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

教学原则一、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二、启发创造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四、循序渐进原则五、师生协同原则六、因材施教原则七、反馈调节原则

现代教育理论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16 分)

1、广义教育

2、个体的后天因素

3、教学

4、个体内差异评价

二、判断题(20 分)

1、老猫教小猫找老鼠是教育活动。(错)

2、古代雅典教育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对)

3、文化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对)

4、青年期是定向的平缓发展期(对)

5、课程就是我们所学的学科(错)

6、良好的测验必须具备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对)

7、高考录取过程是相对评价(对)

8、20 世纪60 年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开始出现反工具的批判教育理论(对)

9、非学校化社会理论主张以学习资料、设备、技能网络、学习伙伴等组成学习网络(对)

10、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指传授知识的能力(错)

三、简答题(40 分)

1、请你谈谈对教育定义的理解。

2、个体生命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3、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4、教师职业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24 分)

1、谈谈你对优秀教师特征的理解,优秀教师需要达到何种境界?

答案一,名词解释:1、以教与学为基本表现形式,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指个体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征,包括身体的生长和发育水平、知识经验的积累,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的形成等。

3、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4、是对个体在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与能力差异进行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内两个或多个时间内的成绩的前后纵向比较。二、

1、错

2、对

3、对

4、对

5、错

6、对

7、对

8、对

9、对10、错

1、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共同进行的活动;二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活动;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答题时展开。

2、表现在第一,人的发展以特殊的自然机体结构生理基础;第二,人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第三,人对自身的发展具有能动的自主性。答题时展开。

3、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国家课程是政府为保障国民的基本素质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二是在课程内容上,加强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连一向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英国1990 年也在小学开设"技术与实际"课);三是,在课程结构上,注重综合化课程;

四,在课程类型方面,强化全国统一设置必修课和核心课程;五,重视课程实施研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六,注重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专家咨询机构。

4、教师职业的主要特点是:

(1)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除了通过精心加工整理人类知识经验,然后以特定方式传授年轻一代,解除他们学习中的困惑,启发智慧;传授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传道、授业、解惑角色)之外;还有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

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研究者角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千差万别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文、科学知识,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管理者角色:教师对建立班集体、组织班级活动、对教育教学活动

等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等等。

一、名词解释(16 分)

1、学记

2、个体生命发展

3、课程

4、相对评价

二、判断题(20 分)

1、中国最早的教育形态产生于商代的学(×)

2、朱熹、王阳明是宋代的大教育家(×)

3、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者首要的职责是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

4、教育的成层功能指的是分层教学(×)

5、教育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提高生命质量(√)

6、多元文化教育指介绍西方文化的教育(×)

7、儿童发展的比较平稳,一般不会出现突发性变化的阶段是少年期(×)

8、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9、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含义相同(×)

三、简答题(40 分)

1、教育对经济有何反作用?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3、如何针对儿童期的特点进行教育?

儿童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为未来作基础性的构建。其中主要是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基础性、工具性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初步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己、对人、对集体积极态度的形成;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有探究的欲望,这些都为主动性生存方式的形成奠定基础,并将对其发展具有终生的意义和效益。所以小学阶段,需要教师尊重、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孩子的差异和潜能,愿意付出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用自己善良的心灵、智慧和教育艺术与孩子们一起创造幸福、快乐童年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

4、分析课程目标编制的三种取向。

四、论述题(24 分)

1、请你谈谈对教育的生命基础的理解。

答案

一、

1、战国后期的一个重要教育著作,它总结了当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的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制度、方法、师生关系等,是罕见世界教育遗产。

2、它指的是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身心发展的量、质、内容和结构等多方面的,由简单到复杂的综合变化全过程。

3、课程是一个有意图而且可以修订的计划,它也是学习活动的计划或蓝图。

4、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是当等级的表示方法。

二1、错2、错3、对4、错5、对6、错7、错8、对9、错10、错

1、第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使人获取科学知识和技能,是一个潜在的劳动生产力变为真正的生产力。

第二,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杠杆,随着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学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在生产的劳动力的生产技能越来越来高,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在生产中就可以运用丰富的知识

发明和创造新的劳动工具,发现新的原料或提高原料的性质等,从而使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三,教育通过影响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对经济发展起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教育可以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提高教育水平,尤其是妇女的教育水平,促进人口迁移,降低人口出生率,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的质量。

基本的价值观念等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内核,不仅造就了新的社会成员,而且维持了文化传统,保证了文化的延续和相对稳定。二者,教育可以传播外来文化、创造新文化。传播在文化迁移中有举足轻重的,教育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文化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并且教育在传递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复制文化,它赋予已有文化以新的意义,或者融合外来文化,使原有文化衍生出新的文化要素,这些新的文化意义或要素往往会成为文化创新的萌芽。教育还可以通过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文化创造力提供原动力。三者,教育可以整合文化,增强文化自身的凝聚力。文化一旦达成整合,就会形成为一种文化模式,并产生一种保持下去的倾向。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组织系,它对文化的产生,发展起着重要的限制作用。教育的文化整合倾向于保持文化的延续和稳定。

3、儿童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为未来作基础性的构建。其中主要是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基础性、工具性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初步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己、对人、对集体积极态度的形成;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有探究的欲望,这些都为主动性生存方式的形成奠定基础,并将对其发展具有终生的意义和效益。所以小学阶段,需要教师尊重、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孩子的差异和潜能,愿意付出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用自己善良的心灵、智慧和教育艺术与孩子们一起

创造幸福、快乐童年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

现代教育理论复习卷三

一、名词解释(16 分)

1、教育的社会成层功能

2、广义教育目的

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3、学业评价

是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工具和途径,系统的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等行为发生变化的信息。

4、终身教育

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各种教育培养,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当是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二、判断题(20 分)

1、《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2、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追求美德(√)

3、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4、教育是一种产业,当今以市场规律为转移(×)

5、个体生命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部分(√)

7、课程就是教学计划(×)

8、课程实施就应忠实于课程政策(×)

9、教学在实施中是和教育、课程等同一的(×)

10、高考上线是相对评价(×)

三、简答题(40 分)

1、简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方面,政治制约着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具有一定反作用

2、教育评价的基本过程?

一是,建立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评价组织;二是,确定评价的目标和评价的任务;三是,选择和确定评价的项目与指标;四,选择和设计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和工具;五,收集评价所依据的证据或信息;六、整理和分析信息资料;七,形成评价报告。

3、简要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偏差。

4、我们该如何理解教学?

四、论述题(24 分)

1、如何理解课程?

答案

1、指的是社会中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在受教育者个人的社会集团的归属,社会职业地位以及调整社会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2、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3、是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工具和途径,系统的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等行为发生变化的信息。

4、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各种教育培养,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当是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二1、错2、对3、对4、错5、对6、错7、错8、错9、错10、错

三1、一方面,政治制约着教育: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体现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定上都深受政治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具有一定反作用:教育使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教育总是生存于一定的政治氛围中为一定的政治统治集团服务的,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力图使受教育者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上符合一定社会的政治规范,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培养复合一定政治需要的人才,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需要,培养一批符合一定价值标准的、本阶级政治需要的政治人才,这是维护既定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关键,在我国科举制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的,即可证明;产生民主的政治观念,促进社会的发

会逐渐转化为政治行为,推进社会政治的民主化进程;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不仅可以预防青少年犯罪,搞好社会治安,而且可以增强全社会的法律观念。教育的政治功能使得教育既受政治的制约,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答题时可以精简。

2、教育评价的基本过程。下列步骤是每类评价都要经历的:一是,建立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评价组织;二是,确定评价的目标和评价的任务;三是,选择和确定评价的项目与指标;四,选择和设计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和工具;五,收集评价所依据的证据或信息;六、整理和分析信息资料;七,形成评价报告。

3、第一是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第二缺少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第三缺少个性化的教育观念。答题时围绕上述展开。

现代教育理论复习卷四

一、名词解释(16分)

1、狭义教育

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多元文化教育

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前提下实施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对自己的文化及其它文化的处理方式和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

3、教学

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双边的交往活动。4、终身教育

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各种培训和教育,教育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应当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二、判断题(20 分)

1、墨翟主张"亲知、说之和闻之"三种途径结合(√)

2、近代教育出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

3、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4、教育是政治的附庸,没有任何独立性(×)

5、成人感加强、自我关注的加强,摆脱成人束缚的愿望强烈的是少年期(√)

6、课堂教学应由教师负责一切(×)

7、拉尔夫·泰勒是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8、布迪厄提出了文化资本、文化专断和符号暴力等概念(√)

9、教师职业不需要专门训练(×)

三、简答题(40 分)

1、如何认识教育的产业化?

的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越来越体现出一定的经济属性。某些教育机构也向产业的轨道靠拢。但是要看到教育与其他产业的不同。在目的上,教育产业的赢利是抽象的,主要反映在学校外,教育以育人为己任,追求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在功能上,教育主要是非生产性功能,如传播知识经验、灌输道德规范等,教育的效益也不能简单的用经济指标衡量。在产品的特殊性上,教育的产出是人的多方面素质的提高,不直接创造价值,培养出来的人进入生产过程,才能反映出它的经济价值,教育产品也不能作为商品交换。教育最根本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最突出的特点还在于对人身心的直接影响,不能进行产业化。

2、分析课程内容选择不同取向的特点。

第一种,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

第二种,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第三种,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

3、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教育评价功能有:诊断功能;改进和形成性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等等。

4、全球化对教育的要求。

四、论述题(24 分)

1、评述各国终身教育的政策和实践?

答案

1、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前提下实施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对自己的文化及其它文化的处理方式和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

3、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4、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各种培训和教育,教育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应当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二、

1、对

2、对

3、对

4、错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10、错

1、“教育产业化”。

的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越来越体现出一定的经济属性某些教育

教育产业的赢利是抽象的,主要反映在学校外,教育以育人为己任,追求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在功能上,教育主要是非生产性功能,如传播知识经验、灌输道德规范等,教育的效益也不能简单的用经济指标衡量。在产品的特殊性上,教育的产出是人的多方面素质的提高,不直接创造价值,培养出来的人进入生产过程,才能反映出它的经济价值,教育产品也不能作为商品交换。教育最根本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最突出的特点还在于对人身心的直接影响,不能进行产业化。

2、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一种,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认为教材的规定了知识传递的范围、程序和基本要求,知识的传递以教材为依据,所以课程的内容理所当然被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以凯洛夫的影响最大。把重点放在教材上,有利于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据可依,但教材以外在形式强加给学生,会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种,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做些什么,特别注重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会注重学生的外显活动,无法看到经验是如何发生的,忽视深层次的学习结构,偏离学习本质。

第三种,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强调决定学习的量与质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师和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景,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它一方面突破了外在强加,但由于只有学生自己知道经验的真正结果,故课程编制难度很大。

3、教育评价功能有诊断功能;改进和形成性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等等。答题时展开回答。

现代教育理论复习卷五

一、名词解释(16 分)

1、课程

课程是一个有意图的而且可以修订的计划,它也是学习活动的计划或蓝图。

2、学校教育

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狭义教育目的

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对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广义教育目的

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4、教师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1、私学出现在周代(×)

2、教育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对人身心的直接影响(√)

3、教育目的可以代替学校教育目标(×)

4、在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方面,埃斯纳和布卢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5、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坚定等级(×)

6、在测验中有信度一定就有效度(×)

7、个体内差异评价可以对比个人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以及同学科不同时间的发展情况(√)

8、再生产理论始于鲍尔斯与金蒂斯(√)

9、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后纷纷通过立法推进终身教育普及(√)

10、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内核(√)

三、简答题(40 分)

1、多元文化教育有些什么要求?

多元文化教育。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的前提下实施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对自身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得当方式及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多元文化教育要求批判已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经验、文化、历史、观点等为中心设置的课程,消除误解、冲突、挫伤,达到主流族群学生和非主流族群学生都能从其他民族的知识、观点等中获益。多元文化教育还要求教师具有多元民族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能把社会多元文化主动的包容进课程、教学、教学策略、和评价等之中,要正确的评鉴自己在所文化中所承担的角色,客观的看待自身的文化。研究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文化类型、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适应不同文化的教育改革尤其必要

2、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内容。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4、请简单分析影响个体生命发展的动力因素。

四、论述题(24 分)

1、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该怎样走向未来?

答案

1、课程是一个有意图的而且可以修订的计划,它也是学习活动的计划或蓝图。

2、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对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4、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

1、错

2、对

3、错

4、错

5、错

6、错

7、对

8、对

9、对10、对

1、多元文化教育。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的前提下实施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对自身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得当方式及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多元文化教育要求批判已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经验、文化、历史、观点等为中心设置的课程,消除误解、冲突、挫伤,达到主流族群学生和非主流族群学生都能从其他民族的知识、观点等中获益。多元文化教育还要求教师具有多元民族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能把社会多元文化主动的包容进课程、教学、教学策略、和评价等之中,要正确的评鉴自己在所文化中所承担的角色,客观的看待自身的文化。研究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文化类型、形态,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适应不同文化的教育改革尤其必要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含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两大方面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智育传递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教育,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基本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认识世界能力的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技巧(阅读、写作、计算及与具体学科相关的特殊技能),发展智力和认识能力(智力通过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认识能力通过表达能力、组织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表现出来)。美育是传递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主要任务是传递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

美的能力。体育是由目的的传递锻炼身体的知识,影响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现代教育理论复习卷六

一、名词解释(16 分)1、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是对被评价者是否达到目标要求和达标程度作出判断的一种评价形式。

2、《学记》

《学记》是战国后期一部重要的教育著作,总结了当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以简赅的语言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和原则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遗产。

3、文化

是一定社会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是一个受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支配的符号系统,包括知识经验、价值规范和艺术。

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工具和途径,系统的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等行为发生变化的信息的过程。

二、判断题(20 分)

1、夸美纽斯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

3、教育评价除了鉴定功能、还有激励、导向、诊断等功能(√)

4、工具理性要求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服从组织的领导。接受种种指示和规定(√)

5、一节课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是教育目的结构中的教学目标层次(√)

6、朗格朗认为人们前半生用于学习,后半生用于工作是不对的(√)

7、取消学校教育是完全可能的(×)

8、全球化进程中不需要可持续发展教育(×)

9、教师知识结构最基础的层面是当代人文和科学方面的基础修养,及现代工具性学科(√)

10、非学校化社会的批判以伊里奇和赖默为代表(√)

三、简答题(40 分)

1、如何针对少年期特点进行教育?

2、什么是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具体说制约作用为:一是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二是经济社会通过对人才的需求和经费投入提出人才数量和规格的要求,三是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这些都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知识经济社会的演进中证实。

3、课堂教学的特性有哪些?

多维性,同时性和及时性,不可预期性,历史性。

4、批判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四、论述题(24 分)

1、分析我国的教育目的,并认识其偏差。

答案

1、绝对评价是对被评价者是否达到目标要求和达标程度作出判断的一种评价形式。

2、《学记》是战国后期一部重要的教育著作,总结了当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以简赅的语言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和原则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遗产。

3、是一定社会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是一个受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支配的符号系统,包括知识经验、价值规范和艺术。

4、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工具和途径,系统的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等行为发生变化的信息的过程。

1、对

2、对

3、对

4、对

5、对

6、对

7、错

8、错

9、对10、对

1、少年期(初中阶段),它以个体的生理上出现性特征为标志。正是这一生理

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强烈的心理变化,其主要的是少年成人感的程序、自我关注的加强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摆脱成人的愿望强烈。少年期使儿童进入一个身体发育加速、内心活动复杂化和矛盾增加、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冲突时起,令他们自己和

父母等有很多烦恼的突变成长时期,又称之为心理的危险期。要使少年积极的度过青春期,主要是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通过青春期教育,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会择友与交往,如何自我防卫和保护自己,远离这些

诱因,是重要的教育任务。同时学习教育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可能和自有探究的空间,创造丰富校内和校外生活,把学生引向有追求的人生。

2、经济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为教育发展提供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又对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不同的经济形态,教育的表现也相应的各异。具体说制约作用为:一是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已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二是经济社会通过对人才的需求和经费投入提出人才数量和规格的要求,三是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这些都在农业社会

向工业、知识经济社会的演进中证实。

3、课堂教学的特性。多维性(教学中多种多样的事情发生、同一件事情会产生多种结果)。同时性和及时性(许多事情在同一时间发生,教师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及时的反映)。不可预期性(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教师无法预先知

道的,产生的效果许多也无法预期)。历史性(经过一段时间,会在学生中形成一些共同的规范和认识)。

? 第一部分? 教育学《教育理论》复习题

?????? 一、? 绪? 论

一、选择:

1、世界上最早的一步萌芽时期的教育学著作是:《学记》

2、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著作是:《大教育论》

3、前苏联教育家中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是:凯洛夫4、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带有基础性的学科是:教育学

二、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3、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专家是(杨贤江),他的教育代表作是(《新教育大纲》)。

4、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问世后,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已进入了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5、在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中,曾出现过两种对立观点的流派,它们是(传统教育)派和(进步教育)派。

三、简答:

1、如何理解教育现象及教育规律?

答提要点:A.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B.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2、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提要点:

A.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B.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关系。

3、教育学同教育方针政策的关系如何?

答提要点:A.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B.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依据教育学的科学理论制定出来的一种工作的指针和政策。

C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4、什么是教育的交叉学科,试举三个交叉教育学科的名称?

答要点:A.教育的交叉学科又称教育的边缘学科,是两门学科理论的结合形成的一门新的教育学科。B.如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

四、论述题: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答提要点:A.教育实践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

B.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C.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D.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E.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结合上述内容谈自己的体会)

二、教育本质和教育基本规律

一、选择: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指它的:社会性。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它们抹杀了教育的:社会性。

3、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

4、教育的阶级性是在(奴隶社会)开始出现的。

5、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二、填空:

会的教育)三个阶段。

2、教育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

3、欧洲在奴隶社会有两类教育体系,它们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在欧洲封建社会也有两种教育体系,它们是(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4、班级授课制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它最早是由(夸美纽斯)总结提出来的。

5、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

6、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遗传)、(环境)和(教育)。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是如何表达的?

A.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B.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2、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如何?教育如何为生产力服务?A.生产力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制约。B.教育通过劳动力再生产、科学技术再生产和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为生产力的发展服务。

3、人的发展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应如何适应这些规律?

A.人的发展具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B.人的发展具不平衡性,教育要注意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C.人的发展具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要注意充分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D.人的发展具个别性,教育要因材施教。

4、如何理解教育的阶段性与等级性?

A.教育的阶段性是指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谁有受教育权的问题。B.教育的等级性是指具有受教育权的统治阶级子弟内部,受教育的等级差别。

四、论述题:

1、试论教育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答提要点: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B.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和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重要手段。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2、试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A.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B.教育具有目的性,必须起主导作用。C.教育有教师的引导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也完全能够起主导作用。

三、教育目的

一、选择:

1、我国宪法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

2、在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的教育家是(蔡元培)。3、从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上看,教育方针(包含着)教育目的。4、我国的教育方针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1995年。

5、狭义的体育概念是指:学校体育。

二、填空:

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教育发展史上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曾出现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流派,它们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5、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

6、普通中学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各行各业劳动者)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

三、简答题:

1、教育目的的概念如何表述?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2、什么是教育方针?我国在《教育法》中确定下来的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A.教育方针是国家制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B.在《教育法》中确定下来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什么是培养目标?它同教育目的的关系如何?

A.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B.它同教育目的是总目标与分目标的关系。

C.………….

4、什么是美育?试述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A.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B.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促进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体育,有怡情健身作用。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点。

A.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B.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2、我国教育的基本点是什么?如何理解?

A.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现代教育理论考试复习大纲(一)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B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A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中庸》

D.《大学》

3,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B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论》

4,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是A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5,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

C.《教育过程》

D.《论语》

6,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B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论》

7,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B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8,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9,《教学与发展》一书的作者是D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10,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A

A.基础学科

B.应用学科

C.决策学科

D.管理学科

11,《教育过程》一书的作者是B

A.皮亚杰

B.布鲁纳

C.赞科夫

D.凯洛夫

12,《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B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13,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经济学

1.教育学是研究_教育现象,揭示__教育规律__的一门科学。

3.教育规律是教育_内部诸因素_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4.教育学是庞大_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_《学记》_;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的作者是古罗马的昆体良。

6.以捷克教育家_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

7.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_社会__发展和_人的发展的作用,提出了_教育适应自然_的原则和“泛智”的教育思想,论证了_班级授课制等教学理论。8.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观点;主张“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倡导“分科教学”。--被称之为“传统教育派”。

9.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_,“学校即社会”的观点;主张“儿童中心”,“经验中心”“从做中学”。被称之为“现代教育派”。

10.赞科夫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目的,提出了体现“一般发展”思想的①高难度,②高速度,③以理论知识为主导,④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⑤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条教学原则。

11.布鲁纳提出了“结构主义”课程论和“发现法”教学理论。

12.皮亚杰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的理论。

13.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和___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_____。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国家

作者

著作

中国

乐正克

《学记》

古罗马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国家

作者

著作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英国

洛克

《教育漫话》

法国

卢梭

《爱弥儿》

瑞典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

德国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德国

福禄倍尔

《人的教育》

英国

斯宾塞

《教育论》

沙俄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

美国

杜威

《民本主义与教育》

*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作者

著作

苏联

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苏联

加里宁

《论共产主义教育》

苏联

马卡连柯

《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

苏联

凯洛夫

《教育学》

中国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国家

作者

著作

苏联

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

美国

布鲁纳

《教育过程》

瓦·根舍因

“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瑞典

皮亚杰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一、名词解释(16分)

1、广义教育:以教与学为基本表现形式,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个体的后天因素:指个体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征,包括身体的生长和发育水平、知识经验的积累,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的形成等。

3、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4、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个体在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与能力差异进行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内两个或多个时间内的成绩的前后纵向比较。

二、判断题(20分)

1、老猫教小猫找老鼠是教育活动。(错)

2、古代雅典教育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对)

3、文化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对)

4、青年期是定向的平缓发展期(对)

5、课程就是我们所学的学科(错)

6、良好的测验必须具备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对)

7、高考录取过程是相对评价(对)

8、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开始出现反工具的批判教育理论(对)

9、非学校化社会理论主张以学习资料、设备、技能网络、学习伙伴等组成学习网络(对)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题,每空4分,共24分) 1、教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3、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精神道德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其中,人的智力指的是“精神方面的生产能力”,包括人的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4、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与其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之源泉,并且和物质资本相比,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更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5、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反映并满足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文化发展需要,达到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先进水平。包括教育观、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等的现代化。 6、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辨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答:第一,教育价值观不同。应试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继承性价值观影响;素质教育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取向,是教育的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的辨证统一体。 第二,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学为中心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 第三,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是“授之以鱼”方法,重视灌输,以注入式讲授为主;素质教育主张“授之以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教育评价不同。应试教育以考分为尺度来评价学生,以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老师;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简述教育独立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答:代表人物:蔡元培 主要观点: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发展个性、培养人才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见效。主张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于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毫不受各派政党和各派宗教的影响。具体内容为:第一,经费独立,专款专用。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有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第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第四,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评价: 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资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今年,我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概论,感受颇深。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竟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21世纪也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要实现课程改革的创新,必须从 根本上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 其中着重学习了"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一篇,文中提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竟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学习贵在创新,那么教育也应重在创造。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应受到些什么启发,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而创造教育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创造思维能力应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自身的创造力也是一个要探讨的问题。 创造力就是把已知的经验和材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事物和思想的能力,创造性是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其创造力的外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师既可以创造性的为素质而教,亦可以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教师的认知特点,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创造力均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师的创造性不同于一般的行业从业者的创造性,他除要创造新的有价值的成份之外,更主要的是开发学生

的创造性,所以教师的创造性重要的是起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教师的创造意识是对创造的需要,愿望和动机,创造性的教学观以培养创造性为目标,主要表现为:好奇心,质疑的习惯同,探究的习惯,求异的习惯,富有想象,恒心和一丝不苟等方面。要有创造性的教学风格,主要表现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创造性的评价思想,民主教学作风,营造创造性的班集体等。还要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运用等富有新意,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 探索式学习。 总之,教师的创造性是为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也是只有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创造教学的能力和具体的创造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对学生来说能动地安排学习,有效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除了以上的体会以外,我还觉得现代教育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还要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行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学习了以后更使我有了向这一目标去努力去靠近的信心和动力。

现代教育理论

延边大学2011级教育硕士 《现代教育论》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学科教学考生姓名: 考试科目:现代教育论考试时间:2012-12-26 注:请将答案写到本答题纸上,按给定题签答题,标明题签中序号,否则扣分。 一、概念题(共30道题,每题1分) 1、现代教育 答: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4、教育社会功能 答:教育社会功能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充分调动和履行而对社会产生的一种功效。 10、古典课程 答:古典课程反映了古老欧洲高度选择性和广博的人文主义中等教育传统,尤其在最近50年,它已明显衰退,被更加大众化和现代化的课程所替代。 13、科学主义教育 答:崇尚科学知识,重视科学知识,否定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从而否定哲学应当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否定哲学应当研究这个世界的基础和本质,否定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4、人本主义教育 答:人本主义以人、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为研究对象,轻视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在教育的社会作用上,它夸大了教育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他们把教育看成是人的解放的根本手段,主张通过人的意识的更新来实现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17、形式教育论 答: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身体上的各种器官,只有用操练使它们发展起来;心智的能力,也只有用练习使它们发燕尾服起来。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发现那些能够最有效地训练学生各官能的心智能力。教育应该以形式为目的。认为在教育中灌输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来得重要。如果人们的官能由于训练而发展了,任何知识随时都可以吸收。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的材料,即便学习的内容被遗忘了,却仍然留下了一种永久的、更有价值的效果。 19理性主义心理学 答:理论主义是指确认一切知识均来自某种先验的普遍的必然的理想性原则的认识论学说。理性主义否认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因而具有唯心主义性质。但他承认人的知识和能力对人的认识的能动作用,因而又具有合理性。 20、实质教育论 答: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18~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其思想来源于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赛等人。同形式教育相对,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

现代教育理论

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没有离开教育的教学”命题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D.布鲁纳 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一语出自()。 A.《道德经》B.《孟子》C.《学记》D.《论语》 3、居于整个教育活动主导地位的是()。 A.教育手段 B.学生C.教材D.教师 4、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洛克B.斯金纳C.维果斯基D.马卡连科 5、我国古代最早比较系统的总结教育经验的论著是()。 A.《学记》B.《论语》C.《劝学》D.《进学解》 6、教育起源于()。 A.模仿B.本能C.社会生产劳动D.社会生活 7、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无意识的教育影响或学习经验属于()。 A.综合课程B.单一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8、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或原理的教学方式是()。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授 9、对班级教学最先作概括性论述的著作是()。 A.《人的教育》B.《爱弥儿》C.《大教学论》D.《教学与发展》 10、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各科教学B.班会C.社会实践活动D.时政学习 二、名词解释 1、课程 2、德育 3、学制 4、教学方法 5、陶冶教育法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论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试述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A 6.C 7.D 8.B 9.C 10.A 二、名词解释 1、课程——(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回答广义亦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2、德育——即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使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3、学制——即狭义的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5、陶冶教育法——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使受教者在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具有非强制性、隐蔽性,无意识性等特点。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答:教师是生产劳动力的劳动力,教师的劳动对象、手段、成果,各有其特殊性。教师的劳动特点表现为:(1)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更突出;(2)教师的劳动手段是“言传身教”,劳动的示范性强;(3)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四、论述题 1、答: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但各自又有相对独立性,分别完成不同的具体任务,是辩证统一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各育并举,和谐发展。 2、答:(l)一方面教育制约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又制约教育,这种教育和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人的发展的基本特性及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应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师爱为魂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认真研读以后,真的感到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的确如前言所说,选取的文章是目前全国教育理论专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华,既有超前意识的思考,也有从现实出发的呼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 教师、教书育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诸项素质缺一不可,实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的力量,这一力量常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我体会到你对学生付出真诚、付出了爱,学生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一旦他们从心底里产生震撼、自发的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时再加以引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在读〈新时代教师的法制观念与师德修养〉这篇文章时,有很多感触,更有很多收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的高度概括。“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情谊厚,才能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热爱学生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所以在爱的教育中要注重艺术,掌握方法,把握时机。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集体的形成。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我深深的懂得了“师爱为魂”这四个字的涵义。

现代教育理论知识

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学理论 主讲人:康厝中心小学谢祖润 21世纪是中国基础教育全面、彻底变革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主旋律。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已有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基础教育变革的根源与动力。 主体部分 主题1:现代教育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 21世纪的现代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知识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相对于依赖土地的农业经济和依赖于自然资源与资本的工业经济而言,摆脱了资源稀缺与效益递减的限制,具有无限增生的利润空间与尖端制控的优势,因而成为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是知识生产、分配、使用,其核心的特征是知识创新,而知识的创新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知识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二是进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于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多、更快、更准确地接受、析出、反馈信息,并且依赖于信息的传输,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教育等多种领域发展的节奏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接受和吸收处理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反思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与价值取向上的缺陷,系统知识的传授与掌握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上的缺陷,独立、封闭、单一、深奥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并列的缺陷,记忆、训练的接受学习等缺陷导致学生个性张扬不足,创新思维欠缺,应用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群体分化严重等痼疾,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实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是以联结教学与学习,反应教育取向的课程为切入口的。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本学期在学校课程安排下,我终于接受了与我日后教师工作相关的专业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一开始看到这门课程时,我还以为老师只是传授制作ppt的各种技巧以及一些多媒体器材的运用。假如老师传授真的只有这些知识,那么我未免会有点失望,原因在于早在中学我担任班级物理课代表的时候,在科任老师布置的任务下,对这些器材都早已“玩弄于股掌之间”,对它们是再熟悉不过了。至于ppt文档的制作,众所周知,每当我们接受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时候,学校都是以office办公软件为基础进行展开。因此对word、excel、ppt文档的制作也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就连大学传授计算机技术时,也是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开始的。所以在我记忆中,与ppt的相识相知也有三年五载了,虽然我知道我对它并没有达到彻底了解的程度,但还是掌握了制作课程的某些技巧。 然而,在徐苑老师的课程指导下,我才发现,原来“现代教育技术”所传授的知识并不仅仅是这两方面。以下便是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现代教育技术相对于教育技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为了突出“现代”二字,以便更多地注意探索一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要素,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性,更加科学化、系统化。1994 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所作的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综合国际上的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我们可以把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在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高职教学环境,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依赖性更为突出这门课程让我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 一是在网络教学内容方面:一方面,网络教学课程内容能满足教与学的需要,随着课程和教学的改变不断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另一方面,设计和选择的教学课程内容要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网络教学可以使所授的课程从不同角度、侧 面去体现课程内容的本质特性,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可以多次重复表现同一内容。 二是在学习方式方面:在网络上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外乎听老师讲课、实验、读书以及运用录像、电视等媒体进行教学,而基于网络自主学习方式,学生面对着的是运行在网上的计算机,教师、学生的角色也有质的变化,教师由原来的面对面口述、手把手地指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制作网络课程等。 三是在教学环境方面:相对于传统教学环境而言,现在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相关知识与经验来“同化”或“顺应”新内容。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培训讲义教研室2010---5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案例二】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

2015年现代教育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2、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5、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 )。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 《论语》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8、“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9、“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育原则 2、教育艺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 2、概述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及基本要求。 3、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教育家的意识;(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健康的心理素质;(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6)、法律意识。 4、概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四、论述题(30分)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时刻保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 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综合业务素质, 以下学习心得体会《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是学习心得体会频道为您精心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学习我解新课改倡导的基本理念,最近认真阅 读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对自己的今后工作有着极大帮助,现在就摘录本书部分章节的部分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 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我对教学与课程的认识 在新课改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我们首先必须摆 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我们知道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 体或内容,它规定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做;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 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 何变革。针对这一点,再对照自己的教学,以往我在教 学中,总是把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因此常常出现教学 过程和学生实际相脱离的现象,有时还为此想不通。现 在我认识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使用教材,同时也要

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特别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更要注重交际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注重交际课 程的开发,这样教学就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程计划,教 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 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 与自由的过程。 (二)我对互动的师生关系的认知 我们知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 统一的实质是就是师生,生生的交往。据此,现代教学 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 该书指出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亦是人的最 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交往中, 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 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而且是多边的整体的交往。这一点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交往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我们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 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卷一 一、名词解释(16分) 1、广义教育:以教与学为基本表现形式,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个体的后天因素:指个体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征,包括身体的生长和发育水平、知识经验的积累,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的形成等。 3、教学: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4、个体内差异评价:对个体在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与能力差异进行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内两个或多个时间内的成绩的前后纵向比较。 二、判断题(20分) 1、老猫教小猫找老鼠是教育活动。(错) 2、古代雅典教育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对) 3、文化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对) 4、青年期是定向的平缓发展期(对) 5、课程就是我们所学的学科(错) 6、良好的测验必须具备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对) 7、高考录取过程是相对评价(对) 8、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开始出现反工具的批判教育理论(对) 9、非学校化社会理论主张以学习资料、设备、技能网络、学习伙伴等组成学习网络(对) 10、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指传授知识的能力(错) 三、简答题(40分) 1、请你谈谈对教育定义的理解。 一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共同进行的活动;二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活动;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 2、个体生命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人的发展以特殊的自然机体结构生理基础;第二,人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第三,人对自身的发展具有能动的自主性。 3、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一是,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国家课程是政府为保障国民的基本素质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二是在课程内容上,加强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连一向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英国1990年也在小学开设"技术与实际"课);三是,在课程结构上,注重综合化课程;四,在课程类型方面,强化全国统一设置必修课和核心课程;五,重视课程实施研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六,注重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专家咨询机构。 4、教师职业的主要特点。 (1)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除了通过精心加工整理人类知识经验,然后以特定方式传授年轻一代,解除他们学习中的困惑,启发智慧;传授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传道、授业、解惑角色)之外;还有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研究者角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千差万别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文、科学知识,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管理者角色:教师对建立班集体、组织班级活动、对教育教学活动等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等等。(2)职业训练的专业化。教师这些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人,教师职业同样需要同医生那样的、必须经过的专门职业培养。要求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作保证,有把学生教育放在首位的良好的职业精神,教师在本领域内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学工作也是也是一项高深的研究和创造。教师从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等方面取得训练。教师集体具有了独特而富有整体的专业要求,这样真正把教师仅当作知识传递者的误区走出来。 四、论述题(24分) 谈谈你对优秀教师特征的理解,优秀教师需要达到何种境界? 好教师应该具有:(1)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尽职尽责,成功的教师致力于使知识易于为美国学生接受,他坚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努力使学 生成功。 (2)教师懂得其所教学科及如何向学生传授 该学科知识,他忠实的代表文化的集体智慧和确 认学科知识的价值,发展学生自身的批判和分析 能力,并善于教学生如何提问和解决问题。 (3)教师对监督和管理的学生学习负责,成 功的教师能创造、充实、维持和改变教学背景以 吸引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并最有效的利用时间。 (4)教师系统的思考其实践并从经验中总结 学习,超过的教师批判的审查自己的实践,力图 扩展自己的技能,加深自己的知识,并根据新的 发展,思想和理论调整自己的教学。 (5)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他利用各种 资源,设法合作性的和创造性的与家长打交道, 来促进学校和学生效能的提高。 优秀教师的境界: 一个好的的教师能告诉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 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老师能够不说话,而 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 一个好教师是热情轻切的谈论家。但是最好 的教师知道,当他的学生争取用自己的语言形成 他们的思想时,如何保持镇定和忍耐。 一个好的教师是谦恭的,它很自然的感到他 积累的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智慧,远比他自己更为 重要。但是最好的教师甚至是更恭谦的,因为他 尊重年轻人的感情,比对待一位朴素的老人自然 更为重要。 一个好教师知道他的学生必须是忠诚的和负 责任的良好公民。但是最好的老师知道责任、诚 实和良好公民条件不能在一门课程中教出来,因 为这种品质是通过日常活动而不是通过日常讲课 而形成的。 一个好的教师力求使他班上的学生在的控制 之下,但是最好的老师知道首先必须控制他自己。 一个好的教师得到比他的工薪高几倍的酬 劳。但是最好的教师还得到深刻的内心的愉快: 这种快乐是无法用言语形容,也不是能用金钱来 折算的。 一个好的教师的学生学完他们的课程,毕 业并安置好的工作,但是最好教师的学生在每天 的生活中得到报酬,因为他们已经发现探索精神 生活是激动人心的。 卷二 一、名词解释(16分) 1、学记:战国后期的一个重要教育着作,它总结 了当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的阐发了教育的 作用和任务、教育制度、方法、师生关系等,是 罕见世界教育遗产。 2、个体生命发展: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身心发 展的量、质、内容和结构等多方面的,由简单到 复杂的综合变化全过程。 3、课程:一个有意图而且可以修订的计划,它也 是学习活动的计划或蓝图。 4、相对评价: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 成绩或常模相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是当等级 的表示方法。 二、判断题(20分) 1、中国最早的教育形态产生于商代的学(错) 2、朱熹、王阳明是宋代的大教育家(错) 3、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者首要的职责是塑造 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对) 4、教育的成层功能指的是分层教学(错) 5、教育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提高生命质 量(对) 6、多元文化教育指介绍西方文化的教育(错) 7、儿童发展的比较平稳,一般不会出现突发 性变化的阶段是少年期(错) 8、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对) 9、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含义相同(错)10、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己组织的活动课程(错) 三、简答题(40分) 1、教育对经济有何反作用? 第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使人获取科学知识和技 能,是一个潜在的劳动生产力变为真正的生产力。 第二,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杠杆。 随着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和 新技术融入学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在生产 的劳动力的生产技能越来越来高,掌握的文化科 学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在生产中就可以运用丰富 的知识发明和创造新的劳动工具,发现新的原料 或提高原料的性质等,从而使科学技术知识转化 为生产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教育通过影响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对 经济发展起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教 育可以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提高教育水平, 尤其是妇女的教育水平,促进人口迁移,降低人 口出生率,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优生优育,提 高人口的质量。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者,保存、维持文化生存。教育活动 传递的知识技能、社会规则和仪式、基本的价值 观念等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内核,不仅造就了新的 社会成员,而且维持了文化传统,保证了文化的 延续和相对稳定。 二者,教育可以传播外来文化、创造新文化。 传播在文化迁移中有举足轻重的,教育利用其得 天独厚的条件,为文化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并 且教育在传递、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从来都不是 简单的复制文化,它赋予已有文化以新的意义, 或者融合外来文化,使原有文化衍生出新的文化 要素,这些新的文化意义或要素往往会成为文化 创新的萌芽。教育还可以通过培养出具有创新精 神和能力的人才,为文化创造力提供原动力。 三者,教育可以整合文化,增强文化自身的 凝聚力。文化一旦达成整合,就会形成为一种文 化模式,并产生一种保持下去的倾向。教育作为 其中的一个组织系,它对文化的产生,发展起着 重要的限制作用。教育的文化整合倾向于保持文 化的延续和稳定。 3、如何针对儿童期的特点进行教育? 儿童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为未来作基础性的构 建。其中主要是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基 础性、工具性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初步抽象和 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己、对人、对集体积极 态度的形成;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有探究的欲 望,这些都为主动性生存方式的形成奠定基础, 并将对其发展具有终生的意义和效益。所以小学 阶段,需要教师尊重、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孩子 的差异和潜能,愿意付出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用自己善良的心灵、智慧和教育艺术与孩子们一 起创造幸福、快乐童年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 4、分析课程目标编制的三种取向。 行为目标取向。主要受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 原理》的影响,在他看来,陈述教育目标的最有 效的方式,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 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 容,前者要求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后者是指这 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这样可以明确教育的职责。 行为目标的长处在于他的具体和可操作性,短处 也明显,它容易忽略那些难以测评、难以转化为 行为的内容,不利于把学习作为一个整体。 生成性目标取向。这种目标取向关注的不是 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 的目标,注重的是过程。以杜威为代表,他认为 学校教育由知识技能的掌握、社会价值观和规范 的确立、思想体系的形成构成。后两者肯定不能 用事先规定的行为陈述,提出过程模式。这种取 向强调个人的成长,理论上很吸引人。但完全排 除了目标的事先研究的和设定,走向了极端,而 且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不能在实践中展开。 表现性目标。它来自艾斯纳,认为除了行为 目标外,还应当有解决问题的目标 和表现性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重点不是放 在特定的行为上,而是放在认知灵活性和高级心 理过程上,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从事某种活动得 到的结果。他只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至于结 果是开放的。表现目标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摆脱行 为目标的束缚,让学生有机会去探索自己特别感 兴趣的问题或课题。然而这种目标也比较模糊, 各门学科有自身特点,很难保证学生掌握它们必 要的内容。 四、论述题(24分) 1、请你谈谈对教育的生命基础的理解。 主要是以下几点: (1)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 人类自超越动物进入人界,其生命的生存与 发展就不能没有教育。人们如果不通过教育使先 人对生产工具、语言工具和类经验等学习和掌握, 就不具备成为人,在人类社会生存的条件。教育 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的需要的满足,成了教 育重要的基础价值,教育应能成为创造幸福人生 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2)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过程的基础。 众所周知,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 和教育纳入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活动,这三 者中更为本体性的构成是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3篇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3篇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这本书,再一次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增强了我们下一步继续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力量。本文是20xx《现代教育理论导读》的读后感心得,欢迎阅读。 20xx《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一: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陶行知对自己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正如他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细细想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作为人民教师来说,在校园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触,都是教育。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真谛,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要从根本上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融为一体,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去努力。那样,我们的教学相长才可谓落到实处。 在《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中,除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不同教育理论外,还展示出许许多多真实的教学实例、案例。这无疑在教学实践方面,给了我们一些丰富的宝贵经。 比如有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实例在解决概率的计算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列表和画出树状图,让学生感受求基本事件个数的一般方法,从而化解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而学习概率这一教学的困惑。整个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点评得到解决,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课堂效果好。

2016《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3篇.docx

2016《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一: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陶行知对自己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正如他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细细想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作为人民教师来说,在校园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触,都是教育。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真谛,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要从根本上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融为一体,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去努力。那样,我们的教学相长才可谓落到实处。 在《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中,除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不同教育理论外,还展示出许许多多真实的教学实例、案例。这无疑在教学实践方面,给了我们一些丰富的宝贵经。 比如有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实例在解决概率的计算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列表和画出树状图,让学生感受求基本事件个数的一般方法,从而化解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而学习概率这一教学的困惑。整个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点评得到解决,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课堂效果好。 从这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教学生什么知识,对于现代新型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最忌讳的就是一板一眼直接讲授知识。而是要找到一个切入点,符合学生年龄、学生接受能力、兴趣导向等方面的关键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着老师走,也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办法。才能通过最最自然的方式走向自主学习的层次,自主不是完全自主,而是在老师引导下自然过渡而来。 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这本书,再一次丰富了我们的头脑,

《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 。 《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篇1 当今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极高,对学生的期望值高。而反观学生却无所谓,教师这职业还是深得社会人士的尊敬的。家长们将孩子送进学校,便将自己的期待也一起送了进来。对方赋予信任,校方便赋予责任。做为教师,该怎样面对自己这种特殊而平凡的职业?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看了这本《现代教育理论》后,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自学、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把“差异”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成长中的易出现的小问题而非道德问题,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许多不足与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但我的学生偏偏喜欢节外生枝;

当我给孩子们出了我精心准备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于是我也曾困惑,也曾百思不解;我的工作怎么了?我究其原因是我自我感觉太好。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当今社会赋予未来的教育、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们应细细地去品读《现代教育理论》,领悟它的精髓所在,用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认清改革的方向,与时俱进。 《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篇2 教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它对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工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现代教育的急速发展。有时还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想想我刚从师范毕业、踏进小学大门时,学校采用的还是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 整堂课中,教师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长期以往,学生的创造、好奇、探究的内在动力就减退了。近年来,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地学习。我也阅读了大量有关的文章,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