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形势与政策考试资料(题目及答案)

2012年形势与政策考试资料(题目及答案)

1、简述2011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十大重点任务。

1.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全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

3.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4.着力促进内需平稳较快增长;

5.下大力气加快推进结构调整;

6.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

7.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深化医药卫生、资源环境、财税金融、农村、文化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

9.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创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10.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3、简述世界安全形势出现的新动向。

西亚北非局势引发地区大动荡,政治冲突和政权更迭此起彼伏,各种政治势力展开角逐。美欧既要在地区动荡中寻求自保,又要对变革因势利导,法、英、意等欧洲国家挑头军事干预利比亚,强力推行“新干涉主义”,使地区动荡和紧张骤然升级。这次巨变短期内难以平息,中东和平进程面临新的挑战。

日本核泄露灾难引发核能安全领域的反思,可能催生新的国际核能安全机制。各国重新审视核能安全规划,一些国家冻结核电项目。

海权争端热度不减,北极热明显升温,南海争议波澜四起。在我南海地区,越南、菲律宾借助域外大国势力,一度表现得咄咄逼人。与此同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

或扬言插手南海问题或直接参与在该地区的军演,给该地区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定因素和不确定性,使得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美、俄、加等北极周边五国正协商解决北极争端,试图达成排他的共同开发北极协议,并纷纷开始展示其在北极的军事存在。

网络安全问题愈加突出,西方抢抓网络空间主导权。美国出台《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将网络空间开辟为外交新战场,推行网络威慑战略,谋求网络空间战略优势。德国、法国、日本、英国等相继推出网络安全战略和建立网络空间军事力量计划。慕尼黑安全会议和八国峰会均首次将网络安全问题列入会议日程。

近段时间以来,六方会谈有关各方就朝核问题以及六方会谈的重启问题加强了对话,其重启进程备受外界关注。伊朗核问题仍陷僵局,推动重回对话渠道举步维艰。美俄新核裁军条约生效,核裁军取得新进展。联合国新的气候变化谈判启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减排和资金技术转让等问题矛盾依然尖锐。

4.简述世界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严峻挑战

1. 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走上正轨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①是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中国经济增长今年预计达10%;而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虽然保持了复苏势头,但近10%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在中国等新兴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复苏,但其财政赤字高企,债务规模接近GDP的200%;欧元区经济总体上保持上行态势,但受到希腊等多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经济复苏和调整举步维艰。总的看来,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后危机时期的结构调整,很难快速实现稳定的增长】

②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其一,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高财政赤字风险,这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因素。目前从欧洲到美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都呈现加剧的状况,一旦主权债务危机爆发,金融市场将大幅震荡,拖累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去年以来相继发生的冰岛、西班牙、希腊和迪拜债务危机,就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带来很大冲击。发达国家的巨额主权债务或财政赤字、就业市场不振,新兴国家的通胀压力等问题,都反映了刺激经济政策的后遗症正在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

③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兴未艾,但引发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乃大势所趋,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至关重要。危机后,主要国家和集团相继召开峰会,就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金融监管达成广泛共识。由于当今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源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反映的是当时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数十年过去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两大机构中的发言权势在必行。在匹兹堡金融峰会上,与会国代表一致同意将基金组织和世行份额向发展中国家分别转移5%和3%。在今年4月的基金组织和世行会议上,也决定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世行这一改革进展,使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投票权整体超过47%。】

③是各国需要加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新的世界经济条件下,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越来越难以为继,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各国经济结

构都面临大的调整。与此同时,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更趋深化,推动各国加快以科技创新来带动产业的升级。而不同经济体都面临如何处理好自身的调整问题:发达国家力图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再工业化”,即重振制造业(经历金融危机打击后,美、英等发达国家意识到,其经济过度依赖服务业,靠消费拉动经济存在的问题,欲通过重振制造业来实现经济的再平衡,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和扩大内需);新兴经济体则需要努力增强自身的发展后劲。但经济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目前欧洲高福利国家的经济调整就面临强大阻力,欧美国家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不少国家还出现了社会动荡,英、法等国都接连发生大规模罢工抗议活动。】

2、力量对比变化推动着国际体系的演变,大国关系的调整更显复杂经过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国际力量板块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地位下滑,中国、印度、巴西等一批新兴国家加速兴起,新旧力量的相互挤压,推动大国关系的调整呈现更加复杂的态势。】

①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消长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势头强劲。

【美国继续受金融危机和伊阿反恐战争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据统计,自9?11事件以来,美国用于反恐战争的费用已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近期虽然从伊拉克实现撤军,但在阿富汗仍然得维持大量投入。此外,美国国债和财政赤字不断创新高,对中国、日本主要债权国的依赖愈深。金融危机后,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遭到质疑,自信心和优越感大大受挫。欧盟、日本也是困难重重。欧洲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深重,经济的复苏缓慢,多国社会发生震荡。日本面临通货紧缩、日元升值、个人消费势头减缓等多重挑战,在亚洲的经济龙头地位已受到挑战。】

②美国等大国加紧调整对外战略。为应对金融危机后世界的变局,同时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各大国都在对外战略和政策方面做出新的调整。

【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将其主要着力点放在:一是对外告别“布什主义”,努力修复美国的国际形象。奥巴马上台后宣布放弃全球反恐战争的提法,并于今年8月底按计划将其战斗部队撤离伊拉克。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奥巴马政府更强调使用外交手段,不轻易对外动武,尽量通过对话等外交手段来达到美国的目标。如对僵持不下的朝鲜、伊朗问题以及巴以等问题的处理都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美国对外喧嚣一时的新保守主义基本偃旗息鼓。二是把重振美国经济,摆脱危机阴影放在重要地位。为此,美国特别提升了G20对话机制,两次主办G20金融峰会,推动各国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协调行动;另一方面,为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继续压中国人民币升值,并采用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确保美国的经济利益。三是放弃单边主义,更注重推动多边外交。为应对当前一系列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安全重大问题,美国更加注意借重各种国际力量,推行“多伙伴”外交。既巩固与其传统盟友的关系,也争取同中、俄、印等大国的合作。】

各大国对外战略的调整,目标均在于争取更加主动的国际地位,伴随这些调整而来的相互竞争和合作的深化,势必为各国的交往关系和世界局势增加新的变数。

②大国关系互动更加活跃。当今各种力量对比发生明显改变,全球性问题大量凸显,任

何大国都无力单独应对,这使世界各大国的相互需要明显增加,由此带来大国间的互动呈现异常活跃和复杂的态势。

【09以来,各大国的高层会晤、互访非常频繁,就当前国际重大问题及各方的利益关切展开对话、沟通。中美首脑在今年以来就进行了多次接触,4月华盛顿峰会、5月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战略对话,6月在加拿大的G20峰会,还有下半年将进行的一系列会见。其频密程度为以往少见。在俄美之间,布什政府采取的对俄“挤压与削弱”引发的矛盾已趋于缓和,俄美双方在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恐怖主义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加强了磋商与合作。虽然俄美发生间谍事件,但似乎并未影响到俄美军事领域推进交流。此外,俄欧在经济与及安全领域也在积极展开协调与合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新兴大国之间出现的加强协调联合的态势。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中、俄、印、巴领导人峰会自去年首次举行以来,今年4月再度举行,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几个新兴大国基于自身的发展和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关切点,开展彼此协调合作,扩大在国际事务中更大的影响力,这对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民主化将产生深刻影响。】

3、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国际安全形势更显复杂当前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总体上仍然保持缓和态势,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在继续交织发展,给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带来新的挑战。虽然目前大国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因民族、宗教、恐怖主义、核扩散、陆海边界、能源、粮食、互联网纠纷、气候灾害等所引发的问题明显增加,且扩散效应更加突出,成为考验各国应对能力的重大挑战。

①是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在亚洲,“天安号”事件引发朝鲜半岛出现新的军事紧张,不仅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受阻,针对美韩进行大规模联合海上军演,朝鲜表示将“以强有力的核遏制力”来对付,使朝鲜半岛安全局势一时乌云密布,虽然目前局势有所缓解,但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正变得更加遥远。此外,吉尔吉斯斯坦、泰国相继出现严重政局动荡,缅甸、尼泊尔等国也出现不稳定状况;紧邻我国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形势仍然严峻。在中东,以色列袭击给加沙运送人道救援物资的土耳其船队,激化了以巴以、以土矛盾,中东和平进程在各方矛盾难以缓解的情况下举步维艰。近期巴以在美国的斡旋下在华盛顿重启谈判,但由于涉及犹太人定居点、巴以相互承认及安全保障问题的障碍,和谈成果难以预期。伊拉克在今年美国实施撤军计划期间(8月完成大部分美军撤走)其安全状况一直不稳,甚至有恶化迹象。】

②是核裁军、核安全与防扩散成为国际议程中的热点问题。

【今年以来核问题在国际安全领域中进一步升温。美俄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4月首次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八次审议大会召开。各国对合作应对核安全问题的共识在增强,对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的期待上升。】

③是世界高科技武器装备竞争趋于激烈。

【美国一方面倡导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以削弱战略对手,减少自身风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等新型武器,维护美常规军事力量的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着力提高各类作战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并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其他军事大国也大力推行军事变革。

国际军事竞争正由传统的陆海空向陆、海、空、天、网等新“战略边疆”拓展。】

④是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

【(注: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传统安全而言,传统安全主要指一国主权、领土的安全,即军事、政治、外交的安全;而非传统安全则主要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它对一国安全及国民、社会构成威胁的因素。包括生态环境、灾害疫情、粮食能源供应、网络安全、金融安全、恐怖活动等)今年的冰岛火山爆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俄罗斯森林大火等的跨国影响引人关注。猖獗的海盗活动严重威胁到海上运输和能源、贸易的安全,成为当今国际安全的一大顽疾。此外,近年粮食安全、水资源纠纷等问题也愈加突出。非传统安全已经是当今各国须全力应对的一大挑战。】

注:【】内可省略

5、2011年是两岸关系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简述如何认识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

一是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两岸应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夯实共同的政治基础,珍惜和平发展来之不易的宝贵成果,继续推进两岸协商谈判,全面开展两岸交流合作,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二是要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把两岸经济长远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有效衔接。两岸应把握机遇,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要大力推动两岸文教交流,增进同胞感情融合。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维系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在两岸经济合作已经取得长足进展的情况下,应更加有力地推进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增强共有的中华民族认同。推动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归根到底要靠青年,要引导青年学生踊跃地投身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携手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四是要继续深化两岸各界大交流,保障两岸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共享和平发展成果。要采取积极措施,深化合作,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消除隔阂误解,密切同胞感情,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不断壮大支持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力量。五是要继续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六是要借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增进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抓住契机,突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怎样理解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推进?

实践的沃土孕育出理论创新的累累硕果,科学的理论指引着实践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是实践发展的过程,也是理论探索的过程。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深化理论认识,理论认识的深化又推动着实践的发展。

改革开放29年来,在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两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正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鲜明地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主旋律。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并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等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手中。江泽民同志领导全党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科学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系统总结治党治国治军的新鲜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思想,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等等,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审视国际形势变化的新趋势,认真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总结我国及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艰辛孕育着发展,探索推动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7、2011年是两岸关系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简述如何认识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

一是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两岸应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夯实共同的政治基础,珍惜和平发展来之不易的宝贵成果,继续推进两岸协商谈判,全面开展两岸交流合作,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二是要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把两岸经济长远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有效衔接。两岸应把握机遇,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要大力推动两岸文教交流,增进同胞感情融合。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维系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在两岸经济合作已经取得长足进展的情况下,应更加有力地推进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增强共有的中华民族认同。推动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归根到底要靠青年,要引导青年学生踊跃地投身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携手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四是要继续深化两岸各界大交流,保障两岸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共享和平发展成果。要采取积极措施,深化合作,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消除隔阂误解,密切同胞感情,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不断壮大支持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力量。五是要继续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六是要借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增进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精神力量。抓住契机,突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2012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十八大的重要议题是?

一年来,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凝聚智慧力量服务科学发展,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文化建设,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政协事业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紧扣主题主线协商议政,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围绕文化建设献计出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

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人民政协将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着力提高议政建言质量,着力突出社会服务成效,更好地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进一步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积极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不断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继续深化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切实提升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9、简要回答钓鱼岛事件对国际形势造成的影响

中国周边领土争端升温,在东海,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主权争议以及东海划界问题上的摩擦与对立,有上升趋势,日本强调要把防卫重点转向西南诸岛,主张通过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防卫合作来应对地区的潜在威胁,日本高度关注中国海军实力的增长,以及在东海常态化的海空巡视检测等活动,力度以各种手段监视和阻止中国维护海洋权利的活动,在南海随着中国维权力度的加大,在领土与海洋权益问题上与相关国家的摩擦冲突也加剧了。

1.西亚北非动荡起因

北非西亚局势动荡的内在原因分析: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具有条件性,当条件具备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具有必然性,北非西亚局势的动荡也不例外,表面看来其动荡是由一个失业大学生的水果小摊被城管没收愤而自焚导致的,其实这只是一个导火线,决不是真正的原因,究其原因,无非是由西亚北非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及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问题

(1)北非西亚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但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经济发展势必受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波动,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这些国家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2)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还有贫富分化悬殊。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上物价飞涨,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就更为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为困难,致使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骤升。

(3)很多国家国内失业率非常高,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

2、政治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的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是强人把持政权,普遍缺乏民主,采用家族统治,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治者独裁专制,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1)一个是强人执政,长期把持政权,如像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统治23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30多年,卡扎菲更是统治利比亚40多年;第二个方面是世袭制,典型代表是沙特阿拉伯。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来自外界的民主、民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国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强烈,而当地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改革严重滞后局面,加之政府严重腐败,家族和朋党垄断利益,贪污严重,民怨沸腾,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3、文化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加上受殖民文化(或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所以思想文化“营养不良”,畸形发展。

(1)北非西亚很多国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奇高。

(2)有的国家大国心态很浓厚,或者出于部落的保守观念,不愿意采取合理的方式“敞开胸怀”。

(3)受长期的世界形势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在北非西亚地区发生了激烈碰撞,导致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混乱。

4、宗教问题

从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上看,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中东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有其深刻历史根源,错综复杂,主要存在的三大教派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又分化出诸多教派,可谓教派林立,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妥协,谈不上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乃至欺压,这就是中东动荡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2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你认为“继承”的内涵主要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我认为继承的内涵由以下几点

一、追求民族的自由平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遗训依然绕响耳际,海峡两岸的“同志”都在“努力”之中,在“自由平等”这座“革命”的金字塔上从不同的两个侧面往上爬,不可否认国共两党无论是出于什么理由和目的,但是在保持国家稳定的情况下有为民族人民平等而努力的责任,也许相较于辛亥革命时期那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民众自由呼声低许多,但是在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民族在国内外的平等都是两党两地的奋斗目标。此外在现今经济发展到这一阶段虽然没有百年耻辱,但是不可否认弱国无外交依然存在,美国还在继续干涉中国内政,追求民族的平等自由依然任重道远。

二、继承为国家的全面统一而努力。

“中国的内乱,分裂,莫不与列强有关,而列强以利用之。”这是孙中山早年提到的我国当时军阀割据状态,而现今大陆与台湾问题同样面临着类似的祖国分隔状态,近期马英九与蔡英文竞争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曾反问蔡英文“台湾国民政府是否是流亡政权”,我们暂时不提政治敏感问题,从马的反问可以看出台湾也有国家统一的意向,九二共识更是如此,此外我们与台湾地区争取钓鱼岛曾先后出动护政船和保岛舰与日本对峙,所以在面对国家领土完整上双方都是有着共同的原则。而蒋介石当政台湾时更是如此,所以两岸对于民族国家统一都继承了孙中山遗志。

3、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全面认识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鸦片战争后严酷的现实表明,中国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来寻找先进理论、开辟前进道路。1921年,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正确方向、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

在全国执政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并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曾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全方位的,其中具有决定性、根本性意义的,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4个方面。

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生命力。

经济上,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极大增强。

文化上,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社会上,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不懈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从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压迫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动力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永远告别了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100多年来对于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生活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2、开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革命的胜利。20世纪中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十一届

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鼓舞和坚定了人们的信心信念;进一步揭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探索符合客观规律和各自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赋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以新内涵,深刻改变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振兴。

3、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把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联系起来,在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正义事业的前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外交往。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一个创造性贡献,已写入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大力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协调发展中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大国血与火的崛起之路根本不同,开创了世界历史之先河,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坚持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引擎,并将继续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加广阔的市场和不竭的发展动力;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的政治理念,超越了传统的国家关系和国际秩序理论,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揭示了新的方向,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理解赞同,必将在实现人类美好理想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4、请简要论述胡总书记纪念建团90周年讲话精神。

1材料题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与实际结合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作为一名大学生国家文化产业未来的主力军,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发自内心的从思想和行动上支持这一决定。

自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培养出来的高素质大学生已经步入了各行各业,而大学生作为思潮最为先进、踊跃、创新、兼容的一个群体更是会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推行的主力军,文化盛则国家兴,搜索古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永乐大治、康乾盛世无不是文化产业的兴盛,并导致异国各方求学者慕名而来,而我国经济已在世界崭露头角,文化产业的缺失已经存在已久使得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显露出来,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上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投入到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工作中。

文化产业作为国家一个重要的产业也意味着无限的机会,而十七届六中全通过决定后,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的一个战略产业,就业机会、市场空间、发展前景都在不断深层次的扩充,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觉得我们机会也由此到来,例如各种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公务员考试,作为毕业生眼中的金饭碗自己在通过自己努力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可以投入国家文化产业的直接执行和改革;此外在毕业后的三支一扶中支教或是竞任村官

等,这都可以直接投入到农村或是各地的学校成为一名在踏实完成本职工作后注入文化改革的新思维的实践者。

三、探索创新用实际行动成为文化改革的主力军

文化作品、网络文化、新闻舆论领域、文化教育这一个个都是现金社会的重要环节,我们大学生在有一定的实际经验或是积累后,可以尝试进入这些行业创新创业,例如一项调查表明近年的创业项目中,教育培训创业因其入门成本低市场需求大资源丰富而成为成功率最高的创业行业。而我们大学生毕业后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成为文化改革的主力军。

材料论述题

1、结合实际分析: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和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怎样才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呢?

2、 2011年11月21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工作、到文化产业领域就业创业。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如何抓住这一新的机遇,将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就业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谈谈你的看法。

3、辛亥百年历史激荡中华,大学生怎么继承和发扬辛亥精神?

四填空题

1、2011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建设的长期战略目标是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__________。

2、“十二五”规划纲要一个突出特点是更为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与公共服务责任,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纲要积极应对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挑战,是首部绿色发展规划。规划纲要围绕的一个主线是___________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______________。

3、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考验_____________执政考验____________、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4、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__________8%左右_______________。

5、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____关键在党________________。

6、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推进党的制度建设,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__________民主集中制_______________为核心。

7、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发展两岸关系的主题_____ ______________两岸关系和平发展______。

8、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发展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

________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_________________。

9、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是______维护社会稳定

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1年9月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白皮书

强调,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

_________合作发展、共同发展________________。

11、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

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

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

__________________目标飞行器_______。

12、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优先位置的是_____就业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确认三国将保持和加强高层交往,决定在每年三国外交高

官磋商期间举行亚洲政策磋商,以加强对各自亚洲政策全面、客观和深入了解,促进地区和

平稳定。为此,中日韩三方宣布建成______秘书处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2010年12月17日到现在,在西亚、北非一些国家发生了被称为“中东波”的事

件。这一事件最早的引发国家是________突尼斯_________________。

15、2025年,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届时印度的人口将为14.6亿,

而中国为13.9亿。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人口

突破__________70亿_______________。

16、2012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_____《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年贺词,传递了坚持促进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坚定信心和美好愿

望,在全国各族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17、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非常剧烈,金融危机

还在发展蔓延,我们国内经济一些体制上的问题,特别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需要认真加以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不少解决问题的关键依然是_________改革开放

_______________。

18、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工作座谈

会并讲话。他强调,要在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按期开工、质量可靠、如期建成的同时,把确

保_____公平分配____________________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按照保障基本、公正程序、公

开过程的原则,规范和阳光操作,切实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

19、2012年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____________ 俄罗斯和中国____________投了反对票,否决了由摩洛哥提交的、西方国家及有关阿拉伯

国家等共同起草的涉叙决议草案。

20、2012年2月25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

功将_____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_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2020年左

右,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

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