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查房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查房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查房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查房

神经外科护理查房

时间:2015-11-20

地点:神经外科医生办公室

查房内容:骨筋膜室综合症

参加人员:神经外科全体护理人员

目的:了解学习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措施。

主持人:袁丽

袁丽:各位老师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科的护理查房,今天我们的查房内容为骨筋膜室综合症。以下是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基本内容。

定义: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症、骨筋膜间隔区综合症。(好发部位:四肢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均位于筋膜间室中,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临床表现:

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激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最早期症状。

2.肌力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痛,这个是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3.感觉此项指标只能作为骨筋膜室综合症发展到晚期的指征

之一。如果出现明显的感觉障碍则表明已发生缺血性神经肌肉麻痹。

4.皮肤张力和硬度皮肤张力增大和触摸肌肉部位时硬度增加

均是间隙压力增高的外在表现,据此可判断间隙内压力的变化趋势。

5.表明皮肤略红,皮温稍高,有严重压痛。(其主要表现为:①由疼痛转为无痛;②苍白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③感觉异常④肌肉

瘫痪⑤无脉)。

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

1、由于患者患肢剧烈疼痛,担心预后,因此对病人需进行心理安慰,解除其疼痛所致的恐惧,减轻焦虑。向病人说明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并做好家属工作,以利配合。

2、立即松解所以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不可太高,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术后可抬高患肢,用护罩支撑伤口上空以免受碰撞;观察伤口分泌物性质、量、颜色;观察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颜色温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颜色及相对密度,患者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

术后护理:

1.切开减压后,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尿的颜色和量,及时送捡血,尿捡等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处理。

2.保持肢体功能位。截肢术后残端锻炼:为保证日后伸屈灵活,每日可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数次,每次15—20分钟,对残端寄予经常和均匀压迫。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

3.健康宣教。①保持病人心情舒畅,消除恐惧心理。②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冬季晨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并注意患者保暖。

③多食用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④戒烟、酒,不利于伤口愈合。

下面有请本次查房的管床护士赵文琴为我们介绍一下病史。

赵文琴:各位老师好,我是32床管床护士赵文琴,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病史。

【病史陈述】

32床刘仕兵男 33岁右小腿创伤性骨筋膜室综合症右足跟骨开放性骨折右足胫腓骨下端粉碎性骨折右足背皮肤裂伤

患者因“车祸伤致右小腿肿胀、畸形及右足跟部流血不止3小时”予2015年11月11日22:27分由“120”急诊入院。门诊行DR片示:右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以“胫腓骨骨折”收入我科,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右面部见大小约

2*2cm不规则皮肤挫伤痕,少许渗液,右足跟见长约8cm不规律皮肤裂口,已作清创缝合术,创口持续渗血,右小腿肿胀明显,肢端青紫,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右踝上方可扪及骨檫感,右踝关节活动受限,肢端各趾血运、感觉、活动差。小腿肿胀,僵硬。入院测T:36.8℃R:22次/分 P:82次/分 BP:124/72mmHg 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予一级护理下病危上氧及心电监护抽血查血常规,生化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于11月11日23:16分拟急诊在全麻下行右小腿创伤性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术,予石膏外固定患者手术顺利,出血不多,未诉特殊不适,安返病房后予抗炎、消肿、止痛等对症治疗。于11月15日复查血常规、生化了解患者失血情况及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情况,治疗同前。于11月17日,予3号线将切口皮肤拉拢,尽量对合,复查血常规回示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偏低,考虑为失血性贫血,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同前,继予积极换药预防创口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于11月21日创口敷料清洁干燥,渗血较前明显减少,足背动脉搏动可,无肢端苍白及放射疼痛,换药时见肿胀较前明显消退,予庆大霉素外敷湿润创口无菌敷料包扎,药物治疗同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以上就是该病人的基本情况,针对该病人的基本情况我提出以下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1、疼痛:与患者车祸伤,手术损伤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患者车祸伤创伤有关。

3、恐惧、焦虑:与疼痛、制动、担心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有关。柳应菊补充:各位老师好,我是神经外科护士柳应菊,我来补充一点

4、自理能力缺陷:与制动、卧床休息、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杨婷婷补充:

5、知识缺乏:患者对骨折治疗知识和康复知识缺乏。

6、潜在并发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多脏器功能衰竭、脓毒血症…

针对该病人我们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

1.病人疼痛逐渐减轻,疼痛期间生理需要得到满足。

2.增加患者对骨折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3.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提高愈合自信心。

4、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赵文琴:针对该病人我们拟定了以下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生命征,指导功能锻炼,适当抬高患肢,高于心脏15-30度,同时对肢体远端进行按摩。

2.石膏或夹板固定的患者,应重点观察患者肿胀程度、疼痛情况、末梢血运及动脉搏动情况。

袁丽:针对赵文琴提出的护理措施请问还有谁补充没有?

熊涛:大家好我是神经外科护士熊涛,我来补充一点

3.保持室内安静,清洁,温湿度适宜,每日通风2~3次,注意保暖。

4.饮食指导:合理调配饮食,加强营养,增加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周颖:我是神经外科护士周颖我来补充一点

5.进行心理指导,多与患者交谈,给予安慰,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感,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袁丽:通过以上我们的护理措施,该病人所达到的效果评价是:

【效果评价】

1.患者在家属的协助下满足生活需要。

2.患者疼痛明显减弱。

3.患肢末端血运良好。

4. 饮食合理,能提供机体的正常能量需要。

5.患者及家属了解部分疾病的相关知识

6.患者焦虑感减轻

袁丽:该病人在出院时我们应向他做出怎样的出院指导:

【康复指导及出院指导】

出院后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有带外固定的,应嘱其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感觉和活动情况,适时返院拆除外固定,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并嘱其继续患肢功能锻炼8个月以上,随访观察1-2年。

浅谈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浅谈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2-12-26T10:35:16.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刘世超1 林丽2 [导读] 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后果十分严重,神经干及肌肉坏死致肢体畸形及神经麻痹,且修复困难。避免这种后果发生的惟一办法就是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 刘世超1 林丽2(1内蒙古海拉尔区人民医院 021000;2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68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168-02 【摘要】目的讨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后果十分严重,神经干及肌肉坏死致肢体畸形及神经麻痹,且修复困难。避免这种后果发生的惟一办法就是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如治疗及时且措施正确,则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可免于坏死、神经功能可不受损害而完全恢复。【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 四肢的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由筋膜形成的间隔区之中,这是一个闭合的空间,当其中的压力增加时,会影响血液循环及组织功能,最后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过去临床上对这些情况已有所注意,诸如Volkrnarm缺血性挛缩、胫前肌综合征、急性肌肉缺血坏死等,均属于此类病变,但缺乏统一的名称,对其发病原因也了解不够深入。近年来经过研究,提出了“骨筋膜室综合征”这个名词,以包括各个部位的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下面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分析如下。 1.治疗时机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具有恶性循环、进行性坏死的疾患,伤后24h即可形成,故应按急症治疗,不可拖延。一般认为在发病24h内治疗者,可以完全恢复。另外,进行手术切开减压的时间对预后也至关重要,有1组病例显示,早期即24h内切开减压的病例,除合并有神经本身损伤外,均可完全恢复。晚期切开减压的病例,因时间早晚而预后不同,36h切开的病例,前臂深层肌肉尚未坏死,术后手功能仍可恢复正常;3~8天切开的病例,深层肌肉已大部分坏死,但浅层肌肉尚好,术后留有轻度缺血挛缩畸形;伤后18天至3个月切开的病例,对肌肉缺血挛缩无改善。 2.非手术治疗 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或可疑病例,先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切开,因为切开将使闭合伤变为开放伤,增加感染机会,影响对骨、关节损伤的及时治疗,也导致大量的体液、蛋白丢失,加重肾脏负担。保守方法包括:①制动。②抬高患肢。③脱水: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输入,2h后再输入1次,之后再每隔8h输入1次,共使用3~5天。④使用激素如地塞米松30~60mg/d,共使用3~5天。⑤其他药物使用如β-七叶皂苷钠、克炎肿等。进行保守方法治疗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观察6~8h症状无改善,甚或加剧,应毫不犹豫地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3.手术治疗 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迅速,后果严重,早期充分切开深筋膜是中断其恶性循环的有效措施,因此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切开减压,24h之内切开者肌肉功能多可恢复。 3.1手术指征 3.1.1肢体明显肿胀与进行性剧痛。 3.1.2受累骨筋膜室张力大及压痛明显。 3.1.3肢体末端被动牵拉引起被牵拉肌肉疼痛。 3.1.4受累神经分布区出现功能障碍。 3.1.5骨筋膜室测压在3.99kPa(30mmHg)以上。 3.1.6已做切开治疗,因切口小、浅减压不充分而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具有以上这些指征者,应立即行手术切开减压。 3.2手术方法:一般选用局麻,也可选用臂丛或硬膜外麻醉,手术禁用止血带。沿肢体长轴于肿胀最严重且肌肉丰厚的部位做纵形或“S”形切口,筋膜切口与皮肤切口一致或略大;肌膜也应切开,以充分减压。切口位置:上臂前侧于肱二头肌上,后侧于肱三头肌上;前臂掌侧于屈肌群上,背侧于肱桡肌及桡侧伸腕肌之间,前臂一般以掌侧为主,主要切开掌侧就可以使掌背两侧得到减压;手的大鱼际间隙于大鱼际与第2掌骨之间,掌中间隙于小鱼际及第4掌骨之间;大腿前侧于股四头肌上,后侧于股二头肌内侧,内侧于内收肌上;小腿前侧于胫前肌群上,外侧于腓骨肌上,后侧浅层经后内侧切口于腓肠肌上,后侧深层则将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向中线牵开做胫骨后内侧缘切开。如小腿4个骨筋膜室均受累,则4个室均应切开减压,可采用小腿双切口切开减压,如行小腿前外侧皮肤切口近小腿全长,可切开前侧与外侧室减压,即向前牵拉,可显露胫前外筋膜,将其全长切开达到前室减压目的,再将皮肤切口向外侧牵拉,在外侧筋膜上做近全长切开,以达到外室减压目的;小腿后浅、深两室的减压,可通过胫骨内缘后侧的皮肤切口,在大隐静脉后切开,于腓肠肌前缘处切开筋膜使浅室减压,再将腓肠比目鱼肌向后牵开,显露附着于胫骨内后缘的深室筋膜,做全长切开,使深室得以减压。手骨间筋膜室的减压则在手背、两掌骨之间切开减压。足背则在足背前外侧,注意切断足背上方的小腿横韧带及十字韧带;足底则在足的内、外侧缘进入。 术中要求每个受累骨筋膜室均应打开,不要遗漏,而且减压要充分。要确认坏死的肌肉组织并予彻底清除。应避开及保护重要的神经、血管,创面上重要的神经、血管、肌腱裸露时应一期缝合或减张缝合,其余创面以3%高渗盐水湿敷。怀疑有血管损伤时,用热盐水纱布湿敷,观察肌肉颜色是否转红润,否则要探查血管并适当处理。 3.3术后处理:切口应敞开,松松包扎,待消肿后二期缝合(一般在切开后4天~2周内)。勤换药,及时清除坏死组织。注意分泌物性质、颜色,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全身应用支持治疗,脱水、给氧及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毒素进入全身引起中毒性休克和肾功能衰竭。 4. 讨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后果十分严重,神经干及肌肉坏死致肢体畸形及神经麻痹,且修复困难。避免这种后果发生的惟一办法就是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如治疗及时且措施正确,则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可免于坏死、神经功能可不受损害而完全恢复。参考文献 [1]过邦辅,孙建民译.骨与关节损伤(上册).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57.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最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如不及时处理,轻者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重者可造成肢体残疾,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肢体由骨干和深筋膜组成封闭的坚韧筋膜室,内有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过,前臂和小腿都是由双根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组成。 骨筋膜室是一个封闭的腔室,不能扩张,外伤后由于骨折出血、血肿形成及肌肉肿胀,腔室内压力急骤增高。压迫肌肉、神经、组织的毛细血管,造成组织缺血、坏死。此外,肢体的主要动脉、静脉损伤将导致远端肌肉、神经缺血,组织渗出增多,也会造成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肢体长时间受压也会使肌肉缺血、肌肉肿胀,成为发生的又一原因。 临床表现 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较快,一般在受伤24小时内出现,主要表现有:(1)疼痛。(2)活动障碍。(3)感觉障碍。(4)被动牵拉痛。(5)肢体肿胀。(6)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 术前护理 患者因突然受伤、疼痛,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有恐惧感,不愿意接受切开减压的再创伤,因此要安慰患者,耐心解释切开减压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延误治疗的严重后果,使其消除顾虑,树立信心,密切配合治疗护理,常规准备皮肤,抽血做血型交叉配对试验及麻醉药、抗生素过敏试验。术后观察及护理 1疼痛的观察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即肢体出现与原发损伤不符的剧痛,这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信号。肌肉缺血性疼痛,程度较重难以忍受,此外,肌肉、神经缺血性疼痛部位往往超越损伤部位,常出现在肢体远端,而且定位较弥散。一般外伤特别是骨折,只要不造成骨折断端移位,触压未波及的肌肉及被动屈伸脚趾不会引起疼痛;而肌肉缺血后,肌肉内痛觉感受器更为敏感,触压患室肌肉及被动屈伸脚趾时,因肌肉受到压迫而疼痛加剧,但是,当本征晚期缺血严重,间隔内神经受累功能丧失后,可出现疼痛缓解甚至疼痛消失,提示病情加重。 2肿胀的观察患肢在该征早期常表现为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触之可感到室内压力增高,皮肤紧张,可见张力性水疱形成。对于此类患者在采取积极的脱水治疗及抬高患肢处理后未见明显改善后,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肢的疼痛、感觉及血运情况。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1]。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除感知疼痛外,会出现辨别障碍、麻木,但麻木常由于剧痛而被掩盖。感觉减退和消失均为神经缺血的结果,故应严密观察肢体感觉功能。 3末梢血运的观察当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使供给肌肉血液循环的小动脉关闭,但此压力远远低于患者的收缩压,因此,还不足以影响患肢主要动脉血液。此时,肢体远端脉搏虽然存在,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但肌肉可能早已发生缺血,所以,肢体远侧动脉搏动的存在并非安全标志,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以协助诊断。动脉血供受阻,肢端为贫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苍白色;静脉回流受阻,肢端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当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时,患肢可呈苍白、发绀、大理石花纹等,此时,必须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 4术后护理手术后护理除一般护理外,要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预防并发症,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合并症。合理调配饮食,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5一般护理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3次,保持室温在23~25℃,紫外线照射每

骨筋膜综合症

概述 骨筋膜室综合症(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 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症状 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前臂8.7kpa(65mmhg),小腿7.3kpa(55mmhg)】可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关闭,形成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 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早期,及时处理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坏死,可不影响肢体功能。 2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者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3坏疽----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常需截肢。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导致休克心率不齐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理 骨筋膜室的室壁坚韧而缺乏弹性,如果室的容积骤减或室内容物体积骤增,则骨筋膜室内的压力急剧增加,阻断室内血液循环,使骨筋膜室内的肌和神经组织缺血。肌组织缺血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渗出液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使骨筋膜室内压力进一步增加,形成缺血-水肿-缺血恶性循环。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发生下列后果: 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在严重缺血的早期,经积极抢救,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以避免发生或只发生极小量的肌坏死,可不影响患肢的功能,或影响极小。 2.缺血性肌挛缩:时间较短的完全缺血,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在积极恢复其血液供应后,有大部分肌组织坏死,尚能由纤维组织修复,但因瘢痕挛缩而形成特有的畸形,爪形手、爪形足,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3.坏疽:范围广、时间久的完全缺血,其结果为大量肌坏疽,无法修复,常需截肢。大量毒素入血可以导致休克、心律不齐和急性肾衰。 以上三种结果是骨筋膜室或肢体缺血的三个不同阶段,发展很快,急剧恶化,直至坏疽。 对多室性的或肌丰富部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不仅是局部问题,而且是全身问题。此综合征早期血流尚未完全阻断,因此大量血浆和液体渗出毛细血管,将发生低血压和休克。大量肌组织坏死将释放大量肌球蛋白和钾离子等,从而发生毒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在酸中毒的情况下,肌球蛋白又容易在远侧肾小管中沉积,形成肾衰竭。加之低血压又使肾小管缺氧,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查房

神经外科护理查房 时间:2015-11-20 地点:神经外科医生办公室 查房内容:骨筋膜室综合症 参加人员:神经外科全体护理人员 目的:了解学习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措施。 主持人:袁丽 袁丽:各位老师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科的护理查房,今天我们的查房内容为骨筋膜室综合症。以下是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基本内容。 定义: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症、骨筋膜间隔区综合症。(好发部位:四肢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均位于筋膜间室中,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临床表现: 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激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最早期症状。 2.肌力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痛,这个是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3.感觉此项指标只能作为骨筋膜室综合症发展到晚期的指征 之一。如果出现明显的感觉障碍则表明已发生缺血性神经肌肉麻痹。 4.皮肤张力和硬度皮肤张力增大和触摸肌肉部位时硬度增加 均是间隙压力增高的外在表现,据此可判断间隙内压力的变化趋势。 5.表明皮肤略红,皮温稍高,有严重压痛。(其主要表现为:①由疼痛转为无痛;②苍白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③感觉异常④肌肉

瘫痪⑤无脉)。 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 1、由于患者患肢剧烈疼痛,担心预后,因此对病人需进行心理安慰,解除其疼痛所致的恐惧,减轻焦虑。向病人说明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并做好家属工作,以利配合。 2、立即松解所以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不可太高,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术后可抬高患肢,用护罩支撑伤口上空以免受碰撞;观察伤口分泌物性质、量、颜色;观察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颜色温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颜色及相对密度,患者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 术后护理: 1.切开减压后,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尿的颜色和量,及时送捡血,尿捡等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处理。 2.保持肢体功能位。截肢术后残端锻炼:为保证日后伸屈灵活,每日可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数次,每次15—20分钟,对残端寄予经常和均匀压迫。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 3.健康宣教。①保持病人心情舒畅,消除恐惧心理。②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冬季晨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并注意患者保暖。 ③多食用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④戒烟、酒,不利于伤口愈合。 下面有请本次查房的管床护士赵文琴为我们介绍一下病史。 赵文琴:各位老师好,我是32床管床护士赵文琴,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病史。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常 规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症即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症和缺血产生的早期症候群。 【护理评估】 1、患肢是否有明显肿胀、发亮、张力性水疱,末端皮肤是否由潮红发展成暗红, 或见大理石样花纹改变,是否有肌力减退,甚至爪形手、足畸形。 2、肢体是否呈持续性烧灼样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重。 3、是否有受伤史,外伤时间,夹板、石膏、绷带、止血带应用是否正确。 4、X线检查判断患肢是否有骨折和移位。 【护理问题】 1、疼痛。 2、肢体血液循环障碍。 3、焦虑。 4、营养失调。 5、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休克、伤口感染。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1、由于患肢剧烈疼痛,担心预后,因此对病人需进行心理安慰,解除其因疼痛所致恐 惧,减轻焦虑。向病人说明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并做好家属工作,以利配合。 2、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不可抬高,以免使动脉压降低促使小动脉关闭 而加重组织缺血,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术后可抬高患肢,用护罩支撑伤口上空以免受碰撞;观察伤口分泌物性质、量、颜色;观察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对确诊病人,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如哌替啶,以缓解疼痛。 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调节食物的色、香、味,以增进病人食 欲。

5、在病人使用脱水剂间,应选用较粗血管,确保穿刺针在血管内,防止渗入皮下组织。 观察脱水剂效果:患肢症状有无改善。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色及相对密度,患肢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等。术后护理 1、切开减压后,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大量坏死组织的代谢产物和毒素也随之进入血 液循环,可导致失水、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的色及量,及时送检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并追查结果,以便及时处理。 2、保持肢体功能位。 3、截肢术后残端锻炼:下肢截肢病人为使日后关节能负重,关节伸屈灵活,每日可使用 弹性绷带包扎数次,每次15~20分钟,对残端给予经常和均匀的压迫,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此外还可对残端进行按摩、拍打,每次50下,每日2次用残端踩瞪,先瞪踩在软物上,逐渐由软到硬,每次50下,每日2次。鼓励病人早日坐起或离床,上肢术后1~2日可离床活动,下肢术后2~3日练习坐起,术后1周开始扶拐离床活动。 下床进行残肢主动运动,可保持关节尽可能大的活动范围,以增加肌力。 【护理评价】 1、患者疼痛明显减弱。 2、患肢末端血运良好。 3、患者焦虑感减轻。 4、未出现不良并发症。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 1 术前动态监护 (1)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多以局部明显的间隔区肿胀和不同程度的被动牵拉痛为主要表现。在护理监护过程中,有71例病人表现为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尤其当指(趾)呈屈曲状态,被动牵拉指(趾)时,可引起不可忍受的疼痛。护理中要会鉴别是原发伤引起的疼痛,还是肌肉缺血引起的疼痛。前者可通过复位和固定使疼痛逐渐减轻,而后者则表现为受累肌肉被动牵拉痛或肢体远端痛,多表现为静止时仍存在疼痛。当本征晚期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消失,无疼痛感时,提示有病情加重的可能,更应加强监护。护士准确及时记录疼痛发生的时间和程度,是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资料的重要依据。 (2)观察和监测远端脉搏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受累间隔内肌力减弱、组织肿胀,都会使动脉与皮肤距离增大,脉搏相对减弱。若脉搏真正消失,则可能是血管损伤或晚期骨筋膜室综合征致动脉闭塞。根据本征患者的不同表现,其中感觉两点分辨力障碍的有54例(占76.05%),动脉搏动较健侧减弱的有42例(占59.15%)。其中24例患者远端动脉搏动虽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而肌肉已发生缺血坏死,体温有上升趋势,报告医师后立即行

切开清创、减压术。故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虽然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综合分析。护士此时的临床经验尤为重要,因为病情的细微变化若不能及时发现,就会延误病情。由于我院护士对骨筋膜室综合征长期保持敏感,尚未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3)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入院后常规记录各项血、尿标本的检验时间和结果,以备随时与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因本征除肢体损伤严重外,亦可引起全身的创伤反映,其中12例因缺血时间超过12~36h,出现肌肉广泛坏死和神经功能障碍。9例血中可见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均上升,尿中出现肌球蛋白、尿隐血阳性。3例严重者出现早期休克、酸中毒、肾功能改变征象,立即行截肢处理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故注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记录病情动态细微变化出现的时间,并及时报告医师,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对于12例截肢者,做好心理护理,细心做好解释工作。随着现代护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沟通和善意的解释截肢手术的必要性,是保证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的前提。 2 术后护理 (1)对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多为彻底减压术。其深筋膜保持开放,切口内留置负压引流管,且伤口渗液较多。护士配合主管医师除伤口每日换药1次,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外,注意抬高患肢。保护患肢伤口,密切观察伤口分泌物的性质、量及颜色。并定期检

护理查房

怎样组织整体护理查房 整体护理查房不仅是对某种疾病的强化认识及对病人护理要点的关注,更是对主查人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控场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的综合历练。一次高质量的查房,不仅能使主查人得到多方面的进步,也能使全科护理人员在共同参与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原先我院的整体护理查房是一人照本宣科地念,其他人或听或不听,甚至在乏味的念稿声有人打瞌睡的现象也是不少见的。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查房手段,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1、资料准备按照计划每月一个科室轮流查房,被查科室提前准备资料,包括讲课用的设备、课件、教具等,强调必须有为该病人治疗或护理时的照片添加到课件中,这样显得有真实感。 2、对主讲护士的要求课件制作完毕后,护理部负责教学的干事就其内容和主讲护士进行沟通,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同时讲解授课技巧,要求主讲人必须脱稿,对课件所涉及的任何知识点都能知其所以然。课件修改完毕后,发全科人员预习。主讲人讲课时应面向听众,有目光交流。提问时自信、果断、有礼貌:“请某某回答这个问题”,被提问者回答后要说“谢谢,请坐”,营造出一种严肃、庄重的授课氛围。要求提问时不能预先设定谁回答什么问题,提问要从实习生开始,低年资护士回答不完整或不会时,高年资护士补充。 3、科室人员配合科内人员应预习课件内容,有疑问及时请教,积极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对主讲人的观点有不同意见或

有需要补充的内容时,举手示意,征得同意后予以讲述。 4、查房步骤一般分为相关知识学习、病情汇报、护理程序、病情进展描述、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及延伸知识7部分。先了解某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如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等,此部分基本上都有主讲人通过提问来完成。病情汇报交对该病人比较熟悉的低年资护士负责,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其当众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胆量,要求内容简洁:病人来时如何,怎样治疗,现在怎样;如果已经出院,出院时如何等。 护理程序要求科内人员在自由发言时,每提出病人的一个护理诊断,就必须将与诊断的相关因素、护理措施、评价一并叙述到底。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单个护理小环节。 护理措施需要教授技能的,主讲人可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向大家演示,如叩背的手法、咳嗽的深度等;不便让人配合的可用小玩偶替代,如一位主讲人演示为发热病人物理降温的方法,就是通过塑料玩偶来完成的。 随着病人病情的转归,及时进行病情进展描述(也称病情小结),可以使听众对病人的基本情况有动态认识。描述中可添加该病人当时的辅助检查单图片,并对有特殊意义的或听众比较陌生的检查项目予以讲解。 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要求针对所查病人,语言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禁用“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或“一天要喝2000-3000ml 的水”等类似的话。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均需现场表演,两人配合,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早期观察及护理体会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早期观察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8-20T11:04:31.4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吴小婷庄素倩黄芳芳 [导读]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征状和体征。 吴小婷庄素倩黄芳芳(泉州第180医院骨三科 36200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303-02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征状和体征。常发生于前臂和小腿,是尺桡骨、胫腓骨骨折的严重并发症。前臂和小腿均存在双骨和骨间膜,同时筋膜较为厚韧缺乏弹性,致使筋膜室内容积余量小。因此在外伤引发筋膜室容积锐减以及筋膜室内容物骤增时,会导致筋膜室压力升高,进而造成筋膜室内血管、神经、肌肉等组织受压迫、缺血而引发筋膜室综合征。轻者肌肉挛缩,神经功能损伤,重者肢体坏死、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8例患者有23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在17~58岁,前臂骨折7例,小腿骨折16例,手术治疗20例,非手术治疗3例。 1.2、临床表现 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快,一般在受伤后24小时内出现,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①疼痛剧烈,进行性加重,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②相应的手指或足趾活动受限③相应区的感觉减退、蚁麻感或消失④患肢肿胀明显,张力大,皮肤发亮,质硬,有压痛⑤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临床观察与护理 2.1、患肢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创伤后肢体持续剧烈疼痛,呈进行性加剧,属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潜在危机。若出现被动牵伸指、趾时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临床表现。局部组织压增高,可作为切开减压的手术指征。镇痛剂应慎用,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2.2、患肢肿胀的观察与护理 2.2.1、轻度肿胀 患肢皮肤纹理未消失,局部因肿胀引起的疼痛不明显,触诊时压痛不明显,几乎不影响肢体的功能活动。因此,应抬高患肢15°~30°以利静脉、淋巴液回流;3d后可用热疗,促进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兴奋性,减少疼痛;遵医嘱使用脱水剂。通过对轻度肿胀的患肢局部情况进行早期观察及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肿胀。 2.2.2、中度肿胀 患肢皮肤纹理消失,皮肤发亮,肿胀程度增高,肢体局部肿胀可波及四肢关节,局部因肿胀引起疼痛明显,可影响肢体的功能活动。应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肢体感觉、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防止患肢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根据不同情况调整肢体位置,皮肤呈青紫色时,说明肢体静脉回流障碍,应适当抬高患肢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抬高时间不可过长,防止供血不足加重缺血;当皮肤呈苍白色时,提示肢体动脉供血不足,应放平肢体,可增加脱水剂。一旦怀疑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行切开减压。 2.2.3、重度肿胀 重度肿胀导致骨筋膜室压力持续增高,神经、肌肉缺血加重。触诊时局部严重压痛,可有张力性水泡形成。肿胀波及四肢关节、手背、足背,受累的肢体变硬而无弹性,肌肉坚硬,甚至呈圆筒状僵硬,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活动。应15min~20min巡视1次;局部忌按摩、忌抬高、忌热敷;脱水剂每6h一次快速静脉滴入治疗,记录24h尿量,定时复查肾功能,及时测定骨筋膜室压力,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界压是4kpa,超过此值,应立即行切开减压术。 2.3、患肢末梢血循环的观察 患肢皮肤早期略红,温度稍高,毛细血充盈时间及动脉搏动基本正常,晚期出现皮肤颜色苍白,皮温降低,脉搏搏动减弱或消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压力可能增高,使供给肌肉血液循环的小动脉关闭,还不足以影响患肢主要动脉血流。因此远侧动脉搏动的存在并非安全标志,易被误认为肢端血运障碍,而不考虑为骨筋膜室综合征。肢端色泽的改变:动脉血供受阻,肢端为贫血性缺血,肢端呈苍白色;静脉回流受阻,肢端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当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时患肢可呈苍白、紫绀、淤斑等,此时须紧急切开减压,必要时须截肢以抢救生命。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尿量、等状况进行动态监测记录。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现场处理。 4、心理护理 患者行切开减压术后多存在恐惧、焦虑心理,担心预后的情况。护士应加强心理疏导,多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谈,通过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亲切的问候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感到真诚与温暖。同时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熟练、准确,动作轻柔,以增加病人的信任感,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 5、饮食护理 患者行切开减压后,由于大量体液的丧失及营养流失较多,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向病人及家属宣教饮食与伤口愈合的关系,强调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戒烟、酒,烟中的尼古丁能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伤口愈合。 6、加强术后护理 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术后第当天指导患者进行患肢以外的各关节任意活动,活动量应由少至多、动作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防止活动过度,避免疲劳。其目的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防止肢体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7、护理体会 骨筋膜室综合征常发生在严重软组织挤压伤、挫伤、四肢骨折血管损伤或石膏损伤后,其疼痛症状可被掩盖,如诊疗不及时,后果严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症即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症和缺血产生的 早期症候群。 【护理评估】 1、患肢是否有明显肿胀、发亮、张力性水疱,末端皮肤是否 由潮红发展成暗红,或见大理石样花纹改变,是否有肌力 减退,甚至爪形手、足畸形。 2、肢体是否呈持续性烧灼样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重。 3、是否有受伤史,外伤时间,夹板、石膏、绷带、止血带应 用是否正确。 4、X线检查判断患肢是否有骨折和移位。 【护理问题】 1、疼痛。 2、肢体血液循环障碍。 3、焦虑。 4、营养失调。 5、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休克、伤口感染。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1、由于患肢剧烈疼痛,担心预后,因此对病人需进行心理安慰, 解除其因疼痛所致恐惧,减轻焦虑。向病人说明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并做好家属工作,以利配合。 2、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不可抬高,以免使动脉 压降低促使小动脉关闭而加重组织缺血,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 术后可抬高患肢,用护罩支撑伤口上空以免受碰撞;观察伤口分泌物性质、量、颜色;观察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对确诊病人,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如哌替啶,以缓解疼痛。 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调节食物的色、香、 味,以增进病人食欲。 5、在病人使用脱水剂间,应选用较粗血管,确保穿刺针在血管内, 防止渗入皮下组织。观察脱水剂效果:患肢症状有无改善。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色及相对密度,患肢疼痛、肿胀、 温度、颜色、感觉等。 术后护理 1、切开减压后,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大量坏死组织的代谢产 物和毒素也随之进入血液循环,可导致失水、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的色及量,及时送检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并追查结果,以便及时处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 概念 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当骨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造成毛细血管灌注减少,低于组织成活所需要的血供水平,而产生的早期征候群称为骨筋膜室内压达血供水平综合征。 症状 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前臂(65mmHg),小腿(55mmHg)】可使供应肌肉的关闭,形成缺血--缺血的恶性循环,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 1.濒临---缺血早期,及时处理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坏死,可不影响肢体功能。 2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者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3----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常需截肢。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导致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只在肌肉缺血较久,已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增快、血压下降,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现等。 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及时诊断和处理。至晚期,当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即消失,即无疼痛。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 3.患室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4.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但应特别注意,骨筋膜室内组织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前臂(65mmHg)、小腿(55mmHg),就能使供给肌血运的小动脉关闭,但此压力远远低于病人的收缩血压,因此还不足以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流。此时,远侧动脉搏动虽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但肌已发生缺血,所以肢体远侧动脉搏动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协助诊断。 以上症状和体征并非固定不变。若不及时处理,缺血将继续加重,发展为和,症状和体征也将随之改变。缺血性肌挛缩的五个主要临床表现,可记成5个"P",字: (1)由疼痛(pain)转为无痛。 (2)苍白(pallor)或、大理石花纹等。 (3)(paresthesia)。 (4)麻痹(paralysis)。 (5)无脉(pulselessness)。 治疗 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的惟一有效方法。切不可等到出现5"P"体征后才行切开减压术,从而导致不可逆的。切开的皮肤一般多因张力过大而不能缝合。可用凡士林纱布松松填塞,外用无菌敷料包好,待消肿后行延期缝合,或应用闭合伤口。切不可勉强缝合皮肤,失去切开减压的作用。 局部切开减压后,血循环获得改善,大量坏死组织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应积极防治失水、、、、、等严重并发症,必要时还得行以抢救生命

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查房

会议内容:胫骨骨折护理查房 时间:2013.10.3 地点: 指导老师: 参加人员: 病史汇报 一般资料 床号:9 姓名:性别:女年龄: 80 婚姻:已婚 住址: 职业:务农社会支持系统:车祸,子女和护工轮流照 顾 现病史 入院前2小时患者被摩托车撞倒,当即感到左膝部剧烈疼痛、肿胀、不能活动、伴头痛、气促、呼吸困难、无头昏、恶心、呕吐无昏迷史,当即到XX医院就诊,行膝关节X片检查。提示:“左胫骨骨折伴脱位,来我院,以左胫骨骨折、头皮血肿”收入我科,小便正常、大便未解、无其他阳性体征。辅助检查:x片提示;左胫骨骨折伴脱位。 即往史 即往体检,否认食物过敏史,否认其他重大外伤史,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其他重大疾病史。 个人史 生于XX,当地长大,否认疫区居住史。 家庭史 否认家族遗传史,否认过敏病史。 入院护理检查 T:36.2℃P:72次\分R:20次\分BP:160\77mmHg 治疗过程 入院后即予患肢骨牵引抬高制动,静脉予补液、消肿(甘露醇)、止痛(高乌甲素、)及口服布络芬缓释片及肌注曲马多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积极术完成相关检查,拟择期手术。 10\9:诉下腹胀痛、排尿困难,予保留导尿。 13\9:诉腹胀、伴恶心、呕吐,予肌注胃复安。 15\9:诉腹胀伴排便困难,予潘泻叶导泻、开塞露塞肛 16\9:患者空腹血糖10.2mmol/L,予测三餐前、后血糖 27\9:术前各指标也调整至手术耐受状态,患者能积极配合术前准备。 28\9:在全麻行左胫骨平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予持续心电监测、吸氧、静脉予补液、抗炎(头孢米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纤溶酶),同时配合双下肢气压泵及伤口TDP照射等对症支持治疗。 现在护理评估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骨筋膜室综合症 骨筋膜室综合症(osteofascialcompartmentsyndrome)即由骨,,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综合征、骨。 一、概述:骨筋膜室是指由骨、、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二、症状: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前臂8.7kpa(65mmHg),小腿7.3kpa(55mmHg)】可使供应肌肉的关闭,形成缺血--缺血的恶性循环,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 三、分型:1、濒临---缺血早期,及时处理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坏死,可不影响肢体功能。

2、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者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3、----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常需截肢。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导致和。 四、临床表现: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只在肌肉缺血较久,已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增快、血压下降,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现等。 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及时诊断和处理。至晚期,当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即消失,即无疼痛。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 3.患室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4.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但应特别注意,骨筋膜室内组织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前臂8.66kPa(65mmHg)、小腿7.33kPa(55mmHg),就能使供给肌血运的小动脉关闭,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常 规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症即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症和缺血产生的早期症候群。 【护理评估】 1、患肢是否有明显肿胀、发亮、张力性水疱,末端皮肤是否 由潮红发展成暗红,或见大理石样花纹改变,是否有肌力 减退,甚至爪形手、足畸形。 2、肢体是否呈持续性烧灼样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重。 3、是否有受伤史,外伤时间,夹板、石膏、绷带、止血带应 用是否正确。 4、X线检查判断患肢是否有骨折和移位。 【护理问题】 1、疼痛。 2、肢体血液循环障碍。 3、焦虑。 4、营养失调。 5、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休克、伤口感染。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1、由于患肢剧烈疼痛,担心预后,因此对病人需进行心理安慰, 解除其因疼痛所致恐惧,减轻焦虑。向病人说明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并做好家属工作,以利配合。 2、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不可抬高,以免使动脉 压降低促使小动脉关闭而加重组织缺血,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 术后可抬高患肢,用护罩支撑伤口上空以免受碰撞;观察伤口分泌物性质、量、颜色;观察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对确诊病人,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如哌替啶,以缓解疼痛。 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调节食物的色、 香、味,以增进病人食欲。 5、在病人使用脱水剂间,应选用较粗血管,确保穿刺针在血管 内,防止渗入皮下组织。观察脱水剂效果:患肢症状有无改善。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色及相对密度,患肢疼痛、肿胀、 温度、颜色、感觉等。 术后护理 1、切开减压后,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大量坏死组织的代谢产 物和毒素也随之进入血液循环,可导致失水、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的色及量,及时送检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并追查结果,以便及时处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详细(仅供参考)

骨筋膜室综合征 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创伤骨科领域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和医生都构成严重的威胁,一旦发生并延误诊治将造成灾难性后果,这在某种意义上说骨筋膜室综合征比骨折本身的医疗风险更大。因此,作为一名创伤骨科医生要对其有足够的重视。 病因: 1.骨筋膜室容积骤减 (l)外伤或手术后敷料包扎过紧。 (2)严重的局部压迫:肢体受外来重物或身体自重常时间的压迫。 2.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 (1)缺血后组织肿胀:组织缺血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液体渗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 (2)损伤、挫伤、挤压伤、烧伤等损伤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增加、组织水肿、容积增加。 (3)小腿剧烈运动,如长跑、行军。 (4)骨筋膜室内出血,血肿挤压其他组织。 病理: 骨筋膜室的壁坚韧无弹性,当内容物体积增大或室的容积减少,使室内压力增加,循环受阻,造成室内肌肉、神经缺血、缺氧。因缺血、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进一步增强,液体渗出增加,组织水肿严重、室内压力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如不及时处置将发生: 1.频临缺血性肌挛缩在严重缺血早期,肌肉尚无坏死或少量坏死,若此时立即进行治疗,重建血液供应,可避免发生大量肌肉坏死,恢复后不影响肢体的功能。 2.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持续以致有较多的肌肉坏死。此时开始治疗,恢复血液供应尚可恢复,但由于肌肉坏死较多,虽经纤维组织修复,但将发生瘢痕挛缩及神经损坏,发生特有的畸形——爪形手、爪形足。 3.坏疽缺血不能纠正,大量肌肉发生坏死,已无法修复,只能截肢否则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频临缺血性肌挛缩阶段或稍稍重些。 前壁骨筋膜室内组织正常压力为 12kPa(9mmHg)当压力升至866kPa(65mmHg),组织内的血循环完全中断。小腿间定正常压力为2.0kPa(15mmH),当压力升至733kPa(55mmHg)时,血循环完全中断。间室内神经缺血30分钟,其功能发生异常,缺血12~ 24小时,则发生永久性的功能损坏。间室内肌肉组织缺血2~4小时发生功能改变,缺血8~12小时,则发生永久性损坏(肌坏死)。 肌肉坏死时可释出大量K+、肌红蛋白。组织缺血缺氧进行的无氧酵解可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受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在炎症过程中产生大量毒性介质。这些物质当血循环改善以后进入血循环,会引起全身的损害,如休克、心功能障碍、心律紊乱等.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 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早期证候群,是一种严重损伤后的反应性疾病。 临床表现:患肢疼痛,麻木,手指或足趾不自觉屈曲,被动牵拉可引起剧烈疼痛,患肢肿胀触痛明显。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病因:一、骨筋膜室容积骤减 1、敷料包扎过紧:四肢损伤或骨折应用绷带石膏,随着患肢创伤性水肿的发展,使原松紧适中的包扎物变得过紧而形成压迫。 2、严重的局部压迫:在地震或建筑物倒塌,肢体长时间被重物挤压,或者昏迷、安眠药过量、酗酒等原因致肢体长时间被压在身下 二、骨筋膜室的内容物体积剧增: 1、任何原因致肌肉缺血后,发生缺血、水肿的恶性循环; 2、挫伤、挤压伤等损伤性室内肌肉严重水肿。 3、小腿的激烈运动和过度疲劳的长途跋涉。 4、有凝血机制障碍或严重骨折移位,引起的骨筋膜室内大血肿。 5、毒蛇、毒虫咬伤而引起的严重水肿。 三、血供障碍:大血管受压损伤痉挛梗塞血栓形成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肱动静脉损伤,断肢再植或血管术后血流不畅,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等造成组织缺血—渗血—水肿恶性循环而发生本征 观察要点:是否出现“5p”征象 1剧烈疼痛(painless):发病部位出现持续性深部胀痛呈刀割样针刺样烧灼样痛,一般止痛药不能缓解,晚期严重缺血后神经麻痹即转为无痛。 2肌肉麻痹(瘫痪)(Paralysis)(被动牵拉疼痛):患肢进行性肿胀,肌腹处发硬,肌肉僵硬似条索状,肢体甚至呈圆筒状僵硬;手指处于屈曲位,主动或被动牵伸时疼痛加剧。 3患肢苍白(pallor)或发绀:早期受累区远侧的指(趾)苍白发绀或潮红后期呈暗红或暗紫色或成大理石花纹状皮肤菲薄光亮有水泡花纹状皮肤菲薄光亮可有水泡。 4感觉异常(paresthesia):患处局部麻木感和异样感,两点分辩觉消失和触觉异常 5无脉(pulselessness).: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但是此项指标并非可靠,因为骨筋膜室内压力上升时,首先阻断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但此压力尚不足以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流,因此肢体远端脉搏依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但肌肉可能早已发生缺血,只有大动脉损伤者一开始便无脉 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