾(yú).戊申(wù)岱祠(cí)姚鼐(lài) D.膝盖(qī)石罅(xià)佝偻(lóu) 答案:B 解析:A.“雕砌”的“砌”读“qì”;.“姚鼐”的“鼐”读“nài”;D.“膝盖”的“膝”读“xī”。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A.①④⑥ B.②③⑤ .①③⑤ D.②⑤⑥ 答案:A

解析:③稍:渐渐;⑤及:等到。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 解析:A.“采”通“彩”;B.“圜”通“圆”;D.“受”能“授”。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学流派。答案:D 解析:D.“桐城”为籍贯。 课堂巩固一点即通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D.是日,

登泰山记翻译

登泰山记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3.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4.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5.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8.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 9.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10.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

第18课《登泰山记》同步达纲练习(冀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18课《登泰山记》同步达纲练习(冀教版初三上)doc初 中语文 【同步达纲练习】 1.以下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汶.(wén)水济.(jǐ)水南麓.(lù) B.摴.(chū)蒱山巅.(diān) 假设偻.(lóu) C.瀑.(pù)水石磴.(dèng) 石罅.(xià) D.徂.(zǔ)徕岱.(dài)祠须臾.(yú) 2.以下短语中加线的词讲明都正确的一组是( ) 极.天云一线异色僻.不当道者 A.尽力偏僻 B.尽偏僻 C.尽力不在 D.尽不在 3.对以下句中的〝以〞,讲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余始循以入③回视日观以西峰 A.①②③用法都相同 B.①②③用法都不相同 C.①②用法相同,③用法不同 D.②③用法相同,①用法不同 4.以下句子,不属于判定句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C.世皆谓之天门云 D.或曰:此东海也 5.阅读并回答以下咨询题。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假设摴.(chū)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坚决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假设偻。 (1)讲明文中加粗的字词。 晦( ) 须臾( ) 绛皓( ) 偻( ) (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文中多处侧面烘托了日观峰的高峻,请用标出。 (4)用〝∥〞标出本文写日出之景的层次。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隆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那么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那么学固岂能够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间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世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以下词语讲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方以长:长方形。 B.教授 ..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教授:当时官名。

《登泰山记》选择、翻译、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姚鼐精品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D.是日,观道中石刻

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既上,苍山负雪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其远古刻尽漫失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D.石苍黑色,多平方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此东海也 C.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D.(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余始循以入(开始) B.遂至其巅(因此) C.崖限当道者(阻挡) D.及既上(等到) 10.下列句中“是”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是月丁未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D.吾祖死于是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全册】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资料说明:【原文】【翻译】【主题思想】 题型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学过的所有古文。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 教材古文目录: 第10课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第16课 三、赤壁赋/苏轼 四、登泰山记/姚鼐 一、《劝学》/荀子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

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空想,(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结果)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主题思想】 《劝学》的主题思想是通过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来勉励人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篇一:登泰山记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人姚鼐记述。 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通假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通“于”,在,在……的时候) 2.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六) 登泰山记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六)登泰山记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其级七千有余 解析:选C A项,“采”同“彩”;B项,“圜”同“圆”;D项,“有”同“又”。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 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循:沿着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放荡 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几:几乎 解析:选C漫:弥漫。 3.下列与例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句是()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A.余始循以.入 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C.日观以.西峰 D.(苏轼)以.始元六年至京师 解析:选D A项,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项,介词,用;C项,助词,与“西”结合,表方位;D项与例句都是介词,在。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解析:选A A项,名词用作动词,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郦道元所谓 ..环水也 B.越长城之限,至于 ..泰安

C.亭东自足下 ..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 ..,少圜 解析:选A A项,“所谓”,古今都有“所说”之意。B项,古义“至”是动词到达,“于”是介词,到;现在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C项,“足下”古义是指脚下,现多用于对朋友的敬称。D项,“平方”古义是平整呈方形,今常用为数学名词。 6.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解析:选D这句中的“是”不表判断,而是指示代词“这”。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________________:“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解析:选B上文谈的是“门”,下文也要以“门”起首,句子才能与之衔接。文末写的是对联内容,上文只有以“对联一副”作结才能与之衔接。 8.名句默写(情境式默写) (1)《登泰山记》中,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路线是“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乘”“历”“穿”“越”“至于”这几个动词不但由远及近地交代行程,而且也准确地表现了时令和地形。 (2)《登泰山记》中,“由南麓登”,这是登山方向;循中谷入,“道少半,,,”,是总写作者与友人的登山路线。 (3)《登泰山记》中,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的句子是:“。。” (4)《登泰山记》中,“回视日观以西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 登泰山记 原文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

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注释①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古称岱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长。本文融考证于辞章,布局精严,描写生动,行文洁净明快,为描写泰山景观的名篇。 ②阳:山南为阳;其:代词,它,指泰山 ③汶水:今称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东北之原山,向西南流,汇入东平湖。 ④济水:源于河南济源县西之王屋山,流经山东。清代末年,济水河道为黄河所占。 ⑤阳谷:指山南的谷水。 ⑥古长城:战国时齐国修筑的长城,西起平阴,经泰山北冈,东至诸城。 ⑦日观峰:泰山顶峰,观日出之胜地。 ⑩齐河、长清:山东两县名,在泰安西北。 (11)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12)丁未:丁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13)朱孝纯:字子颖,号海愚,山东历城人,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姚鼐挚友。

高二语文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二语文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山麓(lu) 雕砌(qie) 山巅(diān) B.悬崖(ya) 石磴(denɡ) 须臾(yu) C.戊申(wu) 岱祠(ci) 姚鼐(lai) D.膝盖(qī) 石罅(xia) 佝偻(lou) 答案:B 解析:A.“雕砌”的“砌”读“qi”;C.“姚鼐”的“鼐”读“nai”;D.“膝盖”的“膝”读“xī”。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答案:A 解析:③稍:渐渐;⑤及:等到。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 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C 解析:A.“采”通“彩”;B.“圜”通“圆”;D.“受”能“授”。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 为“郭”。“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答案:D 解析:D.“桐城”为籍贯。 课堂巩固一点即通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道少半,越中岭,复循 西谷,遂至其巅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D.是 日,观道中石刻 答案:B 解析:B.“道”是动词,A、C、D三项均为是名词。

最新整理《登泰山记》优秀教案

最新整理《登泰山记》优秀教案 说课 在古代山水游记中,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本文叙述了作者冬日登览泰山和观日出的全过程,再现了泰山雪后晴日的奇异景色以及日出时的壮观瑰丽的场面。全文不足千字,其内容很丰富。作者先总写了地理位置及形势,首选为我们勾勒了泰山的轮廓,采用点面结合写法。然后写登山的具体经过,详略地描写了途中的艰险和初登顶峰的所见。苍山、白雪、红日、云雾、流水、城廓,绚烂如画,尽收眼底。接着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作者泰山之巅观日出的情形,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观,写景层次分明,多角度地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瞬息万变的绮丽图景。最后略写了登山所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文章以时间为经,以泰山景为纬,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层层深入地描写景物,结构完整严谨,语言简洁,生动形象,体现了姚鼐散文的风格。 本文内容简单,语言文字浅显,在预习的基础上,我主要从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手法入手,从文章写作借鉴的角度和审美的角度去欣赏文中的景物描写(“;泰山日出”;、”;泰山夕照”;),从而学习借鉴大家的大手笔,感悟作者的大情怀。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以第三段写景为重点引导学生鉴赏,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及审美感受能力。先引导学生赏析文本经典,通过讨论获得写作借鉴和人生感悟。再补充同题材内容比较阅读。最后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教学中采用鉴赏法、讨论法,拟定用一课时完成。 目标要求 1、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重难点 重点: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的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能够知识迁移。教学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