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考与总结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考与总结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考与总结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考与总结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考与总结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历程与总结

所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个企业的产权由不同性质的所有者所拥有,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表述,这些所有者包括“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按上述定义,混合所有制经济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实行公私合营等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回顾我国经济改革历史,建国初期,基于私人资本对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作用,在以国有经济为领导和在“节制资本”原则指导下的允许私人资本存在和发展。经历了三大改造后,“混合所有制经济”向集中计划经济转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唯一基础。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我国开始探索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主线是调整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主要包括企业下放、扩权让利、承包经营。也即在继续坚持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改革,重点处理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广泛发展全民、集体、个体经济相互之间灵活多样的合作经营和经济联合。”1992年十四大以后,我国确立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国企改革目标,即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国有企业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随后在十六大报告中,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十七大报告中都强调了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根据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孟华强表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重视程度的变化,主要基于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对国有企业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认识的变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将混合所有制定性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混合所有制理论视为我国改革的重大理论突破和重要成果。据统计,目前90%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净资产的70%已在上市公司,中央企业及其子公司引入非公资本形成的混合所有制户数已经占到总户数的52%,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企业的比例已经超过53%。上述数据表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对混合所有制的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已经具备了深厚的实践基础。基于此,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混合所有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除此之外,十八届三中全会与以往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相比,还有两个重要差异。一是本次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控股。二是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

二、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路、途径、发展趋势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坚持合法合规,即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办事,规范操作规则,规范监管流程,规范审核标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

遵循市场机制,即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制定相关制度,履行相关责任。把市场比政府、出资人做的好的事,明智的交给市场去做,能够由市场完成的行为明智地交给市场去完成。发展混合所有制,坚持存量调整和增量引入相结合。存量调整即考虑如何通过改制重组、产权转让等实现混合,增量引入即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

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现混合所有制的途径不同。对于上市公司,主要借助于股票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非上市公司主要借助于产权交易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可借助于股权投资基金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6%已经进入上市公司,净资产的70%已经进入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典型代表。在目前通过上市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出现一种新的形式即孵化注资模式。具体来说,国有股东在推动解决同业竞争,规范关联交易等事项中,要依法与上市公司平等协商。有条件的国有股东在与所控股的上市公司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可利用自身的品牌、资源、财务等优势,按照市场原则,代为培育符合上市公司发展需要的、但暂不适合上市公司实施的业务或资产。上市公司与国有股东约定业务培育事宜,应经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授权,国有股东在转让培育成熟的业务时,上市公司在同等条件下有有限购买的权利,上市公司对上述事项作出授权决定或者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应经股东大会无关联关系的股东审议通过。孵化注资主要包括挑选项目、孵化培育、市场注资三个阶段。孵化注资模式应用的典型是华润集团,近十年内,华润集团购入早期项目进行培育,进入扩张期后以市场价格向上市公司注入,累计达642亿港币,其中地产注资383亿元,燃气注资115亿元。借助股票市场实现混合所有制最大的短板在于我国股票市场容量有限,上市过程复杂漫长。截止至2013年年末,全国实有企业1528.84万户,各类上市公司共计2537户,占比为万分之一点六。

非上市公司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1988年5月武汉市率先成立中国第一家企业产权转让市场-武汉市企业兼并市场事务所。目前,省级以上国资委共选择产权交易机构64家。目前国务院国资委选择的中央企业产权交易试点机构共四家,即北京产权交易所、天津产权交易所、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从地方来看,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他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均建立了省级产权交易所。对于进场交易制度,国资委在2003年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第3号令)进行规范。在进场交易制度中要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其中的例外情况之一是,对于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中对受让有特殊要求的,企业实施资产重组中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给所属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经省级以上国资委批准后,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国有产权。产权市场交易从程序上来说,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内部审议、批准或决定、清产合资与审计、资产评估、交易所挂牌公示、交易方式选择、竞价交易、签订合同、实际交割、交易鉴证、产权变动。在上述交易的环节,信息对称是基础,挑起竞价是关键。卖方公开规范地卖、买方公平合理地买,批方公正高效地批。此外,在信息披露方面,进场制度规定,在产权转让公告中提出的受让条件不得出现具有明确指向性或违反公平竞争的内

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公开披露后,有关方面应当按照同样的受让条件选择受让方。关于进场交易监管体系规范可用十六字方针来概括:“应进必进、能进则进、进则规范、操作透明”。在产权交易市场中的成功案例是,雪津啤酒的转让案例。雪津啤酒75万吨产量,具有低度啤酒技术,4.7亿元的净资产,6亿元的资产评估值,莆田县政府持股39%,效益良好,在竞拍的两年前,向内部职工出售61%的股权。在竞拍过程中,净资产评估值只有6.18亿元的雪津啤酒,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向境内外征集竞买人。通过两轮竞价,采取邀约捆绑的转让的方式,卖出了58.86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溢价率近1000%,创造了产权市场上的雪津神话。在竞价的方式上,和传统举牌竞价的方式相比,网络竞价方式更加有利于企业获取好的市场价格。据统计,使用网络竞价的方式要比传统的竞价方式价格高出1.7倍。产权市场与IPO或配股、定增、场外市场相比,产权市场的主要特点在于非标准化和非公众化。在产权交易市场中,评估值与成交价相比较,若评估值大于成交价格,则可视为行政配置的结果。若评估值小于成交价格,则可视为市场配置的结果。随着成交价格越来越拉开与评估值的差距,则可以视为竞价深度的上升。国有资产转让需要提升竞价深度,减少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实际上,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在中央企业中在不断减少,2003年至2010年,中央企业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发生数量分别为3起、7起、3起、4起、1起、2起、1起、0起。

除上述通过上市、产权交易市场的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外,私募股权基金的方式依然可以实现混合所有制的发展。PE是由基金管理公司以私募资本组成基金对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和人本结合的运动方式。PE企业可以理解为由有限合伙人LP与普通合伙人GP组成的PE基金,并投资于受资企业过程中产生的一组合约关系。PE按照有限合伙企业制设立,除LP承担有限责任,GP在法律上要对PE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PE的全部债务都有内在责任人,而对公司的债务责任是敞开状态。对于没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企业,引入PE投资进入扩张阶段时,可以申请上市或由该国有企业回购。已控股有上市公司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其控股的上市公司作为PE投资企业的退出渠道。已经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可在集团或股份公司下属企业中以参股方式与PE结合,但需在相关协议中明确共同投资项目进入扩张期后如何经由该上市公司退出。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总结

发展混合所有制在实际执行中很多问题,影响着国企改革的进度,以下将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案进行汇总整理如下。

(一)现有文件如何混合所有制如何规范员工持股的问题?

发展混合所有制允许员工持股,以形成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但需对其进行规范,在激发企业活力和完善企业机制的前提下,确保员工持股的有序进行。目前关于职工持股的规范文件对所有企业都普遍使用的,主要包括《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国资发产权[2005]78号)、《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08]139号)、《关于实施《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9〕49号)。以下对上述文件中具有实质约束作用的条款进行总结。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08]139号文件中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鼓励辅业企业的职工持有改制企业股权,但国有企业主业企业的职工不得持有辅业企业股权。该文一方面考虑主辅分离后,通过鼓励辅业企业职工持股的方式增强辅业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防止主业企业职工持有辅业企业股份而与主辅分离的初衷相违背。

在上述文件中规定,严格控制职工持股企业范围。职工入股原则限于持有本企业股权。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及其各级子企业改制,经国资监管机构或集团公司批准,职工可投资参与本企业改制,确有必要的,也可持有上一级改制企业股权,但不得直接或间接持有本企业所出资各级子企业、参股企业及本集团公司所出资其他企业股权。上述规定可以概括为,一般来说,本级企业职工只能持有本级企业股权,但在特殊情况下,本级企业职工可以持有上一级企业股权,本级企业职工不能持有下级企业股权。科研人员在特殊情况下,经同级国资委批准可以持有下级企业股权,但不得作为下级企业的国有股东代表。上述规定的思路是由于国有企业上级职工持有下级企业股份,由于上级职工自身的身份,可以对下级企业经营决策产生不当影响,反之,则不能产生该影响。本级企业员工原则上只能持有本级企业股权,主要基于本级企业员工付出一般与本级企业利益相关程度更高,这样方能达到股权激励的目的。科技人员由于发明、专利的对企业的特殊作用,故在特殊情况下允许对下级企业参股,但有严格的批准条件和限制,这样也是基于限制上级企业职工可能对下级企业经营决策产生影响而设定。

在上述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不得以企业名义组织各类职工的投资活动,要通过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的方式设立股份公司引入职工持股。该规定主要防止非法集资等行为。

在上述文件中规定,规范入股资金来源,国有企业不得为职工投资持股提供借款或垫付款项,不得以国有产权或资产作标的物为职工融资提供保证、抵押、质押、贴现等;不得要求与本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其他企业为职工投资提供借款或帮助融资。

在上述文件中规定,严格限制职工投资关联关系企业;禁止职工投资为本企业提供燃料、原材料、辅料、设备及配件和提供设计、施工、维修、产品销售、中介服务或与本企业有其他业务关联的企业;禁止职工投资与本企业经营同类业务的企业。

在上述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中已投资上述不得投资的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自本意见印发后1年内转让所持股份,或者辞去所任职务。在股权转让完成或辞去所任职务之前,不得向其投资企业增加投资。已投资上述不得投资的企业的其他职工晋升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须在晋升后6个月内转让所持股份。

在上述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剥离出部分业务、资产改制设立新公司需引入职工持股的,该新公司不得与该国有企业经营同类业务;新公司从该国有企业取得的关联交易收入或利润不得超过新公司业务总收入或利润的三分之一。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设立的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在上述文件中规定,由集团公司批准的引入职工持股的企业改制,完成改制后须由集团公司将改制的相关文件资料报送同级国资监管机构备案。

《关于实施《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9〕49号)中主要对《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实施后产生的问题进行规范。

在上述文件中规定,经同级国资监管机构确认,确属《规范意见》规范范围内的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国有股东收购其所持股权时,原则上按不高于所持股企业上一年度审计后的净资产值确定收购价格。

《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国资发产权[2005]78号)中主要对管理层持股的情况进行规范

1、管理层存在下列情形的,不得受让标的企业的国有产权:

(1)经审计认定对企业经营业绩下降负有直接责任的;

(2)故意转移、隐匿资产,或者在转让过程中通过关联交易影响标的企业净资产的;

(3)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或者与有关方面串通,压低资产评估结果以及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

(4)违反有关规定,参与国有产权转让方案的制订以及与此相关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底价确定、中介机构委托等重大事项的。

(5)无法提供受让资金来源相关证明的。

2、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后仍保留有国有产权的,参与受让企业国有产权的管理层不得作为改制后企业的国有股股东代表。

3、管理层不得采取信托或委托等方式间接受让企业国有产权。

4、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不得将职工安置费等有关费用从净资产中抵扣(国家另有规定除外);不得以各种名义压低国有产权转让价格。

5、管理层应当与其他拟受让方平等竞买。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必须进入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选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并在公开国有产权转让信息时对以下事项详尽披露:目前管理层持有标的企业的产权情况、拟参与受让国有产权的管理层名单、拟受让比例、受让国有产权的目的及相关后续计划、是否改变标的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否对标的企业进行重大重组等。产权转让公告中的受让条件不得含有为管理层设定的排他性条款,以及其他有利于管理层的安排。

6、国有产权转让方案的制订以及与此相关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底价确定、中介机构委托等重大事项应当由有管理职权的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组织进行,管理层不得参与。

7、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及所属从事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的重要全资或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不向管理层转让。

(二)员工持股持股制度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及完善建议?

在以前进行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造中,也实施过员工持股,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

一是广覆盖,但重点不突出。在改制时点上全体员工持股,在企业运营中起关键作用的骨干,在持股数上并未明显体现,持股变成了另一种福利;

二是激励性不够。员工普遍持股数较低,按此获得的资本收益并不明显,工资仍是其收入的主要因素,导致员工更关注眼前利益,而少顾及企业中长期发展;

三是时效性不够,制度不持续。当初大部分都是时点制度,所以老员工能持股,新员工就不能持股,时间稍长后,就引起了内部的不平衡,尤其是青年骨干的不满;而且退出机制不健全,与企业经营无关的人员仍持股,但关联度大的人才可能不持股。

所以,为了健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员工持股制度:

一是要在制度设计上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要公开公平,不能搞平均主义。根据对企业实际贡献的大小,将股份按不同的持股比例,量化到管理层、科技人员与骨干员工;持股是对企业的责任,是对员工个人价值的体现,而非福利。

二是要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探索多种持股形式,既可在企业经营好时提奖励基金,由奖励基金来操作员工持股;也可由员工自愿出资购买;又可由在骨干人员的年收入中留出一定比例,量化成股权。持股即可持有实体股权,又可只享有分配权。通过多种持股形式,真正让员工、特别是骨干员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激发企业的活力与动力。

三是要与企业的分配制度相结合,让员工不仅获得劳动收入,还能获得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注重即期收益,股权收益要更注重中长期激励,既不过分拉大即期上的收入差距,又充分体现核心人才对企业的贡献,着眼长远,鼓励与约束企业核心人才长期在企业工作,避免核心人才不稳定而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影响。

四是员工持股要能进能出,充分体现其激励性,不论何层面的员工,都不能搞终身制。持股是激励为企业多作贡献,而不是坐享其成。员工一旦离开企业,应退出其所持股份;一旦贡献度减小,应缩减其持股数,应持有与其贡献相适应的股份,防止股权结构固化而背离员工持股的初衷。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能否解决企业问题?

与上一轮脱困式的国企改革不同,当前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国企的发展现状和改革条件差异较大。一部分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尚未完成,暂不具备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基本条件,或仍背负较重的历史包袱,在为转型升级、扭亏增效而抗争;也有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资产优良经营前景看好,更注重未来战略布局。不同企业所处阶段决定对改革的短期目标和路径不尽相同,如果“一刀切”盲目去混合,恐将违背企业发展规律,国资流失风险就会加大。

另外,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搞好国企的办法之一,但绝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不可能也不能指望“一混就灵”,混合失败的案例并非少数。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国有企业的改革经验表明,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既要有合理的产权制度和产权结构,也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还要有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人才、技术等优势。同时,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还要从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监管体制等多个方面统筹推进。

(四)如何解决在混合后民营企业无话语权的问题?

复星集团的郭广昌在反思混合失败案例时,认为民营企业作为小股东进去,根本没有话语权,跟原来的国有体制一模一样。针对小股东进去后钱被消化的问题,可考虑三种方式:

第一,如果资金足够,应该主导企业,实现控股。

第二,借助优先股:国有企业可能股份多一点,但部分是优先股,拿固定的利息、固定的回报,让民营企业发挥更好的作用。

第三,即使民营企业是小股东,但可以通过股东之间的协议来获得更多的管理权、话语权。

(五)如何解决门不当户不对的问题?

多年改制留下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资产动辄上万亿元,少的也有几百亿元,而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面对体量差异巨大的国企,“门不当户不对”成为民企担忧的重点之一。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建议,大型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要分层次、类型,通过子公司或分公司与民企合作,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这样才能“门当户对”,实现真正融合,让混合所有制经济焕发出旺盛的活力。

(六)中国建材集团改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亲身实践混合所有制的宋志平,对混合所有制有着特殊的感受。“混合所有制企业不应再视同为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要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给予充分的市场化政策,不再把一些对政府部门的管理规定再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参照执行。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要大力推进管理层中长期激励、员工持股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充分发挥混合所有的制度优势,进而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从员工身份认定上,国有企业员工是公职人员,但混合所有制员工不应再被视作国家公职人员。”

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曹江林认为,中国建材在探索中遇到很多现实问题。“一是中国建材将资金引进来了,可是目前的监管体系、法规和资本市场很难解决资本的流动和退出问题。二是管理层持股问题,其中上持下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国建材在重组整合过程中会选拔一些优秀的被重组企业经理人员充实到上一层级的管理团队。他们可能在被重组时,持有一些本企业的股份,但是现在有关规定不允许这样的上持下。目前我们的做法是表外高管,但非长久之计。三是企业属性问题。原来的民营企业进入中国建材后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是一大困扰。”

(七)相同条件下如何选择民企合作?

“相同条件下的民资,我该选择哪个?选择后会不会被误解利益输送?”在反腐力度加大的当下,很多央企领导难免会有此担心。任洪斌希望在政策和制度上推出配套措施,比如有一个类似招投标的公平竞争机制。

(八)配套措施的推进问题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黄淑和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国企改革的配套改革非常迟缓。比如,三项制度(劳动、人事、分配)改革是最基础的改革,但现在国有企业好多都面临改不下去的局面。“三项制度改革都做不到,其他改革怎么深化?而且,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太重,有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比如,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的关系怎么处理?西方国家国企不存在这些问题,中国国企就存在。”

对竞争中性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点思考

对竞争中性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点思考 根据经济理论,竞争中性原则是一项调整国内市场秩序的公共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该政策提出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部分发达国家进行的国企改革,强调国有企业在税收、补贴、监管、市场准入等方面不得享有不公平的优势,从而破坏市场竞争环境。换句话说就是,在竞争中性原则下,各类企业无论其所有制如何,都面临着相同的规则体系和市场环境。 对于我国来说,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国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将长期存在,而且我国不仅存在多种性质的所有制,在同一种所有制内部还存在多种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在不同所有制之间,有时还需要通过横向经济联合,组成各种企业集团或联合体,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合作经营和联合经营。所以,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另外,由于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多元化,社会分工也会更加精细,所以,为了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就要根据不同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建立起多层次的所有制结构。所以,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长期并存是不可避免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成为长期任务。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可见,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一种社会经济成分,又是一种企业资本组织形式。

它既包括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它是股份制的一种形式,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适应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所有制结构的特殊形态的股份制实现形式。我们毫不动摇地巩固与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形成了以股份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使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日趋多样化,并成功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的融合。这也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一个伟大创造,也体现了竞争中性原则的思想理念。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混合所有制的形式从宏观层面来说,就是由单一的公司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互相并存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企业的层面上来说多种经济成分之间互相渗透,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逐步出现和发展,现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1、促进国有资本流动:在之前单一的国有制企业制度下,企业的资本非常固定单一流动性比较差,而且如果想要发展资本的流动速度也是关键所在,资本流动周期越大企业的利益就会越高,如果将国有企业改革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资金的流转,国有资本也会彻底的资本化。 2、国有企业更好适应市场运作:目前我们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起到主导的作用,国有制企业在改革之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运行的规则,并且运用规则同其他私营企业进行竞争,比如国有企业可以使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将社会上的优势资源集中在自己手里面。 3、利于引进人才:在单一的公有制体制之下企业人员的构成也是比较单一的而且缺乏竞争力,在混合所有制制度下例如实现公司员工控股制度,这样企业员工的经济效益就和整个的企业息息相关,不会像之前那样干多干少都是一样的,盈利或者亏损都是国家负责的。 4、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除了传统

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形式之外,随着生产力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控股经济也将成为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即通过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新的有效实现途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深层次上的融合;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利益及发展是完全联系在一起的,同兴衰、共进退。 5、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克服国有独资企业的弊端 政企不分、机制不活、效率不高、腐败高发是国有企业饱受诟病的弊端。从深层次看,产生国企弊端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企业外部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干预,另一方面是来自所有者缺位,缺乏高效的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而且委托代理链条长,客观上很难进行有效监管。外部因素是条件性的,内部因素则是决定性的,因而内部改革至关重要,其中产权层面的改革是最根本的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今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基本方向,随着非公资本的引入,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将得到有效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将得到健全。 6、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增强国有资本的带动力 国有企业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资本带动力,更好发挥国有资本作用。发展混合所有制,一方面可以将更多社会资本引入到国有企业,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带动大量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将通过向社会资本减持而退出的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优先发展领域,从而有效发挥国有资本的产业发展调节作用。

浅析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及防范-2003 文档 (1)

浅析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及防范 唐小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是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长期以来,单一所有制的国有企业,不同程度上均面临着管理僵化、员工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等通病,缺乏创新思维,缺乏市场竞争力。混合所有制改革能显著提升国企的管理水平、内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而言可谓是一场革命,将给企业的治理架构、管理模式、员工思维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流失、员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等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国企改革中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及其防范。 一、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营资本参股或实施员工持股的时候,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 相对而言,设备、建筑物、库存原材料和产成品等有形资产在评估中弄虚作假容易被发现,更容易出现问题的往往集中在无形资产、往来账款、企业未来收益预测等方面。典型的手段有: 1、低估土地价值。由于国有企业独特的历史,其使用土地的一

部分可能是行政无偿划拨的,或者因政府扶持以低于市价购买的。对于行政无偿划拨的土地,会计报表上不会有所体现。在资产评估时,一般情况下,土地的增值幅度是较大的,但相关人员出于个人目的,可能采取以下行为:无偿划拨的土地未在财务账面体现,评估时予以自动“忽略”,或者人为缩小面积;以低于市价购买的土地使用权,评估时人为降低增值幅度,由于历史成本较低,表面上增值幅度仍然较大;对于其他土地,过于强调不利因素、弱化有利因素,为调低土地评估价格寻找借口。 2、低估企业的未来收益。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目前中介机构较常采用的评估方法是收益法。大量收集、整理和分析不同的信息是评估机构运用收益法的前提。但是由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市场机制也不健全,因此各种信息的来源极为有限,有限的信息也往往是不全面、不及时、甚至受到人们质疑的。在这种现状之下,收益法的准确性并不高,同时也为人为操纵评估价格打下了伏笔。 另外,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例如受春节和气候影响,建材行业上半年经营状况一般不如下半年。如果某个建材类国企的改制,其资产评估基准日为上半年某一时点,在预测未来收益时过多利用了上半年的数据,将对预测的准确性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到评估价格降低。 (二)民营资本参股国企的时候,对投入的非货币性资产低值高估。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05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含解析)新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有利于 ①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②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 ③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④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混合所有制经济 (1)含义: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经济。 (2)地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3)作用: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对“混合所有制经济”认识的几个误区 误区1:外资经济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提示:外资经济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吸引外资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三种形式中都有外资经济。其中,外商独资企业不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误区2:任何不同所有制实行联合生产和经营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提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的新的所有制实现形式。从所有制的构成来看,主要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和外资或私营企业联合组成的合资企业,以及公有制经济吸引个人投资组成的企业。显然,我们不能把任何不同所有制经济的联合都说成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误区3: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 提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是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联结起来的新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其中,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非公有制经济,我们不能笼统地称之为公有制经济,只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才属于公有制经济。 误区4: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提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其突出特征是财产占有形式的社会化,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也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属于国有经济,有的属于集体经济,只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组成的股份制才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1.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就是私有制经济 B.就是股份制经济 C.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 D.就是中外合资经济 2.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上述改革措施 ①有利于公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 ②有利于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精心整理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成分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私营和个体经济基本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此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私营和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混合所有制经济随之进步。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由于沉重的计划经济体制“包袱”、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用人机制上的弊端等原因导致经营出现困难,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损失。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唯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激发自身活力,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 2015年9 “瞻 制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和晋升主要通过竞争机制进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能够帮助企业筛选出更为优秀且合适的岗位人员。而国有企业用人本身存在很强的封闭性,行政色彩明显,二者不同的制度导致改革后的企业难以统一用人机制。 (三)国有企业与非国企的文化融合 国企与非国企有着不同的创业背景和历程、不同的经营管理机制。我国的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其企业文化更倾向于强调企业本身对于社会的价值,行政色彩较浓,用人机制的行政化使得国企员工本身的竞争和风险意识较弱。而非国企单位所承担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较少,以创造利益为首要目标,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使非国企单位员工具有很强的竞争和风险意识。在这种企业文化和员工心理的双重差异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文化融合的重大考验。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时仅仅因为一个文化的问题,就可能把资产状况良好的企业葬送了,甚至因此拖累投资方。

2017年混改分析报告

2017年混改分析报告 2017年1月

目录 一、策略:“混改”的理想与现实 (5) 二、通信:“混改”推动运营商变革,后续方向或将明朗 (7) 1、运营商竞争失衡,平衡竞争关系需借“外力” (7) 2、联通成为电信行业混改“标兵” (7) 3、业务合作具有看点,带来协同 (8) 4、地方国资企业亦有混改预期,自下而上选取标的 (10) 三、旅游:国企改革加速,布局行业龙头和区域先锋 (12) 1、旅游国企改革运作频频,国企改革明显加速,龙头股价表现靓丽 (12) 2、把握旅游国企改革三大投资主线 (16) (1)布局景区板块,资源整合是核心 (16) (2)行业龙头,国企改革持续深化 (19) (3)区域国企改革试点标兵,关注西安三杰、华天酒店、大连圣亚等 (20) 四、医药:国资在医药行业为工商业龙头,关注改革预期强的龙头企业 (22) 1、医药国企是工商业龙头,但运营效率较低 (22) 2、医药国企亮点:资源丰富,品牌力强,潜力待释放 (24) (1)上海医药:全国性工商一体化龙头 (25) (2)白云山:广药集团大健康、大南药、大商业并举 (26) 五、汽车:关注整体上市、激励机制和资产注入 (28) 1、汽车行业改革主要围绕员工持股、集团整体上市展开 (28) 2、改革案例:一汽集团 (29) 3、改革案例:长安集团 (32) 六、纺织服装:市场化程度高,以机制改善为核心 (33) 七、建筑:关注国企改革带来的经营效率提升 (35) 1、葛洲坝 (36)

2、中国建筑 (38) 八、建材:国企改革推动供给侧整合,混改提升经营效率 (39) 1、金隅和冀东的合并——冀东水泥 (41) 2、石膏板龙头混合所有制改革——北新建材 (43) 九、化工:关注资产注入、业务转型、集团优质资产整合 (44) 1、化工行业三类国企改革机会 (44) 2、关注石化领域的油气制度改革 (46) 3、改革案例: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47) 4、改革案例:中国中化集团 (48) 十、军工:重点关注兵工集团 (49) 1、军工央企改革,关注实质性进展 (49) 2、大连国际:央企混合所有制典范,万亿核技术应用市场稀缺标的 (50) 3、北方国际:业绩高增长,打造国际综合服务平台,资产注入空间巨大 (52) 4、北方创业:军工央企资产注入典范,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53) 5、中航机电:资本运作持续可期,军工国企改革先锋 (53)

西方国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借鉴与启示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概述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所谓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同一经济组织中,不同的产权主体通过控股参股、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资本 多元投资,相互渗透、 贯通、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具有财产来源社会化、产权结构层次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出资者责权有限化、企业管理科学化等基本 特征,是一种内在兼容、 优势互补、富有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往往借助股份制等财产组织形式,实现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集体资本与非公有资本、国内资本与外国资本、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的相互结合、相互参股、相互渗透、混合生长。 (二)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势在必行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具有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20余年来,从放权让利于国有企业到推行股份制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再到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弊端和转轨中存在的问题,混合所有制经济已自然地、合乎逻辑地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成为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微观基础。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调查显示,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GDP总量已经超过三分之一,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占我国重点监测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已近五成。混合所有制经济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弊端和转轨中存在的问题,就自然地、合乎逻辑地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成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微观基础。 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渠道,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以其完备的治理结构,健全的运行机制,有效的资源配置,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良好的经济效益等优点而受到普遍的欢迎,成为经济生活中 的亮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战略思路,不但符合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和基本特点,有利于建立开放式的社会融资机制,还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拓展出更大的空间,尤其对欠发达地区的振兴发展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向混合所有制企业转制的现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工作以来,国有企业的整体活力普遍增强,对工业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03年11月,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非禁即入”和“抓大放小、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要求,决定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行业和领域退出的步伐;引导境内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品牌整合、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进入国有大企业;鼓励合资、民营、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多元化持股;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近几年,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健康、绩效明显,国有 企业数量锐减、利税大增,一批困难企业起死回生。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国大型国企转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工作尚处在探索和试验阶段,今后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任务将更具深刻性、复杂性和严峻性。目前的主要 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够,经济社会生活中关于经济体制、 结构、增长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困难,尚未从根本上得 到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明显,国企改革中“ 改小不改大、改下不改上”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国有资产退出步伐较慢,国企改革的空间较大。虽然外资、个体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持股态势,但混合所有制经济从资本到机制、理念乃至与大型国企文化“水乳交融”,初步显现“杂糅”的活力尚需时日。有关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理论研究尚不充分,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具体的分类指导和实施方案,在运作上或多或少还保存着旧的不科学的方式,工作无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难以破解,亟待借鉴西方国家国企改革成功经验予以规范、完善。 三、西方国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借鉴与启示(一)西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一般认为有关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理论最早起源于瑞典。二战前后,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著名的经济学家魏克塞尔提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下,经济波动不可避免,为了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国家干预和实施“混合经济体制”是必要的。“混合所有制”被定义为:一个企业由不同经济成分(不同所有制)联合组成的经济形式,简言之,是联合起来的两种以上所有制共同享有所有权的一种新型所有制形式。 西方国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借鉴与启示 王 恒 (湖北经济学院法学系,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近年来,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亮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外资、个体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持股态势,但混合所有制经济从资本到机制、理念乃至与大型国有企业文化“水乳交融”,初步显现“杂糅”的活力尚需时日,亟待就其发展现状、绩效等大胆探讨,借鉴西方国家的成熟实践经验,具体结合国情,最终提出有针对性、 有参考意义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大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西方国家;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2007年1月第4卷第1期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07Vol.4No.1 32??

国企混改分析与案例研究

国企混改分析与案例研究 1.背景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加入民间资本,使得国有企业在由国家控股主导的前提下转化为多方持股,以此更加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混合而混合”,而是为了让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增加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活力,混合改制的目的是为企业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企业治理的有竞争力能够培养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治理体系。 据万得资讯2017年10月7日讯,国资委表示此前两批已经有19家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而近日中国联通的混改方案落地,也代表着此前两批19家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在已经开展两批试点共19家企业的基础上,第三批试点的遴选工作已经着手启动。 据中国证券网2017年11月15日讯,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于当日透露,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名单已经敲定,已确定将31家国有企业纳入第三批试点范围,既有央企,也有地方国企。目前,发改委正在抓紧指导试点企业制定实施方案,力图将混改试点向前推进。 2.改革动态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本轮混改分为三大阶段:2014年元月开始的热议阶段;2015年3月开始的有序等待阶段;2016年9月28日发改委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国有企业混改试点相关工作,混改进入突破阶段。随后,发改委会同国资委于2016年启动实施第一批混改试点,确定了东航集团、中国联通、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中国船舶等央企列入第一批混改试点。中国联通混改方案的提出,便是突破阶段的象征性事件。

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表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混改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各层级企业混改的数量占到整个中央企业的68.9%。地方国有企业目前参与混改的企业数量也占到了47%(数据来源:万得资讯);二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层级在不断地提升。以往改革的试点或者有些改革都是三级或者三级以下,近年来国家也在探索三级企业、二级企业,甚至也在探索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是混改领域在不断地拓宽。日前第三批试点企业名单已经出炉,数量超过了前两批总和。三批试点企业共计50家,涵盖了电力装备、高速铁路、铁路装备、航空物流、民航信息服务、基础电信、国防军工、重要商品、金融、电力、钢铁、石油、天然气、煤炭、铁路等重点领域。 图表 1:2017国企改革重点领域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据万德资讯2017年12月7日讯,第三批国企混改试点已经开始前期工作,方案将于近日上报。其中,辽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交通规划设计院、辽宁环保集团辽宁北方环境保护有限公司、辽宁能源投资集团风电公司等入围,中国石油集团电能有限公司此前也宣称申请纳入试点单位。预计电力、钢铁、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产能过剩领域的国有企业将是第三批国企混改的重点,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投资机会。相关上市公司可关注:大秦铁路、中国石油、抚顺特钢等。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 制改革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成分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私营和个体经济基本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此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私营和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混合所有制经济随之进步。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由于沉重的计划经济体制“包袱”、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用人机制上的弊端等原因导致经营出现困难,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损失。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唯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激发自身活力,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使得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正式进入到国家宏观调控层面。在此基础上,2015年9月,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鼓励非公有资本及外资参与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混改中,与此同时,支持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使股权结构更为多元化,这些意见有利于规范股东行为并实现有效的内部约束,使企业运行更为高效灵活。 一、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实现了改革的初步尝试,通过上市、重组、合资联营等方式,改革初显成效,一定程度增强了国有经济活力,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根本问题及缺陷依旧未能缓解。现阶段而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存在四点问题。 (一)改革可能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混合所有制经济”六大核心问题辨析

“混合所有制经济”六大核心问题辨析 2014-07-11 10:51来源:《前线》杂志作者:王佳菲 字号: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备受关注,各种解读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各种声音又不同程度地对呼之欲出的新一轮企业产权改革施以影响。有六个核心和焦点问题值得关注。 其一,对混合所有制存在两种理解 当前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可以是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融合,也可以是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的融合,或者是私营资本与外国资本的融合;狭义的理解则把混合所有制经济界定为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融合。 仅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这句阐释来看,广义的理解也有其依据;但联系上下文关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论述,将混合所有制经济界定为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应当更符合《决定》本意,这样更能直接体现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用意,也更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其二,“混合所有制”会不会取代“公有制”“私有制” 按照通常的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宏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经济结构中不同所有制的构成和比重,在宏观层面上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就是要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指企业内部不同所有制属性的资本构成,在微观层面上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就是要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其实质是调整企业的产权结构。 应该说,这种解释在学理上是能够讲得通的;不过,我们当前所说的“混合所有制”,还是主要就微观层面而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法首次出现在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相联系。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来看,进一步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所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经济关系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同一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中又可以容纳不同所有制经济。因此,这里的“混合所有制”,着重在企业层面尤其是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语境下展开,是为了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相对于股份制是侧重于企业资本组织形式中产权来源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要求不仅投资主体多元,而且投资主体的所有制属性也是多元的。 其三,混合所有制究竟是谁“混合”谁 非常明显,从当前舆论的解读和各地的实施来看,主张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特指私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路径,非公有资本(其中主要是民营资本)是其“团结”对象,进而将混合所有制定义为“国企向民企敞开大门”;实践层面上,中石化宣布要对自己的优质资产油品销售领域引进投资,重庆计划5年内8成以上竞争类国企实现混合所有制,相当一部分会全部退出,此类事例不胜枚举。也有部分学者提出,《决定》提出的“交叉持股”至少是双向的,国有资本参股非公有制企业也是混合所有制。他们强调,只有发展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经济,巩固和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是混合所有制发展的正确方向。 混合所有制是谁“混合”谁?如上文已经提到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法的确是与国有企业改革相联系的,混合所有制是在经历了放权让利、经营承包制等改革方法后,在股份制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不过,国企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为了做大

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历程

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 王一帆管科132 201310733064 引言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一论述阐明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特点及作用。我国的经济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变逐步向混合所有制经济靠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当代中国,国有经济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是要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而是要巩固和壮大国有经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一、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从宏观层次来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制结构的非单一性,即在所有制结构中,既有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也有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拥有国有和集体成分的合资、合作经济;而作为微观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 我国存在的混合所有制主要有三大类型: (一)公有制和私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与外资联合而成的企业,如中外合作经营、合资经营等;二是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同国内私营经济联合组成的企业。 (二)公有制与个人所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这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吸收本企业职工持有部分股权的企业,以及集体经济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中集体所有与个人所有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三)公有制内部国企与集体企业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城市国有企业与农村乡镇企业或城市集体企业组成的联合体。这是公有制企业之间的联合。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进一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二、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状况 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前提下,有关所有制这一热点问题得到了不断的探索、突破、创新和发展。 通过几次会议的探讨确立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方向,强调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中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特别是就业人口多,为此中国的发展压力大,特别是就业压力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创新多种类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目标。 就业是当今世界最大难题,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都是如此,中国能够解决当今世界最大难题,为世界四分之一的劳动力创造就业,这也因为是中国成功创造就业的奥秘所在。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中国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性选择。这需要在新的起点、新的发展水平上,采取有效的新方法来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微型企业、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要兼顾,劳动者和企业家、就业者和创业家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由此获得厚此薄彼。双赢、多赢和共赢的共生共荣关系。

浅谈混合所有制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e15220791.html, 浅谈混合所有制改革 作者:廖华清 来源:《大经贸》2016年第07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的主线就是推进所有制改革。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再次成为近来热议的话题。本文以经济史的视角根据混合所有制提出的背景,分析了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产权制度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的背景 常修泽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针对传统所有制结构的弊端和转轨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提出来的。传统所有制结构和企业产权结构表现为“三性”:一是“单一性”,即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纯而又纯”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被视为“异己力量”;二是“封闭性”,即把社会所有制结构和企业产权结构看成是一种封闭系统,排斥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相互渗透;三是“凝滞性”,单一性和封闭性的结果导致产权流动和交易的僵滞。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经济体制的要求: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混合经济”的产权基础;是协调社会多种利益关系,并使之“和谐统一”的产权组织形式;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财产组织形式,其中孕育着新的公有制组织形态。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深层次原因,努力寻求破解思路与方案,必须回答如何“混”和如何“合”这两大问题。 1、产权问题 混合所有制的理论,是在对传统产权理论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产权关系是以一定的所有制关系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对所有制问题的重新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产权是社会的工具,本质上,产权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产权界定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资产所有权归属关系的确定;同一所有权主体内部所有权与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行为权利的不同分割与组合的界定;不同所有权主体间行使其财产行为权利的界定,即产权界定包括终极所有权的界定。因此,产权界定包括同一所有权主体内终极所有权与行为权利的界定,以及不同所有权主体间产权的界定。 2、国有资产体制不健全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明确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自中共 中央十五大报告提出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到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 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国家允许更多的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通过 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多种形式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股权多元 化或股权社会化,在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司法 人治理结构。杜天佳(2014)认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本质 是公有制与市场的结合,即国有企业按照市场机制运行,采用市场手 段联合非公有制资本发展,以包容性增长方式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支持非 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指出,要推动国有企 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根据 黄速建(2014)的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分类进行,平等 对待公有和非公有产权,推动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管理,解决所 谓“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和“天花板”的问题,建立 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并解决不同企业或投资者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 融合问题。鉴于此,文章关注到在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集团”)作为 混合所有制试点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公司治理方面积累了一定 经验。文章对中国建材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过程和公司治理的研 究发现,联合重组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条有效路径,在该 过程中,中国建材集团通过联合重组健全和完善了公司治理,并提升 了企业绩效。因此,文章期望通过研究中国建材集团的改革实践为国 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公司治理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一、文献回顾

浅谈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产的管理

浅谈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产的管理 发表时间:2018-07-02T15:48:01.83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4期作者:吴熙花 [导读] 摘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是稳步推进改革进行的重要举措,实际上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一个较大的误区,那就是认为国有混合所有制改革必然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近年来国有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所占比例不断加大,甚至已经马上达到百分之八十。 摘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是稳步推进改革进行的重要举措,实际上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一个较大的误区,那就是认为国有混合所有制改革必然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近年来国有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所占比例不断加大,甚至已经马上达到百分之八十。这些比例的变化意味着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明显,但这些成效绝不是完美且无懈可击的,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着国有资产在国有企业中的底线和红线。本文中将从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中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出发,探究和分析解决国有资产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矛盾的方案。 关键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管理;分析 1导言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进行中总会遇到一些反对的声音,反对理由大多是担心国有资产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会流失,但这不是必然的。从理论知识认知上更是存在将混合所有制认同为私有化。因此管理好国有资产在混合所有制中改革,并使之成为改革中积极完善的成分而不是被动消失。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理论认知入手,国企管理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能一味保守地紧攥着固有的国有资产股份而不撒手、不改变;另外要从实践落实上做到把控住国有资产在国有企业中的红线和底线,思想要先进、要进步,实践要务实、要步步为营。 2明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 2.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等于私有制改革 国企混合所有制的目的不是为了“混合”而“混合”,而是为了引进更多活力,将国有企业从固有的制度和保守的运营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因此要管理好国有资产便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是私有化。部分反对者将改革中出现的细节问题放到整个改革中,认为是由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导致了程序的不透明、信息不公开等。这是很明显的逻辑问题,问题在于错误的因果关系,是因为部分改革中存在程序不透明和信息不公开而致使整个改革的意义被否定,因此必须保证在改革中贯彻落实好细节问题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意义的认知问题。 2.2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等于股权多元化改革 股权多元化改革确实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点,但这并不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同。事实上股权多元化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目的和意义上是趋近的,股权多元化是改变单一的股权结构从而将不合理或过高的国有资产的比例降低,这里要改革的是不合理的部分而非全部。二者区别在于由于股权多元化事关重大,必须由政府主导来进行,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吸引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进入到企业内,并为之发展增添活力。一个是政府主动承担角色任务的体现,另一个是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体现。 2.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等于全部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提高国有企业活力的一项措施,而不是整个国有企业奋斗的全部。国有企业是经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不论市场经济发展方向,或者说今后市场经济如何发展都必须将国有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的原因也是为了壮大国有企业竞争力。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担当。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国有企业从本质上就是我国发展的经济基础,只有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才能更好地为我国文化政治水平提升提供保障。 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保护国有资产的方式 3.1改革中要有制度保证 国有企业改革确实面临着国有资产可能会流失的情况,存在有这种担忧也很正常,但这并不是合理的状况而是应该去着力避免的地方。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是基础。要明确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哪些国有资产是必须握紧的,而哪些部分又是民营、私营企业股份是可以参与其中的。改革绝不是一股脑将所有的有活力的部分全部吸纳进来,必要的认证和评估是管理者对国有企业的尊重也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严谨态度,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3.2改革中要重视股权多元化后的企业实际运营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体现在股权多元化的那一刹那,而是存在于多元化后的治理和运营上,如何将改革的这一副牌打好关键在于治理过程中是否能保持初心坚实认真。改革的初心和股权多元化的初心是将活力引入到国有企业发展中,使得之后的国有企业能充满运营活力、制度体系科学合理、薪酬安排能激励员工,这些才是改革的重点。改革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卡着时间点要做什么就能完成什么的时刻表,改革是计划出台后根据文件和制度探索性发展的一个长期性的过程。既然是改革,那么就一定存在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旧制度和旧思想。无论是全面性改革还是局部性改革,要铲除掉旧思想和旧制度都不是一件易事。新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在国有企业中会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情况,会有过于保守的畏手畏脚的行为,也会有把握不好适度原则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 3.3健全国有资产三级管理体系,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重新界定,按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原则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政企分开,权责对等,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首先,国资委剥离原有公共管理职能,撤销了原来既管人事又管企业的职能,减少对国有企业经营的干预,强化监管职能。其次,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授权其以管资本方式对国资改制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国有资本管理职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取得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通过推动股权多元化改革,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后,国资改制公司作为股权多元化公司,要做好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收益分配和处置等的日常管理工作,平衡好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出资人之间的关系,防止资产收益分配倾斜及内部管理层控制。 4结论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部分国有企业效率低、体制僵化、组织机构目标不明确且冗乱等问题下必须走的一步路,既然创新改革是必由之路,那么我们必须将为什么要改革这一问题牢记于心。那么既然是要提高效率、灵活体质、明确组织目

新时期如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新时期如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014年04月10日09:51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作者:黄群慧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593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一论断,是一项科学的理论创新,赋予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但是,未来进一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还存在国有企业使命模糊、国有企业领导人“官员”身份、民营企业发展不成熟、法律体系和市场环境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障碍。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中图分类号] F2[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自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混合所有经济概念迄今已有20年历史,十五大、十六大报告也都提出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些年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已经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在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重大的改革方针再次被提出,这表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新时期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从最直观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diverse ownership economy)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这既可以用于描述宏观上一个国家或地区,也可以用于描述微观上一个企业组织。从宏观层次来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多元性,包括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合资、合作等各类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微观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性质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交叉渗透、互相融合而形成的多元产权结构的企业。这意味着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股份制经济或以股份制为基础的经济,但一定是不同性质的资本间的参股或联合的股份制经济。在西方经济学者那里,也曾提出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的概念。他们认为混合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化经济的混合,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某些特征并存的一种经济,既有市场调节的决策结构分散特征,又有政府干预的决策集中的特征,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显然西方学者的混合经济与我国提出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不同,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针对传统单一国有制结构的弊端和转轨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提出来的。在实践中,我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大体可以划分三大类,一是公有制和私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包括国有股份或集体股份与外资联合而成的企业,如中外合作经营、合资经营等,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同国内民营企业联合组成的企业;二是公有制与个人所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吸收本企业职工持有部分股权的企业,以及股份合作制企业中集体股份与个人股份相结合的企业;三是公有制内部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1] 如果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重要改革文献中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党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最早认识到混合所有经济单位的存在和将会日益发展的趋势,《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将会形成新的财产所有结构;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公有制与混合所有制的关系: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