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离骚_三后_考辨_高芳

_离骚_三后_考辨_高芳

_离骚_三后_考辨_高芳
_离骚_三后_考辨_高芳

第11卷第5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 .11,N o .52009年9月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Sept .2009

《离骚》“三后”考辨

高 芳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针对《楚辞·离骚》中有“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一句,采用了文献分析与史料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传世的文献和出土的文献两方面的证据,结果表明:“三后”是指楚国的三位先王,即老童、祝融、鬻熊,与三黄五帝或者三代的三位君主无关。

关键词:三后;祝融;鬻熊

中图分类号:I 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1X (2009)05-0533-03

Investigation on San Hou in Li Sao

GAO Fang

(College of Liberal A rts ,Guangxi No rm 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China )

A bstract :In view of the change of one sentence that “The past San H ou are pure ,thus w o rthy and up -rig ht people all flocked to them ”.Using a metho d o f com bination o f literature analy sis and the historical data ,the considered classic literature and literature unearthed evidence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an H ou ”refers to the three king s of Chu .The re are Lao To ng Zhu Rong and Yu Xiong .It is unrelated to three em pero rs and five kings o r three clever emperors in ancient history .

Key words :San H ou ;Zhu Ro ng ;Yu Xiong

收稿日期:2009-05-28 作者简介:高 芳(1983-),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0 引 言楚地、楚人“感情炽烈,长于想象的鲜明个性”

[1]造就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同时也造就了其伟大的作品《离骚》。屈原的《离骚》中云:“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

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三后”是指谁?历来注家众说纷

纭,莫衷一是,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认为“三后”是指三代的三位贤君,王逸《楚辞章句》云:“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言往古夏禹、殷汤、周之文王……”[2]第二,认为是指上古的三皇五帝,朱熹的《楚辞辨证》说:“三后若果如旧说,不应其下方言尧舜,疑谓三皇,或少昊、颛顼、高辛也”[3]。王树柟在《离骚注》云:“三后谓皇帝、颛顼、帝喾也。此文上言三后,下言尧舜,故知三后指皇帝、颛顼、帝喾而言”[4]。第三,认为“三后”是楚国的三位贤君,王夫之《楚辞通释》云:“三后,旧说认为

三王,或鬻熊、熊绎、庄王也”[5]。第四,蒋骥的《山带

阁注楚辞》云:“三后,见吕刑,谓伯夷禹稷也”[6]。在这里,蒋骥则认为三后是指“伯夷、禹、社稷”。那么,“三后”究竟是指谁,前辈学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这需要从先秦的典籍入手进行考证。

1 “三后”在先秦典籍中的记载“三后”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必命》,“王曰:`三后协心,同底于道,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四夷左衽,

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气。

'”,《尚书·吕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

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稷降播种,家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依据这一条,认为《离骚》中的“三后”指的是伯夷、禹、稷。游国恩先生在

《离骚纂义》中则指出:

“就上下文义而言,三后指贤君,众芳喻贤臣,确然无疑,故蒋氏之说,似嫌迂曲”[7],从而否定了蒋骥的说法。

“三后”一词在《诗经·大雅·下武》中也曾出现,“三后在天,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通过上下文理解,“三后”当然不是蒋骥所谓的伯夷、禹、稷,“经六章,皆言武王益有明智,配先人之道,成其孝思,继嗣祖考之迹”,“皆是继文能昭先人之功焉”[8]。“三后指周的先祖“大王、王季、文王,”“言后人能继祖者,维周家最大,谓大王、王季、文王稍稍就盛者也”[8]。除此之外,周人诗歌中还有“二后”,《大雅·昊天有成命》云:“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这里出现的“二后”是指周文王、周武王,与《尚书·吕刑》中的“三后”当然更无丝毫联系了,“三后”和“二后,都是周人的先祖,与三代的三位贤君无关。

“三后”一词在《左传·昭公》中也曾出现,昭公三十二年,赵简子问于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明服焉,诸侯与之,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也。”,对曰:“……三后之姓,于今为庶,王所知也”。杜预注:“三后,虞、夏、商。”孔颖达疏:“从周而上,故数此三代。”在这里,于史墨只说了“三后”,没有具体指明,根据杜预、孔颖达的注疏,应该可以理解为上古的三位贤君,但也不是王逸的所谓“禹、汤、文王”,而是指舜、禹、汤,由此可见,王逸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但仅仅根据这一条并不能说明屈原所谓的“三后”是指“舜、禹、汤”。又如《淮南子·人间训》云:“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而据上下文,“三后”显然指禹、契、后稷而言。又如《文选·鲁灵光殿赋》云:“上及三后,淫妃乱主。”李善注引《国语》史苏语,谓“三后”指夏桀、商纣、周幽。可见,古人用“三后”一语,并非专有所指,而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那么,三代的三位贤君在先秦的一些典籍中有无记载被称为“三后”的呢?《礼记·郊特性》:“周弁,殷冔,夏收。三王共皮弁素积”,《礼记·内则》:“凡养老,五帝宠,三王有乞言”,《礼记·学记》:“三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礼记·乐记》:“三王异世,不相袭礼”,《礼记·中庸》:“子曰:`吾学夏礼…吾学殷礼…吾学周礼…故君子之道…考诸三王而不缪…'”。在这些记载中,显然“三王”是指夏、商、周三代的君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也。”赵歧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也。”由此可以看出,在先秦尤其是战国时代,三代的三位贤君习惯上是被称作“三王”而非“三后”的,三代的三位贤君在战国时代没有被称作“三后”的。在楚辞《大招》中,有“以比三王”,“魂乎来归,尚三王只”,王逸注:“尚,上也。三王,禹,汤,文王也。”在这里,王逸同样把“三王”注解成“禹、汤、文王”,那么“禹、汤、文王究竟是被称作”三王“还是”三后”?由此可见其矛盾的地方了,而根据战国时代典籍的记载,“禹、汤、文王”战国人称其为“三王”,这似乎是一种习惯用一语了,无须特殊指明的,可见,把“三后”解释为三代的三位贤君是不合适的,由此再次证明王逸、蒋骥的说法是不可信的。而三黄五帝中的任何三位在先秦典籍中都没有被合称为“三后”,所以朱熹、王树柟的观点自然是不信的,也是无根据可言的。

2 “三后”与楚国的三位先君

“三后“即不是指三黄五帝中的任何一位,也不是指王逸注的所谓“禹、汤、文王”,无疑“三后”应该是指楚国的三位先君。戴震的《屈原赋注初稿》云:“三后,即下`前王',谓楚之先君贤而昭显者。故不目其名,今未闻。余以下`前王'证之,屈子所言,当先及本国,其但云`三后'者,犹周家言`三后在天',即指大王、王季、文王,在楚言楚,其熊绎、若敖、蚡冒乎?”[9],戴震认为,“三后”在周指周之先祖,那么在楚也应该是指楚国的先君了。那么“三后”究竟是指哪三位楚国先君呢?是不是戴震所谓的“熊绎、若敖、蚡冒”,这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得臣、斗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杜预注“鬻熊”为“祝融之十二世孙”。在这里,楚成王因为夔子不祀祝融、鬻熊而举兵灭了夔国,先秦时有“民不祀非族”的说法,说明鬻熊与祝融是楚人祭祀的先祖。《国语·郑语》记载有史伯的一段议论:“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毕兴矣!”可见,在周太史看来,芈姓荆楚是祝融的后裔。

祝融是楚先祖,文献也有明确记载。《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谓“颛顼氏有子曰梨,为祝融。”《山海经·大荒西经》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又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抑)下地”。这里将祝融指为颛顼之孙。《世本》说:“颛顼娶于滕坟氏之子,谓女禄,是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又说:“颛顼生稱,稱生卷章。”《左传·昭公十七年》记:“郑,祝融之虚也”。“当年的郑,在今河南新郑县,位于中原腹地。据《国语·郑语》所记,祝融的后裔有八姓”[10]。李学勤先生认为:“祝融八姓的早期分布,北起黄河中

53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1卷 

游,南至湖北北部,可以说是环处中原,《左传》昭十七年梓慎云郑为`祝融之墟',很肯能是祝融八姓的中心。推本溯源,八姓的原始分布都是中原及其周围”[11]。

3 “三后”与老童、祝融、鬻熊

《史记·楚世家》中对楚之先世作了如此的概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皇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升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史记》注引徐广曰:“《世本》云:老童生重黎及吴回。谯周曰:老童即卷章。”《史记集解》引谯周曰“老童即卷章”。《史记索隐》谓“卷章名老童”。《大戴礼记.帝系》:“颛顼取于滕奔氏,滕奔氏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老童娶于竭水氏之子,谓之高緺氏,产重黎及吴回”。《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隗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郭璞注:“耆童,老童,颛顼之子。”1987年湖北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出土的卜筮祭祷竹简中[12],记有楚先祖名老僮、祝融、媸盦、荆王、武王等,而且指出老僮—祝融—媸盦的顺序。“`盦'字常见于楚国文字中的王名,前人已经指出相当于文献中楚王名的`熊'字。`熊'字读入喻纽,`盦'读影纽,古读清浊不分,于声至近……知此文之`盦'可读为熊”。`鬻'字是喻母觉部字,`鬻'字和喻母冬部的`融'字刚好入、阳通转,`媸'和`融'都从`蠹'省声,故可与`鬻'通假,包山竹简提到的这个楚先不是别人,乃是文献中的鬻熊”[13]。而关于鬻熊的记载,《汉书·艺文志》中亦有《鬻子》二十二篇,但其中一部分已佚失,今存本一卷十四篇,乃唐人逢行珪所献。清人严可均认为:“《鬻子》非专记鬻子之语,故其书于文王、周公、康叔皆曰`昔者'。`昔者',后乎鬻子之言也。古书不必手著,《鬻子》盖康王、昭王后史臣所录,或鬻子子孙所记”[14]。在这里,《鬻子》一书固然是后人所依托,但鬻子受到的推崇,确也表明了他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所以不论从出土的文献中,还是后代的记载中都能证明鬻熊却为楚国的先祖之一,而且由此也再次可以证明,在祝融之前还有老童一世,而《史记·楚世家》中的“卷章”应该是形近致讹,原名应为“老童”。

《史记·周本纪》说,周文王在位时,有“鬻子”“往归之”。这“鬻子”就是鬻熊。《世家》云;“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这“子”,应为周朝给予内附的异族封号,是一种原始的爵位,其后成王封熊绎,为楚子,正是由于鬻熊当年的功绩。由此也再次证实,鬻熊被尊为楚国之先祖之一,确不为过。

4 结 语

王夫之和戴震指出了“三后”是楚国的三位先祖,但具体是哪三位则没有定论。而笔者认为不论从现在传世的文献还是出土的文献以及后世的流传来看,都已经说明了“三后”是指楚国的三位先祖,而这三位先祖就是老童、祝融、鬻熊。

参考文献:

[1]宇禾青.骚魂照诗心———李贺诗风略说[J].辽宁工程技

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78.

[2]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7.

[3]朱 熹.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76.

[4]王树柟.离骚注[M].清光绪新城王氏石印本.

[5]王夫之.楚辞通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4.

[6]蒋 骥.山带阁注楚辞[M].北京:中华书局,1958:35.

[7]游国恩.离骚纂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52.

[8]郑玄笺、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文渊阁

四库全书版,卷十六,1999.

[9]戴 震.屈原赋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137.

[10]张正明.楚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

[11]李学勤.谈祝融八姓[J].江汉论坛,1980,2(5):28.

[12]湖北省荆沙钱路考古队.包山楚简[M].北京:文物出

版社,1991.

[13]李学勤.包山简—楚先祖名载李学勤学术文化随笔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327.

[14]顾 实.汉书艺文志讲疏(第四版)[M].北京:商务印

书馆,1929:58.

[责任编校:姜 冷]

535

 第5期 高 芳:《离骚》“三后”考辨

《离骚》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3、“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6、《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 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 11、《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 12、《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 13、《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 14、《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 ,。 15、《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 16、《离骚》中屈原用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 17、《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话: ,。 18、《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 19、《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 20、《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 21、《离骚》中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的两句: ,。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 ,悠悠我心。呦呦鹿鸣,。 明明如月,。,心念旧恩。,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依依墟里烟。户庭无尘杂,。 久在樊笼里,。 蒲苇韧如丝,。 ,子无良媒。,以望复关。 士之耽兮,。,三岁食贫。 ,二三其德。兄弟不知,。 淇则有岸,。总角之宴,。 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行道迟迟,。我心伤悲,。 《离骚》理解性默写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节选(粤教版).._模板

《离骚》节选(粤教版).._模板 小黛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

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2.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研习课文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帝高阳之苗裔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惟草木之零落兮 以又重之以修能 路幽昧以险隘 忽奔走以先后兮 B.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作业:熟读课文

《离骚》节选(粤教版)..

《离骚》节选(粤教版).. 小黛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三、教学设想 1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 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 力。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 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 教学时数 2 课时。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1 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 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

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 诗歌, 《诗经》 《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 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 学修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 陶。 2 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 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 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 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 研习课文 1 读课文。 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 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 课堂训练。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帝高阳之苗裔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以又重之以修能

《氓》《离骚》理解性默写题

《氓》和《离骚》的理解性默写题 《氓》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 ,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6.在《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9.运用对比手法写女主人公婚前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的语句是:,。,。 10.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1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12.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13.点明女子无奈拖延婚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写女子因为思念而眺望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出男子心满意足之后就凶恶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女子兄弟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凡事都有边际,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出男子当年海誓山盟,如今却违背誓言,最终女子选择与男子决绝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诗句是: ,。 3.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 , 。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调和的,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________ _ _,____ ____ ____。继而指斥那班奸佞小人违背规矩,追随邪曲,为了顺适人意,不惜歪曲真理的语句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 ___,_____ ______。

高考理解性默写《离骚》(附答案)

《离骚》理解性默写 真题回顾 (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5全国新课标Ⅰ卷)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3、“,___________ __________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6、《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 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 11、《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 12、《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 13、《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 14、《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 ,。 15、《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16、《离骚》中屈原用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 17、《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话:,。 18、《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 19、《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 20、《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 21、《离骚》中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的两句: ,。

高中语文 4.15《离骚》课文精讲 粤教版

15.离骚(节选)·课文精讲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为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2.《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离骚》作为长篇巨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离骚》的创作,既根植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述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二、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是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三、重点字词

最新《离骚》理解性默写整理

《离骚》理解性默写 1. 屈原《离骚》中(),()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对广 大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 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3.《离骚》一诗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 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 4.屈原的诗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表现对人民的深 切同情的句子:(),()。 5.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 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 诗是:(),()。 6.《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相似的境遇。 7.《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 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8.《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 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9.《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 行高尚的两句:(),()。 10.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 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11.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的名句(),()体现了他用崇尚忧国忧民的美德约束自己,即使为此牺牲生命也不足 惜的情感。 1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 然死多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是:(),()。 13.《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 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1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 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15.《离骚》一文中,屈原用(),(),()三句,指出了楚怀王荒唐,群小嫉恨,时俗取巧的污浊、绝望之境。 16.《离骚》中表现屈原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 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17.《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 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18.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离骚》公开课教案

《离骚》教案 屈原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2.通过探究问题,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欣赏《屈子行吟图》。 背景:古树野花石头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荒凉萧瑟的意境渲染了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 屈原:愁眉紧锁,面容憔悴、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但不颓废); 穿着:挺劲飞扬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使屈原显得庄重、傲岸、气宇轩昂。 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笔绘画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屈原自己,借助作品走进屈原内心。 二、解题 司马迁:“离骚者,犹离忧也。”——遭受忧患。 班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遭遇忧愁。 王逸:“离,别也;骚,愁也。”——离别的忧愁。 三、诵读——感诗韵,体会诗在形式上有何特点。 (一)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有何作用? “兮”是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位子不同,作用也不同。 句中——语音延长; 句间——语意未竟;

句尾——表感叹。 本文“兮”均用于句间,表示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 (二)每句二至四个节拍。 三、文本解读 (一)第一段中需重点讲解的字、词、句。 太息——叹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关心民众,关注民生,塑造了一位忧民的的诗人形象。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强烈的自信和无所畏惧,以生命的挚诚来捍卫自己的理想。 蕙、茝——《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香草、美人,香草、美人作为诗歌意象是屈原的创造。 【补充】王逸《楚辞章句》在总论《离骚》时写道:《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自拟弃妇而抒情,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形象生动。 蛾眉——蚕蛾的眉(即触角,细长而曲),用以形容女子美貌,喻高尚德行。 鸷鸟——鸷,比刚强正直的人;鸟,比世俗的人。 方圆——比根本不相同的两种人,“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 (第二段中的重点字、词、句,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 (二)问题探究 1.从第一段中可看出屈原是个怎样的人? (忠贞、有高尚德行) 【补充】司马迁:“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如此俊杰,为何“朝谇而夕替”? 灵修浩荡——君主清浊不分,忠奸不辨的昏庸。 众女——周围众多小人,屈原与他们有着尖锐冲突。

《离骚》理解性默写含答案复习课程

《离骚》理解性默写 含答案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 句:,。 3、“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 句:,。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6、《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 句:, 。 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 11、《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 12、《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 13、《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 14、《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 ,。

15、《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 16、《离骚》中屈原用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 17、《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话: ,。 18、《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 19、《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 20、《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 21、《离骚》中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的两句: ,。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 ,悠悠我心。呦呦鹿鸣,。 明明如月,。,心念旧恩。,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依依墟里烟。户庭无尘杂,。 久在樊笼里,。 蒲苇韧如丝,。 ,子无良媒。,以望复关。 士之耽兮,。,三岁食贫。 ,二三其德。兄弟不知,。 淇则有岸,。总角之宴,。 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行道迟迟,。我心伤悲,。 《离骚》理解性默写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教案粤教版必修

《离骚》创新教案设计 赵序行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4、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所以我设计了诵读和点拨的学习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4、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一、导入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简介作者及《离骚》 1、作者简介 屈原 简历:屈原是楚国出身贵族,早在楚怀王时就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成就: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所开创的新诗

离骚教学设计一等奖

离骚教学设计一等奖次2015-12-18 16:35134353课时共5 离骚高中语文2003课标版人教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1 、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2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2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2重点难点、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1 2、品味、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感受浪漫主义特色。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1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第一学时3学时重点教学过程(0)评论、诵读诗歌,把握生字词,把握骚体诗的节奏,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31、了解有关文学知识;学时难点评论(0)3、诵读诗歌,把握生字词,把握骚体诗的节奏,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1活动【导入】一、了解背景及文学知识,整体诵读诗歌教学活动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导入课题 2活动【讲授】二、屈原及相关文学知识简介1.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他一生的活动主要在楚怀王和楚襄王时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爱国诗人。 1953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作为政治家的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诬陷,被楚怀王疏远,又被顷襄王放逐。屈原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278)前(年21王 作为大诗人的屈原,他的诗歌标志着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进入到个人独创。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中这些作品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罪恶行径,《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自己进步的政治主张,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的精神。2.关于楚辞“骚”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指代楚辞的,故称“骚体诗”。楚辞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创新和解放。《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是屈原最重3.节,共2464字。要的代表作。全诗全诗372句,分933活动【活动】三、整体诵读诗歌 1、放录音: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nu miǎìjí gókuāzhuchàòch修姱谣诼侘傺岌岌攘诟偭规矩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价。 (1)指正生字的读音。 (2)诗句节奏指导 骚体诗的节奏要复杂一些,但仍有规律可循,这就是每个诗句都可以分成两半,中间用虚词连接,前一半占两拍,后一半看起来似乎只有一拍,但加上延长音或停顿,其实也是两拍。所以,它的基本句式是: X——XX虚词XX(空拍或加语尾助词),一般一句是三四个节拍。 下面试从课文中举几个例子,虚词皆加括号。 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节选(粤教版)

《离骚》节选(粤教版)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2.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研习课文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离骚》优秀教案设计

《离骚》优秀教案设计 《离骚》优秀教案设计 1.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一)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区别: 大家知道,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向来是风骚并称,风指的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以国风为精华内容的《诗经》,骚则指屈原的离骚。他们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要学习《离骚》,首先要搞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如同李白之于杜甫,《西游

记》之于《红楼梦》,现实主义是直接反映现实,浪漫主义不是不反映现实,而是借助很多大胆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等艺术手法曲折的表现现实,比如孙悟空——人猴和一的形象,俩跟头就可以把经取回来,但作品中却让他们历尽磨难,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但他告诉我们的是克服困难才能做成事情,也是反映现实,还有那些妖怪,社会黑暗的反映。所以他们是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方法,殊途同归。 (二)关于屈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他名平,字原,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我们对他评价很高: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位文人诗人,第一位知识分子(必须依托于一位君主,诸葛亮本事多大,依附于刘备,从来未产生过取而代之的念头,刘邦、项羽则不同,后来中国文人的特点源自于屈原。)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有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

《离骚》理解性默写92634

《离骚》理解性默写 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 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明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遭贬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屈原在《离骚》中揭露楚国朝政的黑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巧用比喻,揭露佞臣巧于言语,背违先圣之法,随心所欲,恣意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揭露人臣不修仁义,背弃忠直,随从枉佞,苟合于世,以求容媚。 12.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在《离骚》中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

离骚节选优秀教案

离骚节选优秀教案 《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以物喻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中,可谓引喻之妙。以下是离骚节选优秀教案,随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 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 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引导学生鉴赏的《屈子行吟图》 (补充:画面通过古树野花,顽石曲径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的随意铺设,造成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渲染

了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屈原愁眉锁眼、面容憔悴、髯髯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寂苦,但决不变心从俗的坚强意志,溢于言表。画面以挺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并在腰间配一随步摆动的飘带,进而加强了屈原飘然远行的气氛,使屈原显出庄重、傲岸的神态和气宇轩昂的样子。) 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画笔绘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屈原自己,下面我们就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走进屈原内心。 二、解题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指什么? 明确:“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楚辞中的《离骚》。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细致去感知其魅力。 三、诵读——初感诗韵 请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高二《离骚》理解性默写试题(含答案)

《离骚》理解性默写试题 1.《离骚》一文中描写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离骚》中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4.《离骚》中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5.《离骚》中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6.《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7.《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8.《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9.《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0.《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1.《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12.《离骚》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答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3.《离骚》中用香草作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 14.屈原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15.《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6.《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高中语文离骚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离骚理解性默 写及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中语文《离骚》理解性默写 《离骚》默写一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理想九死不悔的语句是:,。4.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5.屈原在《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6.屈原在《离骚》中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以佩带香花香草来象征自己要修养的品行的句子是:,。 7.《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不肯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8.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提高修养当做常态的句子是:,。 《离骚》默写二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是:,。 2.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 是:,。 3.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 是:,。 4.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 是:,。 5.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 是:,。 6.表现作者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了解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 是:,。 7、《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 句:,。

《离骚》默写三 1、《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 句:,。 2、《离骚》中屈原用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 句:,。 3、《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话:,。 4、《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5、《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 句:,。 6、《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 句:,。 7、《离骚》中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着的两句:,。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 句:,。 《离骚》默写一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6.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7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8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离骚》默写二答案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4.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7、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离骚》默写三答案 1、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4、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7、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8、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9、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