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术后并发症

外科术后并发症

外科术后并发症
外科术后并发症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术

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

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

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2/万)-以窒息、切口下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

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

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可在3个月至半年内恢复)

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0.5%)

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

7、术后头痛(颈过伸脑循环紊乱综合征),手术体位所致(发生率约40~50%,对症止痛等处理即可)

8、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

9、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

10、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

11*、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

12、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

13、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

14、远期复发等(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

15、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16、膈神经损伤致膈肌麻痹

17、远隔器官功能意外及脑供血失常

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

3、术中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

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

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2~5%)

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发生率约0.5%)

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

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

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20%以上)

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残株癌(发生率<1%)

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12、术后切口疝

13、女性不孕症(约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14、按现代医学水平,慢性阑尾炎误诊率高达30%以上,因此术后症状不能缓解,甚至加重不是罕见现象

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斜疝修补/成形术, 直疝修补/成形术

滑疝修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

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

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

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

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

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

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

9、切口感染严重者需取出疝修补网片

10、疝复发(复发率2~3%,需二次手术)

11、术中损伤血管或神经引致下肢永久性麻木、肢体供血障碍

四、肝脏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肝癌切除术, 肝血管瘤切除术

肝脓肿切开外引流术,? 肝囊肿切开内引流术

肝内结石、肝部分切除术,肝外伤、肝修补或切除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门静脉、下腔静脉、肝动脉等重要血管损伤)

3、肿瘤无法切除

4、术中损伤胆道(术后胆漏,胆汁性腹膜炎)

5、术中损伤肠管、肠漏

6、术中损伤肾、肾上腺等

7、术中损伤膈肌,致气胸(需胸腔闭式引流术)

8、术后腹腔内出血,需二次手术(发生率<5%)

9、术后急性及慢性进行性肝功能衰竭,肝昏迷(肝性脑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顽固高热、顽固腹水等,严重者死亡

10、术后肝肺综合征(动脉低氧血症),呼吸功能衰竭,严重者死亡

11、术后肝肾综合征,肾功能衰竭,严重者死亡

12、术后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严重者死亡

13、术后膈下积液、脓肿和肝内感染

14、术后胸腔积液

15、术后腹腔内感染,原发性腹膜炎(发生率约8~20%)

16、粘连性肠梗阻

1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愈合延迟

18、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

五、胆囊切除、胆道结石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单纯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

胆肠吻合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成形术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门静脉等重要血管损伤)

3*、胆道损伤,胆汁性腹膜炎,致肝胆管狭窄、黄疸,胆管炎等(发生率约1~2%)

4、肝脏、胰腺、胃肠道损伤(发生率<1%)

5、术后出血,需二次手术

6、术后胆漏、胰漏、肠漏发生(发生率<1%)

7、术后早期胆总管“T”管脱出或部分脱出,胆汁性腹膜炎,须立即再次手术

8、术后2周拔除“T”管后胆瘘或胆汁性腹膜炎发生

9、长期带管或“T”管折断

10、术后肝肾功能衰竭、DIC、ARDS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11、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逆行性感染、肝脓肿

12、术后胆道感染、腹腔感染

13、术后胆管残留结石(发生率约2~3%)

14、术后结石复发(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率约20~30%)

上述二者需胆道镜取石或二次手术,6-8周后经胆道镜反复多次取石,最终仍可能残留结石

14、应激性溃疡,胆道出血

15、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长期腹泻、疼痛症状不缓解)

16、粘连性肠梗阻

1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愈合延迟,切口疝

18、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手术死亡率约25~30%

六、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脾切除、食道胃底周围血管离断、食道横断吻合术

门腔人工血管搭桥分流术, 脾肾分流术

*手术只能减少消化道出血机会,无法治疗肝病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手术死亡(发生率约3~5%)

3、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门静脉、下腔静脉等重要血管损伤)

4、术中胆道损伤(术后胆漏发生,胆汁性腹膜炎)

5、术中脾切除时胰尾损伤(术后胰瘘及感染发生,严重者死亡)

6、术中胃壁损伤(脾切除术),肠道损伤,消化道漏发生

7、术后腹腔出血,需二次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减退所致)

8、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不理想,近期上消化道再出血,死亡率增加,以及远期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约10~20%)

9、术后膈下积液、感染(脾切除术后常见)

10、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出现发热、腹痛,严重者死亡

11、脾切除术后脾热

12、断流术后食道胃瘘、吻合口瘘、出血,食道狭窄,纵膈及胸腔感染

13、术后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

14、术后肝性脑病,肝昏迷,严重者死亡

15、术后肝肾综合征,肾功能衰竭,严重者死亡

16、术后肝肺综合征,呼吸功能衰竭,严重者死亡

17、术后肝功能衰竭,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导致死亡

18、术后顽固性腹水

19、粘连性肠梗阻

20、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等

21、术后深静脉、肠系膜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

22、胃肠道功能障碍,顽固性胃潴留

七、脾脏手术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脾动、静脉损伤)

3、术中胰尾损伤(术后胰漏及感染发生增加,严重者死亡)

4、术中胃肠道损伤-胃漏、肠漏

5、术后腹腔内出血,需二次手术

6、术后急性胰腺炎发作(发生率约1~2%)

7、术后肠系膜血栓形成

8、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PSI)(发生率约3~5%,儿童较多见)

9、脾切除术后脾热

10、膈下积液、血肿,胸腔、心包腔积液,感染

11、腹腔内感染

12、残脾感染、梗死

13、脾切除术后免疫功能减退

14、粘连性肠梗阻

15、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

16、术后复脾残留(易发生于ITP患者),导致治疗失败

八、胰腺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胰腺囊肿切除术,胰腺囊肿内引流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肠吻合术

胰体尾切除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肠系膜血管、门静脉、下腔静脉等重要血管损伤)

3、术中周围脏器损伤,包括脾、胃肠道、胆道、肾脏、肾上腺等

4、术后出血,需二次手术(腹腔内出血或吻合口出血)

5、术后胰瘘-胰皮肤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率约10~20%,死亡率约10%)

6、术后胆瘘

7、术后胃肠吻合口瘘和十二指肠瘘

8、术后腹腔感染

9、术后胃排空障碍,出现术后腹胀、恶心、呕吐

10、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11、胰性脑病(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约10~20%)

12、术后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

13、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4、全胰切除术后糖尿病

15、术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顽固性腹泻等

16、术后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导致消化道大出血等

17、术后胰源性胸水和腹水

18、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

19、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

九、胃十二指肠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胃大部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根治术

胃癌姑息切除术, 胃空肠吻合术

全胃切除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腹腔动脉、肠系膜血管、脾动静脉、门静脉等重要血管损伤)

3、肿瘤不能切除,只能行短路手术

4、肿瘤侵犯周围脏器,需合并切除胆囊、部分胰腺、结肠或肝脏等

5、胆总管损伤,致胆汁性腹膜炎、术后胆管狭窄、黄疸、肝功能衰竭

6、胰腺损伤,致术后胰瘘

7、术后腹腔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或吻合口出血,需二次手术(发生率约1~2%)

8、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发生率约1~5%)

9、术后胃肠吻合口瘘或胃残端瘘

10、术后胃排空障碍,出现术后腹胀、恶心、呕吐

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12、输入袢、输出袢梗阻,狭窄性肠梗阻

13、术后倾倒综合征

14、碱性返流性胃炎(Billoroth II式多见)

15、吻合口溃疡(发生率约2~3%)

16、残胃癌

17、脂肪泻

18、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

19、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

20、体重下降,营养不良,贫血

21、远期胆石症发生率增加

十、结直肠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结肠癌根治术, 结肠癌姑息切除术

短路手术,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 经腹直肠癌根治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骶前静脉、髂血管、肠系膜等重要血管损伤)

3、肿瘤不能切除,只能行短路手术

4、肿瘤侵犯周围脏器,需合并切除胆囊、部分胰腺、胃、小肠或肝脏等

5、胆总管损伤,致胆汁性腹膜炎、术后胆管狭窄、黄疸、肝功能衰竭

6、胰腺损伤,致术后胰瘘

7、脾脏损伤,需行脾切除术

8、输尿管损伤(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发生率约1~2%)

9、膀胱和尿道损伤(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发生率约3~5%)

10、盆腔神经损伤,导致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发生率约25~100%)

11、术后腹腔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或吻合口出血,需二次手术(发生率约1~2%)

12、术后吻合口瘘,导致粪性腹膜炎,严重者死亡(发生率约20~30%)

13、术后腹胀、恶心、呕吐

14、尿潴留(男性发生率约50%,女性发生率约30%)

15、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16、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会阴部切口延迟愈合)

17、肠造瘘口并发症(造瘘口粘膜炎、周围皮炎、狭窄、肠脱出、疝形成或肠管坏死与回缩)

18、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

19、术后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大便失禁等)

十一、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死亡

2、术中损伤股动静脉,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3、曲张静脉剥脱不全,术后早期复发

4、出血和血肿(多出现在腹股沟区或大腿中上段)

5、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者发生肺栓塞、死亡(发生率20~30%)

6、术后肢体肿胀

7、术后症状不缓解或病情加重

8、切口积液、感染导致愈合延迟

9、下肢皮肤感觉功能障碍

10、远期复发

11、患肢色素沉着、皮肤溃疡等无法治愈

十二、腹膜后肿物手术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

(腹主动脉、髂血管、肠系膜血管、门静脉、下腔静脉、脾动静脉等重要血管损伤)

3、术后出血,需二次手术

4、损伤胰腺-胰皮肤瘘

5、损伤胆道-胆瘘

6、损伤胃肠道-肠瘘

7、损伤脾脏、膈肌,女性子宫、卵巢、输卵管

8、肾、输尿管、膀胱损伤

9、术后腹膜后血肿、感染,严重者死亡

10、术后胃排空障碍,出现术后腹胀、恶心、呕吐

11、术后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

12、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3、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

14、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

腹部手术后肠麻痹的[1]..

腹部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诊断和处理 秦新裕教授 在每个腹部外科手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动力紊乱,甚至在其它部位的手术后(如骨科、妇产科、胸外科等)也可发生。虽然在19世纪外科医师就已观察到手术后肠麻痹,但是迄今我们对其发病原因、病理生理以及预防治疗方面并不完全明确。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因术后肠麻痹而导致的费用大约在7.5-10亿美元。在腹部手术后,术后肠麻痹已经成为延长住院时间最主要的原因。 虽然腹部手术后肠麻痹似乎不可避免,但通常不引起严重的机体紊乱,只有在麻痹性肠梗阻会引起很多不良的后果(表1)。因此,无论从患者、医师和医疗保险机构的角度,了解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机理、缩短其持续时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术后肠麻痹的临床表现 术后肠麻痹(postoperative ileus)在腹部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2-3天可自行缓解,如果持续时间超过3天,可认为存在麻痹性肠梗阻。目前认为肠麻痹和麻痹性肠梗阻只是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不同阶段,一般认为术后肠麻痹持续超过3日,即考虑为麻痹性肠梗阻。两者在发病机制和临床处理上均无明显差别。胃肠不同部位的动力在腹部手术后恢复时间并不相同,一般小肠在数小时即可恢复,胃约需24-48小时,结肠最慢,需要3-5天。因此,术后肠麻痹并不是胃肠动力完全缺失,而仅仅是胃肠不同部位的动力之间缺乏协调。 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患者多无明显不适,部分患者会主诉、腹痛和恶心。偶尔有患者会出现腹胀和呕吐,呕吐物内含有胆汁。大多数患者会有厌食,肠道蠕动和排气基本消失。 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压痛多为非特异性,主要与手术切口和潜在的其它疾病有关,而与肠麻痹本身并无相关。 至今仍没有什么检查方法可以确定或除外术后肠麻痹的诊断。虽然腹平片能够提示小肠或大肠有充气扩张的肠袢,但是这一现象为非特异性,并且也不具有诊断价值。CT或消化道对比造影对于排除机械性梗阻有一定的价值。例如手术后5-6天肠麻痹仍没有缓解迹象,则必须考虑到有无致病因素,如吻合口瘘、腹腔脓肿,并除外由粘连、套叠等引起术后早期肠梗阻。 传统观点强调肠鸣音消失,认为其是术后肠麻痹必需且特异性的表现;肠鸣音的恢复则预示着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肠麻痹的缓解。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结肠胃肠道中最后恢复的部分,一般约在3-5天后才能恢复。虽然术后等待排气或肠道蠕动可以保证胃肠道全程恢复蠕动,但是并没有证据支持在此后才可以允许患者

预见性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断指再植术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两组分别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及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及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分别为6.25%、25.0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及减少术后血管危象,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在断指再植术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标签: 预见性护理;断指再植术;血管危象;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工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外伤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长,断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手部外伤,目前临床上首选断指再植术来恢复断指形态及功能,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不仅影响术后恢复,还会影响再植指的成活率[1]。血管危象是断指再植术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原因为术后血液常呈高凝状态,加之修复血管过程中常会损伤血管内膜,从而引发血管危象[2]。有研究表明,血管危象与护理人员干预有密切关系,因此明确发生血管危象的影响因素,并实施预防性干预措施对提高再植指的成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预防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本院64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断指再植术治疗,已排除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急慢性感染、精神病史、断指8h以上以及术后不能配合治疗及康复者。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13~67岁,平均(35.25±2.65)岁,其中拇指23例,食指21例,中指10例,小指10例;致伤原因:电锯伤24例,利器伤26例,其他14例。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具体为:1)风险评估:术后严密观察断指部位的临床症状,结合断指病情、损伤程度及检查结果及时评估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进行重点监护。2)时机与体位管理:在术后48~96h之内密切监护患者断指状态,适

心脏外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

心脏外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例心脏外科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1例(11.1%)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三重酸碱失衡死亡,其余8例的并发症均治愈。结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改善心功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及时防范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并发症治愈率及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9 patients with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09 to April 2014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9 patients occurred with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1 case (11.1%)was dead due to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multiple organ failure,and three triple acid-base imbalance.The other 8 case were s cured. Conclusion Close 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improving heart function,maintaining balance of water electrolyte and acid-base,timely preventing and tak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malignant arrhythmia and other complications)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Key words] Cardiac surgery;Complication;Nursing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及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心脏外科的手术安全性明显提高,并发症及死亡率显著降低,然而伴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风险依然存在。据统计,目前心脏瓣膜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率为6.1 %,呼吸衰竭发生率为12.0%,呼吸衰竭组住院死亡率为17.6%[1]。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34.4%,发生并发症例次42例次,早期手术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为6.3%[2]。本研究对本院2009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早期并发症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36~69岁,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前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1例;心胸比率为0.48~0.60;手术方式为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心脏黏液瘤摘除术2例,心脏脂肪瘤摘除术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体外循环时间为95~223(127.9±41.3,中位数115.5)min;心肌阻断时间为36~169(81.8±40.4,中位数80.5)min。本组5例瓣膜置换术均采

普外科专科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原则

2011-6-23 十病区 普外科专科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造口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 造口狭窄 预防: ①对粘膜缺血、坏死、回缩、皮肤粘膜分离术应定时随访,每次换造口袋时扩张一次; ②术后2周开始,每日用食指插入造口内扩张造口,上、下午各一次。 处理: ①用充分润滑的手指仔细检查探查; ②小指能通过者可采用手指扩张法:戴手套后小指涂石蜡油,轻轻插入造口内,插入深度为2-3cm,保留5-10min,每天一次。手指扩张时避免出血、疼痛,忌用锐器扩张。一般若能通过食指,后果都是良好的; ③饮食上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④造口狭窄合并肠梗阻时,应禁食后急诊就医; ⑤当小指无法通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2) 造口回缩 预防: ①避免术后体重增长过快,引起造口周围脂肪组织过多; ②手术时外翻肠管长度避免过短; ③注意观察造口粘膜是否有缺血性坏死。 处理: ①回肠造口回缩者可用凸面底板加腰带固定,以抬高造口基底部,使粘膜被抬高; ②皮肤损伤者用皮肤保护膜、护肤粉、防漏膏,保护皮肤不受排泄物的刺激; ③结肠回缩者可选用灌洗的方法; ④过度肥胖者可减轻体重; ⑤必要时手指扩张预防造口狭窄的发生。 3) 造口水肿 预防: ①加强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 ②造口袋底板内圈裁剪要合适,不可过小; ③使用腹带松紧适宜。 处理: ①术后轻度水肿时注意卧床休息即可; ②严重水肿用3%氯化钠溶液湿敷,每日3次; ③术后早期造口袋底板的内圈要稍大; ④腹带使用时不宜过紧,造口不能完全扎在腹带内; ⑤更换造口袋时常规检查支撑棒的情况; ⑥密切观察粘膜的颜色,避免缺血坏死。 4) 造口皮肤粘膜分离 预防: ①避免可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 ②注意观察造口粘膜的血运情况,如有缺血性坏死及时处理; ③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伤口感染;

腹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现状

腹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现状阿布力米提·居马1 综述吐尔逊江·买提努尔2深校 (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11) (2.新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40049)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肠功能恢复;研究现状 腹部手术后,因手术创伤的刺激、麻醉药物应用、术后疼痛,炎症反应,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出现腹胀、腹痛、延缓排气排便、恶心,呕吐等为主的一系列症状,是腹部手术后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不仅延迟患者的康复,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持续腹胀引起患者的腹腔压力增高,可影响其手术伤口的愈合,还可致患者的膈肌上升,胸部活动受限,从而引发呼吸困难、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故缩短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的时间,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是外科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使患者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是医护人员一直在关注的研究课题。下面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研究作一综述。 1.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病因病机 1.1: 手术对胃肠道的创伤和刺激:手术操作的创伤、胃肠显露、炎症渗出等因素启动了胃肠动力的调控机制,致使术后胃肠功能暂时受到抑制已得到公认[2],腹部手术时各种操作对胃肠和腹膜的刺激,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胃肠粘膜屏障受损,胃肠道功能调节紊乱,导致细菌移位和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Ak?a等究表明:腹部手术操作可刺激肠道组织,可直接兴奋胃肠道μ型阿片受体,使胃肠道蠕动减慢[3]。手术操作的刺激作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并反射性抑制迷走神经的传出纤维,使胃肠道运动能力减弱;同时,由于迷走神经的抑制,阻断了机体的胆碱能抗炎通路,使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分泌作用减弱或消失,甚至增加细胞因子分泌,造成胃肠功能障碍[4]。而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方式也对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5] 1.2:麻醉和镇痛药物的应用:麻醉和术后镇痛过程中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延迟肠道蠕动,延缓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术后肠麻痹持续时间与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正相关。不同的麻醉方式抑制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不相同,其中全身麻醉影响最大,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也有一定的影响[6]。 1.3:胃肠道灌注不足:由于术前禁食、肠道准备及某些基础疾病的存在致摄入不足,术前和术后液体丢失、补充不足、血液稀释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胃肠道灌注不足,胃肠生理功能受到影响[7]。 1.4: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低钾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8],轻度缺钾者只有出现疲乏无力,腹胀、恶心和便秘,严重低钾者可引起肠蠕动受到抑制并出现肠梗阻症状。所以术后纠正电解质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手段。 1.5:神经抑制反射;目前普遍认为在手术、创伤等应激状态下,全身交感神经持续保持高度兴奋状态,术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会明显升高[9],引起儿茶酚胺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_图文.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研讨会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病人的康复,并可造成一定病死率。为了在胸外科临床进一步贯彻“快速康复”理念,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水平,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各地知名胸外科专家就其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以下共识,供同道们参考。一、关于“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会上提出的:“围手术期肺保护”属于广义的肺保护范畴,即主动地针对各种原因和危险因素引起的、即将或已经发生的肺部损伤进行的预防和治疗,以防止各种肺部并发症,维护病人肺功能,促进其早日康复。这是快速康复胸外科的重要措施。二、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一)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常见的包括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ARDS、呼吸衰竭、肺栓塞,基础慢性肺疾患加重等。(二)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胸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相关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两方面。前者包括吸烟、总体健康状况不良、病人术前基础肺部疾病、COPD、年龄、肥胖、长期卧床和糖尿病。后者包括手术部位、麻醉类型、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侵入操作手术操作、手术时间、体液平衡和镇痛。三、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策略与措施围手术期肺保护措施要从术前开始,并贯穿术中和术后。(一)术前评估1.认真询问病史术前应全面细致复习病史,了解疾病的诊治过程。尤其应注意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吸烟史、治疗史等情况。2.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体型与外貌,呼吸情况(频率、模式),胸部听诊,肺部叩诊和其他(如心脏听诊等)。3.术前肺功能评估肺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病变是否可逆、可预测手术的疗效和术后肺部并发症(表1)口],有助于选择胸部手术类型、手术范围(表2、3)[2]。开胸手术DOh10.37601cma.j.i缱1.1001-4497.2009.04.002?肺夕卜科?以及年龄>60岁、有肺部疾病、吸烟史的非开胸手术,需常规行肺功能检查。表1术前肺功能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性的相关性(孟4-s)指标中度危险高度危险F、,c(用力肺活量)<预计值的50%<15ml/kglEVl(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2L(1FEVl/FVC<预计值的70%(预计值的35%17邙25%.75%(最大呼气峰流速)<

手 术 后 常 见 并 发 症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普外科)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2/万)-以窒息、切口下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可在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0.5%)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7、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8、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9、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0、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1、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12、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3、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3、术中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2~5%)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发生率约0.5%)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20%以上)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残株癌(发生率<1%)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术后切口疝13、女性不孕症(约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斜疝修补/成形术直疝修补/成形术滑疝修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9、切口感染严重者需取出疝修补网片10、疝复发(复发率2~3%,需二次手术)11、术中损伤血管或神经引致下肢永久性麻木、肢体供血障碍

浅谈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浅谈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关键词】断指再植;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断指再植术已成为显微外科的常见操作,崛起迅速,有了骄人的成果。手术成功只是治疗的开始,术后不仅全身和再植的指体随时都可发生病情变化,而且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稍有疏忽即有丧失指体的危险。因此,护理也应随着医疗的进步而不断进步,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多年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看法。 1 护理问题:异常的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①突然出现的肢体残疾,导致患者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无法面对,甚至情绪失控,有的患者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对即将出现的种种难题无比恐惧,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手术的利弊和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树立起战胜病痛的信心,如何正确面对肢体功能的缺失及以后逐渐恢复的方法。②与患者勤沟通,勤交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足够被重视,增加安全感和信任感,使患者在心理上信任我们。 2 护理问题:疼痛 护理措施:①及时告知患者如何面对疼痛和减轻疼痛的方法。②疼痛发作时,护士应关怀、呵护、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③如果上述方法无效时,可以告知医生,根据医嘱给予医疗上的干预,同时与家属协作,用亲情的关怀,也会对减轻患者疼痛有很大帮助的。 3 护理问题:再植指体肿胀 再植指体肿胀是此类手术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因素较多,静脉回流受阻、清创不彻底、再植断面形成血肿、感染的存在、动静脉错误吻合、离断指体缺氧、淋巴液回流受阻、断指失去神经支配等。 护理措施:①静脉回流受阻发生的肿胀,将患肢高抬,患肢应高于心脏平面10~20 cm。②每日巡视再植指体是否受压,不能包扎的太紧,观察是否有水疱或感染的发生等。③在神经再生前,肌肉失去支配,无法运动,从而导致回流受阻,可适当给予按摩,神经功能恢复后,肿胀自然消退。 4 护理问题:自理缺陷 护理措施:①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②备呼叫器,常用物品放在患者容易拿到的地方。③协助患者洗漱、更衣,不能起床者应给予床上擦浴,每周一次(夏天1次/d)。④提供患者适合就餐的体位。⑤及时提供便器,协助做好便后清洁卫生。

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教学总结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 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 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 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 2/万)-以窒息、切口下 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 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 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 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 可在 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 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 变(发生率约 0.5%) 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 7、术后头痛(颈过伸脑 循环紊乱综合征),手术体位所致(发生率约 40~50%,对症止痛等处理即可) 8、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 甲状腺癌术后) 9、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 偶可发生)10、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1*、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2、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 13、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4、远期复发等(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15、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16、膈神经损伤致膈肌麻痹17、远隔器官功能意外及脑供血失常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 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 3、术中 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 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 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 2~5%) 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 (发生率约 0.5%) 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 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 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 <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 20%以上) 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 残株癌(发生率<1%) 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12、术后切口疝 13、女性不孕 症(约 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14、按现代医学水平,慢性阑尾 炎误诊率高达30%以上,因此术后症状不能缓解,甚至加重不是罕见现象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斜疝修补/成形术直疝修补/成形术滑疝修 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 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 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 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 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 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 9、切

普外科常见并发症处置预案及流程

普外科常见并发症处置预案及流程

一、手术后腹腔内感染处置预案及流程 1、腹部手术后出现发热,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排除肺部感染及手术切口感染等明确感染情况,影像学检查提示膈下、盆腔等处积液,考虑腹腔内感染。 2、诊断为腹腔内感染后,应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时给予相应的广谱抗生素,有引流管者应立即行引流液细菌培养+药敏,根据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 3、保持引流通畅,注意体位引流。 4、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可少量多次输血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5、如已形成包裹性积液,可试行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6、如部位深在、穿刺困难或穿刺引流不彻底,腹腔内感染难以控制,可选择合适路径手术引流。 7、手术后继续抗炎及全身治疗并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定期影像学检查了解积液改善情况以确定管时机。 流程:腹腔内感染抗生素及支持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经皮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手术引流继续抗炎及全身治疗 二、切口感染处置预案及流程 1、术后48小时后,静止情况下出现切口处疼痛,伴不明原因发热,换药时见切口处红、肿、压痛,考虑切口感染,挤压切口或穿刺抽得脓液可确诊。 2、缝线针孔脓肿一般在拆线后很快既能自愈。蜂窝织炎轻者于拆线后局部以酒精纱条湿敷及理疗,一般炎症可控制,脓肿形成者应切开引流。 3、脓液应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开始可根据脓液性质、颜色和气味选择适当抗生素,以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改用敏感抗生素。

4、定期换药更换切口内引流条,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并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局部应用疮疡灵促进切口愈合。 流程:切口感染拆除局部缝线并酒精纱条湿敷脓肿形成者撑开切口彻底引流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广谱抗生素治疗定期换药敏感抗生素局部应用疮疡灵 三、腹壁切口裂开处置预案及流程 1、术后7~10天、拆除切口缝线后1~2天,发现敷料染有大量粉红色液体,检查切口见切口裂开或虽皮肤切口完整,但皮下各层裂开,均确诊为切口裂开。 2、如切口裂开的范围很小且腹内脏器与切口周围粘连者,可用蝶形胶布拉合切口以促进愈合。 3、切口裂开较大者,应对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和安慰,以免患者惊慌不安,同时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棉垫覆盖切口,迅速送入手术室做进一步处理。 4、若患者一般情况好,切口无明显感染,可在全麻下肌肉完全松弛的情况下争取立即缝合。条件许可者可予以逐层缝合并加全层减张缝合。如局部层次不清、组织水肿、不能承受分层缝合者,可用钢丝或粗丝线做全层缝合,然后再用丝线间断缝合皮肤。 5、若患者病情严重,不能耐受二次缝合手术,可于静脉强化麻醉后,用温热的生理盐水清洗创缘和脱出的内脏,然后回纳内脏,将大网膜覆盖其上,再用含有抗生素的凡士林纱条轻轻贴敷,凡士林纱条的一端可从切口的最下方引出以利引流,然后用宽胶布拉合切口。定期更换敷料,以后做二期缝合。 6、治疗引起切口裂开的原因,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流程:切口裂开裂口较小者蝶形胶布拉合裂口大者无菌生理盐水棉垫覆盖切口并立即送入手术室病情轻者立即分层或全层缝合病情重者回纳内脏并拉合切口全身及抗生素治疗二期缝合 四、手术后胰瘘处置预案及流程 1、手术后腹腔液体经引流部位或切口流出超过5天,引流液中淀粉酶浓度3倍于血清值,液体量>10ml/24h,即可诊断为胰瘘。 2、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及时发现并处理低钾、低钠和脱水。 3、应用抑制胰腺分泌药物,思他宁或生长抑素3mg,持续12h泵入,Bid。

腹部外科术后腹胀的预防及临床处理

腹部外科术后腹胀的预防及临床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腹胀的预防以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4月到2010年4月期间来本院行腹部外科手术并出现腹胀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此采取了常规预防腹胀方法与护理方法,治疗组患者可选择采用促动胃肠动力的药物如:(1)肌肉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25-1.0mg每次,一天三次;(2)静脉滴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一次10-20mg;(3)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每次,一天一次;(4)口服西沙必利片,5mg每次,一日三次;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检测两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时间。结果:术后首次腹胀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时间为(64.3±7.27)h,对照组症状明显改善平均时间为(95.5±8.78)h,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精心的护理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促进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腹胀临床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胀;腹部外科手术;临床处理 1 绪论 手术后腹胀是腹部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由于手术中肠管受到刺激致使肠蠕动减弱,肠腔内积气过多所致。患者由于住院期间精神紧张所产生的情绪变化和外界环境的刺激,同样可能使胃肠道产生生理性变化,产生腹胀症状[1]。腹痛的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肿瘤、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2]。为了探讨腹部外科术后腹胀的预防以及临床处理方法,我们收集并分析了2006年4月到2010年4月期间来本院行腹部外科手术并出现腹胀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性资料选择2006年4月到2010年4月期间来本院行腹部外科手术并出现腹胀的84例患者,其中男52例,女32例,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63岁,平均46.8岁。84例患者中肠梗阻松解术28例,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18例,胃大部切除术6例,阑尾切除术32例。 2.2 治疗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种、手术方式、手术例数以及患者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此采取了常规预防腹胀方法与护理方法,治疗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疗效选用如下的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如:新斯的明、甲氧氯普胺、奥美拉唑注射液、西沙必利片等;而对照组患者安慰剂每次2片,每天3次。 评价标准如下:持续时间评分标准为:24h内无症状为0分,偶有腹胀感为1分,整天有腹胀感为3分,在1份与3分症状之间为2分;腹胀程度评分为:无症状为0分,轻度腹胀为1分,腹胀难忍为3分,在1份与3分症状之间为2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关键词】断肢(指)再植术护理 断肢(指)再植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将断肢(指)重新接上,恢复其血液循环,使断肢(指)得到生存和恢复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虽然经手术将血液循环接通,但仍可由于肢体肿胀、血液循环受阻、血管栓塞、感染等导致失败。术后的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是再植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探讨断肢(指)再植术后病人的科学护理方法,现将我院20例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7年12月对20例断肢(指)进行再植,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41岁。完全性离断12例(其中整齐离断伤10例),不完全性离断8例。断掌1例,断前臂1例,断指18例。除3例出现静脉栓塞坏死外,其余均成活。 2 术后观察 2.1 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与病人全身情况的变化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血容量不足、急性肾功能衰竭、脂肪栓塞、血浆蛋白过低、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感染以及其他脏器的损害,这些不但可以威胁

再植肢(指)体的存活,亦可危机病人的生命[1]。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局部情况,发生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2 营造断肢(指)再植术后环境术后患者应住在隔离室,并使空气保持通畅,按时进行空气、地面、桌面等消毒,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工作人员进入时,需穿隔离衣,换拖鞋,带口罩帽子。 2.3 再植肢(指)体肿胀的观察再植术后,肢(指)体远端即开始发生进行性肿胀,至少在术后10~14天以后才逐渐消退,水肿是威胁肢(指)体存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中有1例患者断肢再植术后第8天患肢水肿加重,立即前臂切开引流,效果较好。造成进行性水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再植肢(指)体肿胀的措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 术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断肢(指)虽经手术将血管接通,但仍可由肢(指)体肿胀、血循环受阻、血管栓塞而导致再植失败。因此全方位地对患者进行护理十分重要。首先加强心理护理[2]:断肢(指)再植病人大多数是青壮年,是生产第一线的主力军,他们因伤而躺在病床上,起居饮食均不习惯。更主要的是看到自己以前健全的手少一节或完全断掉,

断指再植术后病人的护理

断指再植术后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5-20T09:57:09.5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作者:孟宜石侠赵小涵蔡雅贤(通讯作者) [导读]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断指再植是手外科和显微外科的一项专门技术,是挽救离断手指,恢复手部功能的有效措施.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 130021 [摘要] 断指再植是手外科和显微外科的一项专门技术,是挽救离断手指,恢复手部功能的有效措施[1]。我国在不同类型断指再植的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断指再植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会影响再植的成活,甚至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要获得断指再植术后的成功,术后正确的护理至关重要,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使得断指再植指征不断扩大,手指离断不仅可以再植,而且术后功能与外形有希望恢复。本文就断指再植术后病人的护理进行了分析,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保障。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后;护理 断指再植是指对不完全离断或完全离断的指体,通过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指体获得再生的手术。再植组织血循环的观察比较复杂,尤其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适应症不断拓宽,术后临床表现变化莫测,掌握其观察方法和一般变化规律是显微外科护士的基本功[2]。我们就术后病人的护理展开深入的探讨、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报告如下: 1. 术后的一般护理 1.1 环境条件护理在病人去手术室后马上更换床单,整理好病床,使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手术结束后,将病人平抬上病床,避免寒冷刺激,保持室温在23℃-25℃,用紫外线等进行空气消毒。病人患指保暖,用红外线中频烤灯持续照烤,灯距20cm-30cm,以利于血液循环,防止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再植指血管对烟的刺激性较敏感,无论是直接或间接吸烟,都会造成吻合血管的损害及痉挛从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室内严禁吸烟,包括病房及走廊,夏天屋内不宜点蚊香。随时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1.2 体位的护理病人术后七天内保持平卧,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也可根据再植组织的血循环情况适当调整,在患肢下垫一薄枕,减少活动,宜用支被架保护手术肢体,以防被褥压迫影响血运,还有利于观察。伤手烤灯保暖,也可准备电热毯或热水袋,以加速局部复温。减少活动次数,以免因频繁活动引起血管痉挛而导致再植失败。 1.3患指的观察和护理动脉供血不足时表现为再植的肢体末端苍白,指腹干瘪,皮肤弹性较差,皱纹加深,皮温下降,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变长。静脉回流受阻时则表现为末端皮肤色泽青紫,肿胀,皮肤水疱,皮温下降,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变短。临床上常用四大指征进行观察和护理,分别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组织张力,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再植术后必须严密观察血运情况,72小时内易发生血管危象。①皮肤颜色:皮肤色泽变化反映了皮下血液循环状态,是最易观察到的指标,正常肤色红润,如转苍白,为动脉缺血的表现,如转暗红继而暗紫是静脉回流受阻的表现。②皮肤温度:皮肤温度的变化是反映再植组织毛细血管床血循环的重要指标。再植组织的温度没有一个确定的温度值,皮温的重要观测指标是再植组织与健侧组织的温差值。③组织张力:张力是再植或移植组织通血后变为饱满或富有弹性。再植组织与受区吻合血管数量,管径大小基本匹配,张力大致同健侧或略高于健侧,供血不足,则张力降低,静脉回流不畅,则张力升高。④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反映组织成活状况的最实际的指标之一。该时间增快则表示静脉回流不畅,减慢则表示动脉供血不足血管栓塞时血液循环停止,则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消失。针刺与小切口放血试验:针刺与小切口放血观察切口出血情况是一项简单又明确的反应再植组织血供的最可靠指标,也是鉴别动,静脉循环障碍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3]。一旦血循环障碍出现后应及时报告医生。 2. 血管危象的观察与护理血管危象泛指因吻接血管发生血流障碍,从而危及移植再植物存活的一种现象[4]。预防和及时发现正确处理血管危象是决定再植指能否成活的关键一环,观察再植指肿胀程度,肤色,皮温,及毛细血管充盈现象,半小时观察记录一次。24小时以后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静脉危象常表现为患指皮温下降,皮肤暗淡发紫,皮纹消失或变浅;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有脉搏,指腹张力增加并膨胀;动脉危象常表现为患侧肢体的皮温下降,皮肤苍白或灰暗,皮肤皱纹加深并出现花斑;指端侧方切开不出血或出少量暗红色血液;指腹张力下降或瘪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脉搏减弱或消失。及时有效的给予再植指复温和保暖是预防血管危象的重要措施。并根据医嘱定时定量地给予扩血管和抗凝药物。 3. 术后康复训练断指再植的最终目的是重新恢复功能。鼓励患者有效的活动,教会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的方法,让患者术后根据先被动,后主动,循序渐进的原则,借助器械物理治疗制定康复训练方案。从再植术后第三周开始,根据患者各手指指间关节伤口愈合情况给予不同角度的被动运动,幅度有小到大,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次20分钟左右,每天3-4次,持续两周。术后第六周开始,应用腕关节或手指康复器材做掌指及指间关节伸,屈,对掌,对指等主动运动,以增强关节活动度。 4.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为提高患者出院后主动配合康复锻炼的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院的指导与宣教尤为重要。首先,要保证合理饮食,增强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而后,重点强调功能锻炼:对患者及其家属反复进行指导,嘱其按照功能训练计划进行功能锻炼。让患者治愈康复后生活充满希望,从而增强患者对功能完全恢复的信心。 5. 体会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断指再植手术的开展,除了医生精湛的手术技能外,专业高超的护理技术水平对断指再植术成活与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断指再植是挽回患者终身残缺的一项创伤外科的手术,护理难度大,并发症多,因此,加强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是断指再植成功的重要环节。总而言之,综合全面的护理,适时适宜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是断指再植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朱桂娟,断指再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2第27卷第3期 [2] 吕青.王爱兰,现代创伤显微外科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 [3] 吕青.王爱兰,现代创伤显微外科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 [4] 刘玉莹,曹力,陈兴华,实用急救护理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

普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考核试题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普外科) 问答题: 1 简述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 答案:1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2、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可在 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3、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0.5%)4、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5、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6、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7、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8、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9、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10、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1、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2简述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答案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3、术中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2~5%)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发生率约0.5%)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20%以上)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残株癌(发生率<1%)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术后切口疝13、女性不孕症(约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3简述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 答案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

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1)术后出血术后出血一般发生在12h 内,多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血管结扎线脱落,大量输入库血、凝血功能障碍亦可造成术后出血。若出血较多时患者常主诉口渴、心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口唇苍白。护理措施:术后早期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并注意胸腔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管引流物的性质、颜色及引流量,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2)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与病人的体质和病变的性质有一定关系。腹部切口感染的病源菌具有内源性和混合性的特点,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近年来,肠道内的无芽胞厌氧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受到临床的重视。切口感染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术后7-10天,个别发生较晚,在3-4周后。.临床表现:手术后3-4天,已经正常的体温重新上升,应首先想到切口的感染。如同时出现切口的胀痛和跳痛,应立即进行检查。切口局部肿胀、发红、有明显的压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由缝合针眼溢出,均说明已发生感染。少数病人可伴有全身症状,有时因感染的位置较深,不易早期发现。 防治措施:切口感染的预防应遵循的原则是:(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2)广谱抗菌素的预防性应用;(3)严重污染切口的延期缝合;(4)增强病人的抵抗力等。感染的早期阶段,及时进行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的吸收。切口已化脓时,应立即折除缝合线,扩开切口充分引流,并剪去已经坏死的皮下组织、肌膜和腱膜。脓汁应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两种

培养及药敏试验,为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为缩短治疗时间,可 加强交换敷料后肉芽新鲜的创面行二期缝合。 3)切口裂开:切口裂开主要发生在腹部的手术切口。裂开的时间大多在术后1-2周左右,与下列因素有关:(1)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慢性贫 血等,术后切口愈合不佳;(2)切口局部张力过大,切口的血肿和化脓感染;(3)缝线过细,缝扎不紧,麻醉不满意情况下缝合时腹膜被撕破;(4)突然咳嗽、用力排便和呕吐,术后胃肠胀气。.临床表现:病 人在一次突然腹部用力后,随之切口疼痛并有血性渗出,有时甚至能听 到切口崩裂的响声。严重时,有内脏由裂开的切口脱出,常见为大网膜 和小肠袢,可发生休克。检查时可见腹部切口有不同程度的裂开,裂开 可分为两大类:(1)完全性裂开一指腹均各层组织均已裂开,伴内脏脱出;(2)部分性裂开一皮肤缝合完好,皮下各层裂开,故无内脏外露。.防治措施: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 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如切口已裂开,无 论是完全性或部分性,只要没有感染,均应立即手术,在腹肌完全松驰 的情况下,重新逐层缝合腹壁,并加减张合线。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因素有:术后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手术创伤和组织的破坏后,大量凝血物质进入 血流;盆腔和下腹部手术,可引起静脉壁的损伤,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严重的脱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血栓好发于下肢的深静脉内,尤其 是多见于左侧腓肠肌静脉丛内,栓子可向上蔓延到股静脉和髂静脉内。 已经形成的血栓容易脱落,可引起肺梗塞或致死性的肺动脉栓塞。临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