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导学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导学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导学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导学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观察物体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导学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导学案 单元教学总述 单元内容导引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关于观察物体的知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接触,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或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本单元所观察的对象不再是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是较为抽象的由小正方体拼摆而成的立体图形,本单元更注重学生抽象、推理能力的培养。 单元学习目标 1.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掌握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的方法。 3.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4.能辨认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得到的形状。 5.经历观察、实践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单元重难剖析 重点:1.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掌握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 单元结构导图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 课题观察物体(二)(P13例1、 P14例2) 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例1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 立体图形,发现:看到的形状一般 是不同的;例2让学生从同一位置 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发现:看到 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承前启后观察实物、确定观察位 置→观察立体图形→ 根据看到的形状还原 立体图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 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 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

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6.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本班学生学习基础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小数的意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2角5分=()元 9分米=()米 7分=()元 135克=()千克 3元4角=()元 3分米2厘米=()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2.0.78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读作:() 4.连线题: 0.008 0.8 0.08 零点八零点零八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读作:八点七十六。() (2)4.32是三位小数。() (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 7.0.0302用分数表示是()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9.26 () 0.926() 0.296() 0.269() 三、作业布置。 1、作业本做练一练 2、3题

2021年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2 观察物体(二)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上面、左面)观察物体,判断所观察的平面图形方法: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 关于观察物体的知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接触,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或简单几何的形状,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本单元所观察的对象不再是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是较为抽象的由小正方体拼摆而成的几何体,本单元注重学生抽象推理能力的培养。例1和例2学生只能根据图形的形状加以辨认,实现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1.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掌握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的方法。 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1)观察物体(二)(1) (1课时) (2)观察物体(二)(2) (1课时 ) 本单元的教学中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保障数学活动的物质条件。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注重学生的观察活动,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二)(1) 课题 观察物体(二)(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活动经验。 注重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活动设计力求做到生动活泼,例如通过观看《盲人摸象》和“画一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种民主、和谐、不断体验的氛围中,充分掌握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发现 的乐趣,学习的快乐。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 2.立足于用好用活教材,尊重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对教材有所突破,进行了一些更深层次地挖掘和精细化地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4.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2.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 二、自主探究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共植树多 少棵? 算式:126+143= (棵) (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 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 议一议: (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 , 一 班植树126棵也就是 ,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 ,用 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5

三、课堂达标 1.根据3125-567=255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125-2558= 567+2558= 2.填一填。 126+( )=321 ( )-85=168 ( )+276=728 642-( )=367 3. 4.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27+256= 632-368= 四、知识拓展。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三数之和为120,差和减数相等,差是多少? 【学习评价】 4.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会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说一些乘、除法的算式,同位之间说出得数。 二、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导学案

口算除法导学案 温馨寄语:我学习、我思考、我快乐!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我将掌握用整十数除整十数、以及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学法指导: 自学、小组合作。 口算训练: 40×6 = 90×5 = 70×3= 60×7= 20÷4= 30÷6 = 50÷5= 80÷4 = 一、旧知复习: 计算下面各题: 462×27= 230×47= 460×70= 206×40= 二、自主学习: 1、有80个气球,每班要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想:(1)20×()=80 80÷20=() (2)8÷()=4 80÷20=() 列式:80÷20= (个)

答:可以分给个班。 三、合作探究: 想一想:怎样计算? 83÷20≈80÷19≈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 60÷20= 90÷30= 80÷40= 62÷20≈93÷30≈80÷38≈ 五、当堂检测: 1、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列式: 答: 想: 122÷30≈120÷28≈ 2、180÷30= 240÷40= 420÷60= 184÷30≈240÷37≈420÷58≈ 六、课后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50÷50= 360÷90= 810÷90 = 40÷20= 60÷30= 360÷60= 90÷30= 540÷60= 630÷70= 80÷40= 420÷70= 180÷20= 2、估算: 143÷70≈632÷90≈240÷77≈

3、渡船每次限载40人,有160人共要几次才能运完? 4、一本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36÷2= 76÷4= 87÷3= 90÷5= 62÷30≈ 540÷6= 280÷7= 60÷10= 80÷20= 93÷30≈ 810÷90= 540÷60= 480÷80= 280÷40= 80÷38≈2、练一练,算一算: (1)30除120得多少? (2)420里面有多少个70? (3)把300平均分成50份,每份是多少? (4)720是60的多少倍? 3、生活中的数学: (1)三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0人,他们共做好事400件,平均每人做好事多少件? (2)松树有480棵,它是柳树的60倍,柳树有多少棵? (3)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几小时能到达乙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观察物体(二)(2)导学案

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不同的角度看物体,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探究从同一角度看不同物体,体验从同一角度看不同物体的乐趣。 A B (1)从右侧面看是图A 的有( )。 (2)从侧面看是图B 的有( )。 (3)从前面和上面看都是图A 的有( )。 答案:图一和图三 图二 图三 3.数一数,下面几个物体各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构成的? ( )个 ( )个 ( )个 答案:9 8 24 二、探究新知,操作感知。(20分钟)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物体。(可以引导学生拼搭例题图) (2)引导学生实际观察,体会从同一角度观不同的立体组合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3)引导学生用正方形纸 片将观察到的形状摆出来。 (4)从不同形状的组合 物体,从同一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 2.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1)根据教师提示,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物体。 (2)4人一组观察物体,分别从物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进行观察。 (3)各自用正方形纸片摆出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平 面图形。 (4)小组内议一议,然后概括:不同形状的组合物体,从同一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2.独立在教材上完成“做一做”。 三、固应 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 1.独立完成,然后集体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用,优化提高。(12分钟)四第4题。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 四第5题。 订正。 2.先动手摆一摆,看一 看,然后完成问题。 四、全课 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 动,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体 会?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求学生从不角度去观察多个物体,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要点,没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因为同时摆放多个物体,学生的为难情绪就表现出了。作为老师忽略了学生的情绪,没有适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老师的教学进行得比较吃力,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是多么重要。 教师点评和总结: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3 课题: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交流,使学生认识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会辨认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会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生活空间,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袋,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新课. 1,动手操作,教学新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一起研究"观察物体".师边说边拿出五个正方体,照着书上例3摆出来. 师:你会这样摆吗 你能画出来吗 师:从侧面看呢你看到了什么形状你能把你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吗 师:从上面看,你又能看到怎样的形状呢你能画出来吗 师: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哪些是相同的哪些又是不同的呢 师:为什么从正面看不相同呢 2,教学"试一试" 师:这样的立体,从上面看要使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呢 师:从侧面看,要使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呢 二,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3,做"想想做做"第三题 4,做"动脑筋" 教师总结.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知道的什么 五,作业. 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在小组里照着老师的摆法自己动手摆一摆 请学生从正面看一看物体的形状. 左右交流 学生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在小组里交流.指名说一说. 请学生先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交流.指名说一说. 请学生观察书上的立体图形,进行想象和推理,然后把正确的连起来.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备课 一、指导思想: 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 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 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观察物体一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二)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课时划分:2课时 1、观察物体……………………………………………………………1课时 2、练习二………………………………………………………………1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案第一课时四则运算(含有同一级运算)使用时间: 编写人:审核组长: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学习目标】: 1、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2、合作交流,说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用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知识链接】: 48+59=36×47=125-46=38+56=69÷3= 116-42=60÷15=63×12=200×3=400÷20= 二、【自主学习】: 1、看课本第2-3页冰天雪地情境图,回答问题: 这幅图中蕴藏着哪些数学知识? 1)滑冰区有___人,滑雪区有____人,冰雕区有_____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学例1,怎样列式计算。 方法一:方法2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上面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计算。 3、“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方法一:(1)平均1天接待多少人?列式_____________ (2)6天呢?_____________

列成综合算式并计算: 方法二:(1)6天里边有几个3天,就有几个987. 列成综合算式并计算: 3、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第一种先算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第二种先算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 4、比较两个式子的运算顺序及结果,我发现的运算规律是: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乘除法,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计算。 5、运算规律总结:在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的算式里,按照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拓展延伸】: 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编一道类似例1或例2的题,并解答。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习的内容是,按照的顺序进行计算。 六、【课堂检测】: 1.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事实有故事书多少本? 2.一箱果汁有12瓶,要48元。小明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导学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导学案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班级:四年级学校:余双楼小学使用人:张美灵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看一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 (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能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的活动,从而体会到不同的位臵看到的 情景不一样。 (5)能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能体会到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出示教学目标。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⒈刚才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 ⑶指明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集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集 备课教案

备课教案

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练习:“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得数 504÷14= 504÷36=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备课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导学案

班级:四年级学校:余双楼小学使用人:张美灵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看一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 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能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的活动,从而体会到不同的位臵看到的 情景不一样。 (5)能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能体会到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 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出示教学目标。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⒈刚才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 ⑶指明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导学案新北师大版范文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导学案(新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简析: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的学习,主要是经历观察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初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观察物体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阶段是实物观察,活动任务是观察与辨认。第二阶段分为两条线索,一是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物体,二是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单元是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目标: 能根据提供的组片,辨别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和形状。 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及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辨别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和形状。

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及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 形状。 教学课时:课时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看一看课时1课时 主备人代娟妮审核人孙晓霞 教学 目标1.能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的活动,从而体会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情景不一样。 能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能体会到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重难点教学重点: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学案课堂同步导案 【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揭示课题,板书看一看。并出示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 【合作探究】 交流自学情况 页情境图,说说这幅图表达了什么意思53观察课本

淘气和笑笑从正面分别看到了什么?什么看不到? 观察课本53页“练一练”情境图,用直线连上他们分别看到的情景。 小组展示成果 【达标检测】 完成教材P54的练一练。 请你把观察到的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从上面看是的有; 从正面看是的有; 从侧面看是的有。 【课堂总结】 导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我说你搭课时1课时 主备人代娟妮审核人孙晓霞 教学 目标1、能正确辨认所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看的。 能正确搭出要求的图形。 重难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学案课堂同步导案 【复习旧知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一)》 平坝县乐平镇大屯中心小学郑刚 一、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与其视图联系起来。教材以学生观察熊猫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践,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1.具体实物的观察 (1)观察、体验 师:每小组一只小猪储蓄罐,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1: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张嘴巴。 学生2: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 学生3: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学生4: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右侧面、左侧面、背面的小猪图片,画完后组内交流欣赏,看看不同角度的小猪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这几幅图画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讨论片刻后交流。 生1: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画出的形状会不一样呢? 生2:因为我们观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所处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得角度不同,那么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学生围绕小猪一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各个位置停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活跃,情感积极。】 (2)观察、想象 ①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 (学生想了片刻之后,开始动手画形。其中有少数学生的想象是正确的。) ②验证:然后拿起储蓄罐从下往上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看谁的想象最接近。 那几个想象正确的学生非常兴奋,为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法指导:在观察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呢?然后再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想象。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厉害。 ③练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集(116页,Word版)

第一单元

4.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日期 主备人 副备人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2.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 二、自主探究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 共植树多少棵? 算式:126+143= (棵) (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 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 议一议: (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 , 一班植树126棵也就是 ,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 ,用 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把两个数 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 加得的得数叫做 。 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 ,减去的已知加

第二单元_观察物体导学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步骤 、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冈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 .观察同一立体图形Z / / 1 1 教学过教学内容:课本P13例1程(修改教学目标: 栏)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观察: 小明小丽小刖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 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 (5) (6) 学生活动,师巡视。 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JJLtSiS 从左面看 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 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 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 —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