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区模式

居住区模式

居住区模式
居住区模式

简介:本文在回顾邻里单位模式形成背景及其与城市结构的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中国居住小区模式发展的过程和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对1960年代以来国外居住空间建设趋势的归纳,提出对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的建议。

关键字:邻里单位居住小区居住模式一、居住小区模式的原型和背景

1.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组织结构

18世纪下半叶爆发的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形态的重大变革,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聚集,城市的迅速膨胀打破了传统城市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城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业区、商贸区、工人住宅区以及仓储区等职能区划,城市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同时城市人口爆炸,居住条件恶劣等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复杂城市问题。为了根治"城市病",19世纪末以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原理为基础的城市理论应运而生。到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建协(CIAM)的推动和雅典宪章的倡导下,城市逐步脱离古典主义传统,向功能主义形体化方向迈进。

雅典宪章强调城市明晰的结构组织,注重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追求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将城市机械地分割为四项基本功能,即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强调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分区布局,再以交通网彼此联系。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在城市形态上表现为各城市功能被交通线划分成具有严整几何性的功能分区,形体环境秩序井然。同时城市结构以纵向的树形结构形成等级化的组织体系,即按照严格的递增等级来组织城市。

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

1. 近百家住宅组成一个邻里单元;

2. 几个邻里单元围合成一个邻里单位(以一个小学的服务面积控制规模),中间是邻里单位的中心;

3. 几个邻里单位围绕一个包括各项公共生活设施的城市次中心,中心的服务半径正好覆盖这些邻里单位城市中心被多个这样的城市基本组织单元,以及独立出来的工业用地、绿地等围绕,从而使城市结构表现为由大至小等级化梯度形成的中心体系(即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等)组织的城市空间,同时城市道路也根据各中心的等级相应呈等级化的梯度变化。二次大战以后以这种组织结构规划的城市及城区大量出现,尤其在新建城市,如以英国哈罗新城为代表的新城建设及巴西利亚的规划和建设中,这种等级化的城市组织结构和功能空间划分的特征非常鲜明地体现出来。

邻里单位模式产生于功能主义形体规划观为主流思潮的背景下,与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具有同构关系,邻里单位模式的确立为等级化的城市组织结构提供了基础。作为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方式,邻里单位体现了《雅典宪章》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原则,本身的组织结构也呈现等级化:邻里单位中的服务设施独立于居中的位置,并以其服务面积控制着邻里单位的居住人口规模;居住空间的功能被划分为住宅、道路、绿化、服务设施,彼此功能划分明确、空间互不交叉;邻里单位内部道路宽度、绿化面积、服务设施规模也从邻里单位向邻里单元呈等级化递减;对于建筑形体环境,住宅的高度、日照、间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通过精心的设计达到理性的结果。邻里单位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工业革命后住宅街坊中的拥护、恶劣的居住

环境,并以新的居住模式对应汽车交通时代的客观条件,其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是不可忽略的。斯坦因的雷德朋街坊模式、苏联的居住小区模式是邻里单位模式的代表。

二、中国城市居住小区的发展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的原型来自邻里单位模式,不论是1950年代完整模仿邻里单位以及苏联的居住街坊模式,还是1960年代基于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起来的居住小区规划理论,亦或19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试点小区的推行和成熟,居住空间逐步形成"小区-组团-院落"的三级组织结构以及通过对三级结构的改良形成的"小区-院落"的二级组织结构,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本身并没有脱离邻里单位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方式,即以一个小学的服务人口限定居住空间的人口规模,以公共设施服务半径限定居住空间的用地规模,小区内只容纳单一的居住功能;小区内呈等级化的组织结构等等。居住小区模式正借目前大规模住宅建设的东风在中国城市中被普遍使用着。

三、对居住小区模式的反思

1.对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居住小区模式的置疑

不论是邻里单位模式,还是以之为原型的居住小区模式,都是建立于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上,是功能至上理念下的产物。作为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组织结构的基础,邻里单位过分注重功能,注重公共交通与居住的分离,注重空间组织的秩序和空间结构的明晰与条理性,试图以良好的形体环境重塑人的社会生活。应该看到,在从邻里单位理念上发展起来的小区模式中,屈从于汽车交通的需要,以公共设施服务及其半径限定居住人口规模的方法把居住空间的主体--人置于从属的地位,忽视空间规模及范围与人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人不得不屈从于物质环境。小区模式等级化的组织结构,把居住空间机械地分解为住宅、道路、服务设施、绿地等一系列子系统,道路宽度、绿地大小、服务设施规模,根据等级层层分解、逐级缩小,从而将各个子系统分解成的等级化的树形结构(与克·亚历山大在《城市并非树形》中描述的结构类似),这种树形结构排除了居住、交通、休闲、服务等空间的综合交叉,无法与居民生活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所具有的网络化结构相符合,泯灭了物质形态与社会网络、人文关系间的对应。小区模式所采用的先验结构,不论是"小区-组团-院?quot;的三级组织结构还是"小区-院落"的二级结构,它们既定的结构和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使居住小区在形体环境和规模彼此相似的同时,失去了不同居住小区与各种类型居住人群之间应有的差异。从本质上讲,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小区模式忽视了人对居住空间的主体性,单纯注重物质形体美学及其物质形体的功能结构。因此当物质环境得以完善、再进而追求居住空间更多的精神层次内涵的时候,小区模式就明显地表现出先天不足,难怪在现有居住小区中,人们享受物质环境日益完善的同时,感慨精神生活的贫瘠,居民对所居住的空间缺乏认同,居民间缺乏交往,人际关系冷漠。

邻里单位模式及以之为原型的小区模式,都是在住宅匮乏、需要大量建设的背景下形成并成熟的,以最短的时间、最简化的形式、最易掌握的操作方法塑造最优化的形式,是这一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小区模式简化了居住空间的组织要素,抽取了组织结构中最有效的表象成分,而忽略或舍弃了与人的居住生活对应的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在大量住宅建设时这一作法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但当社会从满足量的需求发展

转变为提高质的水平时,这种简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就鲜明地显现出来,因此19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不断反思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背景下产生的诸多理念,并进而倡导以社区理论取代邻里单位模式作为居住空间塑造的理论依据。在我国大城市居住空间组织方式需要质的飞跃时,借鉴社区理论从根本上改变居住空间规划的小区模式,使之从物质决定论向以人为本回归,其必要性和迫切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求和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组成、要求及原则 居住区是城市中一切行为活动产生的基础。人们在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之后都要回归到自己惬意的住区中进行休息、调整。因此,居住区的合理规划十分重要,居住区景观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在简单介绍居住区的基本组成的基础上(关于居住区规划有专门的课程讲解或参考),强调居住区景观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点和方法。 居住区规划是在城市详细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居住区规划主要包括的内容有:(1)选择和确定居住区位置、用地范围;(2)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3)按照确定的居住水平标准,选择住宅类型、层数、组合体户室比及长度;(4)确定公共建筑项目、规模、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5)确定各级道路系统、走向和宽度;(6)对绿地、室外活动场地等进行统一布置;(7)拟定各项经济指标;(8)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居住区规划应符合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施工要求和美观要求等。 一、 居住区基本组成 居住区规划的各项内容从工程角度分为室外工程和室内工程,但是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用地上。因此,一般的居住区组成我们指的是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居住区用地组成 以上的各项内容从居住区用地组成方面表现为: 住宅用地 指居住建筑基地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住宅日照间距范围内的土地一般列入居住建筑用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杂务院等。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各类公共用地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及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种的通路、场地和绿地等。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修订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ode for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Planning&Design (2016年版)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请组织开展城市排水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3 [46]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2年版)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补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对地下空间使用、绿地与绿化设计、道路设计、竖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进一步完善道路规划和停车场库配置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 总则 1.0.5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5.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1.0.5.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1.0.5.3 符合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 1.0.5.3a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河湖水域,促进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条文说明】 1.0.5 本条是编制居住区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术语、代号 2.0.32 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其它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4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要点

1. 极简主义的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1.1极简主义概述 极简主义强调纯粹空间的单纯性和简洁性,除去多余的装饰,将空间简化至光、量及体,意谓着运用最简单的构成原理,造成空间的流动与不同层次的穿透性,而极简主义的精随也在于此。 1.2设计原则 1.2.1强调环境景观的生态性:生态性在景观设计语境中表现为人工元素介入自然空间的方式,其终端表现为“最少介入”;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其中突出的实践是将景观赋予生产功能,将第二自然介入到景观中。 1.2.2强调环境景观的地域性: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保留地域文脉的多样性,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1.2.3强调环境景观的人性化:表现为人性场所的设计,这依赖大量的调查、分析以及经验,表现为在空间尺度与结构的把握,场地色彩、微气候的营造,以及行走、逗留空间的设计,还包括不同人群的偏好和针对弱势人群的关照,及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等等。 1.3设计手法和风格 简约、现代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格调,通过对景观要素的简化处理,包括形式和空间的简化,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开展活动的空间,加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 对广州亚运城媒体村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浅谈极简主义景观风格

2.1项目概况和建筑风格 媒体村位于广州亚运村西北部,建筑用途为广州在2010年时举行亚运会来访媒体采访队伍提供住宿和休憩使用,赛后作为商品房出售。媒体村建筑群体疏密结合,高低错落;形体上强调线条的组合,建筑造型挺拔、简洁雅致、格 调脱俗。 2.2设计构思 在景观设计上从一种“肌理”和“纵”、“横”两条线索上深入。 2.2.1一种“肌理”: 在研究岭南水乡聚落特色基础上,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使“水乡河网”的肌理和现代化的居住区共生和协调。经过设计后的肌理表现在园区的硬景(环形散步道)和软景(行道树、花带等)。 2.2.2“纵”、“横”两条线索 外围行列式、内部点式和拼接式结合的建筑布局要求景观设计上用线索将它们联系起来,设计中用笔直便捷的交通道形成了“纵”的景观线索。这条“纵”线索不仅在平面上将建筑群有机联系起来,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横”的景观线索则是对“纵”线索的呼应和交融,用理性的设计手法体现感性的居住区环境。明朗的线性元素,与水乡河网的肌理之间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能相互联系构筑项目的整体风格,在植物的衬托下显示出清晰的景观构成秩序。 2.3设计风格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大连乾豪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总体概念的主题定位 延续甲方提出的楼盘开发理念: “自然,阳光,人文,健康,运动” “移动的森林,漂流的花海” “开放式公共绿地,封闭式组团管理” “各组团的公共绿地应有良好的识别性” 根据上述的主题想法,设计师将此一一融入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 设计将总体规划分为三部分去着手深入。分别为:开放式公共绿地的景观规划;商业街的景观设计;居住区组团中的公共绿地设计。以下逐一介绍。 开放式公共绿地景观规划 开放式公共绿地贯穿于整个楼盘的南北,因楼盘按三期开发销售,设计为使每期开发时都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公共绿地,考虑在每一期设计一处公共活动的广场,并以广场为景观核心向四周辐射,这不仅充分考虑了整盘在公共绿地设计中的均好性,同时也满足了每一期楼盘在开盘时都有自己的核心景观内容。 设计在考虑了公共绿地均好性的同时,还注意到绿地在三期建成时,整体的连贯性。并能始终融入“移动的森林”的主题。景观将常绿及色叶乔木有规律的由北到南成组成团的布置在中心开阔的常绿草坪中 ,从而寓意森林在流动的概念主题。在“流动的森林”下方设计师考虑布置常绿及开花色叶灌木,灌木按优美的 S 型布点种植。根据灌木不同的色差及开花时期的不同布置,小区居民在四季变化时将会欣赏到宛如流水图案般变化的灌木种植,从中寓意“花海在流动”的概念主题。乔木与灌木的种植理念反映设计师想表达“流动”的主题概念,将植物引喻为流动的水。 设计在分析了基地规划图后( 04-12-28 ),认为规划在公共绿地中设计的两条消防紧急路过为浪费,也使绿地东西两侧的组团间距离过于狭窄。景观考虑尽可能的将消防要求的扑救场地设计结合到各个组团中,使中心公共绿地的宽度加大,从而能使景观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为此景观提出将一条 4 米宽具有景观意义又兼消防要求的路 S 型环绕点式小高层布置,在 S 形路两侧布置寓意“流动的森林,漂流的花海”主题的植物,使单调的消防路具有设计的生动性。

居住区调研报告样本

居住区调研报告样本 篇一:居住区调研报告 摘要:社区是城市组织中的重要细胞,搞好社区的建设是搞 好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社区文化也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 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居生活环境空间质量的最有效方 式和途径。本文以杭州市灵隐街道的东山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 对社区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居民;报告 一引言 社区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单元,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社区 的建设。因此,探求社区建设的新模式,强化对社区组织的管理,不仅符合当前我国社区发展的迫切要求,对于社会学中社区组织 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杭州市灵隐街道的东山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 对社区领导进行访谈,了解社区居民居住情况以及相关配套 设施建设情况。 2、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社区研究等方面的著作、论文和法规等资料,了解居民社区主要特征及发展、研究现状。 3、问卷法 对社区居民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44份,回收率为90. 6%,其中有效问卷512份,有效回收率85. 3%。 三社区具体情况分析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 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是地处西湖风景区内的住宅小区,东邻 曙光路、南接玉泉路、西靠玉古路、北连浙大路,总面积0.8平 方公里,社区内有大型农贸市场、超市、幼儿园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教育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 20XX年底全区总人口18510人,其中常住人口18107人。总户数5560户,户均人 口3.5人;其中男性人口9842人,女性人口8668人,性别比为100:90;人群职业构成以工人和进城的农民工为主,占61.9%,其 次是干部(10.3%)、科技人员(4.8%)和经商及服务业人员(6.8%)。 居民文化程度仍以中初级文化程度为主,其中文盲占6.1%,大专 以上占14.9%。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尚有12%以上的居民较为贫 困。 (二)社区公共交通资源布局状况调查 社区内公交线路为8条,配车数为67辆;社区出发向市区辐射的公交线路共有2条,配车数为17辆。公交车辆基本上以中型公 交客车为主。社区8条公交线路总长度达78km,公共交通线网密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一区位分析 小区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滨河地段,规划建设用地120000平方米。基地的北部为洛阳市市中心一繁华商业区,南部为一滨河公园,西部是一居住小区,东部则为洛河水域。整体环境非常有利于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其中基地的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洛阳市的两条主干道余沣路,滨河路邻接,使得即将建设的居住小区内部的居民交通出行十分的便利。右图为小区基地地势高差分析图,南北两端的高差相差十米左右,且南高北低。基地南面为余沣路,按总体规划控制道路红线宽40米:东临河流,预留30米的滨河路,用地东西宽284米,南北长423米,规划道路红线内总面积12.0公顷。 基地北侧、东侧和南侧相邻的道路为城市主要道路,人流量大,因此有此3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较西侧相比严重,因此在方案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北东南三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基地东南方向有河流和公园,因此此两个朝向有较好的自然景观,故设计时应合理的将些景观纳入建筑户型的视线之内。西侧道路与其他三面相比人员较少,车流量小,因此此处较宜停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因此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都希望居住在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同时兼顾居住区整体空间,营造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管理有序的居住小区。 二、设计依据 《洛阳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河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土地出让合同; 规划局提供规划指导意见; 用地红线图; 业主的设计要求及往来信函文件; 国家及洛阳市现行有关规划、建筑设计的规范及规定 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四总平面布置分析 该规划设计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且适合各类人群居住的生活社区。现今有很多的居住小区都想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人们建造一个清幽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比如住宅户型的合理设计,小区环境的优美设计,及各项生活设施的完善等等。但是在我们对新老居住小区的调研过程中,却是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改变仅仅是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位于XX市新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纵贯七路,总用地面积约3.6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 1、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总体设计招标文件; 2、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 9、《X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 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 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盘点国内十个“新中式”景观居住区

摘要:“中国元素”这一符号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逐渐逐渐扩大,一批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项目应运而生,现代住区环境设计越来越多运用到了新中式景观风格。今天,小编收集整理了国内十个“新中式”景观住区设计,同大家一起分享。 1.泰禾运河上的院子(北京,2004) 北京泰禾运河岸上的院子景观设计通过对传统里弄和胡同空间的研究,在本案基础上以现代手法重新组织梳理街巷空间,整体性上成为中国形式与现代内涵的表征,气质与内涵则表现在居住的动和静之中,建筑、景观的形式,来自于传统的审美和现代的适应性,极具现代居住特征。特别是对空间尺度的合理设计、比例适当和整体协调上对人居住其中的心理感受上挖掘文化内涵来作为解决景观设计的主导思路。结合总体规划及建筑与公共空间体系的布局,设计团队确立了景观规划的思路:由静街、深巷、馨院、花溪、山水园一起形成的新中式景观体系。随着时间发展,数十个精品小院已经完成,去年多个大宅开

始进入设计阶段,目前五栋美轮美奂的大宅已基本建成,分别名为“云水禅居”、“庐山幽居”、“颐园”、“桃花源”和“骊宫”。

2.易郡(北京,2005) 新本土主义建筑的基本理念是尊重自然和师法自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生态方法,营造生态环保节能节材、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需求。其内涵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三大特征。易郡——新北京四合院将上述理念有机地融入其空间、材料、绿化与文化内涵中,其并非简单地继承传统四合院的形式,而是在室内外空间上汲取了内敛、方正、向心等精髓;在材料及其构造上坚持了真实理性原则。

3.观唐(北京,2005) “观唐”在设计中明确了不是要单纯地仿建古建单体而是营造传统 的诗意氛围。其设计立意是塑造一个可游、可居的环境。北京的观唐中式别墅在回归中式院落的生活意念和精神境界同时,又吸纳了西式别墅的现代生活流线,以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室内居住空间实现舒适的居住生活。其内在的空间布置,以大面宽、小进深的方式实现住宅的生态化特征,延用地周边集中布置的布局方式,实现内部连通,同时室内空间采光的均好性和冬季保暖效果又得到保证。综合体现了中西式住宅的优势,建成茹古涵今、中西合璧的中式宅院。

居住区模式

简介:本文在回顾邻里单位模式形成背景及其与城市结构的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中国居住小区模式发展的过程和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对1960年代以来国外居住空间建设趋势的归纳,提出对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的建议。 关键字:邻里单位居住小区居住模式一、居住小区模式的原型和背景 1.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组织结构 18世纪下半叶爆发的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形态的重大变革,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聚集,城市的迅速膨胀打破了传统城市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城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业区、商贸区、工人住宅区以及仓储区等职能区划,城市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同时城市人口爆炸,居住条件恶劣等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复杂城市问题。为了根治"城市病",19世纪末以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原理为基础的城市理论应运而生。到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建协(CIAM)的推动和雅典宪章的倡导下,城市逐步脱离古典主义传统,向功能主义形体化方向迈进。 雅典宪章强调城市明晰的结构组织,注重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追求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将城市机械地分割为四项基本功能,即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强调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分区布局,再以交通网彼此联系。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在城市形态上表现为各城市功能被交通线划分成具有严整几何性的功能分区,形体环境秩序井然。同时城市结构以纵向的树形结构形成等级化的组织体系,即按照严格的递增等级来组织城市。 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 1. 近百家住宅组成一个邻里单元; 2. 几个邻里单元围合成一个邻里单位(以一个小学的服务面积控制规模),中间是邻里单位的中心; 3. 几个邻里单位围绕一个包括各项公共生活设施的城市次中心,中心的服务半径正好覆盖这些邻里单位城市中心被多个这样的城市基本组织单元,以及独立出来的工业用地、绿地等围绕,从而使城市结构表现为由大至小等级化梯度形成的中心体系(即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等)组织的城市空间,同时城市道路也根据各中心的等级相应呈等级化的梯度变化。二次大战以后以这种组织结构规划的城市及城区大量出现,尤其在新建城市,如以英国哈罗新城为代表的新城建设及巴西利亚的规划和建设中,这种等级化的城市组织结构和功能空间划分的特征非常鲜明地体现出来。 邻里单位模式产生于功能主义形体规划观为主流思潮的背景下,与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具有同构关系,邻里单位模式的确立为等级化的城市组织结构提供了基础。作为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方式,邻里单位体现了《雅典宪章》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原则,本身的组织结构也呈现等级化:邻里单位中的服务设施独立于居中的位置,并以其服务面积控制着邻里单位的居住人口规模;居住空间的功能被划分为住宅、道路、绿化、服务设施,彼此功能划分明确、空间互不交叉;邻里单位内部道路宽度、绿化面积、服务设施规模也从邻里单位向邻里单元呈等级化递减;对于建筑形体环境,住宅的高度、日照、间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通过精心的设计达到理性的结果。邻里单位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工业革命后住宅街坊中的拥护、恶劣的居住

浅析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中式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d14534775.html, 浅析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中式风格 作者:张海东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8期 摘要:新中式风格是一种既涵盖我国传统文化特点,又结合现今建筑特点景观设计要求的新建筑设计风格,是一种文化与文化碰撞之后形成的新成果,是在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推陈出新,所创造出来的新事物,与当代的社会发展节奏相协调。新中式风格应用于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之中能够实际的促进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特点化,景观设计中国化,能够间接的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继承,能够实现文化融入生活、文化渲染生活,文化熏陶生活,能够实现我国的建筑行业文化领域同步发展,对于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稳定发展有间接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新中式风格 1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具有“融糅古今,抽象写意”、“包容含蓄,精于体宜”、“空间渗透,因 景互借”、“简约淡雅,删繁去奢”的特征。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中空间结构简约含蓄、文化主题典雅吉祥,营造的画境诗情画意,而建筑自然融糅生境,给人一种景外之景的意境。可将新中式居住区景观空间按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公共服务功能、文脉传承功能、视觉美化功能、审美升华功能、生态绿化功能。根据侧重角度的不同,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按借鉴和构景方式不同可分为融合型和抽象性;从基地选址和基地内环境,分为平地型和山地型;从传统传承和创新方面,可分为现代型和古典型。 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中式风格浅析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中式风格体现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之前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过度借鉴国外的体系,国外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法,忽视中国庞大的文化财富,导致中国的建筑群存在缺乏个性、缺乏创新,没有独立的精神以及灵魂,对于中国的文化稳定以及中国的文化发展也是较为不利的,因此,需要采取正确的操作来改变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主要是结合新中式风格,全面的展现我国的传统文化魅力以及特点,为实现新中式风格的合理应用,需要进行新中式风格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形式、方式全面分析讲解。 2.1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中式风格体现之新 居住区景观设计感受主体就是住户,随着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环境的展现以及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不断更新以及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融入新中式风格,满足这一需求的主要操作就是在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改变建造的材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居住区设计规范2018 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一级第一批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规范之一,制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1994年开始施行,并分别于2002年及2016年进行过两次局部修订。 本次修订,正值住房总体改革20年的重要历史时期。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划分,内部经济社会发展已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住区的开发方式,开发强度与建设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住宅建筑形式,居住环境与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社会治理体系与政府管理发生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 [189]号)的要求,《规范》完成了全面修订工作,并于201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党的十九大明确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标准》全面贯

彻落实了新时代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并将政策导向融入到了相关技术规定与措施中。 1《标准》修订工作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适用范围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修改为“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2)调整居住区分级控制方式与规模,统筹、整合、细化了居住区用地与建筑相关控制指标;优化了配套设施和公共绿地的控制指标和设置规定。 (3)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标准进行对接与协调;删除了工程管线综合及竖向设计的有关技术内容;简化了术语概念。 (4)对强制性条文的修改与调整:《标准》共提出6个强制性条文,主要涉及居住区选址的安全性原则、居住街坊用地与建筑控制指标、公共绿地和集中绿地控制指标、住宅建筑间距日照标准等内容。 2《标准》修订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宜居适度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 (1)居住区的分级: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规划结构有各种组织形式,有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基本的形式有: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居住区的组成要素也是居住区的规划因素,主要有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居住区规划布局的目的是要求将规划构思及规划因素,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全面、系统地组织、安排、落实到规划范围内的恰当位置,使居住区成为有机整体,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一)居住区住宅的规划布置 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住宅及其用地不仅量多面广,而且在体现城市面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住宅应布置在居住区内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在不同的气候区,住宅布置应考虑不同的环境因素对于住宅的影响,如日照、通风、保温、除湿、防风沙等。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居住区按住宅层数可分为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或各种层数混合的居住区。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 (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满足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而配套建设的。所配套建设的项目多少、面积大小及空间布局等,决定着居住生活的便利程度和质量。公共服务设施应合理设置,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三)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居住空间和环境的一部分,它既是交通空

常见居住区园林风格类型及发展趋势

常见居住区园林风格类型及发展趋势 马雯骏/Ma Wenjun 摘要:现代社区中的园林风格设计是小区外部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小区整体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常见的居住区景观风格有泛欧风格(北欧、地中海、西班牙、法国古典、意大利及英伦风情)、泛东南亚风格(泰式和巴厘岛风情)、现代风格及中式风格(传统和新中式。我们针对现代居住区中这些常见的园林风格类型做了调查与统计,希望在对不同的园林风格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其中的奥秘,了解不同园林风格类型在居住区中的使用情况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将来的设计做好铺垫。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风格 1前言 近些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居住用地日趋紧张,由于现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的居住不仅只限于房子的质量,现今更注重生活小区的环境质量[1]。现代社区中的园林风格设计是小区外部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小区整体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园林风格设计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配合园林建筑、小品的特色,将小区规划设计成为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现代生活空间。此外,小区中的园林设计对城市的整体面貌和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在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疏散心情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区居住环境的好坏,对整个社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现代社区中的园林风格设计最早发源于西方发达社会,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伴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原有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地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了重要影响,为了改变小区人们的居住环境,一些国家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居住的生态环境。 20世纪70年代,日本首先从国家角度制定了改善小区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随着经济社

最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2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54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及其条文说明 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 第31号 关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

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了局部修订。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该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进行了共同审查,现予批准,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1.0.3、3.0.1、3.0.2、3.0.3、5.0.2(第1款)、5.0.5(第2款)、5.0.6(第一款)、6.0.1、6.0.3、6.0.5、7.0.1、7.0.2(第3款)、7.0.4(第1款的第5项)、7.0.5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该规范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规定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具体内容,将在近其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年3月11日 1总则 1.0.1 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1.0. 3a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4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5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5.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景观设计风格分类

景观设计风格分类
图兰雅 TOLANYA 景观
国内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许多行业,景观设计就是其中之一。一个楼盘的品质如何,其中的景观设计成为决定性的因 素。居住区的景观风格定位,取决于该区域建筑的风格,能否把景观设计做好,设计师应对建筑风格的解读有一定的把握。更重要 的是,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应更多地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实用性以及合理性,把设计风格真正融入实际景观中。 从专业的角度而言,地产景观是对地产建筑的环境配合,因此地产景观设计是附属于地产项目的建筑设计风格的,景观风格不 能独立于建筑风格之外另起炉灶,这样会使建筑与景观互相分离,不能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本期专题结合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居 住区景观设计案例,为大家解读我们常见的一些景观设计风格。 关键词:欧式居住区 现代居住区 居住区风格 景观设计风格
传统欧陆 ◆风格特征 :主要特点是基本传承传统欧陆建筑中的皇家贵族气派,以厚重、圆润、 贵气为主要特点,从十年前开始流行,到今天大部分的高端楼盘里依然是被采用最多的 一种风格。 ◆一般元素:廊柱、复杂的雕刻、整形绿篱、雕塑、花坛、喷泉水景、欧式单体建筑。 现代欧陆 ◆风格特征:其特点是继续保留传统欧陆风格中那种厚重、贵气的特点,同时又把那 些繁复的线条适当简化, 融入一些现代简约美的气息, 设计特点是保留为主、 创新为辅, 目的是为了适应更多的年轻人群的欣赏品味。 ◆一般元素:那些最能体现皇家气派的传统人物雕塑就基本去掉,代替它们的是现代雕 塑、整形植物、喷泉水景、欧式铺装。【更多】

欧罗巴风格居住区
新古典主义居住区
加州风情居住区
西班牙风格居住区
英伦风情居住区
英式小镇风情居住区
托斯卡纳风格居住区
欧陆新古典风格居住区
北欧风情居住区 从建筑到园林景观连成一体,以创造一种横 向纵向一体化的立体自然空间,把北欧的元 素包容于整个园林环境中,着重体现景观的 生态化、自然化、个性化。让您步入其中仿 若漫步于神秘的“异国风情”之中,享受着 “香居雅舍”的生态环境。让业主“回家旅 游”。【更多】 欧式园林居住区 设计以人为本,和谐为纲,以写真的手法, 巧用地形、种植与小区地理环境,将中国的 传统文化精髓、生态健康理念、建筑特色、 雕塑小品等元素融入园林,以突显传统与现 代的和谐统一,意在创造一个具有中国传统 文化底蕴的健康生态人居环境。【更多】
欧式风格居住区 设计师采用现代自然的设计手法,以当地乡 土树种及优雅欧式风格小品为主,多种设计 元素互相搭配体现自然欧式风情景观设计。 在整体设计中,除了对居住总体艺术景观的 把握,还在各空间的设计上坚持自然、典雅 相结合的原则,利用自然曲线与现代直线相 结合的手法,尽显高档景观住宅的个性特色。 【更多】 简欧风格居住区 在设计中,运用简欧设计风格,以蜿蜒的自 然式水体为主体,体现动态水美,静谧绿美。 协调文化、水、植物与建筑的相互关纱,强 调一种高雅、时尚、尊贵的生活品质,营造 简欧风情园林,并在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生 活的功能需求。【更多】
现代简约 ◆风格特征 :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简约化处理,更突出现代主义中少就是多的理论,也称极简主义、几何式的直线条构成,以硬 景为主,多用树阵点缀其中,形成人流活动空间,突出交接节点的局部处理,色彩对比强烈,以突出新鲜和时尚的超前感对施工工 艺要求高、材料一般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高品质材料,适用于市政广场、滨河带、商业广场及青年人为主的现代公寓住宅项目。 ◆一般元素:以简单的点、线、面为基本构图元素,以抽象雕塑品、艺术花盆、石块、鹅卵石、木板、竹子、不锈钢为一般的造景 元素,取材上更趋于不拘一格。 现代自然 ◆风格特征:现代主义的硬景塑造形式与景观的自然化处理相结合,线条流畅,注重微地形空间和成型软景配合,材料上多运用 自然石材,木头等,适用于无大面积地库顶板地形条件的项目。 ◆一般元素:通过现代的手法组织景观元素,运用硬质景观(如铺装、构筑物、雕塑小品等)结合故事情景,营造视觉焦点,运用 自然的草坡、绿化,结合丰富的空间组织,凸显现代园林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结合。【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修改本)2002年4月1日起施行/(注明:因人手有限,没有校对,另有几个图表没有上传,如有需要可与我们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2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54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及其条文说明 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 第31号 关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了局部修订。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该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进行了共同审查,现予批准,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1.0.3、3.0.1、3.0.2、3.0.3、5.0.2(第1款)、5.0.5(第2款)、5.0.6(第一款)、6.0.1、

住宅区的景观特色

住宅区的景观特色,区域性的体现,文脉感的发掘以及与现代化社会的有机融合是此次景观设计的关键。 一、项目概况及现状条件分析 1. 工程概况 东南大学江宁校区住宅区(以下简称江宁住宅区)位于江宁开发区西北部,占地342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1560套住宅。按住宅区规划设计说明,容积率0.91,建筑密度14.97%,绿化率77.08%,是一个低密度,高绿化的纯住宅小区。 2. 规划依据 (1)东南大学江宁校区住宅区规划设计 (2)东南大学江宁校区指挥部“关于对住宅区景观设计方案的 调整意见”。 (3)国家及地方有关设计规范。 3. 区位条件 江宁住宅区位于机场路以西,秦淮西路以南,麻田路以北,将军北路以东,距江宁开发区中心(百家湖)2.5公里,其北侧为“左岸名苑”别墅区,西侧为香港运盛房地产开发的美之国花园商场,西与东侧分别是金陵饭店和万科集团开发的高档房地产项目。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是整个江宁高尚住宅区集团中重要的一链,是东南大学进入江宁区的第一站,也是南京大都市延伸发展的重要一站。 4. 自然条件 此区四季分明,属季风气候。动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均气温,最低气温,月均最高气温,日均最高气温,年降雨量,降雨期一般集中于5—7月。 场地大部分为平地,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唯其东南侧有一土丘。 5. 人文资源 东南大学是一所蕴含百年历史文化的传统名校,自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发展至今,已形成自身殷实的校园文化底蕴,求实创新的校风,开放能动的开拓精神,科学理性与人文浪漫的情怀等校园品质,给作为校园延伸的江宁住宅区注入丰富的文脉精神。

二、规划设计原则及目标 1. 规划设计原则 江宁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是为在满足现代生态学、美学和场所的精神特征的理想生活家园外,探索住宅空间环境与景观文化意境结合的表达方式,使之不仅满足业主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更为业主提供广阔的沟通平台和人性化的情感空间。 (1)因地制宜,凸显地方特征。 通过采用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及地方材料的选用,突出地方性特征。用地的条件和特征是景观设计的素材来源。 (2)以人为本,满足多方需要 住宅区景观应对不同人群的多方面需求作出积极响应,以环境和空间特征对人实现主动的接应,争取最大程度的亲和,使之成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思想的户外空间。 (3)以绿为主,倡导生态建设。 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交融的生态空间,提倡多种乔木,合理搭配花灌木及地被。 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使行为环境与形象环境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生态环境。 (4)贴和时代,彰显现代社会生活文明特质。 作为生活在现今社会环境中,景观设计在思想及形式上应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体现住宅区中人与自然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5)放眼未来,注重可持续发展。 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主题,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生态,尽量采用生态技术。 2. 景观规划设计目标 /...立足于住宅小区的景观空间,通过自然条件的改善,人文环境的设立以及绿化空间的形成等多元素交织和介入,实现绿色自然的人居环境,构建出一个意趣生动,内蕴丰富的人与自然及文化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及休憩场所,让繁华都市的人们回到有自然意味的家中平静地获得甜蜜,使之不仅有平静浮躁心灵的功能,还兼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十一、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1、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表11.0.1规定。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表11.0.1 项目计量单位数 值 所占比重 (%) 人均面积 (平方米/人)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ha▲-- 1、居住区用地(R)ha▲100▲ ①住宅用地(R01)ha▲▲▲ ②公建用地(R02)ha▲▲▲ ③道路用地(R03)ha▲▲▲ ④公共绿地(R04)ha▲▲▲ 2、其它用地(E)ha▲--居住户(套)数户(套)▲--居住人数人▲--户均人口人/户△--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1、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100▲ ①住宅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②公建面积万平方米▲▲▲ 2、其它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住宅平均层数层▲--高层住宅比例%▲--中高层住宅比例%▲--人口毛密度人/ha▲--人口净密度人/ha△--住宅建筑套密度(毛)套/ha△--住宅建筑套密度(净)套/ha△-- 住宅面积毛密度万平方米 /ha ▲-- 住宅面积净密度万平方米 /ha ▲-- (住宅容积率)-▲-- 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万平方米 /ha △-- (容积率)-△--住宅建筑净密度%▲--总建筑密度%△--绿地率%▲--

拆建比-△-- 土地开发费万元/ha△-- 住宅单方综合造价元/ha△-- 注:▲必要指标;△选用指标。 2、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 (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2) 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幢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 (2)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要后退红线的用地,均应计入公建用地。 3) 底层架空建筑用地面积的确定,应按底层及上部建筑的使用性质及其各占该幢建筑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面积,并分别计入有关用地内; 4) 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2条的规定: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脚; (2)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 (3)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3条的规定: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 (4)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应符合本规范表7.0.4-2要求;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口和满足本规范附录A第A.0.4条的规定; (5)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同院落式组团绿地。沿居住区(级)道路、城市道路的公共绿地算到红线。 5) 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入; (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4)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6) 其它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规划用地外围的道路算至外围道路的中心线; (2)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其它用地,按实际占有面积计算。 7) 停车场车位数的确定:本规范表6.0.5中机动车停车位控制指标,是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其它各型车辆的停车位,应按表11.0.2中相应的换算系数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