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问题研究

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问题研究

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问题研究
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问题研究

总23卷 第7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l.23N o.7

2002年7月 Journal of S 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Jul.2002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

杨健吾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

收稿日期:2002-03-20

作者简介:杨健吾,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西南民族学院法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摘要:本文系作者就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调查报告。文章概述了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指出其主要问题是盲流及其导致的犯罪,并总结了成都市有关部门处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各种措施和经验。强调指出,西部散杂居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工作应当妥善地处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问题,以兴其利、弃其弊,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城市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关键词:西部散杂居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工作;成都;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D633;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2)07—0245—08

城市流动人口是社会学、经济学、城市学、人口学等许多传统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民族法学这一新兴学科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四川省民委政法处的大力支持下,笔者于近期对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调查主要以座谈、访问的方式进行,并查阅了有关的文献材料。在工作中,得到了成都市民委、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统战部民族宗教科、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街道办事处、洗面桥横街居民委员会有关同志的帮助。谨将调查材料整理如后,供研究参考,并望得到批评、帮助。

一、基本情况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和成都平原的中央,现辖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7区,温江、双流、大邑、郫县、新都、金堂、新津、蒲江8县及都江堰、彭州、崇州、邛崃4县级市。总面积12389.6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面积87平方公里。

成都市是四川省会,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作为西南的交通枢纽,成都公路四通八达,是全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全市现有国、省级公路13条共798公里,县道106条共1790公里,专用

公路335公里;成都至重庆、绵阳还建有高速公路,并已修通至乐山的高速公路;成都至上海高等级公

路也正在修建中。成都的铁路运输也堪称便利,是宝成(宝鸡至成都)、成渝(成都至重庆)、成昆(成都至昆明)三条铁路干线的枢纽。还建有达成(达川至成都)线。市内还建有成灌(成都至都江堰市)、彭白(彭州市至白水河)两条小铁路,不包括专用线,总长达250公里。成都铁路局辖成都、重庆、贵阳、昆明、西昌5个分局。成都双流机场是中国西南最大的航空港和全国六大航空港之一,有定期航班从成都飞往北京、上海、沈阳、武汉、南京、广州、桂林、西安、长沙、兰州、昆明、贵阳、拉萨、重庆及省内的西昌、南充、达川等30多个城市,并开辟了成都至曼谷、新加坡、广岛、莫斯科等国际航线。

成都又是西南的邮电通信枢纽,是全国六大通信交换中心之一。至90年代中期,成都市城区电话程控交换机总容量已达16.5万门,区、县(市)市话交换机容量1.66万门,12个县(市)全部实现市话自动化和长途自动拨号,与国内20多个城市建立了微波通信,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直拨电话联系。

成都是我国西部一个多民族成份的特大型城

市。迄至1999年底,全市19个区(县、市),共有45个民族,990万人口,每个区(市)、县域内都有少数民族。因此,成都又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住的城市。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多、少、散、高、大”5个字,即少数民族成份多,人口少,居住散,层次高,影响大。全市有44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共有36000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75%。全市少数民族80%生活、居住在城镇,20%居住在农村。由于人口少,居住分散,没有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聚居街道也随着旧城的改造而不复存在,但成都市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知名人士多,他们与毗邻民族地区和海内外亲友有着天然而广泛的联系。因此,成都市少数民族的特点十分鲜明,可供法律人类学研究的选题、内容相当丰富。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市的周边环境。成都市所在的四川省,是我国西部一个典型的多民族人口大省。1997年调整行政区划后,除去现隶属于重庆市、原川东南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等5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和国家规定按民族地区对待的县(区)仍多达56个,即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及金口河、仁和、米易、盐边、石棉、北川等6县(区)。这些地方面积为31. 54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总面积的65.03%;总人口659.67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08%。就民族分布的情况看,四川省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惟一的羌族聚居区。而在成都市的周边,有甘孜、阿坝、凉山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马边、峨边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共有53个少数民族成分。迄至1999年底,少数民族人口已达456万多人。少数民族居住的面积近32万平方公里。由于自然地理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因素,使成都市成为了四川少数民族对外交往的首选之地和流出省外的必经之地,也是省外各民族人口流入四川的首选之地和主要聚居地。尤其特殊的是,成都建有通往西藏的主要空中桥梁,是西藏通往内地的东大门。1959年3月达赖集团叛逃时,四川省参叛和被裹胁外逃的藏胞有7000余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在国外的川籍藏人已增至21000多人,加上近些年先后非法出境未归的4000多人,四川省在外藏胞已超过25000人,分布在40多个国家。如按藏族人亲属关系1:7来计算,涉及四川藏区20余万人,占全省藏族人口的18.2%。这对全省藏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驻成都的美国领事馆一直密切关注四川藏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动态,使成都市的民族工作负有的政治任务更为重要。

从历史上看,成都就有悠久的对外交往史。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南来北往的客商,探亲访友的旅人,负笈求学的学子,外出做工的农民,都把成都作为他们奔赴全国各地的中转站。历代形成的商业传统,又使成都成为各地客商云集的我国西部最大的商业城市。早在宋代,成都已经形成夜市,被誉为“名都乐园”。一年一度的花市、蚕市、麻市、锦市、药市、扇市等市会,规模盛大,经久不衰,一直是川西地区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交易中心。新中国建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商业贸易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不但先后与昆明、南宁、石家庄、乌鲁木齐等国内城市结为姊妹市,还与法国的蒙彼利埃市、奥地利的林茨市、日本的甲府市、南斯拉夫的卢布尔雅拉市等城市结为友好城市。[1]

成都市与各地的横向经济联系和协作也在不断发展。自1978年以来,成都市先后与省内的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和云南省的楚雄、大理、文山等州及广西、西藏等地加强了经济协作。在西南,与各少数民族地区共完成各种经济技术协作项目200多项;仅省内三州,就完成140多项。成都市的各区(市)、县,都与阿坝州挂了钩。如,成都钢铁厂与阿坝州理县共同投资,联办年产1200吨硅铁的铁合金厂;成都罐头厂与阿坝州建设了苹果罐头厂;阿坝州与都江堰市联办了过磷酸钙厂;成都制革厂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云南德宏州瑞丽皮革厂和大理皮革厂联合办厂;成都电池厂与云南德宏州联办年产1200万只电池的电池厂,所产的“佛光”牌电池大量出口到缅甸等国;从1994年起,成都卷烟厂先后派技术管理人员50多人次到西昌烟厂进行技术指导,传授管理经验,帮助该厂发展,并在西昌烟厂产品销售困难时期,将自己的拳头产品、省优质产品“白芙蓉”牌香烟10000箱给该厂,使该厂实现利税1000万元。1996年,又在凉山州会理县投资6000万元建立烟叶烘烤线,为凉山州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两地各民族群众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也促进了人口流动。据成都市有关部门统计,至1999年,成都市每年流动人口已经超过200万;其中,少数民族约占10%。少数民族主要来自省内甘孜、阿坝、凉山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马边、峨边两个彝族自治县及川南苗族聚居的几个县,另有来自西北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和西南云南、贵州等省区的维吾

642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3卷 

尔、回、藏、彝、苗、瑶等少数民族群众。各民族流动人口进入成都的方式,因为从事职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来说,经商者以个人或三五人结队者居多,往往是其中的某一个人最先获得成都地区的商品信息,与当地市场情况比较分析之后,或一个人或几个人结伴抵达成都,从事买或卖的商业活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建筑施工监理等职业的少数人,也多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结伴同行;进城务工则不同,往往是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上百人邀约同行,他们也往往是从当地某位先到过成都的乡亲口中得知信息(其中常常有夸大、虚假的成分),经考虑后认为能够挣钱,就相互邀约结伴同行了;也有一部分人是经成都去当地的中介人组织前来的,中介者从中收取可观的中介服务费,务工者在其带领下结伴进城,这些人进城后基本是能够保证有活干,较自行前往者失业的风险更小;还有一些人则是在先到成都的亲友写信或捎口信回家叫其前往,邀约少数亲友结伴出发的;最后是盲流,或对成都情况茫然无知,或道听途说得到一些虚假的信息,因为家乡生活贫困,就三五邀约,不购票而混上火车,途中遇上同类者就结伴而行,往往是抵蓉时一行人已多达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就是这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批又一批的各民族流动人口从四面八方涌入了成都。

进入成都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男女比例大致为7:3,即男性要占大多数。这既与男性更能够承担艰苦繁重的劳动,更能够适应节奏更快的城市生活有关,也有各民族在男女社会分工上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从年龄结构上看,各民族均以青壮年为主,18至45岁者要占到流动人口总数的80%以上。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人只上过小学(其中一些甚至连小学也未毕业),少数人只是过初中,极少数人是过高中,还有连小学也未上过者。这就是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尤其是后者)占有相当的比例。没有人对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进行过准确的调查、统计,笔者此次的调查因为缺乏条件也未能弥补这一缺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外出谋生的技能,是在他们进入社会以后,通过跟随长者和先行者的实践而逐步获得的;有些甚至是在进入城市后才逐渐掌握的。由于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他们的谋生和致富的渠道大大减少,多数人不得不从事那种不需要较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只需要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可以胜任的体力劳动;少数有一些文化知识、头脑精明、善于学习者,或多方面筹集资金,以经商致富;或拜师学艺,以专业技能谋生,从事驾驶、施工监理、修理、制造等一些知识含量较高、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从而获得比他们从事体力劳动的同胞高得多的经济收入。由于各自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智慧的巨大差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经济收入的差异是非常悬殊的,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形结构:极少数人依靠长途和短途经商、创办、管理企业、经营餐饮业、作建筑承包商、劳务工头等获利较多的职业而致富;少数人从事制造、修理、驾驶、养殖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而获得较为丰厚的报酬;还有人靠沿街挨户收购并贩卖旧家具、旧电器、旧衣物等发了财;一些人进入了服务业,解决了自己的温饱并略有盈余;多数人则不得不从事挖土、搬运、建筑等繁重艰苦的体力劳动,以辛勤的汗水为自己和家人挣得一份维持生计的收入;还有一些人,则只能干那些城里人不愿意干的疏通管道、打扫公厕和公共场所、护理病人等较为肮脏的活路,不然,就只有流落街头、靠拾荒甚至乞讨为生了。

各地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成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居住区域。一般来说,省内外的藏族群众,多选择在成都市西门外、南门外的一些价格低廉的小旅店,这里是甘孜、阿坝两州藏族抵蓉的入口处和交通要道,使他们进出成都较为方便;一些资金雄厚、已经在成都市租有铺面和摊位的藏族客商,则较集中地居住在甘孜州和阿坝州驻成都的办事处,其中一部分人也租借成都市民用于出租的房舍;北门的四星级宾馆西藏饭店,是少量富裕的来蓉藏族人员短期下榻之处;西南郊的拉萨宾馆和昌都宾馆,也是一些财力雄厚的藏族客商和旅游者的习惯居住地;西北各省区来蓉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居住区域,他们多数是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选择自己认为价格、条件相宜的旅店;也有一些人租借成都市民的私房;在成都居留时间较长的伊斯兰教信徒,会按照原有的宗教习惯到成都皇城清真寺礼拜;少数人因为经济困难,只得在火车站、汽车站和城乡结合部的一些地方露宿,他们主要是来自省内凉山州的一些彝族盲流人口。一般来讲,来自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的维吾尔、回、藏等少数民族,来成都是以经商为主。维吾尔族群众主要是出售羊皮和烤羊肉串及葡萄干、核桃糖等干果;有的人也做一些西北与西南相互短缺的物品生意,多以土特产品为主;还有一些人则经营餐饮业,如清真食品店、拉面馆等,多系中、低档餐馆;藏、回等民族主要出售虫草、贝母、天麻等药材和一些土特产品。各民

742

 第7期 杨健吾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

族经商者以男性为主,在蓉居住的时间视生意经营的情况而定,有的长达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此外,西北各省区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来蓉务工,但人数远较四川省内的少数民族来蓉务工者少。一般来讲,外省的少数民族来成都,要比省内的少数民族居留的时间长。因为路途遥远,旅费、时间等因素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部分人多选择价格适当、地理位置较好、交通条件方便的旅店居住。因为有正当职业,有生活来源,只要经商依法纳税,遵守成都市市政管理部门关于维护市容市貌的有关规定,应当说,他们的活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他们以自己精心的经营和勤劳的奔波,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活跃了成都市和他们的流出地的市场,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也为自己脱贫致富找到了门路。这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反成都市市政管理的有关规定,如一些人随意占道摆摊设点,或推车流动叫卖,堵塞交通,影响市容。经多次规劝、教育、处理,各种问题仍有发生,给成都市的城市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压力。另外,一些人还有程度不同的偷税、漏税问题,给国家的税收造成损失,因为其流动性较大,税收管理有一定难度,这也是长期困扰成都市税务部门的问题;还有少数人,则有计划外生育的问题。

来自省内甘、阿、凉三州和省内其他一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以藏、彝、苗、回等民族为主。这些人来蓉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1)经商。如,甘孜、阿坝两州的一些藏族,将当地出产的药材、皮张、手工艺品等运至成都销售;一部分人到成都批量购买工业品和百货,运回当地零售;凉山州的彝族、阿坝州的藏、羌、回等族,一些人带上土特产品到成都出售;还有一些人,则到成都市最大的旧货市场会府市场去收购旧货、旧衣等物,运回家乡销售,从中获取一定利润;来自川南的苗族,以妇女为主,主要是出售银质手工艺品,她们三五结队,沿街向行人兜售。(2)务工。如凉山州的彝族,阿坝州的藏、羌、回等民族,均有人到成都的一些建筑工地参加建设(多系从事技术含量很低的劳动);另有一些零星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加成都市的环卫、运输、输通管道等较为繁重、肮脏、城里人不愿意从事的体力劳动。(3)求医。藏、彝、羌、回、苗等民族均有。主要是一些在各地治疗有困难的病症,经当地医院医生建议转至成都治疗,只要能够筹措一定的经费,各民族均有患者在亲友的陪伴下前往成都,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省内著名医院就医。这部分人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比例不大,每年大致在1至2万左右。(4)盲流。因为无正当的生活来源,他们中的一些人以流浪乞讨为主,另一些人则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般来说,不管是来自何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会与政府及其主管民族工作的部门市民委联系,但一旦发生问题了,他们会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刑事犯罪方面的问题,如被偷被抢被伤害等,他们会向成都市公安局及街道派出所反映;发生民事纠纷,如经济债务等方面问题,受到民族歧视的问题等等,则到市、区政府或民委反映。进城后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一是就业问题;二是住房问题。前者,使他们面临饥寒之虞;后者,使失业者和盲流们不得不流落街头、车站等公共场所,而这两大问题,又是成都市的有关部门不能够彻底解决的。这将是成都市城市工作和民族工作长期面临的矛盾,也是笔者拟长期跟踪调查研究的问题之一。由于各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显著差异,成都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饰打扮、语言行为、生活习惯、处世方式等,都与成都市的汉族群众有较大的区别;加上传统的民族歧视的观念仍有残余,成都市的部分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至今仍抱有偏见。多数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采取的方式是敬而远之,尽可能地不与他们接触、交往;实在回避不了的,往往是两种情况:(1)表面敷衍、简单草率地办完要办的事后打发走人;(2)发生明显的民族歧视行为。这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住宿就餐等方面表现最为突出。近些年,成都市多次发生一些旅店拒绝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入住的事例。一些旅店往往以“客满”、“另有预定”等借口,拒绝少数民族入住。原因是既嫌其肮脏,担心影响汉族客源;又担心其酗酒闹事,使旅店经济受损。还有的旅店,对汉族旅客实行打折优惠,知道是少数民族,就拒绝打折。这类情况,也发生在来蓉出差的四川三州的少数民族干部身上,就连原四川省民委副主任周礼成同志(羌族),也有过亲身体会。为此,四川省民委和成都市民委多次收到投诉、反映,进行过多方面的工作,但类似情况仍有发生;一些居民出租的房舍,也不愿意租给来蓉的少数民族。

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内部,也存在一些个人或集体的矛盾与纠纷。这在各民族中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彝族流动人口中仍然存在强烈的家支观念和地域观念。在凉山老家的各家支间的矛盾和纠纷,有时会在流入成都的彝族流动人口中有所反映。其基本规律是:同一家支的人,在经济活动中

842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3卷 

相互支持,打工和参加各种劳务活动也相互关照,本家支的人会相互偏袒。但如果是彝族流动人口与其他民族流动人口和成都市的汉族居民发生矛盾,他们往往会不问是非曲直就支持本民族同胞。藏、羌、回等民族流动人口中也有类似情况。但他们没有家支观念;一些人有地域观念,一些人连地域观念也没有。各民族流动人口中偶尔会因务工、经商等活动发生矛盾、纠纷,但从近20年的情况看,一般的矛盾和纠纷并不激烈,规模也小,给地方政府部门造成的压力也不大。令各级政府头痛的,倒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成都市汉族居民的关系问题。

至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成都市的汉族居民和汉族流动人口之间的通婚,在通常情况下很少发生。这不但有经济条件、户口管理、语言障碍、民族习惯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还有思想观念的问题。在这一点问题上,各民族传统的民族内部通婚的观念仍然占有牢固的地位。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的大多数人,至今仍然将民族内部的选择作为通婚首选的基本条件之一。信奉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等民族,还将宗教信仰列为婚姻的标准之一。这种在全国各地习见的现象,在成都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也是一样的。当然,这些年也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成都市居民或汉族流动人口通婚的实例,但其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比例,远不到1%,其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也有一些汉族民间信仰的影响。从近20年的情况看,成都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上没有因为宗教信仰的问题与成都市的汉族居民发生纠纷;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内部也基本上没有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发生矛盾。20世纪90年代初,四川美术出版社因为出版《脑筋急转弯》一书,引起西北一些省区穆斯林群众游行抗议示威,成都市少数回族群众和流动人口中的穆斯林曾参与抗议,但基本上未影响本市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后经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同志多方面做工作,事态很快平息。这一事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但坏事变好事,对成都市民和有关部门都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成都的经济活动,因为从事行业的不同而在权益的保障上而有差异。一般来说,从事经商者的利益有较好的保证。因为他们贩卖的,多是经过长途运输后达到成都的一些民族地区的土特产品,购买者或是批发后再出售,或是自身所需,都是从需要出发,精明的商人们会制定能够使

自己盈利的价格来保证自己的利益;购买者可以讨价还价,但不会因为卖主是少数民族就欺负他们。商人们受骗上当的机会也是有的,但原因不在于他们是少数民族,而是因为对市场情况估计错误、信息不灵、进货渠道不畅、少数人不针对任何民族而实行的价格垄断、商品运转途中受损、积压过程中发生霉变、被盗、少数商品适应面窄等等。他们在成都批发工业品和百货等,也不会有人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就故意杀价或刁难。其他行业则和经商者有差异:经营企业的管理者和从事建筑业的施工监理(俗称“包工头”),会因为是少数民族而减少很多机会;大多数的打工者,都有过在求职过程中因为是少数民族而遭到婉拒的经历;一些人则不得不从事比城里人和汉族流动人口的务工者更为艰苦繁重的体力劳动。这既有传统的民族歧视观念的残余影响的原因,少数人因为看不起少数民族而不愿意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也有一些人因为担心和少数民族打交道而发生意料不到的矛盾和纠纷,使自己的利益受损甚至人身安全受威胁的因素;当然,更多的原因在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他们中多数人自身文化素质较差,又无一技之长,不符合绝大多数招聘单位对人员需求的起码要求,当然不会有多少职业介绍的中介机构愿意为之推荐就业的岗位(事实上,他们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也相对较少),而没有人牵线搭桥,在近些年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获得的机会就很少很少了,许多人多方奔走却四处碰壁,最后不得不满怀失望返回原籍或另走他乡。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从事同一工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一般不会因为自己的民族成份而获得比汉族同胞更少的报酬。这应当被看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民族平等的关系的一种体现。

由于经济收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除了维持在城里的基本的生活所需,汇回或带回家乡的资金也有很大的差异。据粗略的估计,多数人一年能够带回家的资金不会超过3000元,在1000至2000元之间徘徊的,要占在城市里整年从事体力劳动者的多数;有一技之长者,每年带回家乡的资金要大大超过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者,大概每年可达10000元甚至更多;经商等上文提及的那一类少数人,每年赚下的利润就更为丰厚了,但他们之间差异甚大,从几千元至几万元、几十万元不等,而带回家乡的却不多,更多的,投入了“钱生钱”的反复运作之中;至于每年只能从业数月甚至长期无法或不愿就业者(这些人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的比例,大

942

 第7期 杨健吾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

致在20%左右),自己的温饱尚未能解决,当然更谈不上挣钱回家供老抚幼了。如果要谈到他们对家乡的贡献,应该说,最直接的有3点:(1)他们的外出为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解决了出路问题,有利于农村传统产业结构的改变;(2)他们寄回的资金使家庭收入显著增加,有利于家庭的脱贫致富;(3)他们寻找到的新的致富门路和带回家乡的新观念、新技术,对家乡贫困面貌的改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从长远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进入城市,对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都大有好处。这种好处不但明显地体现在流动人口自身上,也通过他们直接影响他们的家人、亲友、乡亲、同胞,从而从多方面促进少数民族的进步、繁荣。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成都后,其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与城市生活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和成都市的居民、旅馆、餐厅、娱乐场所、街道交通、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产生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比如,法制观念的淡薄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他们中的多数人,进城后不了解城市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只是凭自己原有的是非观念和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必然和城市生活方式产生冲突,致使诸如乱摆摊设点、无证经营、贩卖管制刀具等等现象屡有发生,多次引起矛盾和纠纷。又如,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有些行为和成都市民的日常行为准则也大相径庭。这就难免产生纠纷。再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一些人的生活缺乏计划性、合理性,一个人辛辛苦苦挣下几个钱,三亲四故均来伙吃伙喝,三下五除二,很快就花得一干二净,自己不能维持温饱。凡此种种,都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城后普遍产生的问题。经过一段城市生活的磨练和熏陶,一些人会放弃原有的生活习惯,逐渐与城市生活方式相适应。也正是这些最先改变自己的人,成为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榜样,使他们能够逐步在城市生活的节奏中悄悄地发生变化,下意识地改变一些家乡的传统习俗,从观念到行为都和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大体上一致。

总的来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活跃了成都市的经济,促进了地区的交流,增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开阔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视野,对落后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共同繁荣。但同时,大量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给成都市的城市管理,包括交通、住宅、入学、城建、治安、通讯、卫生、计划生育等

各方面工作形成冲击;尤其是无业的盲流人员的活动,给成都的社会治安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造成诸多矛盾。各民族群众在观念、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到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团结。这既有如前所述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的原因,也有成都市的一些居民和城市管理、服务部门的有关人员思想认识和措施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发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影响,是成都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不断努力以妥善解决的问题。

二、成都市有关部门处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各种措施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城数量日益增多,时间持续不断,给城市提出了市场问题、政策问题、市民接受能力问题、风俗习惯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管理问题等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对此,中共成都市委和市政府十分重视。认为,如何做好为外来少数民族服务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城市民族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这项工作不仅具有城市工作的一般规律,还有民族工作的特殊规律,有其特有的敏感性、复杂性、长期性、群众性。为此,成都市委和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三个服务”———为本地少数民族服务,为外来少数民族服务,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以之为指导思想,加大城市民族工作的力度。由成都市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成都市〈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实施办法》,更是明确规定:“各民族公民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民主团结,社会安定,促进共同进步”。(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得因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同而歧视少数民族。”(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进入本市兴办企业和从事其他合法经营活动的外地少数民族人员,应根据情况提供便利条件,予以支持。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暂住人口的教育和管理,保护其合法权益。本市公民和各类服务性单位,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第十九条)并规定:“进入本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必须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本市的各项规定,服从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

具体的工作任务当然首先需要由民委来完成。从1988年起,成都市民委首先选择了有38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占人口总数10%的武侯区浆洗

052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3卷 

街办事处作为试点,建立成都市第一个民族团结协调小组。该辖区内,有西南民族学院、西藏自治区驻成都办事处、西藏军区驻川办事处、甘孜州驻成都办事处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单位;也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来往频繁的地区。据统计,仅甘孜州驻成都办事处,每年接待来往食宿的少数民族就多达11万多人次。协调小组的职责,一是负责向本地区的干部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二是组织干部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三是协调关系,排解民族间的纠纷,处理突发事件,防止矛盾激化;四是掌握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盲流人员动态,研究分析问题,及时反映情况,针对问题做好工作。协调小组由武侯区浆洗街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单位派出兼职领导干部13人为组员。浆洗街增派了少数民族干部(其中办事处2人,派出所3人),甘孜州驻蓉办并抽调专职公安干警5名,组建了甘孜州驻蓉派出所。协调小组在辖区内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举办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建设民族团结文明辖区专题讨论会”,开展“文化一条街”联欢活动,播放“民族之鹰的摇篮”专题录像片,通过广播、电视、板报等形式宣传《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举办“民族知识抢答竞赛”等等。他们不仅面向本地各民族群众,还面向全体市民和外来流动人口。为此,小组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汇集了宣传、教育、协调关系、提供方便、保护合法权益等多种功能,全方位地开展民族工作。如,在他们的支持下,接待外来少数民族任务较重的甘孜宾馆等单位,开展了岗前培训,要求每个职工上岗前,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要有详细的了解,不允许有任何伤害少数民族感情的语言和行为。浆洗街办事处的个体劳动者协会,还对700多名个体业主进行了不欺骗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要求对个别酒后寻衅闹事的少数民族采取克制、冷静的态度,不扩大事态。

浆洗街的作法受到成都市政府的高度重视。1992年,市政府决定在全市5个城区推广浆洗街民族团结协调小组的经验,并将其列为市政府1992年一级目标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成都市已建立了民族团结协调小组24个(城区23个,郫县一个);仅武侯区就建立了民族团结协调小组12个,民族宗教工作联络网点205个,联络员216人。中共四川省委也十分重视成都市的这一经验,早在1993年8月,就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史志义同志(彝族)为

组长、有成都市和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领导同志及省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四川省各民族友好往来服务管理协调小组”。省市领导还提出了成都市武侯区与凉山州昭觉县加强友好往来的意见。武侯区和昭觉县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到对方实地考察。考察后认为,双方友好往来,可以在经济上相互支援,文化、人才上相互交流,资源优势互补,技术管理协作,实现共同发展。经过几年的交往,双方在思想上沟通,感情上融洽,工作上协作,经济上联合,既支援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又促进了武侯区社会环境的安定。自双方友好往来后,昭觉县在当地办了盲流人员学习班,加强了对盲流人员的教育,昭觉县盲流再也不到武侯区滞留、闹事,使该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工作的压力大大减轻。

为了帮助来蓉的少数民族商人更好地开展商业活动,武侯区浆洗街党工委、办事处决定将武侯横街和洗面桥横街规划建成“民族用品一条街”,为少数民族地区和来蓉的少数民族商人经商、办企业提供窗口,提供服务,提供优惠政策。办事处组织协调工商、税务、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集中到民族用品一条街现场办证、办公,提供一条龙服务。并规定,凡纳入民族用品一条街规划和管理的商家,实行定期定额纳税制,税赋从轻,给予优惠扶持政策。甘孜州驻蓉办事处经营州内产品,需要破墙开店,按有关政策规定是不允许的,对浆洗街办事处和街道工委负责人和行政办公室的同志四方奔走协调,及时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该店经营情况良好,对办事处对他们的破格照顾十分感激。

为了方便来蓉就医的少数民族病人,成都市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不乏感人之事。如,地处华西医大附属医院隔壁的小天竺街办事处的人防旅馆,是来蓉就医的少数民族病人和亲属食宿人数较多的旅馆。该馆工作人员对来往的少数民族病人热情周到,问寒问暖,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提供方便,主动为少数民族重病患者起早挂号、熬药、煮饭、送水,为他们排忧解难。许多少数民族患者病愈离蓉时,对旅馆工作人员依依不舍,有一名藏族病人病愈返乡时,专程到小天竺街办事处,请领导为他主持召开感谢会。在会上,他向工作人员献上洁白的哈达,表达他由衷的感激之情。

对于少数民族盲流人员,成都市有关部门强调要注意掌握第一手材料,积极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分析研究并解决现存的问题。市内各公安派出所、街乡党(工)委及民族工作网点相互配合,对流动人

152

 第7期 杨健吾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

口居住的重点区域,增派巡逻人员,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一旦发现盲流人员滞留市内,马上进行思想工作,动员其返回家,或请他们到本地派出所办理暂住户口。经整理整顿,少数民族盲流人员引发的社会问题较前几年高峰时期显著减少。

总之,为了妥善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城以后出现的种种问题,成都市的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和公安、武警、交通、城市、卫生、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他们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目前,成都市的社会秩序稳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之间没有发生较大的冲突;流动人口犯罪的趋势被遏制,一些长期遭受盲流侵袭的地区,居民逐渐有了安全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经商、办企业的活动,在成都市有关部门制定的优惠政策的支持下进一步发展;能吃苦耐劳、有一技之长的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继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成都市各区、县与民族地区结成对子的友好关系在稳步发展。当然,前述的各种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且在短期内不会消失;新的问题还可能出现。如何有效地发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城以后的积极作用,克服这一现象存在的种种弊端,将长期成为成都市城市工作和民族工作需要不断努力去解决的艰难问题,也是民族法学者应当继续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余论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各民族人民有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而众所周知,西部的发展首先需要的是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这是民族法制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西部散杂居民族地区在西部开发中作用重大,而这一地区城市众多,各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即使是各城市都存在的流动人口的问题,其具体情况也多有差异。妥善地处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问题,以兴其利、弃其弊,对西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西部各城市民族法制建设面临的任务和城市民族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共性。我认为,成都市有关部门处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最为值得重视的经验是,坚决贯彻社会主义法制原则,以保障和促进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宁,经济的发展为其工作的根本宗旨。这使他们能够纠正各种认识偏差,排除各种错误干扰,在工作中取得显著的成绩;能够得到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内的各民族人民的拥护,为西部散杂居民族地区城市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和亲密团结作出巨大的贡献。这是我在调查研究中最为深切的感受。我深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成都市有关部门的同志一定能够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城市的繁荣发展,竭心尽智,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排忧解难,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附记:笔者的此次调查,得到四川省民委马勤安、荣跃泽仁、汪绍琴,成都市民委阿的鲁曲,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统战部张远熔,中共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街道工委黄忠等同志的热情帮助。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分局浆洗街派出所的干警和武侯区洗面桥横街居委会的同志参加了调查座谈会。初稿完成后,马勤安同志认真审阅,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附记于此,谨向所有提供帮助的同志表示真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成都大词典[Z].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王允武)

252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3卷 

Abstract :S tandard ethnic legal documents are the basic materials constituting the origin of ethnic laws in our country.The forms and origin of our ethnic laws are not com plex ,but the ethnic legal documents enacted ,promulgated and en forced by different state organs cover a large quantity and inv olve in wide contents.S o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research and arrangement !of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ystemization of standard ethnic legal documents.On the basis of jurisprudence theory and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national legisl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pa 2per carries out wide positive study and discussion on the concept of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ystemization of standard ethnic legal system and the necessity ,contents ,ways and methods and meaning of the w ork.

On Strengthening Law Enforcement of System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CHEN Mao -xuan (143)………………………………Abstract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 of the law en forcement of system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difficulties facing it are poor acknowledgement ,imcom pleted system set ,insu fficient material guarantee and unqualified law en 2forcement officials.S o we should strengthen propaganda of inv olving legal institution ,develop legal sense of the masses ,train law en forcement pers onnel in minority areas ,im prove the material condition of law en forement agency of minority areas ,per fect the supervis ory system of law en forcement and adopt equity jurisdiction in law en forcement to realize the systematization of theor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system of adaptive rights of law en forcement in minority areas and make it become a regular practice.

Research on P ositive Problem of Case of Interpretation of Law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ZHOU Wei (150)…………………………Abstract :Although the cases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ystem and law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provided in constitution offered by C om 2mission for Legal A ffairs of the S tanding C 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 ’s C ongress ,the organ interpretating law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 2my without constitutional right ,are legal interpretation not provided by constitution ,they are still living interpretation cases.Experiencedly de 2scribing the position ,quality and effect of these interpretative cases and analyzing their real position and in fluence in the en forcement of law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the en forcement of China ’s law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s interpretative system of constitution and laws.The methods ,procedure and force of these cases of living interpretation of constitution will still exist until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 interpretative system of constitution and laws.S tudying these living interpretation of constitution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parts of the study of the en forcement of law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and of the reality of the system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and it als o help us underst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aw en forcem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pretation of law in China.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National Autonomous Regions ZH ANG Xiao -hui ,WANG Qi -liang (170)…………………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general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Autonom ous Prefecture of X ishuangbanna and its em phasis is the description of facts instead of the author ’s criticism.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X ishuangbanna and generalizes the chang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Secondly ,the g overn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Ⅰg overnment ’s attitudes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Ⅱes 2tablishment of lo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rgans ,Ⅲrelevant lo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legislation and law en forcement ,Ⅳmain w ork of authority of prefecture preserves ,Ⅴdirect in fluence of financial condition of local g overnmen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Thirdly ,residen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Ⅰlife -style of the residen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Ⅱnational cul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Ⅲ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residen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F ourthly ,the con flict be 2tween surviv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China LIU Quan -sheng (196)………………………………………………Abstract :Problem of human rights is a com plex and delicate problem in m odern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especially the protec 2tion of human righ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 ociety and all the countries.China is a unitary ,multi -national country ,s o our Party and central g overnment have been attaching great im portance to national problem and not only adopt cor 2rect national policies ,practicing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but als o lay down a whole set of legal systems con forming to the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to protect human righ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From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roblem of human righ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the paper defines the political basis ,measures ,ranges ,cont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nd suggests to prom ote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ccording to developing s ocialist dem ocratic politics and acceler 2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 ociety.

Fair C om petition Principle am ong S pecially Protected M inority Nationalities and in M inority Areas ZHENG Xian -fang (210)……………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ur market economy and WT O entry ,fair com petition principle am ong specially protected minority nation 2alities and in minority areas plays a very signific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law ful economic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developing economy of minority areas.H owever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cognize and master the principle in the practice of national economic law ,s o this paper analyzes s ome basic problems of the principle.

Right to Education of Our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nd Assurance of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P AN Gao -feng (213)…………………Abstract :Right to education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s right of development of citizens ensured by constitution and laws.H ow to accom plish the equality of right to education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fluences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but als o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tate and the s ociety.A 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lthough our education for minorities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nd the right to education of minorities has developed greatly ,we should notice that in s ome fields and s ome aspects right to education of minority nationali 2ties can not be fully ensured.H ow to effectively accom plish right to education and how to ensure right to education deserve exploitation and consider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right to education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the author affords his own opinions and thoughts on how to ensure the achievement of right to education.

Custom Law and Legal Construction in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G OU Zheng -jin (229)………………………………………Abstract :In great development ,legal construction in western areas should respect to s ome extent the popular west custom law and afford ob 2jective and fair analyses to it.T aking advantages of the cooperation of state law and custom law ,strengthening legislation in west development and im proving legislative quality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the quick and lasting development of west areas.

A Survey of the Problem of Floating Minority People in Cities Y ANG Jian -wu (245)…………………………………………………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survey of the problem of floating minority people in Chengdu.I t narrat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floating minority people in Chengdu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 is blind flow and crimes caused by it.I t examines the measures and experience of concern 2ing Chengdu organs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of floating minority people.The paper em phasizes that urban national w ork in west areas where minority people live as scattered members or in mixed communities should reas onably deal with problem of floating minority people in cities ,taking its advantages and av oiding its disadvantages ,to prom ote the stability of urban s ocie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national s olidarity in west nationality region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Laws and Culture Y AO Yan (257)………………………Abstract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laws and culture cover many ranges and this paper only com pares codes of eth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ws with the religious tradition of western laws.The author affords the com paris on and narration from the process ,origin ,manifestation and criticism of the ethics and religious tradition and reveals the differenc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riginating from different civiliza 2tions.

English Editor HUANG Li

7

72 第7期 重要论文英文提要

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小结

按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考核工作规范》(成府流办[20xx]6号)文件要求,为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常态化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网格化责任体系建设,我办认真组织落实流管工作相关要求,现将今年一季度工作进行小结。 一、加强领导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按照要求,我办一直将辖区流动人口协管员直接交给辖区派出所直接管理使用,街道流管办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协管员配齐工作所需物资,保证协管员工作正常开展。每周,街道流管办对各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通过督查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按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要求,街道办事处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给予全面保障,确保了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二、切实抓好流口常态管理工作 1、落实人员机构。按照流口工作要求,街道加强了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建设,街道流管办有三名人员,专门负责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事处为流管办、站配置了办公场所,电脑等设施。统一规范街道、社区流管办、站的门牌、桌牌、挂牌、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各社区网格管理由街道统一制作,并上墙公示。辖区现有专职流动人口协管员20人,兼职流动人口协管员69人,确保了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2、认真落实信息维护更新工作。截止3月24日,辖区共采集录入出租房屋信息349条,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93.1%,维护房屋存量信息403条,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382%,采集录入流动人口信息2615条,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116.2%,维护流动人口存量信息20xx条,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132.1%。 3、认真做好每月数据分析,根据采集信息,每月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工作,根据辖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情况,找出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针对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不断完善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生活现状,加快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的建设步伐,促进社区和谐。全面了解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对进一步提高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了调研。 一、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 (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类型。我社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第一、根据其流向可分为流向城市者与流向农村者,以及流向国外者与流向国内其他省区市者。第二,根据其流动的动因可分为劳务型、经营服务型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最主要的目的是寻找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改善自身生活,他们以务工、经商等多种形式出现在城市中。(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除了依托民族身份与民族文化实现在民族特色经营行业集中就业外,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民族特色缺乏的大众行业从事某些文化。 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及分析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来到陌生的城市后,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专业技能,以及语言、文化迥异等因素的影响,其在适应城市社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碰到很多问题。具体来说,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工作、生活期间所遭遇到的相关问题是就业困难问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目前的就业形式主要有务工和经商两种类型。加之少数

民族流动人口自身具有的民族性和在宗教生活方面的特殊需求,使得其就业面更窄,就业机会更少。所以,从总体上来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比较艰难。 三、对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思路建议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具有特殊性,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兼顾民族和宗教因素,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城市民族工作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提高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对象,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也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民族工作的任务是广泛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做好本城市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工作,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二是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充分保障他们的各项平等权益,帮助他们增强城市适应能力;三是做好与城市功能相应的面向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工作。 因此,必须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放到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推进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高度来认识,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好抓实。 具体来说,当前应着力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开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研究,重点摸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民族构成、文化素质、性别年龄、生活居住、子女教育、经济收入、就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 李伟梁 2012-10-11 10:50:48 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哈尔滨)2010年2期第35~40页【内容提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能否很好融入城市社会,是关系到城市社会和谐、城市民族关系稳定的重要问题。他们在城市经历了“从流入到生存、适应再到融入”的过程,但从总体上说仍只是部分地融入城市社会。作为少数族群,他们的族群认同带有一种强烈的“选择性”,极大地促进了族群内部的整合,但不利于城市社会各族群之间的融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既遭到了来自社会的排斥,也在不断进行自我的限制,从而使其社会融入困难重重。应该大力构筑以融合为中心的社会政策体系,但不能对少数民族“一味”地实行保护政策,否则会形成“隔离”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 Thus whether or not ethnic floating population can melt into the urban society plays a vital role in achieving social harmony and balanced ethnic relation. The only difference lies in that for the former the course is called or defined as "social inclusion". The better this inclusion is, the more advanced the modern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civilization will become. On the other hand, gearing the ethnic floating population to melt into the urban society also benefit both the population itself and the city. float into. In order to attain this double-win, parity of treatment as well as prohibition against any form of discrimination must be guaranteed. In general, there are three facts that prevent the ethnic floating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 杜丽红 【摘要】:21世纪将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根据世界城市化规律,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城市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大量的流动人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而产生。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流动人口的主体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城市流动人口。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流动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流动人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展开,并将持续增长且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城市流动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对人口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累积所造成的管理上的困难和难点,传统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无法适应新阶段新形势的需要,而新型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创新研究,消除管理上的制度障碍,实现合理有序管理。做好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不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无论对实际工作还是对理论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服务和管理为基本思路,创新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为重点,服务和管理并重,努力提高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文共分7章。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导论→基础理论→历史回顾→特征和效应分析→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策研究;对策部分包括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 式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及管理制度和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第1章,总论。介绍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明确界定核心概念,提纲挚领的介绍了全文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2章,综述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对流动人口研究的经典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从流动人口理论的产生发展到目前新兴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包括马克思主义流动人口理论、发展经济学的模型和学说到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以及新兴的移民网络说、连锁因果说等。第3章,对中外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进行了回顾和比较研究。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宏观和微观管理政策和措施,对其客观的评判,进行了纵向的比较,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接着,对发达国家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具有代表性的做法进行分析,总结了当代发达国家在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共同点,对比我国的现实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第4章,我国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管理的现状研究。首先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整体状况进行了描述,解析了城市流动人口构成状况。在进行归类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结构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三个大的方面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特征进行了详尽完整的梳理。并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规模庞大的城市流动人口对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 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同时对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了冲击。在此认识基础上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模式陈旧、管理体制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城市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未得到完全保护、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法律体系尚未形成、全国一体化的流动人口管理网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度剖析。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进行创新研究,寻求能够统筹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新型管理方式。第5章,建立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并提出优化整合目标。首次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相对归类,建立了五个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包括适应型、属地化管理模式;服务型、社区化管理模式;多元型、社会化管理模式;协作型、区域化管理模式等。每一种管理模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每一种模式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并且与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模式的优化整合目标:以信息为导向,以市场运作为取向,以管理与服务并重或“管理即服务”为根本宗旨,以教育为重要环节,以法治化管理为根本手段,以街道社区管理为基础,以自我管理为落脚点。第6章,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与创新。指出城市流动人口的传统管理机制已经带来诸多问题,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及管理实践不相适应,需要进行管理机

外来流动人口

我市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 字号选择:12px 14px 15px 16px 18px (2009-08-18 14:36:12 )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日益增多,特别是外地少数民族到我市就业谋生、寻求发展的趋势正不断上升。外来少数民族人员的流入不仅活跃了城市经济,繁荣了民族文化,也给民族关系协调工作增加了难度。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我市在协调处理涉及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方面的社会治安及矛盾纠纷方面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犯罪事件后,我市民族宗教工作形势日益严峻,解决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摆上重要日程。 据掌握,我市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约4000余人,民族成份以维吾尔族和藏族居多。其中维吾尔族外来流动人口有3000余人,大部分来自新疆喀什、和田等南疆地区,约占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总数的90%以上;藏族外来流动人口300人左右,主要来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由于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各民族之间经常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甚至酿成治安、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据统计,近几年,我市处理的由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引起的纠纷和矛盾平均每年都有10余起,其中尤以涉及藏族和维吾尔族引发的纠纷和矛盾居多。当前,我市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自身存在的问题。少数民族外来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是到城市务工和经商,由于一些人对城市相关规定和管理了解不够,致使诸如乱摆摊设点、无证经营、贩卖假药和管制刀具、违反治安条例等现象时有发生。也

社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总结

社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总结 篇一:20XX年xx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总结 xx社区20XX年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总结 xx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在、镇综治维稳中心、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以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法规为指导,按照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率达90%以上,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职责 灵秀社区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社区主要领导、社区分管领导、社区民警、社区综治专干、社区计生工作人员等组成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辖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为加强辖区流动人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使辖区流动人口计服务管理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职责,从而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了责任,为确保全面完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服务工作取得实效提供了制度保障。社区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

管理台帐,每季度对流动人口进行排查,及时对新增、离开人员信息进行完善,实行动态管理,为搞好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对流出人口的管理 辖区流出人员的管理一直是我们流口重点工作之一,要求辖区人员外出时首先到社区填写流动人口婚姻证明,社区盖章后,到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办理外出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已婚育龄妇女同时签订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协议书,完善相关流出人员的信息管理。 三、通过流管领导小组和计生协会积极开展工作,流管工作进一步深入 自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后,积极发挥作用,深入到企业、商家进行法律、法规、政策及优生优育科普宣传,发放宣传资料、避孕药具等,还组织流动人口参加计划生育知识讲座等活动,使流动人口工作进一步深入人心。 今年,我社区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对本辖区内外来流动人口进行了两次拉式的清理登记整顿工作,特别是利用11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对社区内的住宿小区、物业管理 公司、生活小区、辖区单位出租屋、街面商铺进行了地毯式的挨家挨户普查登记,共登记流动人口1221人,已婚育龄妇女1220人。社区流动人口、计生工作人员深入商家

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2年第6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6,2012 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黄庆泉郭正涛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城市,给城市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是城市的一大挑战。本文基于对东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给东莞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机遇;挑战;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2012)06-0007-05 一、东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与特点 1.东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 东莞市(官方外文名称为Dongguan,传统粤语外文名称为Tungkun)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有“世界工厂”之称。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东莞历史上发展最为迅猛、生活方式变化最大的30年,一个户籍人口不足170万的地级城市,发展成为GDP位居中国城市前茅的经济重镇。据统计,2011年东莞GDP达到4735亿元,同比增长8%,经济规模国内排名第二十二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莞市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被喻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到东莞发展,当然其中也包括许多少数民族的同胞。根据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官方数据显示,广东省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其中东莞市的常住人口就已经达到了822万人。根据东莞市公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东莞市就已经有52个少数民族齐聚,共25万多人,其中穆斯林就有1万多人。东莞市共有32个镇街,这些镇街都有少数民族人口居住着,其中来自青海、甘肃的少数民族人口有7000多人,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人口约有5000人,来自云南和四川的彝族务工经商人员约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频繁。如何让这些外来少数民族同胞能够在东莞安居乐业,成为了东莞市解决民生问题的一大难题。 东莞市正处于一个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众多外来人员参与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这座新兴城市中扎稳脚跟,开拓创业,成为了新莞人。由于流动人员工作的短期性,居住的不固定性,流动的随意性,因此给流动人口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其中,由于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更给当地政府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2.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 (1)外来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莞市全市常住人口为175.62万人,其中汉族人口为1745537人,占总人口的99.39%;少数民族人口为10663人,占总人口的0.6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莞市普查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25.99万人,占总人口的97.12%;少数民族人口为18.58万人,占总人口的2.88%。而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东莞市全市常住人口为822.0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已经上升为25万多人,约占总人口的3.04%。 从1990年到2010年的每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可以看出,东莞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正在以一个极快的速度增长。从1990年的1.07万人增长到2000年的18.58万人,增长了17.51万人,而到2010年,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25万多人,在短短的20年间差不多增加了24万人。 (2)流动原因的经济性很强 东莞市是个新兴的城市,到处存在着发展和机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此寻找机会,当中当然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同胞。各少数民族同胞来东莞寻找发展最主要的是以经济活动为主,以个体经营为主要形式,多数集中于商业、餐饮业等行业,其中小商小贩也占相当比例,其次是进厂打工。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 收稿日期:2012-09-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珠三角城市外来少数民族的流动、适应与管理”(项目编号12YJA850006)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黄庆泉(1986-),男,广东东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社会与经济。 郭正涛(1958-),男,吉林长春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社会与经济。

关于兰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兰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2b12674126.html, 2012-07-16 14:46 近些年来,我市逐渐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重要流入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我市后,基于自身在族属、传统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素质、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城市生活的适应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全面、准确地了解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缘由,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搞好我市的民族工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 最新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前,我市共有少数民族51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12.7万人,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人口约11万,约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7.7%。每年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有6万,以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民族为主体。现根据我们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体的调查,就其流动类型、就业情形、居住方式、居留倾向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做如下详述。 (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类型。我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第一,按照其在流入地的时间特征分类,可分为过往型与居留型两种,超过一天者即为居留型。前者又可分为当日往返型与交通中转型,后者可分为短期居留型和长期居留型。具体说来,兰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有很多属于交通中转型(即过往型)流动人口,其在城市停留时间较短,对城市的影响较小。长期居留型又可以称为暂住人口,对城市的影响较大。 第二,根据其流向可分为流向城市者与流向农村者,以及流向国外者与流向国内其他省区市者。其中,流向我市的国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主体,流向农村者与国外者的情况在我市还比较少见。 第三,根据其流动的动因可分为劳务型、经营服务型、公务型、文化型、社会型等,或简化为经济型与非经济型两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最主要的目的是寻找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改善自身生活,他们以务工、经商等多种形式出现在城市中。对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分类,我们更多地依据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动因将其划分为经济型与非经济型两类。 第四,由于宗教纪念活动、宗教传播活动以及宗教学习活动的开展而出现的相对规模较大、局部影响较深远的宗教型流动人口,包括宗教活动参与者、宗教职业人员以及宗教活动学习人员三种亚型。宗教型流动人口既不完全类同于文化型流动人口,因为其在进行宗教活动时还伴随有探亲访友、治病疗养、经商等活动;也不能简单列入其他类型,因为其数量巨大,影响较大,应该单独列出以示重视。我市目前共有清真寺和拱北等宗教场所83处,其中66座主要分布在回族人口较多的城关区和七里河区。这显然会吸引周边各县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群众进入我市从事宗教活动,从而使得我市基于伊斯兰教形成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类型的特色突出。 关于兰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2b12674126.html, 2012-07-16 14:46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经验

浅谈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经验 人口大流动,对社会治安带来了大冲击,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治安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新时期流动人口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总量呈上升趋势,由暂住向常住型发展。2008年我区共登记暂住人口108700人,较2007年净增32500人,增长了42.7%。2009年上半年,仅鲁塘镇就有将近2万余流动人口,同期增长81%,并呈暂住型向长住型转变的趋势。(二)居住分布辐射广,面广线长点多。近85%以上的暂住人口在出租私房、建筑工棚等地落脚居住,居住面以中心城区北湖市场、七星市场等大型商业场所,辐射到三里田、曹家坪、同心桥、潘家湾等城区结合部一带。(三)主体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以省内外县流动为主。据统计,来自城市的暂住人口占总量的26%,来自农村、县镇的占74%;来自省内的占73%,省外流入的占27%。(四)职业以从事经济活动为主,盲目流动占较大比例。从职业特色来看,劳务型、经营型、公务型等类型流动人口占总数的90.4%,有相当一部分暂住人口职业和居所处于经常变动状态,很不稳定,另外,存在许多“三无”盲目流动人员。 人口大流动对当前社会治安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前所未有。主要表现在:(一)流动人口在违法犯罪主体中所占比重上升。自2007年至2009年上半年以来,分局抓获的刑事作案成员中,外来人口所占比例以每年10%以上的比例快速攀升。仅今年6

月份开展的中心城区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北湖分局破获的抢劫、抢夺、盗窃等案件中,流动人口作案达94.6%。(二)流动人口综合犯罪趋势明显,大要案件增多。调查了2007年以来的各类案件,流动人口犯罪主要涉及杀人、绑架、抢劫、抢夺、贩毒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并呈现多元化综合性的特点。以2007年度,北湖分局查获绑架、抢劫、抢夺、贩毒等重大案件1065起,流动人口作案占86.2%,其中抢劫、抢夺案全部是流动人口作案。(三)流动人口团伙犯罪突出,流窜性、暴力性特征日益明显。流动人口团伙犯罪较前些年有大幅上升。今年6、7月开展的中心城区治安专项整治行动中,共摧毁各类犯罪团伙24 个,其中流动人口犯罪团伙21个,占87.5%。(四)流动人口参与或引发的治安难点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增多。一是参与“黄、赌、毒”社会丑恶活动的较多,且诱发和助长了其它刑事犯罪,形成了治安难点。二是一些流动人口聚居区成为治安混乱区域和藏污纳垢之地,如,三里田村一带、鲁塘矿区等成为“两抢一盗”等案件高发地带,治安较为混乱,群众安全感极差。 针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今年5月初开始,北湖分局以鲁塘镇、郴江镇等流动人口集散中心为核心辐射到全区流动人口集中区域开展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中心”工作,通过出台相应规定,采取相应措施,开展具体工作,有效地解决了政策依据、服务质量、经费保障等难点问题,深入推动了流动人口清理整顿试点工作,进一步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同时,有效遏制了“两口”高危人群发案率高的态势,促进了社会治安持续好转。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

骆驼巷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服务基本情况 一、社区基本情况,总人口数、少数民族人口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流动人口中的主要少数民族成份,来的目的。 1、骆驼巷社区地处兰州市的南大门,管辖范围处于铁路三角地带。北侧是兰新铁路,南侧是阿干铁路专线,西至建工中街铁路涵洞,东侧地处人口比较密集的硷沟沿大街,也是进入省会兰州的必经之路、重要的集散地。各类暂住人口流动频繁。辖区总面积约0.3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685户,共4374人。辖区少数民族人数:1968人,占辖区总人数的45%。登记在册流动人口1334人,房屋出租户210户。该地区属于多民族居住区,常住本地无户口人员较多,暂住人口流动性较大,许多临夏、康乐、东乡、广河等市县进城务工人员自愿聚集,也是一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聚散地。还有浙江、江苏、云南、贵州、安徽等的登记的经商户多年住在本辖区形成了“城中村”的格局。 2、流动人口中的主要少数民族成份有: 回族、东乡族、撒拉族、藏族。 3、xx的目的是经商务工。 二、目前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基本工作,具体办法。 社区加大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管理力度,专人专管。对无本市户口、在本社区居住的暂住人口,进行了申报暂住登记和办证工作,全面掌握流动人口动态和特点。协同公安部门对外来人口做好登记、发证、管理、服务工作,特别对房屋出租户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使流动人口有人管、有人问。掌握流动暂住人口动态和特点,从而引导少数民族暂住人口合理流动。社区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员“星级管理、分级管理、双重管理”管理机制。以房管人“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对出租房屋的有关情况造册记建档,纳入管理。对出租房屋的房主办理房屋租凭证。派出所与社区双重管理。

浅谈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浅谈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口流动的数量和速度也在急剧上升,农村大量劳力流出,城市大量民工流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出现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数量倒挂现象,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的重点也开始由常住人口转变到流动人口。多年以来,公安机关依托人口管理平台掌控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的成败对公安工作将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使人口管理顺利转型,笔者结合本县实际,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流动人口的现状 出租房屋是与流动人口相伴而生的事物,谈流动人口必然离不开出租房屋。以笔者所在的吉安县为例,分析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的现状。 (一)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 1、人员数量和增幅。2006年至2009年,吉安县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数分别是:1971人、1266人、2244人、2863人;286所、394所、461所、676所。而流动人口大大超出这些数字,仅工业园区务工人员就突破万人。 2、人员分布和住所。吉安县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主要分布在县城工业园区、县城中心商业区、油盘铁矿、天河煤矿、安塘煤矿和各乡镇的砖厂、松脂采集点等地。居住地点分散,有居(农)民家中,有厂矿企业临时宿舍,有山林和工地的临时工棚。 3、人员来源和类型。吉安县的流动人口来自全国的20多个省市。其中,油盘铁矿主要来自沿海福建等地;天河煤矿和安塘煤矿主要来自湖北、河南;各乡镇砖厂主要来自贵州和四川;采松脂工人主要来自广西等地;县城中心商业区和工业园区外来人员除了部分来自台湾、香港、沿海城市的外商外,主要来自邻近县(市、区)和本县农村地区。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 4、人员职业和素质。吉安县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以服装加工业、建筑业、餐饮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为主,从事技术行业的比例极小。流动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 (二)流动人口对社会治安的影响 常住人口具有固定性、长期性,易于管理,而流动人口具有流动性、短期性,难于管理。人口管理难度的增大,使公安工作的压力增大,加上流动人口本身素质偏低,经济收入较少,工作岗位不稳,铤而走险违法犯罪的概率较高,对社会治安稳定影响巨大。仅2009年,我县公安机关共打击查处八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536名,其中流动人口252名,占47%;共抓获“两抢一盗”犯罪嫌疑人343名,其中流动人口294名,占85.7%。在这些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中,进城一个月内就实施犯罪的高达占59%,绝大部分是借助我县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便利的交通工具实施违法犯罪,在已破获的县城“两抢一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均为临近县(区、市)人员,自带交通工具流窜至我县作案后立即离开。事实表明,流动人口对社会治安的稳定已经带来了巨大影响。 二、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结合吉安县的实际情况,笔者分析流动人口管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谁来管界线模糊。流动人口是个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个治安问题,因此,公安一家要承担起全部的管理职责是不现实的。现行的流动人口管理在形式上把房管、工商、计生、教育、城管等相关部门都纳入到流动人口管理小组当中,同时也设立了流动人口领导小组办公室。但是,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户政科,一个正股级单位根本无法组织协调众多正科级单位共同开展工作。同时,参与流动人口管理的单位和部门并没有承担明确的管理职责,没有责任压力,自然不愿花大力气投入工作。于是,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各部门对于有利益收获的行动便参与,没利益收获的行动便不参与,或者参与出工不出力。如,房管部门,能办证收费的出租房屋便积极管理,而不能办证收费的出租房屋置之不理;工商、计生部门,基本上是走过场,没实绩。靠公安一家管好人口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共同抓好流动人口管理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 二是怎么管模式滞后。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有很大差异,在管理模式的选用上也不尽相同。现行的管理模式与常住人口管理模式区别不是很大,根本无法行之有效地掌控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必须到派出所登记户口、领取身份证,公安机关可以不用上门,坐在办证大厅就能掌控常住人口的底数。在这种形势下,养成了部分民警以管人者自居的心态:自古华山一条路,必须得上门找我。可是,流动人口不需要也没有当地户口和身份,无论工作还是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王明口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服务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党政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思路,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制新机制,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信息化,促进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健全服务与管理网络,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关系,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服务管理机制,实现由部门分头履职向综合服务管理转变。 (二)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要求,探索服务新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实现由管理为主向服务管理并重、加强人文关怀转变。 (三)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管理实效,实现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由社会化管理为主向专业化为主、社会化为辅转变。 三、组织机构 成立王明口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齐长军担任,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袁文军担任,成员由各科室、各村组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办公室主任由田松庆同志兼任。 四、主要任务

(一)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体制,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新网络 1、建立王明口镇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抽调镇综治、计生、劳动、司法等部门成员,组织实施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外来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2、各村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站。 3、建好流管员队伍。改变目前服务管理以兼职人员为主承担的模式,建立“专业化为主,社会化为辅”的管理队伍。(1)专职协管员由派出所负责管理,同时接受计生、劳动、综治、司法等部门的业务指导,主要负责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发证、催办、查验和注销等日常工作;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工作;计生《婚育证明》的查验催办工作、《劳动合同》的查验催办工作以及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登记工作;对管区内兼职协管员进行业务指导,以及做好检查、督促、考核和发函、回函以及台帐资料整理工作;并发动辖区内群众做好安全防范工作。(2)公开招聘200余人流管员,原则上由政治文化素质高、身体健康、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本村(社区)人员担任,并报镇流管办审核确定,在专职协管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工资按登记人数和质量,实行半脱产工作,主要负责流动人口登记、发证、催办、查验和注销等日常工作,并发动群众做好安全防范工作。(3)联络员由所在的各村(社区)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协助提供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联络员年终进行评比奖励。 (二)探索拓展服务管理新内容,努力提升服务管理新品质 1、劳动就业服务。建立劳动力用工信息发布平台,引导流动人口有序流动;每年为流动人口召开2-3次劳动用工就业推荐会,为农民工提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爱思范文23: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xx年10月3日,我县南安镇新安村发生一起两名湖南籍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杀死二人的特大案件。 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行为短期化极易造成顺手牵羊,打一枪换一炮的犯罪动机。 二、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镇是XX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幅员面积83.6平方公里,辖区45个村(社区),其中城镇社区12个,常住人口18.6万人。今年以来,按照XX市人民政府流管办的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镇流管办科学筹划,精心组织,不断健全三级机构建设,强化两项工作保障,完善六项工作制度,注重信息传递,反馈与应用,不断深化管理,优化服务,在全镇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办所联动初见成效,常态化管理工作稳步推进,落实了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镇辖区共划分31个网格,聘请专职协管员25名,兼职协管员45名。1-10月份,我镇共录入平台信息达24405条,其中房屋信息13582间,出租房屋1295间,流入人口4429人,用工单位1212家,流出人口3453人,留守儿童73人,空巢老人249人,返乡人员112人。 一、强化三级组织机构,确保工作快速高效 一是充分发挥镇流管办组织协调职能。镇党委、政府将流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和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镇群工办设立镇流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了4名专职工作人员。镇流管办每月召开一次全镇流管工作专题议会,研究分析基础信息应用,采集中存在的问题、服务管理推进情况,研究对策措施,深化各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安排流管阶段性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村(社区)流管站组织机构建设。各村(社区)也按要求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由村(社区)书记亲自挂帅任站长,具体负责本村(社区)流动人口推进工作,确保了流动人口推进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责任落实,为流动人口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是动员基层干群参与流管站点建设。信息采集的基础性决定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我镇广泛动员基层干部群众参与流管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物色小区门卫、保安、治保人员、物管、业主委员会、红袖套等力量,全面参与流动人口采集工作。同时,充分利用社区民警的优势,提高村(社区)信息采集工作效率,落实采集质量管控责任,解决在信息采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我镇共设工作站45个,采集点315个,采集员400人,设集中录入点1个,录入人员60人,电脑60台。今年,XX市政府流管办组织对我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分别进行了一季度、二季度的目标检查,XX市检查组队我镇工作台账、人员和经费保障以及我镇在流管工作中实行纵向管理工作模式给予肯定。 二、落实两项基本保障,确保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落实经费保障。镇党委政府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保障纳入财政保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并实行信息采集录入补贴措施,激励工作推进。在落实专兼职协管员工作经费上按标准进行补贴,每半年按考核结果兑现一次。辖区内281个封闭式

2019年政协关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政协关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情 况的调研报告 9月25日,市政协民族宗教台侨属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xx的带领下,调研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xx市清真寺,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民委主要负责同志关于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委员们在实地察看和听取通报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我市城区有回、维、蒙、彝、满等31个民族,流动人口约400多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10%。其中,80多人在工业企业工作,100多人在商贸领域工作,60多人在农业合作社(含种植业、养殖业)工作,100多人从事牛羊肉供应、小吃、羊皮袄买卖等生意。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建立了城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系,提高了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了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成立了xx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领导组,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站点设在xx市民族团结促进会xx分会(地点在xx市清真寺),并以xx街道

14个社区民族工作站、3个拉面馆、1个牛羊肉供应点为联络点。服务站做到有班子、有制度、有牌子、有经费、有台账、有活动。 2、定期组织活动,畅通沟通渠道。城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代表人士经常列席xx市民族团结促进会xx分会和伊斯兰教协会的相关会议,参加学习、教务、走访调研、议事协商等活动,参与其矛盾调处、文明创建等工作。市民委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xx生活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搭建服务平台,工作成效显著。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职权,依法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目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遇到的经营、租房、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基本都能得到解决;对于就医困难和发生天灾人祸的家庭,多数从“王贵伦阿訇扶危济困慈善会”经费中帮助解决。 4、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民族团结。通过上门入户走访、问卷调查、设立宣传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了解党的民族政策,熟悉xx的风土人情,促使他们认同并遵从城市管理规则,融入城市生活。目前我市在城区生活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与本地居民群众相处和睦。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有些部门和极少数基层干部没有认识到民族工作的特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他们认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不容易适应城市管理方式;他们在我市城区人口数量较少,经济、文化等各个

农村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本科生学年论文《农村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以均安镇天连村为例》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年月日 评定成绩:

摘要 流动人口管理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事关社会的大局稳定。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这直接对农村流动人口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农村流动人口管理指明了方向。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1]和比较严格的户籍制度[2]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同时也造成流动人口管理低效的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完善管理制度,改善管理方式,才能适应农村的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天连村为例,分析农村流动人口管理低效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改进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方式,使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适应当前农村的发展趋势,使流动人口能更好地融入农村,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力军。 关键词:流动人口;管理低效;科学管理;管理方式

农村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以均安镇天连村为例 1.天连村流动人口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1流动人口重视力度亟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距公安部和有关专家统计,全国流动人口已近1.4亿。[3]天连村作为一个基层组织,与全国许多其他农村一样,得到较少的重视。例如:政府拨款到天连村的流动人口管理项目的经费只有2万元[4],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人员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经费不足,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管理人员存在很大的缺口。因为多雇佣一位管理人员,意味着增加开销,而用于其他用途的经费就会减少。但是,在很大多数的情况下,领导都会选择把经费用于其他用途而不是用于增加工作人员。较少的工作人员在正常上班时间完成不了的任务,可以通过加班或减少休息时间来弥补,但是物质性的东西却很难通过这个途径解决。其次,经费的不足也直接导致了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知识的宣传不到位。张贴海报、派宣传单这些低成本的宣传活动可以很好地进行。但是,这种宣传方式可以说是很低效的,基本上没有村民或流动人员会认真地去看街道上的海报或者传单。更多人关注的媒介如:电视、报纸、网络等这些领域却很少有关于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信息。这就让流动人口和广大村民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留下了一个模糊的、不被重视的印象。因此,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视度问题是一个首要的问题。 1.2流动人口保护政策急需提出 流动人口的保护性政策缺乏。首先,天连村几乎不存在一项关于流动人口的保护性政策。所有的政策、法规都是关于如何限制流动人口活动。如《中国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暂行规定》、《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等,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流动人口的生产、生活和娱乐造成不便。住房,要办暂住证,找工作,要办理就业证,生孩子,要办理婚育证,看医生,要办理健康证等。流动人口要办理各种各样的证,在办证时要提供各种的资料,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流动人口在办理证件时还会受到办理人员低质量的服务态度。其次,天连村有一些关于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都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也就是说,相关的流动人口管理条例存在模糊性,很多需要细化、明确规定的程序、规则都没有清晰地列出,在一定程度上给办事员工作留下了自由裁量权的可能。暗箱操作、徇私、不公正、不合理管理等情况时有发生。 1.3区域划分管理方式欠缺合理 天连村流动人口管理方式是按照区域划分来管理的。区域划分管理就是以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