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市二模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市二模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市二模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市二模试卷分析

隆尧县二模文综试卷《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一、试卷命题分析:

1、题型题量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共20道题目,主观题(材料题共三道大题36分)8道,分值占比60%,客观题(选择题24分)11道,分值占比40% ;学科总分60。分值分配较合理,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

本次文综试卷历史部分的试题在试卷结构、呈现形式、试题分值、试题类型、试题设问方法方式上与近三年中考保持高度一致,并且比一模试卷更接近中考模式。试题紧扣《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说明》,直击时政热点,关注时代进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出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比如27题考查中印关系,紧贴6月15日中印边境冲突的热点,有很强的现实性,让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落实科学素养考察和育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地考察了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促进教与学的转变;试题总的来说综合性强,知识的涵盖面广,难易程度重中,命题灵活,能考出学生的水平,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联考试卷。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基础的知识点,同时也反映学生是否掌握了必会的重要知识,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比如

14题和18题,学生须在掌握较牢固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理解分析才能答对。材料题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有一部分题如26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慈禧太后一开始同意变法主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这是典型的中考历史材料题型,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对学科知识的转化迁移能力,非常有代表性,在中考中占的比例最大,是最重要的题型。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科基本数据情况

学科参考总人数满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难度α信度系数相关系数文综合 3559 120 117 0 78.5 21.16 0.27 0.65 0.9 0.88 历史 3559 60 59 0 38.37 11.73 0.31 0.64 0.83 0.81

各分数段详细人数–文综合(历史、政治)

学校 [100, 120] [80, 100) [60, 80) [40, 60) [20, 40) [0, 20) 全体 528 1459 943 417 165 47

各分数段详细人数 - 历史

学校 [40, 60] [20, 40) [0, 20)

全体 1916 1349 294

本次历史考试平均分为:38.37,比一模34.98上升3.39,平均得分率63.96 %,在7个学科中仅次于政治名列第二。难度系数为:0.64,绝大部分的学生成绩处于40分到60分之间,成绩分布偏高。从本次历史考试分数明显看到,历史学科一档线(418分以上)上线人数较多,它们对促使更多学生总分达到一档水平带来的可能性更大,可以说它们对一档上线的促进作用来得较大, 一档上线历史学科贡献率多数为正数,相比较其他学科占明显优势。从各分数段详细人数的文综和历史两个数据对比中,明显看出文综和历史高分占多数,低分占少数,也就是说我们隆尧县文综和历史整体考出了好成绩,是我们全体历史老师辛勤付出的成果,为我们自己点赞,希望我们再接再厉,如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4题错误多,因为学生误把“星星之火”当做关键词,很容易想成D秋收起义后的井冈山根据地建立,而忽视了“满洲鞑子”这个限制词的作用,影响了解题思路,本题错误的原因一是审题不仔细,理解分析能力差导致关键词找错,二是同学们对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识记不到位。18题错误较多是因为同学们历史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落实不太到位,本题考查学生“知道特定的史实与特定的空间联系”这一基本素养,同学们忽略了时间18世纪而

误认为是D日本明治天皇推行维新,单从时间1868年就与本题不符合,同学们对时间掌握不准确,所以丢分。非选择题27题(1)题的第二问失分较多,“中印两个古国在1940年代末”面临的有利于实现独立的国际因素,同学们审题不清楚,不明白本题要考查的的是中国1949年独立和印度1947年独立的国际因素,问题转化能力差导致答非所问,如果理解了题意很容易想到是二战后英国实力大大受损和二战后殖民帝国纷纷瓦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7题(2)多角度论述题难度不大,但多数学生论述后没有总结被扣分,还有的同学答案没有做到条理化和要点化,以词代句表意不明确丢分。28题材料一错误多,同学们要注意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断句、缩句和总结,有效处理材料,材料中很明显是俄国农奴制危机,而好多同学从彼得一世改革角度去作答导致离题丢分。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同学们仍然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加上文综是开卷考试,同学们不再去记忆时间和事件,更有同学认为考场上看看书就可以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好多同学说不看书做对了,翻翻书又改错了,因为平时不看书,考场上再翻书,口渴了能算挖口井吗?没有米能做成粥吗?开卷考试也要平时多积累,考场上认真思考才能考好,开卷更是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你没有知识是不能

用的,一定要改变理念,重视历史的学习。

2、学生审题粗心,不仔细,关键词找错了就等于方向错了,一定要全神贯注的思考,切记先翻书打乱了思考的方向。

3、答案要点化,把答案按题目要求分层次分条理呈现。可以每一行只写一条,一目了然地排列得分点,要点尽可能完整到位。

4、避免口语化,用历史专用书面语言回答问题。答案要简洁不啰嗦,做到点到为止,适当展开。答案顺序要注意,先回答最有把握的问题确保最准确答案,仍不充分可以考虑相关答案,根据分值作答宁可多写不要少写,保证卷面干净整洁,字迹清楚。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加强记忆,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网络的构造。记忆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若无记忆,理解运用也就成了句空话。中考试题虽高于教材,但源于教材,因而必须把握教材。试题内容综合性强、跨度大,这就要求在记忆的同时,还要抓住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网络。

2.关注周年热点。实践中学以致用,提高自身能力。中考试题,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因此中考的试题题目在书外,答案书内,这就需要我们多关注周年热点,要求我们多分析、多思考,找出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点。

3答卷要注意“意在笔先,先易后难、多引少编”。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要求我们在答题时要先审清题意找试题与教材的结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宽口径地提取知识,构思好答案,把握好逻辑关系再作答,以避免答非所问、顾此失彼、遗漏要点等问题出现。所谓”先易后难”,就是指通过审题,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试题的难易程度先做易的再做难的,从而节省时间,提高解题效率。所谓”多引少编”,就是要求我们尽量运用教材中观点,恰当运用历史术语,解决问题力求在运用知识中有所创新,而不能东拼西凑、生搬硬套。

离中考还有十几天,希望老师们满怀信心,勇往直前,带领同学们中考历史再创佳绩,考出更完美的答卷。

中考政史开卷考试,为何许多学生考不到高分?

现在中考历史科命题的原则主要是探索怎样使试题更加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怎样通过考试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起对历史课教与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因此试题一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纠正学生“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消化知识;二是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

开卷考试,课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学在答题时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开卷不用记忆: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

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3、每道题都翻书。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

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勤翻书不如巧翻书

历史考试虽是开卷,但时间有限,过多翻书会影响答题速度和连贯性,故针对不同题目,学生要开卷得法。

首先,允许带入考场的《政史知识能力要点》一书,对政史书本上的考点都做了归纳。学生做题时如对某个知识点不能准确表述,可在该书上直接寻找相关内容,这比直接查阅课本更方便。

其次,做选择题时,应尽量不翻书。对熟知的知识点,可凭记忆直接作答,以保证答题迅速和连贯。对不熟悉知识点的题目,可集中查阅作答。

第三,做非选择题时,应先作答后翻书。将题意看清后,先结合自己熟悉的知识点尽量组织答案,最后再查阅相关资料,看答题有无遗漏、答题方向有无偏离题意。

巧翻书不如巧妙答

选择题审题方法:“三看三思”。

题干要三看:

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

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

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被选项要三思:

1、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

2、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2、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历史主观题审题与答题技巧

(一)审题技巧

一审:审问题

审问题指的就是在主观题作答时首先应该去看的题目的问题,而不是材料。即看清楚每道题有几小问、问的是什么、是“根据材料”还是“结合材料”、分值怎样等等,其次,就是看出问题有几点可能性回答,问题的转化即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问题及回答方式,分解细化问题可能需要的知识

点。审问题说到底是的就是将题目所提供的问题看清楚,看明白,不至于无从下手或盲目下手。

二审:审材料

历史主观题往往呈现大量的文字、图片、图表等等类型的材料。审材料指的是最大限度的获取和解读材料提供的信息,提炼归纳信息。具体的做法是“可圈可点”,重点标记材料提供的时间、人物、数字变化、名词、文献出处、关键语句、引号省略号等项目,这些信息往往跟答案有直接关系。审材料也是答案形成的草稿阶段。

(二)答题技巧

一答知识——调兵遣将

“根据材料”的答案往往还要回材料仔细寻找完善;

“结合所学”往往需要回忆教材知识点。

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材料-问题-教材”三者的联系。调兵遣将,调动相关的历史学科知识、材料信息并与问题建立联系。

调兵禁忌:调而不全,调的够不够。

遣将禁忌:调而全写,调的不一定全写。

二答:答规范——下笔如神序号化,规范化。

如果一道题需要回答多个知识点时,在答案表述时一定要序号化,一般写成①②③…即可,层次清晰,一目了然,这样既容易写又容易被阅卷老师看清楚。

在撰写答案时一定要使用专业术语,组织答案的语言要规范化,即要尽量使用教材表述,切记“口水话”。

用史实说话,论从史出。历史主观题当中有些问题是让考生谈认识、启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等等,这类题的回答虽然在于学生自己的表达,但是其客观性之处就在于不能随便说话,谈认识、启示等必须要有充分的史实支撑,谈评价必须要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角度。

中考临近,我们现在应放平心态,以上几点看法希望对所有考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