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年单位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XX年单位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XX年单位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单位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根据中央、自治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为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我局按照地区的严格要求,决定开展“扶贫攻坚对口包村联户”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地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担当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坚持理念引领、问题引领、实践引领,聚焦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覆盖地区所有乡村,结合“访惠聚”活动,开展部门单位包村联户扶贫工作,促进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入户到人,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地区扶贫攻坚、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根据地委的统一部署,立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以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为基础,以整村推进为任务,理清发展

思路,细化包村联户结对帮扶工作措施,完善帮扶机制,开展精准扶贫,壮大集体经济,建强基层组织,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生活水平,实现地区全面脱贫。

贫困户目标:XX年,阿克苏地委农办和检验检疫局“访惠聚”联合住村工作组,对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喀什贝西村67户、246人实现脱贫,全面完成地区现行2800元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贫困返贫率降低在4%以内,贫困乡村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地区平均水平。XX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对已脱贫的198户、969人进行巩固提高。

三、帮扶方式

(一)单位包村。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新疆军区政治部关于深入推进自治区部门单位包村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新党办发3 5号)文件精神,以“访惠聚”住村工作组的派出单位为主,确定对口包村联户任务,由住村工作组派出单位落实定点包村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地区贫困村对口帮扶全覆盖。

(二)发挥“访惠聚”工作组的攻坚作用。“访惠聚”工作组在住村期间,发挥扶贫攻坚智囊团的作用,做好支持配合、协调指导、促进精准等工作,坚持每天走访入户,结对帮扶,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帮助贫困户选准增收产业、增

收项目,传授科普知识,提高致富能力。协助村“两委”实施好村级惠民生项目,以实施项目为契机,切实搞好村级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展、公共服务等惠民生建设,进一步改善包联村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帮扶措施

(一)走访调研,建立台账。每名县级干部包2户贫困户,其他干部包1户贫困户。部门单位领导要摸清贫困村基本情况和发展资源等情况,带队深入对口帮扶贫困村每月至少一次,走访调研贫困户不少于10户,建立台账,动态管理。部门单位干部每季度至少走访联系贫困户一次,对贫困户家庭成员、致贫原因、脱贫需要等信息掌握透彻,建好贫困户“脱贫台账”,实行销号制管理,确保不漏一户一人,为精准减贫打牢基础。

(二)分析原因,制定方案。找准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对贫困户因病、因残、因灾、因学致贫等情况要了如指掌,通过沟通交流,确定脱贫方向、解困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抓好“一村一策、一户一业、一人一法”的落实。贫困村帮扶计划由包村单位部门制定,贫困户帮扶计划由住村工作组或结对帮扶干部制定,脱贫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统一交由乡镇人民政府存档,以便合理进行项目分配;一份交对口包村联户部门单位,以便后续帮扶措施的落实。

(三)思想引领,树立信心。坚持扶贫先扶志,加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增强发展信心,拓宽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能力。耐心细致地做好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思想动员,教育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发展理念,自觉接受新技术、新理念。通过做好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宣讲扶贫政策,增强贫困户自强自力的发展信心。

(四)选准项目,产业扶持。坚持以产业扶贫为根本、转移就业为关键,深入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努力实现村有增收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依托当地资源,组织协调力量,积极推进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培训等扶贫开发工作,培育特色产品和优势主导产业;多方筹措资金,整合资源,主动争取行业部门的扶持政策支持,联系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帮扶单位确定的年度定点扶贫项目、工作进展情况要及时报地区扶贫办进行备案,以利于全面掌握情况,及时督促检查、发现问题。

(五)群策群力,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逐户逐人研究设计扶贫办法。注重“造血”与“输血”帮扶相结合,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分类施策,对具备劳动能力的,加强科技培训,帮助协调解决扶贫项目、资金,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落实1个增收项目、掌握1项劳

动技能,实现自主创业或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安置;对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的实施社会保障政策兜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教育脱贫。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把对口包村联户扶贫攻坚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本部门本单位业务工作同步安排部署、同步检查落实,使之制度化、常态化。

(二)明确责任分工。单位主要领导要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本部门本单位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尽快制定和完善帮扶规划,明确帮扶工作总体目标、年度计划、实施时限和具体责任人,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已经进入巩固提高阶段的贫困村,包联部门单位要做到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继续对初步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给予三年扶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持续发展不返贫。要认真组织开展党员干部与帮扶的贫困户“结对子”、交朋友活动,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定期督导检查,对包村联户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深入实地检查核实,推动工作落实。各部门单位要明确一名联络员加强联系沟通,负责收集、报告本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并每季度末将工作落实情况报地区扶贫办。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对口扶

贫开发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形成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着力抓好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形成文明村风,为扶贫攻坚创造良好环境。

单位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湖南省教育扶贫规划(XX-2020)》(湘政办发〔XX〕96号)和《岳阳市精准扶贫三年(XX-XX年)攻坚行动方案》(岳发〔XX〕14号)等文件精神,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推进精准扶贫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总体思路,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大力开展“功能型”教育扶贫,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历教育和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及青壮年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全面实施“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为深入推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积极推动贫困地区与全市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全面覆盖。资助政策全面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技能免费培训全面覆盖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全

面改薄”项目和资金全面覆盖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师资培训全面覆盖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教师。

二是坚持精准发力。教育扶贫向最贫困的地方和人群倾斜,充分利用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信息资源,将人、财、智、物等各种资源精准对接到学校和每一位师生。

三是坚持均衡协调。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找准最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扩充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整体水平。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在教育扶贫工作推进和考核机制、资源配置方式、人才培养模式、资助对象认定和资助档次区分等方面深化改革。开展教育扶贫试点,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三、主要目标

1.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基本实现结对帮扶覆盖到每所学校、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失学。

2.实现贫困乡村所在地薄弱学校改造全覆盖,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所有危房改造到位,并建立健全贫困中小学危房动态维修机制,确保贫困乡村所在地学校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实现贫困乡村所在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全覆盖,落

实惠师政策,贫困乡村所在地学校教师补充、培训、保障到位,引导和激励贫困乡村教师安心从教。

四、扶贫机制

1.结对帮扶机制。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乡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建立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对精准扶贫对象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一帮到底,确保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就学。

2.优先帮扶机制。实行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乡镇义务教育学校,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村小、教学点。优先加快贫困薄弱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贫困薄弱学校宽带接入。对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学校、幼儿园给予倾斜。

3.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贫困乡镇至少建好1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开设亲情电话,招募志愿者,对贫困家庭孩子,特别是特困留守儿童、特困残疾儿童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帮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五、政策措施

(一)倾斜支持贫困薄弱乡村发展教育

1.科学规划建设贫困乡村所在地学校。优化公益性、普惠性资源布局,支持每个贫困乡镇办好一所公办幼儿园,

支持贫困乡镇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审慎稳妥推进撤点并校工作,坚持先建后撤,对于保留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标准化建设,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2.优先改善贫困乡村所在地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积极推进贫困乡村所在地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将贫困乡村所在地学校纳入“全面改薄”范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分项、分校推进”的原则,确保贫困地区学校校舍、教育装备、图书、生活设施等达到国家办学条件基本要求。促进贫困地区农村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和定向培养计划,满足贫困地区教师补充的需要。“国培”“省培”“市培”项目重点向贫困乡村所在地学校倾斜,提高培训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推动中小学教师支教援教,区域内城镇学校教师援教比例至少要达到学校教师总数的10%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必须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一年以上任教经历。落实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坚持常规体检制度,建好教师周转房,优化校园环境和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开展“最美乡村教师”评选和“三区”支教教师评先评优表彰活动,并给予专项奖励。

(二)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按照“资助对象精准认定,资助标准区分档次”的原则,加大对贫困

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是已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保证他们如期完成学业。

1.学前教育阶段。对在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

2.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所有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

3.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XX元。

4.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免学费2400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享受国家助学金XX元。

5.高等教育阶段。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可达8000元,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

6.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争取国家倾斜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杜绝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三)实施贫困地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各县市区重点办好一所示范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支持每所中职学校重点办好2-3个特色专业。突出“帮助一个孩子学得一项技能,带动一个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理念,协同对接教

育资助体系、同心温暖工程、“雨露计划”和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计划,重点面向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其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四)保障贫困地区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原则,依法保障贫困地区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营养状况和交通需求为重点,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水平。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切实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五)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支持贫困地区按《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加强教育执法,依法推进控辍保学。指导贫困地区运用学籍管理信息化开展控辍保学预警工作,建立学生流失监察和督查制度,建立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就读情况调查摸底制度,分析学生流失原因,开展针对性控辍保学。建立贫困生入学通知书和辍学生返校通知书制度。对贫困生广泛开展助学关爱活动。鼓励贫困地区深化课程改革,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活动,完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因厌学而辍学。

六、职责分工

1.市教育体育局成立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党

组书记、局长王德华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喻玲玲任副组长,其它局班子成员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机关党委。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指导全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负责研究制定教育扶贫总体方案、提出工作目标和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检查。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把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接教育扶贫各项工作。

2.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部署和要求,对贫困地区每所中小学校进行摸底排查,准确建立每所薄弱学校的需求清单和建设台账,并以此制定攻坚改造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绘制教育精准扶贫任务完成时间表,实施动态监控,跟踪管理,确保教育扶贫按时有序推进。

3.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兜底建立贫困学生的资料数据库,确保信息精准,不漏一户、不漏一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积极动员、鼓励城镇学校通过“结对子”、“手拉手”和“互访互学”等形式,实行“点对点”直接帮扶、持续帮扶。

4.建立教育扶贫督导考核评估机制。将教育扶贫工作列为教育督导和县市区教育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事项,定期对各县市区教育扶贫项目实施、贫困生在校上学、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等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督导,确保教育扶贫工作落到

实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