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专稿

书法专稿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 1 -

—习近平

伟人论中医名句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习近平

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

- 2 -

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

—习近平

开设中医科、中药房很全面,现在发展中医药,很多患者喜欢看

- 3 -

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们自己也喜欢看中医。

—习近平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习近平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

- 4 -

用好。—习近平

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要发挥中医药三大作用: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李克强坚持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在深入推进医改中发

- 5 -

挥更大作用,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李克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毛泽东重视中医,学习中医,对中医加以研究整理,这将是我们祖国对人类贡献的伟大事业之一。

—毛泽东中医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毛泽东

- 6 -

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周恩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中医中药事业。

—江泽民

中医药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化的,它不仅维护着中国人民的健康,也在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贡献。

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独特贡献。

- 7 -

把继承创新贯穿中医药发展一切工作,正确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永葆中医药薪火相传。

中医药名言名句

一、天人合一

- 8 -

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5.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 9 -

二、养生保健

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4.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5.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 10 -

6.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7.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8.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9.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三、防病防变

- 11 -

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汉·张机《金匮要略》)

3.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

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 12 -

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

四、医德医风

1.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 13 -

5.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6.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7.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8.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 14 -

9.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10.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11.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12.(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五、医术要言

- 15 -

1.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2.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汉·张机《金匮要略》)

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4.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 16 -

5.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6.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清·费伯雄《医醇剩义·同病各发》)

7.医家之有仲景,犹儒家之有孔子也。医书之有《伤寒论》,犹儒书之有《四书》也。(陆新源)

六、阴阳五行

- 17 -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6.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18 -

10.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1.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 19 -

大医精诚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

- 20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