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GIS和神经网络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基于GIS和神经网络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基于GIS和神经网络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基于GIS和神经网络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第32卷第12期2010年12月

2010,32(12):2384-2390

Resources Science

Vol.32,No.12Dec.,

2010

https://www.doczj.com/doc/2913415905.html,

文章编号:1007-7588(2010)12-2384-07

基于GIS 和神经网络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周秋文1,2,方海川2,苏维词1,

3

(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47;2.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乐山614004;

3.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贵阳550001)

摘要: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一个较新的领域。川西高原由于其脆弱的生态环境

和近年较快的旅游发展速度,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区域。本研究将两者有机结合,对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进行评价。以GIS 和人工神经网络为评价手段,地理网格作为评价单元,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得出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的四个影响因素: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旅游基础条件、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进而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将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分成四个等级:高适宜、中适宜、低适宜、不适宜,并相应地将川西高原生态旅游分成四个区:九寨沟-茂县-康定一线的高适宜区;若尔盖-马尔康-雅江-稻城条带状分布的中适宜区;以新龙县为中心呈三叉状分布的低适宜区;石渠、色达、壤塘三县为主的不适宜区。

关键词:生态旅游;适宜度;神经网络;川西高原

1引言

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是土地利用适宜度评价的一种,是在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特定的地域是否适合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进行判断、做出决策,从而为生态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活动项目选址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为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目前关于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一些学者从生态旅游的资源评价、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环境质量评价、可持续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2-6],然而这些研究只是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的一方面。研究方法而言,主要是定性描述和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数理统计方法[7-9],用这些方法都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客观性不高。也有少数学者运用GIS 和RS 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10-11]。钟林生等提出了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的概念并对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评价[12],是对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的有益

探索。郑晓兴等建立了基于GIS 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方法[13],是此领域的又一进步。

川西高原处于青藏高原的东缘,是我国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生态和环境意义。该区地理垂直分异明显,相对高差达4000m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与高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由于青藏高原的抬升,地质构造活动强烈,该区是典型的生态

环境脆弱地带[14,15]

,任何不合理的生态旅游活动都

可能对川西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环。川西高原面积广大,不同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和旅游资源状况有一定差异,因此采用合理的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方法,对川西高原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区,从而识别出对生态旅游活动适宜程度不同的区域,对于保护脆弱的川西高原生态环境和实现生态旅游活动的最佳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已有的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研究中[13],以

收稿日期:2010-01-14;修订日期:2010-10-08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基地项目)。

作者简介:周秋文,男,广西桂林人,硕士生,从事区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zouqiuwen@https://www.doczj.com/doc/2913415905.html, 通讯作者:苏维词,E-mail:suweici@https://www.doczj.com/doc/2913415905.html,

2010年12月

周秋文等:基于GIS 和神经网络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https://www.doczj.com/doc/2913415905.html,

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人为割裂了各生态环境因子在区域上的连续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已有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庞大复杂,看似面面俱到,但是由于指标体系的建立并没有着重考虑生态旅游的本质和应有之义,评价结果仅是生态质量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的组合。本文以GIS 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既体现了生态旅游的本质,又使指标体系简练且数据容易获取,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方法。充分发挥GIS 空间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客观性的优点,以地理网格为评价单元反映研究区域的客观状况,从而进行合理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和分区,为川西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2研究区域概况

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主要部分,是青藏高原向我国第二阶地过渡的区域,介于青藏高原主体与四川盆地之间。广义的川西高原,包括两部分:北部的丘状高原,即狭义的高原部分;南部的山原与峡谷并存的横断山区北部部分。它的东部边界是北起龙门山,往南经大渡河、小相岭、锦屏山,到白林山一线[16]

。区域范围在97°21'-106°3'E ,27°10'-34°19'N 间。南北两部分的分界大致沿稻城-理塘-雅江-马尔康-羊拱山-岷山一线。北部包括沙鲁里丘状高原、石渠、色达丘状高原和阿坝高原,三者合称川西北高原;南部则由一系列山河并列的山原、山地和峡谷组成。为了便于取得精确的研究范围和获取数据,本文所指的川西高原包括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泸定县除外)和凉山州的木里县共31个县,总行政面积24.17万km 2,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图1)。该地区地貌以高山峡谷和高原为主,属于高寒气候区。区内居住着2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多,是我国的第二大藏区。川西高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中国最美的地方”7处(《中国国家地理》评选),此外还有众多品位极高的生态旅游资源,是理想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3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3.1模型与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模拟人的大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来模拟复杂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用于评价与传统的层次分析法等统计方法相比,具有客观性高的特点,它可以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自组织映射网络(SOM )是人工神经网络的一种,它属于无导师学习网络。通过竞争学习可以实现聚类功能,并将输入最终分为不同的类型。这种方法与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相比,可以用数据本身来说明问题,避免人为的、主观的影响,因此在地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7]。采用SOM 模型可以避免主观评价、赋值和确定分区个数的过程,完成多因子空间聚类分析,最大限度地满足分区的内部相似性和彼此差异性原则[18-20]。目前关于SOM 网络原理和算法的文献较多,本文不再赘述。3.2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是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中数据搜集、数据处理和成果表现的最基本地块,评价单元的划分应能客观反映评价要素的空间差异,同一单元内的基本属性应具有相对一致性。评价单元过大,得出的评价结果不够精确,不能很好地反映地区差异,导致所做的工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评价单元过小,虽然精度较高,但是数据的搜集成为一大问题,同时加大了计算机的数据处理量,而且在评价要素空间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划分过小的评价单元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在这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选取适当大小的评价单元是一个重要问题。

图1川西高原区位及地形

Fig.1The location and topography of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2385

第32卷第12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2913415905.html,

川西高原面积广大,东西跨度600km 以上,南北跨度700km 以上,区内大部分地区地势平缓,许多自然环境要素变化不太剧烈,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悬殊,因此可采用稍大的评价单元。本研究做的是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主要反映川西高原的宏观情况,并不详细到某个景区或景点,评价单元不宜太小。综合上述因素,同时为了便于数据搜集,本研究采用评价单元为10km×10km 网格。3.3指标选取

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的首要问题是确定生态旅游的定义或内涵,从生态旅游的定义或内涵中可以分析出其适宜度的影响因素。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许多,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从各自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定义。国际生态旅游年大会发表的《魁北克宣言》(UNEP/WTO ,2002)提出生态旅游的五个标准:以自然为依托的产品,影响最小化管理,环境教育,为保护事业做贡献,为当地社会做贡献。David 将生态旅游定义为: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旅游形式,主要强调的是对自然的体验和学习,是一种低影响、非消费性和注重当地影响的旅游,它一般发生在自然区域,并能对这些区域的保护和维护作出贡献[21]。卢云亭从生态旅游对环境作用的角度出发,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

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22]。

虽然以上定义各有侧重,但仍可以归纳出众多定义中共有的特征要素:以自然为依托,环境承载力强,对当地经济社会有积极影响。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即: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旅游基础条件、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在指标选取中,尽量以少量的指标反映出生态旅游适宜度影响因素的四个方面。理由在于,对生态旅游不同的理解会导致有不同的指标取向,有的生态旅游概念强调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有的强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指标选取不可能面面俱到;此外川西高原面积广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有其特殊性,许多数据的获取存在困难,因此指标体系也不宜太庞大。由此得出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3.4数据来源及指标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涉及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生态环境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中国1∶400万全要素基础数据,从中提取川西高原范围的面文件和各县的面文件和各县级居民点的点文件。生态环境数据包括90m 分辨率DEM ,2003年1000m 分辨率归一化植被指数,1960年-1990年5000m 分辨率年均温和年

生态旅游适宜度

影响因素

生态旅游资源

环境承载力旅游基础条件

当地社会经济条件

指标品位分布密度年降雨量年均温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度

与干道距离与县级居民点距离旅游设施数量

人均收入人均教育年限

指标解释

品位越高越适宜,分为国家级、省级、普通三个等级

反映区域生态旅游资源集中情况,分布密度高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反映区域湿度状况,湿度大利于植被生长

温度是高原地区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性因子,也会影响一年中适于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时间

高程既影响温度、湿度、降雨等环境因子,同时又会影响人类活动能达到的区域,在高原尤其如此

坡度影响植被生长发育、水土流失和人类活动

川西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反映通达程度,与干道距离近利于生态旅游开发

川西高原地广人稀,接近县级居民点有利于获得相关的设备设施服务,同时距县城越近居民的文明程度越高反映区域生态旅游活动的便捷程度

既能反映当地提供设施和服务水平,又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居民的文明程度

居民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接受生态旅游的理念

表1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The indices of ecotourism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2386

2010年12月

周秋文等:基于GIS 和神经网络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https://www.doczj.com/doc/2913415905.html,

降水数据。以上数据来源于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交通数据和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数据来源于四川省公路交通旅游详图;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年鉴2008,并以县为单位输入GIS 数据库中,得到可供GIS 分析的数据。所有数据最后在ARCGIS 中统一转换成10km 栅格数据。

品位,将四川省公路交通旅游详图矢量化后,

获得川西高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点文件,建立一个字段输入生态旅游资源的等级,国家级为3,省级为2,普通为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AAA 级以上景区、国家森林公园输入等级为3,依此类推。用ARCGIS 中空间分析工具进行核密度制图,输入数据为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数据,计算字段为等级,设置搜索半径为100000,输出生态旅游资源品位的栅格数据。

分布密度,用ARCGIS 中空间分析工具进行核密度制图,输入数据为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数据,无计算字段,即只反映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设置搜索半径为100000,输出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密度的栅格数据。

坡度,用研究区DEM 数据在ARCGIS 中生成坡度数据。

与干道距离,将四川省公路交通旅游详图矢量化后,得到川西高原道路的线文件,在ARCGIS 中将道路生成六级20km 缓冲区,即可得到与干道距离的栅格数据。

与县级居民点距离,并在ARCGIS 中以居民点为中心生成六级20km 缓冲区,即可得到与县级居民点的栅格数据。

旅游设施数量,这里所指的旅游设施包括宾馆饭店、客栈、民居等接待设施,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数据来源于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旅游局公布的宾馆饭店、民居、旅游企业名录和旅行社名录,在川西高原县为单位的面文件中建立旅游设施数量字段,输入各县的旅游设施数量,转换成栅格数据。

人均收入,在川西高原县为单位的面文件中建立人均收入字段,根据2008年四川省统计年鉴输入各县的人均收入,转换成栅格数据。

人均教育年限,在川西高原县为单位的面文件中建立人均教育年限字段,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2008输入各县的人均教育年限,转换成栅格数据。

4结果与分析

本SOM 神经网络模型在Matlab 中实现,GIS 与Matlab 之间通过VB 编程连接。选择GUI 中的

Self-organizing Map 网络类型,输出层(竞争层)的空

间维数选择一维,拓扑函数选择hextop ,距离函数选择dist ,排序阶段学习率为0.1,排序阶段的迭代最大次数为5000次,调整阶段学习率为0.01,调整阶段迭代最大次数为20000次,调整阶段的邻近距离为1,训练函数为learnsofm ,神经元个数S =3,4,5,6(给定的分类类型数为3,4,5,6)。由于所选指标的单位和量纲不同,为保证评价的准确性,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标准化处理后的13项指标导入SOM 网络中,作为网络的输入模式,因此输入层的神经元个数为13。竞争层的神经元个数(代表分类数目)从S =3开始,然后依次加1进行学习。从不同的分类结果来看,当S =4时网络的分类结果较为合适。根据分类结果,将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划分为高适宜、中适宜、低适宜、不适宜四个等级(图2)。4.1高适宜区

高适宜区共有464个网格单元,面积为

39608km 2,占评价总面积的16.39%,主要分布在九寨沟、松潘、茂县、汶川、理县、丹巴、康定等县。这些区域大多处于大九寨国际旅游区范围内,自然条

图2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Fig.2Ecotourism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ap

of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2387

第32卷第12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2913415905.html,

件好,植被覆盖度高,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合理,有九寨沟、黄龙、卧龙、四姑娘山等品位极高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都集中分布于成汶线(西环线)这一旅游黄金交通线路附近,形成以公路为轴线的生态旅游带。该区即是川西高原旅游发展较早的地区,也是发展较好的地区,长期的旅游发展使该区的基础条件达到了较高水平,如交通方面不仅有九环线,而且还有机场;酒店方面仅九寨沟景区就有五星级酒店两家。长期的旅游发展还提高了该地的文明程度,无论当地居民还是旅游从业者的人文素质都较其它区域高。这些都为该区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生态旅游发展中,该区域应当突出生态概念,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更加强调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4.2中适宜区

中适宜区共有878个网格单元,面积为82723

km 2,占评价总面积的34.22%,其范围大致沿若尔盖、红原、马尔康、金川、雅江、稻城等县形成以狭长的带状区域。该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在于,其上半部分若尔盖、红原、马尔康几个县与九寨沟等高适宜区距离较近,交通联系方便,可以接受高适宜区的辐射。但是与高适宜区相比,该区生态旅游的适宜条件存在许多不足。自然环境方面,随着深入青藏高原,海拔逐渐升高,该区大部分区域高程达到或接近4000m ,由此引起的温度、降雨、植被覆盖等变化,使得生态环境更显脆弱;生态旅游资源方面,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相对较少、品位低且分散,如该区品位较高的两个旅游区若尔盖草原和稻城亚丁,空间距离相去甚远,直线距离达到600km 以上,且交通不便。未来该区的生态旅游发展中,应着重发展几个主要的生态旅游区,并加强临近生态旅游区或景区的交通联系,如提高稻城亚丁和泸沽湖之间的道路水平。此外,该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尤其是已有生态破坏区的生态修复,并利用这一特点开展环境教育,如若尔盖草原的沙漠化区域治理。4.3低适宜区

低适宜区共有840个网格单元,面积为78656km 2,占评价总面积的32.54%。其范围大致以新龙县为中心,出现三条分支,第一条沿西北方向包括

德格县、白玉县、甘孜县、白玉县,第二条沿东北方向经过炉霍县到达阿坝县,第三条从新龙县往南包括巴塘县、得荣县、乡城县和理塘县西部。该区大部分地区海拔达到400m ,受海拔升高的影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更显脆弱。且该区生态旅游资源较少,主要的生态旅游资源仅有新路海自然保护区、察青松多白唇鹿自然保护区、竹巴龙自然保护区。该区地广人稀,可依托的县级居民点数量少分布散,由于深入川西高原导致交通不便。这些都是该区不适于生态旅游的因素。该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应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在少数有资源特色的点,可以发挥该区原生环境较好的特点,开展生态旅游。4.4不适宜区

不适宜区共有457个网格单元,面积40735km 2,占评价总面积的16.85%,该区主要包括石渠县、色达县、壤塘县和甘孜县北部。该区地处川西高原的西部,是川西高原最深入青藏高原的部分,几乎所有区域海拔都在4000m 以上,温度低,植被覆盖少,生态环境相当脆弱,人类不合理的扰动极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此外该区交通不便,主要公路只有川藏公路北线和省道217经过该区,尚有广大区域没有公路通达。该区远离城市和发达地区,人烟稀少,居民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都不高,不利于接受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的理念。上述因素共同决定了该区是川西高原生态旅游的不适宜区。

5结论与讨论

本文将GIS 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进行评价,将川西高原划分为:九寨沟—茂县—康定一线的高适宜区;若尔盖—马尔康—雅江—稻城条带状分布的中适宜区;以新龙县为中心呈三叉状分布的低适宜区;石渠、色达、壤塘三县为主的不适宜区。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得出生态旅游适宜度影响因素的四个方面,进而构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研究区域的客观情况,为川西高原的生态旅游合理发展提供参考。

用人工神经网络评价避免了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影响,较以往用层次分析法等提高了定量评价的准确性,适合用于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与以行政区为评价单元相比,以地理网格为评价单元不仅提高了评价精度,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行政界限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能提高区域生态旅游

2388

2010年12月

周秋文等:基于GIS 和神经网络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https://www.doczj.com/doc/2913415905.html,

适宜度评价的准确性。

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加之川西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可供参考借鉴的文献较少,本研究的不足在所难免。本文构建指标体系的出发点是生态旅游的概念,由于目前国内外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尚无统一意见,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仅是个人理解,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尚有可探讨之处。此外,一些主观性较强的指标,如生态旅游资源知名度、科学文化价值等,虽然显得重要,但由于难于取得或难于定量化,也未加入到指标体系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3.

[2]王霄,黄震方,袁林旺,等.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J].经济地

理,2007,27(5):830-834.

[3]李小梅,刘文伟,吴春山,等.生态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

法和案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3):

98-103.

[4]于玲,王祖良,李俊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J].

林业资源管理,2007,(1):55-60.

[5]董巍,刘昕,孙铭,等.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与功能分区研究[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6):1024-1029.[6]袁书琪.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J].生态学杂志,2004,23(2):109-113.

[7]王力峰,王协斌,张翠娟.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J].桂林工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3):435-439.

[8]周嘉,张洪峰,尚金城,等.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生态旅游战略环

境评价中的应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2):52-54.[9]孙道玮,陈田,姜野.山岳型旅游风景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5,34(7):131-135.[10]陈学华,周红艺,宋孟强,等.基于GIS 的四川省生态旅游分区评价[J].山地学报,2004,22(5):637-640.

[11]张振国,贾铁飞.基于DEM 和RS 的旅游开发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6):63-67.[12]钟林生,肖笃宁,赵士洞.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适

宜度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1):72-77.

[13]郑晓兴,孙铭,陈鹰.基于GIS 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J].生态学杂志,2006,25(11):1435-1441.[14]郑度,张荣祖,杨勤业.试论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J].地理学报,1979,34(1):1-9.

[15]吴宁,刘照光.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山森林草甸植被地理格局的成因探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8,4(3):290-297.[16]王乃梁,罗来兴.中国自然地理(地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17]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8]Giraudel J L ,Lek https://www.doczj.com/doc/2913415905.html,parison of self-organizing map

algorithm and some conven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ecological community ordination[J].Ecological Modelling ,2001,146(1):329-339.

[19]Lazaro J ,Arias J ,Martin J L ,et al .SOM segmentation of gray

scale images for optical recognition[J].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6,27(16):1991-1997.

[20]韩力群.人工神经网络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21]

David A.Fennell.生态旅游[M].张凌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22]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2389

第32卷第12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2913415905.html,

Evaluation of Ecotourism Suitability for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Based on GIS and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ZHOU Qiuwen 1,2,FANG Haichuan 2,SUN Weici 1,

3

(1.Geographic Science Schoo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7,China;

2.School of Tourism and Economic Management,Leshan Teachers College,Leshan 614004,China;

3.Guizhou Academy of Sciences of Mountainous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Guiyang 550001,China)

Abstract:Ecotourism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s a relatively new field in the area of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There are numerous studies which focus on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yet very limited attention is paid to ecotourism suitability evaluation.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ecotourism environment are helpful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particular area is suited for ecotourism activities,providing a theoretically reasonable basis for the functional division and activities in ecotourism planning,and a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tourism industry.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is rich in ecotourism resources,having two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s,three state-level scenic spots,seven sites referred to as “the most beautiful place in China ”by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In addition to abundant high quality ecotourism resources,it is indeed an ideal destination for ecotourism.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ranges in latitude roughly between 27°10'N and 34°19'N and in longitude between 97°21'E and 106°3'E,o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It is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Sichuan Basin,being of great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Unsuitable ecotourism activities would result in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over ther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gional ecotourism suitability from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ecotourism,the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basic conditions for tourism,as well as the local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using GIS-based spatial analysis and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Subsequently,the authors develop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a complete set of methods for regional ecotourism suitability evaluation.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ility of the ecotourism across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can generally be divided into four grades:high suitability,moderate suitability,low suitability,and unsuitability.In terms of the division,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can be conceptually partitioned into four areas:1)the Jiuzhaigou-Maoxian-Kangding strip of high suitability;2)Ruoergai-Maerkang-Yajiang-Daocheng banded distribution of moderate suitability;3)Xinlong County as the center with its triangle surrounding areas of low suitability;and 4)unsuitable areas which are primarily distributed in Shiqu County,Seda County,and Rangtang County.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generally reflect reality of the study area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of ecotourism in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Key words:Ecotourism;Suitability;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Western Sichuan Plateau

2390

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分析

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分析 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从而预测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为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设计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导向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从而预测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为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设计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导向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目前,生态旅游己成为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并被誉为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二者相结合的角度考虑,实际上是保护大自然,实现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形式。与传统旅游相比,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环保性和自然性等特点。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保护农村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发挥生态效益,同时也可进一步为农村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真正发挥绿化在文化教育、科学考察、卫生保健、环境教育、旅游观光上应有的功能,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脱贫致富。生态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现在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都有以当地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的例子。深刻认识生态旅游在中国,特

别是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进行全面估量是十分必要的。笔者通过考察麦秸沟流域资源条件,分析其发展旅游的优势,并采用生物游憩资源分析和风景资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从而预测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以期对各地农村生态旅游区建设规划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同时也希望能给其他尝试开展农村生态旅游的地区提供借鉴,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麦秸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泾阳县北部的龙泉乡刘德村,流域面积860km,属于泾河水系二级支流,为土石沟壑区,海拔高程593~452m,相对高差1401TI左右。流域呈扇状,主沟道长 201Xm,沟壑密度0.58kmkm2。土壤以红土■作者简介收稿日期郝咪娜,女,新疆石河子人,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研究,E-mail: haomina201X@16 3.。 201X6-2O 为主,有效土层厚度在0~30m。天然树种主要为野生酸枣,草主要为菊科蒿草。年均降水量543mm,年均气温l3℃,l0℃以上积温在4100~4500℃;年均日照时数2192h,无霜期213d。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是在麦秸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基础上建立的。该地历史上因处旱腰带,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壤养分含量低,年年广种薄收,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当地一名中学教师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拿出自己所有积蓄承包了刘德村北的荒沟荒坡,并且以得天独厚的天然酸枣资源嫁接各类名优枣类品种,使嫁接成活率达90%,很快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外,旅游区还针对当地野草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一、高海拔不可怕(一)什么是高海拔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二)什么是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山反应不是很明显。 少数人高山反应在3000公尺以上。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 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三)哪些人不适宜上高海拔一般来说,凡有明显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体温在38度以上,或者虽在38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海拔地区。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综合抵抗能力较差,对高原低氧环境十分敏感,缺氧后比成人更容易引发高原病,而且后果较为严重、持久。 根据有关研究和经验,建议尽量别带10岁以下孩子去高海拔。 比较安全的年龄是在十几岁以上,1本人一般按照14岁左右的标准掌握。 年龄过大且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也同样不适合到高海拔。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全面退化,免疫力和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患上肠胃病,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 二、高海拔活动注意事项(一)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自信心,对于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心不适十分重要。 要有一副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 如果过于紧张,无谓地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慌乱起来,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反而会使身体不适加剧,延长缓解时间。 其实,许多高原反应症状都跟心理作用有关。 (二)足量饮水之所以把“饮水”提在这个位置,目的是要大家认识到在它高原适应中的重要性。 不少人在高原对饮水并不太在意。 这对保持健康、克服高反是十分有害的。 说一说为什么在高海拔要足量饮水的原因吧: 人到达高海拔后,脊髓会很快产生大量新红血球,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这些新红血球使血液变得粘稠;同时,由于空气干燥稀薄,呼吸加速,使体内水分丧失比平原快,这种脱水更加剧了血液粘稠。 另外,在缺氧状态下,人体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大。 引起二氧化碳超量排出,造成身体体液环境偏碱性,出现“碱中毒”现象。

ArcGIS中网络分析

实验八、网络分析(道路网络分析) 一、实验目的 网络分析是GIS空间分析的重要功能分。有两类网络,一为道路(交通)网络,一为实体网络(比如,河流、排水管道、电力网络)。此实验主要涉及道路网络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最佳路径分析,如:找出两地通达的最佳路径。 ●最近服务设施分析,如:引导最近的救护车到事故地点。 ●服务区域分析,如:确定公共设施(医院)的服务区域。 通过对本实习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加深对网络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 (2)熟练掌握ARCGIS下进行道路网络分析的技术方法。 (3)结合实际、掌握利用网络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 软件准备:ArcMap, 要求有网络分析扩展模块的许可授权 数据准备: Shape文件创建网络数据集(高速公路:Highways, 主要街道:Major Streets, 公园:Parks,湖泊:Lakes,街道:Streets) Geodatabase网络数据集:NetworkAnalysis.mdb:包含:街道图层:Streets 仓库图层:Warehouses 商店图层:Stores 在ArcMap中加载启用NetWork Anylyst网络分析模块: 执行菜单命令[工具Tools]>>[Extensions], 在[Extensions]对话框中点击[Network Analyst] 启用网络分析模块,即装入Network Analyst空间分析扩展模块。 道路网络分析步骤 1. 创建分析图层 2. 添加网络位置 3. 设置分析选项 4. 执行分析过程显示分析结果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最佳路径分析 (二)最近服务设施分析 (三)服务区分析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申报、评估、验收、公告、批准和复核管理,推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有关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进步,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指符合《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5362-2010)》(以下简称“规范”)相关规定、并经一定程序认定的旅游区。 第三条示范区创建应坚持保护第一、持续发展、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统筹协调、多方参与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尊重自然为基础,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教育为特征,培育生态旅游产品,规范生态旅游服务,积极塑造生态友好型旅游产业形象。 第四条各级旅游、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将示范区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本地旅游发展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创建地人民政府应当将示范区建设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政策,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线路编排、市场促销等方面重点支持示范区发展。 第五条示范区的申报、评估、验收、公告、批准和复核工作

由国家有关评定机构组织实施。 第六条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对示范区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与环境保护厅(局)组织实施示范区的筛选、初评、推荐等工作,指导和监督示范区的建设和运营。 第二章申报 第八条示范区的申报,按照“单位自愿提出申请,省级旅游与环境保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申报,国家有关评定机构组织实施评估、考核、验收、批准和复核”的程序进行。 第九条申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及与之协调的人文生态系统; (二)具有明确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保护对象; (三)生态旅游发展理念与实践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示范价值; (四)具有明确的地域界限、管理机构和法人,原则上面积不少于5平方公里、不超过300平方公里,所有权与经营权明晰,多家经营时要有协议;

高原施工

高原地区施工 本项目施工地点位于玻利维亚的拉巴斯市,平局海拔3600m,属于高原地区。从医学角度看,“高原”系指海拔3000m以上的广阔地域。在此高度上可以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超过此高度时,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因此,要考虑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由此导致的施工效率降低的情况,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措施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3.2.1.1劳动力的选派 (1)选择身体素质好的施工人员,经医院体检,能适应高原地区低气压、缺氧的特殊自然环境。 (2)政治思想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勤奋,遵纪守法。 (3)业务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并经过高原地区卫生、保健及施工技术培训过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4)进入高原地区工作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要严格执行工前、工作期间和工后三个阶段的健康体检,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工前健康体检,主要针对高原反应的程度,对不适应高原环境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工作期间实行季度体检制度。 (5)根据本工程海拔高的特点,本工程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强度,提高施工的劳动生产率。在施工条件和要求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雇用当地劳动力补充非熟练工种岗位用工。 3.2.1.2建立针对高原的应急救援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对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的防控管理,以及当发生高原疾病时,做出应急响应。 (1)防控措施 1)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 透视、心电图检测。通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摘要 生态旅游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的类型极多并且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同时生态旅游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浅析了生态旅游的类型以及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简要分析,以便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 关键字: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类型浅析发展趋势和前景

目录 1 绪论 (1) 2 生态旅游的概念 (2) 3 生态旅游现状 (3) 4 生态旅游的类型 (5) 4.1 陆地生态旅游 (5) 4.1.1 森林生态旅游 (5) 4.1.2 草原生态旅游 (5) 4.1.3 荒漠生态旅游 (6) 4.1.4 湿地生态旅游 (6) 4.2 水体生态旅游 (6) 4.2.1 海洋生态旅游 (6) 4.2.2 河流生态旅游 (7) 4.2.3 湖泊生态旅游 (7) 4.2.4 温泉生态旅游 (7) 4.3 人工生态旅游 (8) 4.3.1 农业生态旅游 (8) 4.3.2 城市生态旅游 (8) 4.4 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8) 4.4.1 宗教生态旅游 (8) 4.4.2 民俗生态旅游 (9) 5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前景 (9) 总结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2)

GIS空间分析复习提纲及答案

空间分析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要求:基本掌握其原理及含义,能做名词解释) 1、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2、空间数据模型:以计算机能够接受和处理的数据形式,为了反映空间实体的某些结构特性和行为功能,按一定的方案建立起来的数据逻辑组织方式,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表达。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3、叠置分析:是指在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同一数学基础、不同信息表达的两组或多组专题要素的图形或数据文件进行叠加,根据各类要素与多边形边界的交点或多边形属性建立多重属性组合的新图层,并对那些结构和属性上既互相重叠,又互相联系的多种现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或者对反映不同时期同一地理现象的多边形图形进行多时相系列分析,从而深入揭示各种现象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4、网络分析:网络分析是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以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5、缓冲区分析:即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包括点缓冲区、线缓冲区、面缓冲区等。 6、最佳路径分析:也称最优路径分析,以最短路径分析为主,一直是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交通工程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这里“最佳”包含很多含义,不仅指一般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最短,还可以是成本最少、耗费时间最短、资源流量(容量)最大、线路利用率最高等标准。 7、空间插值:空间插值是指在为采样点估计一个变量值的过程,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它包括内插和外推两种算法。,前者是通过已知点的数据计算同一区域内其他未知点的数据,后者则是通过已知区域的数据,求未知区域的数据。 8、空间量算:即空间量测与计算,是指对GIS数据库中各种空间目标的基本参数进行量算与分析,如空间目标的位置、距离、周长、面积、体积、曲率、空间形态以及空间分布等,空间量算是GIS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手段,所获得的基本空间参数是进行复杂空间分析、模拟与决策制定的基础。 9、克里金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是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建立在半变异函数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有限区域内的区域变化量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方法,不仅考虑了待估点与参估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还考虑了各参估点间的空间相关性,根据样本空间位置不同、样本间相关程度的不同,对每个参估点赋予不同的权,进行滑动加权平均,以估计待估点的属性值。 二、分析类(要求:重点掌握其原理及含义,能结合本专业研究方向做比较详细的阐述) 1、空间数据模型的分类? 答:分为三类: ①场模型:用于表述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被看作是连续变化的现象; ②要素模型:有时也称对象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 ③网络模型:一种某一数据记录可与任意其他多个数据记录建立联系的有向图结构的数据模型,可 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GB/T26362-2010)》评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提高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认定工作的可操作性,推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工作,依据国家标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以下简称“规范”)和国家有关法规,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依照《规范》中表B.1(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分细则表,以下简称“评分表”)评分时,要遵循分类指导、客观公平、便于比较、操作性强等原则,确保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认定工作科学规范。 第三条评分资料以最新数据为依据,连续数据需提供3年以上监测数据。评分资料来源主要为示范区提供的技术报告和书面证明,需监测的定量化数据以示范区所属部门的上一级监测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依据。 第四条根据《规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可分为山地型、森林型、草原型、湿地型、海洋型、沙漠戈壁型和人文生态型等七种类型,评分时应充分考虑各类示范区生态系统特点,按本实施细则第五至十三条处理评价项目无项情况。 第五条山地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本类生态旅游区评分时,评分表“生态环境质量”类目中“天然湖泊”、“水库”、“暗河”、“泉水”、“森林”、“溶洞”、“岩洞”,传统文化保护类目中“建筑”、“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类目中“太阳能”、“风能”、“沼气”、“生物能”等评价项目无项时,由该指标满分值乘以所在类目中有项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后确定。其它评价项目无项不得分。其中得分率等于某指标实际得分除以其满分值(下同)。 第六条森林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本类生态旅游区评分时,评分表“生态环境质量”类目中“山地”、“天然湖泊”、“水库”、“暗河”、“泉水”、“岩石与岩洞”,传统文化保护类目中“建筑”、“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类目中“太阳能”、“风能”、“沼气”、“生物能”等评价项目无项时,由该指标满分值乘以所在类目中有项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后确定。其它评价项目无项不得分。 第七条草原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高原地区主要有害因素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高原环境性低氧、强紫外线辐射、干燥是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 (一)低氧:低氧是高原损害的根本原因,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空气逐渐变的越来越稀薄,氧气的浓度也就相应减少,海拔3000米氧含量为平原的69%,海拔4000米为52%。人体氧气供给不足而产生低氧血症,出现一系列因环境性缺氧引起的不适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称之谓“高原反应”,反应的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少数反应较重,甚至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长期在低氧环境下工作、生活,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罹患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病、指甲凹陷症等高原特发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 (标准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负责人: .9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期限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五 、总体评价 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二、主题形象设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 一、功能分区 二、规划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计算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估 二、保护措施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建筑风貌规划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 一、市场机会分析 二、客源市场定位 三、市场开发策略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 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 附件一:规划图纸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_类型和评价体系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 袁书琪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007) 摘 要 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国内外对生态旅游资源基本问题的研究还在深化 的过程中。笔者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新国家标准在长期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特性,类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 Q 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4)02-0109-05On the characteristic ,type and evaluatin system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Y UAN Shuqi (Fu -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4,23(2):109~113. Ecological tourism has been becoming one of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world tourism .T he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issue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weak .Based on the action of our country 's tourism resource classifica tio n and evaluatio 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natio nal standard and the abundant ex perience of long -term practice research ,the author put forw ard the char -acteristic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sy stem of ecology ical tourism resource put fo rward .T he essence issues have special sig nificance to w ester n China who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weak in our country . Key words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ty pe ,evaluatio n sy stem .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R ].北京.2)国家环保局.2002.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R ].北京.*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0310011)。**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2-10-09 改回日期:2002-12-10 1 引 言 进入21世纪,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应当引起旅游学界对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的足够重视。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新国家标准,国内外对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正处在深化的过程中,而对相对较新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还存在不少问题[2,5]。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讨论1)。2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 生态旅游资源是否等同于一般旅游资源,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关系到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3]。迄今为止,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并没有单独列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评价因子只涉及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而未涉及生态价值。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亟待研究。2.1 生态旅游的特性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取决于生态旅游的特性。 我国正在研制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对生态旅游涵义的界定,是一切生态旅游管理规范的前提2) 。 诚然,迄今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国内外不同看法很多,但共识的成份比较大,且趋同的态势明显[4]。2.1.1 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从旅游发展的吸引力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在于依赖人(包括游人)与环境的和谐。这里所谓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但也包括与自然环境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而一般旅游吸引力来自景观美或某种兴趣活动的便利。2.1.2 生态旅游的场所 从旅游活动场所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处于环境质量优越的自然环境。当 今地球上纯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且远离人类社会。所以这里所谓的自然环境包括部分人化自然(如人工林地),以及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乡村社区。2.1.3 生态旅游的目标 从旅游开发的目标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侧重生态效益。生态旅游地的开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 logy 2004,23(2):109~113 DOI :10.13292/j .1000-4890.2004.0059

高原冻土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高原冻土施工技术措施 二、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的主要特点: 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由古代和近代地质地貌过程和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特点一:在不破坏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前题下,多年冻土是稳定的,但如果多年冻土被破坏,地基多年冻土将产生衰退,甚至融化,路基地基将受到严重影响。 特点二:多年冻土区路基受施工季节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季节对多年冻土的热干扰。 特点三:水对路基地基影响较普通地区大。水携带的热量较空气要大得多,水在路基工程附近的聚集,对路基地基多年冻土的热干扰很大,甚至引起多年冻土大量融化。 特点四: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不大的范围内,各种工程类型的多年冻土可能均有分布。

特点五:本工程地处青藏高原,冻结期较长,最长达七个月。 特点六: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受不均匀冻胀和热融下沉影响较大。 四、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特点,总结相关工程施工的经验和教训,对多年冻土路基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一:路基施工中,为减小路基热融下沉,应注意减少填料蓄热对地基多年冻土的影响;路堤较高时,宜分两次填筑;高温多年冻土地段路堤宜在暖季时期填筑。路堑开挖后,基底换填层下的卵碎石土工作垫层对减少路基冻胀和融沉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施工中应认真作好工作垫层。基于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的特殊性,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必须满足在抗冻胀、抗融沉方面的特殊要求。 技术措施二: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应充分重视多年冻土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工程的施工,严格按环保要求组织施工。为满足环境和路基稳定要求,防止因周围环境的冻土被破坏,致使热融发生扩散而危及铁路路基稳定,要求青藏铁路取土场应离开路基500m以上,且必须由环保部门指定。施工时尽量采用移挖作填的办法解决填料,充分利用弃碴和路堑挖方。 技术措施三:针对路基不同的施工部位,宜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分布地区,路堑开挖将高含冰量多年冻土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和阳光下,多年冻土的热状态受到严重干扰,高含冰量冻土的融化,甚至可使施工无法进行,所以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路堑的开挖选择在寒冷季节,暴露的多年冻土不会融化,相反,多年冻土的温度还会下降,有利于多年冻土的稳定。 基底和边坡的换填应在暖季初期完成,这时填料的畜热较少,对边坡和基底多年冻土的热干扰较小。 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地段路堤的填筑宜在暖季早期进行,这时多年冻土上的活动层尚未完全融化,而填料的蓄热又较少,地基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可得到有效的保护,对路堤的稳定是十分有利的。 技术措施四:由于水对路基地基多年冻土的热干扰很大,甚至引起多年冻土大量融化。防止地表水、地下水与地基多年冻土接触是维护地基多年冻土稳定的关键。路基施工前必须预先做好临时排水系统,并将临时排水和永久性排水系统统筹考虑,以减少对施工地段地表的破坏,保护好多年冻土环境。 技术措施五:针对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在路基工程开工前,应做好冻土工程地质资料的核对工作。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分布以及不良冻土现象分布地段,采取利用通风路基技术,加设保温盲沟,加设防水保温护道,铺设土工格栅等措施来保障路基稳定。 通风路基是采取在路堤基底用重型压路机压实后,直接在基底面上埋设钢筋混凝土通风管或码砌1m厚无风化片石,最后在钢筋混凝土通风管或码砌片石顶上封一层过

ARCGIS网络分析

ArcGIS空间分析实习 ——网络分析 一、目的 网络分析是GIS空间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l寻找最佳行进路线,如:找出两地通达的最佳路径。 l确定最近的公共设施,如:引导最近的救护车到事故地点。 通过对本实习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加深对网络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 2、熟练掌握arcgis网络分析的技术方法。 3、结合实际、掌握利用网络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 1、软件准备:arcgis 2、数据准备:文件s_fran.dbf,s_fran.shp,s_fran.shx 三、预备知识 需要了解的arcgis的基本概念(通过帮助系统自己了解) 1.Networks概念与组成? 由一系列相互连通的点和线组成,用来描述地理要素(资源)的流动情况。有定向网络(水流、电流)和非定向网络(道路网络),与之相对应的ArcGIS中的网络类型分为几何网络和网络数据集。一个要素不能同时参与几何网络和网络数据集。 2.Feature class的概念?Feature dataset的概念?区别及联系? Feature class即为数据类,包括点、线、面的不同图层;Feature dataset 即为数据类,是具有相同空间参考的Feature Class的集合,在feature dataset 里可以创建拓扑,几何网络等,就是为了保证feature class的空间参考一致,feature dataset里的feature class不要求几何类型一致的.同一个feature dataset里可以包含点,线,面等多个类型。 3.geometric network的概念?如何根据一些数据类型创建geometric network? 网络数据集由两部分组成: 物理网络: –用于构建网络并生成网络元素:边线(edges)、交汇点(junctions)和转弯(turns)。 逻辑网络: –由一系列属性表组成,用来模拟网络的连通性,定义网络元素的关系。 通过将以上的边线、交汇点、转弯等添加为属性字段,并进行连通性分析,定义网络字段,即构成地理网络。 4.探索使用软件,用shapefile文件能做networks analysis吗? 不能,因为在ArcGIS中网络被分为几何网络和数据集网络,且在做网络分析的时候只能将数据转换为能执行网络分析的数据,以下前段部分即为转换

生态旅游方案

一、概述 (一)自然地理状况: 和新镇位于德阳市旌阳区东南,与市区接壤,地处四川盆地北部龙泉山脉北端丘陵地区。海拔高度471.1~757.5米,幅员面积为58.05平方公里。全镇有13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443人,5464户。 主要旅游景点道路交通畅通,以旌和路、寿和路以及村通公路贯穿13个村98个组。水泥路总里程为75公里。现有80%以上的村民小组通上水泥路。 全镇有3个集镇,即:河坝湾(政府所在地)、和兴场(德中村所在地)、福兴庵(福兴村所在地)。所在境内的单位11个,享有盛名的巍崴矿泉水厂就在和新生态林区。场镇常住人口11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4人。 水景资源设施状况良好,资源丰富。有水库5座,山坪塘172口,石河堰87节,蓄水池714口,景观十分自然优美。有人饮集中供水站8座,取地下150米以下的优质水,可供游客的品尝。 (二)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 全镇经济发展结构:主要体现在生态农业经济和劳务经济,以农业产业以无公害蔬菜、畜牧养殖业、养蚕业、水果业等为主。无公害蔬菜基地集中在永兴、长胜、治同、福兴等村;畜牧养殖主要集中在高屋、拦堰、长缨、治同、白蜡等村;蚕桑集中在德中、新民、长缨、龙垭等村;水果集中在万寿、龙垭、德中、新民、白蜡等村。全镇有劳动力11342个,在外务工人员达4443人,其中跨省务工802余人,实现劳务收入1408万元。 旅游业作为户新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全镇旅游业人数达15万人次,收入180万元。(三)生态状况: 全镇森林覆盖率59.4%,位居全区首位,二00二年被省林业厅列为省级森林公园;二00三年被省环保厅列为环境优美小场镇示范镇;综合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土壤、水源、大气环境得到国家检测部门认定,农产品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二00一年被省农业厅确认为无公害蔬菜基地;二00五年和新蔬菜被国家确认为无公害农产品。 (四)生态旅游状况: 和新镇旅游业目前主要以巍螺山旅游风景区、普渡寺、休闲旅游为主。近年来,镇政府围绕生态旅游业发展,着力加强生态旅游环境建设,有重点和针对性在主要旅游景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增加森林植被,通过土地综合治理,保护土地资源,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突出生态旅游优势,利用丰富的森林优势发展林、果、蚕、药等综合性农业,使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有机结合,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景区。在结合我镇正在实施的文明新村走廊建设,把拦堰村八组、长缨村五组、治同十组作为新村建设示范点,进一步优化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把和新建成市郊生态观光休闲型新村。 在抓好生态经济建设方面。把巍螺山长寿文化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融为一体。弘扬“崴螺山长寿之乡”传统文化,做好崴螺山长寿文化品牌,提升崴螺山长寿文化形象。通过连续几年来举办“崴螺山长寿风情.辣椒节”文化旅游活动,提升崴螺山长寿文化形象,打造崴螺山长寿文化品牌。同时不断整合崴螺山森林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省级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将崴螺山主景区已初步建成观光旅游、避暑休闲景区。在挖掘崴螺山传统历史过程中,商品旅游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展示和新辣椒文化、绿色农产品特色。和新镇旅游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新旅游业比较优势更加突出,已得到广大旅游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誉。二、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旌阳区龙泉山旅游开展战略机遇,依托和新镇生态旅游优势,整合生态资源,瞄准迅速发展的城乡旅游新趋势、新特点,发挥和新生态农业、森林公园、崴螺山长寿文化、辣椒文化等自然人文景观优势,大力发展和新生态休

乡村旅游资源生开发与整合策略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旅游管理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 我国当今的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但是因为市场机制及法律问题,其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资源开发不合理,当地农民受益少,环境破坏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必要进行资源的生态开发与整合。 一、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从而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 乡村旅游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因此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系到当地民生与经济,因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 (一)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乡村有着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这是其吸引大量游客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可复制性特征,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必须严格保护。 (二)注重田园风光的维护。田园风光是区别城市的重要特色,其乡村性是区域旅游的核心组成,田园风光不仅仅是一种基于农村景观的特有风光,同时也是原始农村生产活动的体现,田园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核心,因此应当全力保护农村的田园风光。 (三)要注重保护乡村村落景观。乡村的文化特色一般通过建筑体现,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乡村,其建筑是其村落发展的活化石,这也是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重点保护。 二、以当地实际为基础,对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 乡村旅游发展基于乡村特色,而对于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基础,也是设计好的旅游发展项目的基础,乡村旅游的特色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点: (一)乡村性特征,乡村旅游的灵魂便是乡村,是基于本地风土人情的旅游形式,这种乡村性也是区别名省旅游的主要特征。 (二)文化性,乡村的景观与人文特征沟通构成了乡村的特有文化气息,其与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截然不同,虽然也为生计所忙碌,但是乡村有着其特殊的农耕文化气息,同时大部分乡村居民也保持着质朴的特征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三)生态性特征,乡村的生态环境优于城市,特别是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开始在周末逃避城市,选择乡村生态旅游。 (四)体验性,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化还应当注重体验性,特别是农耕文化体验及乡土风情的体验,这也是吸引大量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注重生态旅游的规划与资源分配 我国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不同地区都开始大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特别是一些城郊乡村及特色乡村,但是这也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同质化,定位不准确,特色化不明显等,因此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还应当注重合理规划与资源合理配置。 (一)注重旅游特色的体现,现有的乡村旅游主要从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环境两个角度体现,这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不同乡村应该在其中甄别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建立特色化旅游。 (二)科学规划,注重资源合理配置,乡村旅游应当建立在严格的规划基础上,特别是在同一个县市区的不同乡镇之间应当采取差异化规划,逐步推进乡村旅游建设。 (三)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在资源的开发中不可操之过急,而应当充分考虑到保护与发展的均衡,从而保证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保证生态环境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网络分析

实验八、网络分析(道路网络分析) —xxxxxxx xxx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本实习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加深对网络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 (2)熟练掌握ARCGIS下进行道路网络分析的技术方法。 (3)结合实际、掌握利用网络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 软件准备:ArcMap, 要求有网络分析扩展模块的许可授权 数据准备: Shape文件创建网络数据集(高速公路:Highways, 主要街道:Major Streets, 公园:Parks,湖泊:Lakes,街道:Streets) Geodatabase网络数据集:NetworkAnalysis.mdb:包含:街道图层:Streets 仓库图层:Warehouses 商店图层:Stores 在ArcMap中加载启用NetWork Anylyst网络分析模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3.1 最佳路径分析 3.1.1 数据准备 (1)双击ArcMap工程,或从ArcMap中打开工程EX8_1.mxd. (2)如果网络分析扩展模块(Network Analyst Extension)已经启用(参考实验准备中的步骤) (3)如果网络分析工具栏没有出现,则在工具栏显区点右键打开或执行菜单命令[View-视图]>>[Toolbars-工具栏],并点击[Network Analyst]以显示网络分析工具栏。

3.1.2 创建路径分析图层 在网络分析工具栏[ Network Analyst]上点击下拉菜单[Network Analyst],然后点击[New Route]菜单项.

3.1.3 添加停靠点 (1) 在网络分析窗口[Network Analyst Window]中点选Stops(0). (2). 在网络分析工具栏[Network Analyst]上点击“新建网络位置”[Create Network Location]工具。 (3) 在地图的街道网络图层的任意位置上点击以定义一个新的停靠点。 程序将在街道网络上自动的计算并得到一个距离给定位置最近的停靠点,已定义的停靠点会以特别的符号进行显示。停靠点会保持被选中的状态,除非它被明确地反选(Unselected)或者又新增了一个另外的停靠点。停靠点的所在的位置会同时显示一个数字“1”,数字表示经停的顺序。 (4)再添加4 个停靠点。新增加的停靠点的编号为2,3,4,5。经停的顺序可以在网络分析窗口[Network Analyst Window]中更改。第一个停靠点被认定为出发点,最后一个停靠点被认定为是目的地。

生态旅游

1、森林旅游:森林旅游(Forest Recreation)是指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这些活动不管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以森林为背景都可称之为森林旅游(游憩)或森林生态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在业余时间,以森林为背景所进行的野营、野餐、登山、赏雪等各种游憩活动;广义的森林旅游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各种活动,任何形式的野外游憩。 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2、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3、生态脆弱带: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强且有退化趋势的生态环境过渡带 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者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又称为生态过渡区、生态交错带、生态交错区或群落交错区,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有一森林草原地带;软海底与硬海底的两个海洋群落之间存在过渡带;两个不同森林类型或两个不同草本群落之间的生态过渡带;沿河两岸、河口三角洲、近海区域等的水陆生态交错区. 4、自然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社会容量:旅游社会容量也称心理容量(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或行为容量(behavioural car-rying capacity)。指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数量和行为最大的容忍上限。 5、生态旅游效应:是指由于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所引发的各种利害影响。 生态旅游效益:生态旅游有三大效益,生态效益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