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位草根教师的教育情怀

一位草根教师的教育情怀

一位草根教师的教育情怀
一位草根教师的教育情怀

一位草根教师的教育情怀

她不是特级教师,也不是骨干教师,甚至连优秀班主任也不是。用她的话来说“我是一个草根教师,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

教育是一份良心工作。吉老师十几年如一日在教育这方热土上践行着“道德诚信”四个字:对于每个学生,吉老师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她的细心关爱就像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对于每位学生家长,吉老师都视为朋友,无论贫富贵贱,地位高低;对于每位老师,都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毫无保留,尽心相助。

孩子:做吉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现已33岁的吉老师,虽然年龄上与学生有了不小的差距,但是孩子们却总是喜欢偎依在她的身边,在她这里找到了很多快乐。课间十分钟,她喜欢跟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课堂上,她喜欢把优美的歌声带进孩子的心田,让有趣的故事伴着孩子成长,孩子们把上她的课当成一种享受。

家是孩子宁静的港湾,家庭的破碎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就像秋风中颤抖的小草,然而这些可怜的小草却在吉老师这里找到了家的温暖。

俞张立是六年前进入吉老师班级的,在她5岁时,父母就离异了,爸爸对她们母女的生活从此不再过问。妈妈为承担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决定出国打工,把立立一人寄托在姥姥身边。每当别的孩子谈起自己的爸爸、妈妈,她就悄悄躲到一边,独自一个人品尝无助与孤单,她最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父母已经离异。吉老师得知情况后,送给立立一句话:“不幸也是一所大学,你将会在这所大学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她还在班级里做好其他同学的工作,让每个人伸出手来关心立立。特别是每个星期天,吉老师总是邀请立立到家中做客。每次立立来吉老师家,吉老师家的饭菜就格外丰盛,几乎所有饭菜的口味都是依照立立的口味调整的。

2007年的生日更是让立立永生难忘。立立的生日恰逢在五一黄金周,吉老师为了给她一个意外的惊喜,就悄悄和几位同学约好到立立家为她过生日。她们每人都为立立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吉老师还为立立定了一个特大的蛋糕。当

吉老师和同学突然出现在立立家门口时,立立激动得热泪盈眶。同学们和立立一起点燃了生日蜡烛,许下了美好的祝愿。就在此时,立立远在日本的妈妈打来了电话,当她得知详情后,声音哽咽了,她不住地说:“谢谢你,吉老师,谢谢你,我在家的时候,孩子也从来没有过这么快乐的生日,老师,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尽管说……”吉老师却微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感人的画面。现已进入海陵初中的立立,每逢节假日都要给吉老师发来祝福短信“吉老师中秋节快乐,立立。”“吉老师注意身体,天凉了别忘加衣服,立立。”……像这样的短信在吉老师手机里有好多条,但她一直舍不得删去。把真挚的爱送给特别的孩子,这已经成为吉老师工作中不变的旋律。

美丽的故事最动人,吉老师用真情演绎的故事不知打动了多少颗稚嫩的心。小秋也是吉老师班上的学生,当吉老师跟他初次相识时就感觉这个孩子很特别:平时少言寡语,穿着有些另类。问其父母的情况,他说自己的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为了使他的学习更好,所以把他寄养在舅舅家。听了他的解释,吉老师疑团重重,家访中舅舅和小秋的说法基本一致。吉老师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

一天夜里十一点钟,吉老师家里的电话铃响了起来,那边传来了小秋舅舅的声音,原来小秋深夜未归时。当时她浑身就吓出了一身冷汗,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她开始责怪起自己:“工作为什么那么粗心?”然后就急匆匆地穿上衣服,叫醒了已经进入梦乡的丈夫奔波在镇上的大街小巷。大街上除了她和她爱人外再也看不到一个身影。他们穿梭于各家游戏厅,沉浸在玩乐中的青年不时向他们投来好奇、猜疑的目光,可是吉老师根本无心顾及这些,小秋的安全时时牵动着她的心。秋风萧萧,当吉老师发现了路灯下蜷缩成一团的小秋时,她既高兴又心酸,这个令她牵肠挂肚的孩子浑身冷得直打哆嗦,吉老师的心酸了,她脱下了自己的衣服为小秋穿上。“老师,对不起!”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此时的小秋已经成了一个泪人。“孩子,困了吧!”吉老师没有埋怨他,而是替他擦干了眼泪。望着面前亲切的吉老师,再望望冷清的街道,小秋心灵上那道保护墙被吉老师深深地感化了,他向吉老师讲述了自己不幸的身世。

原来小秋的父母在他9岁时离婚了,父母都不管他,舅舅不忍心,就让小秋寄养在他家。可是舅母对此事很不情愿,常常给小秋脸色看。对于舅母的冷眼,小秋总是把眼泪往肚里咽。今天晚上,舅舅不在家,舅母寻机对小秋大骂一通,

让他滚出去。自尊心极强的小秋一气之下就跑了出来。望着面前这个快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孩子,吉老师的心碎了。她把小秋领回了家中,给他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并及时地做通了小秋舅舅的工作,让小秋在自己家住上几天,等孩子情绪好转些再说。当小秋的母亲和舅母得知了这一情况后感到深深自责,纷纷登门向吉老师道谢。小秋开心了,吉老师心里的包袱也放下了。

如今,吉老师踏上工作岗位已经十三个年头了,她数不清自己曾用冬阳般的爱温暖了多少块坚冰,用春雨般的情怀滋润过多少片绿地。她总是说:“孩子们的幸福是我最大的牵挂。”

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走进吉老师的班级中你确实可以时时处处感受到她的魅力:清新、整洁的教室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每个孩子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护着班集体。孩子们在班歌中所唱:“四十二个同学,四十二朵花,四十二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校长曾在全体教师会上说:“要看我校的素质教育搞得如何,就去看看吉老师班级的学生。”确实,每位教师、家长都有一种深刻的体会:吉老师的学生个个充满朝气与活力;吉老师的学生个个体态大方、温文尔雅。其实,走近她,你方知这一切凝聚了吉多少心血与汗水。

吉老师深知:人类本质中最迫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尤其是这些幼稚天真的孩子更急切地想得到赞赏,所以她决定为每个孩子颁发“优点卡”。孩子们拿到她为其精心设计的小卡片,那份欣喜与激动甭提了。为了得到更多的优点卡,孩子们坐姿更端正了,听课更专心了,作业也写得更认真了。可又有谁知道这一张张饱含着吉老师对孩子无限关爱的“优点卡”牺牲了她多少个夜晚!同事们不解地问她:“这样做你不觉得麻烦?”她莞尔一笑:“我们做教师的怎能怕麻烦?”小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只要孩子们的兴趣稍有降低,吉老师的新花样就登台亮相:什么青苹果、红苹果啦,成功的足迹啦,启明星卡啦。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发明”成了孩子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

家长:孩子交给吉老师我们放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吉老师的学生家长总是真诚地说:“把孩子交给吉老师我们放心。”

储黄越在家中是一位宠儿,父母在镇上新办了“海安安大针织品有限公司”,因企业刚刚起步,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小黄越从三年级起,吉老师就担任她的班

主任。家长的溺爱让小黄越失去了很多的锻炼机会,身上有一种富二代的优越感:穿衣穿鞋要名牌,吃饭挑食,身体素质差,对学习有种得过且过的心理,成绩不是很理想。吉老师就通过家访、QQ跟她的家长交流如何教子。为了让小黄越这只离群的大雁早日融进队伍,吉老师常常放弃休息的时间给她温习拉下的功课。最令人难忘的是2010年的春天,开学仅两周,小黄越因肺炎复发住院了,不到一个月孩子两次住院,家长急了:孩子马上就要毕业考试了,这可怎么办呢?就在这时,吉老师出现了,她带来了班上同学的问候与祝福,还主动提出自己来给小黄越补课。就这样不知多少个中午,她穿梭于学校与医院之间,忘记了吃饭,放弃了休息日,甚至忘记了企盼着自己回家的年迈父母。在吉老师的帮助下,去年9月份,小黄越以292分的好成绩顺利跨进了海陵初中的大门。

最后一次毕业班家长会上,小黄越的父母二人特地从无锡赶来,拉着吉老师的手激动不已,一个劲地说:“太感谢您了,如果没有遇到您,我们家黄越怎么会有今天……”小黄越妈妈为了表达心中的谢意,硬把一个红包塞到吉老师手中,吉老师拒绝了。其他家长见此情此景,也纷纷上台诉说着对吉老师感激之情。是啊,六年前,27岁的吉老师成了这42位稚嫩小娃娃的大姐姐,每周五天,每年200天,每天超过10小时,6年12000个小时,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吉老师陪伴这群孩子的时间超过了她们的父母,她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这群可爱的孩子,而她自己的小女儿她却没有时间照顾,她是家长眼中的好老师,可她却是一位不称职的妈妈。六年啊,人生又有多少个六年?所有的家长眼中湿润了,所有的孩子流泪了,所有的语言都变得苍白了。吉老师用真情所谱写的感人篇章让每一位家长都铭刻在心。

同事:吉老师是我们的好大姐

吉老师从教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班级管理方面她更是拿手。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但是,同事们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他们只有一种体会:有困难、有疑惑找吉老师,那是绝对找对了。

学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年轻教师当上班主任,吉老师总是积极把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五年前学校领导安排她指导刚踏上教学岗位的曹海燕老师,吉老师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她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曹老师,指导着小曹的工作:“赏识、宽容是教育的金钥匙。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要忙着发火,

先想想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到位。”在吉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与帮助下曹老师进步很快,班级的各项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汗水和成功携手共进,付出与收获相伴同行。近年来,她被镇党委政府评为教科文卫工作先进个人,被海安县教育局评为“168”爱生先进个人、“手拉手”互助先进个人,先后两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嘉奖。

絮飞柳长、蝉鸣酷热、秋雨潇潇、风雪严霜,十三个春秋的风云流转她无怨无悔。她已经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中、教育中。正如她所说:“我的生命里不能没有学生。当你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来实现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疲劳和辛苦。”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坚信她会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快乐。

最新《做一个有情怀的教师》演讲稿

《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行们: 大家好!我是初级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很高兴能参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的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 情怀是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提起情怀,又不得不说“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一直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数千年来,无数英雄志士就是在这种情怀的熏陶和指引下,怀抱着保家卫国、济世安民的理想上下求索,从容适变。 我不是英雄,我同许多普通教师一样,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既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是,我觉得教师,从来不只是一份简单的职业,教师的身上,肩负着世代成长的重任, 无关乎名利,无关乎地位,而是把教育当作一种安身立命的事业看待,以一个兢兢业业的匠人的态度,永怀仁爱之心,传道授业,笃实、勤勉、坚韧,从而成就教育的人生,这就是我的教育情怀。

我经常思考一个同样的问题:我们的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学生的人生中留下点什么?是知识?是技能?还是能影响他们一生行为的更深刻一点的东西? 在教授《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时,莎莉文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曾经真实存在的,令我佩服的伟大女性。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爱心、耐心、机智,以及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善良与热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人格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做教师最重要的是拥有教育情怀和仁爱之心。我们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机械零件,而是活生生的生命,他们有情感、有个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保护好孩子的成长利益是我们教师重要的责任,我们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是我们重要的责任;我们教师有责任帮助孩子实现心中美好的理想。 其次,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在成长过程中,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一个人的情怀那是孤芳自赏,一群人的情怀才满园春色。期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心系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文件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就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教师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 三、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四、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通过科研立项、遴选评优和海外引进等途径,构建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大力推广和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

浅谈教师的四种情怀

浅谈教师的四种情怀 一个人遇上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国家涌现源源不断的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做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做教师,学做教师,做好教师”。做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怀,塑造心灵、传承文明。教育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作为一名新世纪教师,应有四种情怀。 教师家国情怀博爱情怀包容情怀思想情怀 一、家国的情怀 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将自己的工作与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对接起来,那么注定了他永远不可能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读苏霍姆林斯基,为何总会有高山仰止的感觉?品陶行知,为何总会觉得他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座绕不过去的丰碑?除了他们深厚的知识素养,精湛的教育艺术,博大的仁爱之心,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无限崇高的爱国情怀!他们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从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出发,绝不在个人私利方面缠绕徘徊。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那些稚嫩的面孔、求知若渴的目光,教师一定要有大情怀,心里要装着民族和国家;要有敬畏感,心中装着理想和信念;要有价值感,心中装着孩子们的未来。一个教师,拥有了崇高的爱国情怀,学生就会时时感受到教师心底播撒的阳光,在孩子们健康、幸福、和谐发展的同时,教师也一定能够享受到教育为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教育改革之路无论走到哪里,教师都要有一份家国情怀,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 二、博爱的情怀 一位班级管理失败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只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是爱的延伸。爱本身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会像春风一样潜入学生的心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地爱孩子乃是教育素养、思想和感情的顶峰。”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一千次一万次的说教。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特别关心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我们班的晓霞同学,刚从东边山区转入我校,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困难,母亲多病,只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弟弟还要上学,无奈之下自己决定辍学,以缓解家里的实际困难。当我得知她的家庭状况后,主动找她交流、谈心,并与学校领导协商、共同承担了她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当她免除后顾之忧之后,不但能够继续完成她的学业,而且刻苦学习,孜孜不倦,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金昌市二中重点班,她用优秀的成绩、高尚的人格回报了学校。以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用真情期待学生的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PDF.pdf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次课程改革,全面地考虑到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因素,明确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在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改革,这一系列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将促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从我国的教育实际看,这次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提出了以下一些新的要求: (一)更新对课程的认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基本的问题就是 要使教师对课程有新的认识。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术语,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人们关注课程问题的视角不同,对课程的观点、看法也就不同。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较多的教育学教材认为,课程即学科,或者指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科———广义的课程,或者指某一门学科———狭义的课程[1]。在师范院校中,由于理论的限制,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往往局限于“课程即教学科目的总和”,致使多数中小学教师对课程认识的视野狭窄、封闭。1997年北京市为制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改革方案,进行了有关课程观方面的调查,从回收的791份学科教师有关课程观的有效问 卷看,持学科知识为本课程观的约80%。[2]将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的观点,往往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体系,关注教学科目,这容易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忽视校园文化环境、课外、校外实践活动等一些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不利于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要寻找更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对课程的认识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课程改革的目标,强调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它要求教师们更新对课程的认识,把课程看作是学校为达到教育目标而实施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生在学校里所获得的所有经验。在教育教学中,不

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新时代教师

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新时代教师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最光辉、最古老的职业,也必须成为引领时代、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最与时俱进的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争做一个具有教育情怀的新时代教师。 教育的初心是求真。求真的教育是着眼少年儿童天真自然的本性,以质朴、真诚的教育态度,追求没有功利的、平等的教育,崇尚回归自然和传统的根的教育,传递生命正能量。只是,这样的教育要求我们付出更多心血,这样的教育更要求我们坚守和回归内心的平静,也就是保持初心。 对教育真谛的求索是一种教育情怀。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教师的教学生涯应该是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路径。作为教师每天都应该用心去解读学生的每一张笑脸或苦脸;用心去剖析学生每一次的洋洋得意或垂头丧气;用心去分享学生每一次的喜悦或分担每一次的失败。然后,作为教师马上上下求索,去寻找和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谋求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按需发展。新时代,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参与改革,适应改革,引领改革,做改革的弄潮儿,“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始终朝向理想教育的地平线,永不停息变革和创新的脚

步。如果我们对教育改革消极应对,只做旁观者,甚至拒绝改革,我们就会落后于时代,进而被时代所抛弃。 把教育当成自己的终身信仰也是一种教育情怀。教师,不应是单纯的职业,也不是纯粹的事业,而是一辈子陶醉其中,向着明亮远方。面对横流的物欲,我们要依然保持着那份定力,坚守“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信念;面对教育的喧嚣,我们要依然保持着淡定与从容,以教育者的眼光和实践者的姿态加以理性的审视与判断,秉承“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准则;面对各种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时,我们要依然坚信教育的美好,始终恪守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法则,依旧抱以满腔的热情。但愿每一位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的人,始终有着对教育深切的迷恋,让教育信仰成为自己的心灵图腾。 把教育当成自己的情感皈依是一种教育情怀。教师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总有一份牵挂,牵挂着自己的课堂、学生,牵挂着学校里的一草一木。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视教育如初恋的情人,爱护一辈子、守候一辈子、执手一辈子,不会朝三暮四,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育情怀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牵挂与守望。 一个人的情怀孤芳自赏,一群人的情怀才满园春色。进入新时代,我们期盼每一位教师都能心系教育情怀,引领学子奔向拥有诗与远方的美好前程。

英语演讲 (我的教师情怀)

A battle between a dream and reality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It’s a great honor to speak here. Today, my title is ‘A battle between dreams and reality’. When I was in the kindergarten, I had a dream. I wanted to be a professor in Harvard, even though I had no idea about it. I thought it was cool because everyone around told me that was a wonderful place. When I was in the primary school, my dream was to be a teacher. I believed that standing on the platform and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was interesting. When I was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I just wanted to have a job that could afford my live. But it couldn’t be as a teacher in school. And when eventually I got into the university, the normal university, I felt something horrible that happened to me. Since I had seen how depressed my teachers were and how they were made to be crazy. How pathetic! The meaning of teacher is changing with my age. Why? Why does a beautiful dream of a child become a nightmare? As far as I know, many teenagers do not want to study in normal university. And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graduating from normal university do not come into the classrooms. This is a typical phenomenon in China’s education. Maybe teaching is a battle between dreams and reality. Now, I become an English teacher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I always trouble in different kinds of trivial things. This is my reality which is totally far away from my sweet dream. However, I gain another kind of happiness, which differs from superior feeling but comfort my heart. How to make our dreams

师范类专业认证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docx

师范类专业认证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如何改革是国际教育界的一大问题,各国都在寻求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政Z经济现状,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尽相同。世界各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各自的特色。20XX年,中国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认证实施办法》)及《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三个附件,旨在通过师范专业认证推进和保障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三个标准中,关于“课程与教学”都明确规定“课程内容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及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1]。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教师教育内涵发展重要抓手,培养优秀教师的关键和基础。对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师范类专业的认证是契机。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概述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内涵就每个专业职业的要求来看,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必须有一个确定的界定。在国外,大多数专业行业都建立了认证体系,形成了完备的认证标准体系和可操作的流程。中国的师范类专业认证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掌握了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概念、初步探索了一些论证理论和方法。师范类专业认证指由专门机构(或教育行业协会)组织的专业人员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标准对自愿接受认证的高校师范类专业进行审查与评估,并在评审过程中帮助其找到问题、提出改进办法,从而促进质

量的提升。[2]可见,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师范院校自身主动接受办学质量检验,通过教育评估专家的审核、评估,检验办学目标的达成度,找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不断自我反省、提高办学质量的过程。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是“通过达成某一预定标准,一个教育项目或机构被外部团体认可的过程”[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机构一般是教育主管部门,如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组织的评估;或是教育行政部门,如教育评估院;或是由教育评估专业人士成立的民间评估机构,即第三方认证机构。近年来,第三方认证的呼声越来越高,其结果更能反映师范类专业办学的真实情况,其信度和效度都相对较高。第三方认证更能找出教师教育中的问题,促进教师教育发展,提高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这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相关。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是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办学,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培养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发展所需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体系《认证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对师范类专业采用三级监测认证体系。第一级定位于基本要求监测。主要是借助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通过师范类专业办学大数据,建立办学监测机制,对各类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状况实施动态监测。[1]这一级认证最低,是各级各类师范类专业办学条件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二级定位于教学质量合格认证。它以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引领,推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强化教师教学责任和课程目标达成,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

高等师范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

高等师范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目前,高等师范教育依然存在着教师专业知识缺少根基、教师教育课程“碎片化”、教师专业训练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等问题。为此,应重构基于实践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课程,强化教师职业的实践性,使教师的“临床实践”成为一种习惯,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深度融合。实践取向是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的应然选择,教师教育的课程也应该从传统技术取向转向实践,这是基于教育在本质上具有实践性需要。 1调整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优化课程内容 基础教育新课程遵循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的目标、结构、功能、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课程改革所出现的新变化,必然要求实施新课程的一线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及评价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转变。因此,教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探究课教学的组织与引导、活动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常规教学中小课题探究的设计、课堂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技术的合理运用等,这都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而广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全新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超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鉴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尤其是主干课程“中学物理教学法”进行了课程构架和内容的调整。 1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的调整 各师范院校开设“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学时数多在54~68学时。由于学时数有限,该课程大多以教学法理论的讲授为主,即使有一定的实训内容,也多是停留在教学示范或观摩层面,基本上没有时间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教学法理论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学

技能训练;而“教学实习”与“中学物理教学法”分属于不同学期,课程侧重点也不同。该课程又无法使学生在学习物理教学法理论的 相应内容时及时进行训练,不便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鉴于 上述原因,我们将“中学物理教学法”更名为“中学物理教学法与 教学技能训练”,课时从原来的54学时调整为108学时,其中理论 讲授48学时,校内教学技能训练60学时,且理论讲授与教学技能 训练交叉进行。该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上、下学期,分别安排54学时,正好衔接第四学年上学期的“校外教学实习”。这样操作能将 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实践及时、有效地结合起来;能有效促进学生 在教学实习之前将理论与实践性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让 学生在教学实习前有一年的时间接受教师角色意识的训练;实践证明,将这两门课程合并开设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12课程内容的优化 “中学物理教学法与教学技能训练”是物理教育专业(本、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的名称鲜明地体现了课程的特点:它是一门技能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因此,我们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性内容和操作性内容,并将两类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上、下篇内容交叉进行。增加了与 课程改革相关的内容,删掉了一些与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内容;合 并了一些理论性内容,增加了一些操作性内容,使课程内容得到优化,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 2改变课程教学模式,对接基础教育课改 为了较好地与课改后入学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知识体系等衔接,更好地促进未来教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要求,我们对“中学物理教学法与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方

做一名富有教育情怀的幸福教师

做一名富有教育情怀的幸福教师 每个工作岗位都有他存在的意义,那么我们教师存在的意义何在呢,我想只有真正理解了师德师风的含义,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社会的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那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这都是师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等,这都是师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我还认为我们教师的出发点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利益,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让他们将来能够学有所用,才是我们的出发点,这也是我理解的师德,师德的力量在于对学生的付出价值是不是有所升华,有所历练,而我深信,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做到,把师德师风的力量传达下去,深入下去,才是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有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讲稿,认真对待每一堂讲课,想方设法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古人对教师的教书方面的职责要求:传道、授业、解惑。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

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真正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这样对学生的学习肯定是相当有利的。 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平时也就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同时老师遇事要冷静,不要随便发怒,以威压人,处事要尽量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不管是不是自己教过的,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父母的期望也高了,再加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个性,使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优越感的失去,生活上的不顺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这就更要求我们广大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每一位学生,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就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教师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 三、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四、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通过科研立项、遴选评优和海外引进等途径,构建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大力推广和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六、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支持建立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期稳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习基地。高校和中小学要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师范生实习指导教师。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农村中小学,引导和教育师范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服务农村教育。 七、加强教师养成教育。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营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围,激发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兴趣,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邀请优秀中小学校长、教师对师范生言传身教,感受名师人生追求和教师职业精神。开展丰富多彩师范生素质培养和竞赛活动,重视塑造未来教师人格魅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列为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八、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激励高水平教师承担教育类课程教学任务。支持高校教师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要有中

师德情怀情怀可以反映一个教育工作者灵魂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践我们的师德情怀? 师德情怀情怀可以反映一个教育工作者灵魂。在语文课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师德情怀情怀。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师德情怀放在首位。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中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它为教师工作竞争力度带来巨大的变革,它影响和渗透师生的关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师德情怀,教师必须做到亲重学生、感情投入等。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不同的人在语文知识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新的教学领域中师德情怀观念更为引人关注,因此,新课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规约教师个体行为,同时也确定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和道德观等全面不断完善的人。教学思想的更新,已成现当代教育者迫在眉睫需求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的师德情怀对学生的发展进步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中的 育人要求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师德情怀水平。在教育教学中要有信心为学生创设情境,把语文教学溶入到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所在,使学生形成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新一代人才。 二、“以学生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是尊重学生的求知欲,转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要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要更加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的最新成果,学习经济、科技、文化、法律、师道等知识,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身师德情怀素质,真正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相互统一。要重视引导学生着眼未来,充满理想。 三、加强对“后进生”进行正确地引导,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对“后进生”的教育,首先是要告知学生“后进”的原因,懒于用脑,学习无信心,而长期这样坚持给学习带来的不良后果。从思想上让学生知道学习是基础,教育学生认识转化语文学习的深远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只有先在思想上有清晰的认识,才能表现在行动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群体进行教育,为课堂教学服务。对后进生群体要倍加关爱,作为教师或其他同学都应该尊重他们,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减轻思想压力。在教学中,本着关心爱护的教育原则,对他们多投入关心、耐心和爱心,用毛毛细雨滋润他们的心田,用微风拂去他们的阴影。 总之,陶冶师德情怀情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施教,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生活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未来,充满理想,锤炼自身意志,提高职业道德风范,成为学生学习中的良师。

教育情怀

温家宝总理对教师的三点期望,应该是教师应有的教育情怀: ——要充满爱心。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霍懋征老师说过:“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希望你们关爱每一名学生,视学生为弟妹、如儿女,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勇于创新。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钱学森先生曾回忆说,在他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就是在师大附中。六年师大附中的学习生活对他的影响很深。当时数学老师傅仲孙特别提倡创新,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如果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有创新,就给100分,还要另加奖励。杰出教师的过人之处,就是能够在平凡的教学点滴之中,探索教育的真谛,追求事业的卓越。希望你们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氛围,使美好的教育理想变为现实。 ——要刻苦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会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中小学教育是人生启蒙、知识准备、世界观萌芽的特殊阶段,学为人师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你们虽然从学校毕业了,但你们的社会实践才刚刚开始,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和教学质量。既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 ——要甘于奉献。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薪火相传,依靠的就是道贯古今的师者,依靠的就是化育天下的精神。你们选择了做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高尚,就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应该像小河奉献给大海、阳光奉献给大地那样无私、那样无怨无悔、那样一往情深。希望你们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做好终身从教的思想准备,甘做培育人才的泥土,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以专业的情怀做教师》是研修中心吴勇主任的讲座,他的讲座风趣幽默,耐人寻味,像徐徐春风滋润着我们: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事业,更是一种专业:要有专业的情怀、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技能。做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它当做专业,尽自己的能力,去研究如何做一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课改”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主,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

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 ,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标准” 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它是一个“最低标准” ,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

教师演讲稿我们教育情怀

教师演讲稿-我们教育情怀 教师演讲稿:我们的教育情怀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的教育情怀》。 我感谢我过去所教过的学生,是他们纯真的笑脸与渴望的眼神,不仅让我体验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与幸福,更让我认识到,教育原来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个生命过程;我还要感谢给予我无私帮助和密切合作的领导和老师们,是他们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对事业的奉献与付出,对教育生命本质的渴望与探索,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与追求。 教坛九年,我经历了好几所学校,教过了很多学生,也经历了教育的不同岗位,但在我的灵魂深处,始终保留着一份赤诚的教育情怀。 还记得那一年冬天,一个晚自习放学后,由于白天课多,晚上加班批改作业。突然,一个学生撞开办公室门跑到我的办公桌前,气喘吁吁的说:“刚才咱们班宋晓磊和一个同学在校园追着玩,不小心撞到了墙角,头上撞了一个大口子,都流血了。”听到这,我心里一咯噔,立马来到现场,发现宋晓磊的眉头上破了一个大口子,脸上身上都是血。我打电话通知宋晓磊的妈妈,他妈妈说:“晓磊他爸爸跑车去外地了,家里就剩我和不到一岁的

女儿,要不谷老师你带晓磊去医院吧。”我挂了电话决定自己骑摩托送他去医院。怕它的伤口见风,于是我脱了棉袄包住宋晓磊的头。冒着寒风骑摩托把他送到离学校十里之外的人民医院。缴费领药,医生在宋晓磊的头上缝了六七针。晚上守着宋晓磊一宿没敢合眼,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宋晓磊的妈妈和他叔叔才来。我没有来得及听他们说感激的话,就急匆匆的赶回学校带学生跑早操。现在回想起来,我自己还有点感动。 也不知道多少次为了帮助因想家、生病的学生,我用自己的手机拨打山东、河北的电话,那时候,手机费很贵啊,但我真的不在乎,我只傻傻地在乎我该做的事。有原来的同事曾问我后悔吗?我不后悔,因为学生需要我,尊重我,信任我,我的付出有价值。

教师招聘考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背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答: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具体如下: (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育类型结构,以综合性分科型两种方式呈现,如综合课程有艺术,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 (2) 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 (3)完善优化课程内容,首先删除艰深,晦涩,陈旧的东西,其次增加学生和生活相关的成分,再次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 总之,课程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是项极其重要艰巨的任务。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是什么? 答:《纲要》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它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具有如下的特性: (1)整体性。立足与人的个性的整体,立足与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面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 (4)生成性。每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活动开展,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经验不段加深,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 (5)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目的、内容、方式、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的结果呈现形式。 3.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答:“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教学是集体化,高密度,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教学是多重的网状关系,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体的,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语言教学。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 4.什么是“有效教学”? 答:“有效”指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知道为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教学。

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武昌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了“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研究主题年、质量月的活动。其目的是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我区正在逐步推进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变革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局面,让学生学习行为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包括学力)的发展。本文试就课堂教学中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提出一些看法。 课堂变革是学与教方式变革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力发展的主阵地。项目启动以来,南湖区各中小学关注学与教的方式变革,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为关注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授课方式、评价方式和作业方式。许多学校用“预学”、“导学”等帮助发展式的学与教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力,达到“轻负高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是“学与教方式变革”实施的落脚点,是学生“学习力发展”的摇篮,也是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核心。项目启动后,全区各中小学从课堂转型、作业变革、学法指导等多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如清河中学就开展了“教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市实验初中开展了“学习指导课程”建设研究,多所学校开展了以“导学稿”为载

体的教改实验等,成效初显。 全区很多学校还通过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推进学生学习力发展的研究项目。如嘉兴市实验小学的“基于探索‘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教学实践”、南湖国际实验学校的“小学生‘全科阅读’的实践研究”、三水湾小学的“周末开放性作业的实践研究”等项目,都已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为什么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而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意味着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品质,而科学的学习方式是建立在以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这三个基本维度之上的。所谓变革学习方式,就是要大力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 许多现代的中外教育家、心理学家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达成了以下一些共识:1.学习方式是学习质量的基本变量,高质量的学习效率必须依赖高效率的学习方式。2.学习目标决定着学习方式的层次,单一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方式的要求也相对单一,层次也不够高;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方式的要求必然具有多元性(如认知、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