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整章精品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整章精品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整章精品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整章精品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整章精品

教案

物理名言: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因为这样的规律的最简单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极为重要的方法——劳厄(1879-1960)

德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首先用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来研究晶体,并由此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

任何人类活动都离不开能量。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人类已经建立起各种形式的能量概念及其量度的方法。如:动能、势能、电磁能、核能等。研究过程中发现,各种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转化过程中遵从能量守恒这个基本原理。

5.1 追寻守恒量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领悟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的转化和守恒的事实;

(2)理解能量这个物理量及动能、势能的物理意义;

(3)独立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

(4)除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以外,能列举出其它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和守恒的实例;

(5)能够列举出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并可能守恒;

(6)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规律,激发学生产生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伽利略分析问题的精妙,学习他能分析出事物本质的方法;

(2)体会费恩曼所说话的深刻内涵,体会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科学概念的概括性,激发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和对科学知识的崇尚精神。(2)体会物理规律分析问题的简洁之美。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体会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

教学难点: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普遍存在性后,能马上意识到这里面存在的巨大的使用前景(就象商人看到了商机)。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双线摆系统和直尺一套、悠悠球一个,实物投影系统一套。

教学过程:

第1节追寻守恒量

从本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能量,以及它所遵守的规律。大家知道,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三个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他没有研究过能量(至少没有深入研究),课本

上有一句话:“‘能量’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至于力学中还有哪些概念牛顿也没有研究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找资料。但是能量这一概念并不是牛顿之后才出现的,在伽利略时代,能量及其守恒思想就已经出现。

理想斜面实验是谁“做”的?为了说明什么问题?怎样“做”的?(伽利略“做”的;为了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证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他要滚得远些。继续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达到同一高度,但滚得更远些,若将后一斜面放平,由于球永远达不到原来的高度,所以将永远滚动下去。

伽利略在分析理想斜面实验时,除了得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外,他还注意到实验中反映出一个转化与守恒的事实(或思想)。

1、对理想斜面实验的初步分析

提问1:猜一猜他看出的转化的事实是什么?(高度与速度,还要具体说一下,如下滑时高度转化为速度等,

若回答P 点释放到Q 点过程中已知四个量,2

0v

h 2g

+

=

2

提问4: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但转化过程中,总能量守恒的物理过程肯定有很多,只是你没有特意注意,现在在大脑中搜索一下,试着列举出几个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但总能量可能守恒的实例? 重点列举两个:

(1)视频:游乐场中的海盗船和秋千。双线摆演示(老师给出双线摆这个名字);并演示证明左右最高点一样高,若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探究,如何用这些器材证明左右一样高(提醒证明方法不唯一)。最后采用底部放置直尺,左右摆开的最大距离相等)

(2)视频:滚摆。悠悠球演示

提问5:课本开头给出了费恩曼的一段话,(老师阅读),费恩曼是何许人,也同学们课下自己去了解,他的这段话的意思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支配,回忆初中所学知识,除了动能和势能外,还学过哪些能量?列举出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且总能量可能守恒的实例?如: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总结2:

(1)能量包括势能和动能,势能是指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在理想斜面实验中,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总能量守恒。

(3)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3、体会追寻能量转化与守恒思想的意义。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或说你意识到什么?

提醒:(赫兹发现了电磁波,很快有人发明了电报)气象预报说:“今年夏天会持续高温,而且干旱……”国美的老板听了会想到什么:空调会热销,发财的机会来了。使用价值:如果我掌握了守恒的规律,就可以用它来解决问题,看到了新技术,就要琢磨怎样应用它,就是创新。如果你对它无动于衷,就总是落后于人家。总结3:追寻“守恒量”的意义:开辟一种新的简单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5.2 功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4)掌握合力做功的意义和总功的含义;

(5)掌握公式W=Fscosα的应用条件,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理解正负功的含义,并会解释生活实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功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探究功来探究生活实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

(2)难点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方向的位移容易混淆,需要讲透、讲明白;

(3)使学生认识负功的意义较困难,也是难点之一。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录像片

教学过程:

第二节功

(一)引入新课

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导入: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这些功呢?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推导功的表达式

(1)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怎样计算功呢?

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s,如图1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1

在问题一中,力和位移方向一致,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 = F s

(2)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s,如图2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cosα。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

计算公式: W = F s cosα

按此公式考虑(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只要F与s 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

体所做的功。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 的方向上,如果我们将力F 分解到物体位移s 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

由于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可根据力F 的作用效果把F 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 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 2,如图所示:

αcos 1F F = α

sin 2F F =

据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 1s 。而分力F 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 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分力F 2所做的功等于零。所以,力F 所做的功W=W 1+W 2=W 1=F 1s=Fscos

α

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即:

W = F s cos α

W 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F 表示物体所受到的力,s 物体所发生的位移,α力F 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功的公式还可理解为在位移方向的分力与位移的乘积,或力与位移在力的方向的分量的乘积。

例题1:F=100N 、s=5m 、α=37°,计算功W ? W=400N ·m 。就此说明1N ·m 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 ,即1J=1N ·m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 =1N ·m

2、对正功和负功的学习

通过上边的学习,我们已明确了力F 和位移s 之间的夹角,并且知道了它的取值范围是0°≤α≤180°。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 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 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请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加以讨论。

认真阅读教材,思考老师的问题。

(1)当α=π/2时,cos α=0,W=0。力F 和位移s 的方向垂直时,力F 不做功;

(2)当α<π/2时,cos α>0,W >0。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正功;

(3)当π/2<α≤π时,cos α<0,W <0。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负功。

总结:

(1)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

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该力就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该力就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

(2)功的正负是借以区别谁对谁做功的标志。

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正功和负功是同一物理过程从不同角度的反映。同一个做功过程,既可以从做正功的一方来表述也可以从做负功的一方来表述。

(3)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例2:一个力对物体做了-6J 的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6J 的功。打个比喻,甲借了乙10元钱,那么从甲的角度表述,是甲借了钱;从乙的角度表述,乙将钱借给了别人。

3、几个力做功的计算

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求解方法,而物体所受到的力往往不只一个,那么,如何求解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呢?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拉力F 1的作用下,水平向右移动位移为s ,求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各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如何? 物体所受的合力是多少?合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解析:物体受到拉力F 1、滑动摩擦力F 2、重力G 、支持力F 3的作用。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因为它们和位移的夹角为90°;F 1所做的功为:W 1=Fscos α,滑动摩擦力F 2所做的功为:W 2=F 2scos180°=-F 2s 。各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为:W=(F1cos α-F 2)s ,根据正交分解法求得物体所受的合力F=F 1cos α-F 2 合力方向向右,与位移同向;合力所做的功为:W=(F 1cos α-F 2)s

总结: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以用下述方法求解: (1)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则总功等于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 (2)求出各个力的合力,则总功等于合力所做的功。

例3: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1=1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s=2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2

=4.2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解析:拉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1

= F

1

scos37°=16J。

摩擦力F

2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2= F

2

scos180°=-8.4J。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W

1+W

2

=7.6J。

实例探究

对“功”的理解

例1:水流从高处落下,对水轮机做3×108J 的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前,具有3×108J的能量

B.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时,具有 3×108J的能量

C.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后,具有 3×108J的能量

D.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的过程中,能量减少3×108J

解析:本题考查了功和能的关系,并且同实际中的科技应用联系起来。

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可知,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的过程中,有能量参与转化,水流对水轮机做了3×108J的功,则有3×108J的机械能减少了。故答案应选D。

点拨: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指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绝不能说功是能量的量度。

关于“功”的计算

例1: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使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s,恒力做功为w

1

再用该恒力作用于质量为m(m

2

,则两次恒力做功的关系是()

A.w

1>w

2

B.w

1

2

C.w

1

=w

2

D.无法判断

分析:在粗糙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跟在光滑水平面上移动的相同距离,对力F做功来说,w=FS是相

同的,即W

1=W

2

解:正确选项为C.

点评:求功时,必须要明确哪个力在哪个过程中的功。根据功的定义,力F所做的功与F的大小及在F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大小的乘积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其它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其它因素均无关。即力做功具有

独立性。

例2:如图所示,拉力F 使质量为m 的物体匀速地沿着长为L 倾角为α的斜面的一端向上滑到另一端,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分别求作用在物体上各力对物体所作的功。

分析:选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为拉力F ,重力mg ,弹力F 1,摩擦力F 2。 解:(1)拉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W F =FL 由于物体作匀速运动,故

所以

即拉力F 对物体做正功,此拉力F ,一般称为动力或牵引力。 (2)重力mg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即重力对物体做负功,即亦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 αsin mgL (3)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即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以说是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功 αμcos mgL (4)弹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为0cos 11==αL F W ,即弹力对物体不做功。

5.3 功 率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2)P=w/t ,P=Fv 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P=w/t 通常指平均功率,0→?t 为瞬时功率; (2)P=Fv ,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

率。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投影仪、投影片、录相资料、CAI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三节功率

(一)新课导入

在学习了功之后,我们来回忆一下这样的问题: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求解公式是什么?

功的定义式是:W=F·L·cosa。

一台起重机在1 min内把l t重的货物匀速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重机在30 s内把1 t货物匀速提到相同的高度。这两台起重机做的功是不是一样呢?

两台起重机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相同,那么这两台起重机做功有没有区别呢?区别是什么?(区别就在于他们做功的快慢不一样)为了进一步研究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进入这一节课的主题:功率

(二)进行新课

1、功率: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还是刚才这两台起重机,它们对物体做功的快慢不同怎样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呢?它们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不同,第一台起重机做功所用时间长,我们说它做功慢;第二台起重机做同样的功,所用的时间短,我们说它做功快。

这样研究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它们做的功相同,在做功大小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一台起重机能在1min内把1t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重机用30s把0.4t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两台起重机谁做功更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

力F

1对甲物体做功为W

1

,所用时间为t

1

;力F

2

对乙物体做功为W

2

,所用时间为t

2

,在下列条件下,哪个

力做功快?

A.W

1=W

2

,t

1

>t

2

B.W

1

=W

2

,t

1

<t

2

C.W

1>W

2

,t

1

=t

2

D.W

1

<W

2

,t

1

=t

2

总结:做功快慢的比较有两种方式:一是比较完成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另一是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的功。

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w/t,叫做功率。用p表示,则P=w/t。那么功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上式是功率的定义式,也是功率的量度式,P与w、t间无比例关系,做功的快慢由做功的物体本身决定。根据这一公式求出的是平均功率,同时这个公式变形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求功的方法:W=pt。

根据公式,功率的单位是什么?( J/s)瓦特,符号是W。

这两种表示方法是等效的,以后我们就用瓦特作为功率的单位,符号是w,除了瓦特这个单位之外,功率还有一些常用单位,例如千瓦(kW),它和W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00W,另外还有一个应该淘汰的常用单位马力,1马力=735 W。

功率的这种定义方法叫做什么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物理量也是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定义的?

(1)这样定义的物理量非常多,例如:密度的定义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压强的定义是压力和面积的比值,电阻的定义是电压和电流的比值等。

(2)高中物理中的速度的定义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

提示:某一个物理量与时间的比值叫做这个物理量的变化率,速度是位移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功率应该叫做功的变化率。

公式p=w/t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回答:(1)p=w/t指平均功率。(2)用这个公式也可以表示瞬时功率,当△t→0。时,即表示瞬时功率。

2、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一段,提出问题,你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是怎样理解的通过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2)实际功率:指机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

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如果大于额定功率容易将机器损坏。机车起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的功率而不是合外力或阻力的功率。

3、功率与速度

提问1:力、位移、时间都与功率相联系,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推导出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推不出来的同学可以先阅读教材“功率与速度”部分,然后自己再推导。

分析:公式的意义。

(1)P=Fv,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v的乘积。当F与v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则用它们在一条直线上的分量相乘。

(2)公式P=Fv中若v表示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P表示力F在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3)如果时间t取得足够小,公式P=Fv中的v表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时,P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功率。

问题2: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启动和行驶过程中,其牵引力和行驶速度是怎样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根据公式P=Fv

(1)当功率P一定时,F与v成反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其速度就越小。当交通工具的功率一定时,要增大牵引力,就要减小速度。所以汽车上坡时,司机用换档的办法减小速度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2)当速度v一定时,P与F成正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它的功率就越大。汽车从平路到上坡时,若要保持速率不变,必须加大油门,增大发动机功率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3)当力F一定时,功率P与速度v成正比,即速度越大,功率越大。起重机吊起同一物体时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输出的功率不等,速度越大,起重机输出的功率越大。

4、实例探究

关于功率的计算

例1:质量m=3 kg的物体,在水平力F=6N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3 s,求:(1)力F在t=3 s内对物体所做的功?

(2)力F在t=3 s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平均功率?

(3)在3 s末力F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

解析: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加速度a=F/m=2 m/s2,则:物体在3 s末的速度v=at=6m/s 物体在3 s内的位移s=at2/2=9 m (1)力F做的功W=Fs=6×9 J=54 J

(2)力F在3 s内的平均功率P=W

t

=18 W

(3)3 s末力F的瞬时功率P=Fv=6×6 W=36 W

关于机车的启动问题

例2: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汽车质量为5t,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阻力是车重的0.1倍,g=10m/s2,问:

(1)汽车保持额定功率从静止起动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若汽车保持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

解析:(1)当牵引力F大小等于阻力f时,汽车的加速度a=0,速度达到最大值v

m

,据公式P=Fv,可得出汽

车最大速度v

m P

=Fv=fv

m

V

m

=p/F=P

/f=12m/s

(2)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所能维持的时间应该从开始到汽车达到额定功率的时候,设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时的牵

引力为F

牵,阻力为f,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ma=0.1mg+ma=7500N

当汽车的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汽车做匀加速过程结束,设这时汽车的速度为v′

m

,据功率公式P=Fv

得: v′

m =P

/F=8m/s

设汽车能维持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则:

v m ′=at

得:t

=v

m

′/a=16s

5.4 重力势能

设计思路

《重力势能》一节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变化。教材首先从重力做功开始,讨论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沿倾斜直线向下运动、以至物体沿任意路径向下运动几种情况的重力做功,利用极限思想,严格证明了重力对物体做功与路径无关。分析“mgh”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来定义重力势能。然后再分析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再讲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这样将重力势能的讲法准确了,也加深了,思路比较清晰。

本节课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在一节课内不容易全面理解和掌握,教学中不宜追求多而全,可以在后续课程中逐渐理解与加深。

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举身边的实际例子,由简单的现象如自由落体等进行分析,便于得出结论,学生也容易接受。

教法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激发探究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已有的知识,利用极限的思想证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使学生体会知识建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对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现象观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得到物理结论,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教学内容:

1

(2)想一想我们能够解决的是什么样的情况?(物体沿直线运动过程重力做功,可以根据过程甲乙的计算结果进行计算。)

(3)回忆前面学习过的方法,可不可以变曲为直呢,怎么变?(将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

(4)怎么样来进一步计算重力的做功?(W=W

1+ W

2

+ W

3

+…)

这一过程中,教师听取学生汇报,点评,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根据上面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由于每一段很小很

小,都可以近似看作一段倾斜直线;分别求出物体通过每一小段倾斜直线时重力所做的功;物体通过整个路径时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在每小段上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先猜想以下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依据,还是一种感觉?然后再进行计算,自己检验你的猜想。结果:W mg =mgh=mgh 1-mgh 2

结论: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应该与那些量有关?如果轻重不同的石头从同一高度下来砸到脚上,感觉怎样?同一块石头从不同高度下来,砸到脚上,感觉又如何?分析出重力势能应该与重力、高度有关。

分析表达式:W mg =mgh=mgh 1-mgh 2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物重跟起点高度的乘积mgh 1与终点的mgh 2两者之差,观察重力mg 与所处位置的高度h 的乘积“mgh ”看出,(1)与重力做功密切相关;(2)随高度变化而变化,恰与势能的基本特征一致。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的和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2)表达式:E p =mgh 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3)重力势能为标量。

2

2=1m )

3 E P2=mgh 2为末位置的重力势能。 问题4: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如果斜面粗糙结果如何? 总结:

(1)物体的高度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的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2)物体的高度增加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的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3)重力势能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与其他力做功无关。

4、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问题1:手拿教科书放在某一位置,问高度是多少?

物体的高度总是相对某一水平面来说的。同样,物体的重力势能也是相对于某一水平面来说的,具有相对性。

问题2:以天花板为参考平面,讲桌上的粉笔盒重力势能是多少?

总结:

=0;

(1)参考平面上,E

P

(2)参考平面的选取一般以研究问题的方便为原则。

(3)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

>0;

上方:h>0,E

P

<0,表示物体这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少。

下方:h<0,E

P

5、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我们一直在讲某物体的重力势能,是不是准确呢?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的产生看,如果没有地球,就谈不上重力势能,因此,严格说: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这一系统所共有的,不是物体单独所有的,通常说某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多少,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

5.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提出了要求: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未作要求,即不要求学生用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解决相关问题,而是让学生经历一次理论探究的过程。“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在探究类型中属于逻辑推理任务型,学生的科学探究并不意味着只是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活动。凡是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都属于科学探究范畴。因此,本节教材在教学中重点放在物理方法的教学及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上。本节课的探究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通过猜想与假设,运用已掌握的物理规律、从理论上推导出新的物理规律,它注重理论推导。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过程”,这是本章教学中的一条主线。对于一种势能,一定对应于相应的力作功。类比研究重力势能是从分析重力做功入手的,研究弹簧的弹性势能则应从弹簧的弹力做功入手,然而弹簧的弹力是一个变力。如何研究拉力做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求法,进行知识迁移,利用微元法得到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逐步把微分和积分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

本节课通过教师给出鲍威尔百米纪录的视频及举生活中的拉弓射箭和撑杆跳高等实例,给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对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进行猜想,进行初步的定性探究,为定量探究打下基础。引导学生通过类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引出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弹力做功的关系,但弹力做功和重力做功的不同点就在于弹力是变力,激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前提下,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下,设计自己的探究方案,完成定量探究,同时进一步证实定性探究的正确性,体验探究的过程,体会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

(2)知道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方法,了解计算变力做功的思想与方法;

(3)进一步了解功和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逻辑推理和类比的方法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

(2)通过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3)体味弹性势能在生活中的意义,提高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

1

2图像下的面积代表功)拉力(或压力)做功W=kl 2/2,弹簧弹力做功的表达式W=-kl 2/2。

讨论:“可以把变力功问题转化为恒力功问题来解决。把拉伸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它们的长度是Δl 1、Δl 2、

Δl 3……在各个小段上,拉力可以近似认为是不变的,它们分别是F 1、F 2、F 3……所以,在各个小段上,拉力

做的功分别是F 1Δl 1、F 2Δl 2、F 3Δl 3……拉力在整个过程中做的功可以用它在各个小段做功之和来表示F 1Δl 1+F 2Δl 2+F 3Δl 3……,”

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利用F--l 图像下的面积来代表功。

5.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思路设计

前面几节课研究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从而确立了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探究了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从而确立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这一节和下一节我们来探究功与物体动能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但我们还不能一下子就探究到功和物体动能的关系,我们先来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特别应该明确的是:本节课题《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中物体速度变化不是指速度的变化量,而是指速度相关量的变化量。具体讲,可能是速度一次方的变化量,也可能是速度二次方的变化量、速度三次方的变化量还可能是速度二分之一次方的变化量……所以我们探究的方向是功与物体速度相关量变化的关系,这样,我们探究起来才不会误入歧途。既不会只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偏离探究方向;又不会狭隘的直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二次方变化的关系,功与物体速度三次方、二分之一次方变化的关系也要探究。

要看看功与物体速度相关量变化到底是什么关系。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相关量变化的关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

本课剖析:地位与作用:本节是下一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基础,要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体会功对物体的作用。本节的内容对于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重点: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方法――倍增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

思路方法

(1)在实验探究活动前,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研究探索的思路,提出研究的方法;

(2)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要围绕分析论证实验预案、确定完善课本方案并在实验操作中改进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这条主线进行;

(3)在实验探究活动后,要善于总结,理出方法;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必将对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教学仪器、器材准备:①钉有2个长直铁钉的长木板(附木块),②小车(300g)③相同的熟胶 + 橡皮筋6根(附:细线若干),④j01207火花式打点计时器(附:220v交流电源、备用墨粉纸盘、平直纸带若干)(也可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⑤计算机(附:大屏幕)。

第六节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阅读教材,提出方法

(1)实验装置:见右图。配套器材:课本方案装置

(2)实验思想方法:倍增法。虽为变力做功,但橡皮条做的功,随着橡皮条数目的成倍增加功也成倍增加。这种方法的构思极为巧妙。历史上,库仑应用类似的方法发现了著名的库仑定律。当然,恒力做功时,倍增法同样适用。

(3)数据处理方法:图像法。作出功-速度(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得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定量关系。

学生思考,提出预案

(1)学生提出多种设计预案,在课上展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课本方案、气垫导轨加数字毫秒计方案、铁架

台打点计时器自由落体方案等。

(2)教师针对各种设计预案,进行分析:主要从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略。

师生研讨,初定方案

1、制定基本的实验方案:(师生互动)以下面几个问题为中心展开:

(1)探究中,我们是否需要橡皮筋做功的具体数值?(不需要)因为实验是以倍增的思想方法设计,若橡皮筋第一次做功为W ,则橡皮筋第二次做功为2W ,…、橡皮筋第n 次做功为nW 。且实验巧妙地将倍增的物理方法应用于变力做功。

(2)为了达到各次实验中橡皮筋做的功成倍增加,即实现倍增,对各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量有什么要求?你想出了什么办法?各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量必须相同。若使小车在橡皮筋的变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相同,就要有相同的运动起点。具体方法是:以第一次实验时小车前(或后)端的位置为基准,垂直运动方向在木板上作出一条水平线。以后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时,小车前(或后)端仍以此位置为基准(均从静止)运动。

(3)小车获得的速度怎样计算?小车在橡皮筋作用结束后,做匀速运动。找出纸带中点距相等的一段。求出点距相等一段的平均速度,即为小车匀速运动的速度,即小车加速后获得的速度。

(当然,也可以测出每…、第n 次实验中的速度为:

1v ,,,1

2v n v x x v v n n n n =??=

???=即

v 为横轴的单位长度(也曲线,即功-速度曲线。

2

点计时器接电源。

C.过两钉中垂线上的适当位置作两钉的平行线,交中垂线于O 点,作为小车每次运动的起始点。

D.使用一根橡皮筋时,将小车的前端拉到O 点,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打点,释放小车,小车离开木板前适时使小车制动,断开电源,取下纸带。重复本项前面的过程,选出点迹清晰的纸带。(求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暂不求)

E.换用同样材料、粗细、长度相同的两根、三根、…六根橡皮筋,依照D 项的方法,分别进行实验。(得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高一物理必修二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测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机械能守恒时,一定只受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B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C 、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若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到其他力作用时, 物体的机械能也可能守恒。 D 、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增大,必定有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功。 2、从地面竖直上抛两个质量不同而动能相同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上升到同一高度时,它们( ) A.所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 B.所具有的动能相等 C.所具有的机械能相等 D.所具有的机械能不等 3、一个原长为L 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着。今将一质量为m 的物体挂在弹簧的下端,用手托住物体将它缓慢放下,并使物体最终静止在平衡位置。在此过程中,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而弹性势能增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B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C 、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D 、系统的机械能增加 4、如图所示,桌面高度为h ,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 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小球落到地面前的瞬间的机械能应为( ) A 、mgh B 、mgH C 、mg (H +h ) D 、mg (H -h ) 5、某人用手将1kg 物体由静止向上提起1m, 这时物体的速度为2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物体做功12J B.合外力做功2J C.合外力做功12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 6、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木块,并留在其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与木块获得的动能相等 B.阻力对子弹做的功与子弹动能的减少相等 C.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与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相等 D.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子弹对木块做的功 二、填空题(每题8分,共24分) 7、从离地面H 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它重力的k 倍, 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则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为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车,小车跟绳一端相连,绳子另一端通过滑轮吊一个质量为m 的砖码,则当砝码着地的瞬间(小车未离开桌子)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在这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________。 9、物体以100 k E J 的初动能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当该物体经过斜面上某一点时,动能减少了80J ,机械能减少了32J ,则物体滑到斜面顶端时的机械能为_______。(取斜面底端为零势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精品分层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 分层训练·进阶冲关 A组基础练(建议用时20分钟) 1.(2018·泉州高一检测)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合运动的速度大小等于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之和 B.物体的两个分运动若是直线运动,则它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C.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D.若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则其分运动中至少有一个是曲线运动

2.(2018·汕头高一检测)质点在水平面内从P运动到Q,如果用v、a、F分别表示质点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受到的合外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3.一只小船渡河,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水流速度各处相同且恒定不变,方向平行于河岸;小船相对于静水分别做匀加速、匀减速、匀速直线运动,船相对于静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方向垂直于河岸,且船在渡河过程中船头方向始终不变。由此可以确定 (D) A.船沿AD轨迹运动时,船相对于静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船沿三条不同路径渡河的时间相同 C.船沿AB轨迹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 D.船沿AC轨迹到达对岸前瞬间的速度最大 4.如图所示,某人用绳通过定滑轮拉小船,设人匀速拉绳的速度为v0,绳某时刻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小船的运动性质及此时刻小船的水平速度v x为(A)

A.小船做变速运动,v x= B.小船做变速运动,v x=v0cos α C.小船做匀速直线运动,v x= D.小船做匀速直线运动,v x=v0cosα B组提升练(建议用时20分钟) 5.(2018·汕头高一检测)质量为1 kg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该物体在互相垂直方向上两分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7 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3 N C.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5 m/s D.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6.(多选)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同时人顶着直杆以速度v0水平匀速移动,经过时间t,猴子沿杆向上移动的高度为h,人顶杆沿水平地面移动的距离为x,如图所示。关于猴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高中物理必修2机械能守恒练习题

机械能守恒练习题 例1.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图A 、 B 、 C 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 D 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 、B 中的F 为木块所受的 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 、B 、D 中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 中的木块向上 运动。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例2.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止出发以g /2的加速度竖直下降h ,下列几种说法①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21mg h ②物体的动能增加了21mg h ③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2 1mg h ④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 h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例3.长为L 的均匀链条,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且使其长度的1/4垂在桌边, 如下图所示,松手后链条从静止开始沿桌边下滑,则链条滑至刚刚离开桌边时的 速度大小为多大 — 例4.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有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与之相切的 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 。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 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要求物块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且在 该最高点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5mg (g 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初始位置相 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 的取值范围

例5 如图8-55所示,半径为r ,质量不计的圆盘盘面与地面垂直,圆心处 有一个垂直盘面的光滑水平定轴O ,在盘的右边缘固定有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 球A ,在O 点正下方离O 点r/2处固定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B ,放开盘让其 自由转动。问: (1)当A 转到最低点时,两小球的重力势能之和减少了多少 (2)A 球转到最低点时的线速度是多少 (3)在转动过程中半径OA 向左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是多少 \ 1.在下列物理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有( ) A .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的过程 B .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 C .汽车关闭油门后沿水平公路向前滑行的过程 D .从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落在竖直的弹簧上,压缩弹簧的过程,对弹簧,物体 和地球这一系统。 2.如图2-8-5从离地高为h 的阳台上以速度v 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 的物体, 它上升 H 后又返回下落,最后落在地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参考面)( ) A .物体在最高点时机械能为mg(H+h); B .物体落地时的机械能为mg(H+h)+ mv 2/2 ( C .物体落地时的机械能为mgh+mv 2/2 D .物体在落回过程中,经过阳台时的机械能为mgh+mv 2./2 3.在离地高为H 处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下抛一个小球,若与地球碰撞的过程中无机 械能损失,那么此球回跳的高度为( ) A 、H+g v 220; B 、H-g v 220; C 、g v 220; D 、g v 2 0。 4.如图2-8-6所示,质量为m 和3m 的小球A 和B,系在长为L 的细线两端,桌面水平光 滑,高h(h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全)

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某班同学从山脚下某一水平线上同时开始沿不同路线爬山,最后所有同学都陆续到达山顶上的平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体重相等的同学,克服重力做的功一定相等 B.体重相同的同学,若爬山路径不同,重力对它们做的功不相等C.最后到达山顶的同学,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小 D.先到达山顶的同学,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大 2.某同学在一高台上,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把三个球竖直向下、竖直向上、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 A.三个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 B.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 C.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相等 D.三个小球落地时速度相同 3.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恒定功率P从静止开始运动,若运动中所受阻力恒定,大小为f。则

A.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汽车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汽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 D.汽车匀加速运动时,发动机牵引力大小等于f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机械能守恒时,一定只受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C.物体除受重力和弹力外,还受到其它力作用,物体系统的机械能可能守恒 D.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增大,必定有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 5.小朋友从游乐场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从倾斜轨道滑下后,又沿水平轨道滑动了一段距离才停了下来,则 A.下滑过程中滑梯的支持力对小朋不做功 B.下滑过程中小朋友的重力做正功,它的重力势能增加 C.整个运动过程中小朋友、地球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D.在倾斜轨道滑动过程中摩擦力对小朋友做负功,他的机械能减少 6.质量为m的滑块,以初速度v o沿光滑斜面向上滑行,不计空气阻力。若以距斜面底端h高处为重力势能参考面,当滑块从斜面底端上滑到距底端高度为h的位置时,它的动能是

高中物理必修2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分析 (一)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二)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1.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 物体自由下落或沿光滑斜面滑下时,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到哪里去了?我们发现,在这些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增加了,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了.这说明,物体原来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 2.动能也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 原来具有一定速度的物体,由于惯性在空中竖直上升或沿光滑斜面上升,这时重力做负功,物体的速度减小,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了.但这时物体的高度增加,表示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这说明,物体原来具有的动能转化成了重力势能. 3.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也能相互转化. 图5-8-1 小孩松手后橡皮条收缩,弹力对模型 飞机做功,弹性势能减少,飞机的动能增加. 不仅重力势能可以与动能相互转化,弹性势能也可以与动能相互转化.被压缩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当弹簧恢复原来形状时,就把跟它接触的物体弹出去.这一过程中,弹力做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而物体得到一定的速度,动能增加.射箭时弓的弹性势能减少,箭的动能增加,也是这样一种过程. 4.结论:从上面的讨论可知,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机械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是否存在某种定量的关系?这里以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为例,讨论这个问题. 1.定律的推导 我们讨论物体只受重力的情况.如自由落体运动或各种抛体运动;或者虽受其他力,但其他力并不做功,如物体沿图5-8-2所示光滑曲面滑下的情形.一句话,在我们所研究的情形里,只有重力做功. 图5-8-2 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 在图5-8-2中,物体在某一时刻处在位置A,这时它的动能是E k1,重力势能是E p1,总机械能是E1=E k1+E p1.经过一段时间后,物体运动到另一位置B,这时它的动能是E k2,重力势能是E p2,总机械能是E2=E k2+E p1. 以W表示这一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从动能定理知道,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 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2.方法与过程 (1)类比直线运动认识曲线运动、瞬时速度方向的判断和曲线运动的条件; (2)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曲线运动中瞬时速度方向的判断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引入曲线运动

教师:在必修一里我们学习了直线运动,我们知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他的运动轨迹是直线,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与速度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做的并非是直线运动,比如玩过山车的游客的运动、火车在其轨道上的运动、风中摇曳着的枝条的运动、人造地球围绕地球的运动(图片)。 问题1:在这几幅图片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 (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 教师:我们把像这样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直线运动引入生活中更为常见的曲线运动,并借助实例归纳出曲线运动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方向 问题2:我们知道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方向始终是保持不变的,那么在做曲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的方向又有什么特点呢? (方向时刻在改变) 问题3: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每时每刻所对应速度的方向呢? 教师:我们猜想一下,钢珠从弯曲的玻璃管中滚落出,

高一物理必修二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测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机械能守恒时,一定只受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C、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若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到其他力作用时, 物体的机械能也可能守恒。 D、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增大,必定有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功。 2、从地面竖直上抛两个质量不同而动能相同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上升到同一高度时,它们( ) A.所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 B.所具有的动能相等 / C.所具有的机械能相等 D.所具有的机械能不等 3、一个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着。今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挂在弹簧的下端,用手托住物体将它缓慢放下,并使物体最终静止在平衡位置。在此过程中,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而弹性势能增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B、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C、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D、系统的机械能增加 4、如图所示,桌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落下, 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小球落到地面前的瞬间的机械 能应为() A、mgh B、mgH C、mg(H+h) D、mg(H-h) 、 5、某人用手将1kg物体由静止向上提起1m, 这时物体的速度为2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对物体做功12J B.合外力做功2J C.合外力做功12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 6、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并留在其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与木块获得的动能相等 B.阻力对子弹做的功与子弹动能的减少相等 C.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与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相等 D.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子弹对木块做的功 ' 二、填空题(每题8分,共24分) 7、从离地面H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它重力的k倍, 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则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为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车,小车跟绳一端 相连,绳子另一端通过滑轮吊一个质量为m的砖码,则当砝码着地的 瞬间(小车未离开桌子)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在这过程中,绳的 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________。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

课题 5.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合运动、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分析和判断. 2.理解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分解的具体意义.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图示方法和教学方法求解位移,速度合成、分解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观察和推理的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教育渗透点 辩证地看待问题 (四)美育渗透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能体会到物理学科中所渗透出的逻辑美.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明确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的合成或等效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 2.难点 认识分运动和分运动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分运动和合运动的同时性.理解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 教学准备教材实验装置 课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本节的地位比较特殊.为知识的学习,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作为方法的介绍,体会把较复杂的运动看作是几个简单运动的合成;作为能力的培养,提高观察和推理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什么是分运动、合运动? 演示实验(具体操作见课本) 学生观察蜡块的运动:由A到B沿玻璃管竖直向上匀速直线运动;由A到D随玻璃管向右匀速直线运动;蜡块实际的运动是上述两个运动的合成.即由A到C的匀速直线运动,如图5-2所示.

②定量分析,在 x 方向有x = 2 1a 2 t ,在y 方向有y =y v t ,约去时间t 得 k y a v x y y 2 22= 故2y =kx .此为抛物线型方程,表明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定量分析可结合学生情况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2)一个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既然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反过来,一个曲线运动可以用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也就是说,分别研究这两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弄清楚分运动是直线运动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作为合运动的曲线运动的规律. 作 业 布 置 练习二 (1)(2)(3)(4) 课堂总结 1.在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时,一定要明确合运动是物体实际的运动.分运动是假想的,这与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有区别的,如图5-3所示.通过一定滑轮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是讨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物体实际运动即合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水平的,沿绳方向的速度是分运动的速度;如果是讨论力的合成和分解,沿绳方向的拉力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沿水平方向的力是拉力的分力. 图5-3 2.合成和分解的精髓是“等效”的思想.学习时要深刻体会,可以结合课本“思考和讨论”进一步说明.

必修二练习机械能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docx

高中同步测试卷 (七) 第七单元机械能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 (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 ) 1.在最近几年的夏季家电市场上出现一个新宠——变频空调,据专家介绍,变频空调 比定频的要节能,因为定频空调开机时就等同于汽车启动时,很耗能,是正常运行耗能的5至 7 倍.空调在工作时达到设定温度就停机,等温度高了再继续启动.这样会频繁启动,耗 电多,而变频空调启动时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而运行过程是自动变速来保持室内温度, 从开机到关机中间不停机,而是达到设定温度后就降到最小功率运行,所以比较省电.阅读上述介绍后,探究以下说法中合理的是() A.变频空调节能,运行中不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B.变频空调运行中做功少,转化能量多 C.变频空调在同样工作条件下运行效率高,省电 D.变频空调和定频空调做同样功时,消耗的电能不同 2.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30°的斜面顶端以初动能E1= 6 J 向下坡方向 平抛出一个小球,则小球落到斜面上时的动能E2为 () A . 8 J B. 12 J C.14 J D. 16 J 3.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 拴接,另一端与 物体 A 相连,物体 A 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 A 右端连接一细线,细线 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 B 相连.开始时托住B, A 处于静止且细线 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直至 B 获得最大速度.下列有关该过 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 B 物体受到细线的拉力保持不变 B.B 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小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C.A 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等于 B 物体的重力对 B 做的功与弹簧弹力对D. A 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细线的拉力对 4.有一竖直放置的“ T形”架,表面光滑,滑块A、B分别套在水平杆与竖直杆上, A、B 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A、B 质量相等,且可 A 做的功之和A 做的功 看做质点,如图所示,开始时细绳水平伸直,A、 B 静止.由静止释放 B 后,已知当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时,滑块 B 沿着竖直杆下滑的速度为v,则连接A、 B 的绳长为()

202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教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2(新人教版)全册复习教学案 内容简介:包括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具体可以分为,知识网络、高考常考点的分析和指导和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是高一高三复习比较好的资料。 一、 第五章 曲线运动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内容讲解 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曲线运动

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 x =0,v x =v 0,x= v 0t 。 (2)竖直方向:a y =g ,v y =gt ,y= gt 2 /2。 (3)合运动:a=g ,2 2y x t v v v += ,22y x s +=。v t 与v 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 0, s 与x 方向夹角为α,tan α= gt/ 2v 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 t 2= ,与v 0无关。水平射程s= v 0 g 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 2/r=mr ω2 列式求解。向心力可以由某一个力来提供,也可以由某个力的分力提供,还可以由合外力来提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即为向心力,始终指向圆心,其大小不变,作用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指向圆心,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分量的合力指向圆心,此合力提供向心力,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与半径垂直的各分力的合力改变速度大小,在中学阶段不做研究。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应结合受力分析,找准圆心的位置,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方程求解,要注意绳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gR ,杆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0。 (三)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 1.渡河问题分析 小船过河的问题,可以 小船渡河运动分解为他同时参与的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水的运动(设水不流时船的运动,即在静水中的运动),一是随水流的运动(水冲船的运动,等于水流的运动),船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例1:设河宽为d,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1,河水流速为v 2 ①船头正对河岸行驶,渡河时间最短,t 短= 1 v d ②当 v 1> v 2时,且合速度垂直于河岸,航程最短x 1=d 当 v 1< v 2时,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河岸,确定方法如下: 如图所示,以 v 2矢量末端为圆心;以 v 1矢量的大小为半径画弧,从v 2矢量的始端向圆弧作切线,则 合速度沿此切线航程最短, 由图知: sin θ=2 1v v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一、功 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条件:. 力和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3公式:W=F S cos θ W ——某力功,单位为焦耳(J ) F ——某力(要为恒力) ,单位为牛顿(N ) S ——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为对地位移,单位为米(m ) θ——力与位移的夹角 4功是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 某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当)2 ,0[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功为正;动力做功; 当2π θ=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功为零,力不做功; 当],2 (ππ θ∈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功为负,阻力做功; 5 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 6功仅与F 、S 、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7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即W 总=W1+W2+…+Wn 或W 总= F 合Scos θ 8 合外力的功的求法: 方法1:先求出合外力,再利用W=Flcos α求出合外力的功。 方法2:先求出各个分力的功,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所受各力功的代数和。

1概念:功跟完成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力(或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t W P =(平均功率) θυc o s F P =(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 3单位:瓦特W 4分类: 额定功率: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即发动机产生牵引力的功率,P 实≤P 额。 5分析汽车沿水平面行驶时各物理量的变化,采用的基本公式是P=Fv 和F-f = ma 6 应用: (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由υF P =(P 为机车输出功率,F 为机车牵引力,υ为机车前进速度)机车速度不断增加则牵引力不断减小,当牵引力f F =时,速度不再增大达到最大值m ax υ,则f P /max =υ。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时,在匀加速阶段汽车牵引力F 恒定为f ma +,速度不断增加汽车输出功率υF P =随之增加,当额定P P =时,F 开始减小但仍大于f 因 此机车速度继续增大,直至f F =时,汽车便达到最大速度m ax υ,则f P /max =υ。 三、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公式:mgh E P = h ——物体具参考面的竖直高度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1第一节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1 第一节曲线运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五章曲线运动 一、课标要求: 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 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中的离心现象。 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在以前研究直线运动时,建立了一套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方法,将这一套研究方法推广到研究曲线运动,是认知发展的必然。 2.教学难点: 讨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实验和逻辑分析,一步一步“侦破”曲线运动的奥秘;构建向心加速度的合理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理解概念:重视指导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的基本概念。 掌握线索:展示实例,说明曲线运动的方向,以实例说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研究物体的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通过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推导向心力,并用实验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四、课时安排: 整章可分三个部分,新授共8课时: 第一部分1.曲线运动 1课时 2

第二部分2.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1课时 3.抛体运动的规律 1课时 4.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课时 第三部分5.圆周运动 1课时 6.向心加速度 1课时 7.向心力 1课时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课时单元总结1课时,单元测试2课时,讲评1课时。 3

第一节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难点: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斜面、小钢球、小木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4

必修二练习机械能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

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第七单元机械能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在最近几年的夏季家电市场上出现一个新宠——变频空调,据专家介绍,变频空调比定频的要节能,因为定频空调开机时就等同于汽车启动时,很耗能,是正常运行耗能的5至7倍.空调在工作时达到设定温度就停机,等温度高了再继续启动.这样会频繁启动,耗电多,而变频空调启动时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而运行过程是自动变速来保持室内温度,从开机到关机中间不停机,而是达到设定温度后就降到最小功率运行,所以比较省电.阅读上述介绍后,探究以下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变频空调节能,运行中不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B.变频空调运行中做功少,转化能量多 C.变频空调在同样工作条件下运行效率高,省电 D.变频空调和定频空调做同样功时,消耗的电能不同 2.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30°的斜面顶端以初动能E 1=6 J向下坡方向 平抛出一个小球,则小球落到斜面上时的动能E2为( ) A.8 J B.12 J C.14 J D.16 J 3.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拴接,另一端与 物体A相连,物体A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A右端连接一细线,细线 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B相连.开始时托住B,A处于静止且细线 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直至B获得最大速度.下列有关该过 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B物体受到细线的拉力保持不变 B.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小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C.A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等于B物体的重力对B做的功与弹簧弹力对A做的功之和 D.A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细线的拉力对A做的功 4.有一竖直放置的“T”形架,表面光滑,滑块A、B分别套在水平杆 与竖直杆上,A、B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A、B质量相等,且可 看做质点,如图所示,开始时细绳水平伸直,A、B静止.由静止释放 B后,已知当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时,滑块B沿着竖直杆下滑的速度为v,则连接A、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五章曲线运动 5.1 曲线运动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建度方向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斜面、小钢球、小木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曲线运动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下面来看这个小实验,判断该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1)演示自由落体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直线) (2)演示平抛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曲线) 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我们前面没有学过的运动形式,它与我们前面学过的运动形式有本质的区别。前面我们学过的运动的轨迹都是直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其实曲线运动是比直线运动普遍的运动情形,现在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微观世界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宏观世界里如天体运行;生活中如投标抢、掷铁饼、跳高、既远等均为曲线运动) (二)新课教学 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在前面学习直线运动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任何确定的直线运动都有确定的速度方向,这个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现在我们又学习了曲线运动,大家想一想我们该如何确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如图6.1—l、6.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