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100

N

f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四、其他统计图表

条形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统计项目数值大小的图形,主要是用来比较性质相似的间断型资料。

圆形图:是用于表示间断型资料比例的图形。圆形的面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圆中扇形的面积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各部分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线形图用来表示连续型资料。它能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一种事物随另一种事物变化的情况;某种事物随时间推移的发展趋势等。基于线形图,既可对有关统计变量进行数量比较,又可分析发展的趋势。

散点图是用相同大小圆点的多少或梳密表示统计资料量大小以及变化趋势的图。

第三章

集中量数用来表现数据资料的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

常用的集中量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等。 一、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一般简称为平均数 或均数、均值 。

一般用M,或者用 表示。 算术平均数是最常用的集中量 (一)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二)算术平均数的意义

算术平均数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中量。它是“真值”(true score )的最佳估计值。 真值是反映某种现象的真实水平的分数。由于测量过程中的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真值往往很难得到。

在实际测量中,往往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数”的方法,用平均数去估计真值。

X i

n

i n X n n X X X X ∑=∑=+++=1

211 X

n

X ∑=1

(三)算术平均数的优缺点

优点:反应灵敏、有公式严密确定、简明易懂、适合代数运算

缺点:容易受两极端数值的影响;一组数据中有模糊不清的数值时无法计算。 (四)计算和应用算术平均数的原则

同质性原则:算术平均数只能用于表示同类数据的集中趋势。

平均数与个体数值相结合的原则:在解释个体特征时,既要看平均数,也要结合个体的数据。 平均数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原则:描述一组数据时既要分析其集中趋势,也要分析离散程度。 二、中位数

中位数 又称为中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数。中位数是常用集中量的一种。一般用Md 或Mdn 表示 (一)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1、原始数据计算法

一组数据中无重复数值的情况 首先将一组数据按顺序排列

2、次数分布表计算法

公式中:Lb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精确下限

fb 为中位数所在组下限以下的累积频数 n 为数据总和

fMd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 i 为组距

个数

为第则为奇数若2

1,+n Md n 2

,1

2

2

++=

n

n X X Md n 则为偶数若Md

b b f i

f n L Md ?

?? ??-+=2

三.众数

众数 用Mo 表示,有两种定义:

次数分布表中,频数最多那一组数据的组中值,即为众数。 四、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关系

在正态分布中:

在正偏态分布中: 在负偏态分布中: 五、其它集中量数 (一)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或平均数)的平均数,一般用 表示。其计算公式有两种:

(二)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 )是n 个数值连乘积的n 次方根,用 或 表示。计算公式为:

当数据的分布呈偏态时,可用几何平均数表示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几何平均数的变式 两边取对数,得

注意:几何平均数计算的是平均的变化情况,如果要计算平均增长率,需要从几何平均数中减去基数1。

O

M Md X ==O

M Md X >>O

M Md X <

i

i w

W X W X ∑?∑=

i

i w

n X n X ∑?∑=

g M

g X n n

g X X X M ????=2111

1

123

12---=????=n n n n n g X X X X X X X X M ()1lg lg 1

1

lg X X n M n g --=

2.应用几何平均数的变式计算

按一定 比例变化 的一列数据,一般用来求 平均变化率 如 平均增长率. (三)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用符号MH 表示 公式为: 调和平均数的应用

学习速度方面的问题.调和平均数在描述速度方面的集中趋势时,优于其他集中量

第四章

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称为差异量。差异量越大,表明数据越分散、不集中;差异量越小,表明数据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 一、全距、四分位距和百分位距 (一)全距 R

全距是一组数据中的 最大值 与该组数据中 最小值 之差,又称极差。

R =Xmax -Xmin (二)百分位差(百分位距) 百分位差是指两个百分位数之差。 (三)四分位距

四分位距是第一个四分位数与第三个四分位数之差的一半,计算公式为 (四)平均差

平均差 是指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据与该组数据的平均数离差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通常用AD 或MD 表示。

原始数据计算公式

=

i

H X N

M 2

1

3Q Q Q -=

n

X X AD -∑=

(五)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又称为变异数、均方)。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一般样本的方差用 表示,总体的方差用 表示。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一般样本的标准差用 S 表示,总体的标准差用 表示。 标准差和方差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的差异量。 1、样本方差及标准差定义公式

2、总体方差及标准差的定义公式

是总体σ的无偏估计

3、原始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计算

4、总标准差的合成

方差具有可加性的特点。当已知几个小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时,可以计算几个小组联合在一起的总的方差或标准差。

计算公式 公式中: 为总方差, 为总标准差

Si 为各小组标准差

ni 为各小组数据个数

()

n

X X S 2

2-∑=

()

n

X

X S 2

-∑=

()N

X 2

2

μσ-∑=

()N

X 2

μσ-∑=

()

1

2

--∑=

n X X S 2S 2σ

σ

2

2

2

??

? ??∑-∑=

n X n

X S 2

2

??

? ??∑-∑=

n X n

X S ()

i

i

T i i

i T n X X n S

n S ∑-∑+?∑=

2

22()

i

i

T i i

i T n X X n S n S ∑-∑+?∑=

2

2

2T

S T S i

T i X X d -=

5、方差和标准差的性质

方差是对一组数据中各种变异的总和的测量,具有可加性和可分解性特点。 标准差是一组数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它不可以进行代数计算,但有以下特性: 如果 则 如果 则 7、标准差的应用 差异系数

差异系数 是指标准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它是没有单位的相对数。常以CV 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

差异系数的作用: 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

比较单位相同而平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资料的差异程度 可判断特殊差异情况

8、标准差的应用——标准分数

Z 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1)标准分数的计算公式及其性质 ①没有实际单位; ②可正可负,可为零;

③一组原始数据中,各个Z 分数的标准差为1;

④正态分布的原始数据,转换得到的Z 分数是标准的正态分布(0,1)。 (2)Z 分数的作用

Z分数可以表明原始分数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因此称为相对位置量数。

把原始分数转换成Z分数,就把单位不等距的和缺乏明确参照点的分数转换成以标准差为单位、以平均数为参照点的分数。

C X Y +=X

Y S S =X C

Y ?=X

Y S C S ?=%100?=

X

S

CV s

X

X Z -=

(3)标准分数的优点

●可比性:标准分数以团体的平均数为基准,以标准差为单位,因而具有可比性。

●可加性:标准分数使不同的原始分数具有相同的参照点,因而具有可加性。

●明确性:标准分数较原始分数的意义更为明确。

●合理性:标准分数保证了不同性质的分数在总分数中的权重相同,使分数更合理地

反映事实。

第五章

一、相关系数

用来描述两个变量相互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称为相关系数,一般样本的相关系数用r表示,总体的相关系数用ρ表示。

相关系数的取值:-1≤r ≤+1 0≤∣r∣≤1

相关系数的符号:“+”表示正相关,“-”表示负相关。

相关系数不是由相等单位度量而来的,因此只能比较大小,不能做任何加、减、乘、除运算。

二、积差相关

(一)积差相关及其适用条件

皮尔逊积差相关积差相关适用于:1、两个变量都是连续数据;两变量总体都为正态分布;两变量之间为线性关系。2、成对数据,样本容量要大。

积差相关条件的判断方法:

连续变量:根据得到数据的方式判断,测量数据。

正态分布: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群的身高、体重、智力水平、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结果,都可按总体正态分布对待;如果要求比较高,则需要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

线性关系:根据相关散布图可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线性关系。

(二)相关系数的等距转换及其合并

相关系数不是等距数据,更不是比率数据,它只能比较相对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但我们常会遇到需要将取自同一总体的几个样本的相关系数合成、求平均的相关系数这一问题。这时,可以先将相关系数r转换成具有等距单位的Zr值。

三、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等级相关是指以等级次序排列或以等级次序表示的变量之间的相关。

(一)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概念及适用条件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是等级相关的一种。它适用于两个以等级次序表示的变量,并不要求两个变量总体呈正态分布,也不要求样本的容量必须大于30。

当连续数据不能满足计算积差相关的条件时,可以转换成等级数据从而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五、质与量的相关

(一)点二列相关适用条件

一个变量为正态、连续变量,另一个变量为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点二列相关。

有时一个变量并非真正的二分变量,而是双峰分布的变量,也可以用点二列相关来表示。多用于评价是非类测验题目组成的测验内部一致性。

(二)二列相关

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其中一个变量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二列相关。

将连续变量人为划分为二分变量时,应注意尽量使分界点接近平均数。

教育或心理测验中问答题的区分度指标。

六、品质相关

两个变量都是按性质划分成几种类别,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品质相关。 品质相关处理的一般是计数数据而不是连续数据,变量划分为不同的品质类别,主要用于双向表或称为列联表(R ×C 表)。

品质相关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四分相关、Φ相关和列联表相关。

第六章

一、概率的定义

概率:表明随机事件可能性大小的客观指标。 概率的两种定义:后验概率和先验概率。

后验概率(或统计概率) : 随机事件的频率: 当n 无限增大时,随机事件A 的频率会稳定在一个常数P ,这个常数就是随机事件A 的概率。

先验概率(古典概率): 古典概率模型要求满足两个条件: ⑴ 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有限的; ⑵ 每一种可能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二)概率的公理系统

1.任何随机事件A的概率都是在0与1之间的正数,即 0 ≤ P (A )≤1 2.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等于零,即 P (A )= 0 3.必然事件的概率等于1,即 P (A )= 1 (三)概率分布类型

概率分布 是指对随机变量取不同值时的概率的描述,一般用概率分布函数进行描述。 依不同的标准,对概率分布可作不同的分类。

n

m

W A =

)

(n

m

P A =

)(

1、离散型分布与连续型分布

依随机变量的类型,可将概率分布分为离散型概率分布与连续型概率分布。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中最常用的离散型分布是二项分布,最常用的连续型分布是正态分布。 2、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

依分布函数的来源,可将概率分布分为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

经验分布:是指根据观察或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而编制的次数分布或相对频率分布。 理论分布:是按某种数学模型计算出的概率分布。 3、基本随机变量分布与抽样分布

依所描述的数据的样本特性,可将概率分布分为基本随机变量分布与抽样分布。

基本随机变量分布是随机变量各种不同取值情况的概率分布,抽样分布是从同一总体内抽取的不同样本的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二、概率分布——正态分布 (一)正态分布特征

正态分布,是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一种 1.正态分布曲线函数

正态分布曲线函数又称概率密度函数,其一般公式为: 公式所描述的正态曲线,由σ和μ两个参数决定。 2、正态分布的性质

? 正态分布是以 为中心的对称分配。

? 正态分布有 2 个参数: M (平均数)以及 s (标准差) ,其决定了分配的位置及形状。 ? 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的面积总和等于1。

? 正态分布 在 时有一转折点。 ()222σμπ

σ--

?=X e

N

Y μ

)

(x f σ

μ±=X

? 正态分布曲线的两尾无限延伸。

? 正态分布是一族曲线,标准正态分布是一条曲线。 3、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将标准分数代入正态曲线函数,并且,令σ=1,则公式变换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

⑴ 曲线在Z=0处达到最高点 ⑵.曲线以Z=0处为中心,双侧对称 ⑶.曲线从最高点向左右缓慢下降,向两侧无限延伸,但永不与基线相交。

⑷.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从Z=-3至Z=+3之间几乎分布着全部数据。 ⑸.曲线的拐点为正负一个标准差处。 4、正态分布表的使用 已知Z 值求概率 ⑴.求Z=0至某一Z值之间的概率:直接查表 ⑵.求两个Z值之间的概率

? 两Z值符号相同:PZ1-Z2=PZ2-PZ1 ? 两Z值符号相反:PZ1-Z2=PZ2+PZ1 ⑶.求某一Z 值以上的概率

? Z >0时,PZ -∞=0.5-PZ ? Z <0时,PZ -∞=0.5+PZ ⑷.求某一Z 值以下的概率

? Z >0时,P -∞-Z =0.5+PZ ? Z <0时,P -∞-Z =0.5-PZ

()2221σμπ

σ--

?=X e

Y 2

221

Z e Y -

?=

π

已知面积(概率)求Z值

⑴.求Z=0以上或以下某一面积对应的Z值:直接查表

⑵.求与正态曲线上端或下端某一面积P相对应的Z值:先用0.5-PZ,再查表

⑶.求与正态曲线下中央部位某一面积相对应的Z值:先计算P/2,再查表

已知概率P或Z值,求概率密度Y

⑴.直接查正态分布表就能得到相应的概率密度Y值。

⑵.如果由概率P求Y值,要注意区分已知概率是位于正态曲线的中间部分,还是两尾端部分,才能通过查表求得正确的概率密度。

三、概率分布——二项分布

(一)二项试验与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1.二项试验满足以下条件的试验称为二项试验:

?一次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即成功和失败;

?共有n次试验,并且n是预先给定的任一正整数;

?各次试验相互独立,即各次试验之间互不影响;

?各次试验中成功的概率相等,失败的概率也相等。

2.二项分布函数

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用n 次方的二项展开式来表达在n 次二项试验中成功事件出现的不同次数(X=0,1…)的概率分布,叫做二项分布函数。

二项展开式的通式(即二项分布函数):

X

n

X

X

n

q

p

C

p

n

x

b-

?

?

=

)

,

,

(

3、二项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 如果二项分布满足p >q 且 nq ≥5(或者p <q 且 np ≥5时,二项分布接近于正态

分布。可用下面的方法计算二项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 二项分布的平均数为: ? 二项分布的标准差为: 四、概率分布——样本分布

(一)、抽样分布 区分三种不同性质的分布:

? 总体分布:总体内个体数值的频数分布 ? 样本分布:样本内个体数值的频数分布 ? 抽样分布:某一种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1. 抽样分布的概念 抽样分布是从同一总体内抽取的不同样本的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抽样分布是一个理论的概率分布,是统计推断的依据。 2.平均数抽样分布的几个定理

⑴.从总体中随机抽出容量为n 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之平均数等于总体的平均数。

⑵.容量为n 的平均数在抽样分布上的标准差(即平均数的标准误),等于总体标准差除以n 的平方根。

⑶.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为n 的一切可能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也呈正态分布。 ⑷.虽然总体不呈正态分布,如果样本容量较大,反映总体μ和σ的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也接近于正态分布。 (二)标准误

某种统计量在抽样分布上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标准误用来衡量抽样误差。标准误越小,

np

=μnpq

=

σμ

=)(X E n

X σ

σ=

表明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值越接近,样本对总体越有代表性,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的可靠度越大。因此,标准误是统计推断可靠性的指标。 平均数标准误的计算

1.总体正态,σ已知(不管样本容量大小),或总体非正态,σ已知,大样本

平均数的标准误为:

2.总体正态,σ未知(不管样本容量大小),或总体非正态,σ未知,大样本

平均数标准误的估计值为: (三)平均数离差统计量的分布

1.总体正态,σ已知(不管样本容量大小),或总体非正态,σ已知,大样本

平均数离差的的抽样分布呈正态分布 正态总体,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

2.总体正态,σ未知(不管样本容量大小),或总体非正态,σ未知,大样本

平均数离差的的抽样分布呈t 分布 t 分布的特点

⑴.形状与正态分布曲线相似

⑵.t 分布曲线随自由度不同而有一簇曲线

⑶.自由度的计算:自由度是指能够独立变化的数据个数。

⑷.查t 分布表时,需根据自由度及相应的显著性水平,并要注意是单侧数据还是双侧。 3.总体σ未知,大样本时的近似处理

样本容量增大后,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可用正态分布近似处理:

n

X σ

σ=

1

-=

n S

X σn

X X Z X

σ

μ

σμ

-=

-=

1

--=

-=

n S X X t X

μ

σμ

n

S X X Z X

μσμ

-=

-=

μ=X

n

X

2

2σσ=

第七章

一、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一)总体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根据样本统计量对相应总体参数所作的估计叫做总体参数估计。

总体参数估计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由样本的标准差估计总体的标准差即为点估计;而由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则为区间估计。

(二)点估计

1、良好的点估计量应具备的条件

无偏性:如果一切可能个样本统计量的值与总体参数值偏差的平均值为0,这种统计量就是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量。

有效性:当总体参数不止有一种无偏估计量时,某一种估计量的一切可能样本值的方差小者为有效性高,方差大者为有效性低。

一致性:当样本容量无限增大时,估计量的值能越来越接近它所估计的总体参数值,这种估计是总体参数一致性估计量。

充分性: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统计量,应能充分地反映全部n个数据所反映的总体的信息。

2、点估计量的缺点:有偏差,没有提供正确估计的概率,即不能提供估计值与参数真值的接近程度和可靠程度

(三)区间估计

区间估计得出的不是一个单一数值,而是一个数值区间。它既可以告诉我们参数的真值在什么范围内,又能告诉我们参数的真值落在这个范围的概率有多大。

区间估计的基础——抽样分布

根据抽样分布的特点及原理,不同总体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抽样分布,则可得到不同条件下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的计算方法。

区间估计涉及和置信区间和显著性水平。

区间估计

以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概率分布)为理论依据,按一定概率的要求,由样本统计量的值估计总体参数值的所在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对总体参数值进行区间估计,就是要在一定可靠度上求出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的上下限。

⑴要知道与所要估计的参数相对应的样本统计量的值,以及样本统计量的理论分布;

⑵要求出该种统计量的标准误;

⑶要确定在多大的可靠度上对总体参数作估计,再通过某种理论概率分布表,找出与某种可靠度相对应的该分布横轴上记分的临界值,才能计算出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的上下限。置信区间

置信度,即置信概率,是作出某种推断时正确的可能性(概率)。

置信区间,也称置信间距(confidence interval,CI)是指在某一置信度时,总体参数所在的区域距离或区域长度。置信区间是带有置信概率的取值区间。

显著性水平

对总体平均数进行区间估计时,置信概率表示做出正确推断的可能性,但这种估计还是会有犯错误的可能。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ce level)就是指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时,可能犯错误的概率,用符号α表示。P=1-α

2、平均数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

通过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首先假定该样本是随机取自一个正态分布的母总体(或非正态总体中的n >30的样本),而计算出来的实际平均数是无数容量为n 的样本平均数中的一个。

根据样本平均数的分布理论,可以对总体平均数进行估计,并以概率说明其正确的可能性。 三、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一)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

1.总体平均数区间估计的基本步骤 ①.根据样本的数据,计算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②.计算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标准误; ③.确定置信概率或显著性水平; ④.根据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确定查何种统计表; ⑤.计算置信区间; ⑥.解释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 2.平均数区间估计的计算

①总体正态,σ已知(不管样本容量大小),或总体非正态,σ已知,大样本

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正态,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 ②总体正态,σ未知(不管样本容量大小),或总体非正态,σ未知,大样本 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 分布,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 ③总体正态,σ未知,大样本

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用正态分布代替t 分布近似处理: ④ 总体非正态,小样本

不能进行参数估计,即不能根据样本分布对总体平均数进行估计。

n

Z X n

Z X

σ

μσ

αα?

+<

-2

2

()()112

2

-?+<<-?

-n S

t X n S t X df df ααμn S Z X n S Z X ?

+<

2ααμ

现代教育思想复习作业参考答案一

《现代教育思想》复习作业参考答案( 一) 第一学习单元第一章 一、填空题 1.人类培养人 2.主体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改革和发展现代 3.理论型政策型 4.实践服务基本 5.教育需要教育事业 6.预见调控评价理论指导 7.认识 8.主体自我 9.现实理性本质和规律 10.思想教育思想建设制度 11.现实历史 12.现实教育实践继承性教育传统 13.未来实践创新 二、简述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广义上说, 人们对教育现象的各种各样的认识无论是零散的、个别的、肤浅的, 还是系统的、普遍的、深刻的, 都属于教育

思想的范畴。在狭义上, 教育思想主要是指经过人们理论加工而形成的, 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概括性、逻辑系统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 2.我们根据中国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实关系状况, 将教育思想划分成理论型的教育思想、政策型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型的教育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形成中国教育思想的一种结构。 3.我们把教育思想适应人们的教育需要而对教育实践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称作教育思想功能。具体地说, 教育思想具有认识功能、预见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反思功能; 概括起来说, 就是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功能 教育思想的认识功能是对教育事物的认识功能, 是教育思想最基本的认识功能; 教育思想的预见功能, 是说教育思想能够超越现实、前瞻未来, 告诉人们现实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 从而帮助人们以战略思维和眼光指导当前的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的导向功能是指教育思想经过论证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指导人们的教育实践, 从而发挥着导向功能; 教育思想的调控功能, 是说因为教育思想能够超越现实, 超越经验, 能够以理性的态度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教育思想的评价功能, 是说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 一、选择题 1. 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2. 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 A.习题集 B.录像带 C.教室环境 D.教科书 3.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资源管理器”和() A“回收站”B“剪贴板” C“我的电脑”D“我的文档”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PU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 B CUP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中的数据 C CPU有存储器和控制器组成 D CPU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5. 在Prowerpoint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示() A)普通视图B)大纲视图 C)web视图D)幻灯片浏览视图 6. 下列哪个不是INTERNET上的安全标准 A. S-HTTP B. SSL C. HTML D. SEL 7. 计算机病毒最其本的特征是: A. 自我复制 B. 破坏磁盘中的文件 C. 引起用户注意 D. 减缓CPU运行速度 8. 在E-Mail系统中常常遇到的“邮件炸弹”的是: A、一种炸弹 B、一种病素 C、一种软件名 D、一个邮件 9. INTERNET上的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是:() A. 模拟信号编码 B. 二进制编码 C. 音频信号编码 D. 视频信号编号 10. 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 ) A.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 C.班风,校规,校纪等 D.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11. 银幕上投影的图像画面出现"上窄下宽"的几何失真,这是由于( )造成的。 A.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 B.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后倾斜 C.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左倾斜 D.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右倾斜 12. 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d"指 示,则表示录像机( ) A.有机械或电路故障 B.录像带坏 C.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 D.太热 13. CAI的课件是属于( ) A.CBE软件 B.系统软件 C.游戏软件 D. 课本 14."发现学习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 ) A.自己发现规律 B.有所创造发明 C.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 D.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15.不属于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内容的选项是()A终结性测验分析 B 学习需要分析 C学习者分析 D 学习内容分析 16.不属于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 A学习者分析 B 学习风格 C年龄特征D信息加工分析 17.下面提供的关于教学设计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生、目标、策略、评价 B 教学媒体、学习需要分析、形成性分析、学习目标 C 测验、调查、教学形式、教学媒体 D 评价、决策、规划、教学内容 18.学生的特征分析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生的年龄、学历、初始能力 B 学习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学习风格 C 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兴趣 D 学生的社会环境、初始能力、一般特征 19.下述关于教学设计的提法中,错误的说法是()A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是关于人类学习心理的学习理论,及在其基础上建立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般教学理论和人类传播活动的科学理论 B从性质来讲,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规划,研究,决策性质的操作过程 C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建构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优化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D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不用总结性评价. 20. 多媒体组合教学就是( ) A.在一堂课中使用了不止一种媒体 B.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构成优化的教学媒体群 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教学过程优化 C.多种媒体同时对同一情景展示的课堂教学 D.必须是视听结合才行 21. 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下述说法 正确的是( ) A.教学目标完全不同于教学目的,两者无相互关系 B.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是类似的 1

现代教育理论

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没有离开教育的教学”命题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D.布鲁纳 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一语出自()。 A.《道德经》B.《孟子》C.《学记》D.《论语》 3、居于整个教育活动主导地位的是()。 A.教育手段 B.学生C.教材D.教师 4、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洛克B.斯金纳C.维果斯基D.马卡连科 5、我国古代最早比较系统的总结教育经验的论著是()。 A.《学记》B.《论语》C.《劝学》D.《进学解》 6、教育起源于()。 A.模仿B.本能C.社会生产劳动D.社会生活 7、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无意识的教育影响或学习经验属于()。 A.综合课程B.单一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8、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或原理的教学方式是()。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授 9、对班级教学最先作概括性论述的著作是()。 A.《人的教育》B.《爱弥儿》C.《大教学论》D.《教学与发展》 10、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各科教学B.班会C.社会实践活动D.时政学习 二、名词解释 1、课程 2、德育 3、学制 4、教学方法 5、陶冶教育法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论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试述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A 6.C 7.D 8.B 9.C 10.A 二、名词解释 1、课程——(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回答广义亦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2、德育——即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使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3、学制——即狭义的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5、陶冶教育法——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使受教者在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具有非强制性、隐蔽性,无意识性等特点。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答:教师是生产劳动力的劳动力,教师的劳动对象、手段、成果,各有其特殊性。教师的劳动特点表现为:(1)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更突出;(2)教师的劳动手段是“言传身教”,劳动的示范性强;(3)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四、论述题 1、答: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但各自又有相对独立性,分别完成不同的具体任务,是辩证统一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各育并举,和谐发展。 2、答:(l)一方面教育制约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又制约教育,这种教育和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人的发展的基本特性及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应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原理答案

哦现代教育原理01任务 一、名词解释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 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3.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4.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 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 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6.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 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终身教育: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 限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三、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 4.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理论,而系统科学理论是它的方法论基础. 7.被誉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典型代表是苏联赞可夫的"新教学体系",美国布鲁纳的_____教学论和联邦德国瓦根舍因的_____教学论. 8.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_____,动作技能,态度. 9.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10.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 11.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2.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3.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

14.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5.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6.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7.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 18.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9.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教育传播中,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是() A.教育传播模式 B.教育传播媒体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环境 2.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是() A.学习理论 B.教学理论 C.传播理论 D.系统科学 3.国外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的促进下兴起的. A.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发展 B.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发展 C.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发展 D.直观教育与媒体技术 4.校风和班风是属于教育传播活动中的() A.教育传播媒体 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系统

现代教育原理期末复习材料

201812《现代教育原理》(网考)期末复习材料 一、多选题 1.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ABCE)。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内容 D. 教育方针 E. 教育手段 2.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BCDE)。 A. 学会反思 B. 学会认知 C. 学会做事 D. 学会共同生活 E. 学会生存 3.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BCD)等方面。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 教案内容 D. 教案方法、教案设备 E. 教案组织形式 4. 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AD)。 A.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B. 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 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E.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5. 我国学生要学会(ABD)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改革所带来得变化。 A. 合作学习 B. 自主学习 C. 创造性学习 D. 研究性学习 E. 接受性学习 6.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如下多种智力的组合(ABDE)。 A. 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 B. 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 C. 解决问题的能力 D. 人际交往智力 E. 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7. 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ABC)。 A. 教案 B. 综合实践活动 C. 咨询与指导 D. 家庭教育 E. 社区教育 8. 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BDE) A. 教师中心 B. 儿童中心 C. 书本中心 D. 社会中心 E. 活动中心 9.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BDE)。 A. 无歧视原则 B. 保护儿童原则 C.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D.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10. 下列内容哪些属于社会教育的特点(BCDE)。 A. 系统性 B. 多样性 C. 群众性 D. 补偿性 E. 开放性 11. 赫尔巴特把教案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ACDE)。 A. 清楚(明了) B. 识记 C. 联合 D. 系统 E. 方法 12.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BCD)等方面。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 教案内容 D. 教案方法、教案设备 E. 教案组织形式 13. 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ABC)。 A. 社会教育 B. 学校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终身教育 E. 高等教育

现代教育思想试题及答案复习进程

现代教育思想试题及 答案

一、填空题(共4题,每空1分,共lo分) 1.素质教育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精神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2.教劳结合思想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就开始出现。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裕齐 (1746—1827)认为劳动和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劳动不仅能发展体力,并且能发展,形成人的道德,从事劳动的人能够形成一种信念,相信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3.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以及科学态度与精神等。 4.人们习惯于以1990年3月在泰国宗迪思(地名,音译)召开的“世界教育大会”作为全民教育思想正式产生的标志,并认为全民教育是90年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 二、筒答题(共4题,每题lo分,共40分) 1.试说明“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构。 2.概括科学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3.简述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乙简述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特征。 三、案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25分,共so分) 1.试分析下面这则案例,谈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案例材料] 班里转来了一位女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视,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笑了起来.因为那女孩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女孩惨白着腔象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丑的女稿当作了笑覆的资料。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手特别巧, 女孩是因为生过一场欠病才变成这样的,她的父亲也离家出走了。后来,老师通过让女孩办黑板报,让大家见识了她漂亮的美术宇和潇洒的图案设计,通过手工比赛,让同学发现了她精美的剪纸艺术,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和美的价值。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玖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险上终于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 2.请阅读下面这则案例,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和建议。 [案例材料) 上课铃响后,某班班主任刚准备上课,发现有几个在课间踢球的学生衣冠不整地跑进来,于是当众大声斥责说:“XX,你是体育委员,这个头带得好,请欣赏一下尊容,那德性!”不料,学生不服气地嘀咕了一声。老师问:“我说错了吗?”学生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什么·德性’?老师怎么骂人!”学生的反诘让老师大为难堪,为保住面子,老师放慢了语速,加重了语气 说:‘‘今天你违反了中学生行为规范中不得和老师顶嘴这一条,今天你带的什么头?扮演丁什么角色?你必须在全班检讨,挽回影响,我等着看你的表现尸然后不容分辩,又把其他几个学生训斥一通后宣布上课。

现代教育原理期末复习指导(精)

现代教育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现代教育原理期末考考试题型及所占分数比例为: 1.多项选择题约占16% 2.填空题约占10% 3.名词解释约占9% 4.简答题约占18% 5.论述题约占32% 6.实例分析题约占15%。 现代教育原理期末考试重点提示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的教育(1章 2.学校教育(1章 3.教育思想(1章 4.教育思潮(1章 5.教育观念(1章 6.教育方针(1章 7.教育政策(1章8.义务教育(2章 9.素质教育(2章10.教育目的(6章 11.课程标准(7章12.研究性学习(7章

13.教学(8章14.社区教育(9章 15.自我教育(11章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1章 2.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有哪些?(1章 3.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2章 4.终身教育的体系下学校教育面临哪些挑战?(2章 5.简述布鲁纳的教育思想。(3章 6.简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做中学”理论。(3章 7.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4章 8.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4章 9.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5章 10.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本质与核心。(6章 11.简述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新课程的特征。(7章 12.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7章 13.简述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新课程的特征。(7章 14.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7章 15.教学的任务。(8章 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师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10章

17.简述当代学生观。(11章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认识。(1章 2.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与特征的认识。(3章 3.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是什么?(4章 4.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5章 5.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对学会学习的思想内涵的认识。(6章 6.结合实例,论述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新的学习方式的特点。(7章 7.结合实例,论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7 章 8.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现代教学任务的理解。(8章 9.从教师的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出发,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提高教师的素 质?(10章 10.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谈谈教育者如何针对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11 章 11.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忽视人”的实际问题,论述什么是“尊重的教 育理念”?如何贯彻这种新型学生观?(11章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6分) 1、狭义教育 2、多元文化教育 3、教学 4、终身教育 二、判断题(20分) 1、墨翟主张"亲知、说之和闻之"三种途径结合() 2、近代教育出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 3、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4、教育是政治的附庸,没有任何独立性() 5、成人感加强、自我关注的加强,摆脱成人束缚的愿望强烈的是少年期() 6、课堂教学应由教师负责一切() 7、拉尔夫·泰勒是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8、布迪厄提出了文化资本、文化专断和符号暴力等概念() 9、教师职业不需要专门训练() 10、全球化引发的教育上的冲突主要是经济上的() 三、简答题(40分) 1、如何认识教育的产业化? 2、分析课程内容选择不同取向的特点。 3、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4、全球化对教育的要求。 四、论述题(24分) 1、评述各国终身教育的政策和实践? 答案 一 1、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前提下实施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对自己的文化及其它文化的处理方式和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 3、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4、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各种培训和教育,教育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应当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二、

1、对 2、对 3、对 4、错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10、错 三 1、"教育产业化"。 的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越来越体现出一定的经济属性某些教育机构也向产业的轨道靠拢。但是要看到教育与其他产业的不同。在目的上,教育产业的赢利是抽象的,主要反映在学校外,教育以育人为己任,追求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在功能上,教育主要是非生产性功能,如传播知识经验、灌输道德规范等,教育的效益也不能简单的用经济指标衡量。在产品的特殊性上,教育的产出是人的多方面素质的提高,不直接创造价值,培养出来的人进入生产过程,才能反映出它的经济价值,教育产品也不能作为商品交换。教育最根本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最突出的特点还在于对人身心的直接影响,不能进行产业化。 2、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一种,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认为教材的规定了知识传递的范围、程序和基本要求,知识的传递以教材为依据,所以课程的内容理所当然被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以凯洛夫的影响最大。把重点放在教材上,有利于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据可依,但教材以外在形式强加给学生,会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种,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做些什么,特别注重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会注重学生的外显活动,无法看到经验是如何发生的,忽视深层次的学习结构,偏离学习本质。 第三种,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强调决定学习的量与质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师和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景,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它一方面突破了外在强加,但由于只有学生自己知道经验的真正结果,故课程编制难度很大。 3、教育评价功能有诊断功能;改进和形成性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等等。答题时展开回答。 4、全球化会给教育带来什么变化呢? 第一,全球化的教育规范逐渐会得到确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教育对话会变得经常化。大至教育研究的规范方法,如何进行教育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小到学生学业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等都会越来越多的采用国际所公认的一些做法。 第二,教育成为解决全球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教育,让人们珍视和平,使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合作共同面对的南北关系、人权、毒品资源短缺等问题。 第三,教育上要求重新确立人才规格和教育目的转向,培养国际人,正在成为各个国家的人才战略和教育目标之一。教育目标在全球化之下,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必须发展尊重自由的能力和面对挑战的技能,尊重人的差异,文化遗产,培养在国家和国际范围内的团结和公平情感。 第四,全球化会引发教育上一系列的冲突。一是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矛盾,具体为教学手段,教育制度和国际先进思想价值体系与本土的冲突。二是传统与反传统的矛盾。三是教育内部发展不均衡带来的矛盾。四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的矛盾。 四

现代教育原理04任务形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8 道试题,共16 分。) 1. 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ABC )。 A. 社会教育 B. 学校教育 C. 家庭 教育 D. 终身教育 E. 高等教育 2. 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有:(ABD)。 A. 教师专业能力 B. 教师专业知识 C. 教师职业道德 D. 教师专业精神 E. 教师专业态度 3. 下列答案中哪些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BCDE )。 A. 全面性 B. 感染性 C. 权威 性 D. 终身性 E. 针对性 4. 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BDE ) A. 教师中心 B. 儿童中心 C. 书本中心 D. 社会中心 E. 活动中心 5. 道尔顿学校模式要求教师的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即(BCD )。 A. 平等 B. 自由 C. 合作 D. 时间预算 E. 集体讲授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是:(ABCDE )。 A. 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 B. 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新的工作方式 C. 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 D. 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 E. 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 要因素 7.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 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ABE )。 A. 无歧视原则 B. 保护儿童原则 C. 儿童权益最佳原则 D.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8. 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ACE ) A. 受教育的权利 B. 结社的权利 C. 受尊重的权利 D. 婚姻的权利 E. 安全的权利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15 分。) 1. 社会教育(狭义) 2. 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教师进行的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 或者答: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通称,是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组织的现代体制,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 3. 教师职业专业化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30 分。) 1. 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重要性有哪些 2. 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策略(或可能性)是什么? 答;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可能性:(1)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2)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3)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4)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规范。 3. 当代学生的时代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当代学生的主要特点有:(1)主体意识增强;(2)信息获得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20 分。) 1. 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点。 2.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促进教师在业内获得发展的(如果你是教师,则谈谈你是如何 在业内获得发展的)?要点: 学校领导(1)尊重教师,公平、公正,教育教师尊重学生,密切与学生家长关系(6分) (2)激励并创造条件,使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和业绩(5分) (3)关心、指导教师的目标追求(5分) 教师(1)尊重校领导、学生、家长(5)(2)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和业绩(6分) (3)不同时期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5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19 分。)

2012年现代教育原理期末复习材料

201112《现代教育原理》(网考)期末复习材料 一、多选题 1.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ABCE)。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内容 D. 教育方针 E. 教育手段 2.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BCDE)。 A. 学会反思 B. 学会认知 C. 学会做事 D. 学会共同生活 E. 学会生存 3.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BCD)等方面。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 教学内容 D.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E. 教学组织形式 4. 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AD)。 A.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B. 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 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E.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5. 我国学生要学会(ABD)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改革所带来得变化。 A. 合作学习 B. 自主学习 C. 创造性学习 D. 研究性学习 E. 接受性学习 6.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如下多种智力的组合(ABDE)。 A. 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 B. 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 C. 解决问题的能力 D. 人际交往智力 E. 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7. 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ABC)。 A. 教学 B. 综合实践活动 C. 咨询与指导 D. 家庭教育 E. 社区教育 8. 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BDE) A. 教师中心 B. 儿童中心 C. 书本中心 D. 社会中心 E. 活动中心 9.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BDE)。 A. 无歧视原则 B. 保护儿童原则 C.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D.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10. 下列内容哪些属于社会教育的特点(BCDE)。 A. 系统性 B. 多样性 C. 群众性 D. 补偿性 E. 开放性 11. 赫尔巴特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ACDE)。 A. 清楚(明了) B. 识记 C. 联合 D. 系统 E. 方法 12.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BCD)等方面。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 教学内容 D.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E. 教学组织形式 13. 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ABC)。 A. 社会教育 B. 学校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终身教育 E. 高等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知识

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学理论 主讲人:康厝中心小学谢祖润 21世纪是中国基础教育全面、彻底变革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主旋律。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已有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基础教育变革的根源与动力。 主体部分 主题1:现代教育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 21世纪的现代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知识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相对于依赖土地的农业经济和依赖于自然资源与资本的工业经济而言,摆脱了资源稀缺与效益递减的限制,具有无限增生的利润空间与尖端制控的优势,因而成为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是知识生产、分配、使用,其核心的特征是知识创新,而知识的创新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知识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二是进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于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多、更快、更准确地接受、析出、反馈信息,并且依赖于信息的传输,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教育等多种领域发展的节奏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接受和吸收处理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反思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与价值取向上的缺陷,系统知识的传授与掌握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上的缺陷,独立、封闭、单一、深奥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并列的缺陷,记忆、训练的接受学习等缺陷导致学生个性张扬不足,创新思维欠缺,应用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群体分化严重等痼疾,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实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是以联结教学与学习,反应教育取向的课程为切入口的。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

2019春现代教育原理网上作业以及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网上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 教育分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的教育,这种教育存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之中。其定义一般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定义为: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是服务的人。 2. 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4. 教育思想 是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 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 6.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7. 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返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答:(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四)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 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化教育。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9040+现代教育思想

成人教育(本科)《现代教育思想》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2012年12月修订 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考核学生对《现代教育思想》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教育思想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进行检查。 2、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的限选课程和开放教育专科教育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邢永富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现代教育思想》教材。 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现代教育思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现代教育思想》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教育思想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判断题(16%);简答题(36%);论述题(28%);案例分析题(20%)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导论 一、重点名词 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型的教育思想政策型的教育思想实践型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创新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教育思想的涵义。 2、现代教育思想的涵义。 3、现代教育思想的功能。

4、教育认识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5、现代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6、教育思想创新和教育观念更新的现实意义。 三、一般掌握 1、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构。 2、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的关系。 3、实践型教育思想。 5、教育思想创新。 第二章科教兴国教育思想 一、重点名词 科教兴国知识产业知识经济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简述科教兴国战略的涵义。 2、简述教育在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4、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5、“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谈谈你对于这句话的认识。 三、一般掌握 1、为什么说“教育是立国之本”? 2、为什么说“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3、举例说明: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4、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过程,对你加深科教兴国重要战略的认识有何启示? 第三章素质教育思想 一、重点名词 素质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教育质量教育质量观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简述素质的基本涵义。 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3、简述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特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