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1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1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1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某地图上,两地图上距离3.75厘米,实际距离937.5千米,该图比例尺为()

A.1∶25 000 000

B.1∶6 700 000

C.1∶2 500 000

D.1∶3 750 000

解析:知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获得,但要注意分子分母的单位统一。该图比例尺=3.75/93 750 000。

答案:A

2图1.21中,B点位于A点的方向。

图1.21

解析: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两点的纬度都是北纬,B点的纬度低于A点,所以在A点的偏南方;又因为经度向右减小,说明都是西经,经度小的在东面,据此综合判断,B点在A点的东南方。

答案:东南

3读图1.22,完成下列各题。

图1.22

(1)B点位于A点的方,C点位于A点的方,C点位于B点的方。

(2)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解析:此题考查极地地区的方向判断。从图中90°S可知,A点为南极点,站在南极点,四面八方都是北。C点离南极更远,更向北,同时在南极地区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自西向东

旋转,即由C到B的方向,据此综合判断C点在B点的西北方。

答案:(1)北北西北

(2)如下图

4读图1.23,完成下列各题。

图1.23

(1)A点位于B点的方向,B点海拔高度为米。

(2)山峰的海拔至少米。

解析:此题考查等高线海拔高度的判读及有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判断。将指向标平移到B点可以发现A点位于其西南方。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高度为100米,300米以上的等高线虽然没有标注海拔,但根据等高距判断应该是400米等高线,所以山峰海拔高度至少400米。

答案:(1)西南200

(2)400

5读图1.24,完成下列各题。

图1.24

(1)写出黄河各段的流向:A到B ,C到D ,D到E ,E到F 。

(2)黄河的总体流向是。

解析: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上,我们一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来确定方向,河流的流向则根据河流自海拔高处流向低处,从陆地流向海洋的特点来判断。

答案:(1)东南→西北北→南西→东西南→东北

(2)西→东

6将图1.25中的地形与其对应的等高线图连线。

图1.25

解析:地形图中第一幅有明显的山脊,应对应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低处凸出的等高线特征;第二幅有陡崖,应对应多条等高线重合的等高线特征;第三幅是较为浑圆的山峰,等高线特征应该是中心高、四周低;第三幅等高线图表示的是两个山峰,一个鞍部,对应第四幅地形图。

答案:如下图

综合·应用·创新

7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间有一片绿颜色,据此我们可以判断中间地区的地形为()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丘陵

解析: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高度,绿色表示海拔较低的地区,以平原为主。较深的黄色表示海拔较高的地区,据此判断该地中间低四周高,应为盆地。

答案:C

8(黑龙江垦区会考) 在比例尺为1∶1 000 000的地图上,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地距离()

A.2千米

B.20千米

C.200千米

D.0.2千米

解析:根据“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注意单位的换算。

答案:B

9读图1.26,完成下列问题。

图1.26

(1)三个村当中,海拔最高的是。

(2)王村与大月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3)甲、乙两地相比,坡度较陡的是点,判断的依据是。

解析:此题考查较为复杂等高线图中方向和具体地形、高度的判读。李村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鞍部,介于900米和1 000米等高线之间,海拔高度应该是900多米;王村海拔高度低于500米,余村位于700米和600米等高线之间,海拔应为600多米,所以李村最高。大月山海拔1 050米,王村500米,相对高度为1 050-500=550米。甲地等高线相对乙地较为稀疏,所以乙地坡陡。

答案:(1)李村

(2)550

(3)乙等高线密集

10根据下面要求,设计一所希望小学,并将你设计的平面图绘在下面的坐标内。

(1)比例尺为1∶4 000;指向标。

(2)校园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00米。

(3)学校大门朝南;运动场位于校园的西部;教学楼位于校园的东北部。

(4)其他设施及其位置可自行设计(至少一个)。

解析:首先根据比例尺和学校的实际大小,计算出学校南北和东西宽度的图上距离,然后在坐标中根据计算结果绘出学校轮廓,并加注指向标,建议上方为北。然后根据各自的方位进行绘制,建议用矩形表示教学楼,用长椭圆表示运动场。因为没有注明具体的数据,建议运动场和教学楼根据适当的比例自己掌握大小,协调、美观、方位准确即可。

答案:(略)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 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 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5、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类型 难点】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生活中的水库、分水岭、河流等事物 一、情景创设 激趣导入 在地球表面,地面高低起伏,有高山,有低谷,而我们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 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 二)、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2.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实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 择准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准确的是 (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 .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 C .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 .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起伏小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起伏大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课题】七上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度的陡缓,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从而区分两种高度的差异。(重点) 2.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的变化判断坡度的陡缓。(重点) 3.结合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重点) 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案三环节”学模式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课件、教学模型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讲解)我们通常用海拔 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地表的 高低起伏的状况。 (设置问题)1、什么叫 做海拔和相对高度?2、 查看甲、乙两地的海拔, 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泰山海拔约为1524 米,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 地死海海拔约为﹣400 米,它们的相对高度大约 是多少? 4、我们平时所说的身高 是什么高度呢?学积极思考并回答相关问 题: 1、海拔:是指一个地点 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又称为绝对高度。(广泛 使用在地图上) 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 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 距离。(人们生活中出现 的高度) 2、甲的海拔是1500米, 乙的海拔是500米,那么 它们的相对高度为:1500 ﹣500﹦1000(米) 3、泰山与世界陆地上最 低的洼地死海的相对高度 为:1524﹣(﹣400)﹦ 1924(米) 4、小组探究后进行拓展 到其他有关的高度上,从 而让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 度进行区分。 基础上, 分组讨 论,培养 学生竞争 与合作的 意识,采 取“生教生” 的进行新 模式,并 达到好的 效果。 从身边的 问题着手 开始把学 习到的地 理知识运 用到生活 中来,调 动学生的 学习激 情。 衔接与过渡(讲解)大家观察“枣庄市山川风光”视频,我们发现枣庄市的地形表面高低起伏,复杂多样。那我们能否把地表的各种形态分分类呢?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地形鸟瞰图” (设置问题)大家观察相 关景观图片,你会发现陆 地表面主要有哪几种基本 地形类型?你能找出它们 的相应位置吗?你能说出引导学生分析对比: 陆地表面主要有山地、丘 陵、高原、平原和盆地等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其特 点是:(重在找出区别和 联系) ①山地:海拔在500米以 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 陡,沟谷幽深。 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 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 和缓。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 力,学生 认真思 考,积极 回答相关 问题。 教师不仅 要设置问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沂源四中地理导学案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班级:姓名:主备人:田玉才审核人:孙宁序号:7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等高线疏密判读坡度陡缓;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设别地形图的种类;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度。 学习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学习难点: 在地形图上设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前置性作业】 、 阅读课本24页和25页完成1——4题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表示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等深线:把海洋中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4、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 【合作交流】 一、~ 一、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前置性作业(组长注意组织好) 二.学生小组发言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听并且纠正。 三、合作共建 1、阅读课本16页图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米)形态示意图,完成表格: 山地不同部位山峰山脊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 示意图 ] 等高线特点 【当堂检测】小组长组织进行练习,核对答案,组员讲解。 '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米;乙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 D E 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米以上。 ⑶图中A处位于B处的方向。 ? ⑷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处爬山要容易些。 3、(2012·内蒙古鄂尔多斯)当暴雨发生时,图5当中四种等高线图所表示的地形,最容易形成山洪的是() 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 C.______ E.______ F.______ ⑵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____,A 、B山顶的相对高 度为____米。 ⑶从C到B 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 _____。 ? ⑷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是_____米。 5、(2012·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C点的海拔高度是() A.400 米B.500米C.600 米D.700米 (2)、A山位于B山的() A.东北B.西南C.北方D.南方 ~ 6. 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 是() A. -132米 B. 1668米 C. 132米 D. 900米 7.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 8. 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 A. 山谷 B. 鞍部 C. 山脊 D. 盆地底部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课时(新课) 教学目的: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3、能在等高线地形较、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重点: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2、初步掌握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 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图解教学法 教学过程: 1、一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叫,也叫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高度。 2、陆地表面的基本地形是:、、、、。 3、读右图“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⑴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 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简述理 由。

⑵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⑶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 ⑷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多少?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采用的等高距为米;图中A点的海拔约米。 (2)图中字母所在处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 C D E F G (3)图中A处位于周庄的方向;A处位于王 庄的;C地位于D地的方向。 (4)若在图中所示范围内修建一座水库(假设其它条件均 附后邀请)从地形角度考虑,请在图内选择合适的水库大坝的位置,并用字母“M”标在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剪刀、彩笔、胶水、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海绵、玻璃片。 2.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投影仪或计算机、等高线模型。 3.教学课件: 计算机演示——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②经纬先的三种画法、③等高线的画法、④等高线的形状、⑤地形剖面图画法; 投影片演示——①有指向标地图、②有经纬网地图、③地形剖面图、④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教师指导与演示 学生活动 问题导入: 大屏幕出示: 1、同学们知道世界最高峰叫什么?它有多高?这个高度是什么高度?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 2、“世界屋脊”指的是什么地方?有多高?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 过渡:大家阅读的这张地图,叫地形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阅读地形图。

学生可以阅读书后边的地形图,相互商量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 板书: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画板图: 过渡: 地面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可以测量出来,怎样表示在地图上呢? 计算机课件演示: “海拔的测绘与等高线的绘制” 请学生上前标出: 1)A、B、C、D各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标出A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 小结: 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 两地点的海拔高度之差——相对高度 板书: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过渡: 等高线上标有高度,如50米,10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叫等高距(等高距是垂直距离);多条等高线组成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形状各式各样,它反映不同的地形部位。 大屏幕演示: 1)

《地形图的判读》活动型教学设计(第2课时) (1)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 一、课标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难点:绘制地形剖面图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识别五种地形类型:80%学生能够掌握 2、对比不同类型的特点:70%学生能够掌握 3、绘制地形剖面图:6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1 在地形图上指出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对比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 2 绘制地形剖面图 四、教学目标 1.在地形图上指出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并对比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 2.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

说明:在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面起伏的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讲授新课】 活动一: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活动程序:自主学习—交流探究—展示自学成果—归纳提升 讲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即彩色的等高线地形图。它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按照越高越亮或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1、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读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讲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并识别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分层设色地形图设色的原则,按地面由低到高,以绿、黄、棕等颜色分别表示平原、高原和山地,以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深浅。 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分层设色地形图 2、交流探究 :比较归纳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题

《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1.下面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 2.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为鞍部 B.②处为山谷 C.③处可能有河流形成 D.④处海拔低于③处 3. 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山地、高原 B.P、M两地相比,M地更易形成村落 C.乙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D.丁处有可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4.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A. B. C. D. 下图为小莉家乡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A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A.1450米 B.1550米 C.1350米 D.1250米 6.小莉家乡甲村连年干旱,致使饮用水紧缺。小莉和同学准备从该图中的①②③④四条线路进山寻找水源,最有可能找到水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四幅等高线(米)地形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A. B. C. D. 8.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N观景台的主要作用是() A.仰望飞瀑 B.俯瞰奇峰 C.近观云雾 D.远眺群山

9.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2)简要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河谷低地是该地区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①处修建一座水库。请说明选址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图中四个村落中的某一个建设成为小城镇,那么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______,理由是什么? 10. 佛山某旅游开发公司要在西樵山开发新景点,某中学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参与设计,读西樵山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最能直观地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的地图是() A.等高线地形图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D.平面示意图 2.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

3.(题文)有关地图的正确叙述是() A.地图上方总是北方B.山地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D.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水体4.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A.绘图纸张大小B.地形海拔的高度 C.地图比例尺的大小D.地势高低起低和坡高陡缓 5.泰山最高峰(1 532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 844米)的相对高度是()A.10 380米B.1 532米C.7 312米D.8380米 6.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的相对高处可能为() A.180米B.200米C.220米D.240米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B.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 C.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 D.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平缓的高地 8.以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和缓为特点的地形是() A.高原B.丘陵C.山地D.盆地 小明与爸爸一起去郊游,爸爸提出要登山望远。小明查看了旅游图,发现有两条路可能上山。读山地的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9.这幅图的等高距是

A.60m B.80m C.100m D.120m 10.你认为小明的下列哪种想法或做法比较合适 A.为了让爸爸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B——A B.为了让爸爸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C——A C.为了尽快到达山顶,应选择从B——A D.为了既快速又省力,应选择从C——A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优秀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 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激趣]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一、地形图的判读 [启思]学生阅读课本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活动] (要求)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启思]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 [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章节(课 题)名称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时2总课时10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巩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地形图的判读。 2、 3、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了解地形剖面图的定义,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 方法 读图归纳,分组讨论,实际操作。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本节课锻炼学生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 重点 地形剖面图观察图形,分组探究 教学 难点 了解地形剖面图,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2、观看图片,小组讨论1、什么叫等高线,等高线如何判读。 2、什么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 图如何判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高线 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 读。那么怎样可以直观的观察地面上沿 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呢? 地形剖面图 1、定义: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 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着等高线地形图 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剖面图。 2、优点: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看出地 面高低起伏的状况。 观察图片,分 组讨论,什么 叫地形剖面 图,其有什么 优点? 巩固上课 知识内容, 引入新课 程。 通过观察 图形,让学 生自主合 作与探究, 认识地形 剖面图。 h

3、阅读材料, 自主学习 4、绘制地形剖面图阅读课本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 图,思考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 绘制步骤: 1、根据需要确定剖面图,如课本28页图 1.43的直线AB。 2、确定比例尺:先确定水平基线(一般与 剖面线长度一致)与水平比例尺(一般 采用原图比例尺);再确定垂直方向的 高度差(一般与图上方向的等高距相 等)与垂直方向的比例尺(一般大于水 平比例尺)。 3、量出剖面线与不同等高线的相交点间 的相对位置,并读出其海拔。 4、在剖面图上画出相应的点,各点的水平 位置及海拔必须与上一步所确定的点 相对应。 5、把各点连成圆滑的曲线,在曲线内画上 阴影以表示地形起伏的情况。 阅读课本等高 线地形图的判 读,地形剖面 图,思考如何 绘制地形剖面 图。 绘制地形剖面 图 动手操 作,能绘制 地形剖面 图 个性化教学为学 有余 力学 生所 做的 调整 增加课外知识的内容,扩充知识量 为需 要帮 助学 生所 做的 调整 个别辅导,一对一帮扶 板书设计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1、定义 2、有点 3、绘制地形剖面图 h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2014年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课题:第三节《地形图》 姓名:高胜滨 联系电话:135******** 工作单位: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

《地形图》教学设计 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高胜滨 ■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脊、山谷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4.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可见地表形态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塑造了我们美丽的星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就让我们学看地形图,来揭开世界地形的神秘面纱。 二、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引语: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爬到玉皇顶,你会看到石碑上写着泰山极顶1545米,但是某兴趣小组的测量结果却不足1400米,你认为这是怎么回事呢? 1、解惑释疑——认识地面高度 首先让学生试着解释疑惑,(对,可能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预设:让学生直接来解释。预习很充分。直接估算海拔、相对高度。说区别,认识海平面) 下面就让我们解惑释疑,自学课本33页,完成下列2个问题。我国对于海平面是如何规定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 1545米是指泰山的哪一种高度?1400米是指哪一种高度。)(解释得非常到位) 是不是地球上所有地点都在海平面以上呢?那这两个地点的相对高度你会计算吗?出示死海、珠峰,谁来试一下?(很速度) 承接:地表高低起伏差异很大,这种差异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怎样把地表

地形图的判读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多媒体演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多媒体展示图片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学生活动: 学以致用:选择合适的路径上山:说明理由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我们来了解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图: 多媒体演示:《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 借助课件,并做一定的讲解。 板书: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顶:闭合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第2课时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二章学用地图 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点。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重基本地形。 教学重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识别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绝对高度、相对高度的概念。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为了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地势的起伏状况,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可以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新课: 1、活动和指导:看课本P39图3.14“世界地形图”,分析这种表示地形的方法与单纯用等高线表示有什么不同?并总结分层设色绘制地形图,其着色随地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并完成P38活动。 学生读图分析,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补充点拨: (1)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区别:等高线地形图用数字和等高线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用颜色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能更直观地看出地表的起伏。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 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黄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 海洋、湖泊一般用蓝色表示,水越深,颜色夜深; 积雪、冰川一般用白色表示。 2、自学指导:陆地地形可以分成哪几种形态?这五种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图3.13,讨论,回答。 教师评价,补充: 平原:广阔坦荡,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四周围较陡,内部宽广,起伏较为和缓,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 山地:高度和起伏变化很大,海拔在500米以上。 丘陵:地势有起伏、坡度和缓的高地,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3、活动和指导:在P39图3.14“世界地形图”上,找出: (1)世界最大的平原是哪个平原?它位于哪个洲? (2)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哪个高原?它位于哪个洲? (3)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哪个盆地?它位于哪个洲? (4)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哪个山脉?它位于哪个洲? (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哪个沙漠?它位于哪个洲? (6)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哪个高原?它位于哪个国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4 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 (新版)新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 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峰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表示 (4)等深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 点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者相对高度是200米。第(3)题,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一条等高线,海拔比A峰高。 答案:(1)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 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 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二、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三、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1. 坡度陡缓的判断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问题 3.局部地区闭合等值线的取值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利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软件引入新课。(2分钟)

2.微课视频《等高线的基本知识》(7分钟) 微课里面主要讲解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2)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3)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相等—同线等高 ②同一幅等高线上等高距相等—同图等距 ③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 ④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相交 ⑤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稀疏处坡度较缓—稀缓密陡。 (4)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疏密特点和数值变化等,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强调:分水线与集水线 ●雨水垂直于等高线、向下坡方向流淌。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 ●一系列山脊线可作为汇水范围的边界线。 微课小结: 3.重难点突破(教师讲授10分钟) (1)等高线地图上坡度陡缓的判读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 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 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③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 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问题 ①凹凸坡具有不同的透视性②山地或山脊阻挡视线 ③局部地区闭合等值线的取值问题,则其数值只可能“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1.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3.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习重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2.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习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自主学习】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看课本p31,完成题目。 1.海拔指。 2.相对高度指。 3.完成课本读图2-2-1 二、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1.研读教材P32图2-2-2,完成下表 2.讨论五种地形的差异?(高原与平原、山地与高原、山地与丘陵)

探究二、等高线地形图 看课本p32-33,完成题目。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 ⑴ 图中A 点所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__,该图的等高距为____________米。 ⑵ 图中B 点海拔是_______________米,A 点和B 点的相对高度大于_______________米而小于_______________米。 ⑶ 如果C 、D 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于 __处(C 或D )。 探究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结合教材P35图2-2-8“分层设色地形图”,完成 200m 以下用 色,表示 200~500m 用 色,表示 500m 以上用 色,表示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五种地形类型的比较: 地形 类型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海拔 小于 ( )米 小于 ( )米 大于 ( )米 大于 ( )米 没有一定标准 五种常见地 形海 拔和相对高度 丘陵 高原 平原 盆地 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相对高度 海拔 地 形图 山地

0971.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2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形图的判读 【课标要求】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读图分析法、观察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等高线地形图媒体文件swf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景创设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国庆节,小 明同学准备随家人去枣庄抱犊崮山区游玩。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 集了一幅抱犊崮山区地形图。 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 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 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 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听问题看 图。 提出困 惑。 引起探究 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初一学 生对学习地理 有一定的兴趣,热 情高,思维 活跃,在这里 用地理学科特 有的魅力设疑 导思吸引着他们。 过 渡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我们这节课分为以下五步来学习。

自主探究第一步: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设疑:图中的1300米、1500米200米他们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学生观察比较:地面高度的测量有几种方法有几种?它们的测法有什么不 同?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闯关题(一): 甲山的海拔为米,乙山的海拔为米, 甲山相对乙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学生自学解决海 拔和相对高度两 种高度的定义。 2、学生注意看— —相近的概念,要 从两者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来进行 比较,这样记忆得 才牢固。” 3、使学生明确由 于起点不同,有海 拔和相对高度两 种高度值。 归纳:地面某个地 点高出海平面的 垂直距离,称为海 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 一地点的垂直距 离,叫做相对高 度。 培养 学生 的自 主学 习能 力, 学会 归纳 总 结, 认识 生活 中有 用的 地理 。 指导学习,探究创新第二步:绘制等高线 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制过程,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学生 认真观察形象感知) 动画演示: 学生自学:读课文 并观察课本上的 “等高线示意 图”,体会等高线 是怎么绘制的?: ①、学生认真观察 ②、形象感知 ③、动手操作 学生交流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

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习、学习、复习巩固。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