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经济学名著导读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经济学名著导读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经济学名著导读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经济学名著导读

经济学名著导读

《资本论》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宏编巨制。全书共分四卷。前三卷是理论部分,研究资本的运动,即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总过程、总形态,构成了一个以资本和剩余价值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是历史的批判部分。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问题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共分7篇25章。第一篇马克思重点研究商品与货币。首先揭示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二者的关系形成了商品的内部矛盾。他通过分析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揭示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此外,还详尽地阐述了价值的实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的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形式和商品的拜物教性质,论述了自己完整的劳动价值论。进而又研究了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说明了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必然产生货币,商品的内部矛盾必然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于是彻底解决了为古典学派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他研究了货币发展的具体阶段和形式,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作了全面和系统的论述。第二篇到第六篇研究资本怎样生产剩余价值,阐明剩余价值的源泉、实质、目的和方法,揭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这是马克思全部经济理论中最根本的问题。第七篇研究资本的积累过程及其后果,马克思以革命的辩证法最后论述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提出了“剥夺者被剥夺”的著名结论,科学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为共产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论》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问题是剩余价值的流通和实现的过程。共分3篇21章。第一篇研究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马克思有序地分析了资本在循环中依次采取的三种形态,然后综述资本循环的三个公式,并阐明产生资本循环是这三个循环的统一。第二篇研究资本的周转,着重分析资本在流通中的构成,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并说明它们在不同的时间里,依照不同的方法完成形态的循环。马克思还阐明了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并以国家资本的更新来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的物质基础。第三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主要探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运动规律和实现的基本条件,说明社会总资本在流通中的形态变化和物质变化。

《资本论》第三卷研究资本的总运动、总形态,中心问题是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和它所采取的各种具体形式。共7篇52章,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篇到第三篇探讨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问题。其中心问题是利润,它是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中最一般的形式。第四篇到第六篇探讨剩余价值怎样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最后一篇通过探讨各种收入和它们的源泉,总结性地进一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三位一体”的公式给予彻底的批判,粉碎了这种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谬论。

《资本论》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地批判考察马克思以前有关剩余价值的学说。它实际上是把前三卷对资本主义制度所作的理论研究的成果,用学说史的形式来加以说明。分为三册,第一册考察李嘉图以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批判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的学说。第二册以批判李嘉图尤其是他的地租理论为内容。第三册主要考察李嘉图学派的瓦解。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它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对人类的历史形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迄今为止仍然在持续着。《资本论》引起了政治经济学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整部《资本论》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以资本主义制度向共产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作为科学的和革命的结论。这部划时代的巨著,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和科学相结合的伟大典范。这部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的实质。同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一切非无产阶级的经济学说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彻底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真正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和列宁等无产阶级理论家进一步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不断地推进到新的高度。迄今为止,马克思的《资本论》仍然是我们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性著作。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全称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于1916年4月出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新的特征,即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当时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与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都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新特征,不了解它们是整个制度的一部分,而是将它们割裂开来分析,这样势必对已经到来的资本主义新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熟视无睹。为了对这种糊涂认识及时加以澄清纠正,以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有害影响,列宁连续写下了《第二国际的破产》、《论欧洲联邦口号》等文章,对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进行初步概括,批判了考茨基刚刚出笼的“超帝国主义论”。1916年初,列宁又在苏黎世州立图书馆阅读了大量资料,记了15本有关帝国主义的笔记,随后写成了《帝国主义论》。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总结了《资本论》出版后资本主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情况,全面地、透彻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矛盾、特征与本质,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

首先,列宁全面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列宁从剖析帝国主义的现实表现出发,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是垄断资本主义,揭示了金融资本的形成历史及其主要内容。

此外,列宁还通过分析资本输出、国际垄断同盟以及殖民制度等现象,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精辟地概括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其次,列宁深刻地阐明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列宁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中揭示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从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中总结出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中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最后,列宁彻底地批判了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指出考茨基把帝国主义的政治同它的经济基础割裂开来,把政治上的垄断制同经济上的垄断割裂开来,这不仅是形而上学的,而且是唯心主义的。与此同时,在帝国主义的根源问题上,列宁驳斥了考茨基关于帝国主义是工业资本的产物,是工业与农业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等谬论,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刻的根源。

《帝国主义论》一书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的全面创立,是《资本论》在新时代的真正续篇。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的主要著作,包括《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分别写成于1917~1919年,共约23万字。

《心理建设》即《孙文学说》集中反映了孙中山的哲学思想。孙中山认为,民国以来革命事业屡遭挫折的重要原因,是革命党人对于革命宗旨和革命方略或信仰不笃,或奉行为力,其根源则是“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思想认识错误;只有破除这种“心理之大敌”,才能使自己的学说和主义为国人理解和奉行,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在该书中孙中山以饮食、用钱、作文等十事为例,指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即“知易行难”的错谬,阐述其“知之惟艰,行之非艰”,即“知难行易”观的哲学思想,认为这是“宇宙之真理”,因为不知亦能行,能知更能行,人类不正由于有先知者先觉者创造发明于先,又有后知后觉者仿效推广和不知不觉者竭力乐于后,故能成就多少丰功伟绩。他号召国人破除“知易行难”的迷信,在革命理论指导下,知而行之,建设一个“世界最文明进步之中华民国”。

《物质建设》即《实业计划》是《建国方略》中的主要部分。孙中山早年即抱着“振兴中华”、“必使我国人人皆享福乐而后快”的崇高愿望投身革命。1917~1918年,一战行将结束,孙中山预计交战国双方因停战而必将有大量资金、机器和熟练劳工过剩,如能吸引其投向中国,将是发展中国实业的“绝无仅有之机会”,于是“从事研究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而成此六种计划”,即《实业计划》。这六种计划是:第一计划为建筑北方六港于直隶湾(即渤海湾)及由港至西北极端之铁路系统;开浚运河,移民蒙古、新疆,开发山西煤铁矿源等。第二计划以建筑东方大港(即杭州湾之乍浦)为中心,整治长江航道,建设内河商埠,创建大型土敏土(即水泥)厂。第三计划以建设南方大港(即广州)为主,改良广州水路系统,建设沿海商埠方略》及渔港,创立造船厂,以及建设由广州达于云、贵、川各省的西南铁路系统。第四计划为修筑除西南以外的五大铁路系统,即中央、东南、东北、西北和高原铁路系统。第五计划为发展国民生活所需之粮食、衣服、居室、印刷等工业。第六计划为开发矿冶业。

《社会建设》即《民权初步》(原名《会议通则》),共有结社、动议、修正案、动议顺序、权宜及秩序5卷,计20章158条,系统解释行使初步民权即集会手续及方法,并提供若干具体操作范例。孙中山在序言中指出,民权主义的目标是使国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即使中国成为民有、民治、民享的“纯粹之民国”,故民权发达与否,关系着民国前途之安危。于是他参酌西国议学之书数种,著为《民权初步》,“以教国民行民权之第一步也”。

孙中山写作《建国方略》的1918~1919年,正值他领导的护法运动受挫,退居上海,痛感

“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更“未睹建设事业之进行”。他苦闷而不颓唐,于是潜心著述,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希望自己的学说重新唤起和武装革命党人和国民的心性,知而践行,建设一个民主的现代化的新中国。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建国方略》并没有成为现实,但它体现的孙中山的爱国情怀和诸多有理论价值的思想,仍然是我们今天的宝贵精神财富。

《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十大方面的关系。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毛泽东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正确处理重、轻、农的关系问题。第一,毛泽东明确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因为重工业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是现代生产力的基本物质条件。只有重工业发展,才能为农业和轻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最先进的设备。第二,毛泽东在强调重工业是重点的同时着重讲了重工业对农业、轻工业发展的依赖关系。他认为,重工业发展依赖农业、轻工业提供生活必需品,特别是粮食;重工业依赖于农业和轻工业提供资金,也依赖农业、轻工业提供市场。第三,毛泽东提出了加快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即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加快重工业的发展。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调整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内地工业,也不能因此忽视沿海工业的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关于两者的关系,毛泽东提出用多搞经济建设的办法来加强国防建设的方针。毛泽东首先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提出,“国防不可不有”。加强国防建设,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环境的必然要求。怎样加强国防建设呢?“可靠的办法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只有经济建设搞好了,才能为国防建设和军队提供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和资金。离开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毛泽东在这里论述的是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实质问题是论证生产和分配的关系。国民

收入中的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涉及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对这些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

在正确处理三者关系上,毛泽东确定了一个基本政策,就是三者利益兼顾,国家的税收、集体的积累、个人的生活这三方面要处理好,要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两者关系实际上是一个权利关系,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这涉及到经济管理体制和政治管理体制的问题。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毛泽东提出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方针,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在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我们的政策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共同努力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该节的论述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提出了正确处理各民族关系的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

7.党和非党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即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他们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一切善意地向我们提意见的民主人士,我们都要团结。”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如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这一方针。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在正确处理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上,毛泽东的想法是:肯定成绩,认清现状,执行政策,即肯定解放初期的镇反是必须的;目前还有反革命分子,但已经大为减少;今后社会上镇压反革命,要少捉少杀。毛泽东处理革命和反革命关系的立足点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他说,“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 在我国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现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还做了一些有益的事。”

9.是非关系

正确处理是非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两条原则;第一,是非一定要搞清楚;第二,对犯错误的同志,“一要看,二要帮”。毛泽东认为,对待犯错误的同志的正确态度,是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这是团结全党的方针,我们必须坚持。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这一节中,毛泽东论述了我们在向外国学习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针。在对待中国和外国关系上我们态度和方针是: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这二者“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包含了丰富的思想,不仅当时成为中共八大的指导方针,而且成为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该著作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国富论》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主要研究促进或妨碍国民财富发展的原因,论证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更能促进财富的生产。它的中心思想是基于人性论和自利心的自由放任思想,也就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强烈反对重商主义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全书上下两卷,共分5篇32章。在“序论及全书设计”里,斯密开宗明义地指出,所谓国民财富,就是指供给国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中,首先说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国民财富,进而分析了分工的原因和交换,认为人们天生有互通有无的倾向,由于交换必须借助货币这个媒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跟着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和机能,由此又引出了价格和价值问题,考察了衡量价值尺度和价格的构成和变动。随后研究了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性质及其变动规律。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研究了资本的性质、构成、积累和用途。在这里最先明确地说明资本的构成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论述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别,资本的各种形态即借贷资本、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之间的区别。这两篇包括了斯密所建立的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阶段”考察了罗马帝国崩溃之后中世纪欧洲农业的衰落和城市的兴起,分析了商业城市的发展怎样促进农村的繁荣。从历史发展中得出经济要发展,国民财富要增长,全靠有一个自由的社会制度的结论。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即评论各种经济学说,主要批判重商主义政策,也评论了重农学派的一些观点,在批判中进一步论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重要意义。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论述了政府的职能及国家财政收支对增进国民财富的影响,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国家财政的各项开支及其来源,提出了赋税的四项原则。

《国富论》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但时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来说,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他所论述的劳动价值论和三个阶级三种收入的学说以及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同时,《国富论》表现出斯密研究经济方法的二重性:一方面试图探索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的内部联系;另一方面又只描述资产介级社会经济的表面现象。这对后来经济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两中不同的影响,他理论中的科学的东西,尤其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来源的理论,为李嘉图所继承和发展,并在马克思手中得到了革命的改造。相反,斯密理论中那些庸俗的成分,则为以后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发展打开了大门。但不可否认的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汇集和大大发

展了在他以前一个多世纪以来经济思想的优秀成果,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范围和内容作了全新的带有创造性的阐述,使政治经济学这门“最古老而又最新颖的艺术”第一次成为真正独立的科学。正是因为这样,《国富论》才成为一部继往开来的划时代的伟大著作。

在我国,斯密的《国富论》也是有影响的。早在19世纪末,我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就把它译成中文,于1902年以《原富》的书名出版,并在中译本中加进了数万字的按语,结合中国的实际发挥了自己的见解。1931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郭大力重译此书,以《国富论》为名出版,1965年又重新修订了译本,按原著全称译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古典学派的基于利己心的经济自由思想。全书共分32章,结构比较分散,各章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使这部书类似一本论文集。全书大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章到第七章涉及政治经济学原理本身的内容,其中前两章完整地论述了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第七章则把前六章的理论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第二部分从第八章到第十九章,基本上是运用前述各章的理论讨论政府各种税收对于国民产品的生产、商品价格以及对于各阶级收入的影响。第三部分即其余各章,则是根据前七章的理论评论斯密、萨伊、马尔萨斯等人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作进一步阐述。《原理》一书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赋税理论。

李嘉图在本书一开头说,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费劳动量决定的,批评了斯密把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与该商品能换得(或支配)的劳动混淆起来的错误。进而区分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直接劳动与间接劳动,修正了价值规律,认为工资的增减变化不会影响价值量,只是引起利润的反方向变化。同时提出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两个概念,并分析了二者的变化关系。

分配问题在李嘉图的理论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他把分配问题当作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来看待。李嘉图之所以强调分配问题,并不是要证明分配可以置于生产之上,而在于他本能地把分配形式看成是一定社会中的生产要素得以确定的最确切表现。他首先对工资问题作了阐述,认为决定劳动价值(工资)的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数量不是绝对固定和恒常不变的,它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是有变化的,在不同国家差别就更大了。他还区分了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提出相对工资的范畴,并看到了尽管名义工资甚至实际工资有所增加的情况下,相对工资仍然可能下降。其次,在利润问题上,李嘉图论述了利润平均化的倾向,指出利润平均化是资本运动的必然结果。他还十分敏锐地揭示了工资和利润对立的事实,客观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为当时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根据。最后,在地租问题上,李嘉图肯定了级差地租的存在,还分析了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李嘉图着重阐述了两个问题:第一,他力图证明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能使本国一定量的商品所能换得的外国商品的数量增加,从而使本国得以享受的商品总量增加,但却不会直接增加一国的价值总额。第二,提出了有名的比较成本说的国际价值理论。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仅可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而且可以生产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即具有比较有利的条件,用相对说来比较少的成本就能生产出的商品。

在赋税理论中,李嘉图分析了赋税由收入或资本负担的不同情况,并分别论述了地租税、利

润税、工资税的不同效果。此外,李嘉图还对货币和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作了论述。

李嘉图在《原理》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还是比较严密和科学的。他基本上克服了亚当·斯密在方法上具有两重性所造成的矛盾,坚持价值决定于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马克思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总结商品分析的历史时,对李嘉图在价值理论上的贡献作了肯定的评价。他说“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把交换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作了最透彻的表述和发挥”。他在一系列理论问题的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最终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但由于资产阶级世界观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制约,李嘉图未能消除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缺陷。在再生产问题上,几乎毫无批判地接受了斯密关于价值分解为三种收入的教条,在经济危机问题上,不加分析地接受了“萨伊定律”,否认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尽管如此,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仍不失为经济学史上一本名著。

《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以均衡价格为核心,分为消费论、生产论、交换论和分配论四大部分。除第一版和第八版两著者序言外,全书共分上下两卷16篇55章,另外还有13种附录。

在第一版序言中,马歇尔着重阐述了本书的一个特点,即“注意对连续原理的各种运用”,即把许多相关的经济范畴看成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又可互相决定,并对经济学著作中如何使用数学符号和图表作了说明。在第八版序言中,阐述了本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方法,主要颂扬了边际增量分析的普遍重要性,论述了局部均衡方法的正确和必要,还论述了纯数学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与明显局限。

导言篇进一步全面论述了以上问题。指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及人类欲望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目的在于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在谈到经济学实质时,他强调了用货币间接衡量人类情感和动机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提到这种衡量的局限条件。继而他认为人类从事经济活动基于两种动机:追求“满足”以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避免“牺牲”则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他用这两种心理因素来解释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此外,还论述了经济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取经济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篇主要对若干基本概念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后面的理论阐发提供分析基础。主要涉及的概念有:财富、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收入、资本等。

第三篇“论欲望及其满足”,进行了需求与消费的研究。马歇尔的需求研究以欲望为出发点,认为需求是欲望的满足,而人的欲望是由效用来满足的。他提出了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等概念,并提出需求一般规律:需要的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大,并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减少。进一步又论述了需求弹性和消费者剩余等问题。

第四篇马歇尔阐述了他的供给理论,也即生产理论。他主要研究生产要素的供给及其变动的规律。他把生产要素分为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四类,并分别论述了它们的供给变动规律。之后得出供给的一般规律:价格高则供给多,价格低则供给少。同时也谈到了供给弹性。第五篇,着重论述他的价值理论——均衡价格论。马歇尔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决定需求一方的力量是某一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供给一方的力量是生产某一商品的边际生产费用。供求均衡形成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并且这种均衡是稳定的。他进而引进了时间因素,区分了暂时、短期、长期三种情况,认为时间长短不同,需求和供给方面对决定均衡价格的影响是不同的。最后马歇尔还研究了垄断理论。

最后一篇讲的是分配理论,以四大生产要素为主体,阐述了它们的价格决定问题,这样就把分配问题转为生产要素各自的均衡价格问题。他将工资看作是劳动的均衡价格,利息是利用资本的均衡价格,利润是企业家组织能力的均衡价格,地租是利用土地的均衡价格。马歇尔经济学说体系的最大特点是折衷主义。他不仅承袭了19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生产论”、“效用论”、“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节欲论”和“三位一体公式”等庸俗经济理论,而且吸收了19世纪末出现的“边际效用”等新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这些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应对其进行分析和批判。但同时,书中的某些合理因素,特别是某些分析方法对我们也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经济学原理》一书在西方流行了近半个世纪,是一本权威性的教科书。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以及关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分析,至今仍然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即使是发动了一场经济学革命的凯恩斯理论,也仍然接受了它的不少东西。而在第二次大战后流行的萨缪尔逊的《经济学》教科书,则干脆将马歇尔该书的基本内容综合进自己的理论体系。此外,自60年代末以来流行在英美等国的现代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都是师承马歇尔的经济理论的。可见该书对现代西方经济学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经济学和公共目标》

加尔布雷斯的《经济学和公共目标》全书共分5篇,31章。第一篇“大森林”为全书引言,指出经济体系的目标如何被新古典学派理论模式所歪曲,认为经济体系分为计划系统和市场系统,新古典派把计划系统的目的偷换成“公共目标”,加剧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第二篇具体分析市场系统的特点及其所处困境。第三篇对计划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多方面剖析,由此,考察了当代垄断资本的各种表现及发展趋势。第四篇对第二、第三两篇进行总结,比较分析了计划系统和市场系统的矛盾冲突,提示了两者的不平衡发展状况,为市场系统的处境鸣不平,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结。第五篇“改革通论”集中讨论了如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问题,阐述作者的改革方案,探索了实现“公共目标”的途径。

1.“大森林”

本篇分五章。在第一章,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最好的经济体系是对人们所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作最大限度地供应的体系,也就是说,经济体系的公共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需要。经济体系是由一系列组织所构成的连续的统一体。其中,有些组织规模之大足以控制个人和政府的活动。这种控制适应的是组织自身的发展目标,不是公共目标。正统经济学教导人们相信,组织的目标就是公众的目标,说服人们改变个人的信念,使之顺从组织目标的实现。在第二、第三两章,作者分析批判了新古典学派的理论模式。在最后一章,作者概述了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看法。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大公司的存在,不仅可以决定价格,控制生产,而且会使经济社会本身的性质发生变化。此外,随着企业组织扩大,组织的权力逐步从资本所有者转移到公司的专家组合中,从而使组织目标有了改变。接着他把现代美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划分成市场系统和计划系统两部分,并分别进行了分析。

2.“市场系统”

作者对市场系统特征的分析,是从讨论小型企业存在的原因开始的。他认为,众多的小型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于某些业务在地区上分散,且无法实行标准化所造成的。在第七章,作者以市场系统与艺术的关系说明小型企业存在的必要性,指出小型企业受歧视和受排挤的地位,进而解释了市场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自我剥削。他认为,在大型企业中,人们按照规章工作,作息时间有明确规定,工作有定额。而小型企业中,企业家不能像大公司把较高的工资成本通过价格转嫁给公众,他在工作时间上没有什么章程限制,只有用更长的时间或更加刻苦、更加智巧的方式来工作,才能抵消大公司所占优势。这样,就降低了所花费的有效劳力的单位报酬,使小企业企业家报酬低于整个经济体系的一般水平,即“自我剥削”。

3.“计划系统”

作者首先给组织下定义说,“组织是用几个人或许多人的比较专业化的努力或知识,来代替独个人的这种努力或知识的一项措施”。经济体系中的这个部分的企业为数不多,但规模非常大,这是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新古典派没有揭示这个特征。作者断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权力会由资本所有者转移到专家组合手中。一旦专家组合掌握权力,就会使公司目标发生变化,利润最大化不再是公司的主要目标,专家组合会使用权力来满足自身利益和目标。

作者指出,专家组合行使权力有两个目标。一是保护性目标,就是求取公司的生存,保证有一个基本稳定的收益水平,以防止股东和债权人把专家组合成员排挤出去。二是积极性目标,指公司的发展。发展是大企业组成的计划系统的主要目标,因为公司越发展,越有助于专家组合成员取得晋升和成名的各种机会。接着他具体分析了专家组合行使权力的几种方式:规定价格、控制成本、说服消费者、技术革新、影响政府政策及跨国联营。

4.“两个系统”

第四篇作者在前两篇基础上,对前两篇进行总结,归纳了计划系统和市场系统的差异,进而指出,计划系统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会受到衰退或萧条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不稳定因素产生于计划系统,却会流向自我纠正的市场系统,给后者造成更大的损害。他以通货膨胀为例,论证了现代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是如何产生并影响经济体系的。他认为,检验经济思想的标准,是看它能否解答当代社会所焦虑的问题。根据这一标准,作者列举了十大社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逐一分析。认为新古典派的理论无法解答这些问题,只有他自己在本书中阐明的观点,与人们所焦虑的一切相投合,是对社会弊端的诊断。因为这些弊端已构成经济体系的一部分,所以,改革不是从法律和政府开始的,而发端于对经济的正确分析。

5.“改革通论”

本篇是全书的重点,是作者用来阐述自己的社会改革方案的。他认为,“对现代经济社会的改革,应当是直接从经济病态的诊断中来”,脱离实际的改革会演变成荒谬的结果。首先,他批评了新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改革策略,认为他们的政策并不能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自己的改革方案,认为,改革首先必须争取三个“解放”:(1)信念解放,即首先要使公众从已有的信念中解放出来,为他们自己的目标而反对专家组合和计划系统的目标。必须否定“计划系统的目标就是全体公众的目标,计划系统所做的一切都与幸福和善意分不开的信念”。(2)妇女解放。改革必须使妇女与男子享有同等权力,使妇女从单纯的消费管理中解放出来,会引起一系列深远的社会效应,使经济体系趋于平衡。(3)政府解放。作者认为,政府既是改革中起作用的机构,同时又是改革的主要对象,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使政府脱离计划系统

的控制,使政府辨明和追求公共利益,不致成为计划系统意念的表达者。一旦具备了“公共识力”和政府解放,就有必要和可能从七个方面开展改革:使经济体系内的权力趋于均等;使计划系统内部收入均等化;实行“新社会主义”;使计划系统目标与公共目标趋于一致;控制政府开支,以保证适应公共目标;消除计划系统内一贯存在的通货收缩和通货膨胀倾向;使行业间保持协作,以保证各部门的生产协调地发展。

作者在本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二元体系论”,提出了以“信念解放”为起点的一整套社会改革方案,从而把以往制度经济学对大公司权力结构的局部分析,推进到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全面分析。

《现代经济学导论》

琼·罗宾逊与约翰·伊特韦尔合写的《现代经济学导论》被认为是按照新剑桥学派理论观点阐述经济问题的一本入门书。全书除前言外共分三篇:经济学说、分析、现代问题。

1.经济学说

第一篇环绕财富、价格、货币、社会正义和有效需求等问题,扼要论述了从18世纪到现在为止的经济学说。作者强调指出,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经济学说的发展,任何一种经济学说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都是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服务的。“重商主义者是海外贸易商的拥护者;重农主义者维护地主的利益;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则相信资本家(他们赚取利润,为的是进行再投资,扩大生产)。马克思把他们的论点倒过来为工人辩护。现在马歇尔站出来充当食利者的战士……”接着,作者对各种经济学说作了历史的考察。

2.分析

第二篇是对第一篇分析要点的说明和阐释,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也是全书的重点,共分十一章。

第一章,作者提出一个农业生产模型。采用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的论证方法,并得出结论:“在一切情形下,较高的利润率意味着净产品价值中的较高利润份额和在劳动成本意义上的工资的较低份额,因为在既定货币工资下,一个较高的利润率导致较高的货币价格。一般地说,过去成本低,实际工资率也低,虽然它不一定是按同一比例表现它。”作者接着指出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变动趋势: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却越来越小。所以,经济增长不利于工资收入者而有利于利润收入者,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相对比例的下降是必然的。第二章到第十章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作者认为,资本是不可测度的量值,因而资本边际生产率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分配理论不能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而要以价值理论为基础。分配理论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没有对价值理论的探讨,就不可能解决分配问题。分配不是取决于边际生产力。接着,作者提出一个工业生产模型,分析说明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指出,利润是由资本家的消费和投资的决策所决定的,而不是相反,即不是资本家赚得的利润决定他们的消费和投资。这就是卡莱茨基提出的:在资本积累的动态过程中,“工人花费他们所得到的东西,资本家得到他们所花费的东西”。接着作者又分析了技术变革的影响。第六章分析了商品价格及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涉及了微观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第七章研究了利润率并提出其经济增长模型。第八、九、十章分别论述了金融、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等问题。最后一章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的理论问题。本章中的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和社会主义计划有

密切关系。计划经济的一切目标中最紧迫的是积累和提高生产率。

3.现代问题

第三篇分析了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一些经济问题。本篇首先探讨了资本主义的就业问题。认为,工人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的滞胀。通货膨胀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激化。虽然资本主义国家目前仍然不断创造经济奇迹,但从长远观点来看,经济状况在开始好转以前肯定还要恶化下去。其次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贸易、农业和计划问题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就业、资金和技术等问题。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改革传统只重工业发展不重消费的制度,取消政府对企业的一些限制,使企业领导人关心生产,鼓励首创精神;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使职工关心生产、关心企业。同时,作者也对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问题表示了关注。

本书论述了18世纪以来的经济学说,并对各经济学流派作了较为中肯的分析与评述,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及模型,论述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最后,又对现实国家面临的重要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作为一本优秀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对当代大学生,特别是经济系的大学生来说,确有阅读之必要。

《经济学》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全书共分6编43章。

第一编“基本经济概念和国民收入”,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国民收入理论,论述为分析现代经济生活的根本事实和制度所必需的基本工具,为以后各编、章的论述提供方法论的基础和背景资料。

第二编“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波动”是对凯恩斯的《通论》的阐述和发挥。主要围绕着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关于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理论,分析繁荣与萧条的原因,包括储蓄和投资的过程如何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价格、收入和就业水平,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控制和协调经济活动的稳步增长等。他还提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即通过宏观需求的调控来实现既无通货膨胀,又无失业的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主张。

第三编“国民产品的组成和价格决定”,主要介绍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均衡价格论,供需在农业上的应用、需求和效用论,竞争条件下的供给、对成本和长期供给的分析,最大利润的均衡,垄断以及不完全竞争和反托拉斯政策等。

第四编“收入分配: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围绕收入的分配理论问题,依据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价格决定生产要素的供给学说,阐述要素的价格决定和报酬分配。重点是生产论和边际产品,地租和其他资源的定价,工资、利息和资本,利润和动力等。

第五编“国际贸易和财政”,主要阐述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运用宏观和微观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的国际经济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内容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贸易和相对有利条件论,保护关税,限额和自由贸易,目前的国际经济问题等。

第六编“当前经济问题”在本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论述了低收入的国家的成长分析和发展,生活质量,消除污染和城市祸害,种族和性别歧视,在过分拥挤的世界上的能源不足和资源枯竭,减少贫穷和经济上的不平等,治疗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等当代最基本的经济问题。探讨了经济增长的趋势,提出了福利经济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评论了各派经济理论,比较考察了各种可供选择的经济制度。

《经济学》是一部概括性的著作,它是西方经济学界在各个主要领域或若干重大命题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讲,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是自凯恩斯的《通论》一书出版以来,经济学史上“当前世界最畅销的”、“影响最大”的著作。它广泛涉及了西方经济学的所有领域,除西方经济理论’为核心之外,还包括财政学、会计学、经济统计、货币银行学、劳动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经济思想史、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制度、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多

山大(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山大(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一)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销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 公共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品。公共品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或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经济现象。反之,在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下降的经济现象则被定义为通货膨胀。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若干倍的国民收入增加,进而引起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投资减少。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二、简答题 1、除了价格外,影响需求变动的其他因素大体可以包括那些?他们如何影响需求的变动? 答:除了价格因素外,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可以包括收入的增长、替代品或者互补品价格的变化、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等等。一般来说,收入增长与需求扩张成正比,与替代品价格成反比,与互补品价格成正比,消费者对未来有积极的预期,则现期消费会扩大,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高,则需求会相应增大。 2、在预算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如何选择两类商品的数量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答:在预算约束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花在每种物品上的最后一单位支出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 3、中央银行通常会通过控制货币发行数量的方式干预经济运行过程,这些政策工具是什么?政策机理是什么? 答: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发行量的政策手段通常包括准备金率的调整、贴现率的变动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手段。准备金率和贴现率的提高意味着货币紧缩的政策倾向,中央银行购买债券同样是扩张货币的政策倾向。有时中央银行也可以采用选择性信贷和道义说服等手段控制货币发行数量。 4、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那些? 答: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状态、人口和人力资本、技术变协、投资扩张等四大类因素。 三、计算题 给定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为Q s=2+6P,需求曲线为Q D=14-3P。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为多少?在此价格水平下,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各为多少? 参考答案: 均衡价格p=4/3,均衡产量为Q=10。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5,供给价格弹性为4/5。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课程

备注: A公共基础课程B专业基础课程C专业必修课程D专业选修课程E公共选修课程F补修课程一般B C书目是必学的,暑假可看此类书目为宜。 (二级学科代码:020101二级学科名称:政治经济学) 组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时间授课方式考试方式备注 A Poli000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001面授讲课笔试Poli000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 1.001面授讲课笔试Engl0003英语144 4.001面授讲课笔试Japa0000日语144 4.001面授讲课笔试Kore0000韩语144 4.001面授讲课笔试Russ0000俄语144 4.001面授讲课笔试Span0000西班牙语144 4.001面授讲课笔试 B Econ1002《资本论》与当代36 2.002面授讲课笔试Econ1093中级宏观经济学36 2.002面授讲课笔试Econ1094中级计量经济学36 2.002面授讲课笔试Econ1095中级微观经济学36 2.001面授讲课笔试 C Econ1008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36 2.003面授讲课笔试Econ1046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36 2.003面授讲课笔试Econ105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前沿36 2.001面授讲课笔试Econ1059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36 2.003面授讲课笔试Econ1086制度经济学名著导读36 2.002面授讲课笔试 D Econ1001“三农”问题研究36 2.003面授讲课考查Econ1006产业组织理论36 2.003面授讲课考查Econ1021国民经济学专题36 2.003面授讲课考查Econ1041经济增长理论36 2.003面授讲课考查Econ1045劳动经济学研究36 2.003面授讲课考查Econ1080新政治经济学研究36 2.003面授讲课考查 F Econ1067统计学001面授讲课考查Econ1078西方经济学001面授讲课考查Econ1085政治经济学001面授讲课考查 二级学科代码:020103二级学科名称:经济史)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16

第十五章经济运行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又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完全网与稳定器。本章将分析社会保障的作用、内容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模式和基金的运作,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设置等。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目标 社会保障是国家以法律、规章确立对遇到疾病、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的、物质的服务和帮助,以保障其生活需求的社会经济福利制度。社会保障旨在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是社会发展的两大目标,任何一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它,当然,社会保障也应体现这二大目标。 公平不是平均分配,不是结果公平,而是机会均等,权利平等。也就是说,社会应当以公正的、不偏不袒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成员,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每个成员提供相同的机会和权利,让他们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参与公平竞争,谋求自身的发展。社会保障领域中的公平,是指每

个社会成员在生活发生困难时,都可以普遍地无例外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权利,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面前,人人平等。这样,社会成员就能够在基本生活有保障并解除后顾之忧的条件下参与社会竞争,不会因先天不足或生活无着落而输在起跑线上。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换言之,即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总是力求以最少的劳动耗费获取最多的劳动成果,或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保障领域中的效率,就是要在社会保障中融入自我保障机制,通过个人缴费的方式增强自我保障意识,使每个社会成员从关心自己切身利益出发,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必须与在职时的工资水平挂钩,和在职时的劳动贡献相联系的规定,就充分体现了效率原则,从而能够激励劳动者勤奋工作。 在社会保障领域,公平与效率存在着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统一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公平为效率提供动力。社会保障高举“公平原则”的大旗,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解除劳动者生、老、病、死的后顾之忧,维护着社会的安定,这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和效率提高。 二是效率为公平提供物质基础。因为效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前提,是通向社会公平的桥梁。在一个效率低下,物质匮乏的社会里谈不上社会公平,充其量也只能是公平地分配贫穷。所以任何损害效率的行为都将损害公平,最终实现不了社会公平。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个人收入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才能增加积累,进而达到更高水平的公平。 然而,公平与效率又是会发生矛盾的。因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所以凡符合条件的社会成员都可以无条件享受,此类社会保障的给付是向低收入者,贫困者倾斜,权利的享受无须以承担义务为前提。至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保险,虽然此项基金是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但它的给付与劳动贡献也没有严格的对等关系,以致会出现多交费少受益、或者少交费多受益,甚至不交费也受益的情况,社会保障明显的权利均等性、利益共享性,导致给付与劳动贡献的脱钩,因而会削弱对劳动者的激励作用,进而损害效率。 为了在社会保障领域寻找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就要贯彻既保障生活又有利于促进生产的方针。首先,社会保障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保障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社会保障的水平。社会保障的项目、范围和水平如果超过生产力发展水平,就会使国家和社会背上沉重的包袱,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社会保障的发展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样也会制约经济发展,进而影响社会安定。所以社会保障的项目、范围、水

高中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学案

高中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学案 学案博苑 09-03 0627 高中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赞颂孔子的对联与评价 (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 (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4)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二、学习相关知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1、孔子的历史贡献 (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2、孔子思想 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3、《论语》 (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2)《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3)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4)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5)《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 (二)基础积累(C 准备展示) 1、《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山大(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1234

(一)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销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 公共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品。公共品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或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经济现象。反之,在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下降的经济现象则被定义为通货膨胀。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若干倍的国民收入增加,进而引起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投资减少。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二、简答题 1、除了价格外,影响需求变动的其他因素大体可以包括那些?他们如何影响需求的变动? 答:除了价格因素外,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可以包括收入的增长、替代品或者互补品价格的变化、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等等。一般来说,收入增长与需求扩张成正比,与替代品价格成反比,与互补品价格成正比,消费者对未来有积极的预期,则现期消费会扩大,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高,则需求会相应增大。 2、在预算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如何选择两类商品的数量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答:在预算约束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花在每种物品上的最后一单位支出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 3、中央银行通常会通过控制货币发行数量的方式干预经济运行过程,这些政策工具是什么?政策机理是什么? 答: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发行量的政策手段通常包括准备金率的调整、贴现率的变动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手段。准备金率和贴现率的提高意味着货币紧缩的政策倾向,中央银行购买债券同样是扩张货币的政策倾向。有时中央银行也可以采用选择性信贷和道义说服等手段控制货币发行数量。 4、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那些? 答: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状态、人口和人力资本、技术变协、投资扩张等四大类因素。 三、计算题 给定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为Q s=2+6P,需求曲线为Q D=14-3P。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为多少?在此价格水平下,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各为多少? 参考答案: 均衡价格p=4/3,均衡产量为Q=10。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5,供给价格弹性为4/5。

2008年山东大学807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2008年山东大学807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名义GDP与实际GDP 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析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 2.差别价格 答:差别价格往往是垄断厂商获取高额利润的行为,是指同一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或者对销售给不同购买这同一产品在成本不同时索取相同的价格。 垄断厂商实行差别价格,必须具备以下两点基本条件: (1)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2)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根据不同的价格差别程度可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其中,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作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需求曲线分成不同的几段,然后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来确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3.自然失业率 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4.均衡价格 答:均衡价格是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需求的变化会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的变化,供给变化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化。在图1-1中,一种商品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

山大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精品文档 (一)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销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 公共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品。公共品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 排他性。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或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经济现象。反之,在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持 续、显著下降的经济现象则被定义为通货膨胀。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若干倍的国民收入增加,进而引起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导致私 人投资减少。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 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二、简答题 1、除了价格外,影响需求变动的其他因素大体可以包括那些?他们如何影响需求的变动? 答:除了价格因素外,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可以包括收入的增长、替代品或者互补品价格的变化、消费者对未来收入 的预期、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等等。一般来说,收入增长与需求扩张成正比,与替代品价格成反比,与互补品价格 成正比,消费者对未来有积极的预期,则现期消费会扩大,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高,则需求会相应增大。 2、在预算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如何选择两类商品的数量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答:在预算约束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花在每种物品上的最后一单位支出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 3、中央银行通常会通过控制货币发行数量的方式干预经济运行过程,这些政策工具是什么?政策机理是什么? 答: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发行量的政策手段通常包括准备金率的调整、贴现率的变动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手段。准 备金率和贴现率的提高意味着货币紧缩的政策倾向,中央银行购买债券同样是扩张货币的政策倾向。有时中央银行也 可以采用选择性信贷和道义说服等手段控制货币发行数量。 4、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那些? 答: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状态、人口和人力资本、技术变协、投资扩张等四大类因素。 三、计算题 给定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为 s D Q =2+6P,需求曲线为Q =14-3P。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为多少?在此价格水平下,需求价 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各为多少? 参考答案: 均衡价格p=4/3,均衡产量为Q=10 。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5,供给价格弹性为4/5。

山东大学选修课参考

山东大学选修课参考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山东大学选修课参考来源: 这有的不会我自己写的,有一部分是从网上找的,如果谁知道告诉我一下,我给加上哈 影视艺术欣赏(夏威老师开的),这个课可以说是15块钱包过的,第一节课去上课,花15块钱买一本教材,以后就可以不去了,不点名,最后一节课把书拿去,按着他的问题找着书上的抄就行了,果断90+ 运动与健康。 这是个神课,关于它的实在太多了,就不整理了,有兴趣的可以吧内搜索一下“运动与健康”或者“单大卯”…………真是太神奇了。。。。。 口腔医学美学。 九个周,时间短,每节课要记笔记,不点名,每节课都换老师,考试要求较松,可以适当那个啥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影视鉴赏。 选修,很好过,要签到,最后交三千字论文就过了 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

选修,不点名,最后考试,需要参考《人际关系学》山大出版社,开卷,比较好过 不点名,没作业。考试也很简单 美学与人生: 通识课,很坑爹,每周交作业八百字左右,至少七篇,最后交卷子一千二百字左右,卷子是拿回来做的,点名,建议不要选…… 略水略坑……每周要交论文,一学期至少七篇……好处是时间短,12周的好像。还会有两次水水的实践。不过我们没有最后的卷子。。。。 孙子兵法与谈判策略。 选修,较水,点名但可以替人点到,最后课堂写作业,还不错 管理心理学。 选修,只有十一周,上课点名水,不去也行,最后课堂交作业,完事。

旅游摄影与科研。 选修,基本每节课点名,期末交作业,作业比较水,自己权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通识课,中心校区,考试晚,点名较水,最后课堂书面答题,好过 艺术作品鉴赏。 选修,中心校区,总看电影,老师经常不去,点名浮云,最后貌似是写点东西就好,很水 科学研究方法。 不点名,但不时的变相点名,让交课堂作业,最后得交一篇正规格式论文,所以大家看着办吧! 数学建模。 老师讲得不错。。不过成绩全是合格~~不打分。。65分算两个学分

经济学说课参考

导读:【课程功能】,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课程内容简介,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课程特色】,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本课程2 经济学说史课程大纲 【课程功能】 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 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 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

最新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整理

名著导读之《论语》 一、论语的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二、论语名句翻译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译文: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 3、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 ★译文: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译文: 三、名句默写 1、子曰:“岁寒,。” 2、,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 4、,匹夫不可夺志也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6、,,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山东大学2018年经济学院硕士生复试方案_山大考研论坛

山东大学2018年经济学院硕士生复试方案 一、学术型 1.复试方式 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笔试采取闭卷方式,各专业复试中以笔试方式考一门专业课,满分为50分;面试以专业为单位组织,满分为50分。 复试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95%+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满分100分。 2.复试笔试科目 政治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专业:西方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专业:世界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 财政学专业:财政学; 金融学专业:证券投资学; 产业经济学专业: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专业:国际贸易学; 劳动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专业:计量经济学; 投资经济学专业:投资经济学; 保险学专业:保险学。 3.面试内容 专业面试用中外文提问和回答问题。 4.拟录取排名 总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按总成绩排名。 5.录取原则: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各专业严格按照本专业招生计划,根据拟录取排名按序录取。 6.拟录取方式 (1)一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按照二级学科根据录取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录取。 (2)在同一批次参加复试的情况下,一志愿考生与学院内部不同专业之间调剂考生统一排名;拟录取排名相同,优先录取一志愿考生。 (3)一志愿生源不足,可以将指标用于录取二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 (4)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分别排名;学术型硕士考生可调剂到专业学位硕士录取,专业学位硕士不得调剂到学术型硕士录取。 (5)全日制考生和非全日制考生分别排名;全日制考生可调剂到非全日制硕士录取。 (6)复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7)符合我校调剂要求的校外考生按照二级学科单独排名,单独录取。 (8)个别专业的录取政策会根据报考情况和学校政策进行调整。如有调整,以复试前发布的最新通知为准。 7.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第四版),于良春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政治经济学》(第一版),张维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山东大学课程中心课程网站建设标准(试行)

山东大学课程中心课程网站建设标准(试行) 为促进我校课程平台建设,规范课程网站建设的内容和标准,便于交流与评价,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一、课程网站的基本要求 课程网站建设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将课程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丰富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程网站的建设内容与要求 课程网站主要由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互动三部分构成。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介绍:包括课程名称、学时和学分、课程性质、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授课教师、办公室开放时间、教学参考书、课程考核方式和计分方法等基本信息。 2.教学大纲: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难点(按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发布)。 3.教学计划(或教学日历):以课节为单位的教学进度安排(按教学计划的统一要求发布)。 4.考试大纲:考试的主要内容,分数在各章节的分布等。 5. 教师信息:包括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等人员的姓名、性别、职称、研究方向、教学情况、科研情况、获奖情况、

办公地点与联系方式等。 6.课程教材: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获奖情况等内容。包括不少于2本的教学参考书,有条件的可提供电子版教材。 7.学习指导:本课程学习要求、学习难点、学习特点,并对如何学习本课程给出指导性意见。 (二)课程教学资源 1.电子教案:以课时或教学章节为单位,提供教师讲稿或者与讲课配套的黑板板书内容(或者投影内容)。电子教案可采用Html网页文档、Word文档、PowerPoint幻灯片、Pdf文档等格式。 2.教学视频:电视教学片或教师课堂授课的实况录像。教学视频建议参考《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 3.习题:根据教学要求,每一个教学单元均应有配套的习题。习题可分为作业题、讨论题以及思考题。 4.实验(实训)指导:对于有实验(实训)要求的课程,应该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实训)为基础,为每一个实验(实训)配套相应的指导,或者提供电子版实验(实训)指导书。 5.案例库(素材库):提供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研讨的案例或者素材。 6.试题库:提供有指导性意义的试题,使学生对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有基本了解,指导学生学习。 7.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链接:以章为单位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者网络链接,包括相关论文、网站、新闻、背景知识、相关前沿问题和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课后思考题.doc

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本章主要名词概念 生产力劳动过程生产资料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再生产交换分配 生产消费个人消费消费资料分工生产要素必要产品剩余产品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本章思考题与练习题 1、物质生产过程有哪些基本要素?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3、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的社会形式是什么含义? 4、社会生产总过程包含哪些环节?它们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 5、分工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6、再生产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7、扩大再生产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8、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9、工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10、知识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本章主要概念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使用价值价值商品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 律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价值规律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证券债券股票本章思考题与练习题 1、试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2、商品具有哪两重属性?商品的二重性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是何关系?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为什么商品的价值是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大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商品生产者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6、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为什么会有这种演变?并由此说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7、货币具有哪些职能。 8、货币形式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为什么会有这种演变? 9、金本位制和纸币本位制各自具有哪些特点?

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会计硕士(MPAcc)教育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具有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包括: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积极进取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2.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对多变的商业环境的学习能力和战略意识,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会计工作的领导潜质。 3.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企业会计方向 2.企业财务方向(即CFO方向) 3.注册会计师方向(即CPA方向)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生标准学习年限2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3年。 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即获得毕业资格。 四、课程设置 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0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0学分, 选修课为14学分, 实践课为6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4门课程。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

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必修课成绩达到70(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 1.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 2.教学内容要学以致用,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和实习等多种形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辟第二课堂,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3.采取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形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4.采用双导师制,每名硕士生将配备一名校内专职导师和一名来自实务部门的兼职导师。 5、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6.重视和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六、必修环节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3学期,时间不短于6个月。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2.科研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除参加导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项目外,还应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填写科研实践报告记录册。 七、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1.学生课程学习结束,取得规定学分并达到其他相关要求,经考核后,方能进入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阶段。未修满学分和未达到其他相关要求的学员不得申请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

《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之二 一.教学任务 1.了解、记忆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 2.了解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情节; 3.了解、记忆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重要人物形象、 主题等知识; 4.阅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完整版或简缩版

二.教学过程 1.了解、记忆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 (1)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2)《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 (3)他的代表作还有《匹克威克外传》《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玩店》《董贝父子》等 (4)他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2.了解《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情节:

(1)遗腹子大卫与母亲相依为命,女仆佩葛蒂十分爱护他 (2)继父默德斯东凶残、贪婪,来做管家的姐姐更为冷酷 (3)大卫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母亲不敢救他,只有 佩葛蒂半 夜时悄悄来安慰他 (4)母亲被继父折磨死后,大卫被继父送去做童工,磨难 中他找到 了唯一的亲人姨婆,姨婆培养他后来成为一名作家(5)佩葛蒂的哥哥是位善良的渔民,收养了两名孤儿:外

甥女艾米 莉和侄儿海姆 (6)大卫长大后带同学、富家少爷史蒂尔福斯去佩葛蒂先 生家玩, 史蒂尔福斯却趁机诱骗即将与海姆结婚的艾米莉私奔了 (7)佩葛蒂先生在大卫的带领下找到史蒂尔福斯的家,但 史蒂尔福 斯的母亲断然拒绝了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 (8)佩葛蒂找回了被抛弃的艾米莉,带他移民到澳大利亚,

她终生 未嫁,成为一个热心助人、受人尊敬的人 (9)渔民海姆有一天下海去抢救一艘在暴风雨中将要沉没 的船只, 风浪中他认出了正在挣扎的史蒂尔福斯,为了救他,两人都 被大海淹没了 (10)大卫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自己父母为原型 塑造的 (11)大卫的道德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姨婆的帮助下确立 起来的

山东大学-西方经济学试卷C(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商品时,随着所消费该商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商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均势。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通常为两种商品的生产可能性比较。在坐标轴上表示出的图形为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 微观经济学: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是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个别交换的价格等。微观经济的运行,以价格和市场信号为诱导,通过竞争而自行调整与平衡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二、简答题 1、请解释“谷贱伤农”的道理。 2、在成本约束条件下,厂商如何选择两类投入品的数量组合以实现产量的最大化? 3、为实现总需求的扩张,政府可以通过扩大支出和减税两种手段实现,他们的政策效 应大小相同吗?为什么? 4、凯恩斯有关货币需求的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谷物是农产品的简称,一般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因此当谷物价格 下降时,农产品需求量增长有限,农民总收益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有减少。 2、在成本约束条件下,厂商选择投入到各种生产要素使用过程中的最后一块钱带来的 边际产量相等以实现产量的最大化。 3、为实现总需求的扩张,政府可以通过扩大支出和减税两种手段实现,但是他们的政 策效应大小不同。原因在于他们有不同的乘数作用,支出扩大的乘数效应大于减税的乘数效应,其中的差别在于税收减免产生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有一部分转化为储蓄,从而乘数效应减少。 4、凯恩斯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来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的货币 需求与收入水平有关,而预防和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有关。 三、计算题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求均衡收入为多少?假定投资增加到100,均衡收入为多少?乘数为多少?假定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乘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均衡收入为750。假定投资增加到100,均衡收入为1000,乘数为5。假定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乘数为10。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附答案)

山东大学马原题库 绪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A.19世纪四十年代 B. 19世纪五十年代 C. 19世纪六十年代 D. 19世纪七十年代 2.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B.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是() A.工人罢工 B.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固有予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起义 D.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7.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实事求是 C. 阶级性 D. 科学性 8.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9.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 新陈代谢B.科学性与革命性 C.合逻辑性D. 与时俱进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翻译: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翻译: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翻译: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15.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权者自己品行端正,不发命令,政令也能贯彻自己行为不检点,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17.有教无类 翻译: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1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坚持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翻译: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