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丘方言中几个俗语词的源流

商丘方言中几个俗语词的源流

商丘方言中几个俗语词的源流
商丘方言中几个俗语词的源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412317827.html,

商丘方言中几个俗语词的源流

作者:孟雪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6期

内容摘要: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中原腹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人民口头俗语词。本文通过对这些丰富的俗语词资料进行比照分析,对其中的一些俗语词义项的源流加以考证,从而明了方言中俗语词的研究对我们更全面认识词汇发展史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商丘方言俗语词源流

关于俗语词的概念,郭在贻先生认为:“(俗语词)指古代文献中所记录的古代口语词和方言词之类。”黄征先生认为:“汉语俗语词是汉语词汇史上各个时期流行于社会各阶层口语中的新产生的词语和虽早已有之但意义已有变化的词语。”徐时仪先生认为:“以现代语言学的通常看法而论,俗语词就是古白话系统中的白话词,也就是口语词。”因此俗语词就是历史上某个时间段人们相沿习用的口语词,它往往不像雅言一样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而是以零星散落的方式存现于各种典籍古书中或者仅存于人们的口头中。俗语词的这种存在特点就为材料的收集和相关的研究增加了很多困难。即便如此,俗语词研究仍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古籍整理”,正如郭在贻先生所说:“俗语词的研究应该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否则便不能认识汉语词汇的全貌。”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是豫东的一个重要城市,曾经是先商和商人的发源地。历史上曾有较长一段时间是以河南方言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而商丘方言作为河南方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语言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保留了大量的俗语词。下面就考释几个典型的商丘方言俗语词,追溯其源头,考察其流变,从而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一.别

商丘方言中的“别”字与普通话中“别”表示“离别,阻止他人做某事”等常用义的用法相差很大,读音也不相同,商丘人习惯于读为去声“biè”,常见于以下语境中:

(1)他就是个别脾气,你不用理他。

(2)你这个别筋,非得和他吵什么?

可以看出,在这里“别”作“执拗、不顺”等义讲,应为形容词。据《汉语大字典》:“别”是“彆”的简化字。《说文·弓部》:“彆,弓戾也。”段玉裁注:“弓戾者,谓弓很戾不调。”《诗·小雅·采薇》“象弭鱼服。”汉郑玄笺:“弭,弓反末彆者。”陆德明释文:“彆,《埤蒼》云:弓末反戾也。”

三字俗语

三字俗语类 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三脚猫: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智多星:足智多谋的人 东道主: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 阶下囚:公堂上受审的囚犯 糊涂虫:不明事理的人 老油条:世故圆滑的人门外汉: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 瓮中鳖:指落入绝境,难以逃脱的人。 跟屁虫:指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毫无主见的人。可怜虫:指受人鄙视的可怜的人。 应声虫:指随声附和,没有主见的人。 寄生虫:指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的人。 人中凤:指出类拔萃的优秀之人。 落水狗:指失势的坏人。 癞皮狗:指死皮赖脸,卑鄙无耻的人。 看门狗:指讨好主人,甘当奴才的人。 哈巴狗:指驯服的奴才。 缩头龟:指胆小怕事的人。 吸血鬼:指残酷欺压榨取人的人。 纸老虎:指貌似强大,实则软弱的人。 母老虎:指凶悍泼辣,蛮横无理的妇女。 拦路虎:指制造障碍,阻挡前进的人。

落汤鸡:指浑身湿透,十分狼狈的人。 狐狸精:指专事迷惑人的女人。 白眼狼:指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人。 老狐狸:指阴险狡诈,老奸巨猾的人。 变色龙:指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 独眼龙:指瞎了一只眼睛的人。 癞蛤蟆:指肮脏丑陋的人。 出头鸟:指表现突出,才能出众的人。 比翼鸟:指恩爱夫妻。 笼中鸟:指身受束缚,失去自由的人。 老黄牛:指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的人。 丧家犬:指失去靠山,到处乱窜的人。 美女蛇:指外貌美好,内心奸诈的女子。 丑小鸭:指外表丑陋,实际大有前途的人。 领头羊:指居于领先地位,率领别人前进的人。旱鸭子:指不会游泳的人。夜猫子:指喜欢晚睡,深夜工作的人。 和稀泥:比喻调和纷争,多指无原则地调和折中。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吃小灶:比喻享受特殊照顾。 打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挤牙膏:比喻说话不爽快,经别人一步一步追问,才一点一点地说。 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泼冷水:比喻挫伤别人的兴趣和积极性。 捋虎须: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进行讹诈。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打冷枪:在人没防备时开枪射击,比喻暗中伤人。

东北方言大全

写了一年多了,再贴一次。谨以悼念消失的东北话,希望提醒东北老乡们注意保护本土文化,另增加了一些例句 1: 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词(附例句): 图毕:费力不讨好(这电脑买的可真~~,本来2000就能下来,花了3000多) 懊糟:ao-1 zao 发愁(放假这几天一直ou-4在家里,~~死我了) 熬啃:nao-2 ken 饿,馋(一天没吃饭了,见着啥我都~~) 打八刀:离婚,分手(听说老李头俩口子打八刀了) 老么卡(刺)眼:形容又老又丑的人(我都~~~~的了,还找啥对象啊) 念三七儿:旁敲侧击(少跟我在这儿念三七儿的,以为我不明白你啥意思啊) 如作: ru-1 zuo 舒服(在一些地方读作:yu-1 zuo,或yu-1 zhuo,或yu-1 zhao,例句:英子把你伺候的~~的,你还有啥不满意啊。注:摘自乡村爱情2) 山爷:老虎(例句免) 屋脊六兽(常读作无机六瘦):闲得不知道干什么好(那几天闲得我~~~~的) 疵毛噘(jue-1)腚:头发蓬乱,衣服没穿利索等等(你咋~~~~的就出来了,你媳出差了咋的) ber2搂瓦块儿:人的脸长得比较奇特(那家伙脸长的,~~~~的,科趁死了) …… 2. 未来五年将要消失的词 尿性:有骨气,真汉子 毛楞三光:做事情不加思考,很着急的去做 老天扒地:形容一个人老得不成样子了 张三:狼 杨了二正: 形容一个人做事精力不集中的样子做着事情心里却不知道想些什么其他的事情且儿:qier-3 客人 妈灵:ma-1 ling 蜻蜓(在一些地方读作ma-1 leng) 打哑吧缠:故装不懂 坑吃瘪肚: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一般是由于紧张或受辖制时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五迷三道:迷迷糊糊 3. 未来十年内将要消失的词: 勒特:le-3 te 不利索 卖呆儿:1,看热闹 2,发呆 pia-4迹:一种硬纸片做的游戏工具 二椅子:不男不女 扒瞎:说谎 呲哒: ci-1 da训斥

常用俗语释义集锦

常用俗语释义集锦 二字篇 1、上乘:一般指境界高妙的文学作品、选工精巧的工艺品和传世的美术作品。 2、大亨:指社会上有权势地位的人。 3、斗胆:形容胆量很大。 4、双簧:一方出面,一方在背后操纵的活动叫做演双簧或唱双簧。 5、吃香:原意为凭借职权而享受到的某种好处,现在一般指受人欢迎的意思。 6、舌耕:教书。 7、沙龙:原指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后指在欣赏美术品时,谈论艺术、玩纸牌的场合。 8、抬杠:两人互相狡辩,互相驳斥,南方称作“讲扳理”,北方叫做“抬杠”。 9、说项:表示替别人讲好话,替别人说情。也叫“逢人说项”。 10、映雪:表示勤学苦读。 11、点卯:旧时官吏的一种考勤方法,现在常用来指到时上班应付差事。 12、借光:指请求别人给自己方便。 13、捉刀:指请人代笔作文,也可指代人做事。 14、狼烟:原是古代军队报警时燃放的,后成了“烽火”的同义语,“敌兵”的代名词。 15、圈阅:“阅毕”文件的特殊符号。 16、悬壶:比喻行医卖药,后称那些医药名家为“悬壶济世”。 17、黑马:喻指那些潜心努力,不畏强手而一举成名的后起之秀。 18、蓝桥:人们把恋人或夫妻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19、碧血:“碧血”常与“丹心”连用,称赞忠臣义士为国殉难,保持高尚的节操。 20、鼻祖:多用来称最早创始人或祖师。 21、囊萤:比喻勤学苦练。 三字篇 22、捧臭脚:对权贵言过其实的吹捧夸耀,博得一欢。 23、二百五: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 24、八斗才:“八斗才”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形容富有才学。 25、三不足:形容反对守旧、勇于革新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6、耳旁风:又叫耳边风,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丝毫不往心里去。 27、闭门羹:泛指拒绝客人进门,回避不见。也有用来指拜访他人时,主人不在而自喻。 28、老皇历:人们常把过去的事称作“老皇历”,指与现在的形势不符。 29、应声虫:比喻那些毫无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别人的人。 30、忘年交:指不够年龄辈分而结成莫逆之交的朋友。 31、阿堵物:指这个东西,即指钱。 32、花架子:指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33、护局子:护自己孩子、单位或下属的短儿。 34、刮地皮:指地方上的赃官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的行为。 35、变色龙:比喻见风使舵的人。 36、卖关子:泛指设置悬念或故弄玄虚的那一套手法。 37、破天荒:形容创举或头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38、铁公鸡:比喻极其吝啬的人。 39、鬼门关:比喻僻远险阻的地方,也指克服困难的关键所在。

俗语的形成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俗语的形成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俗语的名称与范围 俗语历史久,使用广,名目繁多,说法不一,有:「里言」、「俚言」、「乡言」、「俗言」、「传言」、「常言」、「迩言」、「恒言」;「里谚」、「野谚」、「古谚」、「乡谚」、「俗谚」;「里语」、「俚语」、「民语」、「常语」、「古语」、「直语」、「鄙语」、「谚语」;「俗话」、「古话」、「炼话」、「常谈」、「俗谈」、「方言土语」、「街谈巷语」等。可见,历来人们对于俗语的理解并不一致。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后来,刘向《说苑?贵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路温舒传》) 俗语与谚语等熟语的区别 熟语关系图 语义 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相同 这类俗语望文生义,比较容易理解。例如,「不打不相识」,意思就是「双方本来不相识,经过相打之后认识了」。 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不同 同时具有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 修辞手法 俗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顶真、映衬、层递等。 比喻 比喻是俗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这类俗语往往用人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如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农田作物、生活用品等,来说明抽象、陌生的事物,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例如,「兵败如山倒」用的是明喻,用「如」把本体「兵败」和喻体「山倒」连接起来,比喻军队战败;又如「穷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3],在本体和喻体间用「是」连接起来,比喻黄土能变成金子,人能由穷变富;借喻手法俗语运用得最普遍,好像「红花还得绿叶扶」[4],就是把喻体「红花还得绿叶扶」当成本体来说,比喻即使一个有本领、有能力的人也需要别人帮助。 比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前者就是把物拟作人,后者就是把人拟作物。这种修辞手法往往带有讽刺、憎恶意味,用来突出人物待征,特别是思想品德、精神面貌、言行举止等,使形

三字俗语

三字俗语:()加红色的褒义的) 1. 【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2. 【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3. 【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 4. 【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5. 【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6. 【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7. 【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 8. 【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9. 【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10. 【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11. 【应声虫】比喻胸无主见,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之人。 12. 【拍马屁】比喻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讨好别人。 13. 【露马脚】比喻无意中暴露出隐蔽的真相。 14. 【吹牛皮】比喻说大话,夸大其词。相传,从前黄河上游一带,水急浪恶,难以行舟。 15. 【孺子牛】原指甘愿给小孩子当牛的人。后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孺子:小孩子。)春秋时齐景公宠爱儿子荼,一次,景公跟儿子游戏,自己口衔绳子当牛,竟被儿子拉动绳子而折断牙齿。景公死后,大臣依照他的旨意,立公子荼做了国君。另外几个公子逃往国外。大臣陈僖子想废掉荼,就暗地里将公子阳生接回国内。大臣鲍放(鲍子)反对,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左传·哀公六年》)这里用“孺子牛”说齐景公对他的幼儿很宠爱。鲁迅《自嘲》诗“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用了这个典故而注入了全新的内容,表示他甘为人民大众之牛,表达自己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 16. 【破天荒】旧时文人常用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现在用来指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17. 【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浅谈东北方言

浅谈东北方言 摘要: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其简洁、生动、形象、昂扬、富于节奏感, 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它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多元性文化现象。东北方言具有多元性,研究东北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我们了解东北方言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我将要从东北方言的形成,优点,特点,及其现在的传播的现状及形式这四方面来谈一谈这个贴近我个人生活的东北方言。 关键词:东北方言的形成、特点、传播现状及形式、东北方言的优点 正文:东北地区位于山海关以北,包含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方言口语词汇不仅为数不少,而且其中很多词汇基调健康,内涵丰富,极具个性,往往为普通话词汇和其他方言口语词汇所难以代替。东北方言体系开放、粗犷豪放、幽默诙谐、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特点,在中国大地上有口皆碑。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柏默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协助和启发。”这说明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既相互依存,又有着各自内部的发展规律而独立存在。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为家乡的方言感到自豪,它渗透出东北人的人生哲理——热情、奔放,对生活始终充满期待,对未来永远怀有向往。我也怀着一颗热爱的心来介绍我每天说的语言。 最近在网上流行这样那个一段对话问题,一人问:“那本书没了没。”“没没。”“到底没没没?”“我说没没就没没,没了就没了,墨迹呢。”最后问那本书到底是没了还是没没。看到这段话,我忍俊不禁,我想把这份快乐传递,就急着和宿舍人说,没想到,他们反应的尽是茫然,我才发现,她们没懂,这是东北方言。不是东北人一般是不懂的,这就是地域的差异吧。由于我从小就在东北方言的语境中成长,对东北方言,我喜欢去了解和研究这种诙谐,豪放的语言。 第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可以这样说,东北方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1、语言分化成方言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地域的变异是形成方言的根本原因。从地域的民族构成来看,东北是一个汉、满、蒙、回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间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并保留下无数反映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如,东北方言中的“哈喇”(肉和油变质)、“喇忽”(遇事疏忽)为满语,松花(白色)江为女真语;吉林为满语,是“吉林乌拉”“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的简称,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卡伦(边防哨卡)湖为锡伯语等等。 2.东北方言中的外来语吸收现象东北方言中不仅融入了众多的满族等少数民族词汇,还融入了俄语等外国语。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俄语)等。 3.东北方言中的正字误读现象。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的,尤其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清朝时大批流放人员来到东北,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但由于发展的不

常见俗语大全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41、板上订钉--------跑不了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73、瞎子戴眼镜--------装饰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俗语

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几乎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来源典故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后来,刘向《说苑·贵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路温舒传》) 折叠编辑本段名称范围 俗语历史久,使用广,名目繁多,说法不一,有:「里言」、「俚言」、「乡言」、「俗言」、「传言」、「常言」、「迩言」、「恒言」;「里谚」、「野谚」、「古谚」、「乡谚」、「俗谚」;「里语」、「俚语」、「民语」、「常语」、「古语」、「直语」、「鄙语」、「谚语」;「俗话」、「古话」、「炼话」、「常谈」、「俗谈」、「方言土语」、「街谈巷语」等。可见,历来人们对于俗语的理解并不一致。举例说明 “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常见的三字俗语集锦

常见的三字俗语集锦 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墙头草,或者变色龙) 笑脸迎面,两面三刀的人。(笑面虎) 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地头蛇). 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替罪羊) 孤漏寡闻、知识不广的人.(井底蛙)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吹捧别人的人(马屁精) 管束人的办法(紧箍咒) 能使人情绪安定(定心丸) 爆冷门:指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桃花源:避乱隐居之地 中山狼: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老古董:思想陈旧保守的人 眼中钉:容不了的仇人 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空城计:能虚张声势的策略 抱佛脚: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屈。 闭门羹:被主人拒之门外或主人不在,对于上门的人叫吃闭门羹。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 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顶梁柱:比喻起主要作用的骨干力量。 定心丸:能使人情绪稳定的东西。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大杂烩:比喻把各种不同事物胡乱拼凑在一起。 对台戏:比喻双方竞争的同类工作或事情。 耳旁风: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多指劝告、嘱咐)。 过河卒:比喻不怕牺牲和挫折,勇于拼搏,决不后退的人。 和稀泥:比喻无原则的调解或折中。 鸿门宴:喻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回马枪:回过头来给追击者的突然袭击。 开门红:比喻在一年开始或一项工作开始时就获得显著的成绩。口头禅: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露马脚:比喻隐蔽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 马大哈:“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缩略语,指粗心大意的人。 满堂红:形容全面胜利或到处兴旺。 满堂彩:全场喝彩。 跑龙套:戏曲用语,即扮演随从或兵卒等不重要的角色。现在常用来比喻在人手下打杂。 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 挖墙脚: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万金油:啥都能干,却都不擅长的人。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作者:————————————————————————————————日期: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汉语言文学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夏伊 摘要:武冈方言隶属于湘语区的娄邵片。本文以武冈城区方言俗语为研究对象,运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手法从俗语结构、俗语反映的民俗、俗语的变迁等方面对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探讨方言与民俗的关系。 关键词:武冈市方言俗语民俗 一、俗语结构分析 (一)上下句基本押韵,讲究对称 俗语在日常生活中深受欢迎,这与其口语化的性质密不可分,又因为记诵传承的要求,俗语一般都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因此押韵和对称就成了俗语的基本特点。俗语结构多整齐对应,前后两部分的字数大多相等,在方言体系中总是表现出很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例如:

显而易见。 (二)语法结构多种多样 俗语是表述性的语言单位,在结构上相当于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所以基本上都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在使用俗语时,人们只要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让其独立成句。关于俗语多种多样的语法结构类型分析,学界一直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而本文中,我们把俗语的结构分为单句型和复句型两种。 1.单句型俗语 单句型俗语是指由一个分句构成的俗语,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 A.主谓句 武冈城区俗语中单句型俗语主要为主谓句。而又可以细分为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等。如例(4)、(5)则为名词性谓语句,是农业生产中的俗语。而

例(6)则是用生长的树木来形容源头不好、但可传承出好的后代,为动词性谓语句中的述宾谓语句。 B.非主谓句 在方言中非主谓句型的俗语相对不多,较多为有关人的外貌、性格、能力、行为等的俗语,其中大部分又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如例(8)形容人爱说话,例(9)形容人偷偷地掉眼泪,都为述宾结构,整个俗语也仍为动词性非主谓句。而名词性、形容词性、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句型的俗语比较少见,如例(7)是形容词性非主谓句,比喻一个人的身高较矮。 2.复句型俗语 武冈城区俗语的主要句型为复句型,可分为一般复句、多重复句、紧缩复句等。 A.一般复句 ①并列复句型俗语 并列关系的复句的几个分句分别述说相关的几件事物,或者一件事物的几个方面。以上两句都是由表相关事物的分句组成的俗语。 ②选择复句型俗语

常见的三字俗语集锦

常见的三字俗语集锦 1.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墙头草,或者变色龙) 2.笑脸迎面,两面三刀的人。(笑面虎) 3.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地头蛇). 4.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哈巴狗) 5.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替罪羊) 6.孤漏寡闻、知识不广的人.(井底蛙) 7.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老黄牛) 8.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人中龙或者千里马)9.比喻外强中干的人.(纸老虎)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吹捧别人的人(马屁精) 管束人的办法(紧箍咒) 能使人情绪安定(定心丸)

下台阶:找借口换话题 遮羞布:指保护自尊的最后凭据 安乐窝:指舒适的生活环境 吹鼓手:吹捧别人的人 爆冷门:指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交际花:擅长交际的女人 桃花源:避乱隐居之地 中山狼: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老古董:思想陈旧保守的人 眼中钉:容不了的仇人 装洋葱:指对事情故作不知的人 黄粱梦:指无法实现的欲望 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小广播:传播小道消息的人 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 丧家犬:没有依靠无处投奔的人 空城计:能虚张声势的策略 老江湖:阅历多处事圆的人 1、安乐窝∶安逸的生活环境或小巧、温暖、舒适的处所或房间。 2、白日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幻想。 3、白眼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4、半边天:比喻新社会妇女的巨大力量,能顶半边天,也用来指新社会的妇女。 5、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6、保护伞: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

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

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当今社会,方言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的方言正面临着淡化或者被别的语言同化。因此在“推普”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好自己的方言。 本文通过调查、询问等方式收集了合浦山口白话、海边话等方言中日常用得较多的俗语,并把这些俗语分成了时令节气、亲属称呼、礼乐、饮食等八个类别并进行分析、考释,从这些方言词汇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合浦山口方言的多样性和混杂性。 【关键词】方言俗语;调查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ialects in the Shangkou area Chinese major SHI Wei-xing Abstract:Though dialects are go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in today's society, there are still many dialects faced with oblivions or assimilated by other languages Therefore when we are popularizing the “Pu Tong Hua” which is the standard Chinese language, all of us have the obligation to protect our dial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writer of this passage is collecting many dialects in the Hepu area by investigation and inquiry, and dividing these phrases into eight categories, such as seasonal cycle, relatives, music, diet and so on. Besides that the writer has made an analysis to these proverbs. According that vocabulary of dialects and the analysis, we can see the diversity and the mix of those dialects in the Hepu area. Key words: dialect;phrase;investigation 1.前言 合浦县山口镇位于合浦县的东部,区位优越,交通位置重要,地处两省区——广东、广西,三市—一北海、玉林、湛江的交界处。 山口镇辖山口街社区和山口、山北、山角、河面、水东、新圩、中堂、英罗、北界、高坡、山南、山西、山东、丹兜、永安等15个村委会,主要讲白话(粤语); 部分地区讲海边话。 (1)海边话:分布在沙田镇大部和山角、单刀、新圩、中堂、英罗、北界、高坡、以及白沙镇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达六七万, (2)涯话(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河面、水东等村, (3)军话、黎话同属闽南方言,主要分布在单刀的部分、永安、山南、水东等地。同

三字谚语大全

三字谚语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三字谚语大全,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2、八辈子:形容时间久、程度深。 3、开倒车:比喻违反前进方向。 4、过电影:形容对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地回顾。 5、下坡路:比喻向衰落或灭亡的方向发展。 6、没星秤:没有自己的主意。 7、迷魂汤:喻迷惑人语言或行为。 8、回马枪:回过头来给追击者的突然袭击。 9、撑场面: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 10、当头炮:直面而来的意见批评。 11、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12、红眼病:羡慕别人有名或有利而心怀忌妒的毛病。 13、捏面团:比喻不按规则办事。 14、干打雷,不下雨:比喻只有声势,没有实际行动。 15、门面话:应酬或冠冕堂皇而不解决问题的话。 16、打冷枪:藏在暗处向没有防备的人突然开枪。 17、开夜车:为赶时间,夜里继续工作、学习。

18、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19、卖关子:比喻说话做事在紧要时,故弄玄虚,使对方着急而答应自己的要求。 20、开小差:原指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后比喻思想不集中。 21、没辙儿:比喻没办法,无可奈何。 22、掼纱帽:因不满辞去官职。 23、抱佛脚: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24、耳旁风: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多指劝告、嘱咐)。 25、试金石:比喻可行的考验人的方法,也指对事物的检验方法和依据。 26、口头禅: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27、活字典:比喻字词等知识特别丰富的人。 28、万金油:啥都能干,却都不擅长的人。 29、挂油瓶:生气嘴巴噘得很高。 30、撒手锏: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本领。 31、踢皮球:比喻互相推诿,把应该解决的事情推给别人。 32、马大哈:“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缩略语,指粗心大意的人。 33、活菩萨:比喻心肠慈善、救苦、救难的人。 34、拉郎配:将意愿并不相同的双方强行捏合。

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

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 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博大精深。东北方言更是绚烂多彩。富于传情达意,展现东北人民彪悍、热情、开朗的性格,可以说东北话就是东北人性格的一种外在展现。今天,先列举一些比较常用的东北方言词汇,供各位鉴赏和学习,将来在到东北旅游,也就不需要翻译啦。昨天还有朋友说,除了照片以外什么都没看懂,这回不要紧了,有以下词汇垫底,再多的东北话也能看懂和听懂啦。 四级东北话词汇: 1,喇子:塑料水桶 2,喂得罗:下小上大的水桶 3,棒槌:人参,引申指能力差的人。 4,苞米:玉米 5,被垛:几床被垛在一起 6,哈喇:肉和油变质称

7,砬子:陡峭的石头山 8,喝咧:唱歌 9,喇忽:遇事疏忽 10,列巴:面包 11,母们:我们 12,那嘎哒:那个地方 13,干哈:干啥 14,稀罕:喜欢 15,贼:非常和特别,很 16,犊子:混蛋 17,扯犊子:闲扯、不干正经事 18,埋汰:脏 19,的瑟:不务正业或臭美XX免费论文大全20,整个浪儿:全部 21,随份子:随礼,随人情 22,松明子:含松脂的木柈儿 23,水筲:雪花铁做的上下一样粗的水桶24,双棒儿:双胞胎 25,甩剂子:发脾气 26,上外头:上厕所 27,上赶着:主动 28,善茬子:指软柔可欺的人

29,傻得呵的:痴呆的样子 30,傻拉吧唧:傻拉吧登,憨傻,痴呆 31,扫帚疙瘩:磨残的扫帚 32,赛脸:小孩不听话,给点阳光就灿烂。越不让干什么,就越干什么 33,隔路:泛指人的个性强,不愿与人交流,不合群。34,得瑟:泛指人不稳重,做事爱出风头。 35,胳应:讨厌 36,嘎咕:泛指做事与与众不同。 37,小嘎:就是指十多岁的小孩。38,半拉子:未成年的劳动力,只能顶八个成年人。 39,假假咕咕:不实在,辜负了别人的热情。40,图鄙:被骗或被耍了,还不知道,有有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意思。 41,玻凌儿盖:膝盖 42,做喔:立刻 43,麻溜:快点 44,扒拉:用手或工具挪开物体。拨弄45,挠啃:泛指很久没有沾油水,或相关的东西。46,得意:喜欢。 47,掰扯:理论、研究,分析,计算,说道理48,白唬:就是说不着边际的话,能说,通常指能瞎说49,备不住:有可能,也许 50,刺挠:身上痒。

中国民间常用俗语大全

中国民间常用俗语大全“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气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兵败如山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急乱投医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 不吃馒头争(蒸)口汽 不吃羊肉惹身臊 不打不相识 不打无把握之仗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 不够塞牙缝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真佛不烧香 不进山门不受戒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同日而语 不拉屎占茅坑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心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间烟火 不是省油的灯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死也扒成皮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在话下 不知道哪头炕热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墙不回头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操心不见老 拆东墙,补西墙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长叹不如慢磨 长添灯草满添油 唱对台戏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车到山前必有路 扯淡 陈芝麻烂谷子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者王侯败者贼

商丘方言中几个俗语词的源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412317827.html, 商丘方言中几个俗语词的源流 作者:孟雪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6期 内容摘要: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中原腹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人民口头俗语词。本文通过对这些丰富的俗语词资料进行比照分析,对其中的一些俗语词义项的源流加以考证,从而明了方言中俗语词的研究对我们更全面认识词汇发展史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商丘方言俗语词源流 关于俗语词的概念,郭在贻先生认为:“(俗语词)指古代文献中所记录的古代口语词和方言词之类。”黄征先生认为:“汉语俗语词是汉语词汇史上各个时期流行于社会各阶层口语中的新产生的词语和虽早已有之但意义已有变化的词语。”徐时仪先生认为:“以现代语言学的通常看法而论,俗语词就是古白话系统中的白话词,也就是口语词。”因此俗语词就是历史上某个时间段人们相沿习用的口语词,它往往不像雅言一样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而是以零星散落的方式存现于各种典籍古书中或者仅存于人们的口头中。俗语词的这种存在特点就为材料的收集和相关的研究增加了很多困难。即便如此,俗语词研究仍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古籍整理”,正如郭在贻先生所说:“俗语词的研究应该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否则便不能认识汉语词汇的全貌。”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是豫东的一个重要城市,曾经是先商和商人的发源地。历史上曾有较长一段时间是以河南方言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而商丘方言作为河南方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语言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保留了大量的俗语词。下面就考释几个典型的商丘方言俗语词,追溯其源头,考察其流变,从而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一.别 商丘方言中的“别”字与普通话中“别”表示“离别,阻止他人做某事”等常用义的用法相差很大,读音也不相同,商丘人习惯于读为去声“biè”,常见于以下语境中: (1)他就是个别脾气,你不用理他。 (2)你这个别筋,非得和他吵什么? 可以看出,在这里“别”作“执拗、不顺”等义讲,应为形容词。据《汉语大字典》:“别”是“彆”的简化字。《说文·弓部》:“彆,弓戾也。”段玉裁注:“弓戾者,谓弓很戾不调。”《诗·小雅·采薇》“象弭鱼服。”汉郑玄笺:“弭,弓反末彆者。”陆德明释文:“彆,《埤蒼》云:弓末反戾也。”

上海方言俗语趣谈

上海方言俗语趣谈 上海话最新流行语粢饭糕:又痴又烦又搞的女孩。 月抛型:隐形眼镜一种,又指每个月要换个恋爱对象的人。 排骨美女:以瘦为美的女性。 黑暗料理:路边食摊。 Old three old four:老三老四。 根号3:尚嫌矮的男青年。 跟包:跟在后面拎包。 跌停板:运气差到极点;绝对不受异性青睐。 死机:一时呆住了,反应不过来。 本草纲目:又笨又吵又戆又木。 奥特曼:落伍的人(outman)。 小花:花痴。 免提听筒:经常自言自语,没人爱听。 上海特有词汇 猪头三和寿头,洋盘和冲头,轧台型和出风头,大兴和大卡,赤佬、掼浪头、狗皮倒灶、扒分、吃生活,差头。 具体如下: 外加:而且;另外 撮几:吃饭

雷响哗西:打雷闪电 白相罐:玩具 行尽行是:非常多 熬少:赶快;抓紧 贼特兮兮:轻佻;不正经 闷特:吃瘪;没话说 架梁:眼镜 戳气:讨厌;烦人 洋盘:外行 辣手:厉害;特别麻烦 老派/黑猫:警察;条子 派派:堂堂;怎么说也算是... 弄松:捉弄 热昏:头脑发热或发晕,一时冲动 缺西:傻瓜 腻惺:恶心 寿头:吃了亏的傻瓜 敲边:托 小赤佬/小棺材:市井对小孩子的俗称;骂(年轻)人的话夜壶蛋:胡混、搅局、混水摸鱼 敲煤饼:嫖娼 轧姘头:婚外恋,红杏出墙

装无样:装傻 人来疯:过度兴奋下的装疯卖傻 触霉头:时运不济;倒霉 头皮矫:刺头;不服软 豁翎子:暗示 骂山门:骂街 饭泡粥:废话太多 洋泾浜:不标准的外文 拿母温:蝌蚪;后延伸为指旧时在上海的外国工厂内的监工内插袋:原指上衣内侧口袋,引申为通过关系做到一般做不到的事 脑力衰:形容脑子有问题 横竖横:豁出去了 捉扳头:找茬 敲竹杠:敲诈 立壁角:罚站 轧闹猛:凑热闹 拎勿清:看不清形势、搞不清状况 戆棺材(或戆大):傻瓜 吾册那:受挫折后发出的语气词。 吃家生:吃大亏,倒大霉或被硬物撞到 掼浪头:穷摆谱

三字俗语汇总

三字俗语汇总 1、安乐窝∶安逸的生活环境或小巧、温暖、舒适的处所或房间 2、白骨精:《西游记》中一个阴险狡诈、善于伪装变化的女妖精。常用来比喻阴险毒辣的坏人。 3、白日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幻想。 4、半边天:比喻新社会妇女的巨大力量能顶半边天,也用来指新社会的妇女。 5、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6、保护伞: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 7、抱佛脚: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8、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屈 9、闭门羹:被主人拒之门外或主人不在,对于上门的人叫吃闭门羹。 10、变色龙:比喻看风转舵的政治投机分子。 11、擦边球:打乒乓球时擦着球台边沿的球,后来把做在规定的界限边沿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 12、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 14、吃小灶:比喻受特殊的照顾。 15、吃鸭蛋:比喻在考试或竞赛中得零分。 16、穿小鞋:比喻受到别人利用职权暗中给予的刁难、报复或施加的约束、限制。

17、单相思:指男女间仅一方对另一方爱幕。 18、打游击:比喻从事没有地点的工作或活动。 19、点鬼火:比喻鼓动别人做坏事。 20、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欲望和兴趣。 21、顶梁柱:比喻起主要作用的骨干力量。 22、定心丸:能使人情绪稳定的东西。 23、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请客的人。 24、对台戏: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的戏。比喻双方竞争的同类工作或事情。 25、恶作剧:捉弄耍笑,使人难堪。 26、耳旁风: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多指劝告、嘱咐)。 27、放空炮:比喻说空话,说了不能兑现。 28、放冷箭:比喻暗中害人。 29、鬼把戏:阴险的手段或政策。 30、鬼门关: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 31、过河卒:比喻不怕牺牲和挫折,勇于拼搏,决不后退的人。 32、黑名单:反动统治者或反革命集团为进行政治迫害而开列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名单。 33、红眼病:羡慕别人有名或有利而心怀忌妒的毛病。 34、鸿门宴:喻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35、护身符:比喻保护自己、借以避免困难或惩罚的人或事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