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A. “

B. “

C. “

反馈

A.

B.

C.

反馈

题干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选择一项:

A. 形式属性

B. 表面属性

C. 本质属性

反馈

正确答案是:本质属性

题目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题干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贯彻始终的是()。

选择一项:

A. 以人为本

B. 以学为本

C. 以物为本

反馈

正确答案是:以人为本

题目5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题干

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位置的工作是维护社会()。选择一项:

A. 公平

B. 效率

C. 经济

反馈

正确答案是:公平

题目6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题干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必须坚持()。

选择一项:

A. 和平发展

B. 改革开放

C. 民主法制

反馈

正确答案是:改革开放

题目7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题干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选择一项:

A. 辅助条件

B. 重要条件

C. 次要条件

反馈

正确答案是:重要条件

题目8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题干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建设的新目标是围绕小康社会的全面()。选择一项:

A. 建立

B. 建设

C. 建成

反馈

正确答案是:建成

题目9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题干

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选择一项:

A. 基础建设

B. 保障和改善民生

C. 生产效率

反馈

正确答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题目10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题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

选择一项:

A. 基石

B. 动力

C. 渠道

反馈

正确答案是:基石

题目11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题干

第一次将“社会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提出来的是党的()。选择一项:

A. 十六大

B. 十七大

C. 十八大

反馈

正确答案是:十六大

题目12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题干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是()。

选择一项:

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

B.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反馈

正确答案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题目13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题干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

选择一项:

A. 效率

B. 效益

C. 公平

反馈

正确答案是:公平

信息文本

二、多项选择题

题目14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题干

未来理想社会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

B. 人与人竞争的社会

C.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D. 人与自然斗争的社会

反馈

正确答案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题目15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题干

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

B. 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C.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D.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反馈

正确答案是: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 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题目16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题干

和谐社会就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先后制约的社会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上下约束的社会

反馈

正确答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题目17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题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民主法治

B.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C.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馈

正确答案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题目18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题干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B. 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

C. 充分发挥国内外华人华侨的积极作用

D. 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反馈

正确答案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 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题目19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题干

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应该考虑的方面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从法律上

B. 从制度上

C. 从政策上

D. 从关系上

反馈

正确答案是:从法律上, 从制度上, 从政策上题目20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题干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加强党的领导

B. 改善党的领导

C. 增加党的领导

D. 改变党的领导

反馈

正确答案是:加强党的领导, 改善党的领导题目21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题干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指()。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学有所教

B. 劳有所得

C.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D. 住有所居

反馈

正确答案是: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题目22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题干

劳动者就业的方针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自主就业

B. 市场调节就业

C. 政府促进就业

D. 鼓励创业

反馈

正确答案是:自主就业, 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 鼓励创业题目23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题干

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要素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

B. 道德保障

C. 法治保障

D.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反馈

正确答案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 法治保障,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题目24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题干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

求。

B. 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 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 这是我们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建设良好关系的必然要求。

反馈

正确答案是: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题目25

部分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3.75分

题干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科学发展观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反馈

您已经做对了3 个。

正确答案是: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题目26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题干

社会建设的新目标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B.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C. 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D.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反馈

正确答案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基础知识 一、伟大的复兴之路——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形势严峻。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3.措施: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在城市: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②进行“五反”运动,建立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目的是保障城镇农副食产品供应。 5.意义:经过3年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底,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2.“过渡”的含义 (1)从社会性质看:过渡时期不完全是社会主义的,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说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的某些特点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说过渡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这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我们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割裂开来。 (2)从经济结构看:三大改造前,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并存,其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占较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完全占据主导地位。 (3)从阶级结构看:三大改造前,多种阶级成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并存;经过改造,他们都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 (4)从社会主要矛盾看:三大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经过三大改造,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复存在,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5)从政治制度看: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政治制度由初期的政治协商转变为人民代表大会。 3.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答: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命题角度二: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命题角度三: 请结合以上材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体系的关系的关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沦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四、十八大报告中的首次提出: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注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教学设计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知识梳理】 邓小平理论 一、酝酿、准备阶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问题设置1]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想一想: 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导火线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这一讨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导火线: 实质: 影响:

二、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 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继续”左”倾错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时间:1978年的12月召开 内容: 破旧立新 思想路线批判“两个凡是” 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路线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组织路线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有答案

高三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组员:年级主任: 【课题】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复习目标: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一化三改;成功和失败的探索史实 复习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一化三改的影响。 【基础知识复习】 一、过渡时期—建国初期的探索(1949--1956) 问题一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前提: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_____________。 2、内容:一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____________。 (二)实践:一五计划(________年---_________ 年) 1、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1)背景:①新政权的巩固---政治前提②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③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④新中国是个农业国,工业底子薄弱(2)特点:借鉴苏联经验,“一五计划”确定优先发展____________。 (3)成就: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____________;②初步形成合理的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全面展开。 2、三大改造: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造。 问题二三大改造的目的、方式、实质、意义是什么? (1)目的:适应___________的要求;早日建成_______________。 (2)方式: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合作社;(个体所有→集体所有)手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同上) 资本主义工商业: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公私合营;(民族资本家所有→全民所有) (3)实质: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4)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确立;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探索中的曲折(1956--1976) 问题三改革开放前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 (一)、成功探索(1) 1956年,_____________召开; (2) 1960年冬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字方针 (二)、失误的探索: (1)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8年开展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运动; (3)1966年开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四探索失误给我们有何教训? 1、失误的主要表现是犯了“左倾”错误。因此发展经济应该有科学方针指导。 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启示: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3、大跃进的启示:要遵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4、人民公社运动的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 5、文化大革命的启示: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重点突破】。 课堂探究探究一:材料一:P82第一段小字 材料二:我们知道,中国民主革命的成功,是学习苏联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同样,我国在革命成功后如何实现工业化问题上,也与苏联当时的情况相似,面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在1955年苏联国内问题“揭盖子”以前,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是赶超战略的成功典范,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胜利所证明,受到世界瞩目。 材料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卷入战争,由此导致中美两国的直接对抗和来自外国的威胁(1840年以来这种威胁几乎没有停止过)。 阅读材料回答:新中国初期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1、中国工业底子薄弱 2、 有苏联成功的典范 3、国防压力巨大 探究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曾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小平同志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了动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 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而且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一)、这个阶段,是发展生产力的阶段。由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和完备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二)、这个阶段,是发展经济的阶段。过去,我们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去建设社会主义,结果极大地妨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现在我们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实现生产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打破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开始感到有必要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寻找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1955年底至1956年间,毛泽东、刘少奇等党的领导人,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刘少奇在听取汇报时明确提出,对苏联的经验应该有所学、有所不学。毛泽东指出,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第二,如何避免执政党犯严重错误,从局部、暂时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使之不致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和长期性的错误,要求领导者要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吸取斯大林所犯错误的教训,最突出的是反对个人崇拜,维护集体领导原则,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等。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社会矛盾。斯大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曾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许多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当作敌我矛盾,采取严厉的手段进行了处理,打击了一些不应打击的人,犯了肃反扩大化等严重错误。波匈事件中,一部分群众由于各种原因,错误地用暴力行为对待人民政权,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很大损失,教训是极深刻的,可以说集中暴露了社会主义国家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联系到国内当时出现的严重事件,不能不引起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严重关注,这种紧迫的形势催促党中央做出了正确的决策。《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文献的出台,都是与国际共运中重大事件的深刻分不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有这样几个特征: 1、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 2、实行按劳分配。 3、每个人都要全面的自由发展。 4、有计划的调节社会生产。 5、国家的消亡和社会的自制。 6、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作为物质的基础。 斯大林确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也可以称“苏联模式” 这个模式也有这样几个特点: 1、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2、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3、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 4、承认商品货币的存在但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借鉴苏联的经验,总结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6年4月,毛泽东做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讲话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建设,是指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就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政策、改进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等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社会建设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过程。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经济建设"成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概念。但在经济建设的同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实践中变得越来越重要。1982 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决定,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增加了"社会发展"内容。此后,人口、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卫生健康、科技教育、社会管理等社会发展的内容逐步充实。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加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社会建设"的概念,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变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格局。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对社会建设的任务和政策进行了专章论述。伴随对社会建设认识的逐步深化,社会建设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涵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其基本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部署、整体推进。 (二)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社会建设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试答案 (1)

? 1.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单选题9分)得分:9分 o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o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o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o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单选题9分)得分:9分 o年9月18日 o年9月28日 o年10月18日 o年10月28日 ? 3.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多选题10分)得分:10分 o A.听党指挥 o B.能打胜仗

o C.作风优良 o D.学识渊博 ?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多选题10分)得分:10分 o A.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o B.它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o C.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o D.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 5.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我们在贯彻落实中应做到()。(多选题10分)得分:10分 o A.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o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o C.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o D.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多选题10分)得分:10分 o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o B.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o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o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多选题10分)得分:10分 o 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o 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o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o D.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五位一体”。(判断题8分)得分:0分 o正确 o错误 ?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判断题8分)得分:8分 o正确 o错误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判断题8分)得分:8分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学院: 专业: 指导老师: 作品时间: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意义 正文: 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虽然有其超越时代的共同性,但作为一定文化的总体而言,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同社会具有不同性质的文化。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它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在十五大报告中,详细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内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新阐释,既坚持了毛泽东关于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的基本理论,又充分吸纳了邓小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是对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思想和邓小平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的有机整合,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全新内涵。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时有表现。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使文化发展越来越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多元文化并存使中国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异域文化的挑战,但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抗撷也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一)世界格局下各种文化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全球视域下,各种文化之间的力量对比极不平衡,西方特别是以少数发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

姓名:系别:班级: 学号:联系方式:指导老师: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坚定的思想基础。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必须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是学习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才能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关键字: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多样性发展环境 正文: 社会主义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探索,争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去。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历史条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讲一些“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也就是说,一要坚持,二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作用表现如下: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从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中,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中,从现实任务与奋斗目标的统一中,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作了科学的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认识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所有这些认识,对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练习题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选择题 1.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四大 2.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材料中所说的农村改革是属于()A.思想改革B.经济改革 C.政治改革 D.对外开放 3.汕头是我国新时期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汕头经济特区设立于() A.二十世纪70年代 B.二十世纪80年代 C.二十世纪90年代 D.二十一世纪初4.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5.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兴建经济特区 C.建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D.开发上海浦东6.对联折射了社会生话,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7.右边是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8.某县一农户的墙上还留有一条“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前进”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应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 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A.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 B.南方谈话,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C.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D.港澳回归,实践“一国两制”构想 10.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1. 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A.“一五”计划的执行 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南方谈话”的发表 12.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①王文革②周援朝③张跃进④李开放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14. 某班同学举行以“新中国的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已基本完成 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干部敲敲钟,社员磨洋工”现象的出现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5. 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1949?1956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改革开放,坚定不移16. 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粮食生产年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③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提高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④17.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描绘的两位领导人是()A.毛泽东和邓小平 B.孙中山和邓小平 C.孙中山和毛泽东 D.刘少奇和邓小平18.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土地制度改革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19. 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下列举措不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行“包产到户”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 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两者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教案高品质版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教案 【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知识梳理】 邓小平理论 一、酝酿、准备阶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问题设置1]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想一想: 1.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导火线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2.这一讨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背景: (1)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 (2)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继续”左”倾错误.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1978年的12月召开 4、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二、形成——十二大到十三大 1、背景:(1)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2)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3)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 2、主要内容: (1)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问题设置2] 材料一: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1986年1月) 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8年9月) 材料三: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邓小平文选》 根据材料回答:80年代的邓小平还提出了哪些重大的理论? (2)十三大(1987)——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 [问题设置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包含四个方面内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问题至关重要.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整的概括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