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教学计划及第一章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教学计划及第一章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教学计划及第一章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教学计划及第一章

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包括:分式、三角形、实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次根式等几大内容。“分式”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分式的乘除法、整数指数幂、分式的加减法及可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本章重点是分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难点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分式运算与整式运算比较,运算的步骤增多(如需约分、通分),符号的变化更复杂,方法比较灵活。因此,学生如能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便能提高其运算能力,这也是学习解分式方程、函数等的基础。“三角形”的内容有:三角形的概念及相关性质、命题与证明、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尺规作图等。其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综合法进行推理证明是本章的难点,也是重点。本章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核心知识。三角形是最常见、最基础的几何图形之一,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学过三角形的一些知识,对三角形的许多知识有所了解,七年级又学过线段、角等知识,会进行简单的说理,这都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数”这章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发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了解无理数与实数的含义,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从而完成数的扩充,形成对实数的初步认识。本章的重点是体会无理数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范围,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本章的难点是平方根和实数的概念。它是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以及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的基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是在七年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进行的,运用类比方程知识学习不等式相关内容。本章的重点是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求解,难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求解以及解集的表示。“二次根式”这章属于课程内容“实数”部分。它是在第三章“实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第三章的学习,学生对数的认识已经由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并对实数的运算性质和法则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章将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完善二次根式的知识体系,这既深化了对无理数的认识,同时也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如解直角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用公式法解方程、判断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是否有交点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章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是“找重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进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八年级()班数学。本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虽经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同时作答也比较粗心。从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可以看出,虽然有()人达到优秀,但却只有()人数学及格,与兄弟学校优秀班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具体实施方案: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8、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总体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分式、实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次根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课时安排

1、分式(14)

2、三角形(20)

3、实数(7 )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9 )

5、二次根式(8 )

期末复习(10)

第一章 分式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1 分式(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式产生的背景和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与整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2、过程与方法

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重点: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难点:分式的特点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动脑筋”,学生独立完成。 (1)某长方形画的面积为S 2m ,长为8m ,则它的宽为____m . (2)某长方形画的面积为S 2m ,长为x m ,则它的宽为____m .

(3)如果两块面积分别为x 公顷,y 公顷的稻田,分别产稻谷akg ,bkg 。那么这两块稻田平均每公顷产稻谷______kg .

2、提问:

(1)什么是整式?

(2)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两者有什么区别?

a ;y x +2;

b 4;53m ;x y 8;67;83;764-x ; (3)

x y 8;x s ;y

x b

a ++有什么共同点? 3、引新:这样的代数式同整式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它是以分数的形式出现的,它们

是不同于整式的一个很大的家族,我们把它们叫做分式。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

(1)上面问题(3)中出现的代数式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分组讨论后回答)

(2)指名回答:它们都是由分子、分母与分数线构成;分母中都含有字母;它们与整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它们的分母中都含有字母,而整式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例如: 它们都含有分母,但分母中不含字母,所以它们是整式。 2、小结揭示分式的概念。

一个整式f 除以一个非零整式g (g 中含有字母),所得的商记作g f ,把代数式g

f 叫作分式,其中f 是分式的分子,

g 是分式的分母,0≠g 。

3、思考:分式中,字母可以取任意实数吗?

明确:不可以。因为分式中分母含有字母,而分母是除数,不能为零。字母的取值就受到制约,即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否则,分式就会无意义。 4、例题讲解

例1:当x 取什么值时,分式3

22

--x x 的值(1)不存在;(2)等于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板书:解:(1)当分母032=-x ,即23=x 时,分子的值为022

3

≠-,因此当

23=x 时,分式3

22--x x 的值不存在。

(2)当02=-x ,即2=x 时,分式322--x x 的值等于

03

220

=-?。 例2:求下列条件下分式6

5

+-x x 的值:

(1)3=x (2)4.0-=x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提醒学生做题格式。

板书:解(1)当3=x 时,

65+-x x 92

6353-=+-= (2)当4.0-=x 时,

65+-x x 28

27

6.54.564.054.0-=-=+---= 三、随堂练习

1、教材第3页练习题1-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习题A 组第1、2题。 四、课堂总结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何收获?(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2、明确:今天,我们认识了代数式里一个新的成员--分式。

我们从实例中发现了分式和整式的不同的地方: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并且还由除数不能为零,即分母不能为零,明白了分式中的字母是有条件约束的,分式中的字母的取值必须保证分母不为零。 五、作业:

教材第6页习题A 组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分式(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的方法和最简分式的化简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习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类比转化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培养正确进行分式变形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与分数的类比,导出分式的基本性质,渗透事物是联系及变化发展的辨证关系。即类比— —联系— —归纳— —发展。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及最简分式的化简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填空,并观察在括号内填写每一步骤的依据。 (1)

()()12643== (2)()()3

3186== 通过填空和观察,使学生明确分数的计算和化简实质是进行分数的通分和约分,而通分和约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思考

(1)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2)分式是否也有这样的性质?

通过提问的方式先使学生回忆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继而引导学生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相类比,导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今后学习与研究分式变形的依据。 3、讨论: (1)对照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的整式,所得分式与原分式相等。即:对于分式

g

f

,有()0≠??=

h h

g h

f g f (2)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从分数到分式是把“数”引伸到“式”.分数是分式的特殊情形。) 二、学习新课 1、概念辨析

分式中的h g f ,,三个字母都表示整式,其中g 必须含有字母,除f 可等于零外,

h g ,都不能等于零.因为若g =0,分式无意义;若h =0,那么不论乘或除以分式的

分母,都将使分式无意义。

2、议一议:下列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g

f g f =-- g f

g f -=

-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3、例题讲解

例3: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填空。

(1)()a

a a =

--21 (2)()xy y x = (3)

()

5

352=

-x x x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注意让学生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填空,并注意分式基本性质中的关键词语。

集体订正时,讲解第(3)题,指名学生说明依据。明确约分与最简分式的概念。 即: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即分子与分母都除以它们的公因式),叫作分式的约分。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作最简因式。 例4:约分:

(1)2

3424ab ab (2)4

4222+--a a a a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小结约分的方法及注意问题:

约分的前提:先要找出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约分一般是将一个分式化成最简分式。约分可以使求分式的值更简单。

5、例5:先约分,再求值:2

22

22y

x y xy x -+-,其中5+x ,3=y 。 6、巩固练习

教材第6页练习题。 三、问题拓展

(1) 对于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学生较容易出错的情况辨析:

(2) 对于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化成整系数形式的习题,如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分式中分子、分母的多项式各项系数化成整数,并使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

(3)对于可将分式先化简再求值的题目的练习。 (以上这些问题可在学生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加深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四、课堂小结

1、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变形和运算的理论依据。

2、 约分的方法?约分是实现化简分式的一种手段。通过约分将分式化成最简才是目的。而最简分式为分式间的进一步运算提供了便利条件。 五、作业:习题A 组3-7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运用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式乘、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的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情感,进

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分式乘除法法则的意义及法则运用。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什么叫分式的约分?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法则是什么?

2、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那么分式的运算是否也和分数的运算类似呢? 出示“做一做”:根据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完成下面的计算: (1)

=÷109

32________=()() (2)=÷9432________=()()

生独立完成后,观察上面运算,可知:

两个分数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数相除,把除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数相乘。

即:bd ac d c b a =?;bc ad d c b a =÷

这里的d c b a ,,,都为整数,但d c b ,,不为零。

3、师引入:如果让字母代表整式,那么就得到类似于分数的分式的乘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师:你能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法则写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吗?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明确: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

分式乘分式,把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分别作为积的分子、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即:

gv

fu v u g f =? 如果0≠u ,则规定gu fv u v g f v u g f =?=÷

2、例题讲解

例1:计算

(1)32

252x

y y x ?; (2)

12132-÷-x x x x

分析:(1)将算式对照分式乘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强调运算结果如不是最简分式时,一定要进行约分,使运算结果化为最简分式。

解:(1)32252x y y x ?=x y

x

y y x 52523

22=?? (2)12132-÷-x x x x =()().2

3

232113211322x x x x x x x x x x ==?--?=-?-

例2:计算:

(1)142122-?+x x x x ; (2)1

212822+÷++x x x x x 分析:(1)将算式对照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当分子、分母是

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可以使运算简化,避免走弯路.

解:(1)142122-?+x x x x =()()

114212

-+?

+x x x x x =()()()

112412

-+?+x x x x x

=

1

2-x x

(2)1212822+÷++x x x x x =x

x x x x 21

12822+?++

=()

()

x

x x x 21182

2?++?

=

1

4+x x

三、随堂练习

教材第9页练习题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1、师:同学们这节课有何收获呢?指名学生谈收获。

2、总结:我们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发现它类似于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学习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法则,能运用因式分解将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或除,它也类似于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我们以后对于分式的学习是否也类似于分数,加以推广便可。 五、作业

教材第12页习题1.2A 组第1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分式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方法则。能类比实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熟练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分式的乘方运算法则过程,并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代数化归能力,提高同学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式乘方法则的总结归纳,结合分式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的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情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准确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整式乘方的概念:n a 是什么意思?a 表示什么?n 表示什么? 复习乘方运算的性质:n m n m a a a +=?;()

mn n

m

a a =;()n n n

b a ab =

复习分数的乘方法则,分式乘法法则。 2、“做一做”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1)232??? ??; (2)3

32??? ??; (3)n

??? ??3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分式乘方公式

师:(1)把上题中的32改为g f

,学生计算n

g f ???? ?? 明确:分式乘方公式即:n

g f ???

? ??=n n

g f

(2)用语言怎么表达呢?

明确: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 2、分式乘方公式的应用 例3:计算

(1)3

2????

??y x (2)2

234???

? ??-z y x

强调每一步用了哪些公式。

3、除法形式改为分式形式进行计算

例4:计算(1)3

2???

?

??÷y x y x ;

强调:除法形式改为分式,利用分式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给计算带来了方便。 4、分式乘方与分式乘除法的综合运用

例4:计算(2)4

3

22

??

?

??÷???? ??????? ??-x y x y y x

强调: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5、整体思想

补充例题:已知54=a b ,求2008

2009

??

?

??-??

?

?

??-a b a a b a 的值。

三、尝试应用

1、课本第11页“做一做”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改正。

(1)23)2(a b =25

2a b (2)2)23(a b -=2249a

b - (3)3)32(x y -=3398x y (4)2)3(b x x -=2

22

9b

x x - 3、计算

(1) 2

2)35(y

x (2)33

2)23(c b a - (3)3

2

223)2()3(x

ay xy a -÷ (4)232)23()23()2(ay x y x x y -÷-?- 4、先化简,再求值。

()12244122

2

2+????

??+÷++++x x x x x x ,其中1=x 四、总结归纳

1、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乘方法则:分式的乘方,等于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各自乘方。 运算顺序:先乘方,在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五、作业

教材第12页习题A 组第2、3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并会用符号表示;会正确运用同底数幂除法性质进行运算,并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经历探索同底数幂除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并进一步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同底数幂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发展归纳和有条理地表达和推理的能力;通过推导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猜想、推理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数学经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来自实践中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幂的有关运算性质,这些运算都有哪些?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积的乘方,等于每一个因式乘方的积 . 二、创设情境 1、“动脑筋”:一张普通的CD 光盘的存储容量约为640MB ,请问:一个320GB 的移动硬盘的存储容量相当于多少张光盘容量?

2、分析:移动硬盘的存储容量单位与光盘容量的单位不一致,所以要先统一单

位。移动硬盘的容量为320×10

2MB 。所以

51222

2222640232099

1010==?==? 则它的存储容量相当于512张光盘容量。

3、师 像这样的同底数幂相除如何计算呢?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三、探究新知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做一做

(1)361010÷ (2) 47a a ÷(3) 70100a a ÷(a ≠0) 师:你是如何思考的?重点强调幂的定义,强调乘方与幂的联系。 师生共同验证。

议一议:计算:n m a a ÷,你能推导出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吗? 学生活动:与同桌研究讨论,并试着推导得出结论。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把结论写在黑板上。

n

m

a a ÷=()()n m n

n

n m n n n m n m a a

a a a a a a --+-=?==

提出问题:在运算过程当中,除数能否为0?(不能) 说一说:请同学们试着用文字概括这个性质: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板书法则)

由此得出:同底数幂相除,底数a ≠0。教师指出在我们所学知识范围内,公式中的n m ,为正整数,且m >n ;

即:()()n

m n

n n m n n n m n m a a

a a a a a a --+-=?== (n m a ,,0≠为正整数,且m >n ) 2、例题讲解 例1:计算

(1)58

x x (2)()()2

5

xy xy

(3)()()

4

9

x x -- (4)3

32x x n +(n 为正整数)

例2:计算

(1)()()2

3

11-÷-x x (2)2322xy y x ÷

解:(1)()()2

3

11-÷-x x =()

2

31--x =1-x

(2)2322xy y x ÷=2xy y x 22312=-- 3、小结

四、课堂练习

1、教材第1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16页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五、课堂总结

1、判断:32626a a a a ==÷÷;

2、请你概述本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即:()()n m n

n

n m n n n m n m a a

a a a a a a --+-=?== (n m a ,,0≠为正整数,且m >n ) 3、在n m n m a a a -=÷中,能否n m =如33a a ÷,或n m ?如53a a ÷呢?对此,我们将在下一课再作讨论。 六、作业

教材第21页习题A 组第1题。

第6课时

教学内容:零次幂和负整数指数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零次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能根据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对零次幂和负整数指数幂进行计算;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数。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是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零次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公式推导和应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绝对值较少的数。

教学难点:零次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底数的幂相除的法则是什么?用式子怎样表示 ?用语言怎样叙述?

()()n

m n n n m n n n m n m a a

a a a a a a --+-=?== (n m a ,,0≠为正整数,且m >n ) 2、在这个公式中,要求m >n ,如果,m n m =

33330a a a a -÷==(0a ≠);23231

a a a a --

÷

==

(0a ≠);01,a a -有没有意义?这

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零指数幂的意义

(1)从特殊出发:填空: (

)3

355=;333305555-÷== ()2

233

=;2

222

3

33

3-÷== (

)4

41010

=;4444010101010-÷==

思考: 由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及除法的意义可知:202333= ,30

3555=,404101010

=,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一个非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

(2)推广到一般:

因为一方面()0

0m m m m a a a a a -==≠,另一方面11111

m m m m

a a a a ?===?,启发我们规定:()010a a =≠,即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2、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1)从特殊出发:填空: (

)3

555=;353525555--÷== ()2

333

=;2

323

1

3

33

3--÷== (

)4

71010

=;4747310101010--÷==

(2)思考:2333与23

33÷意义相同吗?由此可得233133=;325251555-==;

43

73

101101010-== (3)推广到一般:?n

a

-= 001

n

n

n n a a

a

a a

--===(0,a n ≠是正整数) (4)再回到特殊:当n =1时,?n a -= 3、反馈练习:

(1)若代数式3(31)x -+有意义,求x 的取值范围。

(2)若128x =,则x =___;若11

10

x -=,则x =___;若100.0001x =,则x =___;

4、科学记数法

(1)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110-;210-;310-;410-,你发现了什么? (2)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1.08210-?;3.6310-?

思考:1.08210-?;3.6310-?这些数的表示形式有什么特点?当一个数的绝对值很少时,如0.00036怎样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你能从上面找出规律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3:计算2

3

4

22;10;3---??

???

例4:把下列各式写成分式的形式:23;2x xy -- 例5:用小数表示3.6310-?

例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0004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教材第18页练习题。 五、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学生谈收获,师小结。

六、作业:习题1.3A 组第2-4题。

第7课时

教学内容: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会根据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整数指数幂的运算,会把运算结果统一写成正整数指数幂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

理解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了解整式和分式在形式上的统一;体验整数指数幂的扩充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堂知识使学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能利用事物之间的类比性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m n m n a a a m n +?=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m n mn a a m n =()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n n n ab a b n =()为正整数)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m

m n n a a a

-= ( a ≠0,,m n 是正整数,m >n );

(5)商的乘方:n

n n a a b b ??

= ???

(0b ≠,n 是正整数);

2、师引入:这些公式中的,m n 都要求是正整数,能否是所有的整数呢?这5个公式中有没有内在联系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公式的内在联系: 做一做

(1)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6

2x x , 3

2x y ?? ???

学生独立完成,用不同的方法解题。集体讲评。

通过上面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幂的除法运算可以利用幂的乘法进行计算,分式的乘方运算可以利用积的乘方进行运算。

因此上面5个幂的运算法则只需要3个就够了。

2、正整数指数幂是否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 做一做

计算:32- 2

23-??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上面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幂的运算公式中的指数,m n 也可以是负数。也就是说,幂的运算公式中的指数

,m n 可以是整数,而不局限于正整数。

(1)(0,,m n m n a a a a m n +?=≠为整数) ;

(2)(0,,m n mn a a a m n =≠()为整数); (3)(0,0,n n n ab a b a b n =≠≠()为整数)

我们把这些公式叫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7:设0,0a b ≠≠,计算下列各式。 (1)7

3

a a -? (2)()2

3a

-- (3)()2

3

1

a b a b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明确:这是应用推广后的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与用正整数

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一样,但计算结果有负指数幂时,要写成分式形式。 例8:计算下列各式:

(1)32

123x y x y -- (2)3

2x y -?? ???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第20页练习题。 2、补充练习题。 计算下列各式: (1)()

2

3

2x y

- (2)()3

2

2

2

x y x y --? (3)()()2

3

2

22

3x y

x y --÷

五、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知道了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只需要三个就可以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 六、作业

教材第21习题A 组第6题。

第8课时

教学内容:分式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其算理,引导学生不断小结运算方法和技巧,提高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会进行简单分式的加减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做一做:

计算:13

__

77

+=;

21

__

55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提问:你能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吗?

明确: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3、师:若把上面两题中的同分母分数换成两个同分母的分式,你能解答出来吗?(板书课题:同分母分式的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

(1)你能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类比猜想一下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法则是怎样的吗?

学生猜想。

(2)指名学生回答。

(3)引导看教材第23页上部内容,验证猜想。

(4)小结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即:f h f h

g g g

±±=

2、例题讲解例1:计算:

(1)

x y

x y x y

+

++

(2)

2

33

x xy

x y x y

-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强调:分式运算的最后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说一说:下列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f f

g g -=-;f f

g g

=-- 学生思考计算后,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样以后在具体的计算中,我们可以将分子或分母中的负号提到分数线前,以达到便于计算的目的。

例2:计算:ac bc

a b b a

+-- (1)学生观察,分母相同吗?能否变相同?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师板书: 解:

ac bc a b b a +--=()ac bc

a b a b +

--- =

()ac bc

a b a b ---=ac bc a b

-- =()c a b a b

--=c 补充例题: 计算:(1)

2222532x y x x y x y +--- (2)()()

22

1

11a a a +++ 小结:

(1)注意分数线有括号的作用,分子相加减时,要注意添括号。 (2)把分子相加减后,如果所得结果不是最简分式,要约分。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738(1)x x x +-; (2)22x y x y x y

-++; (3)2222ac bc a b a b --- 2、计算:

(1)22

x y x y y x

+

--; (2)2m n n n m m n +---;(3)323223x y x y y x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四、课堂总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谈收获。

2、师总结:

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计算时要严格按照步骤写,熟练后可以省略加括号一步。 计算中注意符号变化,计算结果化成最简分式。 五、作业:

教材第30页习题A 组第1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全集(表格版 ,281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全集 (表格版)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顶点、边、角,会数三角形的个数.(重点) 2.能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重点) 3.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点) 一、情境导入 出示金字塔、战机、大桥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三角形,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三角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 问: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三角形的概念 图中的锐角三角形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析:(1)以A 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有△ABC 、△ADC 共2个;(2)以E 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有△EDC 共1个.所以图中锐角三角形的个数有2+1=3(个).故选B. 方法总结:数三角形的个数,可以按照数线段条数的方法,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 个点,那么就有 n (n -1) 2 条线段,也可以与线段外的一点组成 n (n -1) 2 个三角形. 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类型一】 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3cm ,5cm B .5cm ,6cm ,10cm C .1cm ,1cm ,3cm D .3cm ,4cm ,9cm 解析:选项A 中2+3=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B 中5+6>10,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选项C 中1+1<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选项D 中3+4<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 方法总结: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 【类型二】 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11 B .4<x <7 C .-3<x <11 D .x >3 解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 ,∴7-4<x <7+4,即3<x <11.故选A. 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要同时运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时还要结合不等式的知识进行解决. 【类型三】 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性质可得出第三边长的两种情况,再根据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从而求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可能是4,4,9或4,9,9,∵4+4<9,故4,4,9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4+9>9,故4,9,9能构成三角形,∴它的周长是4+9+9=22. 方法总结:在求三角形的边长时,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所求出的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 【类型四】 三角形三边关系与绝对值的综合 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化简|a -b -c |+|b -c -a |+|c +a -b |. 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然后去绝对值符号进行计算即可. 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a -b -c <0,b -c -a <0,c +a -b >0.∴|a -b -c |+|b -c -a |+|c +a -b |=b +c -a +c +a -b +c +a -b =3c +a -b . 方法总结:绝对值的化简首先要判断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式子的正负,然后根据绝对值的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68分,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与三角形全等、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word完整版)一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一年级快乐英语教学计划 一、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接触英语半学期,学习兴趣很浓,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很强,学习习惯初步养成,但由于年龄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本学期,还有待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2、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共包括六个单元,具体如下:Unit 1 Toys, Unit2 Food, Unit3 Drinks, Unit4 My body, Unit5 Sports, Unit6 Happy time.其中的每一单元又分别包括了Let’s listen and say, Let’s chant, Let’s sing, Let’s listen and number, Let’s listen and match, Let’s listen and draw, Let’s talk about the pictures,Let’s listen.等几个部分。重要包括一些对话,日常交际用语,再加上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指令性语言、单词,其中也穿插一些寓教于乐式的小游戏等。 二、指导思想 贯彻“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学校的效益和质量这一主题,狠抓常规教学,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为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听懂、会说一些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在情境中运用。 2.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掌握生词的读音、书写及中文意思。 3.通过歌曲、游戏、歌谣、游戏、制作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 四、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听懂教师的指令并做出正确反应,能读懂简单的小故事,会唱课本上出现的歌曲和歌谣。 2.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与对话,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出示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教师点拨】(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的字母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 ,△ACB ,△BAC ,△BCA ,△CAB ,△CBA 为同一个三角形. (2)角的两边为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线段. (3)由于在三角形内一个角对着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这个角的对边,同理,这个角也叫做这个边的对角.如图,∠A 的对边是BC (经常也用a 表示),∠B 的对边是AC (经常也用b 表示),∠C 的对边为AB (经常也用c 表示);AB 的对角为∠C ,AC 的对角为∠B ,BC 的对角为∠A .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下列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是( 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解:图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DEC 、△BEC 、△ABC 、△DBC . 活动3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万峪初中邵瑞八年级是初中学习阶段的转折,随着身心的发展年龄的变化,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在提高,对知识的渴求欲望也变大,同时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也需要逐步培养,把握好学生的情感知识能力动态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指定你以下教学计划: 一、教师,打好基本功,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1)掌握了解学生心理,贴近学生吸引学生。学习一种行为参与需要兴趣的培养更离不开情感的体验。课堂上无论学习成绩好与差,都要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暖语及每一个细节都传递着情感,传递着知识。教师要有宽容的胸怀,满腔热情地爱学生,才能换回真诚,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才能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 (2)精心教学设计,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艺术,语言要幽默、风趣,态度要和蔼可亲,使课堂生动活泼,达到“形散而神不散”。上课时应做到举止端庄、落落大方、面带微笑、充满信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好感,并由此对课堂内容增加兴趣。 (3)把握教学细节,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走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对新内容产生一种探索的冲动,从而带动整堂课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4)加强自身素质,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多读多记积素材是提高课堂的授课质量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而前提则是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施教能力和水平。而强化素质、提高能力最根本的办法是多读书学习。多读书学习,不仅能够更多地摄取知识的营养,还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想、拓宽思路,增强谋划教育和实施授课的信心。“不动笔不读书”,摘抄、记录、搜集资料是读书学习过程的必要环节。只有平时多注意摘抄记录、收集整理,关键时刻才用时才能信手拈来。 二,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一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一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 一年级小朋友学习兴趣容易提高,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强,但是他们英语基础不牢,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动、好开小差,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在上学期,我已经训练了学生的相关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一定激发,也初步地了解了一些外国文化习俗。本学期还需在语音、语调的纯正与流畅上多下工夫,听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还有待加强。并将有效教育的相关理念融入其中,加强课堂约定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采用要素组合方式与平台互动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虽然他们对于简单的日常用语有所掌握,对熟悉的英语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语言的学习和交流的欲望,但是受到词汇量与语法知识的限制,容易产生“交际失败”的现象,挫伤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的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由牛津大学和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组织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该教材在编写上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渐性。在教授该教材时,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多唱英语歌谣、看英语动画片、表演英语短剧、读简易的英语读物等,由于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所以要听说领先,认真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保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要多听录音、多模仿。帮助孩子初步建立英语发音的肌肉运动模式,形成良好的英语拼读习惯,培养英语语感。构建以活动为主的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感性学习,注重对语言的体验,适当渗透异国文化知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平面内点的坐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横轴和纵轴等,会由坐标描点,由点写出坐标;让学生体会到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2.经历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写出坐标和由坐标描点的过程,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会准确地由点写出坐标,由坐标描点。 【教学难点】 各象限内坐标的符号及各坐标轴上点坐标的特点,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 (一)回顾一下数轴的概念,及实数与数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二)情境:(多媒体显示) 如图所示请指出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直线表示一条笔直公路,向东为正方向,原点为学校位置,A、B是位于公路旁两学生家的位置,你能说出它们的位置吗?这说明了什么?

引申:确定一个点在直线上的位置,只需要一个数据,这个实数可称为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怎样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呢? 二、观察交流,构建新知。 观察、交流、思考: (1)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什么条件? (2)既然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那么能否用两条数轴建立模型来表示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边操作边讲出:为了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我们先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垂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O为原点,这样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有了坐标平面,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引导观察:如图中点P可以这样表示:由P向x轴作垂线,垂足M在x 轴上的坐标是-2,点P向y轴作垂线,垂足N在y轴的坐标是3,于是就说点P的横坐标是-2,纵坐标3,把横坐标写在纵坐标前面记作(-2,3),即P点坐标(-2,3)。 引导练习:写出点A、B、C的坐标。 学生相互交流,得出正确答案。 (强调点的坐标的有序性和正确规范书写) 教师提问:已知平面内任意一点,可以写出它的坐标;反之,给出一点的坐标,你能在上图中描出吗? 试一试:D(1,3)E(-3,2)F(-4,-1)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4)两班数学的教学工作。八年级应该说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数学学科来说,不仅教学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大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八年级也是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素养,养成良好学习方法的时期。因此,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合理利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学生仍然缺少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角,要求学生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探索三角形以及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通过多提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主要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引导学生分析法则、公式的结构特征,熟练进行运算。本着多方法、高要求的原则,鼓励学生找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相关知识。 第十五章、分式 通过与分数的对比引入分式的概念,通过与分数运算的类比引入分式的运算、分式的变形以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为今后继续学习数的运算、解方程等奠定一定的基础。教授本章知识所用的类比、转化的研究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初二(7)班和初二(18)班两班比较,初二(7)班学生单纯,优生稍多一些,后进面较小,只有少数学生不思上进,但初二(7)学生思维虽然非常活跃,但在学习上不思进取,大多数学生不求进步只图贪玩,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通过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开方,进而学习一种新数——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把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大

到实数。在开方里面,重点是开平方和开立方,出现的无理数都是带根号的数,只要求会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而不要求进行有关无理数的运算和化简。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安排:(见下页教学进度登记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com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六、课堂小结 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和画法。 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及交点的位置规律。作业: 课本69面3、4;70面8、9题。 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三角形稳定性及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三角形的稳定性https://www.doczj.com/doc/2c15734548.html, 〔实验〕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2 、把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会改变。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 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三、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固然好,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也未必不好,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 (2)

钢架桥、屋顶钢架和起重机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挂架则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四、课堂练习3、课本68面练习。作业:69面5;70面10题。 11.2.1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重点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 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 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 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BCD 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0。[投影1] 图1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 ①剪下∠A ,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图2 ②把和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B ∠ C ∠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 教学中主张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认真转变教学理念,倡导活动教学模式。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爱好,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 适应新的教学评价机制。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 3. 善于进行教学反思。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而展开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向课堂45 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一班、八年级二班英语教学工作。八年级一班现有人数55人,八年级二班有学生55人。一班的学生基础很差,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高,本学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况且有各别学生英语成绩下降,不尽如人意,学习不主动,本学期要进步一严格要求学生,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改进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习英语。 三.教材分析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1.学会描述过去发生的事

物、活动以及自己的感受2.复习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和不规则变化3.能用how was/were…句型询问事情的情况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1. 能讨论经常发生的活动。2. 能使用频率副词(always, usually, sometimes, never)来讨论日常活动的频率3. 能以How often提问及回答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1. 能描述事务或时间的属性以及人的性格特征。2.能学会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等级。 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要求学生能掌握形容词、副词的最高级。 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能够与人交流讨论对电视等节目的喜好。 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1. 能学会用be going to 表示将来计划的动作或活动。2. 知道哪一些动词可以用这种形式。 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学会使用一般将来时。 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本单元学习如何阐述事件的过程,并且了解一些食物的做法。 Unit 9 Can you came to my party? 1. 会使用can语句征询意见2. 可以了解西方国家的party以及它们的风俗习惯。 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学习由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四.教学要求 1. 课前预习,找出问题所在。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新教材】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

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整式的乘法,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统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但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八年级(上)数学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任教八年级数学,共有学生67人。2010年上期学生总体来看,成绩较差。学生到八年级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为: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兴趣大,进取心强,学习自觉主动;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爱走神,参与意识弱,不愿动脑筋,对自己缺乏信心;处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需要不时鞭策、激励。八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叛逆心理,自尊心强,初步展露自己个性的时期。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有理数,这学期将学习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通称实数;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学期将学习用字母表示变量,学习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一些量之间确定性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函数,着重学习描述均匀变化现象的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平移和轴反射,这学期将学习旋转,并且运用平移、轴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整理版)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三角形ABC 的顶点C 所对的边AB 可用c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 可用b 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可用a 表示. 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 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 有两条路线:(1)从B→C ,(2)从B→A→C ;不一样, AB+A C >BC 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 >AB ② AB+BC >AC ③ 由式子①②③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三角形的分类 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a b c (1) C B A

八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篇1 一、教学指导思想: 历史与社会:以新教改的基本思路为指导;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部总体教学计划,结合本年级教学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教育目标,落实学科教学任务,特拟定此教学计划。 思品:1、坚持认真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思想为指针,以”激励学生、相信学生”为主线,以”提高学生”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一)凸显时序线索,充实历史内容; (二)强化综合; (三)运用史料更注意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丰富教材的思想内涵; (五)充分发挥阅读卡的功能;第一单元讲述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继续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线索。 第二单元讲述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三单元讲述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四单元讲述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思品:本册书依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社会”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实践能力。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塑造自我,由“自尊自信”、“明辨是非”和“自我负责”三课组成,树立自尊自信的健康人格;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我负责,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第二单元善待他人,由“诚实守信”、“平等待人”和“与人为善”三课组成,使学生懂得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认识人格平等的涵义,懂得平等待人的道理;认识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培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美德。第三单元相处有方,由“理解与宽容”、“欣赏与赞美”和“竞争与合作”三课组成,这一单元是对第二单元的延伸和扩展,讲的是帮助学生进步掌握与人相处的道德原则、相处艺术和相处技巧。第四单元胸怀天下,由“关爱社会”、“情系祖国”、和“放眼世界”三课组成,本单元引导学生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民族、个人与世界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人任教的八年级学生,由于是接班,要想提高班级的历史与社会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而且学生对于初二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历史与社会: 1、引导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2、课堂创新,高效,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亲近自然、建设和谐社会的情感; 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品: 1、首先要让他们说出来,会说会表达,做题的能力也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育人的效果也能体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