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 2.3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2.3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2.3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2.3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目标导航] 1.了解可逆反应的含义及其特征。2.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反应限度能发生改变。3.初步了解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4.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研中的作用。

一、化学反应的限度

1.可逆反应:

(1)概念: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征: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或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2.化学平衡状态

(1)建立过程:

如对于可逆反应2SO2+O2催化剂

△2SO3,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

通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其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如图所示。

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原因是反应物浓度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原因是生成物浓度为0。

②反应进行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逐渐减小,原因是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是逐渐增大,原因是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③反应一段时间(t1)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大小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2)概念:对于可逆反应,如果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不发生改变,当可逆反应

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是化学反应所能进行的最大限度。

(3)特征:

①等:v正=v逆≠0。

②动: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这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都依然在进行。

③定: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变: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一旦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点拨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如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程度相同,v(正)=v(逆),平衡不移动;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发生改变,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外界条件改变,使v(正)≠v(逆)。【议一议】

1.判断正误:

(1)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

(2)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

(3)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

(4)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

答案(1)√(2)√(3)√(4)×

二、反应条件的控制

1.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目的: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 (2)基本措施

①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物质的浓度、气体的压强、固体的表面积以及催化剂的合理使用等。

②改变可逆反应进行的限度:改变可逆反应体系的温度、物质的浓度、气体的压强等。 2.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1)煤燃烧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增大与空气中O 2的接触面积增大,煤粉燃烧更充分,反应速率快;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可以使煤粉充分燃烧,生成CO 2,放出更多的热量;若空气不足,会造成煤燃烧不完全,生成CO ,产生热量减少,且会造成污染。 (2)选择保温隔热且耐热的炉(灶)膛材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

(3)充分利用煤燃烧后的废气中的热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将燃烧后的废气通过热交换装置,供其他方面使用。 【议一议】

2.(1)有两个化学反应:2H 2+O 2=====点燃2H 2O ,2H 2O=====电解

2H 2↑+O 2↑,它们属于可逆反应吗?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正反应和逆反应是不是都停止了?

答案 (1)不是。可逆反应是在同一条件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以上两个反应是分别在点燃和电解两个不同条件下的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 (2)不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正反应和逆反应都仍然进行,只是正反应使反应物的减少量(生成物的增加量)与逆反应使反应物的增加量(生成物的减少量)相等,从表面看没有

一、化学平衡状态

【例1】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答案 A

解析①中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必消耗2n mol NO2,知v(正)=v(逆),所以①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②所描述的都是指正反应方向的速率,无法判断;③无论达到平衡与否,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④有色气体的颜色不变能够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因容器体积固定,密度是一个常数,所以⑤不能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容器的体积又固定,所以⑥⑦均能说明达到平衡。

规律总结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直接标志

(1)v(正)=v(逆)。

①同一种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②在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的不同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不同物质的生成(或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

①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②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2.间接标志

(1)反应体系中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

(2)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且无固体、液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

(3)对于反应混合物中存在有颜色变化的物质的可逆反应,若体系中颜色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4)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5)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变式训练1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I2(g)2HI(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同时就有n mol HI生成

B.单位时间内有n mol H2生成,同时就有n mol I2生成

C.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1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H—I键断裂

答案 D

解析选项A,生成H2是逆反应,生成HI是正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关

系,如果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生成n mol H 2的同时应有2 n mol HI 生成,因此A 选项并没有达到化学平衡。选项B ,生成H 2和生成I 2均是逆反应,没有说明正反应速率,且不管平衡是否建立,只要反应进行,生成H 2和I 2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1∶1。因此B 选项并不一定达到化学平衡。选项C ,该反应前后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从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压强就一直保持不变,故气体总的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选项D ,断裂H —H 键是正反应,断裂H —I 键是逆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断裂1个H —H 键的同时,有2个H —I 键断裂,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因此D 选项一定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二、有关化学平衡的简单计算

【例2】 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n (Y)=n (Z),则Y 的转化率

为( ) A.a +b

5×100% B.2(a +b )

5b

×100% C.

2(a +b )5×100% D.a +b

5a

×100% 答案 B

解析 设反应达平衡时消耗Y 物质的量为x 。则: X + 2Y

2Z

起始量/mol a b 0 转变量/mol x

2 x x

平衡量/mol a -x

2 b -x x

依题意可得:? ?

?

??

a -x 2+(

b -x )=x

x =

2(a +b )

5

mol

Y 的转化率为:2(a +b )

5b ×100%=2(a +b )

5b ×100%,选B 。

规律总结

解答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题时,一般需要写出化学方程式,列出起始量、变化量及平衡量,再根据题设其他条件和定律列方程求解。如: m A(g)+n B(g)

p C(g)+q D(g)

起始/mol a b 0 0 转化/mol mx nx px qx 平衡/mol a -mx b -nx px qx (1)关于反应物转化率的计算

A 的转化率=A 的转化量

A 的起始量×100%(计算式中A 的量可以指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质量、浓度、

体积等)

(2)关于某组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A 的体积分数=体系中A 的物质的量

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

×100%

注意 ①转化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②这里a 、b 可指物质的量、浓度、体积等;③对反应物:平衡时的量=起始的量-转化的量;对生成物:平衡时的量=起始的量+转化的量。同时要注意差量法、守恒法等简单计算方法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变式训练2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 mol N 2和8 mol H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 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 A .5% B .10% C .15% D .20% 答案 C

解析 达到平衡时,H 2转化的物质的量为8 mol×25%=2 mol 。在一定条件下,N 2与H 2

发生反应:

N 2+3H 2一定条件

2NH 3

起始物质的量/mol 2 8 0 转化物质的量/mol 23 2 43

平衡物质的量/mol 43 6 4

3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4

3

mol 43 mol +6 mol +43

mol ×100%≈15%。

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特征是

( )

A .反应停止了

B .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为0

C .正、逆反应都还在进行

D .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且不为0 答案 D

2.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反应X 2(g)+Y 2(g)2XY(g)已达到平衡的是

( )

A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C .XY 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

D .X 2和Y 2的消耗速率相等

答案 C

解析该反应的特点:一是可逆反应;二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根据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推断,该反应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总压强是不变的,A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同理推断,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B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X2和Y2的化学计量数相等且均为反应物,其消耗速率始终相等。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这个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C.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2 mol SO2与1 mol O2反应生成2 mol SO3

D.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来改变

答案 C

解析对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A、B项正确;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无论怎样控制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即2 mol SO2与1 mol O2反应不会生成2 mol SO3,C项错;化学反应的限度可通过改变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来改变,D项正确。

4.(双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燃烧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更低

答案AD

解析化石燃料只有在适当的温度和有足量氧气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充分燃烧,化石燃料不经处理直接燃烧可产生CO、SO2等有害气体。化石燃料(煤)经深加工后变为气体燃料,不仅减少SO2的排放,而且能提高燃烧效率,所以A、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AD。

5.将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碘蒸气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g)+I2(g)2HI(g)(正反应放热),反应经过5分钟测得碘化氢的浓度为0.5 mol·L-1,碘蒸气的浓度为0.25 mol·L-1。请填写以下空白:

(1)v(HI)=________;v(H2)=________;氢气的起始浓度=________。

(2)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则平衡浓度c(HI)、c(I2)、c(H2)的关系是______(填“相等”、“2∶1∶1”或“均为恒量”)。

答案(1)0.1 mol·L-1·min-10.05 mol·L-1·min-10.5 mol·L-1(2)均为恒量

[经典基础题]

题组1 控制反应条件

1.煤本身是可燃物质,但是块状的煤用明火靠近都不燃烧,而当煤变为粉末状态时,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即迅速爆炸,其原因是( )

A.粉末状态的煤比块状煤的着火点低

B.粉末状态的煤比块状煤放出的热量多

C.粉末状态的煤比块状煤的总表面积大

D.粉末状态的煤呈气态,属于可燃性气体

答案 C

解析煤变为粉末状态时,总表面积大,与空气中的氧气密切接触时,一旦遇见火源,

便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反应中可判断为可逆反应的是(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受热分解生成氢气和氯气

B.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氨气,同时氨气又分解为氮气和氢气

C.单质溴可以置换出碘,氯气又可以置换出溴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可分解为盐酸和氧气

答案 B

题组2 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状态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可能不同

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

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来改变反应的限度

D.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便停止不再进行

答案CD

解析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会有所不同。限度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浓度等条件来改变,但时间对化学反应的限度没有影响,因为反应达到限度后,正、逆反应速率均已相等(但不为零),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

4.在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和SO2,发生反应:NO2+SO2NO +SO3,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NO2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C.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等于反应开始时NO2和SO2的总物质的量

D.SO2、NO2、NO、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答案 C

解析题中没有给出各物质的投料情况,NO2、SO2和SO3的量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A、B、D项错;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等于反应开始时NO2和SO2的总物质的量,C项正确。

题组3 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

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A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2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2∶3∶2

答案 C

解析A项,A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都表示逆反应速率;B项,不管反应是否平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的同时一定生成3n mol B,即v(正)不一定等于v(逆);A、B、C的浓度不再变化,表明已达到平衡状态;但平衡状态时A、B、C的分子数之比不一定为2∶3∶2,故D不正确。

6.下列说法可充分说明P(g)+Q(g)S(g)+R(g)在恒温下,某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A.容器里P、Q、R、S四种物质共存

B.容器里Q、R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压强、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内同时生成n mol P和n mol S

答案BD

解析由化学平衡特征可知,B即“定”的直接判断;D即“等”v(正)=v(逆)。

7.一定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⑧A、

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A.②⑧B.④⑦C.①③D.⑤⑥

答案 A

解析关于平衡状态的判断,一定要根据实际反应分析选项,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只有在平衡状态下具备的性质才能作为“标志”。本题中的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可逆反应。②在反应过程中的任意时刻都符合。⑧可能是平衡状态,也可能不是平衡状态。

题组3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8.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平衡时,X、Y、Z浓度分别为0.1 mo l·L-1、0.3 mol·L-1和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①c1∶c2=1∶3②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2∶3

③X和Y的转化率不相等④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 分析浓度变化关系:X(g)+3Y(g)

2Z(g)

c 起始/(mol·L -1) c 1 c 2 c 3 c 平衡/(mol·L -1) 0.1 0.3 0.08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所以反应中X 和Y 必然以1∶3消耗,因为达平衡时X 和Y 浓度之比为1∶3,故c 1∶c 2=1∶3,①正确;平衡时Y 和Z 的生成速率之比应该和化学方程式对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故Y 和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②错误;由于起始时反应物是按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之比配料,故X 和Y 转化率相等,③错误;运用极限法,假设Z 完全转化为反应物,c 1的极限值为0.14 mol·L -1

,而题设c 1>0,反应又是可逆的,故④也正确。 9.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N 2(g)+3H 2(g)

2NH 3(g),起始时,充入的N 2和H 2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3.0 mol 和6.0 mol ,平衡时生成NH 3的物质的量是2.4 mol 。已知容器的容积为5.0 L ,试求: (1)H 2的转化率是________。

(2)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 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 答案 (1)60% (2)27.3% 解析

N 2 + 3H 2

2NH 3

起始 3.0 mol 6.0 mol 0 mol 转化 1.2 mol 3.6 mol 2.4 mol 平衡 1.8 mol 2.4 mol 2.4 mol (1)H 2的转化率=3.6 mol 6.0 mol

×100%=60%。

(2)N 2的体积分数= 1.8 mol

(1.8+2.4+2.4)mol ×100%≈27.3%。

[能力提升题]

10.已知:①工业上合成氨:N 2+3H 2

2NH 3的反应为可逆

反应;②铁触媒是合成氨反应的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加快合成氨的正、逆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合成氨反应的限度;③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合成氨反应的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上述合成氨反应进行到________时刻达到最大反应限度。

(2)t 3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了铁触媒,请你在图中画出t 3后的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答案 (1)t 2 (2)

11.在某一容积为5 L 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 的CO

和0.2 mol 的H 2O(g),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O(g)+H 2O(g)

催化剂

高温CO 2(g)+H 2(g),

反应放出热量。反应中CO 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1)根据图中数据,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 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反应平衡时c (H 2)=________。

(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______(填序号)。 ①CO 减小的化学反应速率和CO 2减小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②CO 、H 2O 、CO 2、H 2的浓度都相等 ③CO 、H 2O 、CO 2、H 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④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答案 (1)0.003 mol·L -1

·min -1

0.03 mol·L -1

(2)①③

解析 (1)由图可知10 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所以v (CO)=Δc (CO )Δt =0.03 mol ·L

-1

10 min =

0.003 mol·L -1

·min -1

,反应时转化的浓度之比=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Δc (H 2)=Δc (CO)=0.03 mol·L -1

(2)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一定,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CO 减小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O 2减小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逆反应速率,所以选①③。

12.在2 L 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 2(g)2NO 2(g)体系中,n (NO)随时间

的变化如表:

(1)下图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 2表示从0~2 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________。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 .v (NO 2)=2v (O 2)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 逆(NO)=2v 正(O 2) d .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3)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下列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 a .及时分离出NO 2气体 b .适当升高温度 c .增大O 2的浓度 d .选择高效催化剂 答案 (1)b 1.5×10-3

mol ·(L·s)-1

(2)bc (3)bcd

解析 (1)NO 2的起始浓度为c (NO 2)=0,2 s 时c (NO 2)可根据图表中n (NO)的变化量求解,

c (NO 2)=

0.02-0.0082

mol ·L -1=0.006 mol·L -1

,故答案选b 。由图表可求0~2 s 内v (NO)=

0.02-0.0082×2

mol ·(L·s)-1=0.003 m ol·(L·s)-1,故v (O 2)=1.5×10-3

mol ·(L·s)

-1

(2)a :在任意状态下,都存在v (NO 2)=2v (O 2)这样的速率关系,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故a 错。

b :因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故压强不变可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

c :由v 逆(NO)=2v 正(O 2),可推出v 逆(NO)=v 正(NO),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

d :由于平衡体系中全是气体,容器体积固定,故任意状态下密度不变,故d 错。

(3)及时分离出NO2气体,只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不能增大反应速率,故a错;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适当升高温度,虽使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增大O2的浓度既能增大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催化剂只能增大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故d错。

文言文客观题答题技巧(上)

课堂笔记第八讲 文言文客观题答题技巧(上)

例题精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 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 ..,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 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与匈奴大小..,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 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 A. 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 广之将兵 ..,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 广结发 ..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秦亦不以.城予赵 B.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 既.出塞,出东道既.克,公问其故 D.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理解:李广的一百骑兵都十分恐惧,想策马逃跑。 B.士以此爱乐为用 理解:士卒们因此乐于为他效力 C.其李将军之谓也 理解:这是李将军说的话吧

学而思60课时学完高中物理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1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1-17讲·教师版 一、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 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2.元电荷:191.610C e -=?,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 3.电荷守恒定律 (1)物体有三种起电方式,分别是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③感应起电. (2)电荷守恒定律 ①内容: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总量不变. ②意义: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定律,既适用于宏观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系统. 4.点电荷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若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尺寸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大 小和形状对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2)点电荷只具有相对意义,能看做点电荷的物体不一定很小,另外,对点电荷的带电量不作限制. 5.正确区分几种电荷的概念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3)元电荷:电荷量为191.610C -?的电荷叫做元电荷.质子和电子均带元电荷电量,但其内部的夸 克带电量可以比元电荷小. (4)场源电荷: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我们把产生电场的电荷叫做场源电荷. (5)试探电荷(检验电荷):研究电场的一个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放入一个带电量很小的点电荷,考 查其受力情况和能量情况,这样的电荷叫做试探电荷或检验电荷. 二、库伦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两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122Q Q F k r =,F 叫库伦力或静电力,也叫电场力.F 可以是引力,也可以是斥力,k 是静电 力恒量,其数值与单位的选取有关,公式中各量都取国际单位制单位时,922910N m /C k =??. 3.适用条件:①真空;②点电荷. 4.理解和应用库伦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库伦力具有力的一切性质,相互作用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2)在使用公式122Q Q F k r =时,12Q Q 、可只代入绝对值计算库伦力的大小,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根据 第11讲 电场力 知识点睛

0616化学反应工程知识点

化学反应工程知识点 —郭锴主编 1、化学反应工程学不仅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即化学反应动力学,而且着重研究传递过程对宏观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不同类型反应器的特点及其与化学反应结果之间的关系。 2、任何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都可以概括为原料的预处理、化学反应过程和产物的后处理这三个部分,而化学反应过程是整个化工生产的核心。 3.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对复杂的、难以用数学全面描述的客观实体,人为地做某些假定,设想出一个简化模型,并通过对简化模型的数学求解,达到利用简单数学方程描述复杂物理过程的目的。模型必须具有等效性,而且要与被描述的实体的那一方面的特性相似;模型必须进行合理简化,简化模型既要反映客观实体,又有便于数学求解和使用。 4.反应器按型式来分类可以分为管式反应器、槽式反应器(釜式反应器)和塔式反应器。 5反应器按传热条件分类,分为等温反应器、绝热反应器和非等温非绝热反应器。 第一章 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 1、目前普遍使用关键组分A 的转化率来描述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其定义为:0 0A A A A A A n n n x -==组分的起始量组分量转化了的 2、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严格定义)为单位反应体系内反应程度随时

间的变化率。其数学表达式为dt d V r ξ1=。 3、对于反应D C B A 432+=+,反应物A 的消耗速率表达式为dt dn V r A A 1-=-;反应产物C 的生成速率表达式为:dt dn V r C C 1= 4.反应动力学方程:定量描述反应速率与影响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式称为反应动力学方程。大量的实验表明,均相反应的速率是反应物系的组成、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5.阿累尼乌斯关系式为RT E C C e k k -=0,其中活化能反应了反应速率对温 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6、半衰期:是指转化率从0变为50%所需时间为该反应的半衰期。 7、反应器的开发大致有下述三个任务:①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②结合动力学和反应器两方面特性来确定操作方式和优化操条件;③根据给定的产量对反应装置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反应器的几何尺寸并进行评价。 8.在停留时间相同的物料之间的均匀化过程,称之为简单混合。而停留时间不同的物料之间的均匀化过程,称之为返混。 9.根据返混情况不同反应器被分为以下类型:间歇反应器、理想置换反应器(又称平推流反应器或活塞流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又称为连续操作的充分搅拌槽式反应器)。 10.反应器设计计算所涉及的基础方程式就是动力学方程式、物料衡算方程式和热量衡算方程式,其中物料衡算所针对的具体体系称为体积元。 11、停留时间又称接触时间,用于连续流动反应器,指流体微元从反

高中物理_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超重与失重》是一节应用牛顿三个定律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应用课。我深入研读了教材和新课程理念,最终确立了本课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而是先利用一个午休时间带领全体学生亲自到电梯中去体验超重与失重。在体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各小组整理和记录数据,课上展示记录结果。 课堂以展示各小组观察记录的数据引入,带领学生回忆电梯现场,并观察和总结当时的困惑。教师及时评价。 在数据及回忆的基础上总结学生的困惑,教师加以精练,提出四个问题: 1、读数有时大有时小,难道我的体重在变化吗? 2、如果我的体重没变化,那么体重秤直接测量的还是我受的重力吗? 3、体重秤直接测量的如果不是我受的重力,那么它直接测量的是什么力呢? 4、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体重秤读数的变化呢? 本节课就以这四个问题为主线,在对四个问题的解决中展开教学,利用类比、反证、定性分析、定量推理等多种方式,得出超重、失重概念;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得出新知识;总结新规律。再利用新规律解释新现象,利用体验、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影音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一次:“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到科技,到社会”的探究过程。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和科学素养培养。 《超重和失重》学情分析 1、学生学完牛顿三定律的理论知识,但尚缺乏实际的应用,对 定律的理解上还比较粗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利于学生的理解消化。 2、我校学生在济南市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初中基础相对薄弱, 自主探究的方式对我校学生来说稍显困难,教师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做好方法指导。

高二的打算要有计划

高二的打算要有计划 上到高二是时候要写写学习计划范文了,写范文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篇优秀范文,希望给大家写范文同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二上学期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一】 主要特点:有目的以及针对性、高效。 适用时间:高二 一、预习 1、方法:先看基本知识点,把教材读完,然后写教材的题,一时间不理解的记到笔记本上。 2、语文、英语不用预习,化学课堂上预习,其余的有时间才预习(物理优先预习)。 二、上课 1、方法:新课、讲题都认真听。将知识标题记到笔记本上,罗列成表,特别记下老师强调的细节(概括性记下),课后总结反思。(针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2、上数学、物理、生物(这科有时可以和化学的方法一样)、英语课时紧跟课堂节奏,老师叫怎样就怎样,语文课随意。 3、上化学课时自己先预习教科书,有时间再写题,如果有重要补充就听课。 4、上副科课的时候若有未改的重要错题,则改到错题本上,没有的话做作业或听课皆可。 三、课后 1、课间及时总结反思,总结的方法:浏览每一个笔记本上的小标题,分析掌握程度(一般是在心里想,偶尔用笔写写),以百分数来表示,中午则吃了饭过后再总结。 2、总结耗时1到10分钟不等,有剩余时间便到处晃荡晃荡。 四、自习 1、中午自习40分钟,晚自习下了过后打球到22:20,晚上22:50-00:00继续自习,其中花个20分钟左右来反思总结,记录到日记本上。

2、尽量在晚自习结束前做完当天作业并订正,然后回寝室写额外的题(数学或物理)。 3、晚上反思总结的内容:当天每一科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掌握情况、当天的学习状态以及效果,与计划相差多少、第二天的简单计划以及目标。 4、做作业时,保证懂了的情况下,做得越快越好,给自己时间限制。 高二上学期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二】 过一年高中生活的适应与磨合,学生已经较好地融入到了高中的班级。 高一一年有收获、有不足,也基本固定了自己在班级、学校所扮演的角色。 而新学期刚开始,大多同学更有对新一学年的展望。但是同时,部分高二学生对... 过一年高中生活的适应与磨合,学生已经较好地融入到了高中的班级。 高一一年有收获、有不足,也基本固定了自己在班级、学校所扮演的角色。 而新学期刚开始,大多同学更有对新一学年的展望。 但是同时,部分高二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日渐熟悉也造成了第二年的学习生活的倦怠。高二是积累、细水长流的一年,还是应以厚积为主,以备高三的薄发。 阶段目标: 1、调整高一时定的计划,使之更适合自己的高二生活。 2、遵守学校行为规范,更好地在班级中发光发热。 3、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特别是高一时感兴趣却没能参加的社团、志愿者服务等,在高三之前,完成自己的目标。 4、有针对性地选好选修课,有必要结合自己的选科志愿进行选择。 学习计划: 1、语文:讲解暑期练习卷、布置整一学期的常规任务,完成部分的新课文教学,要求背诵一定的古文、现代文篇目。 1、理科(可一细化为某一门学科)以上新课为主,会有大量的新概念、新知识需要学习,能弄清楚概念的,熟练运用公式解题。 2、外语:英语课以牛津英语书为主,配以新世纪版教材。要求背诵课文,积累词汇,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写作服务。 3、其他学科:新增有地理、另外艺术、生物、政治等会使这一阶段的学习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教案)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 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教学时应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为主线,以合成氨知识为中心,结合工业 生产的实际情况,将知识串联、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2. 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知识的实际应 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合成氨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 2. 通过合成氨前景的展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引入]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想不想当老板? (为什么想当老板?) [板书] 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学生活动] 了解学习目标,内容框架 [提问] 1. 在化学必修—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呢? 2. 合成氨反应的特点? 3. 选择生产条件的目的是什么? 4. 选择生产条件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1 原理:N 2 + 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 反应特点:①可逆反应 ②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正反应气体体积缩小 3尽可能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产物产率 4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生活动] 请根据正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析298K下合成氨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只需要估算即可) [知识回顾] 运用所学有关知识填写下表: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温度 压强 催化剂 浓度 [教师引导并总结] 请同学们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利用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分析什么条件有利于

60课时学完高中物理讲义

60课时学完高中物理讲义 一、电荷、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 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2.元电荷:191.610C e-=?,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 3.电荷守恒定律 (1物体有三种起电方式,分别是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③感应起电.(2电荷守 恒定律 ①内容: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总量不变. ②意义: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定律,既适用于宏观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系统. 4.点电荷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若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尺寸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大 小和形状对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2点电荷只具有相对意义,能看做点电荷的物体不一定很小,另外,对点电荷的带电量不作限制.5.正确区分几种电荷的概念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3元电荷:电荷量为191.610C-?的电荷叫做元电荷.质子和电子均带元电荷电量,但其内部的夸 克带电量可以比元电荷小. (4场源电荷: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我们把产生电场的电荷叫做场源电荷. (5试探电荷(检验电荷:研究电场的一个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放入一个带电量很小的点电荷,考 查其受力情况和能量情况,这样的电荷叫做试探电荷或检验电荷. 二、库伦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两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122Q Q F k r =,F叫库伦力或静电力,也叫电场力.F可以是引力,也可以是斥力,k是静电 力恒量,其数值与单位的选取有关,公式中各量都取国际单位制单位时,922910N m/C k=??.3.适用条件:①真空;②点电荷.4.理解和应用库伦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库伦力具有力的一切性质,相互作用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2在使用公式122Q Q F k r =时,12Q Q、可只代入绝对值计算库伦力的大小,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根据

高中物理第三章磁场3.1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选修3_1

磁现象和磁场 一、设计思想 1.设计思想: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形成对磁现象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 2.理论依据:探究教学理论、《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和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 3.设计特色:本节课是以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为主的探究教学,充分重视情景、问题、体验、合作、自主、交流,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的过程。还要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既有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又有教师的演示过程,实验手段多样。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动手、动脑和发挥才智的天地。另外本设计注意应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三、学情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极光、太阳风暴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四、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提高课堂的 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五、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六、教学难点:磁场的物质性和基本性质。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手机,发电机模型,磁铁,小磁针,回形针,电源,导线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云课堂核心理念:整合资源教自主合作学教师点拨导当堂分层练云课堂导学案....据此设计配套课件

E 、日清测试卷(分ABC 三个等级,时值约20分钟) 基础巩固(A ) 1、可逆反应H 2(g) + I 2(g) 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 、H 2、I 2、HI 的浓度相等 B 、H 2、I 2、HI 的浓度保持不变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2(g) + B 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 2同时生成nmolAB B 、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 的同时生成nmolB 2 D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 2的同时生成nmolB 2 3、对于反应N 2 + 3H 2 2NH 3,下列说法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υ(N 2生成)=υ(N 2消耗), ②N 2、H 2、NH 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③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NH 3,同时消耗1molN 2,④N 2、H 2、NH 3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 )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对于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 2足够长时间后18 O 原子存在于 ( ) A 、只存在于O 2中 B 、只存在于SO 3和O 2中 C 、只存在于SO 2和O 2中 D 、存在于SO 2、SO 3和O 2中 能力提升(B ) 5、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 ) ①提高燃料的着火点 ②降底燃料的着火点 ③将固体燃料粉碎 ④将液体燃料雾化 ⑤将煤气化处理 ⑥通入适量的空气 A 、①③④⑤ B 、②③⑤⑥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 6、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 2HI H 2 + I 2 (g )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① 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 H 2,同时生成amolHI ② 一个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 —I 键断裂 ③ HI 的体积分数与I 2(g )的体积分数相等 ④ 反应速率 VH 2 = VI 2 = 1/2VHI 催化剂 高温催化剂 高温

高中物理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与质量也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半定量地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设计进行实验。 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能根据数据结果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3.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难点】 1.在老师引导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2.实验的操作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车(20辆,每辆车上贴上质量为200g,贴上“参照车”与“实验车”字样),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20个),一次性小塑料口杯及棉线套(20个,质量可忽略),50g规格钩码10盒(每盒10个),托盘天平砝码20盒,刻度尺(米尺),线绳若干,铁文件夹10个,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系统一套,计算器。 【教学要求】 上课地点为实验室,共分成10组,五个学生一组,每组男、女生都要有,选出组长一名。每组桌上贴上组号,每个学生发学案一张,每组同学带课本,计算器,铅笔。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探究实验方案,第2课时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第1课时: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问题1:本节课研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跟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先猜一猜加速度大小跟什么有关? 教师注意:学生可能猜出质量和力以外的因素,教师引导或告之本节课只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问题2:请同学们猜一猜加速度与力、质量有什么关系,列举出实例。 如果学生说不出实例,教师可以列举以下典型的例子:绿灯亮后,摩托车先冲出,然后小轿车,最后载重货车,说明质量大加速度小;方程式赛车的发动机功率大,启动快,加速度大,说明力大加速度大。

化学反应的限度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

化学反应的限度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限度 B.当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反应限度时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C.当某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了反应限度 D.当某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 【答案】 B 2.(2015·河南省内黄县一中分校高一下学期月考)在密闭容器中进行X2(g)+ 2Y2(g)Z(g)的反应,X2、Y2、Z的起始浓度依次为0.2 mol/L、0.3 mol/L、0.3 mol/L,当反应达到其最大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的是( ) A.c(Z)=0.45 mol/L B.c(X2)=0.3 mol/L c(Z)=0.1 mol/L C.c(X2)=0.5 mol/L D.c(Y2)=0.5 mol/L 【解析】A.如果c(Z)=0.45 mol/L,则相应消耗0.3 mol/L的Y2,但Y2的起始浓度是0.3 mol/L,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A错误;B.如果c(X2)=0.3 mol/L,则相应于消耗0.1 mol/L的Z,则剩余Z是0.2 mol/L,B错误;C.如果c(X2)=0.5 mol/L,则需要消耗0.3 mol/L的Z,反应是可逆反应,则Z的浓度不可能为0,C错误;D.如果c(Y2)=0.5 mol/L,则需要消耗0.1 mol/L的Z,剩余0.2 mol/L的Z,所以D正确,答案选D。 【答案】 D 3.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体积不变)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到3分钟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10分钟后容器中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3 min前v(正)>v(逆),3 min后v(正)<v(逆) 【解析】A.进行到3分钟时,物质的浓度仍然是变化的,则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不相等,A错误;B.10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容器中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B正确;C.达

人教版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二优化作业: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SO2+Br2+2H2O H2SO4+2HBr与2HBr+H2SO4(浓)Br2+SO2↑+2H2O互为可逆反应 B.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C.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解析:理解好可逆反应定义中的“同一条件下”“同时”“正、逆两个方向”等关键字眼。 答案: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可生成2 mol NH3 B.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就达到了这一条件下的最大限度 C.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均增大 D.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原平衡状态不会被破坏 解析:N2与H2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 N2与3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A项错;压强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因素,但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反应,必须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才适合,C不正确;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该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如果条件改变,平衡将发生移动,D项不正确。 答案:B 3.工业炼铁是在高炉中进行的,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①2C+O22CO;②Fe2O3+3CO2Fe+3CO2。该炼铁工艺中,焦炭的实际用量远远高于 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要的量。其主要原因是() A.CO过量 B.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 C.炼铁高炉的高度不够 D.反应①②都有一定限度 解析:研究表明,反应①②都是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反应①中的碳和反应②中的CO 不能完全转化,致使焦炭的实际用量远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要的量。 答案:D 4.(2013·广东珠海高一检测)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c(N2)∶c(H2)∶c(NH3)=1∶3∶2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 D.单位时间里每生成1 mol N2,同时消耗2 mol NH3 解析: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实质是v正=v逆≠0,体现在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分数)不再改变,而与各组分的浓度比例无关。D中,单位时间里每生成1 mol N2,同时生成2 mol NH3,就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A 5.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

2019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时作业

2019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③ ①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②减少SO 2 减少有毒的CO产生,避免污染空气④减少CO 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 2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的产生,过【解析】煤块粉碎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脱硫是为了减少SO 2 量空气是为了减少CO的产生。 【答案】 A 2.下列反应中可判断为可逆反应的是(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受热分解生成氢气和氯气 B.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氨气,同时氨气又分解为氮气和氢气 C.单质溴可以置换出碘,氯气又可以置换出溴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可分解为盐酸和氧气 【答案】 B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A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2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2∶3∶2 【解析】A项,A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都表示逆反应速率;B项,不管反应是否

平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的同时一定生成3n mol B,即v正不一定等于v逆;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表明已达到平衡状态;但平衡状态时A、B、C的分子数之比不一定为2∶3∶2,D不正确。 【答案】 C 4.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已经停止 C.v正(NO)=v正(CO2)时,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解析】升温,无论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反应速率均加快,A项错误;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即反应没有停止,B项错误;C项中给出的两个反应速率表示的方向均为正反应方向,没有逆反应方向,故不能用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C项错误;由于CO和CO2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故当两者同时消耗的量相等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D项正确。 【答案】 D 5.在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和SO2,发生反应:NO2+SO2NO+SO3,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NO2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C.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等于反应开始时NO2和SO2的总物质的量 D.SO2、NO2、NO、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解析】题中没有给出各物质的投料情况,NO2、SO2和SO3的量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A、B、D错;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等于反应开始时NO2和SO2的总物质的量,C正确。 【答案】 C 6.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反应X2(g)+Y2(g)2XY(g)已达到平衡的是( ) A.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C.XY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 D.X2和Y2的消耗速率相等 【解析】该反应的特点:一是可逆反应;二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根据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推断,该反应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总压强是不变的,A不能说明该反

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训练(十五)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第1课时)(含解析)鲁科版必

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训练(十五)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第1课时)(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课时跟踪训练(十五)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第1课时) A级—学考达标 1.在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时,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结点拉到某一确定的点O,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整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结点拉到O点 D.实验中,把结点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解析:选B 本实验的注意事项中有严格的要求,O点不允许随便移动,A错误;一个弹簧测力计达到最大量程,再通过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到O点时,前一个弹簧测力计可能超过最大量程,造成损坏或读数不准,C错误;合力是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求出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故D错误;只有B项是符合实验要求的。 2.如图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作用在水平橡皮筋上,使之沿水平方向伸长到一定长度;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该橡皮筋,使之沿水平方向伸长到相同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是F1、F2的合力 B.F1、F2的大小之和等于F C.若保持甲中的橡皮筋在图示位置,可以只改变图中F1的大小,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 D.若保持甲中的橡皮筋在图示位置,可以只改变图中F2的大小,F2的方向和F1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 解析:选A 本题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产生了相同的形变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表示 B.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由时间单位和浓度单位决定 D.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 2.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 -1 ,经过 4 min 后,它的浓度变成了 -1 ,·则在2.0 mol L· 1.68 mol L 这 4 min 内它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1-1-1 A.0.2 mol L··min B.0.1 mol L··min -1-1-1-1 C.0.04 mol L··min D.0.08 mol L··min 3.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 -1 10 s 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 0.6 mol L·。若不考虑反应 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 s 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02 mol (L··s)-1 B.1.8 mol (L··s)-1 C.1.2 mol (L··min) -1 D.0.18 mol (L··s)-1 4.把石灰石浸入盐酸中,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 加大盐酸用量 B.增大盐酸浓度 C.粉碎石灰石 D. 增大体系压强 5.NO 和 CO 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能缓慢反应生成N2和 CO2,对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降低压强能增大反应速率 B.使用适当的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应速率 D.增大压强对该反应速率无影响

化学反应发生条件

①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除Ag、Pt、Au外的金属,一般都可以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反应就越剧烈。金属氧化物大多是碱性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水→可溶性碱 可溶性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K2O、Na2O、BaO都能跟水反应。Ca(OH)2微溶于水,它对应的CaO也能与水反应。其余的碱性氧化物一般与水不反应或不易反应。 ③碱→碱性氧化物+水 不溶性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一般可分解为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碱中的金属越不活泼,则该碱越容易分解。 ④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除F2、CI2、Br2、I2外的非金属一般都可直接与O2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是酸性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 除不溶性的SiO2外,常见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 ⑥含氧酸→酸性氧化物+水 在一定条件下,含氧酸分解可生成酸性氧化物(酸酐)和水 ⑦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此处的非金属H2、O2 除外。当金属越活泼,非金属也越活泼时,反应就越容易进行。 ⑧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强酸(H2SO4、HNO3)的酸酐与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其余的需要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⑨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强酸(H2SO4、HNO3、HCI)可与所有碱性氧化物反应,弱酸(H2CO3、H2S等)只能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反应。 ⑩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酸性氧化物在一般条件下都可与强碱溶液反应,但SiO2与NaOH固体(或KOH 固体)需在强热条件下才发生反应。 ⑾酸+碱→盐+水 参加反应的酸和碱至少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 ⑿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参加反应的碱和盐必须都能溶于水,同时生成物必须有难溶物或者易挥发的碱(NH3·H2O) ⒀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酸和盐反应的前提条件比较复杂,在现阶段应掌握以下几点: 这里所说的酸和盐的反应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与盐才能发生反应。 如果反应物中的盐是难溶的,那么生成物必须都是可溶的,否则反应将不能继续进行。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CO2时,只能选用盐酸而不能用硫酸,就是这个道理。 必须掌握弱酸盐(如Na2CO3、CaCO3)跟强酸HCI、H2SO4、HNO3的反应,和生成BaSO4、AgCI的反应。 ⒁盐+盐→另两种盐 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必须都能溶于水,若生成物中有一种是难溶性的盐时,则反应可以进行。 ⒂金属+酸→盐+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从酸溶液中把氢置换出来。 这里的酸主要是指盐酸 和稀硫酸。浓硫酸和硝酸因有强氧化性,跟金属反应时不会生成氢气,而是生成盐、水、和 其他气体。

反应条件是高温的化学反应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高压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放电或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催化剂 高温 高温 高温 反应条件是高温的化学反应 C+H 2O CO+H 2 CO+H 2O CO 2+H 2 2C+SiO 2 Si+2CO SiCl 4+2H 2 Si(纯)+4HCl SiO 2+2H 2 Si+2H 2O Si+2H 2 SiH 4 SiO 2+CaO CaSiO 3 3C+CaO CaC 2+CO N 2+3H 2 2 NH 3 C+CO 22CO C+ 2CuO 2Cu + CO 2↑ CaCO 3 CaO + CO 2↑ 3CO+Fe 2O 3 2Fe+3CO 2 3C+Fe 2O 3 4Fe+CO 2 2Mg+TiCl 4(熔融) Ti+2MgCl 2 4Al+3MnO 2 2Al 2O 3+3Mn 2Al+Cr 2O 3 Al 2O 3+2Cr 2Al+Fe 2O 3 Al 2O 3+2Fe 8Al+3Fe 3O 4 4Al 2O 3+9Fe 4FeS 2+11O 2 2Fe 2O 3+8SO 2 Cu 2S+O 2 2Cu+SO 2 N 2+O 2 2NO 以下是选修二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 Na 2SO 4+2C Na 2S+2CO 2 Na 2S+CaCO 3 Na 2CO 3+CaS TiCl 4+4Na Ti+4NaCl WO 3+3H 2 W+3H 2O NaCl+NaHSO 4 Na 2SO 4+HCl CH 4+H 2O 3H 2+CO CH 4+2H 2O 4H 2+CO 2 Si+3HCl SiHCl 3+H 2 SiHCl 3+H 2 Si 3HCl CH 4 C+2H 2 SiO 2+Na 2CO 3 Na 2SiO 3+CO 2 ↑ SiO 2+CaCO 3 CaSiO 3+CO 2 ↑ 3Si+2N 2 Si 3N 4 3C+SiO 2 SiC+2CO

虔诚耕耘,淡定收获—河北文科状元郭宁

虔诚耕耘淡定收获 主讲人:郭宁 2014高考河北文科状元,总分676分,考入北京大学 三毛说:“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要我们自己承担。”在高考面前,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唯有过程做到虔诚无悔,收获才会灿烂丰硕。 虔诚是一种态度。老班曾说:“对待高考要像对待神灵一样虔诚。”正所谓,心诚则灵。如果你每一天都不曾虚度,每一刻都在付出,没有任何杂念,不曾欺骗自己,真正做到虔诚,那你可以淡定地说,我与苍天两不相欠,这就是我要的结果。 梦想是奋斗的原动力。一心向着梦想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要把你的梦想刻在心里,时时提醒自己。你的高考目标,你的人生规划,只要是能够激发你昂扬斗志的都可以作为梦想。当你遭受挫折,灰心丧气时,救你的不是家长,也不是老师,而是你自己,而你最大的动力就是梦想。我不止一次梦想着漫步燕园,我把北大的校徽贴在床头,我把670的高考目标贴在桌上,时刻不忘本心。我也曾退步,也曾徘徊不前,但我对自己说:“爬也要爬到北大!”凭借着对梦想的执着,我坚持了下来,杀出了重围。天助自助者,而梦想就是你自助的武器。 勤奋是成功的基础。没有等出来的美丽,只有拼出来的辉煌。有了伟大的梦想,更要勤勉地努力。到位要早,吃饭要快,背诵要大声,上课要专注,做题要集中,效率要提高,状态要高昂,时刻不松懈,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我还记得高三最疯狂的日子,不论冬夏,和衣而睡,早操到位基本是前五名;用最快的速度吃最简单的饭,前五名冲回教室;假期里不看电脑电视,按照衡中作息时间完成作业进行复习;寒假我在一个闲置的小屋独自学习,拒绝纷扰,没有去任何地方;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奔跑成了一种习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神的孩子,唯有勤勤恳恳地付出,才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态是胜利的保证。马克.鲍尔莱因曾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与别人无关。”这就是说,永远不要高估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力。你成绩的好坏,排名的进退,学号的变化对别人没有影响,你必须看淡这些,只要关注自己丢分在哪儿,失误在哪儿。另外,要正视挫折。老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