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六)二 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科学巨人2

(专题六)二 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科学巨人2

(专题六)二 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科学巨人2
(专题六)二 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科学巨人2

(一)牛顿宇宙定律的发现者:

一、牛顿的科学成就:

二、特点:A、注重实验;B、力学体系的数学化

三、晚年时期:晚年时期,兴趣转向政治、神学

四、意义::

⑴牛顿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力学体系;

⑵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和星体运动统一在相同的物理定律之中,从而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为近代天文学奠定了基础,对以后的天体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⑶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当作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另外,牛顿力学理论能够预见新的物理现象,并能以天文观测或试验论证其正确性,如:海王星的发现过程。

五、全面认识牛顿:

1、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2、建立起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宇宙定律的发现者

六、牛顿力学体系的局限性:

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质之上。时间和空间都是绝对静止。绝对时空观符合人们的日经验,但无法解释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微观世界中的粒子运动。

探究:牛顿获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⒈主观条件:

善于思考与观察的学习习惯;虚心好学的学习态度;严肃的科学态度;

科学的研究方法;勤奋的探索精神;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

⒉客观条件:

①西欧思想解放运动提供思想基础;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③前人的研究成果为牛顿提供很好的条件;

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理论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又对理论发展提出迫切要求。

(二)追寻空间和时间存在的本质:

一、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

二、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1)一战爆发后,公开发表反战宣言,呼吁结束战争。

(2)二战中建议美国研制原子弹,但对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使用原子弹不满;

(3)二战后为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主义,进行不懈斗争。

认识: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推动作用

“科学改变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能造福人类但如果运用不当,也能危害人类。

【典型例题】

材料一、“我并不认为自己是释放原子弹之父。我是以一种很间接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实上,我没有预见到原子能会在我这个时代释放出来。我只是在理论上认为它是可能的。通过链式反应的偶然发现,它成为了现实,而这不是我能预料到的。它是哈恩在柏林发现的,但他曲解了自己的发现。正确的解释是丽塞·梅特勒提供的,他从德国逃出来,将消息告诉了尼尔斯·玻尔。”“由于我不能预知原子能在今后的益处,我只好说目前它是个威胁。但也许这样也好。它可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倘若没有这种恐惧的压力,这种秩序不会出现。”——爱因斯坦

材料二、爱因斯坦等人建议造原子弹是出于止战救世之社会责任心,战后反对核军备竞赛也是出于保卫和平的社会责任心。这里的问题出在科学成果一旦付诸应用,就不再是科学家所能控制的了。爱因斯坦一心想抢在希特勒之前造出原子弹,使世界免于浩劫,未曾料到战后核军备竞赛竟将世界推向毁灭的边缘。

材料三、罗索与爱因斯坦几乎是同一时代的人,政治观点比较接近,当爱因斯坦为核时代的人类安全呼吁时,他对原子能的利用前景进行了预测:“人类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利用原子能的方法。迄今为止,人们主要注意的是它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而忽视它可能产生的和平作用,应当说是一个重大错误。原子能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能源,尤其是在陆地、海上和空中运输的能源。它在医疗方面的广泛作用已经得到了证明,并且,它今后治愈的病人数目将很快赶上它能杀死的人的数目。”“人们可以肯定的是:原子能将在很多方面取代煤和石油作为一种能源,因此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1)材料一中爱因斯坦承认自己是原子弹之父吗?为什么?如何认识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关系?

答:不承认。因为没有预见到原子弹在他那个时代释放出来成为现实,原子弹是经历了其他科学家的努力和美国政府的支持而最终产生的。

关系:爱因斯坦只不过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他建议造原子弹,但他本人并未参与其中。(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建议造原子弹和之后反对核军备竞赛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试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答:保卫和平、止战救世之社会责任心。

致力于防止核战争,领导组织“原子科学家委员会”,出版《原子科学家公报》等。

(3)结合材料一、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在原子能方面成就的影响。

答:积极方面: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不敢发动世界大战;原子能的多种和平应用,提供新的能源,在医疗方面的广泛应用等。

消极方面:原子弹给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战后核军备竞赛竟将世界推向毁灭的边缘,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2、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务必抢在法西

斯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后来,当原子弹真的从潘多拉魔盒里跳出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大错误就是建议研制原子弹。他痛心地说,“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1)请问他的思想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答:不矛盾,爱因斯坦建议制造原子弹是为了尽快结束战争,保卫和平,而对原子弹的使用给日本和平居民带来了灾难,使他感到痛苦,同样说明他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利用原子能。

(2)我们应如何对待科学的发展?

答:科学理论对科学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能造福人类,但如果运用不当,也能危害人类。

3、爱因斯坦说,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请回答:

①“牛顿时代”在物理学上指什么时代?

答: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时代

②有人认为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在历史上的光辉完全被摸掉。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牛顿的?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答:爱因斯坦认为,牛顿“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其理论对现代物理学仍然具有指导作用。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在欧洲启蒙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神学的运动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科学时代。相对论是在经典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评爱因斯坦的科学观

评爱因斯坦的科学观 提要:本文就爱因斯坦的科学观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论。作者指出,爱因斯坦把科学视为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的统一体,他既反对纯粹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又反对唯理主义的科学观,而且认为科学的伟大目的在于从尽可能少的公理和事实出发,通过逻辑演绎,概括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爱因斯坦关于科学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科学的逻辑的统—问题的思想也是耐人寻味的。两种科学理论(构造性理论和原理理论)的划分、原理理论的结构以及科学体系的层次性的观点,也是爱因斯坦科学观的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另外,爱因斯坦关于科学危机与革命的思想,关于科学的物质作用和精神作用对人类事务和历史进程的巨大影响的思想,也是比较深刻的。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革新家,他不仅以其卓著的科学贡献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而且也以其天才的思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爱因斯坦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对科学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针对科学及其与之有关的问题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本文仅就爱因斯坦的科学观作一简要的评论。 1)科学:它的目的和本性 什么是科学(这里主要是指自然科学)?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认为科学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果,是关于自然界的有条理的知识。有人则认为科学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过程,科学是创造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它意味着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堆静态的学说。也有人认为无需给科学下—个严格的定义,因为过于刻板的定义有使精

神实质被阉割的危险。 然而,在爱因斯坦看来,要人们对什么是科学得出一致的理解,实际上并不困难。他认为:“科学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起来。说得大胆一点,它是这样一种企图:要通过构思过程,后验(posterior)地来重建存在。”他还认为:“科学并不就是一些定律的汇集,也不是许多各不相关的事实的目录。它是人类头脑用其自由发明出来的观念和概念所作的创造。”他甚至直截了当地把科学定义为“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1],p.253)。显而易见,爱因斯坦关于科学的概念是指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的统一体,而没有偏执于一端。而且,他既反对把科学视为对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的纯粹经验主义之科学观,也反对把数学知识视为一切知识的原型,从而要想使理性成为关于世界,至少是关于世界中基本事物的知识的源泉之唯理主义的科学观。他在对立的两极保持了必要的张力,这种看法显然是合理的。 爱因斯坦进而谈到科学的目的或企图。他说:“科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尽可能完备地理解全部感觉经验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通过最少个数的原始概念和原始关系的使用来达到这个目的。(在世界图像中尽可能地寻求逻辑的统一,即逻辑元素最少。)”([2],p.344)(请读者注意:这里的“原始概念和原始关系”是指“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他还说过:“科学是这样一种企图,它要把我们杂乱无章的感觉经验同一种逻辑上贯彻一致的思想体系对应起来。在这种体系中,单个经验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5周)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5周)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含解析) 2020-12-12 【关键字】语文、建议、情况、成就、空间、领域、会议、地方、问题、体制、尽力、密切、现代、文明、公开、合作、召开、保持、发展、建设、建立、提出、发现、研究、突出、安全、情绪、思想、力量、成果、精神、基础、需要、利益、环境、工程、活力、体系、能力、作用、规模、结构、水平、速度、进取、塑造、吸引、营造、倡导、形成、丰富、满足、管理、坚持、鼓励、帮助、发挥、教育、改善、创新、改革、实现、推动、实施、规范、新发展、中心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

虚拟世界的领导巨人——马云领导力分析

领导学 课程考核论文 授课教师:李毅 授课学期:2013-2014 /2 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 课程代码:101706 课程序号:0426 学分:2 姓名:赵佳 学号:2011118319 班级:财务管理(1)班 2014年6月

虚拟世界的领导巨人 ——马云领导力分析 【摘要】:马云曾在一次中小企业见面会上对创业者们说到:“小企业成功靠精明;中等企业成功靠管理;大企业成功靠的是诚信。”这句话非常精辟的概括了马云对企业战略方向和管理模式的独到眼光。然而,无数的企业家都坚信,这句话只是马云领导力和领导艺术的冰山一角。本文将以马云的领导战略和他的领导能力为例来解读什么是领导,真正的领导是怎么样的,以及怎么去正确地领导。 【关键字】:马云影响力孔雀型领导权变激励 一. 什么是领导? “领导”这一术语的概念一向是众说纷纭的。理查德在《领导学——原理与实践》中写道:“领导就是存在于领导者与其追随者之间的一种有影响力的 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寻求改变并期待其结果能够反映他们的共同目标。”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成功领导也许能在某些程度上为我们揭示这一存在在领导 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关系。 领导,意味着用智慧带动影响力。在马云的公司里,服从与被服从,不是仅仅依靠管理者的层级高低,更重要的是因为智慧和理念以及领导者个人的影响力。无论你是中层领导,高层领导甚至是基层领导,智慧的思考和理性的意见永远是真理。马云在公司里仅仅拥有10% 左右的股份,理论上这并不足以左右阿里巴巴的前进方向和战略策划。但是,令人吃惊的是从阿里巴巴建立之初,马云就在以他独有的方式,独有的智慧,独有的哲理在领导并影响着这个巨大的组织。马云曾经谈到: “我觉得这个公司需要把股权分散,管理和控制一家公司是靠智慧。”马云并没有笃行着传统的管理概念,他没有控股阿里,马云甚至还是一个网络门外汉,也就是说他也并没有从技术上控制着这间巨大的公司。马云在一次采访中告诉记者,“我虽没控股,但我控制了阿里巴巴这个团队”。后来马云又说道:“其实,我也没有控制团队。我永远相信一点,就是不要让别人为你干活。这就是智慧的力量,它远胜于知识本身!”可以说,马云 的智慧使其拥有了影响力,而他的影响力促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 领导实际上也是一种相互的影响行为。在大多数组织中,上下级之间是相

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

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 量子论 1905年3月写的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的观点》,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扩充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即统计的平均现象),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即涨落现象),光则表现为粒子。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以后的物理学发展表明:波粒二象性是整个微观世界的最基本的特征。这篇论文还把L. 玻耳兹曼提出的“一个体系的熵是它的状态的几率的函数”命名为“玻耳兹曼原理”。在论文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地解释了光电现象,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R.A.密立根予以实验证实。“由于他的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爱因斯坦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分子运动论 1905年4月、5月和12月他写了3篇关于液体中悬浮粒子运动的理论。这种运动系英国植物学家R.布朗于1827年首先发现,称为布朗运动。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3年后,法国物理学家J.B.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这使当时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者F.W.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创新纪元的狭义相对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理论。这是他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了克服新实验事实同旧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以洛伦兹为代表的老一辈物理学家采取修补漏洞的办法,提出名目众多的假设,结果使旧理论体系更是捉襟见肘。爱因斯坦则认为出路在于对整个理论基础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他从自然界的统一性的信念出发,考察了这样的问题:牛顿力学领域中普遍成立的相对性原理(力学定律对于任何惯性系是不变的),为什么在电动力学中却不成立?而根据M.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这种不统一性显然不是现象所固有的,问题一定在于古典物理理论基础。他吸取了经验论哲学家D.休谟对先验论的批判和E.马赫对I.牛顿的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概念的批判,从考察两个在空间上分隔开的事件的“同时性”问题入手,否定了没有经验根据的绝对同时性,进而否定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以及“以太”的存在,认为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必须加以修改。他把伽利略发现的力学运动的相对性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实验事实,提升为一切物理理论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同时又把所有“以太漂移”实验所显示的光在真空中总是以一确定速度□传播这一基本事实为提升为原理。要使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同时成立,不同惯性系的坐标之间的变换就不可能再是伽利略变换,而应该是另一种类似于洛伦兹于1904年发现的那种变换。事实上,爱因斯坦当时并不知道洛伦兹1904年的工作,而且两人最初所提出的变换形式只有在□/□的一次幂上才是一致的;现在所说的洛伦兹变换,实质上是指爱因斯坦的形式。对于洛伦兹变换,空间和时间长度不再是不变的,但包括麦克斯韦方程组在内的一切物理定律却是不变(即协变)的。原来对伽利略变换是协变的牛顿力学定律,必须加以改造才能满足洛伦兹变换下的协变性。这种改造实际上是一种推广,是把古典力学作为相

14高考 阅读 汇编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新课标卷Ⅰ)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自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l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 相关链接 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l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革命的旗手。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和叔父开的电气小工厂和家庭的自由派思想,使他童年就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加上音乐熏陶。他从小脑中就充满许多奇思还想,例如4岁时就奇怪为什么罗盘针总是转向南方?它周围有什么东西推动它?小学时排犹浪潮、军国主义教育方式和宗教礼仪等使他厌恶权威,他说:“我这个教徒在12岁时突然终结了,通过阅读科普书籍,我很快领悟到圣经里的许多故事不是真的。我认为青年被政府用谎言故意地欺骗了”。12岁时他一口气读完《几何学原》本,并练习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定理。他特别喜欢读《自然科学通俗丛书》中如《力与物质》等书。13岁时读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使他的思考转向宇宙、哲学和自然现象中的逻辑。他的数学物理很出色,但其余学业成绩不佳。15岁时,即他中学毕业前一年本已准备“因神经系统状况不佳”休学,学校却以其自由主义思想令其退学。他在辗转意大利和瑞士的高校人学考试中曾因无中学文会和外语、生物课成绩不佳而落榜。1895年在阿。劳人大学预科班,过

了一年愉快的学习生活。他随时将思考记人身边的小本,例如“追光问题”:观察者随光前进时,会不会看见电磁波形成停止的驻波?1896年,他进人瑞士苏黎世工科大学师范系(实即数理系)。他喜欢在物理实验室观察实际现象。读科学原著和思考现代物理学中的重大问题。1900年毕业后失业两年才到瑞士专利局任三级鉴定员,这里的七年是他辉煌的科学创造时期。1902~1905年,他和两个青年朋友每晚阅读和讨论哲学与自然科学著作,戏称为“奥林比亚科学院”。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任柏林大学教授和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法西斯政权建立后。爱因斯坦受到迫害,被迫离开德国。1933年移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在美期间,1940年取得美国国籍。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中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实用文本阅读科学巨匠波尔

文本有六个小段,外加两则相关链接,依次记述的事件可分为四类: 1波尔与爱因斯坦旷日持久的学术辩论(①-②节) 2波尔在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的“伯乐”角色(③-④节)3帮助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及在美国获得“原子为了和平”奖(⑤-⑥节) 4理论物理学贡献以及为祖国工作(相关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新课标卷Ⅰ) 科学巨人玻尔 ①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

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②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角度:身份物理学界代表 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角度:内容基础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角度范围

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纯学术)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没有私人恩怨) 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

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1、波尔与爱因斯坦旷日持久的学术辩论 ③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揭秘世界上最高的六位巨人(组图)

揭秘世界上最高的六位巨人(组图) 北京时间8月27日消息,据美国《心理绒毛》杂志报道,作为中国体育的代表人物,姚明2.26 米的身高让无数人羡慕不已,但在下面将要介绍的“世界第一高人”他们甚至比“小巨人”还要高。身高在给这些人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让他们遭遇常人难以想象的诸多麻烦。 桑迪·艾伦:世界上最高的女人: 8月13日病逝前,桑迪·艾伦(Sandy Allen)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确认为世界上最高的女人——7英尺7英寸(约合2.31米),这一纪录她从1976年保持至今。她联系吉尼斯的初衷只是为了结交相同身高的朋友。她写道:“不必说,我的社交生活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有读者对新书的评论会点亮我的生活。” 后来,桑迪变成公众人物,出现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博物馆,同时频频在青年团体和教堂作演讲。她在《投下巨人的阴影》(Cast a Giant Shadow)的书中谈到了自己的经历,参演过多部电影,还是“分裂尖端”(Split Enz)乐队1982年推出的一首歌的创作素材。 罗伯特·瓦德劳:有史记载的世界第一高人 罗伯特·瓦德劳:有史记载的世界第一高人 罗伯特·瓦德劳(Robert Wadlow )是有史记载的世界“第一高人”。他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尔顿,家庭成员都是平均身高,而他出生时身高也算正常,但

后来因脑垂体肥大,生长激素分泌过盛而不断“疯长”。去世之时,他的身高已达 到惊人的8英尺11英寸(2.72 米)。因医学方面的原因,他仍不断在往高长。 后来,瓦德劳获得一所大学的奖学金,他的理想是成为律师,但超高的个头 让瓦德劳很难完成学业,他甚至连铅笔和钢笔都拿不住,伊利诺伊州的冬天寒气 袭人,他害怕在学校教学楼之间行走会摔倒。上了一年学后,他加入马戏团,后 来成为国际鞋业公司的亲善大使。因出生在奥尔顿,瓦德劳通常被人称为“奥尔 顿巨人”。 1940年,瓦德劳没发现用支架固定的双腿起了泡,结果导致他受感染,这 是致命的。超过3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他被放在一个半吨重的棺材里下葬, 坟墓上面用混凝土建成拱顶状,防止遭到盗墓贼的破坏。他的家人还将瓦德劳的 物品付之一炬,避免收藏家将这些东西作为古怪的展品展出。瓦德劳的雕像矗立 在美国许多地方。 姚德芬:有望获世界最高女性的正式证书 安徽省舒城籍女巨人姚德芬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从世界吉尼斯总部获得世界 最高女性的正式证书。姚德芬出生于1973年,身高7英尺8英寸(约合2.34 米)。尽管她具有成为中国体育界超级巨星的潜力,不过因肢端肥大症所引发的健康问题,她的身体素质其实非常差。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垂体腺即使在青春期之后仍继 续分泌激素,这通常是由肿瘤引起的。 姚德芬不识字,急需钱养活年迈的父母,于是加入马戏团,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父亲去世后,姚德芬受到马戏团经理的虐待,后者否认姚德芬身患病症,逼 迫她跟马戏团续签合同。偶然一个机会,英国一家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发现姚德芬 一贫如洗,且营养不良,健康状况日渐下降。他们拍摄了一部讲述姚德芬经历的 纪录片,在《探索频道》播出,并安排她接受两名知名专家的免费医疗护理。 这两位专家还给她建了网站,在了解到姚德芬的不幸遭遇后,许多人慷慨解囊,纷纷捐款,使她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待姚德芬的病情稳定下来,她将接 受一次手术,将剩余的垂体腺瘤摘除,这种病使她的视力一天不如一天。 乔治·穆雷萨:身材最高的NBA球员

爱因斯坦科学名言

爱因斯坦科学名言 导读:本文是关于爱因斯坦科学名言,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2、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对客观事物的热爱和专心。 3、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4、别担心你的数学,我跟你保证,我在数学上的困难比你还多。 5、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 6、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7、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8、人所具备的智力仅够使自己清楚地认识到,在大自然面前自己的智力是何等的欠缺。如果这种谦卑精神能为世人所共有,那么人类活动的世界就会更加具有吸引力。 9、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10、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11、对于一个为了发现一丁点儿真理而奋斗终生的人来说,如果他能亲眼看到别人真正理解并喜欢他的工作,那他就得到了最美好的报偿。 12、科学决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本写完了的书。每一项重大成就都会带来新的问题。任何一个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出现新的严重的困难。 13、公式对我来说比较重要,因为**是暂时的,公式是永恒的。 14、人只能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15、决不要把你们的学习看成是任务,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为了你们自己的欢乐和今后工作所属社会的利益,去学习。 16、对一个人来说,所斯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17、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问问题。好奇心的存在,自有其道理。 18、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 19、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 20、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兴奋。 21、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第四次世界大战肯定用棍子和石头。

论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与方法

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 姓名:姜福义 学号:1402120837

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 爱因斯坦在青年时代所以能够在科学上做出划时代的贡献,是与他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分不开的。他一生都非常关注对科学发现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讨论,他晚年在“自述”中写道:“像我这种类型的人,一生中主要的东西,正在于他想的是什么和他怎么想的,而不在于他所做的或者所经受的是什么。”这说明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于他取得的科学成就的巨大作用。 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有以下特点。 第一,他坚持了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传统。表现在他的认识论和自然观上,他相信在我们之外有一个独立于我们的客观世界。据他在在“自述”中回忆说,12岁时读了一部通俗的自然科学读物后,就相信“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对这个世界的凝视和深思,就像是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在向我们提供的一切可能范围里,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地浮现在我的心目中。”爱因斯坦在他整个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这一信念,这是他的科学探索方法的一个前提。 他在科学研究中坚持以实验事实为出发点,反对以先验的概念为出发点。他在“自述”中谈到,他在大学时代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实验室渡过的,“迷恋于同经验直接接触。”他反对以先验的概念为出发点,提倡“唯有经验能够判定真理”。当迈克耳孙实验的零结果使物理学

家大为震惊、失望,纷纷起来修补经典理论基础这个旧船的漏洞的时候,爱因斯坦大声疾呼:“让我们仅仅把它当作一个既成的实验事实接受下来,并由此着手去做出他应得到的结论。”他在1921年谈到它的相对论时说:“这理论并不是起源于思辨;它的创建完全由于想要使物理理论尽可能适应于观察到的事实。” 爱伊斯坦不仅把实验事实作为认识的出发点,而且也把它作为定义基本物理量的方法。他指出牛顿的绝对时间概念之所以错误,就在于它不是以实验事实来定义,不能被观察到。他借助于量尺、时钟和假想的物理实验,得到了“同时”或“同步”以及时间的操作定义。爱因斯坦这一思想方法对后来量子力学的建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体现了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思想。自19世纪能量守恒定律发现后,许多物理学家都相信物质世界的统一性。爱因斯坦则把探索和理解自然界的这种统一性作为他的最高目的,并贯穿于整个探索过程中。正是因为他对自然界的统一性具有强烈的深挚的信念,所以他在1905年发表的几篇文章,都具有同一风格,在文章的起始都提出了不对称性问题,即统一性遭到破坏的问题。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家知道,麦克斯韦方程应用到运动的物体上时,就要引起一些不对称,而这些不对称似乎不是现象所固有的。”这里说的“不对称”,是指牛顿力学中普遍成立的伽利略变换在电动力学中不成立。他认为这种不对称并不是自然界所固有的,问题出在这一变换所赖以建立的基础----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的概念。经过时空观念上的初步

中外励志小故事1: 科学巨人曾是彻头彻尾

中外励志小故事1:科学巨人曾是彻头彻尾 中外励志小故事1:科学巨人曾是彻头彻尾的"笨学生" 面对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许你会自惭形秽地说:“我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为伟大伟人的料!”下面我就给你讲述一个老师、校长都认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这个人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

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雨果和巴尔扎克是世界文坛的两位巨人

雨果和巴尔扎克是世界文坛的两位巨人,同时,他们也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巴尔扎克专程到雨果家里去拜访。一踏进雨果豪华典雅的红砖寓所,巴尔扎克顿时就感觉到一种大宅的富足气派,屋内不仅装饰华丽,而且还有不少考究的雕饰物品。 巴尔扎克饶有兴趣地参观起了雨果的寓所。在参观雨果的书房时,巴尔扎克一不小心,将桌上的一个笔筒碰倒在地。只听“啪”的一声,笔筒当即就摔得四分五裂。见此情景,巴尔扎克不由得紧张起来,心里满是愧疚:要知道,这可是雨果最喜欢的笔筒,他一直都用它来插笔。 随后,巴尔扎克一脸歉意地向雨果连连赔不是,请求得到雨果的谅解。谁知,雨果一点也不生气,他笑呵呵地说道:“你不必内疚。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它只是一件很普通的用梨木做的赝品而已。它竟然欺骗了我这么长的时间,我正恨不得扔掉它呢。”听了雨果的这一番解释,巴尔扎克这才如释重负。 其实,那个笔筒是一件制作考究、年代久远的真品,而且价值不菲。即便笔筒被摔烂了,雨果也舍不得扔掉它。等巴尔扎克走后,雨果把残缺的笔筒碎片全部拾捡好,并将它们精心地珍藏了起来。 原来,雨果是不想让巴尔扎克有顾忌、有压力,所以才编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谎言”。因为,雨果知道:虽然笔筒价值不菲,但相比之下,俩人之间的情谊更珍贵,毕竟友谊是无价的。 名人善意的谎言事例二:罗斯福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最全版

第五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爱因斯坦生平为线索,介绍了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即: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等及爱因斯坦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创新精神和他为世界和平而斗争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贡献。“中外历史人物评论”“模块特点”,侧重于历史人物的教学;本课通过对爱因斯坦的学习,了解爱因斯坦所处的历史环境,文化传统及历史发展趋势。 [教学指导意见] (一)知识与能力 简述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了解他的成长历程,感受他对科学的创新精神,理解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对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识爱因斯坦取得成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整合教材资源引导学生选择,提供情境材料来体验感知历史、理解历史,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历史学习过程。 2、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采用合作教学的手段通过对爱因斯坦生平事迹的了解,认识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创新精神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使学生懂得科技的力量,以及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感受伟大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从而树立对社会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感受他脚踏实地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科学创新精神。 难点:认识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感受其成长的人生启迪。 [教学理念与方法] 1、“历史是人创造的,人是历史的灵魂”关注人侧重于历史人物的教学,结合科学家的事迹,体现科学创新精神及崇高的人生品格。 2、紧扣课标补充、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设计探究问题,加强合作交流。 3、“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为背景,引导学生注重对整个模块的整体把握。 [教学过程] 师:展示“世界物理年”指出联合国大会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物理年”这是联合国首次为一个学科确定的全球规模的纪念活动,为什么2005年被定为世界物理年而隆重纪念? 生:2005年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同时也是他提出狭义相对论100周年。 师:爱因斯坦,这位在许多国度千年人物(1001-2000年)评选中都居榜首的俊杰,绝不仅仅是因为物理学上的成就,他既是伟大的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更是杰出的思想家,导入主题“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一、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结合必修专题七《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师生共同解决下列问题: 师:设问爱因斯坦为什么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生: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等。

2014年新课标卷

(2014年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自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科学巨人牛顿

科学巨人牛顿 伊撒克·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于1642年12月25日出生在英国林肯郡沃尔斯索普村。他是个早产儿,出生时十分脆弱和瘦小。在他出生之后的最初几个月里,医生不得不在他的脖子上装了一个支架来保护他,没有人期望他能活下来。后来,牛顿时常拿自己开玩笑,说他妈妈曾告诉他:他出生时是如此弱小,以至于可以把他放进一个一夸脱(约1.14升)的大杯子里。 牛顿的父亲是一个农民,在他出生前几个月就去世了。当他还不到两岁的时候,他母亲改嫁给了当地的一位牧师,小牛顿只好寄宿在他年迈的外婆家中。牛顿小时候性格孤僻腼腆,对功课也不感兴趣,学习很吃力。12岁时,他由农村小学转到格朗达姆镇学校,在班上被同学瞧不起,而且常常受欺负。有一次,班上的一个大个子又欺负他,牛顿终于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竟然把对方打败了。从此他发奋读书,成绩逐渐上升到全班第一。14岁那年,他继父病故,他母亲就把他接回家并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农民。但事实表明牛顿并不适合做这方面的事情。他宁愿读书,做一些木制模型,他曾经自己做过一个以老鼠为动力的磨面粉的磨和一个用水推 动的木钟,就是不愿意干农活。幸运的是,他母亲最终放弃了这种尝试并让他回到中学去学习。 1661年6月,18岁的牛顿考进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他的成绩并不突出。但在导师巴罗的影响下,他的学业开始突飞猛进。巴罗这位优秀的数学家、古典学者、天文学家和光学研究领域里的权威,是第一个发现牛顿天才的人。1664年,牛顿获得学士学位,16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并留校作研究工作。在此期间,牛顿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数学上。他先读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在他看来那太容易了;然后他又读笛卡儿的《几何学》,这对他来说又有些困难。他还读了奥特雷德的《入门》,开普勒和韦达的著作,还有沃利斯的《无穷的算术》。他从读数学到研究数学,四岁时就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的推广形式,并且创造了流数术,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求导数方法。1666年6月由于凶猛的鼠疫横行,剑桥大学被迫停课。牛顿回到了伍尔斯托普家乡,住了将近两年。其间,他研究数学和物理问题,并且将万有引力理论的基本原理系统化。1666年,他做了第一个光学实验,用三棱镜分析目光,发现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构成的,从而奠定了光谱分析学的基础。 1667年,牛顿回到剑桥,有两年的功夫主要从事光学研究。1669年,巴罗把自己卢卡斯讲座的席位让给了牛顿,于是牛顿开始了他长达18年的大学教授生涯。他的第一个讲演是关于光学理论的,后来他把它作为一篇论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并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他在光学中得到的一些结论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猛烈攻击。他看到这些争论

《巨人捕手杰克》:成人世界的童话故事

影评知识 影评人/杀手里昂Leon 每个童年时代的孩子大抵都喜欢在睡觉之前听父母讲完一个床头故事之后才能安然入睡,或许这与孩子与生俱来的对于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有关,而童话故事恰恰能够满足孩童心中的幻想。在影片《巨人捕手杰克》的开始,导演就为观众开启了睡眠模式,观众就如同片中童年时代的男女主公一样,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到了那个充满奇幻色彩、遥远古老的神秘传说之中。 在这个童话故事中,糅合了奇幻、冒险、爱情等多种元素,其影片的叙事模式或框架结构有点类似于魔幻史诗《魔戒》系列。两部影片的主题都是围绕着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弱小力量如何凭借勇气、信念战胜强大力量获得最终胜利。在《巨人捕手杰克》中,原本一个年轻的农民小伙子,却意外卷入了这场奇幻冒险旅程之中,承担起了与自己的能力完全不相称的重大责任,与巨人族斗智斗勇,最后凭借着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保卫了中土世界的安全,成为一个英雄。这种少年励志成长为英雄的童话式叙事正好满足了人们孩提时代睡觉之前听父母讲床头故事时所栽种的“英雄梦”。而影片中那座让巨人族臣服的王冠与《魔戒》中黑暗魔君打造的至尊魔戒又构成了互文关系,这两种叙事道具都承载着驱除邪恶、匡扶正义之终极任务,又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于大团圆式美好童话的想象性建构。 和大多数的童话故事一样,《巨人捕手杰克》中也有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只不过在这部主打奇幻冒险的电影中,这种童话式的爱情故事远没有白雪公主与王子式的爱情故事那般凄美动人,只不过是作为影片奇幻冒险过程中观众舒缓心情,调节紧张情绪的缓冲剂。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

忘掉你容颜。一次偶然的相遇,却因为双方阶级地位的悬殊而只能望洋兴叹。然而,因为一颗魔豆而成为患难知己,在爱情力量感召下,冲破巨人层层围剿,最后终于保护了自己心爱的女孩,实现了屌丝的逆袭,上演了一出“青蛙变王子”的励志故事。这完全符合童话故事中对于童话式爱情的描述,也完全符合银幕下观众们的心理诉求,但是,这种毫无情感推进与心理演变的爱情故事丝毫经不起推敲,也只能当做这段奇幻冒险旅程中的一道添味剂罢了。 童话本是充满着神秘、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那是孩童心灵最纯净的归属。但是近几年,好莱坞改编自童话故事的电影作品中却加入了些许暗黑气质。2010年,蒂姆伯顿的《爱丽丝漫游仙境》散发着哥特式的鬼魅气息;2012年的《白雪公主与猎人》更是彻底颠覆了格林童话,使得整部影片都始终弥漫着一种黑暗风格。而这部改编自英国童话故事的《巨人捕手杰克》虽然故事发生在远离工业文明的中世纪英国,影片处处洋溢着田园风光和英伦风情,但是导演还是在这个童话故事里渗入了些许暗黑气质。特别是巨人族咬掉人头的限制性镜头,有些少儿不宜。而在影片接近尾声,魔豆迅速疯狂的快速生长时,魔豆根蔓缠住巨人身体,顿时血肉横飞,四肢飞溅,眼球爆裂,口味慎重。 如果说我们孩提时代的那些童话还只是属于儿童游戏,那么现代社会的童话并非儿童的专利,已经或多或少的打上了成人标签。现实社会的暗黑与成人世界的残酷已经慢慢地在侵蚀童话世界的单纯与美好。有时候,相信童话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至少是在童年。幸好,我们只是在过了很多年以后才知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影评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私自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一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