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通信词汇1-26

移动通信词汇1-26

移动通信词汇1-26
移动通信词汇1-26

移动通信词汇

1/4比特数quarter bit number

AGC恢复时间AGC recovery time

AGC启动时间AGC attack time

ATM技术asynchronous transfer technics, 异步转移模式,为多种速率信息的情况下研究的一种合适的传输与交换方式。

GSM 泛欧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GSM PLMN接入能力GSM PLMN access capability

GSM PLMN连接类型属性GSM PLMN connection type attribute

GSM公共陆地移动网GSM PLMN

用户身份模块:SIM

J-K触发器J-K flip-flop

M-序列M-sequence

N进制数字信号n-ary digital system

RS-232总线RS-232 bus

A

安全地线safe ground wire

安全特性security feature

安装线hook-up wire

按半周进行的多周期控制multicycle controlled by half-cycle

按键电话机push-button telephone set

按需分配多地址demand assignment multiple access(DAMA)

按要求的电信业务demand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按组编码encode by group

B

八木天线Yagi antenna

白噪声white Gaussian noise

白噪声发生器white noise generator

半波偶极子halfwave dipole

半导体存储器semiconductor memory

半导体集成电路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半双工操作semi-duplex operation

半字节Nib

包络负反馈peak envelop negative feed-back

包络延时失真envelop delay distortion

薄膜thin film

薄膜混合集成电路thin film 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

保护比(射频)protection ratio (RF)

保护时段guard period

保密通信secure communication

报头header

报文分组packet

报文优先等级message priority

报讯alarm

备用工作方式spare mode

背景躁声background noise

倍频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倍频程actave

倍频程滤波器octave filter

被呼地址修改通知called address modified notification 被呼用户优先priority for called subscriber

本地PLMN local PLMN

本地交换机local exchange

本地移动用户身份local mobile station identity ( LMSI) 本地震荡器local oscillator

比功率(功率密度) specific power

比特bit

比特并行bit parallel

比特号码bit number (BN)

比特流bit stream

比特率bit rate

比特误码率bit error rate

比特序列独立性bit sequence independence

必要带宽necessary bandwidth

闭环电压增益closed loop voltage gain

闭环控制closed loop control

闭路电压closed circuit voltage

边瓣抑制side lobe suppression

边带sideband

边带非线性串扰sideband non-linear crosstalk

边带线性串扰sideband linear crosstalk

边带抑制度sideband suppression

边角辐射boundary radiation

编号制度numbering plan

编解码器codec

编码encode

编码律encoding law

编码器encoder

编码器输出encoder output

编码器总工作时间encoder overall operate time

编码效率coding efficiency

编码信号coded signal

编码约束长度encoding constraint length

编码增益coding gain

编译程序compiler

鞭状天线whip antenna

变频器converter

变频损耗converter conversion loss

变容二极管variable capacitance diode

变形交替传号反转modified alternate mark inversion

便携电台portable station

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

便携式载体设备portable vehicle equipment

标称调整率(标称塞入率)nominal justification rate (nominal stuffing rate) 标称值nominal value

标称呼通概率nominal calling probability

标准码实验信号standard code test signal (SCTS)

标准模拟天线standard artificial antenna

标准频率standard frequency

标准时间信号发射standard-time-signal emission

标准实验调制standard test modulation

标准输出功率standard power output

标准输入信号standard input signal

标准输入信号电平standard input-signal level

标准输入信号频率standard input-signal frequency

标准信躁比standard signal to noise

表面安装surface mounting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并串变换器parallel-serial converter (serializer)

并馈垂直天线shunt-fed vertical antenna

并行传输parallel transmission

并行终端parallel terminal

拨号错误概率dialing mistake probability

拨号后延迟post-dialing delay

拨号交换机dial exchange

拨号线路dial-up line

拨号音dialing tone

拨号终端dial-up terminal

波动强度(在给定方向上的)cymomotive force (c. m. f)

波段覆盖wave coverage

波峰焊wave soldering

波特baud

泊送过程Poisson process

补充业务supplementary service (of GSM)

补充业务登记supplementary service registration

补充业务询问supplementary service interrogation

补充业务互连supplementary service interworking

捕捉区(一个地面接收台)capture area (of a terrestrial receiving station)

捕捉带pull-in range

捕捉带宽pull-in banwidth

捕捉时间pull-in time

不连续发送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不连续干扰discontinuous interference

不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不确定度uncertainty

步谈机portable mobile station

C

采样定理sampling theorem

采样频率sampling frequency

采样周期sampling period

参考边带功率reference side band power

参考差错率reference error ratio

参考当量reference equivalent

参考点reference point

参考结构reference configuration

参考可用场强reference usable fiend-strength

参考灵敏度reference sensibility

参考频率reference frequency

参考时钟reference clock

参考输出功率reference output power

残余边带调制vestigial sideband modulation

残余边带发射vestigial-sideband emission

操作维护中心operation maintenance center (OMC)

操作系统operation system (OS)

侧音消耗sidetone loss

层2转发layer 2 relay (L2R)

插入组装through hole pachnology

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

查号台information desk

差错控制编码error control coding

差错漏检率residual error rate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差分脉码调制)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 (DPCM) 差分四相相移键控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 keying (DQPSK)

差分相移键控differential phase keying (DPSK)

差模电压,平衡电压differential mode voltage, symmetrical voltage

差拍干扰beat jamming

差频失真difference frequency distortion

长期抖动指示器long-term flicker indicator

长期频率稳定度long-term frequency stability

场强灵敏度field intensity sensibility

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ET)

超长波通信myriametric wave communication

超地平对流层传播transhorizon tropospheric

超地平无线接力系统transhorizon radio-relay system

超高帧hyperframe

超帧superframe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VLSI) 超再生接收机super-regenerator receiver

车载电台vehicle station

撤消withdrawal

成对不等性码(交替码、交变码)

paired-disparity code (alternative code, alternating code)

承载业务bearer service

城市交通管制系统urban traffic control system

程序设计技术programming technique

程序设计环境programming environment

程序优化program optimization

程序指令program command

充电charge

充电率charge rate

充电效率charge efficiency

充电终止电压end-of charge voltage

抽样sampling

抽样率sample rate

初级分布线路primary distribution link

初始化initialization

处理增益processing gain

传播时延propagation delay

传播系数propagation coefficient

传导干扰conducted interference

传导杂散发射conducted spurious emission

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

传递时间transfer time

传声器microphone

传输保密transmission security

传输层协议transport layer protocol

传输集群transmission trunking

传输结束字符end of transmission character

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

传输损耗transmission loss

传输损耗(无线线路的)transmission loss (of a radio link)

传输通道transmission path

传输信道transmission channel

传真facsimile, FAX

船舶地球站ship earth station

船舶电台ship station

船舶移动业务ship movement service

船上通信电台on-board communication station ,ship communication station

船用收音机ship radio

串并变换机serial to parallel (deserializer)

串并行变换serial-parallel conversion

串话crosstalk

垂直方向性图vertical directivity pattern

唇式传声器lip microphone

磁屏蔽magnetic shielding

次级分布线路secondary distribution link

猝发差错burst error

猝发点火控制burst firing control

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stored program controlled switching system

E

额定带宽 rated bandwidth

额定射频输出功率 rated radio frequency output power

额定使用范围 rated operating range

额定音频输出功率 rated audio-frequency output power

额定值 rated value

爱尔兰 erlang

恶意呼叫识别 malicious call identification (MCI)

耳机(受话器) earphone

耳机额定阻抗 rated impedance of earphone

二十进制码 binary-coded decimal (BCD) code

二十进制转换 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二十六进制转换 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二进制码 binary code

二进制频移键控 binary frequency shift keying (BFSK)

二进制数 binary figure

二频制位 binary digit(bit)

二频制 two-frequency system

二维奇偶验码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arity check code

二线制 two-wire system

二相差分相移键控 binary different phase shift keying (BDPSK) 二相相移键控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BPSK)

船舶移动业务ship movement service

船上通信电台on-board communication station ,ship communication station

船用收音机ship radio

串并变换机serial to parallel (deserializer)

串并行变换serial-parallel conversion

串话crosstalk

垂直方向性图vertical directivity pattern

唇式传声器lip microphone

磁屏蔽magnetic shielding

次级分布线路secondary distribution link

猝发差错burst error

猝发点火控制burst firing control

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stored program controlled switching system D

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LSI)

大信号信躁比signal-to-noise ratio of strong signal

带成功结果的常规操作normal operation with successful outcome 带宽bandwidth

带内导频单边带pilot tone-in-band single sideband

带内谐波in-band harmonic

带内信令in-band signalling

带内躁声in-band noise

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

带外发射out-of-band emission

带外功率out-of-band power

带外衰减attenuation outside a channel

带外信令out-band signalling

带状线stripline

单边带发射single sideband (SSB) emission

单边带发射机single side-band (SSB) transmitter

单边带调制single side band modulation

单边带解调single side band demodulation

单边带信号发生器single side band signal generaltor

单端同步single-ended synchronization

单工、双半工simplex, halfduplex

单工操作simplex operation

单工无线电话机simplex radio telephone

单呼single call

单频双工single frequency duplex

单频信令single frequency signalling

单相对称控制symmetrical control (single phase)

单相非对称控制asymmetrical control (single phase)

单向one-way

单向的unidirectional

单向控制unidirectional control

单信道地面和机载无线电分系统SINCGARS

单信道无绳电话机single channel cordless telephone

单信号方法single-signal method

单音tone

单音脉冲tone pulse

单音脉冲持续时间tone pulse duration

单音脉冲的单音频率tone frequency of tone pulse

单音脉冲上升时间tone pulse rise time

单音脉冲下降时间tone pulse decay time

单音制individual tone system

单元电缆段(中继段)elementary cable section (repeater section)

单元再生段elementary regenerator section (regenerator section)

单元增音段,单元中继段elementary repeater section

当被呼移动用户不回答时的呼叫转移call forwarding on no reply (CFNRy)

当被呼移动用户忙时的呼叫转calling forwarding on mobile subscriber busy (CFB)

当漫游到原籍PLMN国家以外时禁止所有入呼barring of incoming calls when roaming

outside the home PLMN country (BIC-Roam)

当前服务的基站current serving BS

当无线信道拥挤时的呼叫转移

calling forward on mobile subscriber not reachable (CENRc)

刀型天线blade antenna

导频pilot frequency

导频跌落pilot fall down

倒L型天线inverted-L antenna

等步的isochronous

等幅电报continuous wave telegraph

等权网(互同步网)democratic network (mutually synchronized network)

等效比特率equivalent bit rate

等效地球半径equivalent earth radius

等效二进制数equivalent binary content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quivalent isotropically radiated power (e. i. r. p.)

等效卫星线路躁声温度equivalent satellite link noise temperature

低轨道卫星系统LEO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低气压实验low atmospheric pressure test

低时延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low delay CELP (LD-CELP)

低通滤波器low pass filter

低温实验low temperature test

低躁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

地-空路径传播earth-space path propagation

地-空通信设备ground/ai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地波ground wave

地面连线用户land line subscriber

地面无线电通信terrestrial radio communication

地面站(电台)terrestrial station

第N次谐波比nth harmonic ratio

第二代无绳电话系统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second generation (CT-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hird generation mobile systems

点波束天线spot beam antenna

点对地区通信point-area communication

点对点通信point-point communication

点至点的GSM PLMN连接point to point GSM PLMN

电报telegraphy

电报电码telegraph code

电波衰落radio wave fading

电池功率power of battery

电池能量energy capacity of battery

电池容量battery capacity

电池组battery

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

电磁波反射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电磁波饶射diffra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电磁波散射scattering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电磁波色射dispers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电磁波吸收absorp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电磁波折射refra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

电磁发射electromagnetic field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emission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电磁感应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电磁兼容性电平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level

电磁兼容性余量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margin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 (EMP)

电磁脉冲干扰electromagnetic pulse jamming

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电磁能electromagnetic energy

电磁耦合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电磁屏蔽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电磁屏蔽装置electromagnetic screen

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

电磁噪声electromagnetic noise

电磁污染electromagnetic pollution

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 (e. m. f.)

电话机telephone set

电话局容量capacity of telephone exchange

电话型电路telephone-type circuit

电话型信道telephone-type channel

电离层ionosphere

电离层波ionosphere wave

电离层传播ionosphere propagation

电离层反射ionosphere reflection

电离层反射传播ionosphere reflection propagation

电离层散射传播ionosphere scatter propagation

电离层折射ionosphere refraction

电离层吸收ionosphere absorption

电离层骚扰ionosphere disturbance

电流探头current probe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电屏蔽electric shielding

电视电话video-telephone, viewphone, visual telephone

电台磁方位magnetic bearing of station

电台方位bearing of station

电台航向heading of station

电文编号message numbering

电文队列message queue

电文格式message format

电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电文交换网络message switching network

电文结束代码end-of-message code

电文路由选择message routing

电小天线electronically small antenna

电信管理网络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 (TMN)

电信会议teleconferencing

电压变化voltage change

电压变化持续时间duration of a voltage change

电压变化的发生率rate of occurrence of voltage changes

电压变化时间间隔voltage change interval

电压波动voltage fluctuation

电压波动波形voltage fluctuation waveform

电压波动量magnitude of a voltage fluctuation

电压不平衡voltage imbalance, voltage unbalance

电压浪涌voltage surge

电压骤降voltage dip

电源power supply

电源电压调整率line regulation

电源抗扰性mains immunity

电源持续工作能力continuous operation ability of the power supply 电源去耦系数mains decoupling factor

电源骚扰mains disturbance

电子干扰electronic jamming

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EIA)

电子系统工程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电子自动调谐electronic automatic tuning

电子组装electronic packaging

电阻温度计resistance thermometer

跌落试验fall down test

顶部加载垂直天线top-loaded vertical antenna

定长编码block code

定期频率预报periodical frequency forecast

定时clocking

定时超前timing advance

定时电路timing circuit

定时恢复(定时抽取)timing recovery (timing extration)

定时截尾试验fixed time test

定时信号timing signal

定数截尾试验fixed failure number test

定向天线directional antenna

定型试验type test

动态频率分配dynamic frequency allocation

动态信道分配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动态重组dynamic regrouping

动态自动增益控制特性dynamic AGC characteristic

抖动jitter

独立边带independent sideband

独立故障independent fault

端到端业务teleservice

短波传播short wave propagation

短波通信short wave communication

短路保护short-circuit protection

短期抖动指示器short-term flicker indicator

短期频率稳定度short-term frequency stability

短时间中断(供电电压)short interruption (of supply voltage) 段终端section termination

对称二元码symmetrical binary code

对地静止卫星geostationary satellite

对地静止卫星轨道geostationary satellite orbit

对地同步卫星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对讲电话机intercommunicating telephone set

对空台aeronautical station

对流层troposphere

对流层波道troposphere duct

对流层传播troposphere propagation

对流层散射传播troposphere scatter propagation

多次调制multiple modulation

多点接入multipoint access

多电平正交调幅multi-level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QAM) 多分转站网multidrop network

多服务器队列multiserver queue

多工multiplexing

多工器nultiplexer

多功能系统MRS

多级处理multilevel processing

多级互连网络multistage interconnecting network

多级卫星线路multi-satellite link

多径multipath

多径传播multipath propagation

多径传播函数nultipath propagation function

多径分集multipath diversity

多径时延multipath delay

多径衰落multipath fading

多径效应multipath effect

多路复接multiplexing

多路接入multiple access

多路信道multiplexor channel

多脉冲线性预测编码multi-pulse LPC (MPLC)

多频信令multifrequency signalling

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

多跳路径multihop path

多信道选取multichannel access (MCA)

多信道自动拨号移动通信系统

multiple-channel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utomatic dialing 多优先级multiple priority levels

多帧multiframe

多址呼叫multiaddress call

多址联接multiple access

多重时帧multiple timeframe

多用户信道multi-user channel

E

额定带宽rated bandwidth

额定射频输出功率rated radio frequency output power

额定使用范围rated operating range

额定音频输出功率rated audio-frequency output power

额定值rated value

爱尔兰erlang

恶意呼叫识别malicious call identification (MCI)

耳机(受话器)earphone

耳机额定阻抗rated impedance of earphone

二十进制码binary-coded decimal (BCD) code

二十进制转换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二十六进制转换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二进制码binary code

二进制频移键控binary frequency shift keying (BFSK)

二进制数binary figure

二频制位binary digit(bit)

二频制two-frequency system

二维奇偶验码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arity check code

二线制two-wire system

二相差分相移键控binary different phase shift keying (BDPSK)二相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BPSK)

F

发报机telegraph transmitter

发射emisssion

发射(或信号)带宽bandwidth of an emission (or a signal)

发射机transmitter

发射机边带频谱transmitter sideband spectrum

发射机额定输出功率rated output power of transmitter

发射机合路器transmitter combiner

发射机冷却系统cooling system of transmitter

发射机启动时间transmitter attack time

发射机效率transmitter frequency

发射机杂散躁声spurious transmitter noise

发射机之间的互调iner-transmitter intermodulation

发射机对答允许频(相)偏

transmitter maximum permissible frequency(phase) deviation

发射类别class of emission

发射频段transmit frequency band

发射余量emission margin

发送sending

发送响度评定值send loudness rating (SLR)

繁忙排队/自动回叫busy queuing/ callback

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

反射功率reflection power

反射卫星reflection satellite

反向话音通道reverse voice channel (RVC)

反向控制信道reverse control channel (RECC)

泛欧数字无绳电话系统digital European cordless telephone

方舱shelter

方向性系数directivity of an antenna

防爆电话机explosion-proof telephone set

防潮moisture protection

防腐蚀corrosion protection

防霉mould proof

仿真头artificial head

仿真耳artificial ear

仿真嘴artificial mouth

仿真天线dummy antenna

放大器amplifier

放大器线性动态范围linear dynamic range of amplifier

放电discharge

放电电压discharge voltage

放电深度depth of discharge

放电率discharge rate

放电特性曲线discharge character curve

非等步的anisochronous

非归零码nonreturn to zero code (NRZ)

非均匀编码nonuniform encoding

非均匀量化nonuniform quantizing

非连续干扰discontinuous disturbance

“非”门NOT gate

非强占优先规则non-preemptive priority queuing discipline

非受控滑动uncontrolled slip

非线性电路nonlinear circuit

非线性失真nonliear distortion

非线性数字调制nonlinear digital modulation

非占空呼叫建立off-air-call-set-up (OACSU)

非专用控制信道non-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非阻塞互连网络non-blocking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分贝decibel (dB)

分辨力resolution

分布参数网络distributed parameter network

分布式功能distributed function

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ed database

分别于是微波通信系统distributed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分布式移动通信系统distribu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分布路线distribution link

分段加载天线sectional loaded antenna

分机extension

分集diversity

分集改善系数diversity improvement factor

分集间隔diversity separation

分集增益diversity gain

分集接收diversity reception

分接器demultiplexer

分频frequency division

分散定位distributed channel assignment

分散控制方式decentralized control

分散式帧定位信号distributed frame alignment signal

分同步(超同步)卫星sub-synchronous (super-synchronous) satellite 分谐波subharmonic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分组码block code

分组无线网packet radio network

分组循环分散定位block cyclic distributed channel assigment

分组组装与拆卸packet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封闭用户群closed user group (CUG)

峰包功率peak envelop power

峰值peak value

峰值-波纹系数peak-ripple factor

峰值包络检波peak envelop detection

峰值功率peak power

峰值功率等级(移动台的)peak power class (of MS)

峰值检波器peak detector

峰值限制peak limiting

蜂窝手持机cellular handset

蜂窝系统cellular system

缝隙天线slot antenna

服务基站serving BS

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 (SAP)

服务弧service arc

服务可保持性service retainability

服务可得到性service accessibility

服务提供部门service provider

服务完善性service integrity

服务小区serving cell

服务易行性service operability

服务支持性service supportability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准备时间service provisioning time

符号率symbol rate

幅度检波amplitude detection

幅度量化控制amplitude quantized cntrol

幅度失真amplitude distortion

幅度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 (AM)

幅频响应amplitude-frequency response

幅相键控amplitude phase keying (APK)

辐射radiation

辐射单元radiating element

辐射方向图radiation pattern

辐射干扰radiated interference

辐射近场区radiating near-field region

辐射能radiant energy

辐射强度radiation intensity

辐射区radiated area

辐射实验场地radiation test site

辐射效率radiation efficiency

辐射源(电磁干扰)emitter (of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

辐射杂散发射radiated spurious emission

辐射阻抗radiation impedance

俯仰角pitch angle

负极negative electrode

负离子negative ion

负荷容量(过荷点)load capacity (overload point)

负逻辑negative logic

负码速调整(负脉冲塞入)negative justification (negative pulse stuffing)

负载调整率load regulation

负阻放大器negative resistance amplifier

负阻效应negative resistance effect

负阻振荡negative resistance oscillation

附加符号additional character

附加位overhead bit

复合音complex sound

复接器multiplexer

复节-分接器muldex

复接制multiple connection system

复位reset

复用转接器transmultiplexer

复帧multiframe

副瓣minor lobe

副瓣电平minor level

覆盖区(一个地面发射台的)coverage area (of a terrestrial transmitting station) G

概率probability

概率分布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概率信息probabilistic information

概率译码probabilistic decoding

干扰interference

干扰参数interference parameter

干扰限值limit of interference

干扰信号interfering signal

干扰抑制interfering suppression

干扰源interfering resource

干线trunk line

感应近场区reactive near-field region

港口操作业务port operation service

港口电台port station

港口管理系统harbor management system

港口交通管理系统harbor traffic control system

高[低]电平输出电流high (low)-level output current

高[低]电平输出电压high (low)-level output voltage

高波high-angle ray

高层功能high layer function

高层协议high layer protocol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HDLC) procedure

高级通信业务advanced communication service

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ARPA)

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

高频放大器high frequency amplifier

高频提升high frequency boost

高频增益控制high frequency gain control

高斯信道Gauss channel (AWG)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uassian minimum shift keying (GMSK)

高频制频率时的发射频偏transmitting frequency deviation of high frequency 高通滤波器highpass filter

高温高湿偏置试验high temperature high humidity biased testing (HHBT)

高温功率老化burning

高温试验high temperature test

告警接收机warning receiver

告警指示信号alarm indication signal (AIS)

戈莱码Golay code

戈帕码Goppa codes

格码调制trellis codes modulation schemes (TCM)

隔离放大器isolation amplifier

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个人电台personal station (PS)

个人电台系统personal radio system

个人识别号码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PIN)

个人通信personal communications

个人通信网person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PCN)

个人携带电话personal handy phone (PHP)

个人移动性personal mobility

个体接收(在卫星广播业务中)individual reception

跟踪保持电路track and hold circuit

跟踪带宽tracking bandwidth

更改地址插入changed address interception

工科医用(的)ISM

工科医用频段ISM frequency band

工业干扰industrial interference

工作最高可用频率operational MUF

工作比duty cycle

工作范围working range

工作频率范围operating frequency range

工作站work station (WS)

工作周期cycle of operation

公共分组交换网public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公共耦合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PCC)

公开密匙体制public key system

公路交通管制系统high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

公用数据网public data network

公众陆地移动电话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功能键function key

功能群,功能群令function group, function grouping

功率合成power synthesis

功能控制报文power control message

功率控制电平power control level

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um density

功率损耗power loss

功率因子power factor

供电系统阻抗supply system impedance

共道抑制co-channel suppression

共道信令co-channel signalling

共模电压,不平衡电压common mode voltage, asymmetrical voltage 共模电流common mode current

共模转换common code conversion

共模干扰common code interference

共模抑制比common code rejection ratio (CMRR)

共模增益common mode gain

共模阻抗common code impedance

共信道再用距离co-channel re-use distance

贡献路线contribution link

固定电台fixed station

固定基地电台fixed base station

固定信道指配fixed channel assignment

固态发射机solidstate transmitter

固有可靠性inherent reliability

固有频差inherent frequency error

故障fault

故障安全fault safe

故障保护fault protection

故障弱化failsoft

故障修复fault correcting

故障原因fault cause

故障准则fault criteria

挂机信号hang-up signal

管理中心administration center (ADC)

广播控制信道(BCCH)划分BCCH allocation (BA)

广播寻呼系统broadcast paging system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WAN)

归零码return to zero code (RZ)

归一化的偏置normalized offset

规程protocol

规范specification

规则脉冲激励编码regular-pulse excitation (RPE)

规则脉冲激励长时预测编码regular-pulse excitation LPC (RPE-LPC) 轨道orbit

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

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国际电信联盟ITU

国际互连网Internet

国际民航组织ICAO ,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RAT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

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

国际无线电干扰委员会CCIR

国际移动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equipment identity (IME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IMSI) 国际原子时间international automatic time (TAI)

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

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II)

过充电overcharge

过滤带transition band

过放电overdischarge

过荷保护电路overload protecting circuit

过荷分级控制overload control category

过荷控制overload control

过调制overmodulation

过流保护overcurrent protection

过压保护overvoltage protection

H

海岸地球站coast earth station

海岸电台coast station

海事卫星通信maritim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汉明距离Hamming distance

汉明码Hamming code

汉明重量Hamming weight

航空地球站aeronautical earth station

航空电台aeronautical station

航空器地球站aircraft earth station

航空器电台aircraft station

航空移动业务aeronautical mobile service

航天器(宇宙飞船)spacecraft

毫米波millimeter wave

黑格巴哥码Hagelbarger code

恒比码constant ratio code

恒步的homochronous

恒流电源constant current power supply

恒温恒湿试验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 test

恒压充电constant voltage charge

恒压电源constant voltage power supply

恒电磁波小室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 cell (TEM cell)喉式传声器throat microphone

后瓣back hole

厚模电路thick-film circuit

呼叫call

呼叫支持call hold (HOLD)

呼叫存储call store

呼叫等待call waiting (CW)

呼叫改发call redirection

呼叫建立call establishment

呼叫建立时间call set-up time

呼叫接通率percept of call completed

呼叫控制信号call control signal

呼叫清除延时call clearing delay

呼叫释放call release

呼叫序列calling sequence

呼叫转移call transfer (CT)

呼救distress call

移动通信现状及技术发展展望

移动通信现状及技术发展展望

移动通信现状及技术发展展望 信息来源:中 国电信业分类:电信通 信 发布时间:2005 年12月8日 目前世界电信业的技术发展进 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出现融合、调整、变革的新趋势。尤其是3G、NGN和宽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全球发展热点。 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我国电信市场规模还将继续稳步扩大,人们对通信的依赖和需求程度也将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用户消费能力的提高,都将进一步刺激电信市场需求的增长。那么,各项通信技术在未来的五年里将会出现怎样的 发展态势?《中国电信业》杂志发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真才基的署名文章,对“十一五”期间电信技术的发展走向进行全面 深入的分析和预测。真才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回顾全球移动通信发展虽然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但它已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截至2005年6月份全球移动用户已经达到19亿。目前,在移动通信领域有一些

趋势已经发生或者是正在发生,总结起来有以下的几个趋势和特点:1、移动通信在通信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移动话音业务超过固定,差距逐步拉大,异质竞争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用户数看,2002年底,全球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了固定用户数(中国则是2003年进入这个拐点)。截至2004年5月,近100个国家的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固定用户数,这一趋势仍在继续。移动超过固定,实质上反映了人类对移动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在急剧上升。未来,移动通信将成为人们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从收入看,全球移动电话收入已经接近固定电话收入,有可能在2004年或者2005年超过固定电话收入。移动电话的资费与固定电话资费越来越靠近,同时移动通信的“个人化”,使得移动话音对固定话音的分流作用更加凸现。 2、GSM体系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近3年来全球GSM的主流地位愈加凸显出来,与CDMA相比,市场优势更加明显。截至2004年年底,全球GSM /WCDMA体系的占75.14%,而CDMA体系在全球移动市场的份额为13.91%,因此GSM/WCDMA用户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发展分析

摘要:移动通信系统参与高速铁路的运营对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结合移动通信系统在高速铁路中的发展现状,分析高铁中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要点,为移动通信系统更好地服务高速铁路提出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发展 一、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是以高速列车计算机系统为主要载体,通过无线设备以及有线的接入,从而形成列车内部信息有效接收与发送的网络。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本身既可以用于对列车的控制,又可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服务于大众。就实际应用来说,针对目前的高铁移动通信系统的运行现况,加强高铁移动通信是改善高铁通信系统的主要内容。 二、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发展国内外现状对比 1、国外高铁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发展现状 相比国内高铁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国际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发展相对较成熟。比如,国际高速铁路除了能实现移动通信系统控制列车运营之外,还具备了面向提供旅客的无线网络服务,实现列车内部无线网的全面覆盖。不少国家已经可以运用周围环境中的无线网络来支持运营与服务。在实际中,许多国家利用一些先进技术,降低列车运行环境对无线信号的磨损,完善列车的网络服务。当列车内部缺乏良好的网络支持环境时,往往还可以利用卫星技术达到网络覆盖,弥补列车网络运行的不足。当卫星技术可以协助无线网络覆盖之后,就可以充分地满足列车运行和旅客的需求,保证数据传递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还有一些在高铁行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例如日本,为了完善列车的网络服务,还使用了泄露电缆实现网络传递,可以使无线网络进行良好的覆盖,充分做到列车运营的交流工作。总的来看,国际高速铁路的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因为起步早,相关科技也较为先进,因此在高铁运行过程中实现了良好的网络服务,为旅客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现代化服务。 2、国内高铁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发展现状 新型的移动通信技术在国内高铁行业正处于不断研发的阶段。为了更好满足高铁旅客的现代化需求,提升高铁的整体服务水平,积极更新移动通信技术在高铁运营中的使用水平已经成为高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趋势。 三、高铁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为了满足高铁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需求,专业移动通信系统(简称gsm-r)程序应运而生。作为专业的应用程序,gsm-r系统可以有效地为高速铁路提供较为稳定的移动通信技术。gsm-r在经历了长期检验和试用之后,已经投入实际使用,有效地降低了高铁移动通信系统的成本投入,同时成功地提升了旅客服务水平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随着高铁移动通信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网络服务已经难以满足高铁发展的要求,gsm-r已经落后于当下的发展环境。无线网络技术支持成为高铁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发展的新理念。拓展无线网络技术支持,实现对现代科技的改革。这样才能够成功的解决历史遗留的数据狭隘问题,将原本低效率的数据传导工作升级,达成网络传递操作的目标。随着现代化生活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高速列车在运营过程中的业务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网络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新型的网络移动通信服务,终将取代传统的gsm-r系统以供高速铁路长久使用。 当前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网络需求,为了使新的移动通信系统得到更好的应用,在实际中,需要加强对该系统技术的要点控制,主要技术要点包括: (1)完善无线网络支持平台。为了满足通信系统的需求,无线平台必须拥有良好的信息传递通道,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环境的无差别传递和对待,降低环境对网络信号的影响。因为高速铁路可能经过的道路环境非常复杂,充斥着各种导致信号网络中断的因素,保证信号的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分析解析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分析 从2010中国(长春)国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了解到,中国将不断加大对高速铁路的投入建设力度,今年计划投入7000亿元加快高速铁路的建设进度。据铁道部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介绍,目前中国在建的高速铁路有1万公里,包括京哈、哈大、合福、京武、沪宁等多条线路。今年准备投入7000亿元到高速铁路的建设中来,计划新线投产4613公里。目前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经达到6552公里,高铁技术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建设了一批在世界上具有影响的高铁项目。中国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并完善铁路网布局,扩大西部路网规模,完善中东部路网结构,规划新建1万公里铁路。 中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铁路旅客乘车时信息传输的畅通与否,关系到移动运营商的服务质量及铁路旅客乘车环境的好坏,因此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在铁路范围内的无线覆盖更加突出。根据《关于印发〈铁道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通知》文件,在铁路建设尤其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高等级铁路建设中,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需实现对铁路沿线的无线覆盖,为铁路旅客提供移动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的移动通信,进一步提升铁路服务水平,构建和谐铁路。 目前高速铁路专网GSM-R移动通信系统为了保证列车行车安全已进行了无缝隙的全线无线信号覆盖,在空阔地带采用基站、天线覆

盖,而在隧道环境下全部采用了漏泄同轴电缆进行覆盖。对于公网移动通信系统(移动、联通、电信)的无线信号,由于牵涉到不同部门、不同的移动运营商及铁路建设的特殊性,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方案来实现公网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缝隙覆盖。但不久的将来,高速铁路公众移动通信也将覆盖整个铁路,为旅客的出行时进行信息沟通带来方便。 面对中国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美国Commscope公司,德国RFS公司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第一时间抢占了中国的高铁通信市场。目前,35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的移动通信专网用漏缆仍有两公司独占市场,而250公里以下的高速铁路专网移动通信用漏缆,两公司将逐步退出中国市场,逐步由国内企业生产制造。目前进入高速铁路的国内企业仅有焦作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后续企业有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3研究所等国内一批企业将蜂拥而来投入设备生产漏泄同轴电缆。而铁路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用漏缆将主要由上述国内企业生产制造。 通过上述对我国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几年,高速铁路用漏泄同轴电缆的需求量将会急剧增加,而国内生产漏缆的厂家也会蜂拥而来,对于漏缆产品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对铁道部来说无疑是件好事,带来了价格的降低,国内企业的蜂拥而来也无疑对产品技术、质量缺少安全保证,应加大对产品的抽检检验力度,保证我国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的平稳运行。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会议记录 一移动通信常用的专业术语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都是以主设备加基站天线的形式呈现,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现实中看到的铁塔,抱杆,桅杆型的基站。 直放站:是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实际上基站在其覆盖范围内并不是100%的覆盖到每个角落,难免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在有些地方出现信号弱,更甚者出现盲区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直放站进行覆盖,达到消除弱信号或者盲区的目的。因此直放站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基站信号接入并进行放大,进而改善信号不良区域。 天线(Antenna)——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成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化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的专用设备。简单的理解,天线就是负责信号中转的无源器件。 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是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它可以有效解决信号延伸和覆盖,改善室内通信质量;它将基站信号科学地分配到室内的各个房间、通道,而又不产生相互干扰。它是基站和微蜂窝的补充和延伸,有不能被基站和直放站所代替的优势,是大都市中移动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 盲区:在移动通信中,盲区表示信号覆盖不到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移动信号非常微弱,甚至是没有。由于建筑物的隔墙、楼层等障碍对电磁波产生阻挡、衰减和屏蔽作用,使得大型建筑物的底层、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 通话质量:顾名思义,就是手机通话时的语言质量即清晰程度。在移动通信中通话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网络参数,按照语言的清晰程度将通话质量分为0到7不同的8个级别,0最好,客户通话时的感知最好;7最差,通话时的感知最好,客户。一般正常的通话质量应该为0-3。 信号场强:是指信号信号的强弱。在移动通信中信号的强弱用具体的电平值表示,通过测试手机可以测得,一般-40~-90dBm为可正常通话的强度范围,也可直观的从普通手机的信号显示格数看出。 手机发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是指,手机在寻呼基站时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越高,说明上行越弱,客户感知为拨打电话上线慢。 切换:就是指当移动台(用户手机)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或者由于外界干扰而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时,必须改变原有的话音信道而转接到一条新的空闲话音信道上去,以继续保持通话的过程。 掉话:是指用户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出现异常而自动挂断的现象。 单通:是指用户双方正在通话时,由于异常出现只有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的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 32学时) 二、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 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课。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了组网技术、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抗干扰抗衰落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交换技术以及各种接口协议和网管等等多方面的技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动通信系统汇集了当今通信领域内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抗干扰技术、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系统、CDMA系统和3G技术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等。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无线信道和传播、传播损耗模型; 2.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和调制解调技术; 3.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抗衰落抗干扰技术; 4.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 5.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理解GPRS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EDGE的基本原理; 6.掌握基于CDMA20001X系统、W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了解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不含实验) 第一章概述 1学时 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环境与传播预测模型 4学时内容: ●无线传播的特点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无线信道的特性,研究方法 ●无线信道的分析基础(分布,特性参数等) ●简单介绍建模技术和仿真技术基础 ●介绍常见的几种传播预测模型 ●说明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移动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中应用

移动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中应用 铁路运输是国家的经济大动脉,铁路通信系统是直接保证铁路运输的重要工具,它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的效率以及运输速度和安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种高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铁路通信系统中,使得铁路通信系统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并提高了铁路运输的运输速度、效率以及安全可靠性,本文主要讨论移动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应用。 一、通信的作用 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铁路通信就是指利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将铁路运输生产和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交换。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对铁路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铁路通信系统,才能为现代化铁路的建设与运行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 二、集群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是通信与微处理机技术、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由于它具有群呼、组呼、强插、强拆等功能,特别适合于调度指挥以及应急、抢险等场合,并较好地解决了通信频率合理分配的问题,因而倍受专业运营管理部门的青睐,被确定为现行铁路移动通信方式的首选类型。但是这一系统还具有一定的缺点,主要包括采用动态的频率分配,没有考虑与周围公用网的有效融合问题,没有先进的路由合理选择功能,并且在建立通路和自动过网时存在信息丢失现象,保密性不强,容易受干扰等,这些缺点对于话音通信的影响不大,但是会对列车与调度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双向数据通信造成较大的误码。因而对于要求较高数据通信误码率的场合并不适合。 三、GSM-R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 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1402班 学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 1.1移动通信特点简介: 回答:①移动通信使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工作在强干扰环境下;(3)通信能力有限;(4)通信系统复杂; ⑤对移动台要求高 1.2移动台受到什么干扰?哪些干扰是蜂窝系统特有的? 回答:①互调干扰;(2)邻信道干扰;(3)同频干扰;(蜂窝系统特有)④多址干扰 1.3简要描述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并解释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a:第一代(1G)主要以模拟蜂窝网络为特征,这些网络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就已在市场上销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高级移动电话系统)、欧洲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北欧的NMT和日本的HCMTS系统等。 从技术特性的角度来看,1G专注于解决两个动态的最基本用户,即双动态,并充分考虑了双通道动态。主要措施是利用FDMA实现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通过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规划实现载频复用,从而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信道动态特性的匹配中,适当采用性能优良的模拟调频方法,并采用基站双空间分集方法来抵抗空间选择性衰落。 第二代(2G)主要以数字化为特征,并构成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该系统在XXXX早期正式投入商业使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GSM(GSM最初指的是集团专用移动,1989年后改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北美的码分多址(CDMA) IS-95两大系统,以及日本的PDC系统等 在技术特性上以数字化为基础,考虑了频道和用户的双重动态特性以及相应的匹配措施主要实施措施是:采用时分多址(GSM)和码分多址(IS-95)实现用户动态寻址功能,采用数字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规划实现载频(相位)复用,从而扩大覆盖服务范围,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为匹配信道动态特性,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1)采用抗干扰性能优良的数字调制:GMSK(GSM)、QPSK(IS-95)、抗干扰性能优良的纠错码:卷积码(GSM、IS-95)、级联码(GSM); (2)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来抵抗慢衰落和远近效应,这对于码分多址模式下的IS-95尤为重要;(3)自适应均衡和瑞克接收机用于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多径干扰; (4)采用信道交织编码,如帧间交织和块交织(IS-95)来抵抗时间选择性衰落第三代(3G)的主要特征是多媒体服务。它在本世纪初刚刚投入商业运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美的CDMA2000、欧洲和日本的WCDMA和我国提出的TD-SCDMA,此外还有欧洲的DECT和北美的UMC-136。 技术上,3G基于2G系统自适应信道和用户的双重动态特性引入服务动态,即在3G系统中,用户服务可以是单一的语音、数据、图像或多媒体服务,用户选择服务是随机的。这是第三种动态的引入,它

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

● ●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宣布向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根据工信部的公告,我国发放4G牌照,三家运营商将同步获得首批4G 牌照,为TD-LTE制式。对于为何向三家运营企业只发放TD-LTE牌照,工信部发布了相关解读,并称“工信部收到三家运营企业申请TD-LTE牌照的相关材料,并且三家运营企业均已开展TD-LTE规模网络试验,TD-LTE技术完善和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已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 ●这样的解释只是解释了为什么发TD-LTE牌照,而没有解释为什么不发FD-LTE牌照。按照上述解释,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套读“工 信部收到两家运营企业申请FD-LTE牌照的相关材料,并且国外运营企业均已开展FD-LTE规模网络运行,FD-LTE技术完善和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已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 ●实际上,FD-LTE和TD-LTE技术都趋于完善,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也已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但为什么只是中国移动一家作好了规 模商用的准备,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均未准备就绪呢?这就必需从LTE的前世到今身详细说起。 ●从标准的角度来看,到目前为止,移动通信已经发展了3代。 ●一、1G移动通信标准 ●第一代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时间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 ●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而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 式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相对于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实验室在七十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TACS,以及NMT和NTT等。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 使用模拟蜂窝传输的800MHz频带,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广泛使用;TACS(总接入通信系统)使用900MHz频带,分ETACS(欧洲)和NTACS(日本)两种版本,英国,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广泛使用此标准。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第一代系统在商 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 ●(1)频谱利用率低 ●(2)业务种类有限 ●(3)无高速数据业务 ●(4)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 ●(5)设备成本高 ●(6)体积大,重量大。 ●第一代移动通信最大特点是语音终端移动化。 ●二、2G移动通信标准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性技术缺陷,通过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以GSM和IS-95为 代表,时间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GSM)的体系。随后,美国和日本也制订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数字移动通网相对于模拟移动通信,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支持多种业务服务,并与ISDN等兼容。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因此又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1)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DMA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p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 互连。GSM使用900MHz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200KHz。GSM标准体制较为完善,技术相对成熟,不足之处是相对于模拟系统容量增加不多,仅仅为模拟系统的两倍左右,无法和模拟系统兼容。 ●(2)DAMPS(先进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也称IS-54(北美数字蜂窝),使用800MHz频带,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 一种,指定使用TDMA多址方式。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考点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第1章概论 1.(了解)4G网络应该是一个无缝连接的网络,也就是说各种无线和有线网络都能以IP协议为基础连接到IP核心网。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网络互连则需要用网关建立网络的互联,所以将来的4G网络将是一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网络。 2.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3.移动通信主要的干扰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以下为了解) 1)互调干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 2)邻道干扰。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 3)同频干扰。指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 4.按照通话的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可以将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成: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1.移动通信的信道是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副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对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是衰落特性。 2.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 多径衰落:无线电波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周围环境中地形地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反射、绕射和散射,使其到达接收机时是从多条路径传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这种多径传播多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将导致严重的衰落。 无线信道分为大尺度传播模型和小尺度传播模型。大尺度模型主要是用于描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长距离(几百或几千米)上信号强度的变化。小尺度衰落模型用于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信号强度的快速变化。 3.在自由空间中,设发射点处地发射功率为P t,以球面波辐射;设接收的功率为P r,则 P r=(A r/4πd2)P t G t 式中,A r=λ2G r/4π,λ为工作波长,G t、G r分别表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增益,d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 4.极化是指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电磁波的极化可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 线极化存在两种特殊的情况: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极化和垂直于地面的垂直极化。在移动通信中常用垂直极化天线。 5.极化失配: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只有同被接收的电磁波的极化形式一致时,才能有效地接收到信号,否则将使接收信号质量变坏,甚至完全收不到信号。 6.阴影衰落又称慢衰落,其特点是衰落与无线电传播地形和地理的分布、高度有关。 7.多径衰落属于小尺度衰落,其基本特性表现在信号的幅度衰落和时延扩展。 8.多普勒频移:f d=(v/λ)cosα,式中v为移动速度;λ为波长;α为入射波与移动台方向之间的夹角;v/λ=f m为最大多普勒频移。

浅谈铁路通信系统中移动通信技术的有效应用

浅谈铁路通信系统中移动通信技术的有效 应用 近些年来,移动通信系统快速发展,先后从2G、3G到现在的4G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我们看到,这项技术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铁路上的应用,GSM移动通信应用在铁路,称作GSM-R网络。 1 GSM-R在铁路的主要应用 GSM-R目前在铁路主要应用有10个方面:机车同步操作控制系统信息传输、列车控制系统安全信息传输、调度通信、列车尾部风压信息传送、旅客列车移動信息综合接入、机车移动信息综合接入、编组站移动信息综合接入、CTCS 级/CTCS级移动信息传输、应急指挥通信话音和数据业务、区间移动信息接入及公务移动通信。下面我们主要通过调度系统方面的应用,来认识这项技术。 调度通信系统功能 无线有线一体化是调度通信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调度通信系统的主要客户为行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司机、运转车长、助理值班员、机务段调度员、列车段值班员、机车调度员、电力牵引变电所值班员、救援列车主任等相关人员。调度员呼叫司机、运转车长等移动终端这种调度电话业务的

实现就是通过调度通信系统与GSM-R系统的有机结合。调度系统的语音通信需求主要有以下有4种。 智能呼叫:行车调度员通过车次功能号寻址方式对调度辖区内的机车司机进行呼叫并通话;机车司机通过位置寻址方式对本站/前方站/后方站的车站值班员进行呼叫并通话,此方法中的位置寻址是通过GSM-R小区信息实现的;车站值班员按车次号通过功能号寻址方式对机车司机进行呼叫并通话;行车调度员对调度管辖区内车站值班员进行呼叫并通话;机车司机按位置寻址方式对当前所在调度管辖区的行车调度员进行呼叫并通话;车站值班员用移动终端号码对行车调度员进行呼叫并通话;车站值班员以单键方式对相邻车站值班员进行呼叫并通话。 语音组呼:该话音通信方式可以使各被叫均可加入通话过程中,在通信的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可进行讲话,包括行车调度员对调度管辖区内的所有机车司机进行呼叫并通话;行车调度员对调度管辖区内的所有车站或某些车站值班员进行呼叫并通话;行车调度员对调度管辖区内指定车站的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以及该车站基站范围内的所有机车司机进行呼叫并通话;行车调度员对调度管联盟辖区内的列车段、机务段运转、电力牵引变电所值班员等进行呼叫并通话;行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救援列车主任、助理值班员之间通过组呼方式进行通话;车站基站范围内机车司机和运转车

移动通信工程基站建设工艺要求

一、基站选址要求 1.远离大功率电磁干扰或强脉冲干扰(雷达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2.与高压线的水平距离必须大于20米 3.必须远离存储易燃、易爆的仓库、企业和加油站,距离>20米 4.与高速公路国道线的隔离距离大于50 米 5.考虑站址及周围的防洪、塌方、滑坡、断层、开山等因素 6.尽可能避开幼儿院、医院 7.避开在沼泽、湖、塘和河沟等洼地,以避免造成巨额配套投资 8.话务量不高的区域(如人口稀疏地区和公路),尽量利用地形优势(如小山头、山坡等), 避开阻挡,尽量扩大覆盖面和覆盖路段 9.中等发达乡镇地区,考虑各扇区话务量的均衡,减少不必要的增设基站 10.避免选择在开阔水面和十字街口转角的建筑上;市区相邻基站的位置应避免形成正四边 形,以避免形成“乒乓效应” 11.尽量考虑市电和传输线路引入、施工进出道路的方便,以及维护移动油机车进出的便利 12.室外的信号的接收电平要求,城镇等密集城区的路面信号98%区域不小于-75dBm,乡 村、平原等区域的路面信号95%区域不小于-80 dBm 13.基站的征地面积控制在100平方米左右 14.市区基站的天线高度根据情况取30~45 m,市区G网站距要求大于400 m,市区C网 站距要求400~600 m。有条件时天线高度尽量靠上限(45m) 15.郊区基站高度根据覆盖需要取45~60 m。郊区基站站距也应严格控制,根据设计需要 确定,在保证覆盖、容量需要的前提下不实施小区分裂,尽可能减少建站的数量 16.租用机房时尽量选择位置、结构、高度符合设计规定的设站条件。租用房的面积宜在 15 平方米以上,层高大于2.8 米,承重不小于600Kg/m2或根据设备要求。对于宏基 站,自建机房的面积宜控制在12~30 m2;对于微基站,自建机房的面积宜控制在10~15m2或采用室外一体化机柜 17.各扇区天线主瓣宜对人口密集区,同一交换区内(主要指平原或覆盖连片的地区)基站 天线方位角尽量一致,天线正对50 m以内不能有高大建筑物阻挡(如选址困难必须使用有阻挡的机房,应尽量设法将天线延伸到能够绕开阻挡建筑的位置进行安装)。“孤岛式”基站的天线方位角应按实地情况合理确定 18.对于租用楼宇基站,尽量不建楼顶铁塔和框架高桅杆,而建拉线塔和短桅杆 19.自建机房设计必须满足今后扩容和增加新系统的需要,租用机房基站尽可能考虑到满足 室内、外部分安装位置增加新系统的需要。 20.自建铁塔须有预留平台。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 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基站简介、GSM基站的优化、GSM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 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非常迅速,从早期规划的大区制,到后来的小区制,直到现在的微蜂窝、微微蜂窝,相对应的天线从早期架设在屋面铁塔上,到后来天线降到屋面上,直到现在要把天线设置在屋面下的外墙侧面上。所有的这些变化都说明,对GSM基站站点的优化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思路,只有不断更新思想,才能建设和优化好GSM无线网络的通信质量。 在GSM建设初期,建设基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无线覆盖面,尽可能力移动用户提供较为满意的连续覆盖,所以基站数量相对较少,无线网络也相对简单。 随着GSM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的飞速增长,GSM基站只有不断地进行扩容与新建,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扩大,网络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在GSM基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重视对基站的优化。 下面以福州市区GSM基站为例,从3个方面阐述影响移动通信质量的原因,并提出采取优化的方法。 一、预测模型的影响及其优化 1.预测模型的影响 根据所使用的频率不同,通常有两种不同数学模型预测GSM基站无线覆盖范围。 (1)Okumur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 GSM900MHz主要采用CCIR推荐的Okumur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该模式是以准平坦地形大城市区的中值场强或路径损耗作为参考,对其他传播环境和地形条件等因素分别以校正因子的形式进行修正。 (2)Cost-231-Walfish-Ikegami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 GSM 1800 MHz主要采用欧洲电信科学技术研究联合推荐的"Cost- 2-Walfish-Ikegami"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从对众多城市的电波实测中得出的一种小区域覆盖范围内的电波损耗模式。 不管是用哪一种模式来预测无线覆盖范围,只是基于理论和测试结果统计的近似计算。由于实际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很难用一种数学模型来精确地描述,特别是城区街道中各种密集的、下规则的建筑物反射、绕射及阻挡,给数学模型预测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有一定精度的预测虽可起到指导网络基站选点及布点的初步设什,但是通过数学模型预测与实际信号场强值总是存在差别。

中英论文翻译对照: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ABSTRACT GSM is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acronym, which means Glob 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is the world's leading cellular systems in the w orld. GSM is based on narrowband TDMA standard that allows radio frequency in a gr oup call at the same time. GSM rised in Europe, put into use in 1991. In the end of 19 97, it has operationed in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162 countries have already built m ore than 400 GSM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ntil 2001. But the capacity of GSM s ystem is limited, users of the network are overload, it had to construct additional net work facilities. What is gratifying is that GSM performance in other areas, which in ad dition to providing a standardized list and signaling systems, but also opened up som e of the more intelligent business such as international roaming and so on. The conven ience of GSM mobile phone is that it provides a smart card, known as SIM cards, an d card could be separated, so that the replacement of mobile phone users and custom p ersonal information in this area are facilitated. GSM network have improved after year s of development, is now very mature, less blind spots, signal stability, automatic roam ing, and the communication distance from the impact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 1.1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①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②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 ③通信容量有限; ④通信系统复杂; ⑤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1.2移动台主要受哪些干扰影响?哪些干扰是蜂窝系统所特有的? 答:①互调干扰; ②邻道干扰; ③同频干扰;(蜂窝系统所特有的) ④多址干扰。 1.3简述蜂窝式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说明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答:第一代(1G)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商用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欧洲的 TACS (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两大系统,另外还有北欧的 NMT 及日本的 HCMTS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1G以解决两个动态性中最基本的用户这一重动态性为核心并适当考虑到第二重信道动态性。主要是措施是采用频分多址 FDMA 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蜂窝式网络结构和频率规划实现载频再用方式,达到扩

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在信道动态特性匹配上,适当采用了性能优良的模拟调频方式,并利用基站二重空间分集方式抵抗空间选择性衰落。 第二代(2G)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构成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走向商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GSM(GSM原意为Group Special Mobile,1989年以后改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北美的码分多址(CDMA)的 IS-95 两大系统,另外还有日本的 PDC 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它是以数字化为基础,较全面地考虑了信道与用户的二重动态特性及相应的匹配措施。主要的实现措施有:采用 TDMA(GSM)、CDMA(IS-95)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数字式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规划实现载频(相位)再用方式,从而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在对信道动态特性的匹配上采取了下面一系列措施: (1)采用抗干扰性能优良的数字式调制:GMSK(GSM)、QPSK (IS-95),性能优良的抗干扰纠错编码:卷积码(GSM、IS-95)、级联码(GSM); (2)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抵抗慢衰落和远近效应,这对于CDMA 方式的IS-95尤为重要; (3)采用自适应均衡(GSM)和 Rake 接收(IS-95)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与多径干扰; (4)采用信道交织编码,如采用帧间交织方式(GSM)和块

移动通信基站原理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关键词: 移动通信基站, GSM 基站,GSM 基站优化摘要: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 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 基站简介、GSM 基站的优化、GSM 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 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 基站简介、GSM 基站的优化、GSM 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一).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在城市,基地站可以安装在办公楼中;在农村,安装在集装箱内。基地站是一套为无线小区服务的设备,通常是一个全向或三个扇形无线小区。90 年代初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竞争的有美国的摩托罗拉、瑞典的爱立信及日本的NEC 公司。三者生产TACS 制系统均有一定的经验。TACS 制式基地站包括无线收、发信设备及其接口或控制系统。通常基地站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是由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直接控制,基地站除配备收发信设备外,只有必要的各种接口,爱立信及NEC 两家公司即采用这种方式;而另一种是基地站具有控制系统(BSC),即具有一定的智能,摩托罗拉公司即是这种方式。摩托罗拉公司的设备有两种系列。图1 是一个典型HC 系列 5 个机架基地站的组合固,从右到左看,第一个是电源架,第二、第三是发信架,第四个是收信架,第五个是基地站控制系统(BSC)及音频架。一个发信架包括8 个话音信道和一个控制信道。现两个发信架互为主备用状态,自动倒换,即采用所谓冗余式。图 2 是一个典型LD 系列3 个机架基地站的组合图,从右到左看,第一个是电源架,第二、三个是收发信架(包括基地站控制系统)。一个收、发信架有8 个话音信道和两个控制信道。每一个电源架只能提供两个收、发信架的需要,当根据扩容需要增加收、发信架时,电源架也必须相应地增加。每增加一个机架就可增加10 个话音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