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ctiviti5.17流程进入阻塞状态,定时任务根据数据库状态推动流程到下个节点

activiti5.17流程进入阻塞状态,定时任务根据数据库状态推动流程到下个节点

activiti5.17流程进入阻塞状态,定时任务根据数据库状态推动流程到下个节点
activiti5.17流程进入阻塞状态,定时任务根据数据库状态推动流程到下个节点

文件代码:

定时器代码(直接eclipse复制下来的格式不太好,可以直接复制到eclipse里面看起来方便):

package https://www.doczj.com/doc/2a15890336.html,.newglobe.oa.job;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org.activiti.engine.RepositoryService;

import org.activiti.engine.RuntimeService;

import org.activiti.engine.impl.persistence.entity.ProcessDefinitionEntity; import org.activiti.engine.impl.pvm.process.ActivityImpl;

import org.activiti.engine.runtime.Execution;

import org.activiti.engine.runtime.ProcessInstan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https://www.doczj.com/doc/2a15890336.html,ponent;

import https://www.doczj.com/doc/2a15890336.html,.newglobe.oa.db.mybatis.BaseDao;

@Component

public class FlowJob {

@Autowired

private BaseDao baseDao;

@Autowired

private RuntimeService runtimeService;

@Autowired

private RepositoryService repositoryService;

public void updateFlowByEvidenc(){

//查询所有有结果的导出凭证

Map paramMap = new HashMap();

paramMap.put("sqlId",

"https://www.doczj.com/doc/2a15890336.html,EvidenceReadDao.selectEvidenceByResult");

List> eviList =

baseDao.selectList(paramMap);//查询业务list数据

for(Map evi : eviList){

String businessNo = (String) evi.get("evi_no");//业务编号,导出凭证节点的时候作为流程参数传递给流程的,所以可以根据业务编号查询唯一流程实例

String result = (String)evi.get("result");//业务反馈结果

//根据凭证号查询流程实例

ProcessInstance processInstance =

runtimeService.createProcessInstanceQuery().variableValueEquals("businessNo", businessNo).singleResult();//根据业务编号查询流程实例

if(null != processInstance){

String processDefinitionId = processInstance.getProcessDefinitionId();//流程定义id

String

processInstanceId=processInstance.getProcessInstanceId();//流程实例id

//判断是不是等待反馈节点

ProcessDefinitionEntity definitionEntity = (ProcessDefinitionEntity)repositoryService.getProcessDefinition(processDefinitionI d);//流程定义实体

String activitiId = processInstance.getActivityId();//活动节点id

ActivityImpl activity =

definitionEntity.findActivity(activitiId);//得到节点实例

String activName = (String)

activity.getProperty("name");//得到name名称

if("等待反馈".equals(activName)){//如果是则需要处理

Execution execution =

runtimeService.createExecutionQuery()

.processInstanceId(processInstanceId)

.activityId(activitiId)

.singleResult();

Map variables = new HashMap();

if("1".equals(result)){//导出成功,eviResult作为判断流程走向的条件参数

variables.put("eviResult", true);

}

else if("2".equals(result)){//导出失败

variables.put("eviResult", false);

}

runtimeService.signal(execution.getId(), variables);//完成等待反馈节点,推动流程,并且放参数

}

}

}

}

}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参考方案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参考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

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地区城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管理机制; 3)依托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建设支持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建共享能力; 4)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致的城市基础数据,为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三个层次”的需求。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数据库设计的生存期 按照规范设计的方法,考虑到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将数据库 设计分为六个阶段。如下图。 ① 需求分析 需求收集和分析, 需求。 ② 概念结构设计 对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 DBMS 的概念模型(用 E-R 图表示)。 ③ 逻辑结构设计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 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 进行优化。 ④ 物理结构设计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 方法)。 ⑤ 数据库实施 需求A 祈断段 T 1 概念设计阶段 i 逻辑 q 丰计阶段 1 物理. 1 殳计阶段 j 数据E L 支实施阶段 数据库运荷? 维护阶段 得到用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用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

运用DBMS 提供的数据语言(例如 SQL )及其宿主语言(例如C),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⑥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说明: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是上述 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二、数据库设计阶段的内容 设计步骤既是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也包括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下面针对各阶段的设计内容给出各阶段的设计描述。如下图。 阶段 濮块结构) 三、数据库设计阶段的模式 数据库结构设计的不同阶段形成数据库的各级模式,如下图 需求数据字睦、全系统中数据项、 分析數据證、数据存储的描述 数1E流图和判定我(利宦 闕)、数据字典中处理过程的 描述 设计 概念模型〔E?兄图) 模块设计 IPO表 编写模武装入 数JE 实施数揭库试 运行阶段 Create … L o豆恋■?. 程序编码 编译联结 测试 Tlain () * ■ A if???then ■■ i HUl 数据宇典 系窥说朋书包括: ①新系统要求、 方案和概图 ②反映新系统信息 流的数据流图 方法选择物理 存取路径建立设计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复习进程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定义、含义和涵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很不在意,但是貌似他们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含义是指:(词句等)所包含的具体意义。 含义和涵义的意思具体相同,无异议。 概念的含义比定义广 一、概念----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同类事物的许多属性中,概括出其所特有的属性,形成用词或词组表达的概念。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因而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 二、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属+种差”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如“人”在“动物”这一属概念下,人和其他动物的差别是“能制造生产工具”,从而得出“人是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 三、含义----(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 (在以上这些词语解释中所含有的门派学说里生硬甚至错误的归纳性术语个人是予以否定的)由此可见,“概念”与“定义”的区别是:

1、“概念”抽象普遍,“定义”具体确切。 2、“定义可包含概念”或“定义是概念的细化和引申/延伸。 5 整数集为什么用Z 自然数集为什么用N 实数集为什么用R 复数集为什么用C 有理数集为什么用Q 谢谢了~~ 1.用Q表示有理数集: 由于两个数相比的结果(商)叫做有理数,商英文是quotient,所以就用Q了 2.用Z表示整数集: 这个涉及到一个德国女数学家对环理论的贡献,她叫诺特。 1920年,她已引入“左模”,“右模”的概念。1921年写出的<<整环的理想理论>>是交换代数发展的里程碑。其中,诺特在引入整数环概念的时候(整数集本身也是一个数环)。 她是德国人,德语中的整数叫做Zahlen,于是当时她将整数环记作Z,从那时候起整数集就用Z表示了。 3.用N表示自然数集: 自然数:Natural number 所以就用N了 4.用R表示实数集: 实数:Real number 所以就用R了 5.用C表示复数集: 复数:Complex number 所以就用C了

进程管理习题及答案

进程管理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在进程管理中,当时进程从阻塞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A. 进程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B.等待某一事件 C.等待的事件发生D.时间片用完 答:C 2.分配到必要的资源并获得处理机时的进程状态是。 A.就绪状态B.执行状态 C.阻塞状态D.撤消状态 答:B 3.P、V操作是。 A.两条低级进程通信原语B.两组不同的机器指令 C.两条系统调用命令D.两条高级进程通信原语 答:A 4.对进程的管理和控制使用。 A.指令B.原语 C.信号量D.信箱通信 答:B 5.进程的并发执行是指若干个进程。 A.同时执行B.在执行的时间上是重叠的 C.在执行的时间上是不可重叠的D.共享系统资源 答:B 6.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2,当前值为-1,则表示有等待进程。 A.0个B.1个 C .2个D.3个 答:B 7.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进程由就绪状态变为运行状态的条件是①;由运行状态变为阻塞状态的条件是②。 A.时间片用完B.等待某事件发生 C.等待的某事件己发生D.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 答,①D ②B 8.下列的进程状态变化中,变化是不可能发生的。 A.运行一就绪B.运行一等待 C.等待一运行D.等待一就绪 答:C 9.一个运行的进程用完了分配给它的时间片后,它的状态变为。 A.就绪B.等待 C.运行D.由用户自己确定

答:A 10.用P、V操作管理临界区时,信号量的初值应定义为。 A.一1 B..1 D.任意值 答:C 11.用V操作唤醒一个等待进程时,被唤醒进程的状态变为. A.等待B.就绪C.运行D.完成 答:B 12.进程间的同步是指进程间在逻辑上的相互关系。 A.联接B.制约 C. 继续D.调用 答:B 13.是一种只能进行P操作和V操作的特殊变量。 A.调度B.进程C.同步D.信号量 答:D 14.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进程是动态的概念B.进程执行需要处理机 C.进程是有生命期的D.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答:D 15.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进程,因此不同进程所执行的代码也一定不同。 B.为了避免发生进程死锁,各进程只能逐个申请资源。 C.操作系统用PCB管理进程,用户进程可以从此PCB中读出与本身运行状况有关的信息D.进程同步是指某些进程之间在逻辑上的相互制约关系 答:D 16.进程控制就是对系统中的进程实施有效的管理,通过使用、进程撤销、进程阻塞、进程唤醒等进程控制原语实现。 A.进程运行B.进程管理 C.进程创建D.进程同步 答:C 17.操作系统通过对进程进行管理。 A.JCB B.PCB C.DCT D.CHCT 答:B 18.用P、V操作可以解决互斥问题。 A.一切B.某些C.正确D.错误 答:A 19.通常,用户进程被建立后,。 A.便一直存在于系统中,直到被操作人员撤消 B.随着作业运行正常或不正常结束而撤消

操作系统重点概念知识讲解

1.CPU的两种运行模式:内核态(又称核心态、系统态、管态)和用户态(又称目态)。 2.指令是控制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 3.特权指令:是一类具有特殊权限的指令,只用于操作系统或其他系统软件,普通用户不 能直接使用 4.非特权指令:也称为用户指令或普通指令,是普通用户能够直接使用的指令。这是指令 集中除特权指令外的所有指令。 5.操作系统的用户观点和系统观点:用户观点: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接口和各种 资源管理服务(从系统外部看)系统观点:管理和分配计算机系统硬件及软件资源。因此,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从系统内部看 6.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 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 7.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在内存中同时存放多道程序,在管理程序的控制下交替 地执行。这些作业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其他资源。 8.多道批处理系统优缺点:优点:系统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缺点:用户作业等待 时间长;无交互性,用户一旦提交作业就失去了对其运行的控制能力 9.多道:系统在内存中存放多个作业,并且在外存上还保存大量的后备作业。 10.成批:系统按批次调度作业,而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允许用户和机器之间发生交互作用。 11.分时:对时间的共享。在分时系统中,分时主要是指若干并发程序对CPU时间的共享 12.Linux系统特点:与UNIX兼容;自由软件,源码公开;性能高,安全性强;便于定 制和再开发;互操作性高;全面的多任务和真正的32位操作系统 13.进程概念:程序在并发环境中的执行过程 进程最根本的属性:是动态性和并发性 进程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批处理系统的特征:脱机多道成批处理 分时系统的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14.进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分为如下三种形式:1.互斥——竞争同一资源而发生相互制约2. 同步——协同完成一项任务 3. 通信——交换信息,合作完成一项工作 15.进程和程序的区别和联系:(1)进程是动态概念,程序是静态概念(2)进程有并发性, 程序没有(3)一个程序对应多个进程(4)进程有三个基本状态 进程的三种状态及其转换 16.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每个进程有唯一的进程控制块;操作系统根据PCB对进程实施控 制和管理;进程的动态、并发等特征是利用PCB表现出来的;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17.临界资源: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18.临界区:简称CS区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代码 19.原语是为完成某些特定的功能而编制的一段系统程序。原语操作也称做“原子操作”,即 一个操作中的所有动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执行原语操作时,要屏蔽中断,以保证

模拟进程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附带注释课件

题目:计算机操作系统模拟 院系:信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3级1班 辽宁大学

实验题目一:模拟进程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 一、题目类型:必做题目。 二、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并调试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功能,有助于对操作系统中进 程控制功能的理解,掌握操作系统模块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 三、实验环境: 1、硬件:pc 机及其兼容机。 2、软件:Windows XP ,Turbo C 或C++、VC++等。 四、实验内容: 1、设计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功能函数。 2、设计主函数,采用菜单结构(参见后面给出的流程图)。 3、设计“显示队列”函数,目的能将就绪、阻塞队列中的进程信息显示在屏幕上,以供 随时查看各队列中进程的变化情况。 五、实验要求: 1、进程PCB 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进程名 优先级 运行时间 状态 指针 2、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主菜单 1…创建 2…阻塞 3…唤醒 4…终止 5…显示 0…退出 请输入您需要的功能(0-5): 进程名:用P1,P2标识。 优先级:为实验题目二做准备。 运行时间:为实验题目二做准备。 状态为:就绪、运行、阻塞,三种基本状态。 指针:指向下一个PCB 。 输入选择=? 创建 阻塞 唤醒 终止 显示 退出 开始 结束 0 1 2 3 4 5

另加实验二:模拟进程调度功能 /*PCB的组织方式:线性方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windows.h" typedef struct { char p_name[10];//进程名 char p_pro;//优先级1-3个级别1.低2.中3.高 char p_status;//运行状态0.阻塞1.运行2.就绪 int p_runtime;//运行时间 int p_wait;//等待时间 struct PCB *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PCB }PCB; void Run(PCB *head)//任何时候保证程序里面至少有一个进程在运行 { PCB *p=head->next;//直接将P指向第一个结点 while(p!=NULL)//遍历一遍链表,将所有就绪队列等待时间加1,防止前面结点因为唤醒又进入运行状态 { if(p->p_status=='2') { p->p_wait++;//将等待时间加1 } p=p->next; } p=head->next;//将P重置在第一个结点 while(p->p_status!='1' && p!=NULL) { if(p->p_status=='2')//防止线性链表前面的结点因为从阻塞唤醒后又进入运行状态 { p->p_status='1'; p->p_wait=2; } if(p->p_status=='1')//对上一个if进行处理 { return;

进程线程的概念

提起程序这个概念,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程序与进程概念是不可分的。程序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编排的语句序列,它告诉计算机如何执行,因此程序是需要运行的。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占有计算机的各种资源才能运行下去。如果任一时刻,系统中只有一道程序,即单道程序系统,程序则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独占计算机全部资源,整个程序运行的过程就非常简单了,管理起来也非常容易。就象整个一套房子住了一个人,他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去卫生间就去卫生间,没人和他抢占资源。但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处理能力,现代计算机系统都是多道程序系统,即多道程序并发执行。程序的并发执行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资源的共享与竞争,它会改变程序的执行速度。就象多个人同时住一套房子,当你想去卫生间的时候,如果此时卫生间里有人,你就得等待,影响了你的生活节奏。如果程序执行速度不当,就会导致程序的执行结果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来制约、控制各并发程序段的执行速度。由于程序是静态的,我们看到的程序是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它无法反映出程序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特性,而且程序在执行过程中是不断申请资源,程序作为共享资源的基本单位是不合适的,所以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它能描述程序的执行过程而且可以作为共享资源的基本单位,这个概念就是进程。 进程的生命周期 进程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从诞生到死亡要经历若干个阶段。一般说来进程有三种状态:就绪、执行、等待。由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创建一个进程,例如一个程序从外存调入内存开始执行,操作系统就要为其创建进程,当然还可以有其它原因,如一个应用进程为完成一个特殊的任务,可以自己创建一个子进程。进程被创建后就是在内存中,处于就绪状态,所谓就绪状态就是具备除了CPU之外的所有资源,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一旦占有 了CPU,就变成了执行状态,执行中如果需要等待外围设备输入数据,则进程就沦落为 等待状态,操作系统又会从就绪状态队列中调度一个进程占有CPU。等到数据到来后, 等待状态的进程又被唤醒成为就绪状态。这些状态的转换是通过进程控制原语实现的。程序的运行是通过进程体现的,操作系统对进程进行管理和控制,那么操作系统怎么了解到进程的状态呢,怎么把资源分配给进程呢,而且进程做状态转换时CPU现场保存在那呢?这要说到PCB(进程控制快)。PCB是进程的唯一标志,在其中记录了进程的全部信息,它是一种记录型的数据结构,相当于进程的档案。操作系统就通过PCB感知进程的存在,通过PCB了解进程和控制进程的运行。PCB也是放在内存中的,如果PCB太大,有些系 统把PCB中一些不重要的信息放在外存中。 进程执行速度的制约 并发进程由于共享系统内部资源,因此导致进程执行速度上的制约,这种制约分为:间接制约与直接制约。间接制约引起进程之间的互斥执行,直接制约引起进程间的同步执行。例如一个家里如果只有一个卫生间,卫生间这个公有资源使得每个人只能互斥使用它,这就是间接制约。而直接制约是指并发进程各自执行的结果互为对方的执行条件,例如司机与售票员的关系,当司机到站停车后,售票员才能开门,而只有售票员关门后,司机才

数据库建设基本流程

使用权数据库建库基本流程 一、标段数据库模版建立 1、根据坐标系统建立标段数据库模版 2、导入本标段所有权数据并检查、 执行“河南专题-所有权成果入库” 检查图层重要属性值不为空 行政区:行政区代码和行政区名称 地籍子区:地籍子区代码和地籍子区名称 所有权宗地:宗地代码;土地所有者名称; 3、分别对地籍子区和行政区设置 执行“数据建库-地籍区维护工具”;“河南专题-行政区设置” 建立好标段数据库模版发放给作业人员,分村建库人员直接把使用权数据导入到模版数据库。合库的时候这些所有权数据可以不合并。 二、外业dwg转shp,处理未转换的要素,数据入库(转换的界址点线不要)

三、分别对单层数据进行图形检查和属性检查 1宗地层 ①拓扑检查,手动处理错误,保存入库 ②检查QLR,DJH,XDLH是否为空 ③DJH正确性和重复性检查 “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地籍号正确性检查/编号重复性检查” 2房屋层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FWJG,FWCS是否为空 3测量控制点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 KZDMC,Z80是否为空 4线地形要素,面地形要素 ①拓扑检查,修改入库 ②检查YSDM, FHMC是否为空

四、宗地层属性填写和维护 1、使用工具“7.宗地属性维护”进行属性维护 维护内容如下表,维护前确保DJH的正确性

2、填写维护宗地其他属性

注:更新方式的手动填写指根据调查表或者权属调查资料填写 五、界址点线生成和属性维护 1、界线点线生成 通过“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宗地拓扑及属性维护-宗地界址线拓扑维护”功能生成界址点和界址线。 2、界址线地籍号和指接人维护 通过“数据建库-宗地房屋维护-界址线所属宗地及指界人维护”可以维护界址线“左宗地籍号LZDJH”,“右宗地籍号RZDJH”,“指界人1 ZJR1”“指界人2 ZJR2”的属性。 RZDJH指的是本宗,就是这次调查的使用权宗地;LZDJH指的邻宗,当邻宗

模拟进程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操作系统原理

操作系统原理 题目:模拟进程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院(部):管理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信管112 姓名:王楷仁 学号:2011021686

实验题目一:模拟进程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 一、题目类型:必做题目。 二、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并调试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功能,有助于对操作系统中进 程控制功能的理解,掌握操作系统模块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 三、实验环境: 1、硬件:pc机及其兼容机。 2、软件:Windows OS,Turbo C或C++、VC++、https://www.doczj.com/doc/2a15890336.html,、Java等。 四、实验内容: 1、设计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功能函数。 2、设计主函数,采用菜单结构(参见后面给出的流程图)。 3、设计“显示队列”函数,目的能将就绪、阻塞队列中的进程信息显示在屏幕上,以供 随时查看各队列中进程的变化情况。 五、算法流程图 六、程序清单 #include #include struct pcb { char name[10]; int status; int order;

int wtime; int ytime; }pcb[11];//该结构体用于存储已经输入的进程 struct ghost { char name[10]; int status; int order; int time; }ghost[11];//该结构体用于优先级调度时,进程的优先级排序 char a_name[10]; int i=0,y,a=0,x,z,jilu; void insert(); void block(); void rouse(); void stop(); void outPut(); void control();//实验二添加函数 void order_control();//实验二添加函数 void time_control();//实验二添加函数 void insert() { jilu=0;//jilu是一个用于判断的变量,在重复时进行判断跳过 if(i>=10) printf("进程已经存在10个,无法继续添加进程\n"); else { printf("请输入插入pcb的数据:\n"); printf("1、进程名:"); scanf("%s",&pcb[i].name); printf("2、该进程的优先级(1-10):"); scanf("%d",&pcb[i].order); printf("3、运行时间"); scanf("%d",&pcb[i].time); for(y=0;y

操作系统-进程管理

操作系统----进程管理 引言: 处理机管理是操作系统的基本管理功能之一,它所关心的是处理机的分配问题。也就是说把CPU (中央处理机)的使用权分给某个程序,通常把这个正准备进入内存的程序称为作业,当这个作业进入内存后我们把它称为进程。处理机管理分为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两个阶段去实现处理机的分配,常常又把直接实行处理机时间分配的进程调度工作作为处理机管理的主要内容。 进程通常具有三种状态:运行状态(正在使用CPU)、阻塞状态(等待输入/输出)和就绪状态(等待分配CPU)。 进程的引入: 1,程序的顺序执行 (1)顺序性 (2)封闭性 程序执行得到的最终结果由给定的初始条件决定,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3)可再现性 2,资源共享 3,程序的并发执行及其特性 (1)什么是并发执行 尽管多道程序的并发执行在宏观上是同时进行的,但在微观上仍是顺序执行的。第二种并发执行是在某到程序的几个程序段中,包含着一部分可以同时执行或顺序颠倒执行的代码。 所谓并发执行,是为了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所采取的一种同时操作技术。 程序的并发执行总结为:一组在逻辑上互相独立的程序或程序段在执行过程中,其执行时间在客观上互相重叠,即是一个程序段的执行尚未结束,另一个程序段的执行已经开始的这种执行方式。 3.1.2进程的定义 需要一个能描述程序的执行过程且能用来共享资源的基本单位,这个基本单位被称为进程。 可以这样定义进程:并发执行的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分配和管理资源的基本单位。 进程和程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可简述如下: (1)进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程序是一个静态概念。程序时指令的有序集合,没有任何执行的含义。而进程则强调执行过程,它动态地被创建,并被调度执行后消亡; (2)进程具有并发特征,而程序没有。 (3)进程是竞争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从而其并发性受到系统自己的制约。 (4)不同的进程可以包含同一程序,只要该程序所对应的数据集不同。 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和相互关系: (1)动态性和静态性。 (2)从结构上看每个进程的实体都是由程序段和相应的数据段两部分构成的,这一特征与程序的含义相近。 (3)一个进程可以涉及到一个或几个程序的执行;反之一程序可以对应多个进程,即同一程序段可在不同数据集合上运行,可构成不同的进程。

五大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

五大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五大基础数据库建设现状 1、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 该库是四大基础数据库中建设难度最低的,因为其中的信息收集相对容易,不涉及过多的部门利益分配等敏感问题。目前该库已基本建成,但真正投入使用的省市并不多。2012年5月31日,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数据整合改造合同验收和工程初步验收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开展建设的国家级信息库,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由11个部门和单位参加,水利部承担其中的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设。该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于2007年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批复后正式实施,在水利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发改委项目办的指导下,在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成了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设施、土壤侵蚀、水能资源、农村水电、大型灌区等方面的8个专题信息库、90个专题信息产品、21个综合信息子库,完成了实用规范和管理办法的编制与试行工作,数据库管理系统已上线并稳定运行。2、人口基础数据库 人口基础信息库的主体包括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各部门业务系统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部门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人是任何社会中最基本的活动主体,现代社会中尤其强调以人为本。随着我国管理模式逐步向以人为本转变,人的基本信息在整个行政管理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劳动就业、税收征管、个人信用、社会保障、人口普查、婚姻家庭、计划生育、打击犯罪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无不与人口基础信息密切联系。 尽管我国的人口信息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它,对其作用认识不足,以至于人口信息系统分散,至今尚未建立覆盖全部人口、代码唯一的基础信息库。更为重要的是,人口信息多头采集,各人口信息库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都不够,流动和死亡人口等信息采集困难,其应用也受到条块分割、互联不畅等问题的限制。此前频频被揭露的死人领工资、领养老金,死人吃低保,未婚无从证明、结婚离婚不能及时反映的现象,充分说明了我国人口信息共享方面的缺陷,也说明建立一套完整的覆盖全部人口、代码唯一的基础信息库的极端重要性。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也使这个信息库的建立具有了十分的紧迫性。 基础信息共享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首先任何一个国家公共部门利用公共投资形成的信息资源,都应列入社会公共资源的范畴,其他公共部门根本不必也不应该利用公共投资进行重复建设。这既是公权力行使遵循精简、效率原则的要求,也是对纳税人负责、珍惜公共资源的体现。事实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建立一套完整精确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是完全可能的。 3、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 2006年3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对法人库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3月29日,国信办召开专题会议了解法人库建设进展情况,并要求加快方案修订、论证、实施进度。

3.2+进程的定义和特征

《操作系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3章处理机管理 3.2 进程的定义和特征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目标: 掌握进程的定义; 掌握进程的特征; 掌握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 教学目标 3.2 进程的定义和特征

是程序在处理器上的一次执行过程可以和别的计算并行执行的计算进程的定义 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 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是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是程序在处理器上的一次执行过程 可以和别的计算并行执行的计算

?整个系统中存在着两类进程:系统进程、用户进程,区别如下:?(1)系统进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操作系统负责协调,以便有利于增加系统的并行性,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率;用户进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由用户自己安排,操作系统以命令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一定的协调手段。 ?(2)系统进程直接管理有关的软、硬件资源的活动;用户进程在需要使用某种资源时,必须向系统提出申请,由系统统一调度与分配。 ?(3)系统进程与用户进程都需要使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它们都是资源分配与运行调度的独立单位,但系统进程的使用级别高于用户进程。

动态性 并发性 异步性 结构性特征

(1)动态性。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因此是动态的。动态性是进程的最基本特征。 (2)并发性。指多个进程能在一段时间内同时执行。 (3)独立性。进程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独立分配资源和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未建立进程的程序都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参加运行。 (4)异步性。进程按各自独立的、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即进程按异步方式运行。由于进程之间的相互制约,使得各进程间断执行,其速度不可预知。(5)结构特征。进程由程序段、数据段和进程控制块3部分组成。

《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教案

《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数据库的建立过程。 2.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数据库的建立步骤,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3.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会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据库的概念及建立过程。 【难点】数据库的建立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学校的“校本课程”数据库: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数目众多,每位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为了随时掌握大家的选修情况,学校建立了“校本课程”数据库来存储相关信息,并且通过数据库应用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与操作,同时提供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服务。由此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认识数据库 教师先让同学们根据上节课所学的“操作数据库”的内容,总结数据库的一些特点:数据集合、可共享的、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什么是数据库:所谓数据库,就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按一定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师强调在数据库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知识点,比如: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体,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资源的共享不仅满足各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同时也满足各用户之间信息通信的要求。 任务二:数据库建立的基本过程 教师讲解建立数据库时具体事物到计算机数据的转换过程:具体事物的特征通过人脑的加工,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然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教师讲解使用数据库管理“校本课程”信息时,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的过程:首先就要对“校本课程”和“学生”这两个事物进行分析,寻找各自所具有的特征。在“校本课程”中,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很多,如:中国诗歌研究、趣味数学、古典音乐欣赏等,这些都称为实体。所有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也很多。对于“校本课程”实体来说,其特征包括课程名称、课时数、负责老师等(这些都称为属性),在这里需要用到的是课程号、课程名称、负责老师、学生数四个属性。对于“学生”实体来说,则需要学生编号、姓名、性别、所在班级等属性。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校本课程的例子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建立数据库的过程:要建立一个数据库,首先要收集相关的信息,然后从中分析并抽取信息的特征,确定特征之间的关系,接着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最后根据需要使用数据库。 (三)巩固提高 学生同桌两人相互讨论以表格的形式来列举建立数据库的步骤及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善建立数据库的步骤及任务,得到如下表格:

第2章_进程管理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进程管理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进程的静态描述由三部分组成:①、②和③。 【答案】①PCB、②程序部分、③相关的数据结构集 【解析】PCB是系统感知进程的唯一实体。进程的程序部分描述了进程所要完成的功能,而数据结构集是程序在执行时必不可少的工作区和操作对象。后两部分是进程完成所需功能的物质基础。 2.进程存在的标志是。 【答案】进程控制块PCB 【解析】系统根据PCB感知进程的存在和通过PCB中所包含的各项变量的变化,掌握进程所处的状态以达到控制进程活动的目的。 3.①是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为了更好地描述这一特征而引入了②这一概念。 【答案】①程序的并发执行,②进程 【解析】程序的并发执行和资源共享是现代操行系统的基本特征。程序的并发执行使程序失去了程序顺序执行时所具有的封闭性和可再现性。在程序并发执行时,程序这个概念不能反映程序并发执行所具有的特性,所以引入进程概念来描述程序并发执行所具有的特点。 4.给出用于进程控制的四种常见的原语①、②、③和④。 【答案】①创建原语、②撤消原语、③阻塞原语、④唤醒原语 【解析】进程控制是系统使用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来创建、撤消进程以及完成进程各状态间的转换,从而达到多个过程高效率地并行执行和协调,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把那些在管态下执行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称为原语。 5.进程被创建后,最初处于①状态,然后经②选中后进入③状态。 【答案】①就绪,②进程调度程序,③运行 【解析】进程的从无到有,从存在到消亡是由进程创建原语和撤消原语完成的。被创建的进程最初处于就绪状态,即该进程获得了除处理机以外的所有资源,处于准备执行的状态;从就绪状态到运行状态的转换是由进程调度程序来完成的。 6.进程调度的方式通常有①和②方式两种。 【答案】①可剥夺、②非剥夺 【解析】所谓可剥夺方式,是指就绪队列中一旦有优先级高于当前运行进程的优先级的进程存在时,便立即发生进程调度,转让处理机。而非剥夺方式则是指:即使在就绪队列中存在有优先级高于当前运行进程的进程,当前进程仍将继续占有处理机,直到该进程完成或某种事件发生(如I/O事件)让出处理机。 7.轮转法主要是用于①的调度算法,它具有较好的②时间,且对每个进程来说都具有较好的③性。 【答案】①分时系统②响应③公平 【解析】所谓轮转调度算法,就是将CPU的处理时间分成固定的时间片,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按一定的方式(如先到先服务FCFS)排成一个队列,该队列中的各进程按时间片轮流占用处理机。这种调度算法主要用于分时系统,因为,分时系统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每个用户都能快速地得到系统的服务,响应时间和公平的分配处理机就成为分时系统选择调度算法的主要指标。 8.一个进程的生命期可以划分为一组状态,一个进程可能具有①基本状态。这几种状态是②、③、④。 【答案】①三种,②运行状态,③就绪状态,④等待状态 【解析】在操作系统中,用状态来刻划进程的生存周期。当一个进程获得了除处理机以外的所有资源时,该进程处于就绪状态;当一个进程不但得到了其他资源而且正在处理机上运行时,该进程处于运行状态;而运行状态的进程因某事件发生(如申请I/O)便处于暂时等待状态。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条是。 (A)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B)程序的并发执行,使程序失去了顺序执行时具有的封闭性和可再现性,程序与程序的执行不再一一对应(C)进程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换,都是靠使用不同的原语来实现的 (D)在单CPU的系统中,任何时刻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有多个,而且只有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经调度程序选中后才可进入运行状态

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项 目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

一、地籍数据库建设 (一)、成果数据库建设的内容 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是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内容: 1、农村地籍数据库包括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基础地理等数据。 2、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等空间和属性信息; 3、土地利用数据包括行政区(含行政村)图斑的权属、地类、面积、界线等; 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数学基础、境界、测量控制点、居民地、交通、水系、地理名称等。 (二)成果数据库建设要求 1、严格遵循数据库标准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以《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为基础,结合《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等新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对相关要素属性结构表进行扩展,以满足农村地籍调查成果管理要求。 2、坐标系统

数据库建设采用的坐标系统为山西省全省及区域地籍测量控制及服务体系定制的独立坐标系统。 3、面积计算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宗地面积按高斯-克吕格投影面面积计算。 4、数据库逻辑结构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组成。空间数据由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组成,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居民地数据、土地权属数据等。非空间数据由权属信息调查数据组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见图1。 空间数据库 农村集 体建设 用地和 宅基地 使用权 非空间数据库 扫描文件 调查表格 权属资料 其他数据 土地权属数据 居民地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 图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数据库创建流程

一、数据库设计过程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数据库设计的各阶段: A、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现实世界的需求)。 B、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和各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图来描述。 C、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D、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点:调查、收集与分析用户在数据管理中的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调查组织机构情况、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协助用户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跟班作业、开调查会、请专人介绍、询问、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查阅记录。 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方法。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采用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并把每一层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来描述。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图表示。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概念模型不依赖于某一个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可以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特定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特点: (1) 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 (2) 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是用户与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概念模型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为IDEF1X方法,它就是把实体-联系方法应用到语义数据模型中的一种语义模型化技术,用于建立系统信息模型。 使用IDEF1X方法创建E-R模型的步骤如下所示: 2.1 第零步——初始化工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