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度浙江省教研课题《民办初中后20%学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申报表(1)

2009年度浙江省教研课题《民办初中后20%学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申报表(1)

附件3:

2009年浙江省教研课题

申报表

课题名称《民办初中后20%学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课题负责人余献红申报类别规划课题

完成时间2010年.08月成果形式论文、影像集及课堂展示等单位及职务、职称乐清虹桥文星中学教务主任、中学一级

通讯地址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新丰路888号

联系电话131********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一、基本情况

2009年度浙江省教研课题

《民办初中后20%学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研究方案

余献红臧培青宋波方兴权樊国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技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行为的一场深刻变革。学生总是有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从小学一入学就开始逐渐显现,如不及时加以关注,这种差异会随年级升高将越来越明显,就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的学生群体,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有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班级集体,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顾及那些所谓的中等生、优等生,有背于“有教无类”,“和谐发展的科学观”。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因此“洋思经验”中的“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做法,始终作为我的教学指南,也就是说,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后20%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因材施教,发挥他们的潜能。总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中学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如果教师忽视了后20%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公平,谈不上国民教育的全面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化后20%学生,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优等生同等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重视对后20%学生的关爱与帮助。“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就更重要了。

我们选择《民办初中后20%学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是基于校情。有关数据显示温州市基础教育民办学校共有在校生约33万人,占全市基础教育学校在校生总数的25.4%,其中后20%学生也占一部份。由于招生制度等因素,我校的生源较差。我校曾对一个四十余人的教学班级进行过综合调查分析,差生所占比例远远超过了教育专家们提出的6—10%的正常比例。这样多且差的学生现状,给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种种困难。如何培养教育好这些学生,把他们塑造成四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是我校多年来主攻的课题。也就是要探寻后20%学生教育转化的客观规律,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教育体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课题“民办初中后20%学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是针对目前我校的实际情况,又对将日常工作和教科研活动相结合,试图在研究实践中寻找一种崭新的、有价值、有实效性的转化后20%学生模式。既满足当前新课程的需要,又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美国是教育相当发达的国家,中等教育的普及率近100%。美国教育较为突出的一点是从小学到大学,承认学生智力、社会背景、生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施教;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来强调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个性发展的环境,课程具有较大的弹性。在培养后20%学生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发展特长。应当说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是领先世界的。在我国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新形势,创建学校特色,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许多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在如何培养后20%学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后进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

的社会问题,人们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将会随着历史的进展而日益深刻。他所推行的“民主和科学”管理法已被广泛采纳;江苏泰安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法已成功实施;长春市绿园区锦程学校课题组《走进后进生的情感世界》已取得重要阶段成果,但在山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研究较少。上述这些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的侧重点与本课题不同。这意味着本课题研究与其它同类课题研究在实施途径、方法、内容与目标上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这些研究又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榜样和借鉴,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主要内容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中的共性发展和个性创造相结合,构建教学和谐发展,实践符合教育规律的转化“后20%学生”模式——走班制。从而促使我校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每个学生的良好发展和学校的长期稳定为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做好有关学科走班制课程的设置。编写出一套切合实际、适应本校使用的走班制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制定出走班制课程管理评估办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利用走班制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和特长的办法和途径,加强实践运用,发展创造性才能。

3、逐步培养和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科研、教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及教学水平、能力的提高。

4、丰富和发展学校“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老师的朋友,成为热爱自己家园的好孩子,成为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激烈竞争的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为实现“提高办学效益,树立良好形象,打造品牌学校”的工作目标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确定为:

1.研究后20%学生的成因及其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后20%学生的认知方式,家庭状况,自身心理因素等。

2.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后20%学生转化策略。

3.教育向家庭渗透,把家庭教育看成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共同做好后20%学生工作。

4.走班制课程的设置、内容、评价方法研究

5.教师开设走班制课程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研究。

6.后20%学生转化过程中师生冲突问题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课题组人员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活动中要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探索真知。

2.针对性原则

从教师实际出发,解决教师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能动性,自我意识的提升,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专长,展现个性。

3.实效性原则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转变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教育行为。在课题研究中,活动目的要明确,指导要具体,实效性要明显。使实验班和个案学生在活动中受益,

并推动面上工作。

4.创新性原则

教育改革无时无刻在前进,学生也无时无刻在发展,有发展就有创新,有创新才能与时俱进。

5.差异性原则

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前提下,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培养学生个性。

五、研究的操作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 开展校本培训,培养敬业爱岗的资队伍

学校各项教学改革要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良好形象;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并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对研究后20%学生的指导能力和水平。

(二)开展20%学生的全面调查,分析成困原因

A.对后20%学生的教育行为,应当承认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无私奉献和认真工作的态度,但也有部分教师因学校管理严,身心承受压力大,周围环境又发生急剧变化而心态失衡,有时动机虽好,方法却欠妥,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歧视“后20%学生”,影响后20%学生的进步,我们又从教师对“后20%学生”的教育行为进行调查。确定立足于学生学科素养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学科知识视野。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核心,培养合作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发展学生智力与个性。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个案调查主要找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了解典型对象的状况,以便准备地把握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B.中学生学习困难有关因素的初步分析

如何对后20%学生进行行为矫治?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同时对学生的心里透视,我们认为形成“后20%学生”的原因如下:

1、后20%学生的自身因素

“后20%学生”智力大多数正常,造成学生成绩低下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归纳以下几点:

a.基础较差,听不懂教师的课。无法独立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

b.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求。有的学生是为父母和老师学习,09届的倪××同学在一次交流中说是父母亲有钱,逼我来文星学习的。有的学生是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认为自己年龄还小,不宜出门做工,学习没兴趣,学起来很困难。

c.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

d.缺乏顽强毅力和意志,学习没有恒心,怕苦退缩,不愿吃苦,甚至感叹人生。

由于“后20%学生”认识方式倾向于依存性,独立思维判断能力较差,过多的依赖教师讲解。如果教师顾及后20%学生较少或上课不当,都会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e.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主要表现:焦虑、抑郁;人格缺陷;脾气暴燥等。

2、学校因素

主要表现:

1、民办学校教师压力大,急于事成,揠苗助长,方法不当,适得其反。

2、传统教育管理模式适应不了新课标的要求,上课无趣、不生动。

3、认为严师出高徒,教育方式简单,容易和学生发生冲突。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为产生后20%学生提供温床。

4、有些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形象,缺乏献身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没有责任心、事业心,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或方法,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榜样教育,不但没能使教育收到实效,而且会促进后20%学生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3、家庭因素。

调查表明,后20%学生父母文化偏低,农民、外来务工和个体经营户居多,造成家庭对子女教不得法或忙于经商无暇教育子女或放纵溺爱;或粗暴无知施行打骂,也有的父母自身形象不佳,赌博成瘾、吸毒、父母离异等。学生若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的家庭学习环境中,会造成心理失衡,影响学习上的进步,还有一些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问题,或外来务工子女经常随父母外出跟读,不能进入较好的学校。

4、社会因素

当前部分不良社会风气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许多学生沉迷于吃穿娱乐活动中,不思进取,无心学习,特别是目前各媒体电视、电影、杂志、网吧都有一些过于开放的镜头或画面,有些学生沉湎于游戏、小人书,甚至暴力动画片中,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

(三)后20%学生学习困难的对策研究

李镇西同志在《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中写道,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一切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自己缺点和杂草。为此,教

育是一门艺术,一种创造,要转变后20%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劳动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我们在研究中采取以下策略。

1.教育向家庭渗透。把家庭教育看成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比如学校每年定期编写“家长学校”手册,全面介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考前辅导、学习经验、先进家长的讲话等。

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家长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必要性,定期分阶段召开家长会,根据“后20%学生”的厌学特点,学校鼓励教师登门家访,使家长素质不断提高。

2.本校重视“后20%学生”的心理教育。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并特聘国家二级心理辅导师方兴权老师为指导师,开通《知心姐姐》信箱,主要针对“后20%学生”要消除学习的恐惧心态,自卑心理及情绪,让“后20%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取得进步。同时心理咨询室一方面普及宣传心理学知识,另一方面进行学生心理调查,建立心理档案,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咨询辅导。

3.本校在课题研究中,要求每位教师对待“后20%学生”一定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的“三心”活动,采取正确的方式,帮扶后20%学生。主要措施有:(1)积极培养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大部分“后20%学生”的状态不一,教师关注“后20%学生”的亮点,和学生一起寻找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默写、练字、背诵等。

(2)分层施教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是预防和矫治学习困难学生的必要形式。

如去年我校通过校委会的研究决定,采取走班制形式。这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后20%学生“吃不了”。我们采取走班制的作法是:将整个年级分为A、B、C、三班,其中数学、科学、英语采取走班制,语文、社政还在原班级。实践

证明,我校0届学生走班制是成功的,普高升学率达到了理想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没有走班的年级采取A、B、C分层教学。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素质、分层次定目标,因材施教,比如平时作业“优等生”可练“一题多解”进行发散型思维训练,“后20%学生”则先进行“多题一解”的求同思维训练,再逐渐发展到发散思维训练,这比清一色的作业布置效果更加明显。

个别辅导对预防和矫治后20%学生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如作业优先面批,学生一次次更正,直到满意为止。鼓励学生“我也行”、“我能行”的情感体验,从而乐于通过自身努力去获取成功。

4.调动“后20%学生”学习情绪是预防和矫治学习困难的关键。

“后20%学生”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习情绪低落,甚至厌学、逃学,因此不启动学生的这一“内因”,任何转变都无济于事。

要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必须首先使后20%学生树立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研究表明,学习进取的动力和自信心来自他们自己的不断成功和才华的充分展现以及自身价值的得以承认。“后20%学生”一般成功机会少,自卑感强,缺乏上进心,对学科知识即使有点兴趣也随之而淡化,但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要求表现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处境的强烈愿望,教师若能提供他们合适的表现机会,即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可设计一些较容易解答的问题,让他们来答;同时有安排作业的数量上、评分评语上,也可有不同的要求和评定。尽量发掘后20%学生的亮点、闪光点加以鼓励和发扬,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

其次,要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必须充分运用各种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科学中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的教学。可增加演示实验,让学生从直观中学习抽象的

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证明,即使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也同时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同时采取任务型教学,游戏、谜语等也能提高后20%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摆脱学习困难的阴影。

5.要调动学生情绪,就要充分利用好“师爱效应”启引内驱力,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期待和厚爱是激励启发了学生萌发进取意识的外在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最基本,是关键的条件,任何学生都需要教师施以爱心,尤其是后20%学生,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由于成绩差,常犯错误,往往遭到讽刺、冷落,使其自尊心受挫,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如能“春风化雨”,从精神上鼓励、生活上关心,即使你的一个宽容的微笑,你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你的一句赞美的话语,常常能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后20%学生定会下决心来回报老师,后20%学生向上进取就有了无穷的动力,学习上岂不有进步之理!

6.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预防和矫治学习困难的基本内容。

后20%学生学业成绩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的技能技巧,所以要转变差生,就必须培养他们学习的技能技巧。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法指导当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是初一、初二、初三每周有一节“方心课”(即学习方法心理辅导课)。初一年级采用开课式——“搀着走”,主要做法是“两先两后”即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八年级采用讲座式——“引着走”。中学生学习分化大部分在八年级,这一阶段重点学法指导放在消除分化上,为适应新课程,利用备课组的讲座老师作有关学科的专题知识讲座。九年级采用探索式——“放开走”。主要通过考前动员会、中考前动员大会,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交流”,自己研究考试细目表等等。

7.师生共同学会反思,通过反思来解决问题。(反思材料)

总之通过以上分年级、分阶级进行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预防和矫治学习困难是行之有效的。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对象

本校七、八、九年级后20%学生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分析法。应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来研究国内外对后20%学生的研究和发展。以及研究此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调查法。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学校中所有后20%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

3.个案分析法。主要是对有些学生在某一方面或在某些方面的学习特长与个性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索培养后20%学生学习特长与个性发展的合理轨迹,为今后培养特色人才服务。从而总结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教育教学个案研究提供指导性理论。

(三)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时间:2009年3月---2009年6月

内容:

(1)、组建课题组,收集各类有关的材料消息,统整各类材料。撰写论证报告。

(2)、制定研究课题方案。

(3)、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完善方案设计。

(4)、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进行有关课题的理论讲座,统一认

识。

2、实践阶段

时间:2009年6月——2010年6月

内容:

(1)、制定每学年的计划,并进行总结。

(2)、写不同时期的调查研究报告。

(3)、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

(4)、中期研究总结。请专家进行指导。

(5)、及时整理研究档案,做到资料完备。

3、总结阶段

时间:2010年7月—2010年8月

内容:

(1)、整理收集相关论文。

(2)、整理研究的影像数据。

(3)、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4)、提交验收申请。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余献红(教务主任)

选题立项;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学生反思材料积累;课题总结报告的完成。

课题组副组长:臧培青(校长)

20%学生教育的制度研究与实施管理;信息资料的采集;走班制教学管理。

课题成员:

宋波(政教主任):召开家长会;学习困难学生的矫治方法;走班制落实。

方兴权(语文教研组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分析后20%学生的心理形成原因,及平时的心理辅导工作。

樊国兵(英语教研组组长):课堂教学的分层模式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

虹桥文星中学是浙江省一级民办完全中学、乐清市三星级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温州市文明学校、温州市中小学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学校依托特色的校园文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措施,学校的教学质量稳居乐清市民办学校前列。学校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合理的智能结构、鲜明健康的个性特长和积极的创新精神。学校坚持走“科教兴校,科教兴师”之路,教研风气浓厚,领导重视,教师热情高。几年来,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达400多篇,在国家、省、市、县级获奖的有200多篇。学校每年编辑教师论文集,学校现有各级研究课题5个。

本课题组成员,都是在教育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成绩优秀,教科研能力较强。

本课题组的组长:余献红老师,41岁,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虹桥文星中学教务主任。积极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成绩优异,主持乐清市教科规划基础教育课题《中学生学习困难现状探究与矫治思考》并荣获市优秀课题成果三等奖,多篇教科研论文在乐清市级以上教育研究部门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本课题组的副组长:臧培青老师,36岁,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虹桥文星中学校长。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成绩优异,几十篇教科研论文在乐清市级以上教育研究部门的论文评比中获奖,多篇教育科研论文在教育

报刊发表,主持研究的课题《中学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研究》荣获乐清市200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青年双百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

学校申报的乐清市2006年度教科规划基础教育课题《中学生学习困难现状探究与矫治思考》荣获乐清市教科规划2007年度优秀课题成果三等奖。本课题在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学校行政划拔专项经费支持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时机非常成熟,具备优质的条件。

2009年3月25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