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生物备课组集体备课成果

高一生物备课组集体备课成果

第 1 章走近细胞

【章节规划】

本章可以说是高中生物的绪论课。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本模块,甚至整个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是本章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本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来展开教学的,对于系统、生命系统等基本问题必须在本章解决,所以,本章又为后续章节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

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共分2节,其知识网可列表如下:

本章教学价值: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将你所获得的文字、图表信息表达出来。

(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生物史学资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师精讲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即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多细胞的生物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多样性。他们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从最小的细胞开始,到最大的系统生物圈,尽管生命系统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紧密联系,都离不开细胞这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五、评价反馈

1、下列细胞受到损伤后会导致哪些疾病?在()内写出疾病的名称。

(1)胰岛细胞损伤后会导致();

(2)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会导致();

(3)大脑皮层听觉神经元损伤后会导致()。

2、根据下面的要求将细胞名称填写在()内

(1)劳动是离不开()细胞;

(2)兴奋传导离不开()细胞;

(3)腺体分泌离不开()细胞。

(4)做完这几道题后,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各种情况对应哪种结构层次?将名称填写在()中。

(1)大肠杆菌属于()层次;

(2)大肠杆菌菌落属于()层次;

(3)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属于()层次;

(4)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属于()层次。

【答案】1、(1)糖尿病(2)脊髓灰质炎(3) 耳聋

2、(1)肌肉(2)神经(3)腺

(4)结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1)细胞(2 ) 种群(3)种群(4)群落

六、课堂小结

由学生根据教师板书和自己的课堂笔记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

七、布置作业

课本P6练习。

【板书设计】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层次:细胞→组织→器官→

如:心肌细胞心肌组织心脏龟

说明: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多样性。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八、课后反思

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的基础,是全书的引言,必须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三维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教学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板书]

一、观察细胞(怎样使用高倍显微镜)

(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二、

〔讲述〕从宏观和微观讲述

三、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第2章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章节规划】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2.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3.说出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4.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岩石圈与人体部分化学元素含量表,培养学生读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分析细胞鲜重干重百分比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及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教学策略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⑵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⒉过程与方法

⑴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综合能力。

⑵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⑵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教学重点:

⒈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⒉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⒈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⒉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⒈氨基酸(20种)的结构:

通式: NH2─C─COOH

⒉蛋白质的结构:

脱水缩合: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⒊蛋白质的功能: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核酸的种类及他们之间的区别,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

(2)学会作细微的观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形成生物体内遗传信息多样化的观点。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科学文化精神。

(3)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DNA与RNA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三、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思考发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及时澄清学生对糖类的常见误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全面地理解糖类。 教学重点

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教学难点

1.多糖的种类。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教学过程

核酸

DNA

RNA

双链

脱氧核糖核苷酸 单链

核糖核苷酸

碱基

脱氧核糖

磷酸

A T G C

碱基

核糖 磷酸

A U G C

一、细胞中的糖类

2、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分 (提问学生:怎样区分?)(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

(2)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投影呈现) (3)多糖:由许多的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 (投影呈现) (4)单糖、二糖和多糖的转化过程:

3、糖的生理功能:

①供给能量:糖的主要功能是供给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是由糖氧化分解供应的。人体内作为能源的糖主要是糖元和葡萄糖,糖元是糖的储存形式,在肝脏和肌肉中含量最多,而葡萄糖是糖的运输形式。1克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可释放能量1.67×104焦耳。

②糖也是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细胞中核酸的成分;糖与脂类形成的糖脂是组成神经组织与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糖与蛋白质结合的糖蛋白,具有多种复杂的功能。

〖旁栏思考题1〗

多糖

糖尿病人饮食中,米饭、馒头等主食也需限量,是因为其中富含淀粉,淀粉经消化分解后生成的是葡萄糖。

二、细胞中的脂质

〖思考与讨论〗

1.提示:脂肪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某些动物还在特定的部位储存脂肪,如骆驼的驼峰。

2.提示:花生、油菜、向日葵、松子、核桃、蓖麻等植物都含有较高的脂肪,这些植物的脂肪多储存在它们的种子里。

3.提示:脂肪除了可以储存大量能量外,还具有隔热、保温和缓冲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动物和人体的内脏器官。

〖旁栏思考题2〗

熊在冬眠前大量取食获得的营养,有相当多的部分转化为脂肪储存,既可御寒,也供给冬眠中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单体

先引导学生回忆说出多糖、蛋白质、核酸的基本单位什么,然后自然引出单体的概念:

单体:是指组成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核酸)的基本单位。

2、多聚体

每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 C 原子构成的 C 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经脱水缩合而形成的结构为多聚体。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区分水的两种形式,并能够列举实例。

(3)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2、能力与技能目标

(1)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生理现象相联系。

(2)能联系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2)体验与你的同学分享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

(3)认同“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作用(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在高二的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生理方面的知识,例如人体的渗透压变化以及酸碱平衡都和本知识点联系较为紧密,所以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

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区别(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液气三种形式存在,而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却不同。特别是结合水的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很难理解,所以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谈话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本课内容制作ppt;查阅相关的资料特别是无机盐缺乏时相应的病症;联系高考在课前做与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的高考题。

学生准备:根据老师的要求预习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2章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水

1、生物体含水量60~95%

2、含量差异:物种、生长阶段、器官组织

3、存在形式

自由水:游离形式

结合水:与其他物质结合

4、水的作用

结合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

①良好溶剂

②参与细胞中的生化反应

③运输物质

④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1、含量:1%~1.5%

2、存在形式:离子

3、作用:

①组成细胞中的复杂化合物

②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

③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第3 章细胞结构

【章节规划】

本章教学价值: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

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功能

2、能力目标

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能力目标

尝试对观察的图片进行描述,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学会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互动的过程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3)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1、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导读提纲

第4 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章节规划】

本章教学价值:

第1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能力方面:1.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

2.进行关于职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

解决方法:

(1)通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原理、结果,指出半透膜的特性。

(2)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总结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2.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解决方法:

(1)通过名人名言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现象深入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开展合

作学习,利用小组活动讨论确定有价值的问题。

三、教学用具:ppt、实验材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七、板书设计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现象

1、半透膜的特性

2、渗透作用的概念

3、渗透作用的条件

4、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的浓度

动物细胞的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的浓度

2、动物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三、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特点

⑴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央具有大液泡

⑵原生质层

2、探究的一般步骤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开展实验;记录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八、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七、板书设计

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外界溶液浓度较高时: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较低时:吸水膨胀甚至涨破

相同时:动态平衡

细胞壁:全透性

结构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液:具有一定浓度

条件:同动物细胞

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及结论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

1、现象:细胞吸水和吸收无机盐离子速度不一样。

2、结论:

(1)细胞吸水与吸收无机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功能特性)。

八、教学反思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学习目标】

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能力方面: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解决方法:

(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

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三、课时安排:1课时

(五)板书设计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

二、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1、胞吞

2、胞吐

八、教学反思

第5 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章节规划】

本章教学价值:

第1节酶的作用和本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和酶化学本质。

2.能力目标

①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②在问题探讨,有关实验设计,资料分析等问题讨论中,培养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查阅资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史,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②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教学过程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义三大部分内容;它系统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

①识记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呼吸作用意义。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

①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探究精神。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④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领会呼吸作用的实质。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质、能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计算能力。

⑤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中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能通过事物的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②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生物呼吸的有关知识,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认识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高中学习呼吸作用,重点放在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上,可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基础。学生认识呼吸作用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

突破策略:1、通过资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

3、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不足。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现又缺乏直观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又一原因。

教学难点:1、实验设计过程2、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突破策略:1、分析实验设计过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

学会写相关反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3、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相关呼吸作用的运算法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4节光合作用

第一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通过质疑、创新设计,初步掌握对照实验的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和质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做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和谐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借助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分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借助实验的自我评价,形成生命科学的价值观,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五、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和色素的提取。

十、课后反思: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让学生认识到色素的种类和颜色的差异,并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

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能力目标: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有丝分裂装片的观察,建立对有丝分裂的感性认识。

2.理解细胞增殖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实验法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三、有丝分裂(体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