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巡视组:重庆“苍蝇”式腐败问题比较突出

中央巡视组:重庆“苍蝇”式腐败问题比较突出

中央巡视组:重庆“苍蝇”式腐败问题比较突出
中央巡视组:重庆“苍蝇”式腐败问题比较突出

中央巡视组:重庆“苍蝇”式腐败问题比较突出

2013年09月26日02:08来源:重庆晨报

中央巡视组反映问题

原标题:中央第五巡视组向重庆市反馈巡视情况

据重庆日报消息9月25日,中央第五巡视组向重庆市反馈巡视情况。中央第五巡视组组长徐光春代表巡视组作反馈,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会议并讲话。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3年5月29日至7月29日,中央第五巡视组对重庆市进行了巡视。巡视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主要任务,广泛开展个别谈话,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调阅有关文件资料,深入了解情况,顺利完成了巡视任务。

徐光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委领导班子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推动科学发展,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既打“老虎”又打“苍蝇”,坚持反对“四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气象。

徐光春指出,巡视中干部群众反映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对一把手管理监督不到位,个别领导干部信念动摇、思想滑坡、道德失范,国有企业存在腐败隐患,“苍蝇”式腐败问题比较突出;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作风建设方面,“四风”问题仍然存在,顶风违纪案件还有发生;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选人用人的一些习惯做法不当,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规范,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素质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巡视组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处理。

徐光春代表巡视组提出了三点意见建议。一是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制度,切实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尤其是对一把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二是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把自己摆进去,弄清是非,从思想根源上清除“四风”,坚持不懈地抓好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三是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着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公认度。

徐光春强调,重庆市委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高度重视巡视反馈意见,特别是对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分析,分门别类处理。市委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抓早抓小,严格抓好班子,管好队伍。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孙政才表示,这次巡视是对重庆各项工作的一次考量、检验和指导。中央巡视组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非常中肯、深刻,指导性、针对性都很强,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强调,一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真正把党的要求贯彻始终,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要高度重视中央巡视组指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作风建设、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虚心接受,在工作中自觉加以改正。三要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对巡视组指出的问题主动“对号入座”,反躬自省,深入思考,联系自己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进一步认真查摆问题、剖析原因、深挖根源。四要坚决抓好整改落实。对中央巡视组指出的问题,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出的问题一并整改落实,确保尽快取得成效。尤其要狠抓反腐倡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选人用人等突出问题的整改,把整改工作与当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我们工作的改进、作风的转变,给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使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中央第五巡视组副组长贺家铁,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王铁及巡视组有关成员出席反馈会。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十一督导组组长黄小晶应邀参加会议。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其他在职副市级领导干部,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市委各巡视组组长,市委巡视办有关负责人列席会议。

中央第一巡视组:中储粮总公司基层腐败案高发多发

2013年09月26日02:12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傅勉

推荐阅读

中储粮窝案未了局

[ 农产品收储有巨额的经济利益,为了获得收储补贴,一些单位和个人不惜铤而走险]

日前,中央第一巡视组向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反馈巡视情况,该巡视组负责人指出,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中储粮内部监督管理不够严格,纪检监察力量薄弱,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此外,日常经营管理方面,有的投资决策不够科学,安全生产管理存在较多隐患,虚报库存、掺杂使假等问题时有发生。

而中储粮种种问题的背后,是中储粮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错位,导致粮食市场供求机制扭曲,粮食局等行政管理与监督作用被弱化,以及稳定大豆等作物生产的宏观调控效果不明显,让一些业内人士意见不断。

2004年以来,中国对稻谷和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产区玉米、大豆、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措施,上述对主要农产品的托市收购是防止“谷贱伤农”,保护农民的粮食种植积极性。

中储粮作为托市收购的主体,大量收购和存储农产品,引发了市场的巨大争议,也为一些贪腐案件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2012年,中储粮全系统共在21个省区市累计收购政策性粮食3747万吨,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中储粮收购的粮食约占总量的6.4%。不过在2009年,中储粮收购的粮食达到9876万吨,约占总量的19%。具体到一些农产品,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1/2012年度,中国油菜籽产量1342.6万吨,以2012年中储粮收购油菜籽437万吨计算,收购量占到总量的三成左右。

大量农产品进入中储粮国库,一方面超过了中储粮的库容,为其安全生产埋下了事故隐患。今年上半年,位于黑龙江的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共有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储量4.7万吨,主因就是仓库放不下,粮食只能露天堆放。

另一方面,农产品收储有巨额的经济利益,为了获得收储补贴,一些单位和个人不惜铤而走险。今年8月,有媒体报道,一些中储粮的委托收储企业进口价格较低的转基因菜籽油冒充国产菜油,大量流入国库,赚取价差。《第一财经日报》此前报道,中储粮大量收储油菜籽,市场流通量有限,托高了市场菜籽粕的价格,而实际上需要菜籽粕的养殖业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委托中储粮托市收购,稳定农业生产的目的在某些农产品上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2008年开始,中国对大豆实行临时收储,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09/2010、2010/2011、2011/2012、2012/2013四个年度,中国大豆的产量分别是1498万吨、1510万吨、1448万吨、1280万吨,预计2013/2014市场年度,中国大豆产量进一步减少到1220万吨。中国油菜籽的产量也呈现出总体减少的趋势。而中国对大豆和菜籽油的进口量却大量增加,美国农业部今年9月的预测报告称,2013/2014市场年度,中国大豆的进口总量将达到6900万吨,与上一年度的5950

万吨相比,增加约1000万吨。

中储粮2000年成立,托市收购让中储粮的地位日渐重要,而行使粮食市场管理职能的粮食局体系边缘化的体验却日渐强烈。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指出,《粮食流通条例》(下称《条例》)要求,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承担政策收购、接受政府委托,而在认定收储点、延伸点这项工作上,县级粮食行政管理机构没有参与权。再比如,《条例》要求县级粮食机构对本辖区粮食工作行政管理,而在托市收购中又明确中储粮负总责,地方部门要支持协助。中储粮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态势日渐明显。而一些有关人士对于大规模收储农产品的效果更表示质疑,美国农业部总经济师Joseph W.Glauber此前对本报记者说,美国已经取消了粮食储备,因为代价太高,而且大量的粮食储备加剧了市场价格的波动。

对于中央巡视组的反馈,中储粮党组书记、董事长包克辛称,将切实加强企业党建,完善监督体系,加强监督力量,教育干部职工廉洁从业,注重源头治理,坚决遏制腐败案件多发易发的势头。而上述措施能否解决中储粮机制上的一些问题,能交出什么样的答卷,仍需要拭目以待。

中储粮官员频落马背后:骗取补贴找枪手赚差价

2013年07月16日09:15来源:人民网

日前,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河南公司前董事长李长轩因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中储粮员工贪腐并非个案。“中储粮一个直属粮库掌管很大的辖区,辖区内很多粮食的运作都是一个粮库说了算,而在现行体制下,这么大的权力缺乏良好的监管,产生受贿行为在所难免。”河南某粮食系统官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隐秘利益链

上述官员透露,中储粮在粮食经营运作过程中有一条微妙的利益输送链条,而各种违规贪腐现象就可能存在于这个链条的各个环节。

由于国家会对中储粮直属库在中央储备粮、临时储备粮和托市粮的收购、仓储管理、轮换、调拨过程中产生的保管、轮换、收购、出库费用进行大量补贴,骗补手法中最常见的“转圈粮”,就是粮食走了一遍销出购订的手续,但是并未进行实际的销售和采购,还在粮库原地保管。

“这样会造成加工企业得不到粮源。所以很多企业就抱怨在中储粮那里拍不到粮食,拍到了又拿不走。同时农民卖粮也得不到多大的利益。”该官员表示。

除了骗取补贴,中储粮一些粮库还存在哄抬粮食价格,并通过一些手段套取粮食在卖出收购中的差价。

“赚差价本身是企业经营应该做的,但是中储粮在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今年托市,安徽、江苏、河南仅仅托了一周、半个月,就陆续叫停了,这就是有企业要抬价。”上述官员表示。

作为国家专门为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成立的企业,中储粮既要经营国家政策性业务,包括收购中央储备粮、临时储备粮和托市粮,又要作为企业自主经营贸易粮。按照规定,直属库无权将国家政策性粮食和贸易粮相互转换。

然而,据媒体公开报道,2008年,在中储粮淮安直属库原主任夏宝莹的指挥下,淮安直属库4名干部就在临时储备粮收购过程中,采取低价购进、高价入账的手段套取差价2294.95万余元。

这一事件中,淮安直属库按江苏省制定的二等标准中晚灿稻每斤0.995元、粳稻每斤1.045元的价格将收购稻谷的货款拨付给各代购代储点,但实际结算则是按市场收购价每斤0.95元至每斤0.985元不等的协议价格与各代购代储点结算,淮安直属库再将以市场价自主收购的贸易粮性质稻谷转为国家临时储备粮。

在各地粮库向下输入粮源的同时,一些粮库还让其他企业为其当枪手做购销的事情。“参与粮食拍卖是需要资质的,而一些粮库就让有资质的企业把粮食拍回来,这样粮库里的粮食不用出去,就能做个假成交。”上述官员告诉记者。

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也显示,2008年至2011年,所属湖南分公司等5家分公司部分直属库违反国家关于最低收购价粮和临时储备粮竞价销售交易的有关规定,通过出售给关联企业再回购的方式,将存储在本库的522148.61吨临时储备粮和最低收购价粮,转为中央储备粮或用于对外销售,从中获利1702.58万元。

官员频落马反映体制缺陷

“去年河南中储粮的官员不止十几个,而是二三十多个地倒,只是其中细节都不太公布了。”上述官员告诉记者。

例如河南安阳,一个直属库下设若干分库,这些分库是以前中储粮为了扩大规模把粮食局比较好的粮库收上去的。“现在一个总库,五个分库的人员全部在检察院里,有的是查清了进入诉讼阶段,有的是还在查。”该官员说,“主任都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了。5个库的主任,4个库的都面临着判刑或已经被判刑了。”

仅从公开报道就能看到,2011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许昌直属库、安阳直属库、周口直属库发生多起贪腐以及工作人员携款潜逃事件。而今年,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终审裁定,中央储备粮北京密云直属库原副主任冯百联在业务交往中,收受客户给予的好处费,将11万余元据为己有,因而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继续追缴冯百联违法所得11万余元,依法没收。

对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该官员表示,一方面粮食部门现行的行政体制,属地管理职能在弱化,另一方面现有体制下,中储粮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既有自身的行政管理体制,又有贸易体制,等于自己监管自己。所以诸多环节就暴露出弊端。

“一个直属粮库有很大权力,可以在辖区内进行多种粮食经营运作。(中储粮和地方粮食局)一个是强大的财力支撑的中央军一个是地方军,中储粮一家中心库的主任可能是正县级,分库主任可能是副县级,而很多县级粮食局长只是正科级,并且很多人员任命与工资发放也是垂直的上级部门下拨,地方很难插手。”该官员告诉记者。(夏清逸孙旭第一财经日报)

中央巡视组巡视报告为何“大同小异”?

2013-09-25 10:38:53归档在我的博文 | 浏览83897 次 | 评论16 条

今年上半年,中央派出巡视组,对内蒙古、江西、湖北、重庆、贵州、水利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版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巡视等地方和部门进行了巡视,这次中央巡视组的工作应当来说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不仅因为是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后的首次巡视,而且是在习总书记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的制度的笼子的背景上进行的,还有就是在重庆发生一系列重大的事件后进行的。可以说中央巡视组的责任重大,使命非凡,对于被巡视的地方也产生巨大压力。

目前,巡视报告正在纷纷出台。从已经推出的三份报告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报告一般分为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要求三大部分,各组的内容有既有很多“干货”,也有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江西的领导干部亲属插手工程建设项目,水利部的干部交流不够等。每个报告最后都要注明,巡视组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有关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处理。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看报告提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和要求,这些问题对于党内领导干部是一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脸治治病的活教材。

一组组长王鸿举指出,江西省党政领导班子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巡视中干部群众也反映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存在插手工程建设项目、谋取私利、节假日收送红包礼金等问题;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作风建设方面,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仍有差距,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有的甚至顶风公款吃请;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超编制配备干部,个别干部“带病提拔重用”等问题。此外,干部群众还反映,一些地方在矿产资源保护、开发、管理工作中存在漏洞。同时,巡视组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有关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处理。

王鸿举代表巡视组提出四点意见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巡视工作,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要求领导干部拒收、上缴不该收受的红包礼金。二是进一步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进一步认真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严肃查处拉票贿选、买官卖官,干部带病提拔重用等问题;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后备干部的培养、使用。四是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一些地方存在的经济发展统计数字弄虚作假、矿产资源乱挖滥采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治;对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认真研究处理。

王鸿举强调,江西省委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高度重视巡视反馈意见,特别是对指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分析,分门别类处理。主要负责人要抓早抓小,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二组组长杜德印指出,湖北省党政领导班子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加大惩治腐败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民主集中制,努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整体呈现出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全省经济较快发展、社会保持稳定。

杜德印指出,巡视中干部群众反映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个别领导干部以权谋私,一些基层单位和农村干部的腐败问题呈上升趋势。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作风建设方面,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片面的政绩观,在经济发展中不能很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的地方和部门还存在“文山会海”现象,有的超标准配车、超标准接待。在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个别地方和部门违规突击提拔干部,竞争性选拔干部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巡视组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处理。

杜德印代表巡视组提出了三点意见建议。一是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切实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廉洁从政教育,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浮躁情绪,切实转变会风文风,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三是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规范干部选任工作,结合实际改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办法。

杜德印强调,湖北省委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高度重视巡视反馈意见,特别是对指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分析,分门别类处理。省委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抓早抓小,严格抓好班子、管好队伍。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三组组长孙晓群指出,巡视中,干部群众反映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纪检监察机构不健全,基层单位监管力量薄弱,个别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管理不严、执纪失宽;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作风建设方面,重建轻管问题尚未根本转变,文风会风还需进一步改进;在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干部交流不够,管理工作还不够规范。同时,巡视组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有关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处理。

孙晓群代表巡视组提出了三点意见建议。一是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和“一级抓一级”的责任。健全纪检监察机构,加大对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强对人员多、项目多、资金量大的直属单位的监管,更加重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职工队伍管理;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转变政府职能,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三是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加强基层干部培养锻炼和选拔工作力度。

孙晓群指出,水利部党组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高度重视巡视反馈意见,特别是对指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分析,分门别类处理。主要负责人要抓早抓小,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组长们报告内容大同小异?也没有具体的处理措施?其实,这与中央巡视组此次的工作任务是相配合的。根据中央要求,今年的巡视工作要突出四个重点:一、着力发现是否存在领导干部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规定,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二、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查找出现的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切实改进作风;三、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等问题;四、在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着力发现是否存在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严重不团结等问题,是否存在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违规用人、搞团团伙伙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中央巡视组发现问题怎么办?1.不办案,只向上报告。巡视过程中,巡视组只带耳朵、眼睛、照相机、录音机。他们的职责是发现问题,但不办案,只负责向中央报告。2.向省内一把手通报情况。巡视组还要向被巡视省的一把手通报巡视中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比如,2005年下半年,根据巡视成果,中纪委主要领导便向陈良宇反馈巡视意见,指出上海不少干部对秦裕廉政问题反映颇大。

3.有一般性问题先提出警告。中央第二巡视组原组长祁培文曾表示,发现一些干部有廉政问题,但还没有掉下去,对这样的人,不是一棒子打死,巡视组要与他们谈话提醒,引起他们的警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5月17日出席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做好巡视工作,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中央巡视工作的此次调整,是自中央巡视工作自2003年正式进入运作后又一次重要的调整。在中央巡视工作进行改革后,31个省(市、区)和国家各部委的巡视工作也有望按照这一模式进行改革。

看来,中央巡视工作不会是一阵风,它将会成为问责和反腐的重要形式对中国官场形成巨大震慑!

2013-09-22 08:01:11归档在我的博文 | 浏览 208281 次 | 评论 48 条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9月18日,中央第八巡视组向江西反馈巡视情况。据悉,2013年中央派出的10个巡视组已完成对派驻地方和单位的巡查,新一轮中央巡视进入收尾阶段,其余9个中央巡视组也将陆续公布巡视反馈情况。(9月21日新华网)

中国人自古就有钦差情结,千百年来,百姓在无力反抗贪官时,只能寄希望于钦差,手持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驾到,诛杀贪官,主持正义。“钦差情结”作为民间的朴素文化长期存在,而今年的巡视组出行,引起了不少民众的欢呼,有网友兴奋地说,巡视组出行,“就是钦差出巡抓贪官啦!”

事实上,10年来,中央巡视组不负重望硕果累累,已先后将多位高官拉下马。

2006年9月,山西省委原副书记侯伍杰以受贿罪被判11年;2006年1月24日,江苏省委原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国健因受贿641万元买官卖官案一审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于2006年6月被中纪委“双规”。2007年12月,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因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一审被判处死缓;2008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2008年,山东省委原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因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10年12月9日,贵州省政协原主席黄瑶因受贿罪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2011年1月30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宋勇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过去10年间,中央查处了一批腐败大案要案,上述官员被查处,最初线索来源都与巡视工作有关。

而就在今年 6月30日,中央第四巡视组进驻内蒙古不到一个月,内蒙古官方宣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王素毅涉嫌严重违纪,被“双规”。当前,随着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蒋洁敏的落马,十八大之后的9个多月中,已有李春城、周镇宏、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王永春等共9位省部级高官被查,全国反腐形势一片大好。

而这个夏天,被巡视的各省,上下各界都屏息凝神,大家都在观望:是否会有更多的更大的“老虎”出现?

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其实都是令人兴奋的话题,人民群众已经情绪激昂,在第八巡视组进驻的南昌市滨江宾馆四号楼前,越来越多的群众经常聚集于此,他们希望面见中央巡视组反映问题。这也是巡视组的任务,从北京出发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嘱托巡视组,要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

我们从已巡视的反馈情况来分析,老虎”和“苍蝇”都有,而且数量不少。据报道,中央第八巡视组向江西反馈,意见中提到:“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存在插手工程建设项目、谋取私利”,“顶风公款吃请”,“个别干部‘带病提拔重用’”问题,当事人都已违反党纪规定,有些涉嫌刑事犯罪。”

人民群众为什么期待中央巡视组能多打老虎,打大老虎呢?

当前,贫富差距拉大,城乡鸿沟难平,困难群体不少,致使社会关系中弥散的“焦虑感”、“紧张感”,人人都感觉社会越来越不公平,差距侵蚀着幸福,尤其是贪污腐化现象,人民群众历来深恶痛疾,欲除之而后快。

不过请民众们耐心等待,接下来,从各巡视组公布巡视反馈情况,到立案查处,还会有一段时间,笔者相信,如果不出意外,一定会有更多的贪官污吏受到处理,因为,不查出‘大老虎'不足以形成威慑,不足以平民愤。

同时,反腐成功与否,事关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愚以为,中央向各地派驻巡视组,就是想要在反腐战役中打几个歼灭战,从而进一步遏制腐败的高增长态势,广泛赢得民心。

期待中央巡视组步伐更快点,力度更大点,面再更宽点,并从此形成常态化巡视,让那些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贪图享乐、形式主义的奢靡之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违纪之举,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的不当动作者,天天都胆战心惊、度日如年。奉劝那些已经有此行为者不可再存侥幸之心,宜及早向组织交代,已经有此心而尚未付诸行动者,宜及早罢手、知错而退。

中央巡视组,不要冷了百姓心

2013-08-10 22:28:13归档在时光杂谈 | 浏览12220 次 | 评论3 条

今天《中国新闻周刊》一篇题为《访民通宵排队见中央巡视组发觉对方讲本地口音》的文章报道,四天前,64岁的齐先生从通辽市坐火车赶到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上访,听说中央巡视组在该市,不惜排了整整一夜的队,终于领到一张《中央第四巡视组人民来信来访来电登记表》。可他在交表时却发现接待者都是本地口音,原来都是从当地抽调的信访干部,根本没有“北京来的人”。

我们天天谈“建

设和谐社会”,可我

们的社会矛盾却越

来越尖锐。我曾说

过,警察及武警人数

越多,社会投入的维

稳经费越多,说明这

个社会维稳压力越

大,社会矛盾越突

出。对于内蒙古这样

一个总人口和台湾、

朝鲜差不多的自治

区来说,中央巡视组的到来,竟引来举报者如“抢房”一样的彻夜排队,实在是过于奇葩了。

笔者以为,访民彻夜排队除了暴露出目前社会问题多、社情民意上传管道极为不畅外,还明显暴露出包括中央巡视组成员在内的公职人员,工作作风还相当差劲,和开展“走群众路线”的初衷完全是背道而驰。

登记表的发放、收取程序,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既然接待上访的都是各地信访干部,为何还要对外宣称“中央巡视组”?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针对当地上访者太多,中央巡视组实在是忙不过来,就委托当地政府派人负责接待,就像医院专家门诊,需要有人专司“挂号”一样。但笔者以为,医院负责“挂号”的一定是本院职工,如果是随便请一个人来负责“挂号”管理,他就不需要对医院负责,很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因为号头是可以量化为金钱的。同理,中央巡视组需要安排人“挂号”,也理所当然由巡视组成员来做,而不是交由作为被巡视对象的地方政府去做。由内蒙古各地信访人员接受《中央第四巡视组人民来信来访来电登记表》,地方政府必然会对材料进行一番“过滤”,其结果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如果上访材料无伤大雅,不会引发骇人听闻的“丑闻”,和内蒙古及各地的“老虎”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份材料就有可能被递交中央巡视组。二是如果该上访材料牵扯到较为敏感的问题,有可能导致高级别官员被问责,或者干脆就是举报“老虎”的,那材料肯定就到不了中央巡视组的手里,只能由内蒙古地方政府掌握了,举报人更有面临被打击报复的危险。因此这么做,也有助长当地政府“钓鱼接访”的嫌疑。

笔者感到奇怪的是,中央巡视组既然如此相信当地政府,那又何必劳师动众,从北京大老远的跑到呼和浩特?直接在北京接受内蒙古当地信访部门收取的《中央第四巡视组人民来信来访来电登记表》,岂不是为纳税人节省大量开支?而更能节省开支的,倒不如中纪委在微博上弄个专门受理举报的微博,我敢保证,一天收到的举报材料,肯定能顶10个巡视组的全部。

在此笔者要呼吁,中央巡视组,你们代表中央形象,真的不能冷了百姓心。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练习卷 1.秦汉时期,中央设监察机关,汉代的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这表明秦汉对地方的监督 A.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行政巡视体系 B.中央监察制度与地方监察制度相脱节 C.采取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的巡视制度 D.巡视官员具有职权不明相互推诿的现象 2.隋唐时期,侍御史是主管监察的官员。隋朝侍御史“始自吏部选用,不由台主”,唐初侍御史“皆吏部与台长官、宰相议定,然后依选例补奏,其内诏别拜,不在其限”。这表明隋唐时期 A.监察官员由监察主管部门独立任免 B.监察官员独立行使监察权 C.行政部门参与监察官员的任免工作 D.监察机构独立于行政部门 3.唐僖宗时,(左拾遗)侯昌业上疏:“上不亲政事,专务游戏,赏赐无度,田令孜专权无上,天文变异,社稷将危,上疏极谏”。上大怒,召昌业至内侍省,赐死。由此推断 A.引导式劝谏有助于民主政治B.尊天道施仁政的理念消亡 C.左拾遗职责是内侍皇帝起居D.该官隶属于谏诤监察机构 4.宋仁宗年间,“刘保衡鬻卖房产案”曾给嘉佑政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三司使张方平因贱买了商人刘保衡的房产,遭御史中丞包拯弹劾而罢免外放。继任三司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这表明宋代A.回避制度能够有效杜绝官员的腐败B.官场争斗十分激烈 C.注重通过监察制度来防范官员贪腐D.文臣注重道德操守 5.公元132年,左雄向汉顺帝上言:孝廉年不满四十的,不得推举;孝廉需考试才能授官,诸生试儒学经术,文官考公文。“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左雄改制表明 A.儒学开始成为人才选拔的依据B.考试成为人才选拔的主要手段 C.察举制经历脱变走向历史终点D.统治者力图改进原有的察举制 6.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学.科网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 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B.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 C.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 D.阻绝了天下英才进入统治阶级的道路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 篇一:中国古代廉政文化要点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一、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涵义和起源 廉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概念。在古籍中“廉政”一词很少同时出现,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中。“廉”字可见的最初含义是堂屋的侧边,语出《仪礼乡饮酒》“设席于堂廉东上”。用廉字表示政治行为出自《周礼天官冢宰》中所记载的“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 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汉代以后,“廉”成为了官吏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而“政”在《释名》中的解释是“正也,下所取正也”,这就要求官员具有正直、正义、无私的优良品德。 廉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使政治廉洁,按照现代政治实践理解,廉政是与贪腐直接对立的一种行为,此 外还应当包含勤政务实,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等方面。 决定廉政文化形态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

一般来说,只要有公共权力的出现,贪与廉、勤与惰的对立观念,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就必然产生。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同样是随着公共权力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更为重要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出现为贪腐行为的出现打下了物质基础。贪腐行为出现后,廉洁政治就成为了人们的普遍诉求。在上古五帝时期先民们就有了朦胧的廉政意识,如部落联盟中的首领推举在五帝时期发展到了禅让制,使有德者居于首领之位,此时勤政、节俭、爱民、尚贤的公仆意识随之出现。这就成为了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源头。 二、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外延——德治思想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对义利关系的不 同认识。古代廉政思想是德治思想的核心,而德治思想则是廉政思想的理论外延。 德治思想就是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廉政思想是古代廉政思想的主流,它包含以民为本、清廉节俭、举贤任能、正己修身等方面。其中以民为本主要体现为重民贵民、爱民仁民和安民保民。西周时期先贤们提出了“敬天保民”、“民惟邦本”的思想观念, 之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轲提出了“民贵君轻”思想和“君民同忧乐”思想,充分的表现出对民众的重视。北宋时期,范仲淹将孟子这些

唐朝监察制度

浅析唐朝监察制度及其对当代法治建设的启示 内容摘要:在中国历史上,监察制度早已存在并在各个时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其中尤以唐朝监察制度的发展最为显著,其上承各个朝代监察制度的优点与长处,下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监察制度,甚至现代法治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唐朝监察机构的组成、职能、作用以及其职权的行使等内容,以期能揭开唐朝监察制度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监察制度御史言谏制度 中国监察制度是随着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到了唐朝,其在继承和发展秦汉以来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在专制集权制度显著发展的时候,其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我国监察制度中它是比较完备的,所起的作用也是积极有效的。 一、唐朝监察机构的组成、规模及职能 唐朝监察体系有两套制度组成:一是御史台,一是言谏制度,下面我们逐一介绍一下: 1、御史台 御史台, 秦朝时叫御史府, 到东汉时被称为御台, 唐朝承袭了这一监察制度, 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唐朝的机构设中央设置独立的监察机关御史台, 是全国最高监察机构, 统管全国监察工作。唐朝时在机构名称上也曾发生过几次变化, 唐高宗时, 龙朔二年( 660 年) , 改御史台为宪台; 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年) , 御史台分左右肃正台; 唐中宗神龙年间复为左右御史台; 睿宗延和元年废右台, 合二为一, 改称御史台

1。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长官,御史中丞二人为辅,“掌邦国刑宪点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2有权弹劾百官,参预大狱,审查礼仪。这在当时被看做是维护封建政治统治的重要机构,是皇帝的“耳目官”、“凤宪”,可以说是无所不纠,无所不察。他们还经常承诏为特别使者,出使外藩或检查灾情,这些也反映了监察机构是皇帝御用工具的特性。 唐朝在御史台中分设了台院、殿院、察院,统管三国两晋以来常因事设置职权不清的诸御史,从而使监察机构进一步扩大。 (1)台院,设有侍御史六人,主管弹劾及判断中央及京都官员的违法犯罪,其中一人为“知弹侍御史”,协助台官处理弹劾案件,还有“知推侍御史”二人掌管刑狱之事。由于侍御史职权极重,在御史中品位最高,所以受到了特殊重视,其由皇帝直接任命,或者有宰相、御史大夫商定有吏部选任。 (2)殿院,设监察御史九人,主管殿廷礼仪、国家财政及京城风纪的监察监督朝会、巡幸、郊祀活动的礼仪,以维护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3)察院,设监察御史十人及侍御史九人,主要执掌对地方州县、驿馆事务、军队及派员驻尚书省六部的监察,唐朝还建立了定期的巡视监察制度。此外,各道还设置执行特殊使命的具有地方常态监察性质的按察使。在御史台中,监察御史的职位最低,但是任务却是最繁重的,其权力也极大,可以不经过御史台长官,而直接向皇帝报告,是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但是御史的活动并不是不受拘束的,其权力利的行使要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进行。武则天统治时期,曾广置行使弹劾权的监察御史里行,其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御史的权力,来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关于监察御史的职能,在唐朝初期,其仍按汉代的六条问事进行弹劾。武则天 1 张晋藩:《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第408页 2《唐六典》卷一二

中央巡视组和中央督导组

中央巡视组和中央督导组 在今年6至7月初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中央先后向各地和中央有关部门、直属单位等连续派出10巡视组和45督导组,可谓是阵容庞大,出手不凡,正因为此而引发各方高度关注。 不过,相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一定都能了解两个组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不,昨晚在小区散步就碰到一群纳凉的老头儿在那里大声嚷嚷,原来他们是在争论中央巡视组和中央督导组谁更利害,嘿,这倒是很新鲜,至今也没看到媒体有这方面的文章介绍。 依笔者之见,要厘清这个问题,恐怕还得首先从两个组的职责任务说起。中央巡视组,属于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办公,主要巡视稽查省部级领导干部违反党纪国法的问题。巡视方法主要通过谈话、调阅资料、受理举报和明察暗防等发现问题,但不办案,只负责向中纪委、中组部报告,两部委再将报告转呈中央。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贪污腐败案件,就是如此这般被中央巡视组火眼金睛“巡”出来的。今年中央巡视组更因负有找出“老虎”和“苍蝇”的特殊使命而倍受期待。 而中央督导组,并非常设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央部署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监督指导各地、各单位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发现并督促有关地方和单位解决突出问题,督促其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作风建设的制度规定,注重发现总结典型经验,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确保有序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央巡视组和中央督导组虽然职责任务不同,但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巡视和督导工作进一步促进党风和政风的根本好转。在有的人眼里,中央督导组也许不如中央巡视组专打“老虎”和“苍蝇”来得过瘾,看得痛快,但实际上,中央督导组通过督导各地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四风”,从而达到“惩前避后,治病救人”等效果同等非常重要,这样至少可以尽可能地避免更多官员沦为“老虎”,成为“苍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能简单的说两个谁更利害。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既希望中央巡视组能“下沉一级”当好中央“千里眼”,也期盼中央督导组“代天巡狩”真正察到“点子上”,唯有“老虎”和“苍蝇”更少了,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更紧了,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阳光,更加和谐,我们的党才能变得更加强大,更有朝气。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 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形式,其显著特征是皇帝和中央监察机关定期或临时派遣官员巡视地方,以达到监察百官、察举非法、反腐肃贪和惩奸除恶等作用。巡视制度是一种监督行政官员的监察形式,目的是震慑百官,在国家监督体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形式,其显著特征是皇帝和中央监察机关定期或临时派遣官员巡视地方,以达到监察百官、察举非法、反腐肃贪和惩奸除恶等作用。巡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官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萌芽于“三皇五帝”时代,确立于秦汉,完备于隋唐宋,成熟和强化于元明清时期,历代相沿。 在形式上,有皇帝亲自巡视,也有皇帝派遣官员代为巡视,后来逐渐发展为设立中央和地方监察机关,派遣巡官到中央部门和地方巡视。巡视既有明察,也有暗访。明察是公开巡官身份,所到之处,“地动山摇”;暗访是不张声势地深入民间微服私访,谓之“行路御史”。 巡视制度是一种监督行政官员的监察形式,目的是震慑百官,在国家监督体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萌芽时期 在远古的尧、舜、禹时代,就出现了自上而下的巡察,形成了后来巡视制度的雏形。如尧命舜摄行天子之政,舜即开始巡视东南西北四方,确立了“五岁一巡狩”的制度。《尚书·舜典》记载了舜巡视四方的情况:“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此后,夏、商、周三代均循此制,但巡狩的时间各不相同。 西周时设立监察御史,但只是天子左右负责拟文记事、保管典籍的官吏。当时设有称为“方伯”的官吏,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至春秋战国时期,巡视仍以国君为主,国君有“巡县之制”,国君、相国、郡守都可以巡视地方。监察御史也开始行使监察职能。齐相管仲认为,监察御史对于君主统治具有主动性,“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 从总体上看,“巡行”的最初作用是为了维护部族间的秩序,方便天子了解诸侯治理政务的情况。虽然也有整顿吏制、纠察不法行为以及选拔人才的作用,但没有形成制度,偶然性很大。而且,这时的巡视并不是专职巡视,既没有独立的巡视机构和体系,也没有专职的巡视使臣和法规,巡视和监察活动也比较简单,因此仅仅是巡视制度的萌芽和初创阶段。 建立时期

中纪委详解中央巡视工作内容、方式及程序(图)

中纪委详解中央巡视工作内容、方式及程序(图) https://www.doczj.com/doc/2b14224487.html, 2013-10-28 04:37:00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巡视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党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和广泛关注。为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网友进一步了解中央巡视工作,本网推出特别报道:中央巡视工作如何开展。

巡视是党章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目前,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建立专门巡视机构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巡视监督。 中央巡视机构设置 党的中央委员会成立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向中央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包括:一是贯彻党的中央委员会有关巡视工作的决议、决定;二是研究决定巡视工作年度和阶段计划、方案;三是听取巡视工作汇报;四是研究巡视成果的运用,提出相关意见、建议;五是向党中央报告巡视工作情况;六是对巡视组进行管理和监督;七是研究处理巡视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其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包括:一是承担综合协调、政策研究、制度建设等工作;二是向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巡视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向中央巡视组传达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作出的决策和部署;三是配合有关部门对巡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调配、任免、监督和管理;四是配合巡视组对党中央和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进行督办;五是办理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党的中央委员会设立巡视组,承担巡视任务,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央巡视组负责对下列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巡视:一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同级政府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二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政协委员会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三是中央要求巡视的其他单位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中国古代的中央巡视组

中国古代的中央巡视组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派遣监察官员巡视全国,防范检查官员腐败。一般来说,古代“巡查制度”分为常设和临时派遣两种形式。 两种“巡查”制度 一是位高权重、职宽责严的巡按御史。汉武帝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每个区设置一名刺史巡行监察,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权力很大,属于常设巡查机构。 这种巡查制度,为历代沿用借鉴,如魏晋、隋唐时期有“监察御史”,宋朝有“监司”,元朝有“按察使”“廉访使”,及至明代,巡查制度已相当完备。据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明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称都察院,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 监察御史在都察院供职时,称为内差或常差。若奉命出巡盐务的御史,就称为巡盐御史;若奉命出巡漕运的御史,则称为巡漕御史;若奉命巡按地方的御史,即称为巡按御史。奉命外出担任巡按御史,是监察御史最常见的工作,称为外差或特差,实为中央政府派遣的“巡视员”。 据《明史·成祖本纪》载,永乐元年(1403年)二月,中央政府“遣御史分巡天下,为定制”,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正式确立。清袭明制,都察院下设15道监察御史,顺治年间基本沿用明朝的巡按御史制度,雍正年间还曾置巡察各省御史,之后就不再常设巡按御史了,遇事由皇帝临时差遣,民间常称之为“钦差”。 二是发展民生、整饬风俗的“巡视组”。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朝廷派遣太仆王恽等领八路人马“分行天下,览观风俗”。这个“巡视组”虽名为“览观风俗”,但规格极高。唐朝初年也常临时派遣官员巡视天下,观风察俗,称为“观风使”“观察处置使”。《新唐书》记载,贞观初年“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很显然,这是临时简派去处理自然灾害的“巡视组”。 史上声势最大的临时派遣巡视当在明初。《明史讲义》载,洪武二十年(1387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天下州县”。这次巡视的任务,是核定全国田土面积。这为大明帝国创设和确定了“鱼鳞图册”制度,编定了“田土之最要底册”,使之成为明清两代最重要的农业制度。

中央巡视组

中央巡视组的领导们: 你们好! 我们是唐山市金凤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所开发的“禾木花苑”项目的广大业主。我们现在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中央巡视组的领导们您们身上了。 下面我们先简单说一说我们的情况吧。 我们这些可怜的业主们都用了毕生的积蓄,在唐山市金凤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禾木花苑”买了所谓的期房,到目前为止已经历时将近十年了,比八年抗战时间都长了,但目前我们的房子只能在梦里出现过,仍然是遥遥无期呀! 其中2005-2012年期间,禾木花苑项目各种手续未办下来的情况下,在房地产开发商郑立新及其手下以“手续马上就下来、到时肯定按时交房、谁先交谁先选房等等”的花言巧语下,业主们被骗,不知情,分别交了十到几十万不等的购房款,按现在的说法就应该是非法集资吧。 2012年3月份,该项目的五证齐全了,业主们在房地产开发商郑立新及其手下的怂恿、撺掇下大部分交了全款或办了贷款,签署了正式合同,交了房屋大修基金,并在唐山市房管局备了案,合同约定的是2013年10月31日房屋交付使用。但到目前为止房子已经停工多次,房子根本就没交到我们手里,并且早在2013年底就进入了无限期停工状态,这样能不让业主们着急、上火吗? 这期间,我们有一些业主曾经主动找过开发商,晓之以理,动之

以情,我们的目的就是早点前开工,争取早点交房。但开发商方面以各种理由欺骗、搪塞、拖延,就是不开工,就更不用说交房了。这样一些业主们就想利用法律手段挽自己一点点的损失,准备起诉关于延期索赔和退房等等事宜,曾多次去唐山市路北区法院进行诉求,但到目前为止,法院不予立案。为什么呢?业主们晕那!这里面没有一点点的官商勾结吗? 因为我们一生的积蓄都在这呢!这种无期限的停工,心里不踏实,根本吃不下,睡不着;另外还有好多业主租着房子的同时又交着不能到手房子的贷款,同时又是上有老人生病,下有小孩抚养,真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所以最后我们这些可怜的业主们就只能走上访的道路了,本来大家就知道上访的道路非常漫长,但已经别无他法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希望巡视组领导能够理解!我们也不想给政府添麻烦呀! 我们曾经进行过多次上访,每次上访都是由唐山市路北区分管信访的刘金柱书记和一个自称是市委秘书长的人接待,也许他们和开发商勾结联合欺骗、搪塞、拖延业主们,也许他们也是受开发商的欺骗,总之,到目前为止刘金柱书记给的结果就是:关于金凤桐和业主们的矛盾政府协调失败,政府管不了开发商,开不了工,这让我们这些业主非常失望,难道政府就什么也管不了吗?还是不想管?还是没到该管的程度呢? 我们这些业主们真切的希望中央巡视组的领导帮帮我们,帮我们弄明白以下几件事。

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

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 班级:172081 成员:于立柱、皮兴灿、戚俊华、杨杨

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 摘要:我国古代的行政监督制度,创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强化于明清,建制周密,历史悠久。追溯历史长河,通观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监察监督历史,历代封建君主皆极其重视监察制度的创建和对官员的监督。 关键词:古代行政监督行政制度 一、引言 行政监督是指监视、督察,“监者,临下也、领也、察也、视也。督者,检察也。”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包括御史制度和言谏制度,御史制度指历代御史纠弹制度,直接由皇帝节制和指挥,对于行政百官进行纠举弹劾;言谏制度的中心是检察审核谕旨诏令(法律、法规)的违失,其检察对象是族长、君王和最高统治者。古代监督制度不完全等同于现代行政监督制度。 二、行政监督制度的内涵 行政一词原意为“在下面的执行者”、“管辖下的服务”,后与政府管理通用,意指政府机构及其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组织、指挥、沟通、协调、控制和评估等活动。 在我国,“监督”的最早说法是:“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所以尊严国命,谋而鲜过者也。”(《后汉书·荀彧传》)古代“监督”还作为名词特指官员的职务名称,譬如,清朝设立的十三仓监督,清末的新办学堂里也设有监督一职。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讲,监督就是监察和督促。 监督一词,中文里从辞源上讲“监亦有光”,“监者,临下也、领也、察也、视也”;督则指督责,察其罪,责之以刑罚,使被督者的行为符合规范。监督作为社会管理过程中的控制手段和控制职能,起始于生产和分配中的记事和契约活动,后引用于军事、公共治理诸领域,有着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逐鹿沙场的将士进行督导和压阵;二是白上而下的层级监控和督促;三是管理过程中的控制机制;四是公共事务治理中国家权力的监控和制约。经历了近代和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洗礼之后,监督已从原来的督军和自上而下的检查督促,更多地转向了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的控制和公共权力运作中的多元多级监控,转向了权利的维护,指人们为了达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某种目的或目标,仰仗了解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督促纠正权等权力或权利,通过对社会公共治理中若干事务的内部分工约束或外部民主性参与控制等途径,针对公共权力的资源、主体权责、运作效能等而相对独立地开展的检查、审核、评议、批评和督促活动。 三、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行政监督制度,创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强化于明清。它建制周密,历史悠久,是我国封建政治体制中一种重要的制度,对我国今天的行政监督制度建设亦有借鉴作用。 (一)监督制度的雏形 我国监察制度发端于4OOO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据传说,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三个大

中国古代“中央巡视组”如何运作

中国古代“中央巡视组”如何运作巡视和监察是加强对地方行政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措施。监察制度问题,本质上是如何增强自身免疫功能的问题,所以说这个历史上的制度建设问题的现实性亦很强。从如何加强对地方行政机构的监督,如何使各级检察机构实施的监察真正有效,看一下中国历史上这方面的成败得失,或许对我们加强监察制度建设会有一些启示。今先录网友跟帖全文如下:汉朝的刺史制度成立之初,其秩六百石,而其监察的郡守一般是二千石的大官,其用意诚如朱老先生所分析。无奈刺史之职“代”有变化,最后竟演变成封疆大吏,完全错失监察原意。看来监察部门或人员的职位高低对于监察力的发挥是各有利弊。 中国历史上对地方行政的监督,从监督思想的明示、监督制度的设计、监督机构的演化、监督的实际效果,都有非常深刻的变化和不同的内涵,其中有经验,亦有教训。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反复,就以监督人员职位高低来说,亦各有利弊。本文中就中央对地方行政机构的监督略说其梗概。 一 中国古代的行政体制是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国家的行政机构是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二级都是中央在地方的派出机构,不是地方自行产生的自治机构。在帝王制度下,如何使一个如此庞大的官僚机器能有效地运行,从春秋战国起,便成为一个摆在中国思想家面前必须面对的问题。故中国监察制度的背景和起源,便是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官僚制成型以后,如何调控这个庞大官僚机器的问题。 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是偏重于伦理观念,强调以礼治国,通过礼仪制

度来确定人与人之间从家庭到国家及整个社会的等级秩序。但这一套庞大的官僚机器自上而下如何运转,专靠礼仪制度那就显得不足了,它需要法令来统一国家各级官僚机构执行相应的政策,如何保证各级机构的官吏真正履行中央规定的政策和法令,那就把监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故监察的对象是官吏,不是民众。 中国传统的政治结构是三个层次:君、臣、民。其中的君,代表决策系统。臣,作为官僚机构的运行者,代表行政系统。民,是代表广大受统治管理的民众。这三者的关系,是君王通过官吏来管理民众,以使整个社会生活得以有效运行,故其行政管理结构是君管臣,臣管民。而君如何管臣,臣的人数那么多,分布的面那么广,仅靠君王一个人是无法明察一切的,那就需要在官僚机构内部建立互相制衡的系统,而这个互相制衡的系统,相对于官僚行政系统就需要相对独立地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控系统,以便有效地调节行政官僚系统的运行,这就是监察系统。 社会生活客观上提出了这样的需要,便有人来思考和回答这方面的问题。儒家讲的伦理靠的是人的自律,这当然是需要的,而且非常重要,但有许多问题和情况不是靠自律能解决的,因为人有趋利的本能,于是便需要有法制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来限制和监控官僚们行政过程中的行为。 从正面回答这些问题的是法家。儒法两家在社会治理上各自的视角不同,服务的对象则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在观念上有差异,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殊途同归。司马谈在《六家要旨》中,引《易大传》曰:“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话是对的,儒法二家只是视角不同,观念上有差异,但目标是一致的,从结果上看也是相辅相承。从统治者的角度讲,不同时期有所侧重而已。乱世的时候,为了治乱,故要有重典,偏重于法家的思想和法术。在治世,则偏重于儒

中国古代的巡视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古代的巡视制度 篇一: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 开展巡视工作是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积累了治国安邦的丰富经验,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巡视监察制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入研究我国古代的巡视监察制度,学习借鉴先哲的吏治经验,对于做好新时期巡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封建帝王或中央监察机构经常性地派遣特定的监察官员 巡察地方的巡视制度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行政监察制度 史上极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从性质上讲,它是建立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之上,其直接目的是为以皇权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是从这一制度实施的客观效果和实际运行过程来看,巡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对惩恶除奸、匡扶正义、反腐肃纪和吏治清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为我党今天的巡视制度

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的历史考察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孕育于原始社会,初步形成于秦汉,逐渐完备于唐宋,强化于明清,历代相沿,经久不衰,自古就是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地位,强化提升其统治能力的有效监察手段之一,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巡察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尧、舜、禹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巡察方式是天子巡狩制,也就是天子亲自对所属地域范围内进行的巡察,以考察地方诸侯的政绩和公德。尧命舜摄政后确立了“五载一巡狩”制度。这一制度成为后世巡察制度的历史渊源。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周三代基本上都沿袭这一制度。到了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又有了“巡行”、巡县制度,国君、相国、郡守都可以巡视地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十分重视对地方进行视察,先后五次“巡行”,以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 汉朝时,汉武帝创设了对地方监察的刺史制度,采用巡视的方法监察郡县,开始了中央政府的监察官员巡察地方的先例。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每部设立一名刺史,共十三名刺史。刺史的工作方法是“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刺史的职责被武帝钦定为《六条问事》。刺史定期巡察所辖的郡国,称为“行

中国古代的巡视制度

中国古代的巡视制度 2014年09月22日第A12版:参考文摘 作者:佚名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979 微服私访与刺史出巡 巡视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一部分,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天子巡狩”制,即天子对各地进行自上而下的巡察。相传尧命舜摄行天子之政,舜即开始巡视东西南北四方,确立“五岁一巡狩”的制度。秦始皇更是在统一六国后,先后五次巡视各地,他的这种巡视当然有加强中央集权、威慑地方官员的目的,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秦始皇在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以及寻求长生不老仙丹。其庞大、豪华的出行队伍一路更是劳民伤财,由此还引发了刘邦、项羽各自的两段神评论。以后历代如汉武帝、隋炀帝等都有大规模的巡狩和出游活动,而真正把这种巡游发展到极致的当属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这种高规格的天子巡狩从监察角度来看,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安全也是一个大问题,秦始皇就死于其巡视的路上。看看至今已长达五部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就知道天子的权威在那个制度和社会环境下能留下多大的遐想空间了。 皇帝本人出巡多有不便,再加上皇帝每天“日理万机”,“代天子巡狩”的职位就产生了。西汉时期,汉武帝把全国划为十三部,每部设一名刺史,刺史“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所察六条”。“所察六条”即刺史的职责,从其规定来看,主要针对官员及其子弟和地方黑恶势力为非作歹的行为。刺史一般在秋天八月巡行郡国,岁末到京师报告巡行结果。汉代的郡守工资是二千石,而刺史工资只有六百石,所以说刺史仅仅是监察官,并不是太守的上司。可太守在刺史面前不敢造次,都当上级伺候着,时间一久,刺史还就真成了太守的上级,成了郡的上一级行政单位。不过此时,巡视、监察的功能自然就见鬼去了。 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对地方官吏不放心,派出由孙伏伽、褚遂良等23人组成的巡视组到各地巡视。这次巡视规格非常高,孙伏伽是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而褚遂良则是谏议大夫,御史台的首领之一。这次巡视的力度也非常大:处死有罪的地方官7人,罢免数百人,晋升20人。唐初中央下去的巡视官员,由监察部门的监察御史担任,出巡时间不定。到了唐中宗时,设置了明确的十道巡按制度。他依山川地理形势,将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即“十道”,每道设巡按使,巡按使由左右台及内外五品以上官员担任,任期一年,代表中央巡察州县。巡按御史职责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大唐女巡按》和《大唐御史谢瑶环》两部电视剧很多人都看过,剧中故事是根据传统戏曲《谢瑶环》的故事改编的。故事发生在武则天时期,女官谢瑶环因破获宫中奇案被武则天赏识,以巡按身份派去关中彻查钦差被杀及参军自杀案。谢瑶环凭借自己对案件的敏感和执著的性格,破冤案、查贪官。不过,两相比较的话,谢瑶环的职位还是御史更贴切,因为“巡按”作为官名,是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之后的事了,其时,武则天早已死去40多年了。御史的品级虽然很小,但其权力和威势是相当大的,原因就在于她代表了“天后”武则天,任你是多大的官儿,见了圣旨,就得下跪听宣。所以谢瑶环所到之处,大小官员

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 开展巡视工作是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积累了治国安邦的丰富经验,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巡视监察制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入研究我国古代的巡视监察制度,学习借鉴先哲的吏治经验,对于做好新时期巡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封建帝王或中央监察机构经常性地派遣特定的监察官员巡察地方的巡视制度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行政监察制度史上极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从性质上讲,它是建立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之上,其直接目的是为以皇权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是从这一制度实施的客观效果和实际运行过程来看,巡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对惩恶除奸、匡扶正义、反腐肃纪和吏治清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为我党今天的巡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的历史考察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孕育于原始社会,初步形成于秦汉,逐渐完备于唐宋,强化于明清,历代相沿,经久不衰,自古就是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地位,强化提升其统治能力的有效监察手段之一,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巡察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尧、舜、禹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巡察方式是天子巡狩制,也就是天子亲自对所属地域范围内进行的巡察,以考察地方诸侯的政绩和公德。尧命舜摄政后确立了“五载一巡狩”制度。这一制度成为后世巡察制度的历史渊源。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周三代基本上都沿袭这一制度。到了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又有了“巡行”、巡县制度,国君、相国、郡守都可以巡视地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十分重视对地方进行视察,先后五次“巡行”,以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 汉朝时,汉武帝创设了对地方监察的刺史制度,采用巡视的方法监察郡县,开始了中央政府的监察官员巡察地方的先例。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每部设立一名刺史,共十三名刺史。刺史的工作方法是“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刺史的职责被武帝钦定为《六条问事》。刺史定期巡察所辖的郡国,称为“行部”,监察郡守、国相、诸王不法行为。同时,汉代还有督邮察县制度,就是在郡级地方政府中增设督邮一职,采取巡部的方式,掌管县内官吏的监察。 魏晋南北朝时期,御史台成为独立的监察机关。各国的中央政府不定期地派遣御史巡察地方官吏,并赋予御史“风闻言事”的权力。隋朝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 唐朝,巡视制度发展到了成熟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增强,监察制度逐步完善,设立了“一台三院”。即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专司监察之职,直接受皇帝控制,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对吏、户、礼、兵、刑、工形成分察制度。唐朝巡视制度发展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

中央巡视组汇报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央巡视组汇报材料 篇一:中央巡视组汇报材料 立足镇情重“三抓”确保“先教”出实效 一、基本情况 马岭镇作为贵州省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乡镇之一,共有1个党委、2个总支、14个支部211名党员参加此项活动。为达到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带动面上的目的,镇党委在省、州、市委的领导下和州、市先进性教育活动指导组的指导下,紧扣“抓服务,做楷模,强力建设新型工业镇”这一载体,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规定动作成效明显,自选动作彰显特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主要做法 (一)抓好规定动作强化活动程序 严格按照《贵州省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部分单位试点方案》的要求,确保规定动作按规定圆满完成。镇党委成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指

导组;建立领导干部工作联系点;落实办公场所和专项工作经费,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明确了工作纪律和要求。做到“五个到位”,即:“思想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提高思想认识,通过举办形势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英模劳模报告会、演讲等形式,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以此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抓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州电视台、《兴义新闻》栏目、《兴义互联网》,省、州报刊等新闻媒体,采取出简报、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及时搞好舆论宣传,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到目前为止,各级新闻媒体共播放反映我镇先进性教育活动新闻19条,各类报刊、简报共刊登有关马岭先进性教育活动新闻46条;镇党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简报51期;举办宣传栏6期;各支部共编发简报85期,举办宣传栏24期。 (二)抓好自选动作确保取得实效 1、严明“四条纪律” 在开展“先教“活动期间,党员原则上不许外出;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镇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一般不安排外出活动;凡因故不能参加学习的党员,事后由专人单独进行“补课”。 2、制定和执行“八项制度” 为了使“先教”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势,按照保证

中央巡视制度的意义能发挥监督作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央巡视制度的意义能发挥监督作用 篇一:《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测试题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1.《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具体成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a) a.制度 b.道德 c.法律 2.巡视是的“利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是发挥这一“利剑”作用的重要制度保障。(b) a.法律监督 b.党内监督 c.新闻监督 3.《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改进了巡视工作领导体制,明确要求“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加强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巡视工作的”。(c) a.指导 b.协调 c.领导 4.《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存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拉帮结派等问题,是巡视组要着力发现的问题之一。(a)

a.规矩 b.要求 c.习惯 5.为使成为“刚性”要求,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将“实现巡视、全国一盘棋”明确写入“总则”。(b) a.基本覆盖 b.全覆盖 6.《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承担巡视工作的责任。(c) a.重要 b.次要 c.主体 7.《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担任,副组长一般由同级党委部长担任。(a) a.组织部 b.宣传部 c.统战部 8.《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巡视组组长根据确定并授权。(b) a.巡视对象 b.每次巡视任务 c.职务高 9.《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组依靠被巡视党组织开展工作,不干预被巡视地区(单位)的正常工作,执纪审查的职责。(c) a.履行 b.根据授权履行 c.不履行 10.《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期间,经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巡视组对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

中央巡视组在江西

中央巡视组在江西:落马官员狱中举报官场人心惶惶 2013年07月23日00:0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作者:郭芳董显苹 原标题:中央巡视组江西寻“老虎”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郭芳董显苹| 江西报道 夏日的南昌被烈日炙烤着,没有一点风,中央第八巡视组要在这个素有“火炉”之称的城市度过大半个炎热的夏天。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由组长王鸿举带队,中央第八巡视组5月27日进驻江西省。次日下午,王鸿举在动员会上强调了此次中央巡视的重点:一是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二是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三是着力发现是否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四是着力发现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这是中央交给巡视组的任务。从北京出发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嘱托巡视组,要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 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动员会上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实实在在地汇报工作,客观真实地提供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

不到两个月,江西官场上下都已感到无形的压力。旁观者以巡视组到各地巡视的人员组成和时长,以及官员被约谈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某地某人问题的大小。而在第八巡视组进驻的南昌市滨江宾馆四号楼前,越来越多的群众聚集于此,他们希望面见中央巡视组反映问题。 这个夏天,江西上下各界都屏息凝神,大家在观望:江西是否有“老虎”出现? 没有办案权限的中央巡视组一旦发现“老虎”的踪迹,便会直接向中央汇报。问题一旦被查实,“打虎”就不远了。 “下沉一级”了解干部情况 虽然在动员会及通过媒体公开了电话、地址、邮箱,但遵循“不张扬、不违纪、不违法、不引起社会轰动、不影响地方工作”的原则,中央巡视组的具体工作进展鲜见于报端。 这样的“神秘感”让江西官场上下更加紧张。“这段时间,担心被牵连的人天天提心吊胆,四处打探消息,没被牵连的人则在等着看热闹。”江西省一位国企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 这个夏天,江西各地的高档餐饮及娱乐场所普遍出现萧条。“基本上都不敢去了。客人来了,我们就到单位食堂,都很便宜。”上述负责人说。 事实上,在王鸿举带队进入江西约一个星期后,江西省纪委就宣布了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许润龙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组织调查的消息。有人戏称许润龙落马是送给中央巡视组的“见面礼”。

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三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第三次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4.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这种变化产生的政治背景是 A.西周建立起分封制度B.分封制度走向了崩溃 C.郡县制在全国被推广 D.实现了“大一统”局面 25.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 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A.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 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C.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 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26.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 B.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 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 D.面临重建封建信仰的任务 27.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 B. 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 C. 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 D. 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28.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 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金 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29.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这—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政府枳极推行重商政策 B. 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 C.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 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30. 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虽然作战失败了,但是……它改变了中日战略轴线……中国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据此,说明 A. 蒋介石准备拉开战场的反攻序幕 B. 正面战场的溃败促使蒋介石改变抗战路线 C. 蒋介石认识到了本国的战略优势 D. 蒋介石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精神支柱 31. 1984到1991年间,中国国内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卖方市场,只要厂家生产出来,就很容易卖得出去。在中央政策的鼓励下,中国出现了一波自主创业的高潮,私营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神话。据此可知,这—时期 A. 市场经济目标提出激发创业积极性 B. 缓和国内供需矛盾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C. 政府开始调整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物资匮乏迫使中央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32.《十二铜表法》对侵权纠纷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公元前3世纪《阿奎利亚法》则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者,应对其所有人赔偿被害物于杀害前一年内与最高价额相当的金额。”上述变化反映了罗马法 A.打击侵权行为,体现法治文明 B.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 C.维护私有财产,主张惩罚报复 D.尊重基本人权,强调轻罪轻罚 33. 学者德?弗雷斯曾指出:从1750年到1800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保持稳定(这一阶段仅增长0.2%),而小城市和城镇(规模在5000?30000人之间)的人口却突增了4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 B.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 C.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 D.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34. 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