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

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

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
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

收稿日期:2005-07-19;改回日期:2005-10-18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200213000035)资助。

作者简介:马铁球,男,1956年生,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E-mail:matieqiu18@sina.com。!湖南省地矿局区调队.1∶

5万汝城县幅、大坪圩幅区调报告,1985."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小组.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第一、

二、三集),1975~1977.#广东省地质局区调队.1∶

20万韶关幅区调报告,1982.$湖南省地矿局区调队.诸广山花岗岩专题研究报告,1983.%广东省地矿局区调队.1∶

5万黄坑幅区调报告,2000.中国地质

GEOLOGYINCHINA

第33卷第1期2006年2月Vol.33,No.1Feb.,2006

诸广山南体位于南岭中段湘赣粤三省交界地带,呈大型岩基产出,出露面积达2500余平方千米,是南岭中段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岭有色金属重要成矿花岗岩体之一。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由于分布有诸如广东凡口特大型铅锌矿床、湖南小桓大型钨锡矿床、广东龙颈中—大型钨矿床以及湖南集龙—广东南雄一带的大—特大型铀矿床等,长期以来一直成为许多地质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但是诸广山南体岩基巨大,又地处三省交界的高山地带,目前对整个岩基的系统研究资料缺乏,已有的资料十分零散,且局限于各个点上。前人在未对全岩基进行全面研究的情况下,仅根据局部资料对岩体的认识十分有限,且得出相反的结论。邓访陵[1]根据岩体南东

扶溪—澜河一带花岗岩同位素测年数据,明确指出诸广山南体主体是在加里东期形成的。而湖南区域地质调查队在该区部分地区进行1∶5万区调后,认为诸广山南体主体应为燕山早期的产物!。近几年来,对南岭岩浆岩特别是对该区玄武岩类、钾玄岩类、A型花岗岩类等的研究表明,华南地区在燕山

早期侏罗纪时岩石圈便发生了伸展作用[2~19]

,但这一拉张伸展构造环境是“后造山”[3,12,20]还是“陆内裂谷”

[16,18]仍有争议。笔者在1∶25万郴州市幅区调工作中,对岩基进行了较详细的分解,并对前人所作近百余个同位素年龄进行了研究并发现,诸广山南体为一复式岩基,同位素年龄跨度较大(128~

548Ma)[1]!~

%,岩基东部南北两侧以益将、扶溪、富竹、澜河为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

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

马铁球

柏道远

王先辉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湘潭411100)

提要:诸广山南体为一复式岩基,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3个时代。本文着重讨论燕山早期主体花岗岩,即中侏罗世三江口序列。该序列由5个岩石单元组成,岩石类型为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较早次单元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经包体岩相学研究,花岗岩浆具壳幔混合成因。SiO2平均含量从早次68.95%向末次76.30%逐渐增加;全碱较高,Na2O+K2O在7.11%~8.24%,平均为7.73%,且K2O>

Na2O;ASI值平均为1.05(0.92~1.19),岩石为镁质-铁质,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ΣREE含量中等,平均

为213μg/g,为轻稀土富集型,铕亏损程度较大;具Ba、Nb、Sr、P、Ti、Eu、Ba负异常和Rb、U、Th、Nd、Zr、Sm、Y正异常,反映陆内构造-岩浆环境。ISr值为0.7115~0.72466,εNd(t)值平均为-10.97(-10.0~-12.6),t2DM平均为1.84Ga(1.75~2.0Ga),与南岭中生代花岗岩平均值(1.7~1.8Ga)相近,反映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地壳。多种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三江口序列花岗岩形成于挤压造山向非造山转换的后造山拉张环境,同时也表明南岭乃至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环境为后造山而不是陆内裂谷。关

词:高钾钙碱性;壳幔混源型;地球化学;后造山环境;诸广山南体;南岭

中图分类号:P558.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06)01-0119-13

2006年

中国地质

注:RS-w—全岩铷锶等时线年龄;KA-m、KA-b—白云母、

黑云母钾氩法年龄;Z—锆石铀铅模式年龄。代表的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片麻岩形成年龄为370~548Ma,属加里东期产物;热水、黄坑、闻韶一带的二长花岗岩年龄210~255Ma,为印支期;而主体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在179~128Ma(绝大多数在179~149Ma),显然是燕山早期的产物。一般较早时代形成的花岗岩体均被较晚时代形成的花岗岩体所蚕食成残留体状产出,出露面积也越来越小。笔者对燕山早期(主体)花岗岩包括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

位素示踪、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诸广山南体主体为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形成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岩浆壳幔混合成因,形成于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后造山环境。

1地质概况

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三江口序列花岗岩呈近东西向

图1诸广山南体地质略图

1—花岗岩体;2—断裂;3—省界;Z—∈—震旦—寒武系;D—C—泥盆—石炭系;γ31—加里东期花岗岩;γ51—印支期花岗岩;γ52

—燕山期花岗岩

Fig.1GeologicalsketchmapoftheSouthZhuguangshanpluton

1-Granitepluton;2-Fault;3-Provinceboundary;Z-∈-Sinian-Cambrian;D-C-Devonian-Carboniferous;

γ31-Caledoniangranite;γ51-Indosiniangranite;γ52

-Yanshaniangranite

表1三江口序列花岗岩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各单元矿物平均含量(%)

Table1LithodemicunitsofgranitesoftheSanjiangkousequenceandaveragecontents

ofmineralsofeachunit(%)

!"

!湖南省地矿局区调队.1∶5万汝城县幅、

大坪圩幅区调报告,1985."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小组.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第一、

二、三集),1975-1977.120

第33卷第1期注:ASI-铝饱和指数(Al/Ca-1.6P+Na+K.摩尔比);ANK-碱度指数(Al/Na+K摩尔比);MALI-钙碱指数(Na2O+K2O-CaO,%);F/(F+M)-

镁铁百分比值(FeO/(FeO+MgO)。

展布,侵入于震旦—寒武系、泥盆—石炭系、下侏罗统高家田组及加里东期、印支期花岗岩中,呈大岩基产出,出露面积约2000km2(图1)。从下至上可划分5个岩石单元(表

1),岩石类型主要为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

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各单元之间接触关系及先后次序清楚,大多呈脉动侵入接触,部分呈涌动侵入接触,为同源岩浆演化序列。花岗岩所侵入的围岩热接触变质现象明显,常见有大理岩化、角岩化、硅化、夕卡岩化等,变质带宽一般在500~800m。

岩石中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较发育,特别是在较早次小桓、岩前单元中分布数量最多,个体大;包体具半自形细粒、嵌晶等火成岩结构,颜色比寄主岩暗,结构比寄主岩细;包体内出现明显的不平衡矿物组合和结构,普遍含有过冷结晶的针状、骸晶状磷灰石,其间包裹有寄主岩的卵球状碱性长石斑晶和混圆状的石英颗粒。从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岩相学特征表明,花岗岩浆的形成可能发生过岩浆混合作用,即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混合而成[21]。各单元重矿物组合较复杂,并以普遍出现铌、钽矿物和钨、锡、稀土、铀钍矿物及电气石、石榴石和变种锆石等为特征。

2分析方法

主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析在湖北省武汉综合岩

矿测试中心完成。主元素分析方法为:Si和烧失量采用重量法;Al和Fe2+采用容量法;Fe3+、Ti和P采用分光光度法:K、Na、Ca、Mg和Mn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析采用PEElan6000型等离子体质谱测定(ICP-MS),除

Nb、Ta采用碱溶法测定外,其他均采用酸溶法测定,以AMH-1和GBPG-1为参考标样,相对偏差(RSD)均小于10%。

Sr、Nd同位素分析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矿产研

究所中南实验检测中心完成。全岩样品采用HF+HCIO4混合酸进行分解,采用直径6mm、长100mm的Dowex50×8阳离子树脂交换柱,用HCI作为淋洗液分离Rb、Sr和

REE,Sm、Nd的进一步分离采用直径6mm、长120mm的

P204萃淋树脂柱,用HCI作为淋洗液。

全部化学分离流程均在超净化实验室中进行,全流程本底Sr为1×10-9g,Nd为

2.13×10-10g,质谱分析在MAT261多接收质谱仪上完成,

用88Sr/86Sr=8.3752和

146

Nd/144Nd=0.7219对Sr和Nd作质

量分溜校正,计算机自动处理数据,采用国际标准样

NBS987(Sr)和本实验室标准ZkbzNd(Nd)控制仪器工作

状态,

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4411(Rb-Sr)和

GBW04419(Sm-Nd)监控分析流程。精度87Rb/86Sr优于0.5%,衰变常数采用λ(87Rb)=1.42×10-11a-1,λ(147Sm)=6.54×

10-2a-1。3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1主元素

各单元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见表2。SiO2平均含量从早次

68.95%向末次76.30%逐渐增加;全碱较高,Na2O+K2O在7.11%~8.24%,平均为7.73%,且K2O>Na2O;Fe、Mg、P、Ti、Ca

表2花岗岩岩石化学成分(%)

Table2Petrochemicalcompositionofgranites(%)

马铁球等: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121

2006年

中国地质等含量从早次单元到晚次单元则有明显降低趋势。在主元素及特征参数判别图解中(图2),主要为铁质岩系,较早次小

桓、岩前单元(部分)属镁质岩系(图2-a);ASI值大多大于1,平均为1.05(0.92~1.19),下部单元中则有部分小于1,为准铝质岩系,上部单元则为过铝质(图2-b);而经硅、

钾等相关图解中,岩石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图2-c)。岩石为镁质—铁质,准铝质—微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

3.2稀土元素

岩石稀土元素分析表明(表3),各单元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除较晚次单元中个别样较低外,一般在200μg/g以上,平均为213μg/g;轻重稀土比值(ΣCe/ΣY)和(Ce/Yb)n比值在前四次单元中较大,为轻稀土富集型;而末次单元较小,绝大多数小于1,为重稀土富集型,反映岩浆具有良好的分异性。铕亏损程度从早到晚有明显的变大趋势,δEu值平均分别为

0.57→0.33→0.27→0.36→0.15;δCe值较大0.59~1.36,平均为

0.84,具铈的弱负异常。

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型,铕谷较大(图3)。

3.3微量元素

各单元岩石微量元素(表4)以高亲铜成矿元素及稀有、稀土、挥发份等元素为特征,不相容元素具较高的Rb、Th丰度,暗示岩石具过铝质花岗岩特征;同时贫Ba和Nb又显示岩石成分具陆壳物质特点。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图

4),以Ba、Sr、P、Ti等具较强的负异常,Nb具弱的负异常,Rb

和Th正异常及微弱的Ce、Zr、Hf和Sm正异常为特征,曲线样式与S型花岗岩不相容元素配分样式相近[22]。

3.4Sr、Nd同位素

将本文所测结果和收集到前人成果数据列于表5中。其结果反应为ISr值较大,大于0.7115(平均0.7167);εSr(t)值平均为167.70(74.44~265.43),εNd(t)值较小,平均为-10.97(-

13.0~

-10.0),t2DM较大,平均为1.84Ga(1.75~2.0Ga);t2DM年龄与中国华南中生代花岗岩相同(1.7~2.0Ga)[23]。Sr、Nd同位素示踪表明,三江口序列花岗岩与澳大利亚东南部Lachlan褶皱带S型花岗岩具有类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εSr(t)=

77~204,εNd(t)=-6.1和-9.8)[24]

,ISr值大于0.707[25],与大陆地壳平均值相近(0.719)[26]。全岩氧同位素δ18

O=9.05‰~

12.0‰(SMOW);因此可以推测花岗岩石主要是由古元古

代陆壳物质改造形成。

4构造环境分析

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呈东西向狭长带状产出,与

南岭东西向构造带方向一致。接触边界呈明显的锯齿状、港

湾状,岩体外接触变质带较窄,且未见同侵位挤压剪切构造形迹。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资料表明,岩体均显示出受张性断裂控制,沿张性断裂充填的就位机制。较早次的小桓、岩前单元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小桓单元中普遍含有角闪石;岩石化学上属高钾钙碱性、

准铝质岩系,微量元素具板内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内含有大量的暗色闪长质微粒

包体,其中火成结晶结构、

快速淬火结构、环斑结构,针状、骸晶状磷灰石等十分普遍,

均反映出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典型

图2花岗岩FeO/(FeO+MgO)-SiO2(a),ANK-ASI(b),

K2O-SiO2(c)图解(a-c据Frost等,2001)

Fig.2DiagramsofFeO/(FeO+MgO)-SiO2(a),ANK-ASI(b),

K2O-SiO2(c)(a-cafterFrostetal.2001)

122

第33卷第1期图4花岗岩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

(原始地幔数据Wood,1979)

Fig.4Primitivemantle-normalizedtraceelementspidergramfor

granites(primitivemantledatafromWood,1979)

特征。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南岭东段燕山早期的赣南寨背岩体[3]

与陂头岩体[12]均为A型花岗岩,指示燕山早期为拉张环境。而在南岭中段也有研究表明在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存在显著的深部壳幔作用及岩石圈伸展,如千里山岩体与骑田岭岩体[7,17,21]的主体形成过程中均有强烈的壳-幔混合作

用,而其成岩年代主要为152~163Ma[17,27~

31],与三江口序列属同时代产物。张敏等[32]研究认为南岭中段燕山早期高钾钙碱性的大东山岩体侵位在岩石圈减薄和伸展的构造背景。王岳军等[13]指出,宝山与水口山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小岩体(172~

表3花岗岩稀土元素丰度(μg/g)

Table3REEabundance(μg/g)ingranites

图3三江口序列稀土元素配分型式

Fig.3Chondrite-normalizedREEpatternsofgranitesofthe

Sanjiangkousequence

马铁球等: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123

2006年中国地质

173Ma)的形成也与燕山早期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作用有关。

如前述,三江口序列花岗岩的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寨背岩体、陂头岩体及大东山岩体十分相似,暗示其形成于相似的拉张环境。由于印支运动使华南地区经受的一次重要的挤压造山运动,而南岭地区在燕山早期缺乏陆内俯冲和地壳增生的证据,但深部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紧随华南印支期挤压造山运动而来的燕山早期的构造松弛和拉张减薄,很可能是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地壳物质重熔、壳幔相互作用和三江口序列花岗岩形成的地质动力学背景。

综上所述,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中的三江口序列花岗岩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无疑,但属后造山拉张环境还是裂谷拉张环境,需做进一步的分析判别。在Maniar和Piccoli(1989)多组主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三江口序列花岗岩清楚显示为后造山花岗岩类(POG)(图5),而不是裂谷花岗岩。在部分较稳定的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中(图6),各样点大多落入板内花岗岩或与同碰撞花岗岩的分界线附近,也暗示

表4花岗岩微量元素丰度(μg/g)

Table4Contentsoftraceelementsingranites(μg/g)维氏值为维诺格拉多夫花岗岩平均值。

124

第33卷第1期!湖南省地矿局区调队.诸广山复式岩体的成因、

演化及其与成矿作用关系,1984."郭新生.华南低钕模式年龄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1999.

注:εNd(t)、

ISr和t2DM的计算据陈江峰和江博明(1999)提供的公式;计算参数为:(143Nd/144Nd)CHUR=0.512638,(147Sm/144

Nd)CHUR=0.1967,(87Sr/86Sr)UR=0.7045,(147Sm/144Nd)CC=0.118,(147Sm/144Nd)DM=0.2137,(143Nd/144Nd)DM=0.513151,

λSm=6.54×10-12a-1,λRb=1.42×10-11a-1。参数中下角字母代表的含义:UR—锶同位素均一储库;CHUR—球粒陨石均一储库;DM—亏损地幔;CC—大陆地壳。

表5花岗岩Sr-Nd、δ18

O同位素组成

Table5Sr,NdandOisotopiccompositionsofgranites

!

!

"

"

图5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判别图(据Maniar等,1989)

IAG—岛弧花岗岩;RRG—与裂谷有关的花岗岩;CAG—大陆弧花岗岩类;CEUG—大陆的造陆抬升花岗岩类;

CCG—大陆碰撞花岗岩类;POG—后造山花岗岩类

Fig.5Tectonicsettingdiscriminationdiagramsforgranites(afterManiaretal.,1989)

IAG-Island-arcgranite;RRG-Rift-relatedgranite;CAG-Continentalarcgranite;CEUG-Continentalepeirogeneticupliftgranite;

CCG-Continentalcollisiongranite;POG-Postorogenicgranite

马铁球等: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125

2006年

中国地质

图6花岗岩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据Pearce等,1984)

VAG—火山弧花岗岩;WPC—板内花岗岩;S-COLG—同碰撞花岗岩;ORG—洋中脊花岗岩;A-ORG—异常洋中脊花岗岩

Fig.6Traceelementdiscriminationdiagramsfortheinterpretationofthetectonicenvironmentofgranites(afterPearceetal.,1984)VAG-Volcanic-arcgranite;WPG-Within-plategranite;S-COLG-Syncollisiongranite;ORG-Ocean-ridgegranite

花岗岩形成于陆内造山向板内裂谷的过渡环境——

—后造山环境。在Brown[33]lg[CaO/(K2O+Na2O)]-SiO2图解上(图7),样点落入挤压型与伸展型重叠区或伸展区内,表明岩浆形成于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变时期,即后造山阶段。后造山环境处于构造体制转换时期,通常处于挤压造山作用以后的区域拉伸构造环境,往往是岩石圈去根作用的产物[34]。南岭地区区域构造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研究均表明,三江口序列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环境

。126

第33卷第1期

图7lg[CaO/(K

O+Na2O)]-SiO2图解(据Brown,1982)Fig.7lg[CaO/(K2O+Na2O)]-SiO2diagram(afterBrown,1982)

5讨论

对华南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带形成的构造背景多数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华南地区在晚白垩世之前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与Kula或Izanagi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的安第斯型大陆边缘[35~44],华南地区晚白垩世时俯冲作用终止,岩石圈才开始伸展[45],提出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时最早的裂解作用发生在燕山晚期,距今120~140Ma[46,47]。汪洋等[48]研究吴川—四会断裂带内燕山期强过铝花岗岩类后,认为该地区在燕山期处于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东南部之下俯冲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靠近内陆的一侧,地壳浅部构造背景为在整体挤压的大区域背景下发生的局部伸展。鉴于江西赣江一线的“火山岩线”代表了华南地区受太平洋板块影响的西界[49];已有资料表明180Ma以来湘东南或华南地区已属陆内造山作用阶段无疑,当时该区古地理、古生物及花岗岩分布等证据也不支持湘东南在燕山早期存在洋-陆或弧-陆俯冲碰撞作用的假设[50,51]。因此湘东南地区及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显然不宜作为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有关的岛弧或弧后背景[13]。笔者综合各方面研究及对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的研究后,认同燕山早期为“后造山”环境观点,主要理由简述如下:

(1)南岭地区分布面积极为广泛的燕山早期花岗岩类主要为(高钾)钙碱性岩类,这种花岗岩常作为同碰撞岩石圈加厚之后伸展垮塌、向非造山板内活动过渡时期的岩浆作用产物出现[52],而板内裂谷环境中则以发育数量很少的正长岩、二长岩等为主。而诸广山南体所在的南岭中段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以侏罗纪岩体占大部分(包括湘粤赣边区的诸广山北岩体、大东山岩体等),这些岩体在Maniar和Piccoli(1989)提出的多组主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以及Pearce(1984)的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几乎全部明确显示为“后造山”环境而非“大陆裂谷”环境!,与蔡明海等[53]对桂西北丹池成矿带花岗岩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尽管南岭东段赣南全南、塔背等地的正长岩[16,18]及局部的双峰式火山岩[4,5]的发育等,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裂谷环境特征,但这毕竟不是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主流,而很可能是局部强拉张作用的产物。

(2)南岭地区普遍存在上三叠统(或侏罗系)与中三叠统间的角度不整合,代表印支期陆内造山运动的存在,并发育造山挤压环境花岗岩(如王仙岭三叠纪强过铝花岗岩)。华南地区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陆内汇聚、剪切挤压及逆冲推覆等造成陆壳及岩石圈加厚的陆内后继造山[34],已是不争事实,其构造性质与经典的陆-陆碰撞造山的后碰撞环境(主要表现为陆内的剪切与推覆)无本质区别。同时王岳军[14]等研究也表明湖南印支期花岗岩是在陆壳挤压汇聚加厚的环境下形成的。从造山演化的客观规律来看,燕山早期构造体制是紧随印支期的陆壳增厚作用之后而发生的伸展减薄,故笔者认为将其厘定为后造山环境是合理的。

6结论

(1)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中的燕山早期花岗岩为壳幔混合成因的镁质—铁质、准铝质—微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具陆内构造-岩浆环境。

(2)诸广山南体中的燕山早期花岗岩是紧随印支挤压造山运动之后的构造松驰和拉张减薄条件下形成,即后造山伸展拉张环境,而不是非造山环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邓访陵.诸广山花岗岩复式岩基南部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J].地球化学,1987,(2):141~152.

DengFangling.IsotopicchronologyofsouthsegmentofZhuguang-shancompositegraniticpluton[J].Geochimica,1987,(2):141~152(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2]赵振华,包志伟,张伯友.湘南中生代玄武岩类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科学(D辑),1998,28(增刊):7~

14.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1∶25万郴州市幅、衡阳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5.

马铁球等: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127

2006年中国地质

ZhaoZhenhua,BaoZhiwei,ZhangBoyou.GeochemistryoftheMesozoicbasalticrocksinsouthernHunanProvince[J].ScienceinChina(SeriesD),1998,28(supp.):102~112(inChinese).

[3]陈培荣,章邦桐,孔兴功,等.赣南寨背A型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1998,14(3):289~298.

ChenPeirong,ZhangBangtong,KongXinggong,etal.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andtectonicimplicationofZhaibeiA-typeGraniticintrusivesinsouthJiangxiProvince[J].ActaPetrologicaSinica,1998,14(3):289~298(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4]陈培荣,孔兴功,倪琦生,等.赣南燕山早期双峰式火山-侵入杂岩厘定和意义[J].地质论评,1999,45(增刊):734~741.

ChenPeirong,KongXinggong,NiQisheng,etal.AscertainmentandimplicationoftheearlyYianshanianbiomodalvolcanicassocia-tionsfromsouthJiangxiProvince[J].GeologicalReview,1999,45(supp.):734~741(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5]陈培荣,孔兴功,王银喜,等.赣南燕山早期双峰式火山-侵入杂岩的Rb-Sr同位素定年及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1999,5(4):378~383.

ChenPeirong,KongXinggong,WangYinxi,etal.Rb-SrisotopicdatingandsignificanceofearlyYianshanianbiomodalvolcanic-in-trusivecomplexfromsouthJiangxiProvince[J].GeologicalJournalofChinaUniversities,1999,5(4):378~383(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6]李献华,周汉文,刘颖,等.桂东南钾玄质侵入岩带及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J].科学通报,1999,44(18):1992~1998.

LiXianhua,ZhouHanwen,LiuYing,etal.ShoshoniticintrusivesuiteinSEGuangxi:petrologyandgeochronology[J].ChineseSci-enceBulletin,1999,44(18):1992~1998(inChinese).

[7]赵振华,包志伟,张伯友,等.柿竹园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的壳幔相互作用背景[J].中国科学(D辑),2000,30(增刊):161~168.

ZhaoZhenhua,BaoZhiwei,ZhangBoyou,etal.Thecrust-mantleinteractionsettingoftheShizhuyuanW-polymetallicdeposit[J].Sci-enceinChina(SeriesD),2000,30(supp.):161~168.(inChinese).[8]孔兴功,陈培荣,章邦桐.江西南部白面石-东坑盆地A型火山岩的确定及地质意义[J].地球化学,2000,29(6):521~524.

KongXinggong,ChenPeirong,ZhangBangtong.ConfirmationofA-typevolcanicsinBaimianshiandDongdengBasin,SouthJiangxiProvinceandtheirgeologicalimplication[J].Geochimica,2000,29(6):521~524(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9]李献华,周汉文,刘颖,等.粤西阳春中生代钾玄质侵入岩及其构造意义:Ⅰ.岩石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J].地球化学,2000,29(6):513~520.

LiXianhua,ZhouHanwen,LiuYing,etal.Mesozoicshoshoniticin-trusivesintheYangchunBasin,westernGuangdong,andtheirtecton-icsignificance:Ⅰ.Petrologyaneisotopegeochronology[J].Geochim-ica,2000,29(6):513~520(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10]包志伟,赵振华,熊小林.广东恶鸡脑碱性正长岩的地球化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地球化学,2000,29(5):462~468.

BaoZhiwei,ZhaoZhenhua,XiongXiaolin.GeochemistryofEji-naoalkakisyeniteanditsgeodynamicsignificance[J].Geochimica,

2000,29(5):462~468(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11]李献华,周汉文,刘颖,等.粤西阳春中生代钾玄质侵入岩及其构造意义:Ⅱ.微量元素和Sr-Nb同位素地球化学[J].地球化学,2001,30(1):57~65.

LiXianhua,ZhouHanwen,LiuYing,etal.MesozoicshoshoniticintrusivesintheYangchunBasin,westernGuangdong,andtheirtec-tonicsignificance:Ⅱ.TraceelementsandSr-Ndisotopes[J].Geochimica,2001,30(1):57~65(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12]范春方,陈培荣.赣南陂头A型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J].地球化学,2001,29(4):358~366.

FanChunfang,ChenPeirong.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andtec-tonicimplicationofBeitouA-typegranticintrusiveinsouthJiangxiProvince[J].Geochimica,2001,29(4):358~366(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13]王岳军,范蔚茗,郭锋,等.湘东南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小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岩石学报,2001,17(1):169~175.

WangYuejun,FanWeiming,GuoFeng,etal.Petrologicaland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MesozoicgranodioriticintrusionsinsoutheastHunanProvince,China[J].ActaPetrologicaSinica,2001,17(1):169~175(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14]王岳军,Y.H.Zhang,范蔚茗,等.湖南印支期过铝质花岗岩的形成:岩浆底侵与地壳加厚热效应的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D辑),2002,32(6):491~499.

WangYuejun,ZhangYH,FanWeiming,,etal.Numericalmod-elingoftheformationofIndo-SinianperaluminousgranitoidsinHunanProvince:Basalticunderplatingversustectonicthickening[J].ScienceinChina(SeriesD),2002,45(11):1042~1056(inChinese).

[15]邱瑞照,邓晋福,蔡志勇,等.湖南香花岭430花岗岩体Nd同位素特征及岩石成因[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3,22(1):41~46.

QiuRuizhao,DengJinfu,CaiZhiyong,etal.Ndisotopiccharac-teristicsandgenesisofXianghualing430graniticbody,HunanProvince[J].ActaPetrologycaetMineralogyca,2003,22(1):41~46(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16]陈志刚,李献华,李武显,等.赣南全南正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对华南燕山早期构造背景的制约[J].地球化学,2003,32(3):223~229.

ChenZhigang,LiXianhua,LiWuxian,etal.SHRIMPU-Pbzir-conageoftheQuannansyenite,southernJiangxi:ConstraintsontheearlyYanshaniantectonicsettingofSEChina[J].Geochimica,2003,32(3):223~229(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17]朱金初,黄革非,张佩华,等.湖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侵位年龄和物质来源研究[J].地质论评,2003,49(3):245~252.

ZhuJinchu,HuangGefei,ZhangPeihua,etal.Ontheemplace-mentageandmaterialsourcesforthegranitesofCailingsuperunit,QitianlingPluton,southHunanProvince[J].GeologicalReview,2003,49(3):245~252(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18]陈培荣,周新民,张文兰,等.南岭东段燕山早期正长岩-花岗岩杂岩的成因和意义[J].中国科学(D辑),2004,34(6):493~503.

ChenPeirong,ZhouXinming,ZhangWenlan,etal.Genesisof

128

第33卷第1期

theEarlyYanshaniansyenitic-graniticcomplexesintheeastseg-mentoftheNanlingMountainsanditsimplication[J].ScienceinChina(seriesD),2004,34(6):493~503(inChinese).

[19]王岳军,廖超林,范蔚茗,等.赣中地区早中生代OIB碱性玄武岩的厘定及构造意义[J].地球化学,2004,33(2):109~117.

WangYuejun,LiaoChaolin,FanWeiming,etal.EarlyMesozoicOIB-typealkalinebasaltincentralJiangxiProvinceanditstectonicimplications[J].Geochimica,2004,33(2):109~117(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20]陈培荣,华仁民,章邦桐,等.南岭燕山早期后造山花岗岩类:岩石学制约和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J].中国科学(D辑),2002,32(4):279~289.

ChenPeirong,HuaRenmin,ZhangBangtong,etal.EarlyYan-shanianpost-orogenicgranitoidsintheNanlingregion:Petrologi-calconstraintsonandgeodynamicsettings[J].ScienceinChina(se-riesD),2002,45(8):755~768(inChinese).

[21]马铁球,伍光英,贾宝华,等.南岭中段郴州一带中、晚侏罗世花岗岩浆的混合作用——

—来自镁铁质微粒包体的证据[J].地质通报,2005,6(6):506~512.

MaTieqiu,WuGuangying,JiaBaohua,etal.Middle-LateJurassicgranitemagma-mixinginthemiddlesegmentoftheNanlingMountains,SouthChina:Evidencefrommaficmicrogranularen-claves[J].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2005,6(6):506~512(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22]CondieKC.PlateTectonicsandCrustalEvolution[M].Ox-ford:PergamonPress,1989.1~476.

[23]陈江峰,郭新生,汤加富,等.中国东南地壳增长与Nd同位素模式年龄[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9,35(6):649~658.

ChenJiangfeng,GuoXinsheng,TangJiafu,etal.Ndisotopicmod-elages:implicationsofthegrowthofthecontinentalcrustofsoutheasternChina[J].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1999,35(6):649~658(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24]McCullochMT,ChappellBW.NdisotopiccharacteristicsofS-typeandI-typegranites[J].EarthPlanetSciLett,1982,58(1):51~64.[25]WhiteAJR,ChappellBW.GranitoidtypesandtheirdistributionintheLacklanfoldbelt,southeastAustralia[A].In:Roddick(ed.).Circum-PacificPlutonicTerranes.Mem,Geol.Soc.Am.1983,159:21~34.

[26]FaureG.PrinciplesofIsotopeGeology(2nded.)[M].Newyork:JohnWiieyandSons,1986.567.

[27]刘义茂,戴橦谟,卢焕章,等.千里山花岗岩成岩成矿的40Ar-39Ar和Sm-Nd同位素年龄[J].中国科学(D辑),1997,27(5):425~430.

LiuYimao,DaiTongmo,LuHuanzhang,etal.Isotopicdateof40Ar-39ArandSm-NdforPetrogenesis-metallogenesisoftheQianlishangranite[J].ScienceinChina(SeriesD),1997,27(5):425~430(inChinese).

[28]刘义茂,许继峰,戴橦谟.骑田岭花岗岩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科学(D辑),2002,2(增刊):41~48.

LiuYimao,XuJifeng,DaiTongmo.Isotopicdateof40Ar-39Aranditsgeologicalsignificance[J].ScienceinChina(SeriesD),32(supp.):

41~48(inChinese).

[29]毛景文,李红艳,裴荣富.湖南千里山花岗岩体的Nd-Sr同位素及岩石成因研究[J].矿床地质,1995,14(3):235~242.

MaoJingwen,LiHongyan,PeiRongfu.Nd-Srisotopicandpetro-geneticstudiesoftheQianlishangranitestock,HunanProvice[J].MineralDeposits,1995,14(3):235~242(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30]毛景文,李晓峰,BerndLehmann,等.湖南芙蓉锡矿床锡矿石和有关花岗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矿床地质,2004,23(2):164~174.

MaoJingwen,LiXiaofeng,BerndLehmann,etal.40Ar-39ArdatingoftinoresandrelatedgraniteinFurongtinorefield,HunanProvince,anditsgeodynamicsignificance[J].MineralDeposits,2004,23(2):164~174(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31]付建明,马昌前,谢才富,等.湖南骑田岭岩体东缘菜岭岩体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J].中国地质,2004,31(1):96~100.

FuJianming,MaChangqian,XieCaifu,etal.ZirconSHRIMPdatingoftheCailinggraniteontheeasternmarginoftheQitian-linggranite,Hunan,SouthChina,anditssignificance[J].GeologyinChina,2004,31(1):96~100(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32]张敏,陈培荣,张文兰,等.南岭中段大东山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J].地球化学,2003,32(6):529~539.

ZhangMin,ChenPeirong,ZhangWenlan,etal.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andpetrogenesisofDadongshangraniteplutoninmidNanlingrange[J].Geochimica,2003,32(6):529~539(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33]BrownGC.Calc-alkalineintrusiverocks:theirdiversity,evolutionandrelationtovolcanicarcs[A].In:ThorpeRS,(ed.).Andesites-OrogenicAndesitesandRelatedRocks[C].NewYork:JohnWi-leyandSons,1982.437~464.

[34]肖庆辉,邓晋福,马大铨,等.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36.

XiaoQinghui,DengJinfu,MaDaquan,etal.TheWaysofInvestiga-tiononGranitoids[M].Bejing:GeologicalPublishingHouse,2002,1~36(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35]伍光英,潘仲芳,李金东,等.湖南大义山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J].中国地质,2005,32(3):434~442.

WuGuangying,PanZhongfang,LiJindong,etal.Geologycaland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theDayishangranitoidsinsouthernHunanandtheirrelationstomineralization[J].GeologyinChina2005,32(3):434~442(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36]JahnBM.MesozoicthermaleventsinsoutheasternChina[J].Na-ture,1974,248:480~483.

[37]HideD.TheevolutionofWesternPacificplateanditsmargin[J].Tectonophysics,1977,38:115~165.

[38]黄萱,孙世华,DepaoloDJ,等.福建省白垩纪岩浆岩Nd,Sr同位素研究[J].岩石学报,1986,2(2):50~63.

HuangXuan,SunShihua,DepaoloDJ,etal.Nd-SrisotopestudyofCretaceousmagmaticrocksfromFujianProvince[J].ActaPetro-logicaSinica,1986,2(2):50~63(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马铁球等: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129

2006年中国地质

[39]JahnBM,ZhouXH,LiJL.FormationandtectonicevolutionofsoutheasternChinaandTaiwan:Isotopicandgeochemicalcon-straints[J].Tectonophysics,1990,183:145~160.

[40]CharvetJ,LapierreH,YuYW.GeodynamicsignificanceoftheMesozoicvolcanismofsoutheasternChina[J].JournalofSoutheastAsianEarthSciences,1994,9:387~396.

[41]LanCY,JahnBM,MertzmanSA.Subduction-relatedgraniticrocksofTaiwan[J].JournalofSoutheastAsianEarthSciences,1996,14:11~28.

[42]LapierrerH,JahnBM,CharvetJ.MesozoicfelsicarcmagmatismandcontinentalolivinetholeiitesinZhejiangProvinceandtheirrelationshipwiththetectonicactivityinsoutheasternChina[J].Tectonophysics,1997,274:321~338.

[43]郭令智,施央申,马瑞士.西太平洋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的形成及演化[J].地质学报,1983,(1):11~21.

GuoLingzhi,ShiYangshen,MaRuishi.Theformationandevolu-tionoftheWest-PacificMesozoicactivecontinentalmarginandislandarc[J].ActaGeologicaSinica,1983,(1):11~21(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44]王鸿祯,杨森楠,李思田.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及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J].地质学报,1983,(3):213~223.

WangHongzhen,YangSennan,LiSitian.ThebasinsandtectonicevolutionofthecontinentalmagininEastChinaanditssurround-ingareasfromMesozoictoCenozoic[J].ActaGeologicaSinica,1983,(3):213~223(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45]俞云文,周泰喜,陈江峰.浙江玄坛地早白垩世晚期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及其成因[J].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1993,5(4):420~429.YuYunwen,ZhouTaixi,ChenJiangfeng.Characteristicsandgen-esisofthelatelyLateCretaceousbiomodalvolcanicsintheXuantandiarea,Zhejiang[J].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1993,5(4):420~429(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46]李献华.华南地壳增长和构造演化的年代学格架与同位素体系制约[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3,(3):111~115.

LiXianhua.Thechronologyframeworkandisotopesystemcon-straintonthecrustalgrowingandtectonicevolutioninSouthernChina[J].BulletinofMineralogy,PetrologyandGeochemistry,1993,(3):113~115.(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47]LiXH.Cretaceousmagmatismandlithosphericextensionin

SoutheastChina[J].JournalofAsianEarthSciences,2000,18:293~305.

[48]汪洋,邓晋福.广东吴川—四会断裂带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27(1):56~63.

WangYang,DengJinfu.GeodynamicimplicationofpetrochemicalfeaturesofYanshanianstronglyperaluminousgranitoidsinWuchuan-SihuifracturebeltofGuangdong[J].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2003,27(1):56~63(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49]王德滋,沈渭洲.中国东南部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J].地学前缘,2003,10(3):209~220.

WangDezi,ShenWeizhou.Genesisofgranitoidsandcrustalevolu-tioninsoutheastChina[J].EarthScienceFrontiers,2003,10(3):209~220(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50]张宁,夏文臣.华南晚古生代硅质岩时空分布及再扩张残留海海槽演化[J].地球科学,1998,23(5):480~486

ZhangNing,XiaWenchen.Time-spacedistributionoflatePaleo-zoicchertsandevolutionofrespreadingtrenchinSouthChina[J].EarthScience-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1998,23(5):480~486(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51]陈旭,戎嘉余,RowleyDB,等.对华南早古生代板溪群的质疑[J].地质论评,1995,41(5):389~398.

ChenXu,RongJiayu,RowleyDB,etal.IstheearlyPaleozoicBanxioceaninSouthChinanecessary?[J].GeologicalReview,1995,41(5):389~398(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52]LiegeoisJ-P,NavezJ,HertogenJ.Contrastingogriginofpost-col-lisionalhigh-alkalineandshoshoniticversusalkalineandperalkalinegranitoids,theuseofslidingnormalization[J].Lithos,1998,45(com):1~28.

[53]蔡明海,梁婷,吴德成,等.桂西北丹池成矿带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3):306~313.

CaiMinghai,LiangTing,WuDecheng,etal.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granitesanditsstructuralgeneticenvironmentintheNandan-Hechimetallogeneticbelt,northwesternGuangxi[J].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2004,28(3):306~313(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130

第33卷第1期

马铁球等: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131

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andtectonicsettingoftheearlyYanshanianSouthZhuguangshangraniteinthecentralsegmentoftheNanlingMountainsMATie-qiu,KUANGJun,BAIDao-yuan,WANGXian-hui

(HunanInstituteofGeologySurvey,Xiangtan411100,Hunan,China)

Abstract:TheSouthZhuguangshanplutonisacompositegranitebatholithformedintheCaledonian,Indosini-anandearlyYanshanianperiods.ThispapermainlydiscussesearlyYanshaniangranites,namely,theMiddleJuras-sicSanjiangkousequence.Thesequenceiscomposedoffiverock-units,andtherocktypeishornblende-biotitemonzogranite-biotitemonzogranite-two-micamonzogranite.Theearlierunitscontainabundantmaficmicro-enclaves,andthepetrographicstudyoftheenclavesindicatesthecrust-mantlemixingoriginofthegraniticmag-ma.TheaveragecontentofSiO2increasesfrom68.95%intheearly-formedgraniteunitsto76.3%inthelate-formedgraniteunits.Therocksarealkali-rich.TheirNa2O+K2Orangesfrom7.11%to8.24%,withanaverageof7.73%andK2O>Na2O,andtheirASIvaluesrangefrom0.92to1.19,withanaverageof1.05;sotheybelongtothemagnesian-ferruginous,metaluminous-peraluminous,high-Kcalc-alkalineseries.TherocksareoflightREE-enrichedtype,withamoderateΣREEcontentof213μg/gandstrongEudepletion,andhavenegativeanomaliesofBa,Nb,Sr,P,Ti,EuandBaandpositiveanomaliesofRb,U,Th,Nd,Zr,SmandY,whichindi-cateanintracontinentaltectonomagmaticenvironment.TherockshaveISrvaluesof0.7115to0.72466,εNd(t)valuesof-10.0to-12.6withanaverageof-10.97andt2DMagesof1.75to2.0Gawithanaverageof1.84Ga.Theaverageageisclosetothat(1.7to1.8Ga)ofMesozoicgranitesintheNanlingMountains,indicatingthattherock-formingmaterialsweremainlyderivedfromtheMesoproterozoiccrust.Thetectonicsettingdiscrimina-tiondiagramsbasedonmultipleoxidesandtraceelementssuggestthatgranitesoftheSanjiangkousequenceformedinapost-orogenicextensionalenvironmentduringthetransitionfromcompressionalorogenytonon-orogeny.TheauthorsconsiderthattheearlyYanshaniantectonicsettingintheNanlingMountainsandevenSouthChinaispost-orogenicratherthananintracontinentalrift.

Keywords:high-Kcalc-alkaline;crust-mantlemixingtype;geochemistry;post-orogenictectonicsetting;SouthZhuguangshanpluton;NanlingMountains

Aboutthefirstauthor:MATie-qiu,male,bornin1956,seniorengineer,engagesinregionalgeologicalsurvey;E-mail:matieqiu18@sina.com.

广东上磜复式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

广东上磜复式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 马浩明,陈国能,彭卓伦,邵荣松,庄文明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510275) email: ee28@https://www.doczj.com/doc/2312354744.html, 摘 要:长达数千m的地质探洞揭示广东上磜岩体是由两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通过地表调查和岩体内部结构的详细研究,本文建立了复式岩体的成因模型。与岩体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包括边缘混合岩、伟晶岩、石英萤石脉以及花岗岩中的各类中基性岩脉等,在模型中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证实本区地壳在中生代至少经历了两次原地熔融或重熔事件。关键词:花岗岩 复式岩体 中基性岩脉 壳内熔融 重熔界面 复式岩体是花岗岩产出的一种普遍形式[1-5]。大的复式岩体面积可达成上千甚至数千km2,如南美的海岸岩基[6]、我国西藏的冈底斯岩基[7,8]及华南的诸广山-万洋山岩基[9,10]、佛岗岩基[11]等;小者仅几~十几km2,例如西华山[12]、邓阜仙[13]等岩体。本文讨论的广东博罗上磜复式岩体,出露面积仅1.38 km2。 复式岩体的形成反映了岩浆活动的多期或多阶段性[9,14-16]。研究复式岩体的内部结构,对于了解不同期次岩浆活动的特征、查清复式岩体的形成过程,无疑有重要意义。 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对上磜岩体进行了众多的钻探,并在岩体内部开掘了长达数公里纵横交错的地下探洞,为复式岩体内部结构的观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 上磜复式花岗岩体的基本地质特征 1.1围岩特征 上磜复式花岗岩体位于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北约15公里。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为由晚元古代-晚古生界地层变质而成变质砂岩、片岩及混合岩。多个燕山期的小岩体产于其内,上磜岩体为其中之一(图1)。 ?本课题得到高等院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30558005)资助 - 1 -

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资源量地质报告

江西省XXXXXXX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XXXXXXXXX 2016年7月

江西省XXXXXXXX采石场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报告编写单位:***** 队长:**** 技术负责:**** 报告编写:*** 报告审查:*** 计算机成图:*** 报告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6年7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前言 0 第一节概述 0 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2) 第三节本次工作情况 (3) 第二章矿区地质 (5)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5) 第二节矿区地质 (5) 第三章矿床特征 (6) 第一节矿体特征 (6) 第二节矿石质量 (6) 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8) 第二节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8) 第三节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9) 第五章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10) 第一节勘查工作布置 (10) 第二节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11) 第六章资源储量估算 (12)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和范围 (12)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块段划分 (15) 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公式与结果 (16) 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18) 第五节探采对比 (19) 第七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21) 第八章结语 (22) 第一节资源储量结论 (22)

第二节矿山开采的经济、社会效益 (22) 第三节今后工作建议 (23) 附图目录 附表目录 1、剖面面积测定表 2、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 3、采损、保有、新增资源储量总表 附件目录 4、****字[2016]001号文 5、检验报告 6、岩矿鉴定报告 7、江西省********普通建筑用花岗岩矿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8、编写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9、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写委托书 10、委托单位承诺书 11、编写单位承诺书 12、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13、营业执照复印件 14、********2012年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储量评审意见书

饰面用花岗岩矿普查实施方案

*****************饰面用花岗岩矿 普查实施方案 *****************县*****************石材有限公 司 二〇一六年七月

*****************饰面用花岗岩矿 普查实施方案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查人: 单位负责人: 总工程师: 提交单位:*********县*********石材有限公司 提交时间:二〇一六年七月七日

目录 一、绪言 (5) (一)基本情况 (5) (二)勘查目的和任务 (6) (三)勘查区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7) 二、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8) 三、勘查区地质情况 (9) (一)矿区地质特征 (9) (二)矿体地质特征 (10) 四、勘查工作部署 (12) (一)总体工作部署 (12) (二)勘查类型及布置依据 (13) (三)勘查年度具体工作安排 (13) 五、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14) (一)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14) 六、实物工作量及经费预算 (17) (一)实物工作量 (17) (二)经费概算 (18) 七、预期成果 (21) 八、保障措施 (21) (一)组织管理及人员配备 (21) (二)经费保障措施 (21) (三)质量保障措施 (22)

(四)安全生产措施 (22) 附图目录

一、绪言 (一)基本情况 1、探矿权申请人基本情况 探矿权申请人:*****************县*****************石材有限公司性质: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法人代表: 注册资金:壹佰万元整 经营范围:建筑用石销售 地址:*****************省市*****************县组 2、勘查项目基本情况 《*****************饰面用花岗岩矿》申请区勘查矿种为饰面 用花岗岩矿,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平方公里,申请区 拐点坐标见表。 表1-1 普查工作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80坐标系) 探矿权申请人*****************县*****************石材有 限公司于2016年6月15日通过*****************省土地使用权和 矿业权网上交易系统,采用网上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并于2016年6 月30日与*****************省国土资源厅签订了该矿权出让合同,

华北北缘燕山褶断带早中生代地层年代学格架及其意义

华北北缘燕山褶断带早中生代地层年代学格架及其意义 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自1.8 Ga克拉通化之后保持了长期的相对稳定,直到中生代以来开始活化, 导致了复杂的构造变形、频繁的岩浆活动和剧烈的地貌差异,并形成 了一系列火山–碎屑沉积的山间盆地。中生代是华北克拉通从相对稳定状态到开始活化的关键时间节点。燕山褶断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一条近东西向自内蒙古延伸到辽宁西部的板内造山带。它在中生代经历了从古亚洲洋到古太平洋构造域的重要构造体制变革,是华北克 拉通北缘中生代岩浆活动、构造变形、盆地演化、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及板块动力学研究的经典地区。而对上述问题的讨论都要以精准的地层年代学格架为基础,这有赖于详细、系统的地质调查以及对关 键地层和岩体的精确定年。此前在燕山褶断带的研究多集中在中生代晚期,因此本文聚焦于中生代早期(三叠纪–侏罗纪)。我们在燕山褶断带的盆地内选择经典剖面对关键层位和重要岩体展开系统的地质 调查和测年工作,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精确的中生代早期的 地层年代学格架。燕山褶断带三叠系多为陆源碎屑沉积,缺少可以限 定地层时代的生物化石及火山岩夹层,这严重制约了地质工作者对该 区域地层时代及盆地演化的认识。笔者在冀北下板城盆地上三叠统的辉石安山岩中获得了229±3 Ma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232.6±0.6 Ma的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同一样品使用不同的测年方法获得了误差范围内一致的同位素年龄,

该套火山岩覆盖在蓟县系燧石条带白云岩验证了测年结果的可靠性。.之上,为下板城盆地最底部地层,其喷发年龄为230 Ma, 岩性和时代均可与辽西凌源上三叠统水泉沟组火山岩对比。该套上三叠统火山岩长期被当做侏罗系南大岭组,对该套火山岩时代和层位的 新认识将引发对地层划分和对比、盆地演化和构造事件的重新思考和讨论。Wong(1927,1929)在北京西山和辽西北票的工作基础上提出 了“燕山运动”。现在该术语被认为代表广泛发育在中国东部的侏罗 –白垩纪的重要构造活动,对中国东部大地构造的发展和地貌轮廓的 奠定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关于“燕山运动”的地层年代学格架、 构造分期及时限、活动方式、构造演化特征等仍然众说纷纭。北京西山是“燕山运动”研究的经典地区,该地区侏罗纪有两期重要的火山 喷发,分别形成了早期的南大岭组和晚期的髫髻山组。作为北京西山 最早的一期火山活动,南大岭组火山岩的喷发被认为代表了燕山期的 开始,然而其时代长期没有得到准确限定。其上的窑坡组因含有可与 中侏罗世英国约克郡植物群对比的植物化石而被认为是早–中侏罗世,进而南大岭组的时代被定为早侏罗世。我们在北京西山进行详细 的野外调查后选择了五条剖面,对南大岭组火山岩系统取样并进行锆 石U–Pb和40Ar–39Ar同位素定年。彩虹 桥剖面所取南大岭组火山岩样品自下而上分别给出了170±1 Ma(安山岩段底部)、169±3 Ma(安山岩段中部)、168±2 Ma(安山岩段顶部)和175±1 Ma(火山碎屑岩段中部)的锆石U–Pb年龄。采自法城口剖面的安山岩样品(下部)给出了172±2 Ma的谐和年龄。锆石

花岗岩

我国花岗岩分布 [总论]我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 [具体]中国的许多名山,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辽宁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山东的泰山、崂山、峄山,陕西的华山、太白山,安徽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浙江莫干山、普陀山、天台山,湖南的衡山、九嶷山,江西三清山,河南鸡公山,福建的太姥山、鼓浪屿,广东罗浮山,广西桂平西山、猫儿山,湖北九宫山、黄冈陵,江苏的灵岩山、天平山,天津的盘山,北京云蒙山,河北老岭,宁夏贺兰山,甘肃祁连山,四川贡嘎山,海南大洲岛、铜鼓岭、七星岭、五指山等等,几乎全部或大部分为花岗岩所组成。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名山景观特征,eg, (1)“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属于“峰峦―密集峰柱组合型峰林景观”,其景观标型(单元)有峰峦―峰墙―石林―峰丛―峰柱―石锥―峡谷―崖壁8 类,不仅类型齐全,而且特征典型,特别是其奇特的造型,世界罕见。从“成岩―成山―成景”的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阶段来看,“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处于幼年晚期―青年期阶段。 (2)“黄山式”花岗岩景观:既有“三清山式”峰林景观特色,也兼有“华山式”景观的某些特点。景观形态以大型浑圆状和部分锥状山峰所组成的峰峦为主体,中小型微地貌相对较少,且分布稀散,花岗岩峰林景观规模不大,且残留于岩体的中下部。从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的阶段而言,“黄山式”早于“三清山式”,晚于“华山式”。 (3)“华山式”花岗岩景观:以高峰陡崖绝壁山体景观为特色,以“险峻”著称。地质作用以构造切割冲刷侵蚀作用为主,化学风化剥蚀作用弱于泰山。(4)“泰山式”花岗岩景观:以浑圆雄厚山体与陡坡、崖壁组合景观为特色,以“雄伟”著称。泰山花岗岩景观由太古代花岗岩杂岩组成,化学风化作用较强。从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的阶段分析,“泰山式”早于“华山式”,晚于“普陀山式”。 (5)“普陀山式”花岗岩景观:以浑圆状花岗岩低丘和花岗岩石蛋景观为特色。 我自己乱贴的,随便看看吧。。。 也是这周四的考试么,山水成因? 黄山花岗岩地貌各种类型分布很有规律,呈同心状分布模式,中心区为平坦夷平面残留部分,向外围山峰依次为穹峰、堡峰、尖峰、岭脊等.显示流水切割,溯源侵蚀的裂点还停留在中心区边沿,放射状水系的共同分水岭即为中心区.推测中新世、上新世时为黄山花岗岩体升起后的剥蚀时期,并形成夷平面.后经历上新世末微弱抬升,形成浅切割地面,第四纪初开始强烈抬升、下切,形成深切割地面,

秦岭构造带的形成及其演化

秦岭构造带的形成及其演化秦岭构造带在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中占据着突出地位。它对于八十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关于大陆地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探索大陆造山带地质演化规律的重要地区。 一晚太古宙统-克拉通地块的形成和早元古宙的分裂,古秦岭构造带的初始形成现今秦岭带内部及其南北两侧相邻地块边缘地区,目前确认和基本认为是太古宙的岩系主要有:华北地块南缘基底中的安徽蚌埠地区的下五河群、霍邱群,河南与陕西的太华群、登封群,山西中条山的氵束水群等;杨子地块北缘的大别群,黄陵地块的崆岭群结晶杂岩系,乃至川中地块的基底部分。 1、华北地块南部晚太古宙地壳组成 华北地块南缘紧邻秦岭构造带,其古老基底是华北地块统一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太古宇和下元古宇组成。概括本区晚太古宙地壳主要由二类地体构成,即位于本区北部的以登封群为代表的花岗——绿岩区和南部以太华群为代表的高级片麻岩区,二者以逆冲推覆断裂相邻接,共同组成华北地块南部太古宙统一地块。 登封花岗——绿岩区和太华高级片麻岩区以鲁山——午阳一带的青草岭断裂为标志,表现为一种逆冲推覆构造关系,沿古老的青草岭断裂太华群可能叠置在登封群之上。现今太华高级区成为华北地块古老基底出露的最南边界,但并非是华北地块太古宙时古老陆壳的南界。 2、扬子地块北缘的太古宙地块 大别地块核部出露大别群,它是一套经多期变形变质的复杂结晶岩系,变质达角闪岩相,局部为麻粒岩相。其岩石组合、构造变形,近似太华群的组成与构造特征。大别群出露区的区域磁场特征与华北地块太古宙基底的高值正异常场十分相似。据新近同位素年龄结果看(最大年龄数据在25~29亿年左右),其形成时代为晚太古宙较为合适。 黄陵地块位于杨子地块中部。崆岭杂岩系岩层中有28.5亿年,(U—Pb一致线)同位素年

花岗岩

花岗岩 花岗岩(Granite),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云母和石英。花岗岩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岩浆喷发的时候,花岗岩是地下部分,在高压下形成,质地比喷出地表后形成的玄武岩严密的多,因此很坚硬。黄山正是地下花岗岩在地壳变动过程中露出地表后形成的。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形成石柱或孤峰,石柱、孤峰丛集成为峰林,如黄山的妙笔生花。花岗岩峰林显得极为雄伟壮观。如黄山切割深达500-1000 米,形成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70 多座。

当流水沿花岗岩体中近于直立的剪切裂隙冲刷下切时,形成近于直立的沟壑,沟壑越来越深,形成两壁夹峙,向上看蓝天如一线,这就是一线天。花岗岩是不易溶解的岩石,因此不能形成在石灰岩地区常见的溶洞。但雨水沿花岗岩体内断裂冲刷,断裂上盘岩块的崩塌,能形成不规则的堆洞。另外,石蛋地貌发育的地区,石蛋间的空隙也可以构成岩洞。如黄山的水帘洞、莲花洞、鳌鱼洞。"自古名山多聚泉",泉是花岗岩山地的重要旅游景观。如黄山的温泉和骊山的温泉。花岗岩一般含有极少量的放射性元素。因此,从花岗岩中流出的泉水一般均含有少量的对人体有害的具放射性的氡气,这些泉水可饮可浴,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宝贵的水资源。中国的花岗岩地貌大多出现在雨水充沛的东部地区,山高水高,所以在花岗岩峰林地貌发育或较为发育的山岳地区,一般都有瀑布出现。如黄山的人字瀑、百丈泉、它的主要成分是岩浆在地下深处经冷凝而形成的深成酸性火成岩,部分花岗岩为岩浆和沉积岩经变质而形成的片

大别造山带北部铁佛寺早古生代同碰撞型花岗岩_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年第37卷第1期: 1~9 https://www.doczj.com/doc/2312354744.html, 收稿日期: 2006-03-17; 接受日期: 2006-07-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 40334037)和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40521001)资助《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IN CHINA PRESS 大别造山带北部铁佛寺早古生代同碰撞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张金阳①马昌前①②*佘振兵①③张祥国①周红升①④ (①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4; ②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③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69; ④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系, 信阳 464000) 摘要出露于大别山西北部信阳市附近的铁佛寺岩体侵入元古代秦岭群, 通过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该岩体年龄为(436±11) Ma. 铁佛寺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暗色矿物含量极少, 可见白云母, SiO2含量较高且变化范围很窄, K2O/Na2O比值很高, 属高钾钙碱性系列, ACNK>1.1, 为强过铝质, FeO, Fe2O3及MgO含量很低. 岩石总体上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高场强元素. 岩石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特征, 第Ⅰ类岩石Eu为弱负异常, (La/Yb)N比值最大, 稀土元素总量(ΣREE), Rb/Sr及Rb/Ba比值中等; 第Ⅱ类岩石Eu为中等负异常, (La/Yb)N比值最小, ΣREE, Rb/Sr及Rb/Ba比值最大; 第Ⅲ类岩石Eu表现正异常, (La/Yb)N比值中等, ΣREE, Rb/Sr及Rb/Ba比值最小. 全岩εNd(440 Ma)集中在?8.8~?9.9之间, Nd模式年龄为2.0 Ga左右, 与秦岭群副片麻岩相似. 综合分析表明铁佛寺花岗岩为壳源S型同碰撞花岗岩, Ⅰ类花岗岩浆形成于秦岭群副片麻岩低程度部分熔融, Ⅱ类花岗岩浆是由Ⅰ类花岗岩浆发生斜长石结晶分异形成, 而III类花岗岩可能与混杂了结晶分异的斜长石堆晶有关. 铁佛寺花岗岩形成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陆-陆碰撞有关的构造环境. 关键词锆石SHRIMP年代学古生代同碰撞花岗岩大别造山带 近十几年来, 大别造山带三叠纪超高压变质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工作者极大的关注[1,2], 最近在大别山西部的祁连-秦岭一线又发现了一条巨型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带[3,4], 两个不同时代超高压变质带的共存使得祁连-秦岭-大别造山带格外引人注目. 祁连-秦岭一线早古生代中晚期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岩组合已有报道[5~9], 最近秦岭地区又发现了泥盆纪早期同碰撞S型含石榴子石花岗岩[10], 从而揭示了秦岭地区早古生代俯冲-碰撞的完整演化过程. 在其东部的大别造山带, 近年来相继报道了一系列古生代地质事件[11,12], 如大别山北坡马畈杂岩体所反映的奥陶纪俯冲作用[13], 熊店榴辉岩记录的奥陶纪高压-超高压变质事件[4,14]等. 至石炭纪大别山北坡为残留海相沉积[15], 表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主体在石炭纪之前已经碰撞闭合, 但反映这一碰撞事件的岩浆活动此前还未报道过. 本文涉及的信阳市西北部铁佛寺岩体侵位于秦岭群, 在构造位置上处于马畈杂岩体之西南, 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中通过区域对比的方法将其暂定为海西期同碰撞S型花岗岩(游河幅1:50000区调报告). 本文详细研究了铁佛寺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 并据此讨论了大别山北部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

燕山运动部分

定义翁文灝(Wong,1926,1927,1929)最早命名的燕山运动,是指发生在华北燕山地区中晚侏罗世期的重大构造事; 中-晚侏罗世初期(165±5 Ma)东亚多板块拼贴运动学发生重大调整, 构造体制发生重大转换, 启动了以中朝地块为中心、来自北、东、南西不同板块向东亚大陆“多向汇聚”的构造新体制, 形成以陆内俯冲和陆内造山为特征的东亚汇聚构造体系。同时大陆地壳岩石圈发生显著增厚, 并紧随早白垩世以剧烈的大陆岩石圈伸展和火山-岩浆活动为特征的岩石圈巨量减薄和克拉通破坏, 导致燕辽生物群灭绝和热河生物群兴盛的重 大生物群更替, 成为中国大陆和东亚重大构造变革事件, 这是燕山运动的基本内涵。[1]发生时间关于燕山运动发生的时限,张宏仁(1998)曾以《燕山事件》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燕山运动源于一次强烈的构造事件,其发生事件采纳了翁文灝最初定义的界面,即九龙山组和髫髻山组之间的不整合面所代表的时间。[2]赵越等(2004)根据中侏罗世日本海沟增生楔和东亚火山弧的出现, 认为作为燕山运动主幕构造转换时代为中侏罗世。龙门组砾岩含有元古界砾石的事实说明,在龙门组最下面一层砾岩沉积之前,极强烈的断块运动已经发生,不整合面应该在龙门组之下。另一方面,上、下窑坡组含煤组及相应时代的地层在华北广泛分布,直到煤系地层的顶部,未发现有北东向断块活动的破坏,断块活动应发生在上窑坡组之后,代表燕山运动起始发生的界面不是原来翁文灝提出的侏罗系九龙山祖和髫髻山组之间,而是在门头沟煤系或上窑坡组与龙门组之间[2]。任纪舜等(1999)以张家口组火山岩系喷发之前约145±5 Ma 作为中国东部构造体制转换时期。牛宝贵等(Niuetal. , 2004)在张家口火山岩底部获得锆石U-Pb SHRIMP 年龄, 将135 Ma 定为从挤压构造体制向伸展构造体制转换时间。[1] 成因崔盛芹等(1999 , 2002)提出印支运动与燕山运动之间连续性的观点, 认为自印支运动开始,濒太平洋构造带的活动性加强, 到燕山期达到高潮, 将印支运动视为燕山运动的前奏。董树文等(2000)曾构想, 燕山运动记录了侏罗纪来自北、东、西南3 个方向向东亚汇聚挤压的变形图像。Davis 等(2001)则解释燕山运动是北方蒙古—鄂霍次克海关闭、向南推挤缩短和太平洋向西俯冲作用交替影响的结果。翟明国等(Zhai e t al ., 2004)强调华北中生代构造转换不是陆内造山结果, 而是与周边块体夹击引起华北地幔大规模上隆有关。张宏仁(2000)则提出了中侏罗世天体事件引发燕山运动的观点。燕山运动定义为周邻板块向亚洲大陆汇聚引起的广泛的多向陆内造山与陆内变形,是板块多向汇聚而不是太平洋板块单向作用的结果。[1] 我国学者强调燕山运动的实质是特提斯构造域向濒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也就是原三叠纪形成的近东西向的构造系统在侏罗纪转变成北东—北北东向的构造系统, 环太平洋构造主导了我国东部或亚洲东部的构造演化(赵越等,2004;任纪舜等,1999)。显然,华北地块的构造演化离不开周边块体对其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随着华北地块周边和中国东部侏罗纪构造变形与演化研究的深入, 发现侏罗纪变形存在多方位、多层次和多幕次的特点。[1] 分期翁文灝提出的燕山运动包括中侏罗世晚期的构造运动A 幕、侏罗纪末期的构造运动B 幕和晚侏罗世期间的中间幕。崔盛芹等(2002)将燕山地区的燕山运动分为两个时期, 即早—中侏罗世的早燕山期和晚侏罗世—白垩纪的晚燕山期。任纪舜等(1999)将燕山运动分为早、中、晚3 个旋回, 时限包括整个侏罗纪和白垩纪。有的学者将燕山期构造演化划分为初始造山(J1), 早期造山(J2), 峰期造山(J3), 晚期造山(K1), 后造山(K2)5 个构造幕, 同样概括侏罗纪与白垩纪全部。[1] 概况北京地堑不同构造部位的地热勘查资料表明,该地堑基地能直接看到的主要是中元古代蓟县纪雾迷山组灰岩,局部可见中元古代长城纪高于庄组灰岩和蓟县纪铁岭组灰岩。元古宙基地之上直接覆盖着巨厚的地堑充填物,从侏罗纪髫髻山组火山岩开始到白垩系、第三系。由此可见,在北京地堑范围内,元古宇顶部,整个古生界及燕山运动前的整个中生代

花岗岩的矿山开采

一、地质勘查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于1990年颁发《饰面石材矿地质勘探暂行规定》(储发1990字第113号),其中对花岗岩类饰面石材的地质勘探要求如下。 (一) 勘探类型 花岗岩(包括各类岩浆岩及部分变质岩)饰面石材矿床勘探类型划分如下。 (1)Ⅰ勘探类型矿床矿体长度大于1 000m,形态简单,品种单一或主要品种分布规则,不含或少含析离体、捕虏体、混杂斑团、后期脉岩,构造简单,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简单。属于此类型矿床有湖南华容弹子山花岗岩矿。 (2)Ⅱ勘探类型矿床矿体长度500~1 000m,形态较简单,主要品种不甚规则,含较少不连续夹石,含较少析离体、捕虏体、混杂斑团、后期脉岩,构造简单,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简单。属于此类型矿床有吉林磐石和平屯花岗岩矿。 (3)Ⅲ勘探类型矿床矿体长200~500m,形态较复杂或主要品种分布不规则,或含较多不连续夹石,含较多析离体、捕虏体、混杂斑团、后期岩脉,构造较复杂,节理裂隙发展情况较复杂,属于此类型矿床有福建漳浦山边花岗岩矿。 (二) 勘探研究程度的要求 花岗岩矿床的勘探,应在区域调查、矿产普查的基础上选择条件较好的矿床(矿区)进行勘探。 1.区域地质研究 研究区域所属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内地层、岩浆岩和变质岩的特征及其分布,区域地质构造,矿层(矿体)赋存层位或岩浆岩期次和相带,矿床(矿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的位置、成矿及控矿因素,花岗岩矿及其他矿产在区域内的分布等。 2.矿床(矿区)地质研究 对花岗岩类饰面石材矿体应研究其岩浆岩种类、期次和岩浆岩相带;研究矿体的数量、空间分布,各矿体的形态、厚度、延展情况及其变化规律。 研究矿石品种、赋存情况、变化情况,矿石的矿物性质、物理性质。 研究矿体中的夹石、节理裂隙、析离体、残留体、色斑色线等对荒料块度,荒料率的影响。研究并控制矿区内影响和破坏矿体的各种不利因素。 花岗岩矿床地质研究程度应与所探求的储量级别相一致。对于不同建设规模的矿山要求勘探的各级储量比例见表4.24.9。 表4.24.9不同建设规模的矿山要求勘探的各级储量表 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研究 应测试研究的技术性能,一般包括矿石在锯、磨、抛光、切等方面的技术性能及光泽度、板材率。 4.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应研究矿区水文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震地质、共生伴生矿产的综合勘探、综合评价。 (三) 勘查手段与网度 勘探手段应尽可能利用地表探矿工程(主要是槽探、剥土工程和浅钻)对矿体进行系统揭露和研究;钻探的矿心采取率按连续5m计算不低于80%,岩心采取率不低于70%。凡具备物探前提条件的矿区,应进行物探,还可以通过试采作必要的补充。 各勘探类型矿床的勘探工程间距见表4.24.10。 表4.24.10各勘探类型饰面石材矿床的勘探工程间距

论辽西南岩浆岩带燕山期花岗岩的成矿贡献

论辽西南岩浆岩带燕山期花岗岩的成矿贡献 辽西南燕山期岩浆岩带中分布着众多内生矿床,矿床的地质特征各具特色,但其又具有共同性。本文主要探讨了区域上通过花岗斑岩进行系列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燕山期岩浆岩的演化斑岩型钼矿成矿系列 1地质概况 本带南东以青龙——锦西断裂为边,北西以要路沟——女儿河断裂为界,北东向展布,延长近100Km。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除NE向的青龙——锦西断裂、要路沟——女儿河断裂外,两断裂间还发育有数条东西向的平行断层。NE向断裂与近EW向断裂在平面上构成一种”梯子状”构造格局。伴随着构造分布,本区有大量的燕山期岩浆岩侵入。早期以粗粒花岗岩(γ52-2)为代表,自南西向北东分别侵位有五指山、旧门、红螺山三大岩基。继粗粒花岗岩期后在三个大岩基轴部形成断裂,再度侵位有细粒花岗岩(γ52-3)小岩体,而在细粒花岗岩期后又在细粒花岗岩体中或其附近还有花岗斑岩小岩珠、岩脉(γπ53-1)的侵入。围绕三大岩基周边的花岗斑岩的分布,分别对应有八家子、杨家杖子和兰家沟三个矿集区的出现。详见图1: 2岩浆岩与成矿 2.1岩浆岩的演化特征 本岩浆岩带三大岩浆岩体,在空间分布上都受控于区域上的要路沟~女儿河深大断裂。在侵位时间上具有相同性,粗粒花岗岩168.3—178My(K—Ar法)、细粒花岗岩154.06±14.65My(Rb—Sr法)、花岗斑岩131——108My(K—Ar法)[1]。从岩体规模上,早期岩浆岩体都以大型岩基为主→中期细粒花岗岩多以岩珠为主→而晚期侵入的花岗斑岩多以小岩珠或岩脉产出。从岩石结构上,早期是粗粒结构→中期细粒结构→晚期斑状结构,颗粒越来越细。反映本区岩浆岩早期规模大,岩石结晶充分,颗粒粗大;在早期岩浆结晶后,深部尚未冷凝的岩浆再次沿构造上侵,规模相对较小,冷凝结晶较快,而形成细粒结构;当经过结晶演化“剩余”的岩浆再次侵位到地壳浅部,因规模更小,冷凝快速便形成了斑状结构。本区岩浆岩从早到晚具有连续性,应属同源岩浆不同期次侵入的产物。 2.2花岗斑岩与矿化的空间关系 前已述及本区有三次燕山期岩浆侵入——粗粒花岗岩(γ52-2)、细粒花岗岩(γ52-3)、花岗斑岩(γπ53-1)。

浅析花岗岩地区孤石形成原因

花岗岩孤石在地铁线路中的成因及处理浅析 1 引言 花岗岩在地表分布广泛,其岩体在我国约占国土面积的9%,在东南地区,可以看到大 面积的裸露花岗岩岩体。花岗岩为粒状结晶质岩石,主要的矿物成分为碱性长石及石英, 其质地坚硬致密,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在花岗岩地区中,孤石是一种常见的风化现象,是在残积土及风化岩层中,因受矿物各向异性排列及裂隙分布影响形成的风化不均的残留体。主要影响因素有花岗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岩体节理发育情况、温度、地形、 水文条件等等。花岗岩球状风化物的存在,形成了软硬不均的不良地质现象,对地铁隧道 施工有很大的影响,现结合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线南方医院附近揭露的孤石,对孤石的形 成机制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铁施工中孤石的处理建议。 2 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新机场线)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和花都区,在白云区主 要沿广州大道和同泰路行进,途径南方医院、白云山制药厂、松园山庄、永泰广场等人口 密集地段,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进行了自梅花园至永泰段的孤石补充勘察,根据现场 钻探揭露情况,在南方医院门口发现孤石群,孤石大小不一,强度较大,其分布情况如下 表1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南方医院门口处揭露的孤石,多数分布在地铁隧道中间,形成一孤 石密集区,影响范围较大。 3 地形地貌及区域地质情况 3.1 地形地貌 地面特征为城市道路(广州大道北、同泰路)。南方医院紧邻广州大道北,为交通主 干线,交通繁忙。南方医院至同和区间洞线地面高低起伏,地形变化大。南方医院至颐和 山庄段地貌形态为花岗岩或变质岩剥蚀残丘,多呈馒头状,发育有少量冲沟。下伏基岩为 稳定分布震旦系变质岩和燕山四期侵入岩;在残丘地表多为厚度不均的风化残积土;在地 势低洼地段堆积淤泥质土及少量冲洪积砂层;斜坡地段为坡积粘性土覆盖。 3.2 区域地质 南方医院北侧同和至永泰区间沿线附近的断裂有磨刀坑断裂和广从断裂。磨刀坑断裂 长约5km,断裂走向NW320°左右,倾向南西,倾角45°。为平移右旋断层,在磨刀坑一 带切断广从断裂,致使广从断裂有错移现象。断裂南段大致与线路平行,断裂北段与线路

中生代-燕山运动(形成中国地貌格局)

7、燕山运动(约1.5亿年):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 该运动形成了大量褶皱断裂山地和大量小型断陷盆地,并伴以岩浆活动,特别在东南沿海一带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岩的喷发尤为剧烈,显示了太平洋沿岸地带构造活动的加强。 经过燕山运动,中国地貌的构造格局已清晰地显现出来。 1927年翁文灏在《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的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中,将中国东部造山运动分为4期:秦岭期(古生代末)、燕山期(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南岭期(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和陇山期(第三纪后半期)。 燕山运动以北京附近的燕山为标准地区而得名。此后中国地质学家对燕山运动不断进行研究,并提出不同的分期意见。燕山运动对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和地貌轮廓的奠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此时中国陆域又有扩大,古地中海继续后撤。 由于构造背景不同,燕山运动的强度和表现形式有明显的东、西差异。 西部: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为相对稳定的一些大型内陆盆地所在,如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它们在中生代期间几乎连续地接受河、湖相沉积;盆地外围已固结了的古生代地槽带,普遍发生基底褶皱。 东部:上述一线以东,构造活动较强烈,造成许多北北东或北东向平行斜列的褶皱断裂山地和大量小型断陷盆地,并伴以岩浆活动,特别在东南沿海一带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岩的喷发尤为剧烈,显示了太平洋沿岸地带构造活动的加强。 经过燕山运动,中国地貌的构造格局已清晰地显现出来。 褶皱、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以及陆内碰撞、张裂拗陷和挤压推覆等现象,所有这些构造活动即相当于燕山运动在中生代环太平洋地带是构造运动最强烈的地带。特别是在侏罗纪和白垩纪,由于太平洋洋壳板块不断向大陆板块俯冲,引起

海西印支燕山喜山构造旋回

1 海西运动 1.1介绍: 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Varisian)运动。由德国海西山得名。其所形成的褶皱带,称海西或华力西褶皱带。海西运动起初在德国用于不同时期褶皱、断裂作用造成的任何山地,后限指晚古生代造山运动。海西运动使西欧的海西地槽、北美东部的阿帕拉契亚地槽、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地槽、中亚哈萨克地槽及中国的天山、祁连山、南秦岭、大兴安岭等地槽褶皱回返,形成巨大山系。此时北半球各古地台之间的地槽带变为剥蚀山地。海西运动的完成,标志着古生代的结束。 地质运动: 海西构造期,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迭纪。当加里东运动因褶皱造山而终结后,即转入整个地壳比较稳静的泥盆纪,这时没有褶皱运动,只有升降运动。因此在加里东造山带上,形成了许多陷落盆地群,如库兹涅茨盆地、米努辛斯克盆地。在这些盆地里,后来都沉积有泥盆纪、石炭纪和二迭纪地层。泥盆纪末期,海侵现象又为陆地上升所代替,但到下石炭纪时,在大地槽和地台上,又有大规模的海侵,一直延到中石炭纪,这一时期为海西运动的前半期。 1.2对大陆的影响 1.2.1中石炭纪 中石炭纪开始海退,接着在中石炭纪和上石炭纪之间,就开始了海西褶皱运动。这个造山运动在二迭纪结束,从石炭纪末到二迭纪,为海西运动的后半期。海西运动形成的山脉主要有乌拉尔山脉和哈萨克斯坦、蒙古、长白—兴安褶皱带、秦岭—昆仑褶皱带、祁连山、天山等。海西褶皱运动,将俄罗斯地块和西伯利亚地块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亚欧大陆的雏形。至此,亚洲大陆的面积又一次扩展,而地槽却又一次缩小了。 海西构造期形成的山脉和加里东构造期形成的山脉都可称之为旧褶皱山,由于山脉硬化较早,久经侵蚀,地势已大为降低;而今日的地形,主要是阿尔卑斯期以后所隆起的山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